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优选九篇

时间:2022-08-20 18:58:31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初中化学实验探究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

第1篇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探究式教学;对策

初中化学课程的教学应该采用多种方法相结合来进行教学,其中探究式教学法是很重要的一种教学方法,对于这种教学方法的掌握涉及到学生思考能力、探索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形成,是初中化学教师应熟练掌握的教学方法之一。尤其对于初中的化学实验教学,更应多运用探究式教学方法,以便使学生享受发现问题、寻找答案的乐趣。

一、探究式教学方法与初中化学实验

探究式教学方式还有两个别称,人们也称其为研究法和发现法,其内涵从字面上便可见一二,显然这种教学方式注重于学生发现和探究的过程。事实上,这种教学方法指的是学生在知悉原理和概念的情况下,通过自己的观察与实验、思考及讨论的过程进行相对独立的探究,从而发现、掌握原理和结论。很显然,这种教学方法更为强调学生的主体性特征,对于学生发现能力和研究能力及研究精神的培养十分重要,同时,这种方式也更有利于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经过了个人的实际操作,学生往往会对辛苦得到的结论印象深刻,这也就方便了后续的理解,对于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而言,都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初中化学课程的教学中,化学实验部分也是教学重点之一,化学反应的发生离不开实验的揭示,没有参与到实验过程中,无异于纸上谈兵,终是浅淡。另外,初中化学相对来说仍然比较基础,但却对学生未来对化学的理解和掌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做好化学教学工作的同时,教师应尽量培养学生对化学这门学科的兴趣,使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化学的魅力。这些都需要实验操作来带给学生切实的感受,教师演示的实验过程未免过于单调,另外,一些化学反应的变化比较微妙,也不利于全班学生的观察,故而将学生分散开来,并在注意好安全的情况下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就显得妙趣横生了。

二、做好实验探究式教学的对策

在化学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探究式教学的特色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应积极采用以下几种方式来强化教学效果。

1 实验前注意好基本理论的渗透

教师应在进行实验之前做好基本理论和概念的渗透工作,学生不能盲目地进行实验,起码要知道实验的大概目的,实验涉及到物品的一些性状,以及实验的基本的注意事项,甚至包括一些基本的反应原理,也是需要教师做好事前的渗透工作的。理论指导实践,这是十分关键的,缺乏了适当理论的指导作用,实践活动就很可能变的盲目,并且缺乏一定的安全保障,故而,教师务必在实验前做好基本理论的渗透工作。

2 合理安排探究内容

探究式教学法的魅力就在于一半是已知的,但另一半却是未知的,并且还需要学生动手去寻找答案,并且去丰富它们,对于学生来说,这元异于是一个小小的发现过程,如果探究内容设置的合理的话,能够极大地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如果探究内容的设置不得当,就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如,氧气的制作实验,教师应在实验前几天向学生提出问题:我们应该采用什么物质来制取氧气?请学生观察这种物质的性状,并注意其在化学反应过程中的变化情况。收集氧气有几种方法?你认为哪种方式更好?这些都可以让学生进行提前的思考,未必是为了寻求一个答案,而是要让学生投入到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去,从而能够在实验课程中积极认真地去寻求答案。

3 重视学生的合作精神

一般来说,化学反应的过程比较复杂,虽然初中阶段涉及到的化学反应相对简单,但是对于化学基础比较薄弱的初中生来说仍然未免紧张,如果一个人来进行操作的话不仅难以正确观察化学反应的过程,甚至对一些基本的操作环节也无法熟练而流畅地完成,这就会影响到化学实验的结果以及数据的准确性,对此就需要教师合理地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积极发挥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以小组的方式,通过分工合作,将整个实验过程顺利地完成。另外,一些实验的结果也需要学生在一起进行讨论,只有集思广益才能在讨论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灵感,从而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总之,探究式教学方法对于初中化学实验部分的学习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实验过程可以使学生从抽象的化学概念中走入具象的动手操作之中,对于学生理解问题,进一步思考问题都能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同时,探究式教学方法还能够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对化学的兴趣,能够帮助教师顺利地完成教学目标。这种教学方法本身就是一种创新性的教学方式,教师需要在使用这种方法的过程中注意探究内容的设置以及对学生的恰当引导。总而言之,教师只有通过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进行积极探索,才能够提升化学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罗春生。浅谈对初中化学实验如何进行探究式教学[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2):52

第2篇

关键词: 初中化学实验 探究式教学 建议

在初中阶段化学课程中,化学实验探究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实践活动。良好的实验教学有助于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化学课堂,学习并掌握好化学知识。新课程要求在实验教学中渗透探究式教学,提倡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要求学生具备问题意识与解题意识,善于猜想与假设,在实验时制订好计划,从多方面搜集证据,认真地进行实验,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反思与评价,与他人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式教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是教师有效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初中化学教材中存在许多可以进行探究式教学的化学实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引导,逐渐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主要途径是亲身经历探究的过程,主动学习。从初中化学教学的长期实践来看,化学实验的探究式教学最大的难点是让学生的学习从机械模仿转变为主动研究。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做到以下几点,让传统的化学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一、营造主动探究的氛围,引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增强化学实验的乐趣。

在以往的化学教学中,教师奋斗的最终目标和归宿是让学生掌握知识,忽视了对学生解题意识与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的知识浮于表面,不能有效提高化学素养。所以,教师应当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善于观察与发现,主动营造实验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学习共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有效地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学生在好奇心的驱动下能积极主动开展实验活动,在亲自动手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科学的乐趣和成就感,从而爱上做化学实验,不断开展主动探究活动。例如,在化学教材中有如下实验,教师可进行课堂演练:白纸现红字、魔棒酒精灯、手帕烧不坏等。这些小实验都贴近生活,与学生息息相关。教师在进行实验演示时,学生都充满了好奇心,兴趣高涨,想要一窥究竟。教师完成实验后,可适当挑选几个学生上台进行演练。每个学生都想上台尝试,亲自体会其中的奥秘,课堂的气氛自然活跃起来了。这样的探究式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感觉到化学实验是很有意思的,今后也会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实验,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在主动探究的过程中学习化学知识,巩固对概念的理解。

二、让学生感受到化学无处不在,敢于创新。

在化学实验的探究式教学中,教师必须改进教学理念,不断创新教学手段。改变原来化学课堂枯燥乏味的状况,改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中进行化学实验。教师不能束缚学生的学习活动,而应当将原先封闭的课堂改为开放自由的情境,不再死板地照搬教材知识。要打破课堂时间的约束,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走进生活,走进社会,探索化学,领悟科学。当然,教师应当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和宽松的环境,必要时给予一定的帮助与支持。通过相关的实践,学生会感受到化学无处不在,化学就在身边,知道化学实验不仅仅局限在实验室,只要勇于创新,敢于打破时间与地点的限制,往往就会有很大的惊喜。教学可以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运用自己的能力解决问题,理解知识,巩固认识,提高素养。

三、创设化学情境,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1.鼓励学生多提问题,大胆创新。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最首要的环节就是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无论课前课后,教师都要善于总结,创设和谐友好的课堂情境,营造生动愉悦的课堂气氛,不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勇于提出质疑,认真思考问题,大胆解决问题。要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培养问题意识,学会质疑和解疑。在这一过程中不断鼓励学生的大胆行为,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敢于改革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手段。学生对教师或书本的实验操作质疑,大胆提问,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实验改革。刨根问底是创造的基础,是高素质人才必须具备的素养。教师要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大胆革新教育方式。鼓励学生进行质疑,在新一轮的探究过程中活跃思维,培养其独特的思想品质,为学好化学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

3.在化学实验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推测。在实验要求上,除去必要的物品或步骤,可以抛弃其他条件的束缚,积极评价学生的大胆尝试与思考,减少实验的约束性。在实验过程中主动引导,事后要求学生对实验过程与结果进行必要的解释和分析,大胆推测多种可能性。要鼓励学生亲自动手、亲身体验、开动脑筋,最后大胆发表对自己实验的理解与认识。教师要充分肯定学生的实验过程,找出试验中的闪光点,对做出正确分析与解释的学生及时夸奖,得出实验成绩。这样,学生必然有强烈的兴趣大胆实验,推测各种可能性,从而增强创新意识与能力。

综上所述,在化学教学中的探究性实验教学,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要完善化学科学探究内容的教学,实现化学教学的目标,教师就必须身体力行,引导学生亲自体验实验过程,亲身经历多种形式的探究活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及时把握时机,强调重点,创造良好的条件尽可能多地开展探究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

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对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努力实现化学教学的目标,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提高综合素质,为祖国的未来培养一代又一代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多媒体

一、前言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通过化学实验,可以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创造能力。尤其在新课程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化学实验教学能够更好地实现“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1]。因此,化学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化学实验的地位和重要性,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实验教学。

二、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策略分析

实验在化学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化学教师要重视实验教学,并在教学中积极探索有效教学策略以增强实验教学的效果。

1.做好多种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科学思维

在进行演示实验之前,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系列问题,问题难度应把握好,不能太难,也不能太简单,从而达到循循善诱的效果,帮助学生从对演示实验的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并且进一步掌握实验变化的内在规律。如在演示“电解水”实验时,教师可以跟学生说一下实验用的装置和仪器,然后在做实验之前再向学生提出几个问题:在以往的学习中学到水具有怎样的导电性?什么样的溶液才是导体?怎样才能增强水的导电性?紧接着在学生进行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再提出几个问题:两极出现怎样的现象?两极所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多少?两极产生的气体分别是什么?如何进行验证?对于前三个问题,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实验顺利得出答案,而对于第四个问题,学生不能立刻说出答案,此时教师要及时进行引导和点拨:你们所熟悉的气体都有哪些?这两种气体中是否有氧气?怎样进行验证?这时候在教师的点拨下,把学生的思维和注意力集中起来,认识观察教师的验证过程,结果证明这两种气体分别为氧气和氢气。因此,在演示实验中通过层层设疑,可以有效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演示实验的效果。

2.在化学实验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能力是学生认识世界的窗口,也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基础,如果缺乏细致的观察能力,则无法深入认知事物本质[2]。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要认识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重要性,并在实验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观察,让学生排除实验过程中的干扰因素,明确实验的目标和观察的重点,从而认真有效地完成化学实验,并做好实验记录。在具体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过程中,实验前要求学生观察仪器装置,以及它们的连接方法,还有实验药品的情况;实验中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实验反应的多种现象,尤其要学会对实验现象做出全面的解释,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思路。例如:在观察“铁丝在氧气中燃烧”这一实验现象时,学生的注意力容易集中到火星四射的场景上,在瓶底产生的黑色固体(Fe3O4)即不容易观察到;在观察“磷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时,要引导学生在观察白烟的同时,注意观察燃烧时火焰的形态;在“酸碱中和实验”中,当酸碱度达到等当点时,酚酞指示剂出现变色的时间很短暂,此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捕捉瞬间的突变,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敏锐性,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因此,为了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的重点,教师就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让学生观察实验对象的外部属性、实验现象、实验装置、实验步骤、实验结果等,使其明白观察应具有目的性和针对性,更要有始有终。

通过实验教学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初中化学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要注重发展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所包括的内容与培养目标。”[3]探究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发现和创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要强调学生的探究过程,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而且能够激发学生对未知知识的探究,最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探究“蜡烛及其燃烧”原理时,可以先让学生观察蜡烛在点燃前、燃烧中、熄灭后的具体现象,然后对燃烧物质的物理性质进行判断。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但掌握了蜡烛火焰各层不同的温度,而且认识了石蜡燃烧所产生的物质,提高了操作能力。又如在教学“燃烧和灭火”的内容时,可以教会学生如何将燃烧的蜡烛熄灭:1)用嘴吹灭;2)用手摇灭;3)用水浇灭;4)用盖盖灭;5)用沙扑灭;6)用灭火器扑灭;7)剪断烛芯。所有的熄灭方法都指向一个原理,就是将火源与氧气隔开,这种教学方式不但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科学严谨的实验态度。因此,实验教学是让学生开展探究活动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要积极开展探究实验教学,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利用化学实验帮助学生主动构建知识

通过合理有效的实验教学,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而且可以促使学生探究与合作,帮助学生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充分体现知识的构建性。实验教学不能单纯地模仿和记忆,因为知识是不可能通过别人的传递而内化为自己的知识,而是需要经过自身的接收与消化过程。由此可见,知识的本质在于不能机械地灌输给学生,而是需要依靠学生自己在原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构建和重组知识体系。如在教学“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时,可以将演示实验改为边讲边做实验。一开始,就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布置相应的探究课题:“在一定量的溶剂中,某一固体物质能否无限制溶解?”此课题一出,学生纷纷行动起来,通过合作探究得出否定的结论。此时教师继续追问:“那么怎样才能使不能再溶解的固体继续溶解呢?”这一问题尤其“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与探究继续溶解的条件。之后再提出问题:“已经不再溶解氯化钠的溶液是否能够继续溶解高锰酸钾呢?”通过一系列问题的引导,帮助学生构建了浓浓的探究氛围,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促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基本概念,帮助学生掌握了实验操作过程,明白了实验结果,让学生真正参与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印象。因此,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实践探究,鼓励学生仔细观察,从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促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联系生活并从生活中收集实验的材料

随着新课程教学理念的不断深入,教学必须要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开展。因此,作为化学教师,应不断转变和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加强化学知识和日常生活的有机联系,积极提倡让学生从生活中收集实验材料,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改进实验,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此外,作为化学教师,还要经常开发一些生活中的小实验,让学生意识到化学就在身边,能够给生活带来精彩。如为了让学生充分认识身边的碳酸盐,可以在课前让学生收集一些石灰岩、鸡蛋壳、牙膏、鱼骨等物品,再搜集一些用于对比的鹅卵石。课堂上,教师将浓盐酸滴在石灰岩、牙膏、鸡蛋壳、鱼骨上,均有气泡产生;但是将盐酸滴到鹅卵石上,却没有产生气泡。通过实验证明,能够产生气泡的物质中均含有不同质量的碳酸盐,而鹅卵石中不含有碳酸盐。同时也验证了教材所述:石灰石与黏土混合加热可制得水泥;石灰浆抹的墙面接触CO2后会转化为碳酸钙,鹅卵石中基本不含碳酸钙。可以看出,实验教学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不但可以增强化学实验的效果,而且能够让学生的实验做得更加有趣味性,同时还能学以致用。

5.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化化学实验效果

通过多媒体的技术优势,可以将实验过程进行大小、速度的变化,便于学生细致观察。特别是做一些实验现象不太明显的演示实验时,教室后排的学生往往无法观察清楚,为了让他们能细致观察实验过程,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演示,将整个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清晰地呈现在大屏幕上,让每一位学生都清清楚楚地观察实验现象,从而化感性为理性,不但便于学生观察体会,更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此外,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模拟无法完成的实验,促进学生理解。由于受到场地设施的限制,有的实验无法在课堂上完成,或者实验结果过于危险,因此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模拟实验。通过多媒体模拟实验,帮助学生全面提高对概念、定义、定理的理解能力,能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如在稀释浓硫酸时,这个实验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所以可以借助多媒体模拟演示:在水中加入浓硫酸后,水马上沸腾起来,不但热气腾腾,而且硫酸飞溅得到处都是。通过这样的模拟演示,可以引发学生的高度重视,提醒学生要正确操作,促进学生对实验内容的理解。

三、结语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学习化学知识的过程中必须要重视实验教学的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验过程,经历知识的再发现过程,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务实的求知精神。因此,作为化学教师,要及时总结经验,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化学实验教学的质量水平,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倪海燕.浅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途径[J].理科考试研究,2012(24):102-103.

[2]徐余堂.如何开展初中化学实验教学[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版,2010(07):201-202.

第4篇

关键词: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策略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正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实验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巩固旧知识和获得新知识;不但能让学生学会科学的学习方法,还能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

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选好实验,用好实验,做好实验,充分发挥实验的探究功能。以下就是我对初中化学实验探究性教学的几点想法。

一、营造和谐氛围,激发探究兴趣

一节课的成功,最重要的评价指标首先是学生是否全程主动地参与。而让学生主动参与,就必须营造一个较为宽松的教学环境。民主、自由、和谐的教学氛围能让学生保持强烈的好奇心,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开拓学生的探究思路,强化学生的探究意识。探究性实验教学应“以学为本”,我们的教师只是学生探究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是学生“平等中的首席”,老师应尊重学生的情感、选择、喜好和意见。不断鼓励学生提出各种问题,并给予肯定性的评价。只有这样,我们的学生在探究性实验中才敢想、敢问、敢说、敢比。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解放学生的思想与行为,全面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从而有效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益。例如,教学“生活中常见的盐”时,老师营造了宽松的探究环境:1.教师出示:一瓶食盐,一瓶粗盐,一瓶食盐的水溶液,一瓶粗盐的水溶液。2.问题抢答:“如何将粗盐转化为精盐?”“怎样除去粗盐中不溶性杂质和可溶性杂质?”这样的教学氛围的创设,让学生觉得无拘无束,没有强迫,没有限制,不分成绩高低,也不分先后顺序,一下子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绝大多数的学生都能全程参与,积极探究,并能学得愉快,学得轻松,学得有效。

二、改进方案,丰富学生实验情感

新课程、新理念认为,要重视知识与能力的协调发展,让学生亲历实验过程,不管实验成功与否,目的在于让学生体会探究过程,丰富学生的实验情感。例如,教材介绍“用5%的过氧化氢溶液加热产生氧气”的实验中,用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入试管中,能观察到小木条复燃,而我们实际实验却看不到小木条复燃,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过氧化氢溶液浓度太稀,还是因为氧气中有大量水蒸气造成的呢?让学生分组去探究。一组分别实验10%、15%、20%等多种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一组仍用5%的过氧化氢溶液但加长导管,让生成的水蒸气冷凝,再用带火星的小木条去检测。结果发现两个原因都有。于是引导学生改进方案,方案一:使用20%的过氧化氢溶液,为尽量减少水分蒸发,加热温度不要太高,有大量气泡冒出时,立刻把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入;方案二:把生成的气体通过盛有生石灰的干燥管,再用带火星的小木条去检验。结果现象都非常明显,教学效果很好。增加趣味性实验,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补充改进某些实验,注意变换实验角色,将简单、安全的演示实验改为由学生登台操作,当众示范,将会取得更好的效果。在实验中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和钻研科学实验的积极性,发挥出他们的聪明才智。

三、重视探究过程,增强探究信心

“重结果,更重过程”这是新课程背景下的新理念:我们不仅要重视学生实验探究的结果,更要重视学生实验探究的过程。必须让学生经历实验探究的全过程,让学生在探究实验的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形成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我们应创设更多更好的条件,变演示实验为探究实验,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进行大胆的猜想、假设,然后为验证自己的猜想和假设进行探究实验。心理学研究认为:“智慧出于手指尖。”国际学习科学研究领域也有句名言:“听来的忘得快,看到的记得住,动手做更能学得好。”我们只有真正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让学生动手去做,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自己主动去了解实验的原理,设计实验的方案,讨论实验的要点,选择实验的仪器,完成实验的目标。注重实验的探究过程,能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增强学生的探究信心,激发学生的探究思维,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四、灵活多样,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实验教学主要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验能力、对实验问题的思维分析能力。采用强化课堂演示实验、落实学生分组实验、开发家庭小实验等多种途径,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家庭小实验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又能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特别是当实验内容与自己的生活实践密切联系时,学生的积极性就非常高。

如,我把铁钉生锈的实验提前一周让学生和我在家里做,每天进行观察记录,学生积极性非常高。到了上“铁的性质”这节课时,同学将预先做好的“铁钉生锈实验”的三支试管相互展示,并与自己所做的实验结果对照,很容易就接受了“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这一事实,从而对铁生锈的原因和防止铁制品生锈的方法有了较清晰的认识。且在学生心目中打破了老师的神秘感,拉近了师生距离,融洽了师生关系,使“微笑教学”、“和谐教学”走进化学课堂。

第5篇

关键词:初中化学;初验;自主探究

为了让化学实验的优势特点得到更有效的发挥,每一个化学教学工作者都必须深入挖掘实验探究方式方法的最优化,进一步凸显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得以尽情释放,提升学生化学学习的综合能力。笔者结合在教学实践中的摸索和思考,谈一谈自己的点滴心得。

一、 摸着石头走――凸显自主

化学实验操作的自主性是保障学生形成实验探究强烈动力和持久热情的重要前提。首先教师要能够结合教材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兴趣指向,设置恰当的化学实验探究主题。一个主题鲜明具有时代气息的实验探究主题,会让学生情不自禁地卷入到实验探究过程中来,避免了教师那种指令式、强加式的实验操作模式。其实,教师要赋予学生充足的实验探究空间,使得学生不但有充足的探究时间,能够独立完成化学实验设计和操作的整个流程,还可以结合教师的评价和点拨进行反思和改进,并且在小组讨论和交流中形成共性认识,促进整体探究能力的提升。

摸着石头行走在实验探究的道路上,教师就要允许学生绕弯路、兜圈子,也要能够满怀耐心和期待地对待学生跌跟头。对于自主性实验探究过程中的各种磕磕绊绊,教师要有充分的预估,能够把握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关键拐点并进行有效的预设,减少教师不必要的干预,使得学生能够在实验探究中获得自我挑战的成功体验和愉悦感受。如在进行浓氨水与酚酞试液反应的实验时,探究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即利用酚酞的酸碱指示性以及浓氨水的碱性两者之间的变色现象验证氨水分子的运动特性。该实验简单易行,实验结果清晰明了,所以教师就让学生大胆地进行自主操作,结果原本平淡无奇的实验在学生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独立探究中变得丰富多彩起来。有的学生先在试管内放入滴有酚酞试液的滤纸,然后用脱脂棉球将试管口塞住,用滴管将浓氨水滴在棉球上,结果发现与本无色的酚酞从右往左逐渐变为红色;有的学生反其道而行之,试管内的滤纸上滴上浓氨水,将酚酞试液滴在棉球上,结果棉球变成了红色;还有的学生更加具有独创精神和审美情趣,他们将喷有酚酞试液的棉球绑在几根铁丝上,放入一个置有浓氨水的烧杯内再盖上一个不透明的盒子,静待片刻后取走盒子,会发现铁丝上的棉球都染上了红色,就像一朵朵盛开的红色花朵一样……这些不同的实验操作方式,尽管所得到的结论是一致的,但是多样性的探究过程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效果非常好。

二、 沿着梯子走――强化层次

“梯子”喻意化学实验探究过程中的阶梯性,科学而合理的阶梯性实验探究活动,能够让学生在有计划、有步骤的实验探究中及时获得自我肯定,保持继续持久深入探究下去的热情和动力。除了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一般阶梯性原则之外,我们在进行化学实验探究活动的设计还应当注意化学实验操作本身的独特性。如化学理性认知与感性认知之间的过渡与衔接,两者是相辅相成并没有固定的先后层级顺序,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的特点,教师可以将两者恰当地分布到不同的探究层次中去;其次是化学实验探究中器材的复杂度和操作的难易程度,这也是作为探究流程中层次分步考虑的一个重要侧面。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还要让学生能够在不同的层次上都能感受到成功,并在成功感的激励下主动地进入到下一个环节的探究活动中去。这种“小步快进”的阶梯性实验探究方式,会让学生沿着步步登高的梯子,不断迈向化学学习的高峰。

如在教学双氧水中提取氧气实验中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后,教师结合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继续展开探究“铁锈”(氧化铁)可以做催化剂吗?这一问题旨在让学生对于催化剂的特点作更进一步的理解和体验。教师精心设计了极具层次性的实验探究流程,帮助学生在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的探究活动中感受探究的乐趣。

层次一――理论储备:查询有关资料,了解二氧化锰与氧化铁的相似性质;了解催化剂的作用以及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化学性质不变的特性。

层次二――提出猜想:在双氧水提取氧气的过程中,氧化铁能够作为催化剂。

层次三――设计方案:通过小组讨论和集体交流,形成三种验证性的化学实验探究方案。①氧化铁能够提高试验中的化学反应速率;②化学反应前后氧化铁的质量是否改变;③化学反应前后氧化铁的化学性质是否改变。

层次四――实验验证:分组展开实验探究,与猜想相验证,获得正确结论。

这样的实验探究过程,将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进行了有机的结合,让学生切身体验到一种“准发现”的科学探索过程,探究的节奏和步伐由自己决定,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获得极大的提升。

三、 牵着绳子走――适当点拨

当学生独立完成实验探究操作实际难度较大,或者受到课堂教学容量的制约时,我们就有必要为学生提供一根绳子,让学生握住绳子沿着教师的引领方向行进,从而大大提升课堂教学的进度,节约学生盲目探究所带来的时间成本。但是,这种表面上提升了效率、实则降低了实效的牵引,教师一定要保持克制和谨慎,避免让学生成为亦步亦趋的“应声虫”和操作工。所以,点拨一定要精当,要能扣住学生自主探究中的脉搏节拍,解惑在必要处、重要处和疑难处,起到润物细无声的启发效果,减少对实验探究中学生主体性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教师的点拨还要起到响鼓重锤的作用,要让学生记忆深刻鲜明,能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烙印。因此,教师做好化学实验探究活动的预设准备工作就成为了高效点拨的关键。

第6篇

一、关于氧气的探究

1、实验室制取O2①原理(3个): , , ②发生装置(根据反应物状态、反应条件选择)(考试涉及识别仪器、改错等)

③收集装置(根据气体的溶解性、是否与水反应、密度等选择)及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向下排空气法排水法④检验:⑤验满: 2、O2的性质①S在O2中燃烧,瓶内预先盛,吸收,防止污染空气(水或碱性溶液能不能用细沙代替?)。②Fe在O2中燃烧,瓶内预先盛水或细沙,防止 。③缓慢氧化使食物腐败、金属腐蚀及保护措施二、关于二氧化碳的探究

第7篇

关键词 :实验;探究性;促进思维;培育情感;提高素质

目前,我国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一般模式,首先由教师确定实验目标,阐明实验原理,规定实验步骤,强调注意事项;然后由学生按部就班,亦步亦趋地完成任务。这种实验模式属于验证性属于教学,带有明显的简单模仿的特点,其本质是将实验作为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的手段,从而也就大大限制和削弱了实验本身所应发挥的作用。而探究性实验教学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预设问题,自行设计实验方案,自行操作实验步骤,并依据实验现象和事实,自行研究、分析、比较、归纳、概括,直至形成结论,因此,其一般程序是:问题――讨论――实验――结论。

在具体操作实践中,探究性实验教学可能因实验内容不同,实验主体差异,表现出不同的形式,但其基本程序应包括一下几个方面。

一、选题

问题是探究性教学的起点,也是教与学的载体。探究性实验的选题方式不外乎两种,一种是开放的、由学生自主选择课题,另一种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启发下选择课题。选题的内容应本着“三个有利于”的原则,即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相沟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讨论

针对初步选定的实验课题,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研究实验的方法,设计出实验方案。这时,讨论的主体是学生,要让学生畅所欲言,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教师要避免对学生“居高临下”的说教,要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关系,尊重学生的个性,给学生以最大信任和支持。对学生所遇到的困难,可以做一些背景知识的介绍,采取共同探讨的形式,启发学生自主决定实施方案。

三、实验

3.1 明确探究性实验的重点。

所谓探究性实验,是指在未知结果的情境中,在教师引导和配合下,学生独自围绕自己感兴趣的某个问题通过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分析综合、得出结论并对结果进行交流的一种实验形式。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实验时,应着眼于学生基本素养的提高。

3.2 在探究中要正确处理学生自主和教师指导。

探究性实验强调学生的自主性,但并不忽视教师的指导。应该特别强调教师适时的、必要的、谨慎的、有效的指导,以追求真正的从探究中有所收获,从而使学生的探究实践得到不断提高和完善。问题是教师如何指导学生的探究,即探究的进度能否有教师预先确定或设计;是否应该先给学生一段时间让他们自主的开展非指导性的研究;探究活动中学生自主活动的重点是什么,教师重点指导探究的那些方面;如何引导,何时介入,介入多少;那些指导是必要的,怎样指导才算充分了;何时提供有关信息,何时传授响应的准备性知识。

3.3 探究性实验的设计。

一个好的探究性化学实验方案,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同时对化学教学也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中要把握好实验的难度,难度过小的实验,不利于学生的探究,甚至没有探究性。难度太大的实验,学生又不知道如何做从而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课本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进行探究性实验的设计和创新,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四、在探究性实验中强化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

第8篇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化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社会,我们身边处处有蕴含化学问题的素材,但并不是所有的素材都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非常熟悉的素材,学生熟视无睹更无法引起他们的思考,完全陌生的素材,百探无一得,容易挫伤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只有那些难易适度、学生似曾相识却又百思不得其解的素材,才有助于学生形成“心求通而不得”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兴趣。运用探究性实验进行教学,师生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交流与互动明显增多且趋于自然化。交流互动有师生间的,生生间的,随着计算机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还出现了人机间的。教师应从师道尊严的神坛上走下来,学会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交流,把自己看做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主动与学生交换思想,引起学生间的讨论。因相互间的地位自然平等,师生心理宽松,容易畅所欲言。可见交流互动的自然化营造了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与师生角色的转变。

探究性实验的科学性非常强,实验原理、实验操作程序和方法与化学理论知识、科学的实验研究方法必须一致。在整个探究过程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观察和记录实验的方法,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这是增设探究性实验的宗旨。教师所设计的探究性实验要有一定的新颖性、先进性和实验性,坚持创造性原则,运用创造性思维独立地认识新知识,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课题内容是书本知识的升华,应与日常生活、生产实践和先进的科学技术紧密结合,但不能超越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范围,即设计实验必须切实可行,使学生顺利地完成探究任务,既不低估又不高估学生的水平。探究性实验一般难度较大,如果学生经验不足,就应尽量避免使用有毒药品和进行具有一定危险性的实验操作。实验内容除课本外,还应该选用有关日常生活、环境、军事、能源、生产等实际问题,通过探究解决与人类自身紧密联系的问题,以此培养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的特长,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强化他们对新知识的探求欲和探索未知领域的创造欲。

二、注重验证性实验的探究

实验探究不仅让学生获得知识,学得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受到科学思维的训练,树立科学精神,形成科学品德,产生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教师通过实验探究得出某个结论。这样在实验教学中,尽量发挥实验的探究本性,让学生体验到实验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体验、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过程,丰富学生探究活动的亲身经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用探究性习题提高学生的探究思维能力

第9篇

―、总复习的教学目标

(一)细化总复习教学目标,设计取向性较强的探究题

通过对总复习教学目标设计的细化,精选配套习题,凸显习题在提升学生科学素养方面的功能,注重选择有学生身边情景的、真实且符合学生认知特征的、具有一定综合性的习题,通过改变问题情景和呈现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避免通过大量习题不断让学生重复、机械地训练,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二)初步制定高效复习课堂的教学模式

通过实验班级的复习课题研究,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及方法,将知识的系统归纳和探究活动结合起来,采取学生个人小结、分组讨论、展台点评、解惑答疑和学习竞赛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提高复习质量和效率。逐步探索出优化上教版九年制初中化学实验探究复习课堂的教学策略,提炼出提高复习教学有效性和髙效性的方法,并制定出相应的可操作性较强的教学模式,模式中师生活动流程如下图所示。

(三)重视对学生观察和表达能力的培养近年来,中考命题一方面追求平稳过渡,另一方面在考査的形式上作出了适度创新,力求稳中求变。例如创设了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鼓励学生发表独到见解的开放性试题,达到试题形式、思维过程、答案标准多样化。这需要学生在平时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良好的实验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初中化学实验探究复习策略

(一)基本的实验技能的复习策略

经过本校课题组老师的复习实践证明,实施“按课时教学目标的设计和实现”进行复习的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复习教学的有效性,真正减轻学生的课外负担,实现高效率的堂堂清课堂,这是学生最喜欢的课堂。复习过程分三个环节:预习环节(课堂前十分钟,情境导入,激发学趣,学生通过目标导学案复习知识点,将知识问题化)-学习环节(教师适时点拨,将解决问题过程化)-反馈环节(当堂巩固,适当拓展,将学习过程能力化)。首先是预习环节,本节课要复习的内容有:药品的取用、仪器的连接和检查装置的气密性、酒精灯的使用、物质的称量、仪器的洗涤、过滤、蒸发、粗盐提纯的基本步骤、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步骤、测定溶液PH的操作等。在课前设计好“目标复习导学案”,激发学趣后让学生尝试整理和复习,快速完成常见仪器的名称和用途的回顾。之后以目标导学案为导向,将基本操作设计为:固体药品的取用及加热、液体药品的取用及加热、常见装置气密性检査、过滤、蒸发、量取60ml的水、称取15克的食盐、测某溶液的pH等。采用抽签的形式,让4个竞赛小组派出代表上台演示并讲述所抽到的操作(代表不能重复,让更多的学生参与),活动中学生的参与热情极高,不仅自己努力做到最好,还积极指出其他同学操作的错误之处,高效掌握课堂知识。活动之后,以配制500克0.9%的生理盐水为核心例题,巩固溶液中的有关计算、天平量筒的使用、玻璃棒的作用、标签的书写、误差分析等重要考点,从而突破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最后为了检测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实现效果,实施了第三环节:当堂训练,练习时间控制在7、8分钟左右,练习的难度和考点紧密地联系中考题,之后进行点评,通过对重点、难点和易错点进行点拨,达成对教学目标的检测。

(二)金属活动性探究的复习策略

为了真正减轻学生负担,从“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出发,所以复习过程只能靠课堂,一切任务安排在课堂,学生负担减轻了,对化学课喜爱却增加了。

因为时间受限,课题组老师对每一堂化学课都极其重视,精心设计,以复习课三个基础环节为本:预习环节(课堂前十分钟,情境导人,激发学趣,学生通过目标导学案复习知识点,将知识问题化)-学习环节(教师适时点拨,将解决问题过程化)-反馈环节(当堂巩固,适当拓展,将学习过程能力化)。该教学模式重视学生自学发现问题、教师点拨、重视反馈,多次循环、多次建构、多次巩固,大大提高教学有效性。

在预习环节,将“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金属与盐溶液反应、探究两种金属活动性顺序”以填空题的形式展现在学案中,对学生的基础知识进行第一次教学目标检测。借助移动展台(希沃多媒体辅助系统:将系统中的SeeWoLink与手机端的APP实现无线连接,教师在巡视和关注随堂练习质量时,举手一拍,随即将学生作业传送到大屏幕,可以实现实时评价多位学生的课堂练习,师一生、生一生的互动效果相当好,课堂教学效率大增。)。在实际反馈中点拨学生的易错点,随堂练习配套四个题目,其中三个选择题是对知识点的简单应用,而在第四题中用综合题形式让学生尝试探究金属活动性的方法及掌握分离、提纯、过滤和蒸发等实验技能,从而培养学生能够懂得分析、设计实验方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此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第二次教学目标的检测。教师通过学生做题情况,再次借助移动展台快速有效地展示中等偏下学生的做题实际,然后具体分析,进一步提髙对知识的应用能力,达成通过练习渗透化学与生活紧密相连的观念,使学生确立严谨的科学态度,在实际生活中能够对废液进行简单处理,变废为宝,从而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

通过近几年的中考题复习探究金属活动性的方法,检测核心内容的反馈,促进第三次教学目标的实现。通过设计有目标实现、有针对性的优质复习课,可以让学生有效地掌握相关课程标准所要求的教学内容。通过实践证明,这种学习模式真正减轻学生课外学业负担轻,教学质量比较髙。

三、结语

目^中考评价制度下中考成绩仍然是衡量学生学业水平的标准,教师的教学还是受到一定的束缚,学生自主实验探究时间受限,课堂完全放开给学生仍有待努力。所以,如何在教学中加强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保持对化学浓厚的兴趣,养成勤于思考、乐于探究的习惯,这是我们今后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