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统计基层基础建设优选九篇

时间:2022-09-10 08:09:16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统计基层基础建设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统计基层基础建设

第1篇

关键词:统计基层统计;基础建设

统计工作能够反映国民经济运行情况,但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统计基层基础工作逐渐淡化,基层统计工作中越来越多的现实问题无法得到解决,明显影响了统计数据的质量,因此当务之急是落实基层基础的统计工作,全面提高统计质量,从而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政策提供依据。

一、基层统计工作的现状

1.个人及单位的统计意识淡薄。基层统计工作宣传不到位,很多个人和单位并不知道什么是统计、如何统计、为什么统计,导致工作人员在采集原始数据时困难重重,需要工作人员给个人和单位进行耐心细致的讲解和解释,消除他们的戒备心理和顾虑,提高他们对统计工作的支持力度。但存在的问题就是相当一部分人没有统计概念和意识,思想顽固,对统计工作和统计人员不屑一顾,不配合甚至拒绝提供数据,增加统计人员的工作难度和统计成本。2.基层统计工作的基础薄弱。调查发现,部分基层统计工作人员观念陈旧,并没有认识到统计工作的重要性和严肃性,受利益诱惑虚报或者瞒报,更有一部分村干部向乡镇上报的数据属于临时编造,没有连续的数据和相关的资料,难以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同时统计工作受到当地条件的限制,基层统计力量薄弱,少数的工作人员担任艰巨的统计任务,既要完成数据的统计、审核,又要承担上级布置的任务和安排,工作任务和工作人员数量悬殊较大,而大多工作人员没有经过专业的训练,缺乏专业的统计人员,缺乏懂法律、统计、计算机熟练的复合型人才,影响了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和统计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基层统计机构存在的问题

1.薪资缺乏。薪资缺乏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基层统计人员薪资低,缺乏相关的奖罚制度,统计人员积极性和重视度不够,对本职工作应付或者蒙混过关;另一方面主要是目前基层统计工作中各项报表、抽样、普查的经费实行原则是分级负担,而乡村公共财政资金短缺,统计基础设施和设备缺乏,使得各项统计工作的开展难度加大,制约基层统计事业的发展。2.政策缺陷。基层统计工作中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导致基层工作人员思想重视度较低,很多政策不能及时落实,各部门重视度和执行力度不够,使得政府的政策在传达过程中依次递减,又缺乏专门的机构和人员监督而落实不到位,同时对一些违法行为不能严格查处,只进行简单的警告或处罚,导致社会配合氛围较差。

三、建设基层统计基础的可行性措施

1.提高领导的认识。领导的重视度和思维方向是下层工作得以开展的基础。领导必须从全局认识到统计工作的严肃性和重要性,考察清楚各个统计点的实际情况,找出问题,抓住重点,制定战略部署,扩大宣传力度,多组织开展基层统计人员会议,强化统计人员的思维重视意识,做好领导和指导工作,与各乡镇、各村密切联系,监督各点统计人员的工作力度和工作进展,确保基层统计工作的如期开展。2.整合统计资源。统计工作业务繁琐,对资料的一致性和连贯性要求较高,因此为保证统计工作的质量,必须做到以下两点:第一,明确统计人员工作职责,设立专职统计员,专门负责基础的统计,可在乡镇或农村基点增加兼职统计员,辅助专职统计员和基础的宣传、收集工作,加强各地方的组织协调;第二,在各村、乡镇设立专门的统计台账,将纸质台账与电子台账分开管理,明确类别,对统计数据进行连续记录,按照年度存档,专室存放、专员管理,确保准确性和公开性。3.健全基层统计网络。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加强以县、乡、村三级为网络部署的统计队伍建设,构建一个面向政府部门、统计人员、社会公众、统计对象的全面化信息系统,实现统计工作网络化、电子化。4.开展统计培训。作为统计工作的主体,统计人员必须提高自身技能和工作素质,纠正以往对统计工作的认识和重视,掌握现行的趋势、核心和发展重点,掌握基本的统计技能和工作方法。上级部门可在培训方面加大技术、资金、人力投入,有目标有计划地开展培训活动,组织统计人员深入学习相关的统计知识,提高现有的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专业性,强化其职业道德;其次可与高校联合建立培训机构,高校按统计人员要求标准培养相关专业学生,严格统计人员毕业条件和从业资格,把好统计部门人员进口关。5.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的薪资。统计工作任务量大,调查范围广,尤其是在进行普查时,工作琐碎涉及面广,加之统计对象的不配合和宣传力度不到位,增加了统计人员的工作难度,导致统计工作人员积极性不高、身心疲惫甚至内心被动,建议政府可根据实际情况在允许的范围内提高统计工作人员的薪资标准,建立薪资绩效考核制度,实行奖罚并存的方式,收入与业绩挂钩,以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心,同时解决工作人员在基层工作的环境和条件,提高统计工作人员的幸福度和信心。

四、结束语

基层统计工作是国家和政府考察民情、制定相关政策的依据和参考,因此必须严谨、严厉、落到实处,虽然现阶段基层统计工作存在人员素质、法律、资金等方面的问题,但政府和有关部门加大重视力度,提高领导的认识,完善管理制度、切实落实各项政策、加强统计人员的薪资待遇和专业技能,保证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不断提高统计工作的水平,满足统计业务发展需要,进而改观基层基础建设。

作者:高长山 单位:河南省邓州市裴营乡人民政府

第2篇

关键词:统计 基层 基础建设 新模式

近年来,由于统计改革的不断实施使得统计工作呈现出良好发展的局面,整体的统计水平也有所提高,尤其是各级的政府部门和相关的统计部门对于基层的统计基础建设工作非常重视,而如何提高统计数据的质量和公信力是基层统计工作的重要内容。然而在统计工作的发展过程中,统计机构的设置和统计人员队伍逐渐表现出不均衡发展的现象,而且基层的统计工作仍存在薄弱的环节,下文结合基层统计工作的新模式作出讨论。

一、按月更新维护统计基本单位名录库

统计工作中的“四大工程”是一个有机整体,而其中较为重要的是基本单位的名录库,也是生产数据的重要基地,只有提高名录库的质量并且及时的维护和更新才能为各类统计工作提供一个完整的调查的单位库和抽样框,那么统计数据的质量也会随之提高,进而有利于提高政府统计部门的统计能力和公信力[1]。不断的更新和维护才能始终保持名录库的使用价值,如果没有及时的更新名录库会逐渐失去其使用价值,而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很多基层单位的配合度较低,不能及时的更新和维护名录库。首先要改进以往的工作方法,实施分层维护的方法,可将基层单位对于统计调查的重要性划分出不同的层次,并逐级分配力量进行调查和维护,第一个层面可以将规模(年定报单位)作为上限,第二层面将潜在的能成为规模的单位作为一个级别,而第三层面则是去除第一和第二层面外的其他单位,因此,在单位的级别设置和数据的额维护时需要做一些取舍。此外还要拓宽名录库的服务领域和对象,而这一前提是必须要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共享服务,可将名录库列出能够提供的信息范围在各政府部门公示,以更好的为部门开展各项调查研究同时提供有力的帮助。其次还要加强服务社会的公众意识,在名录库中应该建立社会服务平台,性人民群众提供服务,重要的是提供一些其他的部门不具备的指标,将名录库的价值发挥最大的作用,以更好的提升其影响力[2]。

二、开发统计信息系统

就现阶段的基层统计建设中可以看到现有的统计制度还不够完善,各省市以及县级的信息化建设基本上不存在很大的问题,而基层的统计信息的建设水平却不均衡,越到基层条件设施就越差,非常不利于源头统计工作的效率和统计所得数据的准确性,一些乡镇的统计工作站知识配备了统计专用的电脑,却没有配备的扫描仪、打印机等必要的办公设施,导致一些投资统计和网上直报的工作不能顺利进行。因此,基层的统计部门必须要开发相应的统计信息系统,以应用到有关的基层统计工作中,同时统计工作实现了网络化,并很大程度上缩减了报表的时间,也有效的改善了由于报表问题涉及到的报表繁琐、数出多门的状况,并且取得了显著地效果。首先能够实现区域统计数据的一键汇总,包括全员取数、一库多用以及专业共享等[3]。不仅如此,通过完善统计工作的信息化给基层部门的统计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人们可以通过权限、程序的设定来解决有关的数据源头的问题,也能在短时间内完成这一地区的税收状况,也就是指税收的增减幅度等,人们可以通过网络形成的统计信息化快速反应机制而作出相应的调整。

三、实施统计数据质量全程控制

统计工作是一项有关政府宏观决策、社会发展以及群众切实利益的重要工作,也是各地党委、政府等提供信息服务的重要手段,而统计部门的信息主要来源于基层,如果基层的统计数据不够准确和客观,就很难保证统计系统工作的有序进行。因此,政府部门和统计部门的工作要相得益彰不能存在漏洞,做好一些统计的上报和交接工作。首先要完善相关的统计制度,确定专职人员,保证各送报统计资料的工作有序的进行,而各部门在向上级部门上报有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专业性统计资料的时候应该采取抄送同级统计机构的方式,尤其是民政、税务、质检等职能部门,要按时向同一级的统计部门提供该单位相关的行政审批登记资料。强化对部门统计的各项监督和检查的工作,以确保部门统计工作的规范化,确保统计数据的准确性。

四、全面推进依法治统

在每年向各级的人大代表或者政协委员以及人民群众发放相关的统计法律知识手册,也可以对各地基层经济主管部门的领导进行有关统计法律法规知识方面的培训,让各级领导干部和人民群众都能知法懂法。与此同时还要加强对统计监察单位的执法检查,安排两名统计人员,以保证统计工作的公平性,同时,为基层的统计工作营造良好的法律环境。

五、打造服务品牌

首先是要着手打造统计信息网络化的服务品牌,并且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系统应急的工作预案,基层的统计人T要保持联系,以在发生重大事件时能尽快的互相取得联系而作出信息报告。而信息网络要设置为内网和外网,并且24小时向政府部门和社会群众开放,以便于人们查询相关的信息。县委或者区委等有关部门也能够通过网络来了解本县或者本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动态,主要是指本县的各项经济指标,包括招商引资的动态和有关项目的具体情况,还包括固定资产投资的项目和进度以及财政收支等。创造服务为前提的工作目标,加强统计系统与各部门、单位之间和谐的工作氛围,让统计工作在全区单位中得到显著的提升,让统计工作成为本地区的服务品牌。

六、结束语

对于基层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思考和讨论,并将有利于统计基层基础建设的新模式进行了总结,实现了基层工作的网络信息化,同时加强对统计基本单位名录库的维护和更新,将基层的基础建设和统计工作打造成本地区的第一服务品牌。

参考文献:

[1]宋辉.统计基层基础建设评价方法的研究[J].统计研究,2012,29(10):90-95.

第3篇

【摘要】统计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的生命线,其影响基层统计数据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统计基层基础工作薄弱、统计方法制度与指标体系不够科学、基层统计人员的素质与责任心等都是影响基层数据质量的主要因素,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提高人员素质,完善统计调查体系,加强法制工作等都是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基层统计工作数据质量因素对策

基层统计工作是获取经济运行的客观数据,进而分析和认识经济发展的客观态势,即是发现宏观经济发展趋势的重要手段,又是政府进行宏观经济管理,制定正确地宏观决策的重要依据。从这一意义上说,就要求我们掌握真实而准确的、详实的基础统计资料。可以说,统计数据和统计资料真实、详细与否直接关系到能否正确认识经济运行的基本态势,对切准经济发展及其未来趋势的脉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的生命线,提高基层统计数据质量是做好统计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在当前统计工作中,基层统计工作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影响统计数据质量,制约统计工作水平的提升。因此提高基层统计数据质量问题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统计工作的重要任务,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笔者结合县级统计部门基层工作的实践,就影响基层统计数据质量的因素做一些分析,并就如何提高基层统计数据质量进行粗浅的探讨。

一、影响基层统计数据质量的主要因素

1.统计基层基础工作薄弱。主要表现在:一是部分基层统计单位统计岗位落实不到位,统计人员多数为兼职,而且变动频繁,稳定性差。调查表明,大中型的企事业单位统计工作相对比较规范,有专门的统计机构与专职的统计人员,而一些小型单位,特别是私营、个体企业对统计工作重视不够,多数统计人员身兼数职,统计工作只是附带性的工作,而且经常变动,稳定性差,统计数据质量得不到保障;二是部分基层统计单位原始记录不全,未建立规范的统计台帐和统计制度,一些私营、个体企业,对统计工作不完全配合,填报的统计数据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统计数据的质量存在较大偏差;三是基层开展统计工作所必须的经费和保障条件不能得到保障;四是部分基层单位分管统计的领导对统计工作不重视,对统计数据审核不严把不好关。

2.统计方法制度不够完善,统计指标体系与指标设置不够科学。统计调查方法相对滞后。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在实际工作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全面调查在基层工作中有时难免存在调查者与被调查者之间,在搜集资料单位的上下左右之间,往往容易引起矛盾,在层层上报过程中,容易受人的主观因素影响,所以全面统计的结果有时并不全面。对基层的统计抽样工作来说:如规模以下工业企业、限额以下批发零售贸易企业、私营、个体经济等抽样工作,基层统计人员由于对抽样调查认识不到位,往往凭自己的主观臆断来确定抽样的样本点,抽样调查缺乏科学性导致调查样本的随机性、代表性难以保证,影响了调查样本数据的准确性,扩大了抽样误差。现有统计指标体系存在第

一、二产业品种繁多,而满足国民经济核算需要的第三产业报表资料相对较少,影响统计数据质量;在指标设置上存在专业之间个别指标重复上报的现象,同时个别指标的设置没有充分考虑基层的实际,存在指标理解上的偏差。统计数据评审制度还不够健全。虽然一些主要经济指标如GDP已经建立数据联审评估制度,但统计数据评审制度还存在与GDP相关主要数据评估不够配套、同时数据评估制度还存在操作性不强等问题。

3.基层统计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对统计数据来源把关不严。首先,由于统计体制不科学、统计工作地位和待遇不高,基层统计人员积极性不高,责任心不强加之身兼数职,任务重,对日常的统计工作基本上是疲于应付,统计数据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其次,县级统计人员存在对统计数据的来源把关不严。由于统计部门长期受一无权二无钱、求人的事情多、自己说了算的时候少的认识的影响,对基层上报数据缺乏严格要求,加上评估论证不完全到位,有的专业存在下面报多少是多少、怎么报怎么算的问题,同时基层统计工作存在统计执法不严的问题,使少数企业多存侥幸心理,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统计数据质量;第三,基层统计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影响统计数据的质量。基层统计人员缺乏系统的学习培训,其思想观念、工作思路滞后于新形势下统计工作的要求,是影响基层统计数据的质量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

二、提高基层统计数据质量的对策

提供高质量统计数据是统计工作的中心任务和根本职责,是统计事业改革和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亦是新时期和新形势下对统计工作提出的基本要求。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永恒的主题。统计数据质量不仅受统计工作各环节的影响,而且受到相关领导、统计人员素质以及数据采集处理技术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制约,统计数据质量实际上是多方面工作水平的综合反映。针对基层统计数据质量存在的问题,提出提高基层统计数据质量的主要方法和途径。

1.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建设,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素质。各级统计部门要严格按照上级统计部门关于加强统计“双基”工作的要求,督促和帮助调查单位加强统计基础工作建立健全机构,原始记录、统计台帐及各项统计管理制度,促进统计基础工作进一步规范。要建立健全和严格实施分级负责的统计数据质量管理责任制度。同时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的综合业务能力。要真正提高基层人员的综合素质,就必须认真做好在职人员的的培训工作,使培训工作目标化、制度化,最大限度地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的业务能力、理论水平、职业道德。针对基层统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部分统计人员存在对统计指标的理解不到位、大多数统计人员的知识结构与层次不能满足新形势下统计工作的新要求,培训时应注意:培训对象上向县乡两级及基层调查单位倾斜;培训内容上主要是开拓视野,改善知识结构,提高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等方面知识,特别是现代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技能和计算机应用技术;培训效果上注重可操作性与实用性,使基层统计人员能够学以致用,达到预期的培训效果。只有加大培训的力度,县乡及基层单位的统计人员才能克服专业范围与自身水平的限制,真正做好基层统计工作。

2.,进一步完善统计调查体系。坚持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相结合的原则,凡适合抽样调查的,一律用抽样调查方法。对统计指标体系的设置应本着“准确、简化、系统、高效”的方针,本着减轻基层负担的原则,对现行的统计指标体系进行科学调整。完善统计调查体系要以经济普查制度为基础,进一步完善第

一、二产业的调查体系,加强完善服务业的调查制度。其次不断推广抽样调查在工业、批发另售贸易餐饮业、劳动、社会、信息、服务等范围。再次在完善统计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完善统计制度。在指标设置上,淡化经济指标,强化社会指标,以方便基层填写为原则。对现有统计指标的使用价值(适用性)进行甄别,坚决清除过时的或使用价值不大的统计指标,可以通过加工整理或推算以及本该由统计部门核算的指标也从报表中删去,适当增加和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文化产业、新兴产业等相关的统计指标。

3.加强统计法制宣传,依法开展统计工作。加强统计法制建设,既是统计工作自身建设的本质需要,更是社会经济发展和政治文明建设的客观要求。着眼于推动统计工作不断走上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轨道,实现依法治统、依法统计,要坚持把普法、执法、队伍建设和优化执法氛围四个轮子并驾齐驱,强化统计法制建设,促进统计事业的全面发展。加大普法宣传力度,广泛宣传新的统计法,使各级领导和统计调查对象增强统计法制观念,深刻认识按时、如实地报送统计报表与统计资料是每个统计调查应尽的义务,虚报、瞒报、拒报、迟报乃至伪造、篡改统计资料均属违法行为。使每个统计调查单位对统计工作的支持、配合落到实处。同时建立经常性的统计数据质量检查制度。统计数据质量的检查要与统计执法有机结合起来,不断加大频率、加大力度。

4.建立科学有效的数据质量评估体系。统计数据质量的监控与评估是一项复杂的、长期的系统工程,可在政府统计部门内建立权威的数据质量监控和评估中心,建立健全完善的统计数据产品质量管理体系,对统计数据生产全过程实行全面质量管理,提高统计数据的完整性和透明度。完善数据质量评估体系时要围绕党政领导关注的主要经济考核指标加大审核、评估的力度,多角度、全方位的进行审核评估。对与相关部门统计有联系的指标,加强与部门的联合审核力度,其他指标要加大与主要经济指标相关联的指标的审核力度,使统计数据真实反映客观经济的运行情况。 新晨

参考文献:

[1]张秀丽.提高基层统计数据质量的思考[J].辽宁经济统计,2009,(3)27.

[2]罗天彦.从统计角度看影响基层统计数据质量的主要因素.丹江口统计信息网.

第4篇

【关键词】统计基层基础;现状;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引言

统计工作是关乎国民经济发展的大事项,它关系到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所以统计工作历来受到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视。基层统计工作对政府工作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项工作,从某种意义上看,统计的重要性类似于军事情报,它常常能为领导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当前中国统计工作取得重大发展,统计基层基础建设也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关怀下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所以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将会有助于我国基层统计工作的发展。

一、当前中国统计基层基础建设的现状

(一)统计基层基础建设的条件有所改善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统计部门的办公条件得到了改善,基本上每一个工作人员都有自己的办公设备。现代是网络化时代,电脑是办公必不可少的工具。中国基层经济发展使统计基层基础工作的办公条件得到改善,每一个统计工作人员都能使用电脑,实现了统计基层基础工作的网络化、数字化。

(二)统计机构得到完善,人员的素质得到提高

现在各级党委和政府都十分重视统计工作,基本上每个县都有自己的统计部门,较发达的乡镇也会设立统计机构,这就充分说明了全国基层的统计机构是比较完善,能基本满足当地政府的统计需要。现代是知识经济时代,基层统计部门也非常重视统计人员的素质,为了提高统计基层基础建设的水平,保障统计数据的质量,基层统计部门对统计人员都会进行专门的专业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和水平。

(三)统计基层基础工作制度得到加强和完善

基层统计部门为了能保证统计基层基础工作顺利地进行,都会对统计基层基础工作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基层统计部门一般都会建立机关内部管理制度、内部监督制度、业务管理制度以及相应的责任制度,使统计基层基础工作能够在制度的管理下顺利地进行。另外,特别注意的是法律制度。基层统计部门十分重视统计基层基础工作的法律制度,只有通过法律的管理才能使统计工作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统计基层基础工作制度完善,有利于统计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

二、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复合型人才稀少

虽然现在基层统计部门工作人员的素质得到了提高,但是复合型人才依然比较稀少。统计基层基础工作除了要进行大量统计数据的搜集外,还要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并制定出相应的对策。复合型人才一般都会集中到上级统计部门,在基层统计部门的人才少之又少,所以导致现在基层统计部门人员的统计能力不高。基层统计部门虽然是最底层的统计单位,但是仍然需要懂法律、懂经济的复合型人才,所以复合型人才的缺少制约着统计基层基础建设的发展。

(二)统计模式的不合理

现在许多人认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是统计部门一个单位的事情,所以现在统计部门都是自己单兵作战,力量不足。许多政府部门只是把统计基层基础工作交给统计部门一个单位,这样会导致统计部门的工作难度加大,统计工作的任务量加大。

(三)统计基层基础工作面临着经费紧张的问题

基层统计部门是最接近群众的统计部门。上级统计部门的统计工作基本上要靠各个基层统计单位的统计工作来支撑。基层统计部门通常都要进行广范围的普查和调查,需要大量的统计经费,但是由于统计部门是双层领导体制,一方面要受上级统计部门的领导,另一方面要受本级政府的领导,所以基层统计部门的统计经费也是分级负担的。但是一般基层单位的财政收入比较薄弱,因此分摊给统计部门的统计经费也就更少,所以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受到统计经费的制约。

(四)统计环境复杂,工作进展困难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各个基层单位会出现许多利益集团,它们为实现自己的利益会千方百计地阻止统计部门的工作,包括政府为了自己利益也会烦扰统计部门的工作。在利益的驱使下,一些企业、单位或者个人会阻碍统计部门的工作,隐瞒相关的统计数据,这就导致了统计数据的不真实。由此可见,现在统计基层基础工作面临着复杂的社会环境。

三、完善统计基层基础建筑的对策

(一)积极引进复合型人才

基层统计部门复合型人才的缺少严重影响着统计基层基础工作,只有积极引进复合型人才才能真正解决基层统计部门人才缺少的现状,才能提高统计数据质量。上级统计部门要帮助基层统计部门人才的培养,向基层统计部门输送具有综合素质的统计人才。基层统计部门自身也要加强本机构统计部门人才的培养,对一些缺乏专业素质的人才进行专门的统计培训,培养他们的统计技巧。人才是统计基层基础工作发展的根本要素,所以加强人才的培养,引进复合型人才是现在基层统计部门的重中之重的工作。

(二)创新统计模式,充实统计力量

统计工作首先要明确一个观念,即统计工作不单单是统计部门自己的工作,是需要各个部门相互合作才能完成的工作。基层统计部门要以自身为基础,联合政府和其他部门,形成统计基层基础工作的合力,避免单兵作战。另外,各个乡镇的主要领导要提高对统计基层基础工作的重视,切实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保证统计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加大对统计基层基础工作的资金投入

统计基层基础工作经费的缺少直接制约着基层统计部门工作的进展,所以加大对统计基层基础工作的资金投入有助于完善统计基层基础工作。在资金方面应该以上级统计部门拨付为主,乡镇政府财政支持为辅,保证统计资金的充足和专项性。基层统计部门有了资金的保障,就会更广泛的进行数据普查和抽样调查,得到的统计数据会更加的准确。

(四)坚持依法统计,完善统计制度

统计基层基础建设面临着复杂的社会环境,许多利益在阻挠着统计工作的实施。中国是法制社会,法律是各项制度实行的保障,所以统计基层基础工作也要运用法律武器,坚持依法统计的原则。在法律制度下,统计基层基础工作要坚持依法统计,做到有报必查,有案必查的宗旨,使统计工作在法律制度的保障下独立行使。另外,还要完善统计制度,特别是统计监督制度,确保统计工作的公平公正。

(五)提升统计工作的服务质量

统计基层基础工作既是政府的智能,又是服务工作。统计部门在收集和整理数据后要为政府的决策服务。因此不管是上级统计部门还是乡镇政府部门都要积极地完善基层统计部门的服务质量,主动帮助基层部门做好统计工作。同时,基层统计部门也做好统计资料的整理和归纳,保证数据服务的质量。

四、结论

当前中国统计工作取得重大发展,统计基层基础建设也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关怀下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现实统计工作中,统计基层基础建设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只有解决这些问题我国统计基层基础工作才能发挥其巨大的作用,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所以基层统计部门要站在提高统计水平,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高度上,加强和完善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工作,改变统计基层基础建设的现状,保障我国基层统计工作的公信力,确保统计数据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第5篇

统计基层基础工作规范化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要想走出当前面临的困境,从根本上扭转统计工作“弱在县级、冷在乡镇、空在村居”的局面,必须把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转化为谋划统计事业发展的正确思路,转化为促进统计事业发展的有力措施,转化为领导统计事业发展的实际能力,理顺关系,扎实推进,使统计基层基础工作逐步走向法制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轨道。

一、加强统计制度方法改革,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卸下沉重的包袱

目前基层统计报表数量越来越多,指标不断增加,报告期也越来越短,基本上是只做加法,不做减法,基层负担越来越重。实际上有些报表和指标基本没用或已经过时。因此,必须把改革统计指标体系、减少基层报表工作量提到重要日程。一是精简报表。重点是剔除那些已经过时或不经常用的报表和指标,对有些变动不大,或不常用的报表、指标,扩大报告期,不要每月或每季都统计。二是实施基层统计“一套表”制度。对现行的各项统计调查项目进行清理整合,消除重复矛盾的内容,实行基层统计“一套表”制度,不管是统计部门还是行业主管部门,统一向下布置,做到“下去一把抓,上来再分家”。三是扩大抽样调查领域,可以使用抽样调查方法取得数据的项目,尽可能进行抽样调查。要强化抽样调查的培训、设计和操作能力,使抽样调查在社会更大范围派上用场、树立信誉、发挥作用。

二、完善统计规章制度建设,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提供有力的保障

基层统计既担负着统计调查的使命,也担负着统计服务的使命,更担负着统计监督的使命。建立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使各项管理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是基层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重要内容,各级统计部门和基层统计机构应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有关业务管理、纪律管理、学习管理、财务管理等一系列便于操作落实的规章制度及统计工作规范化流程,强化依法行使统计的监督权,并做到严格执行,落实到位,坚持用规章制度约束和规范行为,使统计业务工作高效、流畅地向前推进,彻底改变围绕党委、政府的工作计划,就统计而统计,就数字而数字的工作格局,使统计工作更好地围绕经济社会发展运行情况,科学开展统计调查,积极开展优质服务,依法行使监督职权。

三、夯实统计法制建设基础,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树立坚强的后盾

实践证明,要抓好基层统计工作,法制是最有力、最有效的手段。各级统计部门要坚持一手抓统计基础工作,一手抓统计法制建设,充分依靠法制手段规范统计行为,维护统计秩序,改善统计工作环境。一方面,要加大统计普法宣传的力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和互联网开展多种形式的统计法律法规宣传,不断增强基层领导干部、统计人员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统计法律意识。要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让各级领导干部和社会公众进一步提高对弄虚作假行为的严重危害性的认识,让县级统计人员明确自己的合法权利和法定职责。另一方面,要严厉打击各类统计违法行为。对虚报、瞒报、迟报、拒报及伪造、篡改统计资料等统计违法行为,一定要严肃查处。对于基层代填代报统计报表的问题要进行重点执法检查。并且要把机构人员是否到位,统计台帐是否建立,登记是否及时,资料是否可靠,工作程序是否规范等基础性工作,列为统计执法检查的重要内容。

四、深化统计基础规范建设,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构筑坚实的根基。

规范化建设是从微观上、从技术层面做好基层统计工作的必要手段。在改革完毕、体制顺畅的情况下,规范化建设不能松懈。在尚不能对统计管理体制进行彻底变革的情况下,规范化建设更是举足轻重。一要加强统计手段的现代化建设。各级政府要积极采取措施,提高基层统计工作的现代化和信息自动化水平。当前,要重点解决县乡之间的联网问题,做到县、乡两级统计机构网上互联,实现统计资料的网上传输,逐步实现统计信息采集、处理、传输、应用和管理的现代化。二要加强统计资料的档案化建设。基层统计机构应当统一管理统计资料,建立、健全统计资料的审核、报送、保密和档案管理等制度。统计工作中形成的统计原始记录、统计台帐、基层统计表、统计调查分析以及其他有保存价值的统计资料,都要及时整理归档,妥善保管。三要加强统计机构的网络化建设。要切实采取各种措施,督促各乡镇建立健全统计站,配备专职统计人员,切实把乡镇一级的统计工作开展起来。在此基础上,要因地制宜,结合实际,大胆创新,最大限度地保证统计队伍的稳定性、统计工作的连续性、统计资料的完整性、统计信息的时效性和统计标准的一致性。

第6篇

关键词:高层建筑;暖通设计;初探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带动了建筑业的蓬勃发展,而作为高层建筑设计与施工中的重要环节—暖通设计,不仅关系到建筑工程节能减排的质量而且还关系到居民生活质量的全面提升。那么改进暖通设计质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相信通过对当前高层建筑的暖通设计存在问题的分析,以及提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和策略,我国高层建筑的暖通设计一定会走向规范化、合理化、人性化。

1 关于暖通设计的研究

我国当前高层建筑的暖通设计中确实存在着一些问题,所以在我国全面建设的新时期,提升高层建筑暖通设计的水平和质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刻不容缓不可回避的问题。在建筑工程设计中毋庸置疑暖通设计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建筑工程中的暖通设计主要指空气的调节系统,包括通风系统、制冷供暖系统、排风系统等。暖通设计是一项综合性强的专业,其主要涉及了空气调节、工程热力学、电力学、机械设计学、制冷技术、热值交换的原理等等,所以暖通设计人员应是综合知识过硬的专业人才。

2 当前高层建筑暖通设计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2.1 楼梯间散热器中的支管与立管存在的问题

高层建筑进行暖通设计时,为了防止由于气温过低造成冻结需要在楼梯和容易冻结的地方安装散热器。但问题是其中的支管与立管需要进行单独设计,并严禁安装调节阀,但是在目前的暖通设计中,楼梯间的散热器通常和相邻空间的散热器共用一根立管,主要采用的是双侧连接方式,这种与相邻空间的连接问题就处在一旦出现运行方面的故障,将给维修人员进行修理带来极大的不便。

2.2 暖通设计环节中的通风设计存在的问题

在暖通设计环节中通风设计的不足主要表现在:1.通风设备所采用的保温材料不理想,在以往暖通设计人员最常选择铝箔玻璃棉做为保温材料,当然铝箔玻璃棉对风管确实有保温作用,但问题是它对立管和冷冻水管方面的保温则作用不明显;2.风管由于没有安装防火阀,即便是在设计时考虑到这个问题也是在一侧安装防火阀,所以当风管穿过高层建筑物的变形缝或者防火墙时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3.一些暖通设计人员计算通风仪器设备的负荷通常利用负荷指标来估算,采用这样的估算方法欠缺合理性,因为这样会使制冷机的装机容量增大,从而使暖通设计施工的成本增加了。

2.3 暖通设计中冷水箱设计上存在的问题

高层建筑物暖通设计中的水箱设计主要存在以下两方面的问题:1.很多暖通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忽略了对冷却水箱正常吸水时的最小淹没深度的考虑;2.暖通设计人员在设计中对保障冷却水箱中的冷却水循环泵稳定方面的工作需要加强,只要保障冷却水循环泵的稳定就不会出现缺水的现象。

2.4 暖通设计中空气计算参数存在的问题

由我国政府相关部门根据当前高层建筑的暖通设计制定的《暖通设计规范》中指出:冬天高层建筑物的室内空气的计算参数,要保证浴室的温度最低26℃,盥洗室与厕所的温度在13℃以上。但实际情况是,很多高层建筑工程的暖通设计的参数并没有达到规定的这一标准。实际和标准的差距主要原因是没有把透过门窗进入室内的冷空气参数计算进去,对这一问题的疏忽难免会使高层建筑暖通设计缺乏合理性。实际上,并不是设计人员对热负荷能量忽略掉了,更多的时候是一些高层建筑的设计师为了降低成本投入和减少工作量,从而影响了暖通设计的供暖系统并违反了国家制定的《暖通设计规范》要求。

3 高层建筑暖通设计问题的改进措施

3.1 加强高层建筑暖通设计过程的监理

3.1.1 当高层建筑暖通设计计划进入到审查环节,应对暖通施工和运行中所产生的噪音进行分析,要对通风设备、水泵、冷却水箱等等这些机械设备进行严格的审查,并核准其设计和施工时位置的设计是不是最合理最科学的、噪声是不是最低、有没有采取有效的减振措施等等,另外还不要忽略对回风口与送风口的消声的考虑;

3.1.2 暖通设计在高层建筑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位置,所以应严格监管暖通设计的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

3.1.3 要保障暖通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就务必要建立完善的暖通设计监理制度,高层建筑暖通设计与施工中都设置对应的岗位并安排相应的监理工作人员,落实责任制做到奖赏分明。

3.2 采取对策提升暖通设计与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

3.2.1 有计划的对高层建筑的暖通设计人员、施工人员进行定期的专业知识培训,并针对设计和施工的需要积极开展一些技能操作比赛,使员工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以及处理突发事件的综合能力;

3.2.2 暖通设计施工团队应聘请一些高水平的技术人员,并积极开展有关高层建筑暖通设计的讲座或者座谈会,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到讲座中,从而通过这种引进优秀人才进行讲座的方式提升暖通设计和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和水平。

3.3 提升暖通设计的可靠性与可行性的方法

3.3.1 依照暖通设计的具体要求,深入基层对高层建筑的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案进行调研,对于暖通设计上存在的任何问题都要早发现早解决,从而保障暖通设计与施工的可靠性与可行性;

3.3.3 对高层建筑施工场地所在区域的地质条件与气候条件要充分考虑、对该区域的供电供水情况也要准确掌握,另外要有应付机械设备的非标准变化等情况,综合所有因素选择最科学可行的设计与施工方案。

3.4 降低高层建筑暖通设计成本的措施

3.4.1 对暖通设计施工中所需材料的市场价格、机械设备价格及能耗进行广泛的市场调研,对施工技术进行充分的了解和掌握,最后经过综合对比分析选择性价比高的设备和材料;

3.4.2 对暖通设计中所应用的机械设备的运行费用以及使用年限,从多方面进行科学的考虑,并根据季节的不同对设计成本和施工成本进行系统化比较,选择一套最合理的设计方案。

4 结束语

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各个领域都取得了巨大的发展,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筑的规模越来越大。由于农村人口向城市涌进,城市原有的多层建筑不能满足人们住的需求,所以带动了高层建筑的建设。但当前我国对能源与环保的高度重视使得建筑节能减排问题受到广泛关注,所以高层建筑中的暖通设计的合理化、节能化被提上了日程。

参考文献:

[1] 徐昌松.我国高层建筑暖通空调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探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09).

[2] 季文君.高层建筑暖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J].科技创新导报,2012,(12).

[3] 邓统银.如何预防暖通设计中出现的问题[J].建材与装饰(下旬刊),2008,(05).

[4] 彭小云.夏热冬暖地区中庭玻璃能耗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2,(02).

第7篇

【关键词】信息化 基层卫生统计 信息技术 统计分析

当前,基层卫生应用信息技术的地方越来越广泛,要想让医院管理科学化、服务系统化,医院统计工作就必须进行变革。现代化信息管理手段为基层卫生统计工作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只有坚持不懈地提高统计人员的专业素养,增强其服务意识、质量意识、创新意识,才能适应现代统计工作发展的需要。

一、传统模式下卫生统计工作存在的不足

(一)统计数据失真

验证统计数据的方法太少,这造成医院统计数据严重失真。保证信息和数据的准确是统计工作必须要做到的,而医疗数据的不准确,会使医院管理决策不具有科学性。各部门每天定期报送数据,统计人员对这些数据进行仔细认真的汇总、整理产生统计报表,这是传统模式的统计流程。由于时间跨度大、数据来源多,数据准确性的校验往往存在很大难度,稍有不慎就会导致统计数据失真,使统计数据失去可信度,不具备参考价值,或是引起管理决策失误,造成难以预料的损失。

(二)统计软件落后

统计软件落后,数据很难得到利用,时效性不强是传统模式下卫生统计工作的突出不足。很多医院还在沿用很多年前的统计软件、统计指标体系不完善,无法对数据进行深度的分析研究,无法准确的反应医院的运行状态,更不能提出合理的改善措施。再加上统计人员大多是非专业人员,兼职统计工作的人比较多,对于统计工作方面的知识以及相关法规并不是很熟悉,甚至有时都不能按时的完成统计最基本的工作,那就更无法对统计信息进行更深度的研究和分析。这样不利于医院统计向全方位、多层次的发展,更无法满足医院管理的需求。

(三)统计信息管理观念不强

为医院管理、政策规划提供决策支持是医院统计工作的目的。但当前,部分医院没有认识到统计信息管理的重要性,医院领导在潜意识里对医院统计信息管理不重视,认为医院的统计工作是一项可有可无的辅工作。领导对统计工作的不重视,也就使统计人员的地位相对于其他工作人员比较低下,在人力物力方面不得到足够的支持,致使其工作热情不高,更难以在工作中进行创新。同时,这也导致统计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无法得到保证,不能提供有价值的数据分析,不能为医院管理者的决策提供数据支撑。这样的恶性循环非常不利于基层卫生统计工作的发展。

二、基层卫生统计工作的信息化建设措施

(一)革新统计观念,提高人员素质

医院领导要对医院的管理以及医院以后的发展方向有充分地了解,创建一套与医院管理要求相适应的医疗指标体系,使统计工作的职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促进医院更好地迈向现代化,实现更稳定的发展。医院要提高统计人员的素质,使其将专业知识要熟记于心,并且有着高尚的职业素养,有明确的自我原则,实事求是,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的态度,这样才可以确保统计数据的准确性。为适应信息化的需求,统计人员还要熟练掌握几种统计软件和数据库查询语言,还要具有医学和信息学双重背景,一定要有不断学习的精神,使自己的知识面更加宽广,还要在实践中总结积累经验,进行合理的统计分析和数据处理。最后,统计人员一定要在工作中得到培养主动服务意识,并且切实增强这种意识,善于从大量数据中寻找问题,及时提出合理化建议,也需要不断提高创新意识,不断学习新知识,改变旧观念,这样才可以更好地适应当代信息时代统计工作的需求。

(二)发挥信息优势,确保数据真实

医院统计工作不可以只停留在医疗数据统计上,统计人员要充分利用关于统计数据、资料,对医院中出现的意外状况以及医院发展的新动态进行合理的研究与分析,并且要及时提出有效的建议,促进医院各项工作的有序运行。要充分发挥信息网络优势,增强统计信息的时效性,有规律的利用网络医疗数据写出高质量的、内容更加丰富的、有深度的统计分析报告,不定期的对医院热点问题进行及时准确的对比、分析,找出数据变化的规律与原因,让领导决策者有意见可听。统计工作人员也应该摒弃原有旧的工作模式,围绕信息技术创新工作模式,让自己的观念跟上时代的脚步,增强服务和效益意识,利用网络技术实现高效管理,确保数据真实。

(三)加强综合监管,做好统计服务

严格把守环节数据质量,加强综合监管,确保统计数据准确性,做好统计服务。医院的管理服务与统计数据的质量有着直接的联系,国家统计局政法司颁布的相关法规明确规定,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应该依法独立行使统计调查、统计报告、同级监督职权,统计人员不仅要收集数据,还必须实行统计监督职权,切实负责,不能敷衍,出现错误一定查明原因,实事求是。其次,统计人员可通过信息系统建立数据录入质量预警与防范系统,完善数据审核功能和错误提示功能,将错误的发生率控制在最低,为管理层提供可靠的数据服务。

三、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当前医院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医院的各项医疗工作逐渐实现了资源的共享。在新时期,网络环境让医院管理迈向了网络化、数字化的发展阶段。在医疗体制改革的新形势下,基层卫生的统计工作变得越来越重要,基层卫生的统计人员要努力完善自身,不断学习知识,提升职业素养,在工作中积累经验,增强分析能力,让统计工作促进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育德.办好杂志,促进卫生统计学科与卫生统计事业的新发展─―纪念《中国卫生统计[J].中国卫生统计,2014(05).

[2]田凤调,接令仪,胡琳,李福田,陈科,薛禾生,徐勇勇,金水高.建国以来我国卫生统计事业发展过程的回顾[J].中国卫生统计,2014(05).

[3]祝闻华.实施卫生统计网络直报后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建议[J].中国卫生统计,2012(01).

[4]刘明山.如何保证现成卫生统计资料的可靠性[J].中国卫生统计,2013(03).

第8篇

关键词:高层建筑 砼结构设计

Abstract: new concrete structure as the fifth kind of new combination building structure, give full play to the steel and concrete material properties and advantages, which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high-rise buildings, this article simply introduces the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igh-rise building, from the frame structure of the layout principle, structural type selection, the crack problem and seismic design and so on several aspects, in order to optimize the design.

Key words: concrete structure design of high-rise building

中图分类号:TU31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前言

高层建筑的竖向和水平构件的设计同低层及多层建筑的设计没什么区别,但使竖向构件的设计成为高层设计有两个控制性的因素:首先,高层建筑需要较大的柱体墙体和井筒;更重要的是侧向力所产生的倾覆力矩和剪力变形要大的多,必要谨慎设计来保证。

高层建筑的结构特点

1.1结构应具有适宜刚度随着高度的增加,高层建筑的侧向位移迅速增大 因此设计高层建筑时,不仅要求结构有足够的强度,而且要求结构有适宜的刚度,使结构有合理的自振频率等动力特性,并使水平力作用下的层位移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

1.2侧向力(风或水平地震作用)成为影响结构内力结构变形及建筑物土建造价的主要因素高层建筑和低层建筑一样,承受自重活载雪载等垂直荷载和风地震等水平力在低层结构中,水平荷载产生的内力和位移很小,可以忽略不计;在多层结构中,水平荷载的效应(内力和位移)逐渐增大;在高层建筑中,水平荷载和地震力将成为主要的控制因素。

1.3结构应具有良好的延性相对于较低楼房而言,高楼结构更柔一些,在地震作用下的变形更大一些建筑结构的耐震主要取决于结构的承载力和变形能力两个因素为了使结构在进入塑性变形阶段后仍具有较强的变形能力,避免高层建筑在大震下倒塌,必须在满足必要强度的前提下,通过优良的概念设计和合理的构造措施,来提高整个结构特别是薄弱层的变形能力,来保证结构具有足够的延性。

2. 高层建筑中常用的结构体系有哪些 各有何特点和适用

高层建筑中常用的结构体系有框架、剪力墙、框架-剪力墙、筒体以及它们的组合。

2.1框架结构体系

框架结构体系是由梁、柱构件通过节点连接构成,既承受竖向荷载,也承受水平荷载的结构体系。这种体系适用于多层建筑及高度不大的高层建筑。

框架结构的优点是建筑平面布置灵活,可以做成有较大空间的会议室、餐厅、车间、营业室、教室等。需要时,可用隔断分隔成小房间,或拆除隔断改成大房间,因而使用灵活。外墙用非承重构件,可使立面设计灵活多变。

框架结构构件类型少,易于标准化、定型化;可以采用预制构件,也易于采用定型模板而做成现浇结构,有时还可以采用现浇柱及预制梁板的半现浇半预制结构。现浇结构的整体性好,抗震性能好,在地震区应优先采用。

2.2剪力墙结构体系

剪力墙结构体系是利用建筑物墙体承受竖向与水平荷载,并作为建筑物的围护及房间分隔构件的结构体系。

剪力墙在抗震结构中也称抗震墙。它在自身平面内的刚度大、强度高、整体性好,在水平荷载作用下侧向变形小,抗震性能较强。在国内外历次大地震中,剪力墙结构体系表现出良好的抗震性能,且震害较轻。因此,剪力墙结构在非地震区或地震区的高层建筑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3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

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是在框架结构中布置一定数量的剪力墙所组成的结构体系。由于框架结构具有侧向刚度差,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变形大,抵抗水平荷载能力较低的缺点,但又具有平面布置较灵活、可获得较大的空间、立面处理易于变化的优点;剪力墙结构则具有强度和刚度大,水平位移小的优点与使用空间受到限制的缺点。将这两种体系结合起来,相互取长补短,可形成一种受力特性较好的结构体系-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剪力墙可以单片分散布置,也可以集中布置。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刚度和承载力较框架结构都有明显的提高,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层间变形减小,因而减小了非结构构件的破坏。在我国,无论在地震区还是非地震区的高层建筑中,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4筒体结构体系

筒体结构为空间受力体系。筒体的基本形式有三种:实腹筒、框筒及桁架筒。用剪力墙围成的筒体称为实腹筒。在实腹筒的墙体上开出许多规则的窗洞所形成的开孔筒体称为框筒,它实际上是由密排柱和刚度很大的窗裙梁形成的密柱深梁框架围成的筒体。筒体最主要的受力特点是它的空间受力性能。无论哪一种筒体,在水平力作用下都可以看成固定于基础上的箱形悬臂构件,它比单片平面结构具有更大的抗侧刚度和承载力,并具有很好的抗扭刚度。因此,该种体系广泛应用于多功能、多用途,层数较多的高层建筑中。

3. 结构平面布置与结构竖向布置有哪些要求

3.1竖向布置

竖向布置宜规则均匀上下变化不大,不要有过大的外挑或内收,除顶层外,局部收进的水平向尺寸不宜大于相邻下一层的 ,同层柱的尺寸宜相同,框架沿高度方向各层平面柱网尺寸宜相同,或向上逐步减小 ,做到刚度下大上小 ,均匀连续,避免刚度突变,避免薄弱层,上下柱子尺寸变化时,应尽量使柱中心对齐,尽量避免某层某柱取消造成结构竖向不规则。

3.2平面布置

必须设计成钢架的抗风荷载和水平地震作用的结构体系,即采用双向钢接梁柱抗侧力体系,主体结构除个别外,不应采用铰接抗震设计的框架结构不易采用单跨框架,应根据建筑的使用功能要求结合受力的合理性方便施工经济等因素,确定柱网的开间和进深,大开间的房屋适用于建筑平面要求有较大空间的房屋,但将增大梁截面的尺寸小柱网梁柱尺寸小。

4. 高层建筑的荷载与地震作用

4.1高层建筑的荷载

高层建筑的荷载作用主要为风荷载效应,这里主要说下动力风效应。确定某一指定建筑物的动力风效应至少需要三方面的信息:一是建筑物所处

的风环境;二是建筑物的气动特性;三是结构物的动力特性。除了以上三方面外,

还需要补充说明两方面:一是邻近建筑物的干扰问题。周围建筑的存在(上风向

和下风向)有可能会明显影响作用于建筑物上的气流特征和尾流的发展,从而影

响作用于建筑物上的气动力和响应。类似的,拟建建筑物的建成会影响邻近的已

建建筑物的适用性和安全性问题。二是风向的影响。现有的规范提供的方法一般

不考虑风向的影响,它们偏安全地假定风从最不利的方向作用于建筑物上。不同

方向的风速的最大值是不同的,建筑物的气动特性也明显依赖于风向,而目前规

范不考虑风向的影响对结构设计而言偏保守,考虑城市主导风向的影响并做相应

的处理会导致更加经济和合理的结构设计。

4.2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

4.2.1结构刚度、承载力和延性要有合理的匹配

对结构提出了综合抗震能力的概念,就是要综合考虑整个结构的承载力和构造等因素,来衡量结构具有的抵抗地震作用的能力,地震时建筑物所受地震作用的大小与其动力特性密切相关,与其具有合理的刚度和承载力分布以及与之匹配的延性密切相关。

4.2.2抗侧力结构和构件应设计成延性结构或构件

延性是指构件或结构具有承载能力基本不降低的塑性变形能力的一种性能 在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抗震设计原则下,结构应设计成延性结构。当设计成延性结构时,由于塑性变形可以耗散地震能量,结构变形加大,但结构承受的地震作用不会直线上升,也就是说,结构是用它的变形能力在抵抗地震作用,延性结构的构件设计应遵守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弱杆件,强底层柱原则,承受竖向荷载的主要构件不宜作为主要耗能构件。

4.2.3应重视高层建筑结构的规则性

合理的建筑布置在抗震设计中是头等重要的,提倡平立面简单对称,因为震害表明,此种类型建筑在地震时较不容易破坏,而且容易估计出其地震反应,易于采取相应的抗震构造措施和进行细部处理。

4.2.4加强薄弱环节

①要防止在局部上加强而忽视整个结构各部位刚度承载力的协调;

②结构在强烈地震下不存在强度安全储备,构件的实际承载力分析是判断薄弱层

的基础;

③在抗震设计中有意识有目的地控制薄弱层(部位),使之有足够的变形能力又不使薄弱层发生转移,这是提高结构总体抗震性能的主要手段。

5.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要求与计算原则

5.1设计的基本要求

一是截面承载力验算;二是正常使用条件下结构水平位移验算;三是结构稳定与抗颠覆验算;四是结构的延性要求;五是结构的概念设计要求

5.2计算原则(方法)

⑴线弹性分析方法

⑵虑塑性内力重分布方法

⑶线性分析方法

⑷模型试验分析方法

6.基础设计的一般原则

应综合考虑建筑场地的地质状况及水位、上部结构类型、使用功能施工条件以及相邻建筑的相互影响,以保证建筑物不致发生过量沉降或倾斜,并能满足正常使用要求,应注意了解邻近地下构筑物及各类地下设施的位置和标高,以保证基础的安全和确保施工中不发生问题

结语:实际上结构设计不仅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结构设计没有唯一解,没有最佳的设计,只有更合理的设计,唯有不断的探索,不断的调整方案,才能做出相对满意的设计。

参考文献:

[1]阴杰,曹京华,陈克勤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理念,山西建筑

[2]陈颢,浅谈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山西建筑

第9篇

关键词:暖通空调;设计规范;空调水系统;通风管道

0引言

由于暖通空调的主要功能包括: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这三个方面,取这三个功能的综合简称,即为暖通空调。暖通空调系统提供通风功能,减少空气渗透,维持室内外或不同房间之间的压力关系, 空气流进或流出房间的特性称作室内空气分布。在现代的建筑中,上述机能(包括其控制系统,及系统的设计及安装)会整合在一个或多个的暖通空调系统中。针对小型的建筑,承包商会直接依需求选择暖通空调系统及设备。若是大型的建筑,会由建筑设计者及机械、结构等工程师共同分析、设计并选定暖通空调系统,再由专业的机械承包商来安装。

1暖通空调设计的原则

1.1 安全性原则

高层建筑物暖通空调系统的安全性的提高是要通过对设备多方面改善来达到的。笔者认为,应当从“设计—研发—管理—规范”的过程入手,从五个方面来提高安全性:人员环境安全、系统设备运行安全、物品摆放安全、物品防火环境安全、重要设备防火环境安全。

在一些易燃易爆工程中,通风空调系统必须严格按照安全标准设计,设计人员不仅要考虑实用性,最重要的是要考虑安全性。否则暖通空调在运行中,一旦发生可燃性气体、液体泄漏,后果将不堪设想。应按照有关防火设计规范来考虑防火安全问题,设备安全运行的问题主要包括制冷系统的安全等。因此,在设计一些燃油燃气锅炉房过程中,应采取科学严谨的防爆技术。其次,报警系统也是设计方案中的必要部分。

1.2生态指令的首要目标

生态指令希望通过推动能效产品的使用而减少CO2整体排放。由于对全球暖通空调行业的高效和安全制冷剂的使用采取了不必要的和未经证实的限制措施,这个目标的实现可能会受到影响。我们都知道,暖通空调产品包括制冷剂的环保性能都应该在初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评估,但是,我们并不支持将制冷剂的类型作为生态设计的基本需求。

1.3能效和安全

暖通空调产品的性能和能效不单单与所充灌制冷剂的GWP值有关,也与设计参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仅对其中的某个因素进行限制势必将影响产品的优化性能。另外,对于低GWP值制冷剂的任何激励措施都可能促使该类制冷剂的应用,但也可能增加了设备的能耗。以CO2制冷剂在商用制冷设备中的应用为例,在北欧和中欧将看到非常好的能效性能,但在气候比较热的南欧,这可能导致能耗的增加。最后,由于低GWP值制冷剂的物理化学特性,该类制冷剂在整个生命周期的使用,包括维护和报废等,可能产生一些安全风险。

2高层民用建筑暖通空调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2.1空调暖通工程施工不合理

规范对暖通空调设计做了明确规定.有的是空调安装人员在对空调箱安装吊顶式新风机箱前,没有认真阅读厂家提供的产品样本及安装使用说明书。并忽视机组的进出风方向、进出水方向、过滤器的抽出方向等。在进行落地式组合式空调箱安装时,施工人员往往忽视空调箱操作面及外接管一侧应留有充分空间以方便操作、维修使用,从而造成维修作业的困难。

2.2空调暖通设计不合理

系统总风量调试结果与设计风量的偏差不应大于10%;空调冷热水、冷却水总流量测试结果与设计流量的偏差不应大于10%。防排烟系统联合试运行与调试的结果(风量及正压),必须符合设计与消防的规定。系统联动试运转中,设备及主要部件的联动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协调、正确,无异常现象。系统经过平衡调整后,各风口或吸风罩的风量与设计风量的允许偏差不应大于15%;各空调机组的水流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允许偏差为20%。

3民用高层建筑空调系统的设计

3.1民用高层建筑新风供给方式

3.1.1无组织的依靠窗缝渗透或开小气窗进入新鲜空气来达到换气的目的

这种方式存在以下问题: ①新风量很难保证,时有时无,时多时少;②破坏了客房温度的均匀性,并且湿度很不好控制;③室外大气污染严重时,不经过滤而渗入室内的新风,影响室内空气洁净度。

3.1.2每层楼设一新风机组

新鲜空气经过新风机组进行处理,有组织不间断地进入客房,大多数有一定档次的高层饭店、宾馆都采用这种方式,其好处如下:

①保证室内一定的正压,防止室外空气渗入而破坏室内温度的均匀性,并可以保证室内的卫生条件; ②通过不断向室内送入新风,可使前一批旅客的气味不影响到下一批; ③新风可以负担一定的冷量。

3.1.3分散吸取新风

如某高层大厦的写字楼、会议室、办公室等房间,通过天井或外墙的小型新风管直接接至风机盘管或吊装式变风量空调机组的回风箱。这种就地取新风的方式,适用在少数灵活的地方,但选用盘管与空调机组时要放大处理新风部分的冷、热量。

3.2民用高层建筑排风系统的设计

在高层宾馆空调房间内,为防止污染空气进入室内,卫生间的换气次数一般按5~8 h - 1计算。为防止室外空气的渗透,送入室内的新风量应大于排风量的20 %;排风系统按其规模可以分为小系统与大系统两种。一般都是利用竖风管(或竖井砖风道) 由下往上排风,风管布置在与客房卫生间相邻的竖井内,小系统的竖风管, 一直延伸到屋面与屋顶风机相接;大系统一般利用中间某层或顶层吊顶空间(层高需特殊加高) 布置水平排风干管,将竖风管的排风汇集起来,通过竖井与顶层机房离心风机相接排出室外。

3.3民用高层建筑消防正压送风与排烟设计

高层建筑防排烟的设计原则是根据建筑平面,防烟楼梯、消防电梯及其前室的布局,全面考虑系统的布置,楼梯间、电梯间及其前室为正压区(机械增压区) ,走道为负压区(排烟区) ,楼梯间压力> 前室压力>走道压力。不管楼梯间及其前室是否靠外墙或有无外窗,非敞开式楼梯不能作为自然或机械排烟通道,而应设置正压送风系统,以使疏散通道不被烟气污染。

3.3.1正压值的确定

正压值的取值是沿着着火房间、走道、前室、防烟楼梯间顺次递增,当着火间及走道采用负压排烟,而前室、防烟楼梯间采用机械加压送风时,正压值走道为8 Pa ,前室内维持25 Pa ,防烟楼梯间内维持50 Pa ,以保证烟气不致侵入上述疏散通道。火灾发生时着火层应立即疏散,其上、下两个邻层也须及时疏散,送风系统的送风量应按同时开启3层门时门断面的总面积计算,这也是选择风机风量的依据。但有外窗的疏散楼梯间及前室,因漏风缝隙增多,故选风机时风量应乘以1. 2~1.3 的漏风系数。

3.3.2正压送风口的设置

楼梯间根据总风量每1~2 层设置一个敞开的多叶送风口,前室设常闭风口,即每层设置一个电动开启、手动或电动复位的多叶送风口,接至消防控制中心。风口断面风速按7m/s确定。

结束语

能够满足高层建筑通风采暖的使用要求是方案可行性应考虑的首要问题。设计方案应符合国家和当地政府有关和规范的要求,包括有关环境保护的要求。在暖通空调工程施工管理中,施工管理人员要根据国家标准和规范,了解设计图纸,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抓住控制要点,做好各项管理工作,保证材料的质量和工程安全,以更低的成本和规范的施工队伍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周邦宁.中央空调设备造型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61

[2]马最良,姚杨主编.《民用建筑空调设计》.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3.23

[3]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4.3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