时间:2022-03-27 15:16:18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图书馆特殊人群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高校图书馆作为高等学校办学的三大支柱之一,是整个学校文献保障体系的基础,一直在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以及人才培养等各项工作中,承担着非常重要的职能[1]。而各高校图书馆馆长作为图书馆整体发展战略的主要谋划者和实施者,对图书馆能否适应社会与学校发展、实现可持续创新服务,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一个优秀的图书馆馆长对学校是否能够进一步推进教学和科研服务、推动教育内涵式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都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3]。在第四届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成立大会上,教育部高教司副司长石鹏建传达了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提出的精神,他希望新一届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努力成为教育部宏观管理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的依靠力量,指导和服务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的骨干力量、推动力量、引领力量,为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实现高等教育强国梦,为实现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由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历史性转变做出更大的贡献[4]。为了能切实有效地践行杜玉波部长的精神,就需要对各高校图书馆现任馆长的群体特征有着较全面的了解,相信通过掌握各高校图书馆馆长的相关情况,对有力推进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有很大的帮助。为此,笔者以“985”高校图书馆馆长作为调查样本,归纳了高校图书馆馆长的任职特征及趋势,也提出一些可能存在的问题。同时也希望可以通过此次调研为各高校在今后选任图书馆馆长时提供一些参考决策意见。
1对象与方法
以截至2014年12月底为止,将国内39所“985”高校现任的39名图书馆馆长作为调查对象(见表1),其中37名为正职馆长、2名为常务副馆长。对其年龄、性别、职称、教育学术背景、职业背景等方面对进行集中采集与统计分析,希望通过调查能够探寻出高校图书馆馆长是否在一些方面存在显著特征。由于实地调研的困难性,所有个人信息的数据采集均来自各高校、图书馆官方网站和百度百科、其他网络信息机构以及发表个人论文中的作者介绍等,通过对所有搜集信息进行详尽地比对研读以及相互补充,最终得到较为真实、准确的信息。因笔者资源有限,部分馆长的科研获奖情况也许未能完全统计。
2馆长群体特征调研分析
2.1 年龄分析
39位馆长的年龄如图1所示。由图1中可看出任职馆长最小年龄为43岁,最大年龄为60岁。年龄在45岁以下的1人,占被统计人数的2.5%;46~50岁的8人,占被统计人数20.5%;51~55岁的16人,占41%;55~60岁的14人,占被统计人群35.9%。馆长的平均年龄为53.38岁。
2.2 性别分析
经统计,男性馆长的比例占被统计人数的974%,除同济大学的慎金花馆长为女性外,其余图书馆馆长均为男性。
2.3 职称分析
经过统计发现,被调查的馆长普遍具有正高级职称。共有37名馆长具有教授或研究馆员职称,占被统计人数的94.9%。其中有27人为博士生导师,占被统计人数的69.2%。此外,南开大学图书馆馆长张毅还被聘为“长江学者”。
2.4 教育学术背景分析
2.4.1 最高学位。经整理分析,至少29位馆长具有博士学位,占被统计人数的74.3%。其中至少10人有攻读博士后经历,占被统计人数的25.6%。
2.4.2 海外求学、学习经历。调查后得知共有16位馆长有海外求学或学习经历,占被统计人数的41%。其中5位馆长于国外或香港取得最高学位,占被统计人数的12.8%,其中留美1人、留日1人、留德2人、在香港取得学位1人。有11位馆长曾经以博士后、高级访问学者或者客座教授等身份在海外有较长时间学习经历,占被统计人数的282%。
2.4.3 学科背景。由于多名馆长自身所学及研究方向存在学科交叉情况,为便于统计,笔者将各位馆长的主要研究方向作为学科专业进行汇总统计,各位馆长的学科专业分布情况见图2。
从图2中可以看出,专业为文科、理科、工科的馆长数量分别为19人、6人及14人,所占被统计人数的比例分别为49%、15%、36%。其中研究方向为图书馆、信息管理相关的馆长人数最多,共有9人,占被统计人数的23%,研究方向为历史学相关学科的馆长人数排名第二,共计5人,占被统计人数的13%。
2.4.4 重大获奖情况。有3位馆长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其中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馆长陈进获一等奖1次,浙江大学图书馆馆长鲁东明获二等奖2次,天津大学图书馆馆长张琪昌获二等奖1次。有7位馆长分别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中科院科技进步奖、教育部自然科学奖、科技部进步奖等奖励。
2.5 职业背景分析
2.5.1 工作经历。经调研,发现各位馆长的职业经历大多较为单一,流动性相对较小,大多数一直在所在学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仅有6位馆长曾有过其他职业经历或校外工作经历,占被统计人数的154%。
2.5.2 任职方式。有9位馆长从图书馆中升任至图书馆馆长职位,占被统计人数的23%。其中7位馆长所学专业为图书馆学、信息管理方向。
有19位馆长是从校内其他单位升任图书馆馆长职位,占被统计人数的49%。其中18位馆长来自教学单位,1位馆长来自学校信息中心。15位馆长是从学院副院长或系主任升任至馆长一职,1位馆长是从信息中心副主任升任至馆长。
有11位馆长是从校内其他单位调任图书馆馆长职位,占被统计人数的28%。其中5位馆长调任馆长前担任校教学单位正职院长,6位馆长调任馆长前为校内行政职能部门的负责人。值得一提的是有3位馆长的先前任职职务为校人事处处长。
2.5.3 社会兼职情况。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馆长王元与中南大学图书馆馆长朱建军均为全国政协委员。共有27位馆长在各种学术机构、学术委员会或期刊杂志社兼任主任、主编、委员、编委等要职,占被统计人数的69%。
3调查研究结论
3.1 经验化
通过调查可看出担任各馆馆长的年龄主要集中在50岁以上。说明图书馆作为高校重点消防安全单位[5],有可能在对其部门负责人进行任职时会对拟任馆长的岗位历练和履职经历进行重点考虑。各高校图书馆要确保任职馆长有相当丰富的阅历,对各方面的情况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有处理复杂问题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3.2男性化
尽管图书馆的女性员工明显多于男性员工,男女职工所占人数的比例为3∶7[6]。但是就笔者调查结果来看,女性馆长仅仅占据相当少的比例。虽然样本数据的来源仅为部分高校图书馆馆长,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现阶段高校图书馆馆长的男性比例仍然较高。有学者认为大学图书馆馆长的性别并不能成为阻碍图书馆发展的因素,随着女性教育水平的提升,会出现越来越多的女馆长[7]。但就目前情况来看,这种状况还未明显出现。
3.3 高学历、高学位化
根据对各类型的图书馆馆长任职情况的调查结果,发现从整个社会上来说,高学历、高学位的图书馆馆长还较为缺乏[8]。而通过笔者的调查研究发现,大学图书馆馆长普遍具有很高的学位。具有高学位已成为竞聘大学图书馆馆长的重要任职条件[9]。从笔者的调查研究中也可认证这一点,有3名馆长在任职前无行政任职,从教师岗位直接聘任至馆长,这三名馆长共同的特点就是均为博士。所以,要想成为一名有竞争优势的馆长竞聘人,具有高学位是必不可少的。
3.4 兼职化与高成就化
陈传夫等提出了图书馆员去职业化问题,指出“图书馆员越来越多地受到非图书馆学专业出身的上级行政人员的控制,职业自主权正在逐步削弱”[10]。通过笔者本次的调查研究基本认证了该观点。除少数馆长为图书馆、信息管理相关专业外,其他大部分馆长学科背景均为其他专业,并且任职馆长的学科专业除历史学科相对较集中外,其余学科分布均较分散。
绝大部分馆长不仅要做好各图书馆的舵手,还需要承担一系列的教学和科研任务。馆长们在各自的专业研究方向都有很高的造诣,许多馆长都在各种学术机构身兼要职,这本身也可以反映出各位馆长的学术水平被社会和同行们认可,同时也说明了馆长们在各自领域都有着较高的成就。
4讨论与思考
高校图书馆馆长在学校和社会的地位越来越高,任职门槛也越来越高,这些都有益于提升图书馆在学校内的地位,为图书馆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便利条件[11],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
4. 1 馆长的选任方法是否合理
国际上较先进的欧美等国家的高校图书馆馆长都必须接受过系统的图情专业教育[12],而目前我国许多高校图书馆馆长在任职前很可能对图书馆的工作和专业都不了解,这对图书馆工作的开展显然不利。中山大学图书馆馆长程焕文始终认为图书馆学是一个专业性非常强的学科,理想的图书馆馆长应限定在图书馆学科领域内的专家。为此他曾经在博客中发表《只要是人就可以当馆长,馆长还真不是人当的!》《馆长负责不如馆长够格吗?》等文章表达上述观点[13―14]。陈传夫等也曾指出“非图书馆学专业出身的人正在占据或顶替原有的图书馆员岗位”[10]。而根据目前统计的情况来看,各高校图书馆较为普遍的馆长任命方式为从校内其他单位中选任图书馆馆长,馆长被非图书馆学专业出身的学者占据的情况已基本形成常态,这造成了图书馆馆员晋升馆长比例较低的现实。这种状况可能会压制图书馆员有限的成长空间,并在一定程度上打击馆员队伍的工作积极性,继而对图书馆工作的长远发展产生一些负面影响。
4.2 馆长是否有工作重心偏移可能
关键词 日本 高校 图书馆 入馆教育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识码:A
Japanese College Library Admission Education
LI Xuexia
(Hubei Engineering University Library, Xiaogan, Hubei 432000)
Abstract University library is a major teaching and research service-oriented academic institution, whose main readership from students and staff. In order to enable the reader to the full and effective use of library resources, the admission of students into the school education, especially new students into the museum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job. Through holistic analysis of the university library in Japan into the museum education, we want to educate the country into the museum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to further improve the university library education.
Key words Japan; college; library; admission education
1 日本高校图书馆的入馆教育
在进入日本高校图书馆入馆教育探究之前,先来简单的了解一下何为入馆教育及其目的性。高校图书馆入馆教育主要以新入校的大学生为主,培养学生利用文献信息的意识和能力的教育。通过入馆教育帮助每一位入馆受教育者,都能了解文献信息知识、图书馆藏和图书馆服务的内容、文献检索和利用的方式方法,增强用户利用文献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①入馆教育可使学生对图书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减少使用的盲目性同时也可大大提高图书馆馆内自身的工作效率。
日本各种类型的图书馆发展几乎遍及全国,都道府县都设有图书馆。现在的日本公共图书馆在所有的一级行政机构即1 都、1 道、2 府、43 县的设置率为100%,共有2 951个,下属的市区设置率为98.2%。②伴随图书馆不断融入本国居民生活,所带来的便捷有效地促进了国家文化整体的繁荣。日本高校图书馆因其社会化服务,以至利用群体要比国内的多很多,其入馆教育工作也更为复杂。从整体来看日本高校图书馆入馆教育,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入馆教育形式的多样性。日本高校图书馆入馆教育主要以纸质资料、影像资料、网络操作、实地参观实践四种形式进行入馆教育。其一在纸质资料这一环节,一般图书馆都会制作图案精美标语鲜明的图书馆阅读手册发放给每一位读者,同时还会在学校的多处放有这些宣传手册,且在宣传手册发放处配有图书馆的工作人员,随时对想获取图书馆的相关信息的读者进行解答。另外,在影像资料的宣传中,主要是指通过类似多媒体课件或影像动画等视觉方式的传达。利用图书馆大厅内的显示屏,将图片图表或影像动画等连续的循环播放给读者,提示入馆教育的相关内容给读者。第三,网络操作环节,主要是指利用手机在移动版的图书馆网站上进行查找资料及了解图书馆相关内容和动态。富士山大学图书馆于2000年9 月开发出i- mode 手机的书目查询(OPAC) 系统,是全日本第一个使用手机查询书目的高校图书馆。③这一方式对于学生了解图书馆相关信息更具便捷性,减少了学生来馆时间和场域的受限性。第四,参观实践环节主要是组织学生切身体会接触图书馆的各个部门相关工作内容。如:由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带队参观图书馆图书的修补工作、参与书刊文献的采购会议等馆内具体的工作状态以及在工作人员指导下利用电脑进行文献检索。
(2)入馆教育的互动式。为了更加深入了解有效利用图书馆,师生间进行互动式的交流。互动的内容主要围绕关于具体文献资料的分类检索、安全事项进行交流。在文献资料的分类检索环节上,主要是指导学生如何有目的性的查找资料,培养学生对信息资源的主动而有效的运用。在师生互动过程中,学生可将在图书馆使用中遇到的一些困难进行提问,老师给予详细讲解或演示性的解答。通过师生间这种问答式的互动,图书馆也可从中发现自身工作中的漏洞加以完善。师生互动的入馆教育除此之外,安全教育也非常重要。日本是个地震多发国,安全意识很强。针对安全教育,老师会特别强调在图书馆,如遇到灾情发生时如何疏散和逃离,灾情过后又应如何自我进行调节等。
(3)入馆教育针对的特殊人群。特殊人群主要是指身体有残疾的人。日本高校图书馆对身体残疾的人群给予特殊的入馆教育。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把图书馆的概况、所有的工作流程及藏书布局等入馆教育的相关内容,录制成影像资料播放给他们观看,对于不便于观看的残疾人工作人员会认真细致的讲解给他们,如有需要影像资料还可免费赠送他们。对于特殊人群,图书馆在平时的工作中也会给予特殊的关怀,日本北海道大学附属图书馆就为身体残疾的人群提供了专用电梯、专用卫生间、专用电话、盲文提示牌、凹凸路面专用通道、专用的书桌等等专属特殊人群的服务。④
2 国内高校图书馆入馆教育
伴随国内高校新生不断扩招政策的实施,高校图书馆每年针对新生的入馆教育工作量也在逐年增加。但是,入馆教育的量与质并非成正比。即:需要接受入馆教育的学生的不断增多并未伴随入馆教育质量的提升,更有甚者,由于工作量的繁多而将入馆教育简化之。国内大多高校图书馆入馆教育都极为相似,入馆教育时间短,形式单一且力度也不强,这对图书馆的自身工作及学生的有效利用都极为不利。国内入馆教育的对象仅限新生,且受教时间极为有限,多数高校只在新生入学的一两个月内便结束了。国内的入馆教育形式主要采用以下方式:
首先,图书馆手册的使用发放及讲解。通常以院系及班级为单位,将纸质的图书馆手册发放给新生加以简单的讲解。少数高校图书馆虽已将传统的讲解变为了图片、视频及多媒体课件等方式,这种改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听解兴趣。但是在大多高校还是以传统单一的形式进行入馆教育,即报告形式的入馆教育。其次,图书馆对新生实施入馆参观学习。由于入馆教育时间短、学生多的情况,大部分高校图书馆主要选取学生代表进行入馆参观学习。入馆参观学习的学生,参观学习之后再将所学的内容转述给同班级学生,转述会造成入馆教育内容的遗漏,再加上无实物的讲解有效性不强,因此入馆教育这一模式实施效果并不理想。
3 日本高校图书馆入馆教育对我国高校入馆教育的启示
日本高校图书馆的入馆教育做得很深入细致,他们在为师生服务的同时,也大大提升了图书馆的影响力,自身得到了完善与改进。入馆教育使得读者与图书馆自身都受益颇丰。
通过对日本高校入馆教育的分析,以及国内高校入馆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应在以下几方面进一步的完善与提高。
(1)图书馆的规章制度及使用方法细则的讲解,内容需要更加详细,方式需更加生动灵活。可像日本高校图书馆那样将入馆教育部分内容拍成影像资料,以减少学习记忆的枯燥乏味,提升学生对入馆教育学习的兴趣。如:可将整个图书馆的借还书文献流程拍成影像碟片,让学生进行观看学习。影像资料的整个过程中,可将学生在利用图书馆时经常犯的错误提示出来,并给予正确的示范,这样的入馆教育方式的运用一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各个年级或院系还可以将入馆教育的影像资料,通过QQ、邮箱等方式以电子版的形式发送给每一位学生,以最快捷的方式将入馆教育在广大师生中传播开来。通过这一方式不仅可以减少入馆教育的工作量,而且可以一改走马观花似的入馆教育,实现入馆教育的最终目的。
(2)图书馆应经常性的开展文献的分类与文献检索课程,在国内大多数高校的入馆教育这一项讲解属于缺失状态。图书馆是搜集、整理、收藏图书资料以供人阅览、参考的机构。任何一个图书馆不论其书有多少,都必须对藏书进行科学的分类和排架,以便读者有效、充分地利用图书馆的文献资料。⑤当今是一个网络化、信息化的时代,如何培养学生了解图书馆的信息资源,通过网络检索获取和利用馆内的信息资源,这是图书馆入馆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那么,如果学生对于文献的分类与检索有所了解,就可快速的找到自己想要的文献。图书馆的入馆教育的文献分类与检索课程的讲解要有针对性和实用性,课程的具体设定要避免单一性和抽象性。课程最好根据不同的学科和不同专业进行安排,最好以具体的案例来分析讲解。入馆教育的这项内容在方便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同时,也会提高图书馆的工作效率,如可大大减少学生盲目来馆查找资料,所出现的文献大量串架现象。入馆教育既减轻了馆内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又减少了图书由于频繁抽出造成的磨损,有利于图书的管理。
(3)高校入馆教育时间的连续性。国内大多数高校入馆教育的时间和空间都较为集中,而入馆教育主要面向的是新入学的学生,由于他们刚刚进入到新环境,生活学习所要做的事情有很多,因此很多的学生未能及时参加入馆教育。为了加强入馆教育的有效性,入馆教育时间的连续性是相当有必要的。入馆教育的相关课程可定期间断性的以报告的形式安排讲解,并将时间地点具体信息在学校的图书馆网站上。为了调动学生的听课的积极性,可在每次的报告中插入些影像资料。
4 结语
伴随国内高校图书馆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入馆教育需进一步的强化与深入。高校图书馆可以被看作是学生的第二课堂,图书馆服务对象主要是学生,为了使学生对图书馆的使用更加的便捷有效,入馆教育应成为高校现代化教育不容忽视的一部分。良好的入馆教育是有效利用馆内文献资料的关键,有助于提升读者的文化素养。通过入馆教育,读者对自身行为进行自我约束,建立文明的读书习惯,从而加强公共道德意识。入馆教育为广大师生对图书馆的使用奠定基础的同时,也为图书馆的管理工作带来了效率。
注释
① 吴慰慈,董焱.图书馆学概论.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8:187.
② 苏日娜.读解日本图书馆及对我国高校图书馆工作的启示[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26(3):162-164.
③ 孙晓瑜.漫谈日本富山大学图书馆馆前教育.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1.5:90-92.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读者活动
中图分类号:G252.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7-0334-02
随着社会对阅读重视程度的增加,近年来图书馆也进行了一系列创新改革活动,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趋势。阅读推广的主体有很多,包括政府机构、社会组织、个人,其中图书馆是最常见的阅读推广主体,在帮助政府、社会以及个人进行阅读推广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中涉及的阅读推广是指图书馆开展的促进阅读、提升素养的公益活动。
1、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发展的背景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图书馆服务理念持续创新,如公共图书馆追求开放、平等、免费的服务理念。到 2012 年前后,全国公共图书馆的基本服务实现了免费服务。但是,免费服务并不能持续提升图书馆的服务水准。在不少地方,公共图书馆免费服务后并没有形成想象中的书刊借阅热潮,有些基层图书馆门可罗雀的现象未能根本扭转。还有很多图书馆虽然到馆读者并不少,但却存在自习室座位远比阅览室座位抢手的情形。这些现象其实都是我国国民阅读率下降在图书馆服务中的必然表现。由于传统的书刊外借服务和信息咨询类服务已经基本完善,图书馆人很自然地将服务改革与创新的重心转向阅读推广等新型服务。他们不断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图书馆的经验,创新服务模式,开展丰富多样的阅读推广活动,以吸引读者走近阅读。此外,公共图书馆推行基本服务全免费后,原有的一些图书馆“创收”部门,如培训、会展部门,也需要改变工作模式,由创收部门转型为服务部门。由于业务特长和资源的限制,这些部门的业务往往转型为图书馆阅读推广,如组织讲座展览、表演竞赛、图书漂流、真人图书馆等活动。图书馆阅读推广的主要目标人群是缺少阅读意愿或阅读能力的人,或者称为特殊人群。特别值得一提的图书馆特殊服务是未成年人服务。未成年人不属于传统意义上的特殊人群,但低幼儿童也是不能正常接受图书馆资源与服务的人群,是需要提供特殊服务的人群。2010年以后大多数公共图书馆冲破了“公共图书馆/青少年图书馆”的二元服务格局,大力发展未成年人服务[1]。各种面向成年人的亲子故事会、绘本阅读、讲座、猜谜、竞赛、表演、手工、创作等阅读推广活动,成为公共图书馆服务中最引人注目的项目。
2、我国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的发展趋势
我国图书馆阅读推广的主力是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相比之下,公共图书馆的阅读推广发展变化更快,特点也更加鲜明。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的早期,节庆活动是活动的主要形式。如每年4月23日各地普遍举办的“世界读书日”活动,许多节假日、纪念日也是公共图书馆举办阅读推广活动的首选日子,如五四青年节,六一儿童节,学雷锋纪念日等。
图书馆阅读推广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公众的阅读习惯与阅读能力,这就需要图书馆提供更加日常化的、持续不断的阅读推广活动。近年来,我国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出现日常化趋势,很好地满足图书馆读者服务、特别是未成年人和特殊人群服务的阅读需求。目前全国各级公共图书馆承办的阅读推广活动不计其数,形式丰富,如讲座、展览、读书会、主题论坛、专题陈列等,在公共图书馆提供的阅读推广菜单上,活动品种与数量越来越多。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日常化的趋势,使阅读推广真正成为图书馆的主流服务形式。
3、端州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
3.1 实施背景
感官教育在蒙台梭利教育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蒙台梭利曾经在她的著作中写道:“我的方法的实施技术符合儿童身心自然的发展规律。可分为三部分:运动教育、感官教育和语言教育。”
肇庆市端州图书馆作为一所基层公共图书馆,具有全民性、终身性、灵活性的教育职能,尤其是对未成年人的教育职责。近年来,肇庆市端州图书馆为传播这一职能,鼓励未成年人走进图书馆,提高主动阅读的兴趣,改变了以往旧式枯燥的“我v,你听”的讲座模式,通过自身不断实践,积极开展多元化感官体验的读者活动,活动通过多重感官享受去激活他们的阅读兴趣,亦庄亦谐的活动内容让他们感受到图书馆带给他们的乐趣,从而走进图书馆,拿起书本,爱上阅读。以下通过5个案例来分享我们开展阅读推广的模式。
3.2 “砚海寻谜 齐齐参与”活动
为了让广大读者进一步提高对“高大上”端砚的认识,增强身为砚都人的自豪感,端州图书馆举办了“砚海寻谜”活动,读者们通过“看―听―摸―写―答”等感官体验,激发对端砚文化的阅读兴趣,从而走进我馆地方文献库,了解其作用和意义,为传承历史文脉、弘扬传统文化营造了浓厚的氛围。而我馆设立的地方文献库和端砚文献专柜,搜集各种有关端砚的藏书资料700多种,平时使用的多是科研学者。俗话说“曲高和寡”,放低身段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走向普罗大众才是存在的价值。
3.3 春节民俗体验系列活动
春节是中华民族共贺新年、阖家团圆的重要节日,为活跃和丰富广大市民文化生活,弘扬我市特色传统民俗文化,2015年春节期间,我馆举办了春节民俗体验系列活动。
其中“走近肇庆非物质文化遗产――肇庆裹蒸制作体验”活动和“炸油角”活动,吸引了近200名读者来到现场体验制作的乐趣,我馆还特别邀请肇庆市福利院的小朋友们和广大读者一起共度节日的欢乐。这些民俗文化体验活动通过“看影片,听讲解,抢答题,动手做”等环节,让读者深入了解肇庆历史悠久的本土文化,感受肇庆本土特有的节日气氛,进一步认识肇庆非物质文化遗产。裹蒸制作与炸油角活动唤醒新一代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了解,加强民俗文化的传播,让这些保留着旧时民间精彩生活画面的传统风俗一代代沿袭下去。这类活动让读者对图书馆有了新的认识。
3.4 “让快乐无限想象”轻粘土手工制作活动
除了开展传统文化类型的读者活动以外,手工制作类的活动也是被广大青少年朋友喜闻乐见的。让少年儿童读者在形式多样、生动活的活动中把创意和想象更多地融入到学习中从而更爱学习,端州图书馆举办了“让快乐无限想象”轻粘土手工制作活动。活动让读者朋友们陶冶了性情、激发了创造力,引起了他们对手工制作的兴趣,图书馆里的手工制作类图书满足了他们的阅读需求。
3.5 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之闲话说中秋
为了让现代人重新找寻中秋节的文化符号,在月满人圆的一天,体味这个有两千多年历史传统节日蕴涵的传统文化魅力,端州图书馆举办了“闲话说中秋”活动。
活动中,趣味动画《猴子捞月》、《玉兔捣药》瞬间吸引眼球,让大家知道了更多有关中秋节的历史和传说;祭月、观潮、烧番塔,这些风俗图文并茂的解说,让大人小孩们大开眼界,也激发了他们的思乡之情,并与大家分享自己家乡的中秋风俗,感受着浓浓的中秋节日气氛,就此还评选出 “最动听风俗奖”和“积极参与奖”;最后,大家跟着馆员学会了简单易学,造型可爱的“玉兔”折纸,活动在欢快温馨的气氛中结束。
3.6 学生假期社会实践
(1)活动宗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根本,充分利用假期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将自己的言行思悟与日常生活紧密融合,过一个充实、愉快、健康的暑假。他们的义举多次受到各方媒体的颂扬报道。
参加社会实践的学生来自各大、中、小学,通过学习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增加对图书馆的了解,学会利用多种渠道和方式进行阅读,指导他们有目的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可以让阅读推广产生复式效应。
(2)活动模式
电子阅读:学生利用志愿服务的空闲时间,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利用触摸屏多功能展示系统挑选喜爱的电子读物进行阅读。他们为图书馆服务的同时,图书馆也为他们提供了更方便快捷新颖的阅读形式。
学以致用:学习图书分类、上架、修补、加工等图书馆基础业务知识;学习《电脑常见故障处理》课程;进行图书修补的实践工作和自制网线接头的实践。
互助互利,复式推广:指导大学生开展“爱书出”图书捐赠公益活动以及举办英语角活动。收集到的图书经挑选整理后赠送到山区小学,满足山区小学生对阅读的渴求。
结语
有为才有位。图书馆在发展过程中得到了不断的创新和改进,对读者有着“魔性”的吸引力,图书馆不再是“借和还”的单一存在,而是可以带给读者不同感官体验和享受的平台:它是一所学校,是一座艺术馆,是一座博物馆......改变的是模式,不变的是本质,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具有本地特色的读者活动,探索出了多元化的服务模式,不但提升了自身的素质和服务水平,还更好的满足了读者的需求。将来,图书馆还要通过各种宣传平台,不断扩大图书馆的影响力,提升阅读推广活动的吸引力,以吸引更多的读者走进图书馆,激发阅读的兴趣。
参考文献
[1] 谢蓉,刘炜,赵珊珊.试论图书馆阅读推广理论的构建[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5,(05):87-98.
关键词:图书馆 文化建设 文化服务
2008年9月17日,在绍兴市委、市政府以及绍兴市文广局的关心、支持下,汽车图书馆在绍兴市第五届“全民读书月”开幕式上正式启动,绍兴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尹永杰为汽车图书馆启动揭牌。汽车图书馆为公共文化服务拓宽了领域,让市民在家门口更多地享受阅读的快乐,经多年运行,效果良好,其左右也得到了一定的体现。但其作用仍未充分发挥,要真正成为市民家门口的图书馆,显然还有许多需要进一步充实、完善的地方,在服务实践过程中遇到的诸多问题和困难也不容忽视。
1、绍兴图书馆汽车图书馆基本情况
随着绍兴市“文化惠民工程”的深入实施,市民文化基本权益越来越受到重视,市民的阅读欲望也越来越强烈。但目前越城区和市直各开发区都没有图书馆,边远地区各乡镇的居民由于路程较远,基本无法享受到绍兴图书馆的文献服务。鉴于这种情况,绍兴图书馆经过调查研究,决定投资60余万元,购置了1辆金龙大型客车,并精心改制成一座设备先进、功能齐全的汽车图书馆。其主要配置如下:特制书架12个,可藏书5000余册,图书以实用、流行、热门为主,每月更新1000册左右。另配备阅览座席5个,空调2台,笔记本电脑2台,并通过无线网络与市馆信息中心互联,现场为读者办理与市馆通用借书证,提供文献检索、文献借还、网上续借等服务,
2、汽车图书馆在公平阅读保障中的作用
农民看书读报难,民工文化生活匮乏,弱势群体文化权益难以保证,边远地区群众无法享受公共文化服务,这些都是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中面临的突出问题。为了让城乡共享优秀文化资源,推动全市文化建设,绍兴图书馆在上级政府的支持下,努力探索扩大和改善公共文献服务的新途径,“汽车图书馆”就是其中重要模式之一,也是保证全市人民基本阅读权益的重要措施之一。
2.1、汽车图书馆是保护广大市民阅读权益的有力措施
阅读权利是文化权利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指公民参加阅读活动,获得知识、信息和精神享受的权利。公共图书馆作为社会主要的阅读场所,保障平等阅读权利举足轻重,不仅体现出一个国家对公民的人文关怀,更是提高全民文化素质,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有力举措。汽车图书馆就是通过知识的流动和服务的流动,扩大服务范围,尽可能实现市馆文献资源为全市基层读者所共享,极大地保障了基层读者的阅读权利。
2.2、汽车图书馆为缩小城乡文化鸿沟架起了桥梁
汽车图书馆是图书馆阵地服务的延伸,具有机动灵活、服务范围大的特点,为远离公共图书馆的读者,尤其是农村读者提供了方便,缩短了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距离,减少了读者的借阅成本,使他们有机会和城市居民一样享受先进文化成果。尤其是将城市读者很少问津、利用率低的农科类图书资料,通过汽车图书馆有目地把这些书送到农民手中,不断帮助农民提高了文化素养和科技知识。同时汽车图书馆将大量健康、优秀的图书送到农村,有利于抵制赌博等愚昧落后东西的侵蚀,有助于提高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农村特色文化的形成。
2.3、汽车图书馆为特殊人群服务提供了基本保证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共图书馆宣言》指出:每一个人都有平等享受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权利,不受年龄、种族、性别、、国籍、语言或社会地位的限制。这说明为特殊人群服务是公共图书馆基本职能之一,例如残障人士、外来民工、监狱囚犯,都应向其提供特殊服务。为此,我馆汽车图书馆选择了外来民工比较集中的康云来服装有限公司作为首批服务试点单位,首次服务在2小时内就有来自湖南、四川等外省的83位读者现场办理了借书证,由此可见外来民工的阅读欲望相当强烈。
2.4、汽车图书馆是提高文献利用率的有效措施
印度图书馆学家阮岗纳赞说:“书是为了利用的,每本书有它的读者,每个读者有他需要的书。”这表明为每本书寻找读者,为每个读者寻找需要的书是图书馆生存的重要因素。由于汽车图书馆的灵活性,把过去的“守株待兔”式的被动服务转变为“送书上门”的主动服务模式,变过去的为人找书为“为书找读者”,有效地提高了藏书利用率。汽车图书馆让图书馆的书真正流动起来,既解决文化弱势群体的阅读问题,活跃农村文化,又提高了图书的利用率。
3、汽车图书馆服务中面临的问题和不足
汽车图书馆在运营和服务实践过程中的诸多问题和困难会随着工作深入而显露出来,要真正开展好汽车图书馆服务,还有很多需要完善和提高的地方。
汽车图书馆的配置带来了高运作成本,其养路费、油费、维护费是一笔不小的数目,所以汽车图书馆服务规模就受到限制。汽车图书馆服务内容仅限于办证、图书借还、书目检索等常规服务,信息咨询、课题服务等较深层次的服务还未开展。需要进一步认真研究汽车图书馆的特点和读者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发一些新的服务项目。由于汽车体型较大,受路况,宽络接入端口和电源接入的呢过限制,给了汽车图书馆的服务点选择增加了难度。这其中固然有客观因素和服务能力制约的原因,同时也与服务意识薄弱有关。
“汽车图书馆”送书上门,让普通市民能够在家门口就近借阅,亲近图书、亲近知识,体现出绍兴市公共文化服务的一种新思路。方便市民读书,既是文化惠民的民生工程,更是提高市民整体素质的一个有效途径。这一创新之举,必将引导广大市民增强读书意识,树立先进学习理念,进而为绍兴市建设学习型城市、提升城市软实力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
参考文献:
[1]陈雪梅.广州市少儿汽车图书馆的建设实践与思考[J].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8(12)
[2]姜淑华,济南市汽车图书馆建设实践与思考[J].山东图书馆季刊.2007.2
图书馆事业已经经过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信息技术为图书馆服务带来很大的便捷,除此之外,阅读推广也在日益发展中成为图书馆的主要服务项目[1]。在这个信息化的社会,电子阅读成为人们的主要阅读形式,图书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而图书馆主要推出阅读推广这一举措应对这一挑战, 并不断对阅读推广赋予新的定义。阅读推广能作为最核心区域存在于图书馆中,主要原因则是在这个知识经济为主导的社会,人们对阅读越来越重视,越来越注重对自身文化素养的培育。而政府对此也出台了相关政策,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每年的4月23日设为“世界读书日”, 旨在让各国政府与公众更加重视图书这一传播知识,表达观念和交流信息的形式,并通过组织各种大型的读书活动来促进阅读的推广,从而提升公民的道德素养。
一、关于阅读推广的基本理论问题的分析
现如今,图书馆事业在长期的发展中渐渐步入专业化以及规范化,成为职业化的存在个体,主要表现在:(1)具有强大的理论支撑:在管理与服务方面为图书馆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而阅读推广属于图书馆实践性质比较强的领域,支撑性理论也包括应用性特别强的理论。其主要作用主要是对阅读推广的实际操作进行正确的指导,内容主要包括阅读推广活动的提出、前期宣传和推广、组织策划与实施以及效果评价理论、阅读推广所处环境的设置和评价、管理人员的前期培训、用户需求与心理理论、对于目标人群的阅读推广理论,而且还有与儿童健康发展、残疾人士心理疏导相关的理论。对于这些理论,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体系还不完善,研究成果还比较缺乏,所以还需要深入对这方面的研究。(2)支撑阅读推广的理论还包括图书馆学基础这一理论,主要是研究阅读推广的概念、推出阅读推广这一理论的原因、怎样才能把阅读推广这一理论做到最好,在一定程度上对阅读推广的服务人群和服务目标进行了合理有效的定位,提高了图书馆管理人员开展阅读推广活动的积极性。
通过对目前阅读推广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阅读推广在基础方面的理论比在应用方面所需理论更加的缺乏,而且逐渐成为图书馆人自发进行阅读推广服务,提升阅读推广活动的价值以及全民开展阅读推广活动的主要障碍之一。当前在阅读推广的理论与实践方面要解决的主要有四个基础理论问题。
1.如何正确定义阅读推广
阅读推广,顾名思义就是对阅读进行一定意义上的推广或者促进。这一词汇广泛使用于中外图书馆学,但很少有学者对其进行准确的定义。因为定义的难点主要是对于阅读推广的基本认识还不够,例如在国外,阅读推广的主体就是休闲阅读,那么问题来了,帮助读者进行专业的学习是不是也属于阅读推广,或者为学术界的一些专家或者学者找寻一些课外读物是不是也属于阅读推广。
2.阅读推广与图书馆的主流服务两者之间究竟是怎样的关系
图书馆提供的所有服务都是和阅读有关系的服务,将图书外借,让读者进行阅览的服务是直接帮助读者阅读的,将图书馆的书籍进行分类并编号等业务也是为了读者能够方便找到书籍,在此基础上,又有一个问题产生:既然图书馆中的所有服务都是与阅读紧密联系的,为什么大多数的图书馆服务还要对阅读进行不同程度推广?而且阅读推广能够在传统图书馆的业务中一枝独秀也是有一定的原因的。
3.阅读推广在一定程度上是属于图书馆传统服务[2]的扩大还是属于服务的新类型
原有图书馆的一些传统服务项目,如对于新书的推荐和阅读指导,这些服务项目现在依然承担服务读者的功能,那么, 图书馆阅读推广究竟是不是原有图书馆服务范围的扩大? 如果说不是,那么新服务与传统服务的区别与联系又有哪些? 它的基本特点有哪些?
4.阅读推广符不符合图书馆的核心价值观
现代图书馆学确立了对于所以读者,所提供的服务都是公平的这一核心价值理论,现代图书馆学还定义了智识自由的核心价值理论观点,主要强调尊重读者的阅读自由,对读者的阅读不干涉等一系列行为。但是,现在生活中所推崇的阅读推广,主要服务人群也具有特定性,并且受到相关干预,那么,关于图书馆理论对此又如何解释?
二、阅读推广主要针对的群体
1.普通的群体
主要指的是喜欢阅读的人,即使没有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帮助,他们也能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书籍或刊物,即使这样,普通人群也会因为本身的知识素养文化程度[3]没达到一定的程度,不能更好的利用图书馆这一资源。对于这一群体,要做的就是让他们能够对图书馆进行有效地利用,图书馆工作人员更应该尊重他们的阅读意愿,了解他们的内在需求,为他们设计一些服务型的阅读推广项目。
2.特殊人群
在图书馆的众多读者中,有一些因为不同原因而不能合理利用图书馆资源的人群,主要是自身生活条件或者身体方面等原因。对此,工作人员应为他们提供特殊的服务,这些人群主要包括:(1)没有阅读的欲望,所以不愿意使用图书馆资源的人群;(2)本身文化程度不高,不会或者不善于使用图书馆资源的人群;(3)因为身体上的残缺如残疾等不方便进入图书馆借阅书籍的人群;(4)因为年龄的原因无法正常使用图书馆资源的人群。对于以上人群,图书馆工作人员可采取服务到家、组织户外阅读活动、讲故事等方法进行阅读推广。
伴随着信息化建设的飞速发展,图书馆书籍的借阅工作方式也出现了多种多样的模式,信息化技术被广泛地应用到了图书借阅之中。所以,做好图书借阅工作则成了信息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一、做好图书借阅服务工作的重要意义
图书馆借阅服务工作不仅可以提高图书馆理的效率,加强图书的利用率,同时还有利于为读者提供更加快捷的服务。这就表现在:
1.相对于图书馆的管理员来说,如果做好图书的管理工作,不仅能够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还可以减少借阅时间。同时,做好图书借阅工作也能够体现出馆员的综合素质,以便更好、更准确地为读者解答借阅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从而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
2.相对于读者而言,图书借阅服务质量的高效率,可以为他们节约很多时间,提高借阅的有效率,同时完整而又高效的管理制度和体系,也能够使得图书馆显得井然有序,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增加积极性,今儿吸引更多的读者融入其中。[1]
二、图书借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图书借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直接影响这图书馆的整体服务质量,会对图书借阅工作的顺利开展有些阻碍,而对于图书馆的管理员来说,更不利于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在图书借阅工作中主要存在着如下几个问题:
1.对图书管理不善,对借阅者缺少约束
在图书借阅工作中,因为管理制度等方面的欠缺,经常对读者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在读者借阅图书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读者把图书乱丢乱放的现象,而在读者阅读完书籍后,又不能将图书放回原处,还有些读者甚至会在阅读完图书后将书签乱丢、书签与书籍不符等现象发生。与此同时,也存在着书籍损坏或丢失的现象。有些素质比较低的读者,当看到有新书或比较精致的书籍的时候,就会偷偷地将图书带出馆内,而且有些书籍经常会出现丢失或者损坏的现象,这些都是管理方面出现的问题,也是对读者缺乏监督管理从而产生的影响。
2.寻找书籍不方便
寻找书籍是图书借阅工作中存在的一项重要问题。在整个借阅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找不到书籍或者话费太长时间寻找书籍的问题。其原因是:1、书籍阅读完没有放回原处,尽管能够在电脑上查到,可是没有在书架上;2、当书籍丢失后,没能及时进行补充,电脑上的信息也没有能够及时的更新;3、管理工作马虎不认真,有些图书没有准确标明书架位置,读者找起来麻烦。
3.图书馆管理员缺少更加高效的服务理念
因为信息化水平在不断提升,图书管理工作也向着信息化管理的模式发展,但是,目前很多图书馆的管理员工作还处在对图书检索,书刊阅览等传统的项目之中,这样的服务项目很难适应当代图书馆管理的发展需求。[2]
三、图书馆借阅工作提高应实施的措施
1.完善图书借阅制度,做好图书宣传工作
图书借阅制度的完善是读者提高良好的服务的基础和前提。所以,必须要健全借阅的管理制度,适当放宽借阅的要求,以便为更多的读者提供阅读的机会。这样做的好处就是,首先,可以减少相关的图书借阅费用。其次,适当的扩展外借图书的数量,推迟借阅时间,让读者真心的感受到图书馆的人性化管理理念。再次,就是做好图书借阅的宣传工作,对图书的阅读场地进行规划,必要时需张贴阅读制度,对标志牌、图书分布、空间概况运用电脑或者平面图进行宣传,充分做好图书查阅的教育辅导,帮助读者更快更准确的找到自己需要的书籍。
2.人性化管理,对特殊人群开放绿色通道
在图书的借阅工作中,对特殊人群需要特殊对待,为他们提供借阅上的便利,创造人性化的图书馆文化。对于像老幼病残孕这类人群,要建立相应而有效的节约信息登记,最主要的就是残疾人、老年人和孕妇,必要时候可以上门服务,建立绿色的学习通道,在对大程度上给予他们方便,让他们更加体会到图书馆人员热情的服务,浓厚的情怀,对于贫困地区的孩子,图书馆可以时常组织爱心捐书的活动,为他们提供图书资源,满足孩子们的读书欲望,开放他们的视野和情操,同时也让他们感受到社会带来的温暖。
3.图书馆员的自身素质以及借阅率的提高
图书馆的借阅工作是件比较复杂的工作,如果没有比较高的工作热情,熟练的技能,在工作中就会产生厌烦的情绪,从而影响到整个图书馆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另外,馆员要熟悉馆内书架的摆放位置,图书分类存放的位置,对图书摆放做到各自都心中有数,以便能够帮助读者?E更快、更准确的找到所需要的书籍,提高阅读的整体效率。
4.监管机制的健全和服务功能的完善
在借阅服务的过程中,需要完善图书馆的监管机制,对于图书借阅中存在的例如:书籍丢失、缺损等问题要及时解决掉,同时也要制定合理有效的惩罚制度,确保图书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对读者自身存在的不良行为进行纠正和监督。[3]
1 引言
1990年,第一部全面对儿童权利进行保障并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性约定——《儿童权利公约》强调,“各国应确保其管辖范围内的每一儿童均享受公约所载的权利,不因儿童或其父母或法定监护人的种族、肤色、性别、语言、宗教、政治或其他见解、国籍或社会出身、财产、伤残、出生或其他身份等而有任何差别。”国际图联在1994年的《公共图书馆宣言》中也指出,“每一个人都有平等享受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权利,而不受年龄、种族、性别、宗教信仰、国籍、语言或社会地位的限制。对因故不能享用常规服务和资料的用户,如少数民族用户、残疾用户、医院病人或监狱囚犯等特殊群体,必须向其提供特殊服务和资料。各年龄群体的图书馆用户必须能够找到与其需求相关的资源。”
2014年,国际图联在法国里昂世界图书馆和信息大会上《信息获取与发展里昂宣言》,明确提出公共图书馆和档案馆等信息机构必须关注弱势群体的信息需求和相关问题,通过信息赋权使边缘化群体(包括妇女、少数民族、移民、残疾人、老年人、儿童和青少年等)融入社会,减少社会不平等现象。由此可见,公共图书馆对弱势群体提供服务是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体现自身存在价值,同时也是实现公众信息文化权利平等和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父母服刑儿童,即在监狱服刑人员的未成年子女,是特殊的弱势群体之一。公共图书馆作为公益服务机构,承担着让所有人享有文化和信息权利以及引导教育的社会责任,因此,为父母服刑儿童开展有效服务不仅是公共图书馆的重要使命,也是公共图书馆体现其“读者至上,平等服务”理念的重要内容。
2 美国公共图书馆为父母服刑儿童群体服务的背景
2008年,据美国劳工统计局司法部估计,美国近3000000未成年人的父亲或母亲在监狱,比1991到2007年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总数增加了80%。因为父母犯罪,其子女成为不幸的特殊群体,并且他们的年龄偏小,心理、智力方面发育还不成熟,因此非常容易受到社会不良环境的影响。父母在监狱服刑对他们来说会有一定程度的心理创伤,这些儿童可能不仅会在经济上遭到歧视,也会在心理和身体上有所创伤,美国社会各界都很关注并重视这个庞大群体的信息与文化需求。作为公益性且承担着社会教育职能的公共图书馆更应该发挥作用,为这一特殊群体提供服务,让其平等地享受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同时也应在这一群体和其他儿童、家庭与父母之间搭起沟通的桥梁。
美国儿童图书馆服务协会(The Association for LibraryService to Children,简称ALSC)组织委员会在2015年1月的《图书馆特殊群体儿童及其看护人服务——给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工具包》,给公共图书馆为父母服刑儿童服务提供了指导文件。此文件将在家上学群体、LGBTQ(女同性恋者、男同性恋者、双性恋者、跨性别者)家庭、自闭症儿童、父母服刑儿童、西班牙语家庭、印刷品阅读障碍儿童、青少年父母这7类人群作为公共图书馆的特殊服务群体,其中第4类就是父母服刑儿童群体。该文件对父母服刑儿童群体服务的指导是从基本概况和公共图书馆服务指南两个部分阐述的:从基本概况部分来看,ALSC组织委员会介绍了美国父母服刑儿童群体的数量,因父母入狱可能给他们带来的身心伤害,以及公共图书馆有义务为其提供服务;在公共图书馆服务指南部分,ALSC组织委员会则是从网络资源链接、相关论文、出版社图书推荐、相关的专家介绍和典型图书馆提供的服务案例几个方面,分别向图书馆工作人员进行介绍。美国公共图书馆希望通过制定特殊儿童群体服务的工具包,指导公共图书馆为包括父母服刑儿童在内的特殊群体提供适合的服务。
3 美国公共图书馆为父母服刑儿童群体服务的内容
本文主要采用网络调查法对美国公共图书馆为父母服刑儿童群体服务的开展情况进行调研,共选取了6个主要研究对象,即纽约公共图书馆、布鲁克林公共图书馆、亨内平郡图书馆、达里恩公共图书馆、沃辛顿公共图书馆和韦斯特维尔公共图书馆,总结分析他们对父母服刑儿童提供服务的内容。
3.1 制定法规政策与服务指南
美国公共图书馆开展父母服刑儿童群体服务离不开政府立法的支持。《图书馆服务和技术法案》明确要求,对于享受不到公共图书馆服务的特殊群体,特别是对于那些贫困家庭中7岁以下的儿童,公共图书馆应当为其提供信息服务。为保障父母服刑儿童这一弱势群体的权益,美国政府先后颁布并实施了《家庭安全和稳定促进法案》和《儿童与家庭服务改进法案》,法案提出了“服刑人员子女指导计划”,通过政府拨款来支持包括公共图书馆在内的机构招募且培训一些专业的服务人员,为服刑人员子女的学习生活以及社会习惯等各方面提供指导,以减少他们在教育和行为上的偏差。法案还规定2002、2003年每年财政拨款6700万美元支持该计划。这些法规与政策的颁布和实施,使得美国公共图书馆在服务弱势群体时有了良好的宏观制度环境,同时也为社会公众平等利用公共图书馆和获取信息的权利提供了保障。
美国俄克拉何马州父母服刑儿童委员会编写的《俄克拉何马州父母服刑儿童工具包》也向看护人、服务提供者、教育者为父母服刑儿童服务提供了方向和指导。该工具包主要包括家庭保障计划、给看护人和教育者的建议、为儿童与看护人提供的视频列表、给家庭与服务提供者的图书等13项内容,其中,服务提供者也包括图书馆员;同时,该工具包鼓励图书馆关注并重视这部分群体,和他们一起阅读,并且鼓励公共图书馆收集与父母服刑儿童相关的图书与小册子。另外,美国图书馆协会在制定和实施政策、服务指南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2015年1月,由ALSC组织委员会的《图书馆特殊群体儿童及其看护人服务——给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工具包》之图书馆服务指南部分,向图书馆工作人员介绍了关于父母服刑儿童的网络资源链接和论文,如儿童图书馆服务协会的博文《为父母服刑儿童服务》、儿童图书馆服务协会推荐的相关图书、纽约图书馆和布鲁克林图书馆的服务案例等。这些法规和服务指南给公共图书馆工作人员提供了为包括父母服刑儿童群体在内的弱势群体服务的依据和方法,让美国公共图书馆在有理论依据的基础上更好地为父母服刑儿童服务。
3.2 提供有针对性的各类型资源
在父母服刑儿童中,有的儿童父母有一方在监狱,有的儿童父母双方都在监狱,由其近亲或者其他亲戚抚养。父母或者其他亲属在这些儿童的教育和阅读方面可能不太擅长,或许关注也不够,而这些儿童却很需要指导和教育。公共图书馆提供服务的基础是资源,美国学者托马斯提出了未成年人服务的5个要素,其中之一就是专门馆藏。公共图书馆要做好特殊群体的服务,尤其是父母服刑儿童这类特殊群体,则需要有针对性的馆藏资源。笔者通过调研10个美国公共图书馆网站得知,其中有6个公共图书馆有针对父母服刑儿童的馆藏资源,这些图书馆会根据专家提供的推荐书单来采购相关资源,这些书单主要包括书名、出版日期和内容简介,同时标注适合哪个年龄阶段的儿童阅读。例如,《我的妈妈在监狱》适合母亲在监狱的儿童阅读,《安迪的爸爸去了监狱》适合男孩阅读,《杜奇的爸爸》适合4~7岁的儿童阅读,《拜访大房子》适合7~10岁的儿童阅读。这些图书都是以父母服刑儿童为主题,讲一些小故事,让孩子知道父母服刑的相关问题,也指导父母如何回答孩子的问题,如何帮助儿童克服心理上的孤单等。这6个美国公共图书馆都有非常丰富的具有针对性的馆藏资源,资源类型也很多样。这些具有针对性的资源能够让父母服刑儿童从中了解到自己父母的情况,同时也能够找到学习的兴趣。而对于父母服刑儿童的家人和教育者来说,也能够学会给这部分儿童讲故事,学会如何教育他们,让他们积极乐观地生活。
纽约公共图书馆与芝麻街的合作即为成功的案例。芝麻街是美国一家非营利性的教育机构,遵循所有儿童均享有学习与发展机会的原则,旨在对全世界所有儿童的生活和学习产生积极影响,满足他们的发展需求。这个机构通过编制内容新颖有趣的节目,利用各种媒体形式,为全国各地的儿童、父母、看护人以及教育工作者提供学习内容。纽约公共图书馆提供的“孩子们,大挑战:监禁”家庭扫盲工具包中包含名称为“芝麻街:监禁”的软件,是一款专门为父母服刑儿童设计的英语和西班牙语双语资源应用程序,用来指导家长和其他监护人帮助孩子度过这段艰难的日子。这部分内容主要有7个主题:让孩子有安全感,不要让他们感到孤单;应对孩子情绪波动太大;诚实地告诉孩子何为服刑;回答孩子的问题;看望他们;与孩子保持联系;管理自己的压力。这款应用程序主要针对3~8岁的儿童,也包括一些儿童电子故事书和视频,以便帮助孩子调整自己的情绪和心态,还包括更多相关拓展资源,如儿童健康网站、美国心理协会网站,并且,其提供一个免费在线的“找一个心理学家”服务,以帮助有需要的父母或者儿童在当地找一个属于该协会成员的心理医生,便于他们咨询一些问题。这些类型多样且有针对性的资源,不仅让父母以及看护人学习到如何指导和教育孩子,同时也让父母服刑儿童的文化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在鼓励他们克服生活困难的同时也引导他们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3.3 开展特色化的服务项目
父母服刑儿童群体会面临家庭残破和亲情缺失带来的影响。公共图书馆是为用户提供学习和教育的安全场所,在为儿童及其家庭提供他们所需资源的同时,也要注重彰显人文关怀,带给他们有意义的项目。美国公共图书馆为父母服刑儿童提供了特色化的服务项目(见表1),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纽约公共图书馆和布鲁克林公共图书馆的外展服务,还有亨内平郡公共图书馆的“读给我听”活动。
为了帮助父母服刑儿童群体,让他们也能够和其他正常家庭的孩子一样,享受读书的乐趣,感受到父母陪伴阅读、分享阅读的快乐,纽约公共图书馆、布鲁克林公共图书馆和亨内平郡公共图书馆都开展了适合他们的特色化服务活动,并且具有经常性、持续性,其中,“读给我听”这项活动创办时间为1998年,由此可见,美国公共图书馆对父母服刑儿童的关注比较早。这些活动项目的服务对象都是以服刑父母及其子女为主,每个项目都有各自的主题,主要以阅读和学习为主。例如,纽约公共图书馆、布鲁克林公共图书馆合作发起的“爸爸&我妈妈&我”活动,为在监狱的父母举办每月1次的早期学习培训项目,让父母学习阅读的重要性。这个项目基于布鲁克林图书馆“给你孩子阅读的第1个5年倡议”,通过4个系列的学习,让服刑父母学会如何指导自己孩子的阅读、写作和学习;“电子故事”即远程视频,使得父母克服时间和距离上的障碍,给子女讲故事,与孩子交流和唱歌,让远程教育发挥主导作用,促进父母与孩子之间建立起牢固的纽带,使得在监狱的父母觉得离家更近,也让孩子觉得父母就在身边。服刑父母对这些活动的回应特别积极,他们认为这些活动为孩子在这段困难时期提供了很好的沟通桥梁,而大部分父母之前基本不会给孩子讲故事,在活动的最后,超过90%的参与者表示,他们以后打算经常带孩子去图书馆。这些项目在密切亲子关系的同时,也使图书馆服务的进一步深化。
4 启示
本文通过调研和分析美国6个公共图书馆对父母服刑儿童提供的服务发现,无论是在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服务上,美国公共图书馆都有值得我国借鉴的地方,为我国公共图书馆开启父母服刑儿童服务提供了借鉴经验。
4.1 加强相关立法,构建完善的制度保障体系。
美国在弱势群体服务的制度建设上较为成熟,《国会图书馆法》和《图书馆服务和技术法案》以及各州的图书馆法,都有关于老年人、儿童和残障人士等弱势群体图书馆服务的内容,这些法规的核心都是图书馆应该以及如何为公众提供完善的服务,也能够充分考虑到所有人群,尽力满足他们的信息需求。就父母服刑儿童群体而言,美国有关政府机构还将父母服刑儿童的救助工作纳入到自己的工作体系之中,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美国联邦矫正局(National Institute 0f Corrections,简称NIC)。2001年,美国联邦矫正局在各级矫正部门(Department of Correction,简称DOC)开展了一项关于支持父母服刑儿童的调查。数据显示:美国35%的矫正部门都有专门针对父母服刑儿童服务的政策和项目,同时矫正部门也为服刑人员18岁以下的孩子以及父母和看护人提供了额外的服务,为他们开展“家庭识字计划”等一些典型有针对性的示范项目,如纽约公共图书馆和布鲁克林图书馆的“延伸服务”。美国图书馆协会针对不同类型的特殊群体设立了专门的组织机构。同时也制定了一系列的服务标准与相关政策,如儿童图书馆服务协会为给父母服刑儿童提供服务而制定的《图书馆特殊群体儿童及其看护人服务——给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工具包》指导文件。由此可见,美国的制度保障体系涵盖了国家法规政策和行业规范层面,这样完善的制度保障体系推动着公共图书馆为特殊群体服务的健康发展。
就父母服刑的弱势家庭儿童群体而言,我国的立法政策尚存在空白。截至目前,我国还没有一条对父母服刑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做出精准定义的法律法规。2006年,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等6部委共同了《关于开展“为了明天—全国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关爱行动”的通知》,这是我国首次从政策层面专门针对父母服刑儿童服务的文件,但缺乏实施细则。我国宏观发展方向以及政策对公共图书馆保障社会文化公平的社会职能给予了肯定,但是一直都缺乏“如何保障”。目前,我国还没有出台全国性的图书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征求意见稿)》关于公共图书馆为弱势群体服务的相关条文规定还不够具体。相较美国而言,我国的图书馆行业协会还没有充分且有效地发挥其指导职能,这比较明显地体现在公共图书馆为弱势群体服务方面。中国图书馆学会也应该借鉴美国图书馆协会的经验,根据弱势群体的类型设立专门的工作委员会,由其具体负责制定相关服务政策与指南。
4.2 细分特殊群体,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
美国公共图书馆则对弱势群体进行了细分,包括父母服刑儿童,这样无论是馆藏资源建设还是服务项目设置等方面都会有较强的针对性。近年来,平等服务理念在我国公共图书馆也逐渐得到了推广,“以人为本,平等服务”的理念也是始终贯穿于各类图书馆的准则。但我国对特殊群体并没有进行细分,在弱势群体的服务上更多关注的对象是身体有残障的特殊人群,对于父母在监狱服刑的儿童没有关注,也有很多图书馆还是传统的坐等读者上门,习惯于为所有用户提供相同的服务,没有突出服务特点,专业性与针对性都不强。父母服刑儿童群体的主要障碍不在身体,他们不需要轮椅、助听器、放大书等辅助工具,他们主要是缺少父母的陪伴和教育,心理上会有自卑,因此公共图书馆要在这些方面提供支持和服务。据司法部门统计,截至2005年底,在我国监狱服刑的156万名在押犯中,有未成年子女的服刑人员近46万人,占在押犯总数的30%左右,服刑人员子女逾60万,可见,这一群体的数量也是很庞大的。为了实现真正全面且平等的服务,父母服刑儿童这类特殊群体是不能被忽视的,政府和公共图书馆都有责任重视甚至提升他们的存在感。“注重对信息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使得图书馆信息服务朝着弱势人群倾斜”是现代图书馆精神的内容之一,只有公共图书馆这种公益性的信息机构才能够保障弱势群体的基本信息需要。我国公共图书馆要坚持以读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关注特殊群体的需求,关注父母服刑儿童的需求,为其提供针对性的服务,从而在发挥其社会职能的同时,也促进社会的进步。
通过研究美国公共图书馆父母服刑儿童服务的实践经验,笔者认为我国公共图书馆也需对特殊读者群体进行细分,不仅要从理念上重视为父母服刑儿童等特殊群体的服务;同时也需要不断学习,为父母服刑儿童等特殊群体提供更具专业性和针对性的服务。
4.3 开展多方协作,加强社会合作与交流。
图书馆采购资源、开展活动项目和培训服务人员都离不开经费的支持。美国公共图书馆除了自筹经费之外,还会有一些全国性和地区性的资助项目。对父母服刑儿童群体的监护,是国家和政府的法定职责,除此之外,还包括各种各样的民间救助力量,如宗教机构、爱心团体和基金会等。国家政府以及民间机构为图书馆服务于父母服刑儿童群体提供的支持,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支持,同时也是对各馆积极开展父母服刑儿童服务与探索服务新模式的鼓励。美国公共图书馆在进行父母服刑儿童服务时,尽量争取与相关机构协作,从而制定出更人性化、更适合弱势群体需求的服务方针。在资金筹措方面,美国公共图书馆除了接受政府拨款外,还通过争取企业合作、社会募捐、各种基金会的专项项目支持、捐赠等方式来融资。例如,布鲁克林公共图书馆与纽约公共图书馆、亨内平郡公共图书馆与亨内平郡监狱间都有合作;同时,美国公共图书馆也争取来一些基金支持,如纽约公共图书馆和布鲁克林公共图书馆开展“爸爸&我妈妈&我”活动的经费就是由雷夫森基金赞助的。因此,我国公共图书馆在开展父母服刑儿童服务时,也要尽量争取多方力量,加强与政府、学校、监狱、慈善机构、爱心团体等机构的合作。
公共图书馆是国家从制度上保障公民自由获取信息的权利,其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政策与人力、物力等方面的支持。图书馆应尽量争取政府支持,让其成为政府为居民提供普遍、平等服务的重要窗口。我国图书馆也应该充分利用资源优势,积极争取与社会各机构交流和协作,如福建“善恩园”、北京“太阳儿童村”、大连“爱在海边儿童村”和西安“儿童村”等爱心团体,把慈善事业与公益事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争取为更多的父母服刑儿童提供平等的机会,让他们能够共享社会文化资源,同时也帮助他们树立自信,让他们对生活充满希望和动力。
5 结语
国际图联颁布的《公共图书馆标准》中明确提出,为弱势群体提供服务是所有公共图书馆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图书馆应该关注并重视特殊群体的信息文化需求,研究他们的心理特征。为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型的社会群体提供平等的服务,是公共图书馆应该承担的职责与使命。目前,我国公共图书馆就特殊群体服务的对象主要集中在老人、盲人、残障人士等这些弱势群体上,对于父母在监狱的这类特殊人群还缺乏应有的关注和重视。美国公共图书馆为父母服刑儿童群体的服务,无论是在理论研究还是实践开展方面都有较好的发展,其服务的具体化也值得我们学习。我们应该广泛学习,深入实践,尽早开启我国公共图书馆对父母服刑儿童群体的服务。
关键词:图书馆;信息化技术;效率
现代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促使图书馆在信息化技术基础上效率得以提升。为更好的提升我国图书馆的管理效率,需要全面的努力和部署,全方位加强图书馆信息化技术的正确使用等。
一、 信息化技术在图书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信息化技术在图书馆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包括条码技术、无纸化技术以及其他多种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使得书籍的管理效率提升,书籍的保护成本等降低,对于我国图书管理工作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二、 我国图书馆应用信息化技术的阻碍
(一) 馆内专业技术及管理人才缺乏
我国国内图书馆普遍面临馆内正式职工少的问题,馆内专业技术与管理人才更加匮乏。专业技术人才只有在国内少数几个大型图书馆才有,各种中小型图书馆基本只有非技术专业的人才,对于图书馆内信息化技术的引入和应用等由此受到限制,也不利于馆内信息化技术的保护及维护等。管理人才的缺乏,对于信息化技术的培训等较为缺乏,馆内工作人员对于信息化技术的熟悉程度和推崇程度不高,信息化技术的图书管理工作并没有真正实现,信息化技术对于我国图书馆图书管理效率的提升程度较为有限。
(二) 读者对于信息化技术的使用较少
国内图书馆在不同程度上使用信息化技术,引导读者进行无纸化的高效率阅读。但国内图书馆中真正选择电子阅览室等无纸化阅读的读者极少,读者更乐于在纸质书刊等阅读室内选择阅读。电子阅览室这一信息化技术应用最集中的领域成为图书管理的难点,一方面图书馆应该更多扩展电子阅览室的读者。但是另一方面,也就是现实工作中,图书馆只能在读者自由选择的情况下,尊重电子阅览室读者较少的情况,导致这一信息化技术的资源浪费等。
(三) 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局限于传统技术层面
在信息化技术发展的今天,国内极少数大型图书馆已经形成手机阅览室及网络阅览室,读者只需要在手机、电脑等媒介终端登录图书管理系统,就可以自主进行全面的无纸化阅读,方便读者和降低图书管理压力。但是目前国内图书馆对于这些技术的应用十分有限,只有极少数的图书馆在一定的区域内使用这一技术,生成特定区域特定人群的数据库,并没有达到全面服务社会读者的效果。
三、 促进我国图书馆信息化技术应用的建议
(一) 培养专业技术及管理人才
在信息化技术应用中,我国图书馆系统应该更多的培养专业的技术和管理人才。通过与高校的合作,引入专业计算机系统人才,进行独立的图书管理系统建设与维护。定期对图书管理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引导图书管理人员更熟练运用信息化技术。培养专业管理人才,注重在馆内建立信息化技术运用的管理模式,将其纳入馆内工作人员培训及业绩考核中,引导图书管理人员更多的运用信息化技术。
(二) 引导读者使用信息化技术
扩大信息化技术运用,注重加强宣传和引导,引导读者选择电子阅览室等新型的系统,提升读者阅读效率。可以在馆内显著位置建立电子阅览室的使用介绍,明确电子阅览室的使用优势等,对读者宣传使用电子阅览室的正确信息。定期建立电子阅览室开发日,集中引导读者在电子阅览室进行阅读等,促进电子阅览室这一无纸化阅览室的应用,提升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范围。
(三) 推广新技术
手机阅览室及网络阅览室等逐渐兴起,我国国内大中型图书馆也需要适当引入这一技术,不仅在特殊的地域范围内供特殊人群进行网络化阅读,更需要进一步扩大数据库应用范围,为全国各领域更多的读者提供便捷服务。尤其是手机阅览室具备较好的发展价值,当前国内智能手机用户不断增多,手机系统内部的电子书阅读系统等逐渐完善,我国图书馆可以考虑这一因素适当扩展手机阅览室,更方便读者阅读等。
参考文献:
1建立为弱势群体服务的专业图书馆的硬件要求
建设为弱势群体服务的图书馆,必须考虑弱势群体心理和生理两方面的特点,针对弱势群体的需求进行特殊化的硬件建设。
1.1针对残疾人的硬件支持服务弱势群体的图书馆,与其他普通的图书馆不同,读者中有很多是残疾人,因此,在配套设施上应该多考虑到残疾人的特点。常见的残疾人包括盲人、聋哑人以及肢体缺失人士,他们来图书馆阅读图书,首先要考虑到各种不便之处。
1.1.1针对盲人的硬件要求。盲人因为缺少视觉感受,听觉较为发达,然而视野狭窄或是无视野使他们行走困难,阅读更为困难。同时,他们的自尊心特别强,对于旁人的帮助,有时候难于接受。因此,为方便盲人读者,图书馆应设立残疾人专用电梯,建立语音引导装置。盲人的听力灵敏,能听到常人极难听到的低音量声音,语音引导装置的低音量设计并不会影响到其他读者的阅读。在盲人中盲文的普及度并不高,因此除了盲文图书外,图书馆可以结合安卓系统的APP建立语音搜索系统的语音书籍库,电子阅览室应该有盲人专用座椅和设备。
1.1.2针对聋哑人的硬件要求。聋哑人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弱,和图书馆工作人员沟通比较困难。因此,图书馆可以参考自助图书馆的模式,设立自助借还书装置,条件不足的还可以多准备免费的纸和笔放在固定区域并做好标识。
1.1.3针对肢体残疾人的硬件要求。肢体残疾尤其是下肢残疾对人的限制最为巨大,因此,针对这类型的残疾人,必须要设立专用通道。他们在图书馆挑选书籍还会受到视线、行动能力的影响,图书馆在设计书架时应该考虑到这一因素,有条件的图书馆,还可以设立自助借还书处。
1.2针对自闭患者和精神伤害人员的硬件要求这类人员往往是交流障碍者,他们需要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才能进行阅读,因此,图书馆应该设立专门的阅览空间来满足这类人员的特殊需求。
2建立社会弱势群体图书馆的软件要求
2.1弱势群体的三大需求社会弱势群体图书馆的软件设置应该根据弱势群体的特点设定,并以满足他们的三大需求为准则。其三大需求为:①提高知识技能需求。②提高精神文化生活需求。③提高社会认同感需求。
2.1.1针对知识技能的需求进行软件储备。无论是哪种弱势群体,其经济条件都不会很好,因此,他们迫切需要能改善其经济条件的知识和技能。但是,弱势群体往往因为年龄大、文化程度低等原因,接受新知识、学习新技能的能力比较低。考虑到这一因素,图书馆在采购书籍的时候要考虑到文化分层问题,分高、中、低三个知识层次进行采购,不采取一刀切的方式,且选取的技术类书籍应该以实用技术,以低难度行业技术为主。有条件的图书馆可以号召馆员阅读技术书籍,为低文化程度的读者进行讲解。此外,电子阅览室中也要准备有足够的技术类资料,视频教育往往比文字课程更容易被各种读者接受。针对盲人准备的各种有声读物必须要通俗易懂,能吸引盲人读者的注意力。考虑到读者中有行动不便的人,电子阅览室的电脑主机应该放到桌面上,以方便读者使用和拷贝资料。
2.1.2满足特定弱势群体精神文化需求。弱势群体中有三种特殊人群:①空巢老人/失独家庭。②留守儿童/孤儿。③沟通困难人群。这类人群的弱势主要是心理层面的,相较于其他弱势人群,他们的经济压力并没有那么大,生活条件尚可,但是他们缺少关爱,敏感脆弱,属于极度敏感人群。
2.2对弱势群体的关怀
2.2.1对空巢老人/失独家庭的关怀。中国现有的2.18亿独生子女,按比例会有1,009万人在或将在25岁之前离世。这意味着不用太久,中国将至少有1,000万家庭成为失独家庭。失独家庭和空巢老人的共同特点就是“每逢佳节倍思亲”,这些家庭响应国家号召,做到了“只生一个孩子”,但是每到逢年过节的时候,面对空荡荡的家,想起孩子在家时的幸福时光,心理脆弱到极点。图书馆作为公众服务机构,应该主动承担起社会责任,多安排年轻的馆员去陪伴这些老人,用阅读书籍、讲故事、聊天等手段来为这些老人送去温暖和关怀。经济能力较强的图书馆还可以在精神慰藉上予以帮助,如开展心理辅导、临终关怀等多元化服务。
2.2.2对留守儿童/孤儿的关怀。留守儿童指的是由于父母外出打工而被留在家乡或寄宿在亲戚家中,长期与父母分开居住、生活的儿童。留守儿童和孤儿的共同特点就是亲情缺失,得不到父母关爱的他们,即使有着来自于社会和其他亲属的关怀,在心理健康方面也存在阴影。他们很大一部分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自卑懦弱、行为孤僻、缺乏爱心和交流的主动性,还有的脾气暴躁冲动,常常将无端小事升级为打架斗殴。针对留守儿童和孤儿的性格缺陷,图书馆可以采用亲情关怀的手段,通过集中活动的方式,让孩子们以集体的力量来对抗孤独,对他们采取正确的引导。此外,图书馆还要设立儿童读书角,大量采购一些德育书籍和艺术类书籍,引导孩子们养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才是解决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最佳方式。
2.2.3对自闭症等沟通有困难人群的关怀。自闭症(Autism),是一种广泛性发展障碍,以严重的、广泛的社会相互影响和沟通技能的损害以及刻板的行为为兴趣和活动为特征的精神疾病。自闭症最典型的特征是社会交流障碍,这是自闭症患者的最大问题。面对这类读者,应该采取先建立信任、再进行交流的方式来处理。在他们接受图书馆里的独立设施之后,先在周围推送一些悦耳的轻音乐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降低他们的紧张情绪,然后安排馆员在他们周围轻声阅读一些有趣的小笑话和小故事,让他们慢慢熟悉这些声音,从而开始进行有限接触,最后帮助他们克服交流障碍。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求执行人员有耐心、有爱心、有足够的精力,因此接收自闭读者的时候,图书馆要量力而行。
2.3以物质奖励手段来提高社会弱势群体学习效果的探讨相当多的弱势群体人员经济条件有限,很难挤出时间来进行阅读,同时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境也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使其很难静下心来读书。图书馆可以结合网络自习和学习班授课的方式来传授知识,定期组织知识技能考试,与政府部门合作,对优胜者颁发技能等级证书并给予物质奖励,以提高弱势群体成员学习的积极性。
3建立为弱势群体服务图书馆的社会意义
公共图书馆是获取知识、传播教育文化和知识的重要机构,是实现知识自由传播的重要平台。公共图书馆应当把为个人和社会群体提供终身教育、决策智库和文化知识作为立身之本。弱势群体作为社会成员的一个组成部分,占我国总人口的11.86%,公共图书馆系统应将弱势群体服务纳入工作计划,通过各种服务方式更好地体现出对所有人开放、关怀弱势群体、缩小知识鸿沟的公共图书馆精神。考虑到弱势群体读者的特殊性,建立专门图书馆可以更好地践行“读者第一”的服务理念,认清为弱势群体服务的重要性,确保弱势群体基本权利的平等实现。图书馆为弱势群体服务,充分体现了图书馆的社会职责,既满足了弱势群体的多方面需求,又推动了社会的和谐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公共图书馆宣言》中明确提出了图书馆服务的平等性,认为图书馆的大门应向社会每个成员自由、平等开放,无论等级差别、身份高低、富贵贫贱、年龄性别、教育程度,并确定平等原则是图书馆应遵守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原则。作为公共服务机构,图书馆理当为包括弱势群体在内的所有社会成员服务,弱势群体读者作为读者群体中最需要文化和精神援助的一群,更需要图书馆开展有针对性的服务,以提高自身社会经济文化需求,以实现致富奔小康、脱离弱势群体、自我实现的目的。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机构,应一视同仁,努力消除弱势群体利用图书馆资源所遭遇的障碍,帮助其自由获取知识、信息,保障其文化平等权,满足弱势群体的文化信息需求,帮助弱势群体提高面对风险的能力,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