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29 22:27:05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诉讼费减免申请书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1、缺乏统一完整的立法规定。《规定》以司法解释的形式而《办法》以行政法规的形式均仅限于民事、行政诉讼,而不包括刑事诉讼、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和国家赔偿诉讼,没有制定统一的司法救助法,难以全面对司法救助制度进行规范和设计。
2、司法救助范围过于狭窄,而且存在随意扩大和缩小的倾向。《规定》及《办法》采取列举式规定,很难穷尽,而且审判实践中,经常存在两种倾向:一是司法救助范围被扩大;二是司法救助范围被缩小。
3、司法救助的内容规定不具体。首先,申请减免交诉讼费用是否包括证人、鉴定人、理算人员在人民法院指定日期出庭发生的交通费、生活费、住宿费和误工补贴没有规定;其次,再审案件、支付令案件、执行案件的当事人可否申请司法救助无规定;再次,救助内容只有缓、减、免诉讼费用,没有规定其他救助内容,明显过于单一。
4、司法救助条件规定不科学。《规定》第二条以“经济确有困难”、《办法》第四十四条以“当事人交纳诉讼费用确有困难”作为救助条件,但没有规定具体的标准。而“经济确有困难”在实务中很难界定和把握,没有具体标准可比对,导致司法救助随意性较大。
5、司法救助主体规定不明确。营利性法人和外国国民是否属司法救助主体规定不明确。
6、司法救助实施程序缺乏可操作性。《规定》及《办法》对实施司法救助的程序作了一些原则性的规定,没有具体的操作细则,审批程序不透明,不利于当事人进行司法救助。
为此,笔者认为,应从以下方面对我国司法救助制度内涵与体系进行重构:
1、重新界定概念及确立基本原则
笔者认为,司法救助是人民法院为了维护司法公正,确保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律原则得以真正实现,以法律化、制度化的形式,对部分经济困难、诉前、诉中、诉后陷入困难或者需要法律帮助以及特殊案件的当事人提供的经济救助和法律帮助。这个定义和原来的定义相比在救助阶段、救助对象、救助方式、救助内容上都进行了扩容,它将更好地满足人民对司法的需要,保障公民诉讼权利的充分及时行使。我国司法救助制度的重构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一是合法权益及时救济原则;二是弱势群体优先救助原则; 三是经济困难先决原则;四是公开、公正原则。
2、扩大适用范围和主体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宪法原则要求司法救助制度必须具有普适性和平等性,即司法救助范围应涵盖刑事诉讼、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国家赔偿诉讼及司法adr;不仅包括一审程序、二审程序,还包括再审程序、督促程序和执行程序;享有司法救助权利主体应包括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既包括福利性单位,也包括营利性法人,既包括原告、上诉人、申请人、再审申请人、申请执行人,也包括被告、被上诉人、被申请人、再审被申请人、被执行人,不仅适用于中国公民或组织,而且还根据国际条约适用于其他国家的国民。
3、扩大适用条件及救助内容
司法救助适用条件为:(1)有理由证明自己合法权益受到侵害而有胜诉可能;(2)有证据证明经济确有困难且年收入或月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金;(3)符合司法救助主体和适用范围;(4)经人民法院审查同意。司法救助内容主要应包括:(1)诉讼费用缓交、减交、免交。缓交期限为立案阶段,适用情形为《办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四种情形,仅适用于原告、上诉人、申请人、再审申请人、申请执行人;减交、免交为立案后至宣判阶段,减交比例为总额30%,减免交在作出判决时一并决定,并均在法律文书上载明。减交适用情形为《办法》第四十六条规定的四种情形,免交适用情形为《办法》第四十五条规定的五种情形,但只适用于自然人;(2)民事、行政诉讼、刑事自诉、刑附民诉讼、国家赔偿诉讼而有胜诉可能时指定人,适用于当事人文盲而又无人的情形;(3)刑事诉讼中指定辩护人,适用于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刑事案件;(4)设立法律咨询机构,为当事人免费提供法律咨询和相关诉讼信息;(5)建立刑事被害人救助金制度。(6)建立执行救助金制度。
4、完善启动、审批程序
(1)由当事人申请启动。在立案审查阶段、审理阶段或执行阶段,由当事人依照不同的救助内容书面提出申请并附有相关证明材料(主要是由县级民政、劳动保障部门出具的优抚对象和收入的证明等),由法院审查决定是否启动司法救助程序。如决定救助,对当事人请求缓交诉讼费用的,应当在起诉、上诉或申请时提出,由负责立案的审判人员或合议庭提出意见,报庭长审核同意后报院长审批。在决定立案之日作出准予缓交的决定并在宣判之日补交;对当事人请求减交、免交诉讼费用的,由承办案件的审判人员或合议庭提出意见,经庭长审核同意后,报院长审批;对于申请刑事救助金和执行救助金的,由审判人员或执行人员提出意见,经庭(局)长审核同意后报院长审批。对其他救助内容的,则由审判人员或合议庭审查决定即可。法院经审查决定予以司法救助的,应当制作《司法救助决定书》并书面告知当事人办理相关手续,对于没有获得救助的,应告知其不能救助的原因及理由,并告知其申请复议的权利。(2)由法院依职权启动。适用这种启动方式的案件应当限制在现代型诉讼,即围绕着离散性利益、扩散性利益、集团性利益引发的纷争。如医疗事故赔偿纠纷、消费者权益受损纠纷、环境污染损害赔偿纠纷、交通事故赔偿纠纷、产品责任纠纷等案件。建议立法规定法院对此类案件除诉讼费用救助外的其他救助内容,可依职权启动司法救助程序。
5、增设撤销、复议程序
如果当事人申请司法救助有不当企图或行为时,经对方当事人申请或者人民法院发现,应当作出撤销司法救助的决定并处以一定数额的罚款。对当事人申请司法救助未获批准的,当事人可以在接到书面决定后三日内向作出决定的上级人民法院申请复议一次,上级法院应在接到复议申请书三日内予以复议并书面答复。
一张蹊跷的支付令
这是一起彻头彻尾的假案。这个法院院长帮朋友可谓尽心尽力,没有管辖权争管辖权,不具备申请支付令条件也让申请支付令,授意当事人造假和解协议,执行时本该立案却不立案便直接执行……
闵仁美是常州理想高级职业技能培训中心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培训中心”,后更名为“东方大厦”)董事长。2009年12月,闵仁美来到时任常州市钟楼区人民法院院长夏伟忠的办公室,称东方大厦是自己开办的公司――“培训中心”立项建造的,当时自己投了很多钱造房子,现在想把东方大厦的产权办到自己个人名下。
公司产权为何要办到个人名下呢?看到夏伟忠一脸疑惑,闵仁美接着解释说自己想把东方大厦出租出去,如果在公司名下出租的话,需要缴纳大概17%的税金,如果在个人名下的话,只需缴纳大概5%的税金,可以节省12%的税金。
按照规定,支付令的管辖法院是被申请人住所地法院,闵仁美公司的住所地属于常州市天宁区,钟楼区法院没有管辖权。但夏伟忠并未理会,当即把闵仁美带到时任该院立案庭庭长刘刚的办公室,交代其用支付令的方式把东方大厦办到闵仁美个人名下。刘遂让闵仁美回去准备申请支付令需要提交的申请书、借款合同、收据、还款协议等材料。
过了几天,闵仁美带着申请支付令的材料找到刘刚,称培训中心未能偿还其2050万元借款及800余万元利息,故向法院申请支付令。刘当时注意到支付令被申请方的公司法定代表人就是闵仁美自己,觉察到有点不正常。但因为是院长交办的,就没有提出质疑,直接把材料交给立案庭专门办支付令的法官朱铮办理,并关照对方说这个案件是院长交代下来办的。
按照申请支付令费用收取的规定,一般是按照普通诉讼费的三分之一收费。闵仁美申请支付令的标的2000多万元,折算下来要缴纳6万多元案件受理费。闵仁美觉得费用太高,后在夏伟忠的关照下,钟楼法院又以“经济困难”为由帮闵仁美减免诉讼费36820元。
2009年12月,钟楼区法院作出案涉支付令,要求理想培训中心在收到支付令之日起15日内,给付闵仁美借款本金和相应利息共计28732183元。
一份公司老总与自己公司签署的和解协议
支付令办好后,夏伟忠告诉闵仁美,支付令只解决其跟培训中心的债权务问题。债权债务问题解决之后还需要她跟培训中心之间弄个和解协议交法院进行裁定,才能最终把房产办到她个人的名下。
闵仁美一想,这个好办,反正是自己的公司,只要自己回去弄个协议,盖上公司的章就行了。于是,闵仁美心领神会地拟了一份自己与自己的公司达成和解的协议,主要内容就是闵仁美的公司以房抵债,把公司名下位于晋陵中路上的东方大厦过户给闵仁美个人。
后闵仁美再次拿着和解协议去法院,请求钟楼法院对他们的和解协议的内容以裁定的形式予以确认,并通知房管、国土部门协助执行。
一起没有立案的执行案件
正常情况下,闵仁美的支付令发出并生效后,支付令程序就终结了,接下来的强制执行程序需要重新立案,否则就是违规执行。
2010年1月,夏伟忠打电话给刘刚,说闵仁美的支付令已生效,需要申请执行。相关的材料他已经看过了,符合条件的,具体的事情让立案庭一手一脚帮她办下来。夏同时关照不要再把案件放到执行局申请执行了,到时候只要立案庭直接出一个裁定给她就行了。
案件不用立,直接发裁定,这对闵仁美来说,不仅是避免了执行审查,很快就办理了执行事宜,更重要的是,她还因此逃避缴纳执行诉讼费96132元。
过了几天,闵仁美带着申请执行支付令的相关手续、她和公司之间的和解协议及东方大厦相关建房手续找到刘刚,刘刚收下后,就把资料给了朱铮。朱按领导授意,参照和解协议的内容填写了相关民事执行裁定及协助执行通知书,并送达给了双方当事人。
后来,闵仁美到房管局办手续,房管部门在审查时发现存在一些问题,遂向钟楼区法院出具一份审查建议,要求法院研究一下实际情况,回复一份确认函给他们。闵仁美再次找到刘刚,说给房管局出函的事情她已经跟夏伟忠说过了。刘刚当着闵仁美的面请示夏伟忠,夏让其帮闵仁美再出一份函给房管局。于是在刘刚的经办下,钟楼区法院再次向房管局发函,要求房管局继续执行。
2010年11月,闵仁美以裁定金额2050万元的3%缴纳了契税,顺利将东方大厦房屋所有权登记到其个人名下,并以个人名义用于出租。
这样,夏伟忠指使刘刚,在未对东方大厦进行评估作价、未按规定进行执行立案将案件移交执行局办理,也未按规定收取执行费的情况下,让朱铮以原支付令相同案号出具民事裁定书,将主要为文教用途的东方大厦裁定给闵仁美个人,并向常州市房产管理局等单位下达了协助执行通知书。
2010年11月,常州市房产登记中心将东方大厦登记到闵仁美个人名下。经评估,东方大厦的房地产价值在价值时点2010年11月30日的市场价值为1.6213亿元。
2010年8月至2015年11月间,闵仁美将东方大厦的部分房屋以个人名义对外出租,向税务部门缴纳税款439336.31元。但税率因纳税主体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个人房屋的税率远低于企业房屋,东方大厦权属的变更让闵仁美得以按照较低的税率纳税。如果以企业名义对外出租的话,相同金额的税收收入则需缴纳税金1866955.55元,给国家税收造成损失1427619.24元。
一次同时进行的官商利益输送
夏伟忠之所以帮闵仁美,一方面是因为其早年向闵仁美经营的房地产公司购买商品房时,闵仁美给予过关照。另一方面是当时夏伟忠还准备向闵仁美的公司购房。
2010年2月,在办理支付令的过程中,夏伟忠再次向闵仁美提出订购一套常州东方国际公寓商品房,要求比第一套朝向更好、面积更大。闵仁美为感谢其支付令事情的帮忙,表示其愿意赠送该公寓1211号商品房,但夏伟忠并未同意。后双方约定,为应付房管、物价等部门的检查,夏伟忠以每平方米7317.41元、总价款人民币486827元的价格签订1211号商品房购房协议,但实际以低于市场价的教师优惠价每平方米6800元支付购房款。夏伟忠遂以女儿的名义签订了购房合同,并于2010年2月支付了房款人民币305277元。
为了掩盖收受贿赂的事实,夏伟忠还以其妻子名义与闵仁美补充签订了一份协议书,明确以每平方米6800元的价格购买2002号、1211号两套商品房,两房合计房款为848164元,并将房款付清。
闵仁美为完善公司账目,于2010年3月、2010年12月分别以夏伟忠妻子、女旱拿义,存入了东方国际公寓的开发公司常州市圣凯置业有限公司银行账户共计131550元。
后经鉴定,东方国际公寓1211号商品房在2010年2月8日市场价为514410元。夏伟忠通过购买商品房少支付购房款,变相收受闵仁美贿赂人民币118550元。加上其他贿赂,夏伟忠共收受闵仁美贿赂共计人民币124550元。
一场捍卫法治尊严的宣判
2015年8月,夏伟忠上述虚假诉讼案发,于2015年9月由常州市纪委立案审查。2015年9月,常州市纪委将案件移送常州市武进区人民检察院。检察机关还发现了夏伟忠利用职务之便,为他人谋取利益,收受常州某干燥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赵爽等20余人贿赂20余万元事实。
常州市武进区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人夏伟忠为徇私情、谋私利,在闵仁美集支付令的申请人与被申请人的法定代表人于一身,双方不具有对抗性,本案本不应进入诉讼程序的情况下,违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关于地域管辖的相关规定受理该案,又违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及最高人民法院、国土资源部、建设部《关于依法规范人民法院执行和国土资源房地产管理部门协助执行若干问题的通知》对采取“以房抵债”的执行措施应当对相应房产进行“评估作价”的规定。通过民事诉讼程序,以民事裁定书的形式,对理想中学教学综合用房的产权归属作出裁判,将匡算总投资5962万元、评估价值高达1.6213亿元,具备一定社会公益属性的理想中学教学综合用房仅用于抵偿2050万元债务裁定给闵仁美个人,造成了国家税收损失,侵犯了社会公共利益,属故意违背法律枉法裁判,情节严重,应以民事枉法裁判罪追究刑事责任。
一、 公约的产生及
建立欧洲共同体的《罗马条约》的缔约者们意识到,货物、人员和资金的自由流通固然很好,但如果对义务的广泛履行存在困难,将会阻碍共同市场的发展。因此按照《罗马条约》第220条之规定,6个欧洲共同体成员国开始了漫长的谈判, “以期为了它们国民的利益……简化相互承认和执行法院判决和仲裁裁决的程序”。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有关国家于1960年设立了专家委员会负责起草相关的公约。
当时,欧共体国家之间有关判决的相互承认执行主要由成员国缔结的少数双边条约调整。这些条约不仅适用范围很有限,而且绝大多数的条约都规定了间接管辖权原则,即执行地国法院只有依据其本国法认定判决作出国法院有管辖权时方可执行该外国判决。起草公约的专家委员会面临着两种选择:要么继续保持间接管辖权原则这一繁琐的程序;要么实行统一的管辖权规则,即采用直接管辖权原则。正如皮特·凯所指出的: “简便、有效地执行外国判决的真正障碍是国内法上执行条件太复杂、不统一。因此需要方便、简化、统一的执行程序。由于个别成员国之间现存的双边条约既零乱又不完善,所以公约若采用间接的承认和执行标准将会继续导致对成员国公民的歧视。
《布鲁塞尔公约》的起草者们大胆地采用了直接管辖权原则。所谓直接管辖权原则,从执行地国法院的角度来说,是指如果外国法院适用的管辖规则与本国相同。则执行地国 法院就无需对该外国判决进行管辖权方面的审查便可予以承认和执行。这样就保证了法院判决在欧洲共同体市场内像货物、人员和资金一样自由流通。
按照《布鲁塞尔公约》的规定,欧共体任何成员国意欲加入该公约必须在原公约的基础上与原始缔约国订立特别协定。1973年当英国、丹麦和爱尔兰成为欧共体成员时.它们为加入《布鲁塞尔公约》与原有的6个公约缔约国进行了漫长的谈判,并于1978年签署了《加入公约》。1982年当希腊加入《罗马条约》成为欧共体成员时,也通过签订《加入公约》加入了《布鲁塞尔公约》。这些《加入公约》只在 1968年的《布鲁塞尔公约》内容基础上作了一些纯技术性的修改,并末改变公约中的一些基本原则。
为避免缔约各国法院对《布鲁塞尔公约》作出不同的解释,1971年6月3日欧共体6个原始成员国在卢森堡签订了《关于由欧洲共同体法院解释布鲁塞尔公约的附加议定书》。该议定书授予欧共体法院对公约进行司法解释的权力。《布鲁塞尔公约》是以4种正式文字作成的,这样就给解释工作带来了困难。而且公约没有一个一般性条款可以用来指导国内法院的法官克服公约解释和适用上的困难。1971 年的这一议定书在欧洲、法律、一体化的进程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文件。正如一位学者所指出的: “近来欧洲法院在促进成员国一体化以及宣扬欧共体法高于国内法的进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法院从一个统一欧洲的角度出发,应该有权解释公约适用中所产生的。”
1988年欧共体的成员国又与欧洲自由贸易联盟(EFTA)成员国在瑞士的洛迦诺缔结了一项《民商事司法管辖权和判决执行公约》,称为洛迦诺公约。该公约是为了确保欧共体成员国与欧洲自由贸易联盟的6个成员国之间判决的自由流通而缔结的。因为在这两大组织之间共有3500万消费者,而且欧洲自由贸易联盟成员国50%的贸易是与欧共体进行的。《洛迦诺公约》的一般原则与《布鲁塞尔公约》基本一致;两公约的绝大多数条款内容一样,甚至连条款的顺序都是一样的。但是这两个公约在适用上又是独立的。对此,《洛迦诺公约》在其第54条13款中专门规定了它与《布鲁塞尔公约》在具体适用方面的相互关系。
二、 承认和执行判决的基本条件及程序
司法裁判是国家的主权行为。按照领土属地管辖原则,法院判决的效力仅限于作出该判决的国家领土之内。而承认和执行外国判决正是为了克服这些判决只在其本国领土内有效和执行的限制。如果一项判决的性质属于《布鲁塞尔公约》意义上的民商事判决,而且判决的事项也属于公约第1条的内容,那么该判决应在其它缔约国间予以承认,无需办理特别手续。按照《布鲁塞尔公约》第26条之规定,外国判决应予以自动承认,也就是说公约不需要执行地国法院再作出一项新的司法裁判,而是由请求执行的一方当事人直接援引原判决。因此按照公约第26条所承认的判决就像是在执行地国作出的判决一样,原则上具有相同的效力。
公约第44条还规定,申请人在判决作出国法院已享受全部或部分司法援助或司法费用减免的,有权在承认和执行程序中享受执行地国家规定的最优惠援助或最大减免。提供司法援助显然有利于判决的自由流通,尤其涉及支付抚养和赡养费的案件。此外,申请人在一缔约国申请执行另一缔约国作出的判决时,不得因其是外国人或者在被请求国没有住所或居所,而令其提供任何名目的保证金或抵押物。
从《罗马条约》第220条的要求来看, 《布鲁塞尔公约》的目的在于“简化承认和执行手续”。因此.公约已将申请执行的程序尽可能地进行了简化。按照公约的规定,执行申请应依执行地国国内法规定的程序由一方当事人向法院提出。提交申请时还应提交下列文件:(1)经认证的判决书副本。如系缺席判决,须提供已将传票及判决书送达缺席一方当事人的证明正本或经证明无异的副本。(2)证实该判决依判决作出国法律是可以执行的并已送达对方的各项证明文件。(3)如需要时须提供证明申请人在判决作出国享受司法援助或减免诉讼费用的文件。公约第48条还规定.执行地法院认为必要时可要求提供各项文件的译本。
执行地法院收到申请后应迅速作出决定。被要求执行的一方在这一阶段不得提出任何异议。当事人提交的申请书只能因与拒绝承认判决相同的理由而被拒绝。但在任何情况下对外国判决的实质性均不得审查。对申请书作出决定后须立即将结果通知申请人。
三、 拒绝承认和执行判决的理由
(一)公共政策方面的理由
公约第27条(1)款规定, “如对某一判决的承认违背了被请求承认国的公共政策”,该判决不能予以承认。参与制订公约的有关专家曾指出,本条款只在极个别情况下适用,因为缔约国之间有着共同的、密切相关的法律体制,很少会出现一项外国判决与被请求承认国的法律制度或基本价值观相矛盾的情况。但是为了达到公约统一适用的目的,公约给法院保留了这一公共政策方面的审查权力。这一点与《罗马条约》中关于人员自由流动方面给予缔约国的公共政策审查权是一致的。
公共政策审查权的行使是受到公约严格限制的。首先,《公约》第28条明确声明公共政策不适用于有关管辖权的规定。也就是说,被请求承认国不得将公共政策适用于有关管辖权的审查。其次,公约第27条(1)款外的其它款项所列明的不予承认的理由也不能以公共政策理由取而代之,否则会导致法院在拒绝承认和执行方面扩大公共政策理由的适用范围。除了上述限制外,对公共政策的适用范围很难进一步界定。从欧共体国家法院判例汇编中刊载的缔约国法院作出的判决来看,有许多是将公共政策理由与第27条(2)款的缺席判决理由相互混淆。在此还应注意,被请求承认国不能仅以自己国内的公共政策去拒绝其它缔约国的判决。例如,在英格兰和威尔士等国公共政策的概念很广,而且英国法院也常常表现出对外国法的排斥。但是在公约这—体制下,这些国家就有必要限制其法院的司法权力。另外,以欺诈手段作出的判决是否可以以公共政策理由拒绝承认和执行尚不确定。斯卡拉思尔报告就援用公共政策理由拒绝承认和执行一项以欺诈手段作出的外国判决是否妥当提出了疑问。该报告认为,由于公约所有成员国的法律制度都专门规定了纠正欺诈判决的救济程序和理由,因此没有必要对欺诈判决动用执行程序中的公共政策理由加以否定。
(二)维护被告权利方面的理由
公约第27条(2)款规定:“如果因被告未及时收到有关起诉的文件,使他不能有充分的时间安排辩诉而作出的缺席判决”不能予以承认。所有诉讼当事方都应有机会出庭并陈述其主张,这是欧共体法中的重要原则。从实践来看,这一基于公正(natural justice)的要求而产生的理由在承认执行阶段引起的争议最多。
公约第27条(2)款可以看出,在下列情况下是不能拒绝承认和执行的:(1)被告已得到正当的通知;(2)该通知是及时送达的。被请求执行一项缺席判决的法院必须独立地审查判决作出的情况以决定是否可以按照第27条(2)款对该判决予以执行。然而该条款的含义存在着3个问题:(1)什么情况下才构成“缺席判决”;(2)何谓正当送达;(3)怎样才能构成使被告“有充足时间安排辩诉”。以下将结合法院的司法实践对如何认定上述这些问题分别进行。
1、缺席判决。构成“出庭”的必要条件一直很少引起争议。但在最近,德国联邦最高法院要求欧洲法院对“出庭”的含义给予解释。在该案中,申请人请求德国法院执行一项意大利法院作出的判决。申请人的儿子在意大利一次车祸中由于被申请人的疏忽大意而死亡。申请人在意大利对被申请人提起刑事诉讼的同时附带了民事赔偿请求。民事赔偿的诉讼请求送达给了被申请人。被申请人虽然在刑事程序中通过其律师出庭,但对本案中的民事索赔没有进行答辩。欧洲法院在此需要考虑的之一便是本案被申请人是否构成了《布鲁塞尔公约》第27条(2)款意义上的“出庭”。普遍接受的观点认为,被申请人的各项行为能够表明他已得到了诉讼通知并打算为自己辩护就足以构成出庭。然而如果被申请人只是对管辖权提出异议或仅对诉讼文书的送达本身表示反对,则不足以构成第27条(2)款意义上的出庭。这一观点已被德国上诉法院在该法院处理的一起案件中所采纳。在德国上诉法院的这起案件中,被告收到一个传票要求他在意大利法院出庭。他采取的唯一行动是对送达的传票表示反对,要求意大利法院撤回送达。其理由是他对收到的文件从文字到形式都无法读懂。德国上诉法院认沙定这一行为不能构成出庭,它只是对传票的送达提出了反驳。对“出庭”一词作广义的解释符合便于外国判决的承认和执行这一公约目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对判决作出国法院的管辖异议未成功的情况下,如果异议失败的一方不参加庭审则不构成“不出庭”,而应视为出庭。
第一条为了便民守事,规范收费行为,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根据《省非税收入管理条例》,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县行政区域内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其他依法履行管理职能,行使国有资产或者国有资源所有权,提供特定服务或者以政府名义收取税款以外的财政性资金的组织。包括下列各项:
(一)行政性收费;
(二)事业性收费;
(三)政府性基金(附加);
(四)罚没收入;
(五)国有资产和国有资源收益;
(六)其他非税收入。
第三条县财政局是非税收入的主管部门,县非税收入征收管理局(以下简称县非税局)负责非税收入管理的具体工作。
第四条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征收或者收取部门、单位(以下统称执收单位)的非税收入项目,由法定执收单位征收或者收取;执收单位依法委托征收或者收取的,应将委托协议送县财政局备案;法律、法规、规章没有规定执收单位的非税收入项目,由县非税局直接或依法委托有关单位征收或者收取。
第五条各执收单位必须严格依照《省非税收入管理条例》第八条的规定征收或者收取非税收入。实施行政许可项目、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由政府定价的服务收费,必须严格按照县财政局和县物价局核定的收费项目和标准收取。招商引资项目的收费,按照县人民政府年印发的《县招商引资优惠办法》的规定办理。
第六条非税收入实行收缴分离制度,推行“多家费、一家收、分头拨,的征收方式。县非税局在县政务中心设立收费窗口,经县政府批准,在相关单位设立室,负责管理非税收入资金。
第二章征收程序
第七条向新办企业收费程序:
(一)投资者向县政务中心收费窗口提出办理申请;
(二)县政务中心根据有关规定填列县行政事业性收费(基金)明细表;
(三)相关单位对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进行计算填认,提供审批(服务)表格。县政务中心收费窗口对收费项目和标准进行审核;
(四)县政务中心收费窗口根据审核后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基金)明细表向缴款义务人逐单位逐项目开具《省非税收入一般缴款书》,然后将行政事业性收费(基金)明细表“交款人联”和非税收入一般缴款书2-5联交缴款义务人;
(五)缴款义务人将款项缴入县非税局在银行开设的非税收入汇缴结算户;
(六)县政务中心收费窗口根据银行盖章的非税收入一般缴款书的“收账通知联”,在行政事业性收费(基金)明,细表的“交款人联”、“国库联”和审批(服务)表加盖县非税局业务专用章;
(七)县政务中心将已加盖县非税局业务专用章的审批(服务)表格和非税收入一般缴款书“执收单位联”传递给相关单位,相关单位应及时进行审批和提供服务,并在限定的时间内办理相关证件交县政务中心;
(八)县政务中心在限定的时间内将相关证件和手续传递给投资者。
第八条经常性收费(含政府性基金、国有资产、资源收益等)程序:
(一)执收单位依法向缴款义务人开具、送达县非税局统一监制的收费通知或者决定;
(二)县政务中心收费窗口(含室,下同)对收费项目、收费标准进行审核并开具非税收入一般缴款书,并将审核后的收费通知或者决定和非税收入一般缴款书2--5联交缴款义务人;
(三)缴款义务人将款项缴入非税收入汇缴结算户,当事人如果对收费通知、决定持有异议,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但复议或诉讼期间,不停止执行;
(四)县政务中心收费窗口根据银行盖章的非税收入一般缴款书“收账通知联”,在收费通知或者决定上加盖县非税局业务专用章;
(五)相关单位凭非税收入一般缴款书“执收单位联”和已加盖业务专用章的收费通知或者决定书及时办理相关事项。
第九条罚没(罚金)收入征收程序:
(一)行政执法机关对违法行为人(缴款义务人)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或者司法机关对违法行为人(缴款义务人)处以罚金或没收非法所得的判决书等法律文书;
(二)县政务中心收费窗口根据法律文书向缴款义务人开具非税收入一般缴款书,并将法律文书和非税收入一般缴款书2—5联交缴款义务人或其人;
(三)缴款义务人或其人将款项缴入非税收入汇缴结算户,如果行为人对行政处罚不服,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但复议和诉讼期间不停止执行;
(四)县政务中心收费窗口根据银行盖章的非税收入一般缴款书“收账通知联”,在法律文书上加盖县非税局业务专用章;
(五)相关单位凭非税收入一般缴款书“执收单位联”和已加盖业务专用章的法律文书办理相关事项。
第十条代结算收入(暂扣款、预收款、保证金、诉讼费等)收取程序:
(一)执收单位向缴款义务人开具县非税局监制的收费通知;
(二)县政务中心收费窗口对代结算收入项目和标准进行审核并开具非税收入一般缴款书,将收费通知和非税收入一般缴款书2—5联交缴款义务人;
(三)缴款义务人将款项缴入非税收入汇缴结算户;
(四)县政务中心收费窗口根据银行盖章的非税收入一般缴款书收账通知书“收账通知联”,在收费通知上加盖县非税局业务专用章;
(五)相关单位凭非税收入一般缴款收“执收单位联”和已加盖业务专用章的收费通知办理相关事项。
第十一条罚没物品处理程序:
(一)执法机关依法追缴的物品,向被扣者开具非税收入专用收据:
(二)执法机关定期造具罚没物品清册报县非税局;
(三)县非税局和执法机关对罚没物品统一处置,其中属于必须销毁的伪、劣、、毒等物品,由公证机关公证后统一进行销毁;属于可变卖的各种新旧物品采取以下两种方式:
1.对于价款较少的罚没物品由财政、物价部门估价后公开出售。县政务中心收费窗口根据罚没物品出售收入表开具非税收入一般缴款书,出售单位将款项缴入非税收入汇缴结算户。
2.对于价值较大的罚没物品,由县非税局委托拍卖公司公开拍卖。县政务中心收费窗口根据罚没物品出售收入表开具非税收入一般缴款书,拍卖公司将款项缴入非税收入汇缴结算户。
第十二条现场征收程序:
除依照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可以当场收取外,禁止执收单位或者委托单位当场收取现款。依法可以当场收取的小额、零星、分散、不当场收取就难以追缴的收费和罚没,按下列程序收取:
(一)执收单位开具收费通知或行政处罚决定,同时按有关规定向缴款义务人开具《非税收入专用收据》直接收取款项;
(二)执收单位按日汇总并填制《省非税收入一般缴款书》,将所收款项集中缴入非税收入汇缴结算户。
第十三条对未按期履行交付义务的,由法定执收单位依法强削执行或者申请强制执行,执行时收取的款项直接汇入非税收入汇缴结算户,政务中心收费窗口按汇缴款出具收据。
第三章减免程序
第十四条缴款义务人确因特殊情况需要减征、免征、缓征非税收入的,必须按以下程序办理:
(一)缴款义务人向执收单位提出申请,申请书应载明减免理由及相关法律政策规定;
(二)执收单位填制行政事业性收费(基金)减免审批表,并签署是否同意减征、免征、缓征的意见:
(三)执收单位将审批表交县政务中心收费窗口审核、签署意见,经县财政局审核,报县政府审批。
第四章结算程序
第十五条缴入非税收入汇缴结算户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基金),财政部门应当依照县人民政府《关于调整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财政可用财力调节比例的通知》(政发[]11号)规定,按月计算并拨付到执收单位。具体程序是:
(一)县政务中心收费窗口对行政事业性收费(基金)进行分户分类核算,在月末将收费(基金)款项划入国库和财政专户。应当上交省、市的费用,由执收单位审核之后,及时从非税收入汇缴结算户上划。
(二)县政务中心收费窗口按月向财政国库部门报送收费(基金)进度表,经国库部门审核后送财政预算部门。县非税局填制行政事业收费(基金)拨付审批表,经审批后,由预算部门核对后填制预算指标追加单,并审批拨款。
(三)划入财政专户的资金由单位申请,经审批后,拨付单位。
(四)依法收取的待结算收入,符合返还条件的,缴款义务人可以向执收单位提出返还申请,由执收单位签署意见,经财政部门审核确认后,通过非税收入汇缴结算户直接返还缴款人,应当转为非税收入的代结算收入,县政务中心收费窗口根据执收单位提供的依据,向缴款义务人开具非税收入专用收据(待结算转非税收入)。
(五)依照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确认为误征、多征的非税收入,由缴款义务人向执收单位提出申请;经财政部门确认,由县非税局开具《非税收入退库通知书》,通过非税收入汇缴结算户及时、足额、准确地退还给缴款义务人。对于已划解国库或财政专户的误征、多征的非税收入,则由国库或财政专户直接退付。
(六)实行国库集中支付核算后,与单位的结算按国库集中支付核算有关规定执行。
第五章票据管理
第十六条执收单位征收或收取非税收入,应当向缴款义务人出具由省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非税收入票据。
第十七条执收单位的非税收入票据由县政务中心统一领购,使用加盖“县政务中心”公章和“县非税收入征收管理局”收款专用章,并负责定期向财政非税管理部门申报缴销;需要到现场征收的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项目,由备执收单位向政务中心的收费窗口领取加盖“双章”的收款票据,其现场征收的各种款项必须及时足额缴入政务中心收费窗口。
第十八条县非税局和县政务中心收费窗口应建立健全非税收入票据领购、保管、核销等制度,设立并登记台账。
第十九条县非税局要建立非税收入票据年审和稽查制度,加强对非税收入票据的监督检查。
*县地处江苏省最北部,面积1450平方公里,地处苏、鲁、豫、皖七县交界处,淮海经济区中心地带。下辖14个镇1个林场,人口110万。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生活状况有了较大改善。但受自身与社会环境诸多因素的制约,不少农民群众在运用法律维护自身利益方面存在着一些困难。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困难群众法律援助力度,使他们能够平等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这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建设平安*县、法治*县、小康*县、和谐*县,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县法律援助工作基本情况和做法
*县法律援助工作自1997年开展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和各有关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健康发展,逐步提高。尤其是受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农民工就业压力加剧,相当数量的农民工返乡回流,农民工就业和生活中的各项权益问题开始显现的情况。对此*县司法局按照国家及省、市关于加强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的要求,结合我县的实际情况,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加快推进科学发展、率先苏北脱贫达小康”的工作大局,结合实践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积极为“三农”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法律援助。具体的成效和做法如下:
(一)强化宣传,不断扩大法律援助社会影响
开展法律援助宣传的目的,就是传播法治文明,增强弱势群体的法制观念、法律意识和维权能力。我局在做好常规宣传的同时,重点抓好全县的几个大型活动。一是联合工会、青年、妇联、建设、劳动保障等18家单位开展大型送法上门、法律咨询活动。为加强这项工作的吸引力,法律援助中心还出资聘请县小凤凰剧团一起随同,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活动;二是在春节前夕,趁农民工返乡之际,我们深入车站和乡村为农民工发放自编的《外出务工服务手册》等法律年货。春节后我们还积极为外出务工人员送吉祥“三宝”——《外出务工服务手册》、《法律读本》、《法律援助联系卡》。累计发放法律援助宣传资料及法律援助联系卡7万余份。三是针对*县民工去无锡集中务工的特点,和无锡滨湖区司法局联手开展为农民工搭建就业服务爱心桥活动,共组织70家企业8000个用工岗位来*县现场招聘,我县有10000多名民工前往应聘,场面非常火爆,深受农民工和企业的高度赞扬。
(二)深化服务,不断加强法律援助服务能力
我们在开展法律援助工作别注重做到四个结合:一是把法律援助与普法宣传有机结合,送法下乡,送法入户,传播法制文明。二是把法律援助与矛盾调解有机结合。全面开展矛盾排查,提前介入,及时化解纠纷。在元旦、春节、元宵节期间,我们动员全县各行政村的普法宣传员、人民调解员、法律援助联络员750人分别上门入户,以拉家常的方式疏导婆媳情绪、邻里情绪等,及时制止突发性激情纠纷,形成了群众有话好好说,有事依法办的良好氛围。三节期间,*县未发生一起因调解不力引发的民转刑案件,未发生一起恶性讨薪事件,未发生一起重大恶性刑事案件,刑事发案率创十年同期最低。三是把法律援助与法律服务有机结合。*县法律援助中心组织律师、法律援助志愿者组成法律援助团,深入车站、贫困群众集中地、和集革命老区等地,为农民工、弱势群体进行法律咨询、法律服务,去年以来共接待群众2000余人次。四是尝试扩大援助范围,简化程序,更快更好的办理法律援助案件,为农民工开辟绿色通道,涉及工伤、索酬、交通事故案件一律不再审查经济状况,提高了法律援助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三)求实创新,不断提升法律援助服务水平
近年来,*县突出工作重点,强力推进法律援助中心规范化建设。一是在局办公楼大厅制作了5块法律援助公示栏,对法律援助的条件,范围、对象,应提交的材料、救济渠道以及申办程序向群众公示,增强法律援助工作的透明度。二是在临街处设置法律援助接待站,并制作醒目标志,为群众方便快捷地申请法律援助创造条件。三是县局为法律援助中心配备液晶屏电脑3台,并以1500元/月的费用安装了因特网,方便法律援助的信息化办公。四是法律援助工作网络进一步健全。整合社会团体力量,先后在县妇联、工会、残联成立了法律援助站。依托各镇司法所建立14个法援助工作站,在全县所有行政村均配备了法律援助联络员,使法律援助工作网络前廷至全县各镇村,更加方便群众就近申援,从而形成以县法律援助中心为枢纽,以律师事务所、公证处、基层法律服务所、法律援助工作站为基础的县法律援助组织网络,促进了法律援助工作向深度和广度发展。五是建立农民工法律援助异地协作机制。*县司法局与沛县、铜山、无锡灌湖区等其他司法行政单位之间,农民工输入地与输出地之间建立农民工法律援助案件的异地协作机制,对确需协作的事项通过发函或以通讯联络的方式加强合作和协作。
另外,法律援助中心紧扣援助案件的规范管理工作,开展优质服务。*县首羡镇农民张某驾驶三轮车行至*顺路23K处,突然被对向行使的大型客车越过路中线撞击身亡。瞬间的惨祸带给张的家庭带来难以承受的伤痛和悲哀。最惨的是张的哥哥5年前在新疆意外死亡,怕家人受不了打击,亲戚邻居隐瞒着他家人,将其骨灰一直存放着没有下葬。*县法律援助中心得知后,指派法律援助工作者立即承办此案,及时收集证据,递交诉讼状和诉讼保全申请书。在我局法律援助中心的帮助下,最后受援人刘某、张某等拿到近27万元的巨额赔款,对此,张某家人感动的涕泪交流。
二、*县法律援助工作的困难和问题
(一)外出务工人员维权难度大。*县外出人员多,从事职业复杂。农民工维权案件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工资被拖欠、克扣;二是工伤事故得不到应有的救治;三是缺乏合法、完备的用工合同,一旦发生纠纷,农民工的权益无法保障,其他如劳动安全防范教育、劳动保险、休息权等情况农民工一般不作计较,吃哑巴亏。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是仲裁、诉讼环节多,农民工维权成本高。工伤申请、工伤认定、劳动仲裁前置及一裁二审的法律程序,法院一审、二审、强制执行才能完成,导致农民工维权之路过于漫长。二是农民工维权案件调查取证难。农民工案件普遍存在着无劳动合同、无养老保险和无福利待遇的“三无”现象。三是农民工维权案件执行难度较大。
(二)农民依法维权的能力偏低。农民文化素质普遍较低,法律意识淡薄。他们往往怕“官官相卫”,怕“法律白条”,怕复杂而漫长的诉讼程序,耗时费力。在人身、财产等权益受到侵害时,往往走私了或上访的路子,失去了宝贵的取证时间和诉讼时效。
(三)经费不足,制约着农村援助工作的开展。法律援助相对于其他案件来说,所需费用更多,受援人一般都没有家庭电话和手机,交通工具更无从说起。援助人员要询问当事人、调查取证、各类法律文书、复印有关资料等。援助工作者在取证和其他诉讼活动中缺乏必要的经费保障,不仅严重挫伤了援助工作者的积极性,同时也将造成法律援助的服务质量不高,难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权益保障。
(四)法律援助队伍人员偏少,难以使符合受援条件的困难农民都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法律服务。
(五)相关部门的协调联动不够流畅;咨询、、代书等的无偿援助还不能涵盖诉讼费用的减免。
三、法律援助工作的对策及建议
(一)提高认识,加强法律援助工作的领导。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法律援助工作,认真贯彻落实《法律援助条例》、《江苏省法律援助条例》,采取积极措施,推动我县法律援助工作全面发展。司法行政机关要认真履行监督管理法律援助工作的职责,努力把法律援助工作办成为政府分忧,让群众满意的民心工程。全县各级法律援助机构要全面履行职能,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提供法律援助的新形式。
(二)加大投入,保障法律援助工作的运转。根据国家有关文件精神的要求,法律援助机构所需经费要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并根据本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法律援助工作发展状况,逐年增加对法律援助经费的投入,以保障法律援助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三)健全体系,促进法律援助工作的完善。拓展法律援助组织网络,大力推进法律援助机构延伸工作。在各镇设立法律援助工作站,各村设立法律援助联络员。重视法律援助工作信息化和现代化建设,确保提高法律援助工作效率和质量。积极引导社会团体、事业单位等社会组织参与法律援助工作,整合法律援助资源。进一步完善以政府法律援助机构为主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法律援助工作格局。认真抓好法律援助人员的培训,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法律援助队伍。
个人循环借款合同范文一
编号:
出借人(甲方):
身份证号码:
借款人(乙方):
身份证号码:
乙方因经营周转的需要向甲方申请循环借款,在自愿、平等、互利、诚实信用的基础上,经过协商一致,当事双方同意由甲方向乙方提供循环借款,并达成以下各项条款,以资共同遵守。
第一条 循环借款限额
一、甲方给予乙方的循环借款限额为人民币(大写) 万元。在循环借款有效期内,乙方在完善担保条件后可在限额内循环使用该借款。
二、乙方不得将该资金用于双方约定外及法律法规禁止的用途。
三、该循环借款限额是指在借款的有效使用期限内甲方给予乙方在同一时点借款余额的最高限额,并非指期间内历次使用金额的累计额。
四、甲方给予的上述借款限额并非构成甲方必须按上述借款限额足额发放的义务,乙方使用借款,需要逐笔申请,经过甲方逐笔同意后发放。
第二条 循环借款有效期
循环借款的有效期为 月,从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宽限期为 个月,即循环借款项下的所有借款到期日不能超过 年 月 日。
该有效期是指本合同所约定的借款的实际发生期,即在该有效期内乙方均有权提出用款需求,借款发放日和到期日以《借款合同》为准,《借款合同》和对应的借据为本合同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第三条 利率及费用
循环借款项下的借款利率为浮动利率,单笔借款的利率和收取方式由《借款合同》确定。
第四条 还款
本循环借款协议项下的借款偿还方式由单笔《借款合同》确定。
第五条 担保条款
本协议项下债务的担保方式为抵押与保证,乙方需与甲方另外签署《抵押合同》、《保证合同》。 担保范围为本协议项下乙方的全部义务和责任,包括乙方应偿付的借款本息及其他甲方为实现债权而产生的一切相关费用。
第八条 违约责任
一、对乙方逃避甲方监督、拖欠借款本息、提供虚假资料、虚构借款用途、违约或违法使用借款的,甲方有权实施制裁,有权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催收;
二、当发生下列情形之一者,甲方有权随时提前收回未到期的部分或全部借款及乙方应付的利息,或者停止发放本协议项下乙方尚能使用的借款金额:
1、乙方涉入或将要涉入重大诉讼或仲裁及其他重大法律纠纷;
2、乙方逃匿、死亡、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或涉及重大民事纠纷;
3、担保人发生重大变故,致使其担保能力受到严重损害的;其他足以影响乙方偿债能力或乙方有缺乏偿债诚意的行为的;
三、乙方违反本合同任一项义务,甲方均有权要求乙方支付借款总额10%的违约金,同时甲方有权采取下列一项或多项措施:
1、乙方逾期偿还部分或全部借款本息的,自逾期之日起按借款合同约定利率上浮50%计付罚息,直至本息还清为止;乙方逾期偿还借款本息超过30日的,除按上述约定支付罚息外,还应按借款总额的30%向甲方支付违约金。
2、乙方为签订本合同向甲方提供的信息与资料有任何一项虚假的,均应按借款总额的 30 %向甲方支付违约金,在此情况下,甲方有权以通知的方式解除本合同或者要求乙方提前偿还借款本息。甲方通知乙方解除合同或者要求乙方提前偿还借款本息的,通知送达乙方即生效。
3、因乙方逾期偿还借款本息,甲方委托律师以非诉讼或者诉讼方式催收借款所发生的调查费、财产保全费、财产保全担保费、案件受理费、律师费及其他合理费用均由乙方承担;
4、乙方发生违约行为后,甲方对其任何违约行为予以任何宽容、宽限或延缓执行均不表明甲方对违约行为的默许或认可,也不表明甲方愿意放弃追究乙方的任何违约责任。
第九条 适用法律及纠纷的解决
1、与本合同有关的争议均由甲方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2、为确保乙方按时偿还借款本息,乙方同意就本合同下的所有借款向公证处申请赋予强制执行效力公证,在发生违约情况下,甲方可直接向公证处申请执行证书并向管辖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乙方承诺,如逾期未履行或者未全部履行上述债务,自愿接受强制执行。
第十条:合同生效及其他
一、本合同自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
二、甲乙双方经过协商一致就本合同的未尽事宜、变更事项达成的书面补充协议,作为本合同的附件,并构成本合同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三、本合同一式 份,均有同等效力。甲方、乙方及 各执一份。
甲方:
乙方:
年 月 日
个人循环借款合同范文二
贷款人: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分行
负责人:
地址: _
联系电话: ______
借款人: _______
身份证号码:________________
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
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____
借款人、贷款人经平等协商,根据双方于_______年___月___日签署的_______________号《个人抵(质)押循环贷款额度协议》,就贷款人向借款人发放人民币贷款事宜达成一致意见,特订立本合同。
第一条 金额
本合同项下借款金额为(大写)___________________,(小写)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条 借款期限
借款期限为_____年/个月,自本合同双方约定的提款日起算,至双方约定的最后一个还款日为止。如果双方约定的提款时间为特定的期间,上述提款日系指提款期的起始日。
第三条 借款用途
本合同项下的借款用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未经贷款人书面同意,借款人不得改变借款用途。
第四条 利率与计结息
一、利率
本合同适用利率是以下第 种:
1、固定利率,年率_____%,遇利率调整不分段计息。
2、浮动利率,年率_____%,利率水平实行每半年/年(择其一)一定,即从借款人实际提款日起(若分笔提取,则从第一个实际提款日起)半年/一年(择其一)内按此利率计息,每满半年/一年(择其一)后,再按当时相应档次
的法定贷款利率确定下半年/一年的利率。
二、计息
利息从借款人实际提款日起算。
提前还款的,提前还款部分的计息方法为:利息=本金实际天数日利率。
三、结息
本合同适用的结息方式是以下第 种:
1、借款人每月支付利息一次,以借款人实际提款日对应日为付息日。
2、借款人每月支付利息一次,付息日为___________。如贷款本金的最后一次偿还日不在付息日,则借款人需在贷款本金的最后一次偿还日付清全部应付利息。
3、借款人每季支付利息一次,付息日为___________________。如贷款本金的最后一次偿还日不在付息日则借款人需在贷款本金的最后一次偿还日付清全部应付利息。
第五条 提款条件
借款人申请本合同项下提款,须提供如下资料:
一、《个人抵(质)押循环贷款额度用款申请表》;
二、借款人最新的身份证明和收入证明(与申请额度时间间隔三个月以内的可不再提交);
三、借款用途证明文件;
四、借款人提供的贷款资金划账授权书
五、如借款人需要贷款人分期向销售商、经销商划转款项的,借款人还应提交付款进度表;
六、贷款人要求提供其他资料。
第六条 提款时间及方式
借款人应按下列第_____种方式提款:
一、借款人应于________年___月___日一次性提款。
二、借款人应自________年___月___日起____天内提清全部款项。
超过上述时间未提用的部分,贷款人有权拒绝放款。
本合同项下借款由贷款人以转账形式划入借款人在贷款人开立的指定账户内,账号为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七条 还款
本合同采用以下第____种还款方式:
一、等额本息还款法;
二、等额本金还款法;
三、按月付息到期一次还本法;
四、按季付息到期一次还本法;
借款人在贷款人处开立个人存款账户,账号为:_______________ ,并保证在每期还款日前存入当期足额还本、付息的资金,贷款人有权于每还款日从该账户中扣收贷款本金、利息。
第八条 提前还款
借款人每次使用的借款可提前偿还全部或部分借款本金和利息,但应满足以下条件:
一、每次提前还款金额不少于 元;
二、借款人提前 日向贷款人提出书面申请,并经贷款人确认。
对提前还款部分,按本合同约定的利率和计息方法计收利息。
还款申请一经贷款人确认接受即不可撤销。
第九条 违约事件与违约责任
一、下列事件之一即构成借款人在本合同项下违约:
1、未按约定期限还款;
2、未按约定用途使用贷款;
二、出现前款规定的违约事件时,贷款人有权分别或同时采取下列措施:
1、要求借款人限期纠正其违约行为;
2、对于尚未发放的贷款,有权停止发放;
3、对于已发放的贷款,无须向借款人提前发出任何通知,宣布本合同尚未偿还的贷款本息全部立即到期;
4、无须向借款人提前发出任何通知,直接将借款人在贷款人处开立的其他账户中的资金扣划用于偿还贷款本金、利息、罚息等。账户中的未到期款项视为提前到期。账户币种与贷款币种不同的,按扣收时贷款人适用的结售汇牌价汇率折算。
5、处分担保物;
6、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
7、贷款人认为必要的其他措施。
第十条 罚息
一、若借款人未按约定期限还款且未就展期事宜与贷款人达成协议,贷款人有权就贷款逾期部分从逾期之日起按照贷款逾期罚息利率计收利息,直至借款人完全清偿本息为止。
贷款逾期罚息利率为本合同约定的借款利率的水平上加收______%;
二、若借款人未按约定用途使用贷款,贷款人有权就贷款挪用部分从挪用之日起按照贷款挪用罚息利率计收利息,直至借款人完全清偿本息为止。
贷款挪用罚息利率为本合同约定的借款利率的水平上加收______%。
三、若借款人未按期足额付息,贷款人有权就到期未付利息部分按照与贷款本金相同的罚息利率计收复利。同一笔贷款既逾期又挪用的,按照贷款挪用罚息利率计收复利。
四、按罚息利率计收利息的,计息方法为:利息=本金实际天数日利率。
第十一条 权利保留
债权人给予借款人的任何宽容、宽限、优惠或延缓行使本合同项下的权利,均不影响、损害或限制债权人依据本合同和法律、法规而享有的一切权利。不应视为债权人对本合同项下的权利、权益的放弃,也不免除借款人在本合同项下应承担的任何义务和责任。
第十二条 合同生效
本合同经借款人签字,贷款人的负责人或授权签字人签字并加盖公章之日起生效。
本合同一式 份,双方各执 份,均具同等效力。
第十三条 未尽事宜
本合同未尽事宜,适用双方签署的_____________号《个人抵(质)押循环贷款额度协议》的规定。
第十四条 特别提示
借款人与贷款人已对本合同的所有条款进行了充分的协商。
贷款人已提请借款人特别注意有关双方权利义务的全部条款,并对其作全面、准确的理解。贷款人已经应借款人的要求对上述条款做出相应的说明。
贷款人: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分行 借款人: 负责人:
(授权签字人)
年月日
个人循环借款合同范文三
借款人(甲方):
住所:
法定代表人(负责人):
联系电话:
证件名称及号码(甲方为自然人的):
贷款人(乙方): 住所:
法定代表人(负责人):
联系电话:
甲方向乙方申请循环借款,乙方同意提供循环借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甲乙双方经协商一致,订立本合同,以便共同遵守。
第一条 声明条款
(一)甲方清楚地知悉乙方的经营范围、授权权限。
(二)甲方已阅读本合同所有条款。应甲方要求,乙方已经就本合同做了相应的条款说明。甲方对本合同条款的含义及相应的法律后果已全部通晓并充分理解。
(三)甲方签署与履行本合同项下的义务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和甲方章程或内部组织文件的规定,且已获得公司内部有权机构及/或国家有权机关的批准。
(四)甲方承诺以下事项:
1.向乙方提供真实、完整、有效的材料。
2.配合乙方进行贷款支付管理、贷后管理及相关检查。
3.进行对外投资、实质性增加债务融资,以及进行合并、分立、股权转让等重大事项前征得乙方同意。
4.乙方有权根据借款人资金回笼情况提前收回贷款。
5.发生影响偿债能力的重大不利事项时及时通知乙方。
第二条 借款额度
乙方向甲方提供的借款额度为人民币(金额大写)叁佰伍拾万元整。
本合同所称借款额度,系指在本合同约定的额度有效期间内,由乙方向甲方提供的人民币贷款的本金余额的限额。在额度有效期间内,甲方对借款额度可以循环使用。只要甲方未偿还的本合同项下的借款本金余额不超过借款额度,甲方可以连续申请借款,不论借款的次数和每次的金额,但甲方所申请的借款金额与甲方未偿还的本合同项下的借款本金余额之和不得超过借款额度。
本合同所称循环借款,系指按本合同约定使用借款额度所发生的借款。
第三条 借款额度有效期间
借款额度有效期间自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下称额度有效期间)。在额度有效期间内发生的单笔借款,其履行期限届满日不受额度有效期间是否届满的限制。
在额度有效期终止时,未支用的借款额度自动失效。
单笔借款期限系指自单笔借款提款日起至约定的还款之日止的期间。
甲方每次提款的借款期限自甲方实际提款日起至约定还款日止,以借款借据的记载为准,但任何一笔提款的还款日不得迟于第三条所确定的借款额度支用有效期的终止日。
第四条 借款额度的使用
(一)在额度有效期间和借款额度内,甲方可以根据需要逐笔申请借款,双方办理相应的手续。各笔借款的金额、利率、期限、用途以循环借款提款通知书的内容为准。甲方循环借款不得用于固定资产、股权等投资,不得用于国家禁止生产、经营的领域和用途。甲方未经乙方书面同意改变贷款用途或违反其他法律法规的规定违法使用该借款而造成的后果,乙方不承担任何责任。
(二)如担保人根据担保合同履行担保义务的,则乙方根据担保人已经履行的担保责任的本金金额对借款额度本金作相应的扣减。
(三)甲方每次申请的用款,其金额不得少于 万元,期限不得短于3个月,不得长于12个月。
实际借款期限、实际提款日、借款金额、利率以本合同项下的借款借据所记载的期限、日期、金额和利率为准。借款借据为本合同的组成部分,与本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第五条 借款利率、罚息利率和计息、结息
(一)借款利率。本合同项下的单笔贷款的利率为月利率,即在中国人民银行基准贷款利率的基础上上浮 %。
(二)罚息利率。本合同项下单笔贷款的罚息利率按照以下约定确定:
1.甲方未按约定用途使用借款资金的,罚息利率为中国人民银行基准贷款利率上浮 %。
2.本合同项下借款逾期的罚息利率为中国人民银行基准贷款利率上浮 %。
3.同时出现逾期和挪用借款的情形,应择其重计收罚息和复利。
(三)单笔借款支用时,双方可以在借款提款通知书上另行约定单笔借款的借款利率和罚息利率,也可以选择适用本合同约定的借款利率和罚息利率,如果双方无法协商一致的,乙方有权拒绝发放贷款。
(四)本条约定的单笔借款的借款利率或罚息利率与借款提款通知书的约定不一致的,以借款提款通知书的约定为准。
(五)本条所述起息日是指单笔借款转存到甲方指定账户之日。
(六)本条所述基准利率是指中国人民银行公布施行的同期同类贷款利率。
(七)借款利息自借款转存到甲方指定账户之日起计算。借款按日计息,日利率=年利率/360。如甲方不能按照本合同约定的结息日付息,则自次日起计收复利。
(八)结息
1.实行固定利率的借款,结息时,按约定的利率计算利息。实行浮动利率的借款,按各浮动期当期确定的利率计算利息;单个结息期内有多次利率浮动的,先计算各浮动期利息,结息日加总各浮动期利息计算该结息期内利息。
2.本合同项下借款按以下第 种方式结息:
(1)按月结息,结息日固定为每月的第20日;
(2)按季结息,结息日固定为每季末月的第20日;
(3)其他方式 。
3.甲方向乙方支付利息,应确保利息按时到账。乙方于结息日未足额收到相应的利息,即视为甲方未按时付息。
第六条 借款的发放与支付
(一)支用循环借款的申请。甲方支用循环借款时,必须提前七个工作日向乙方提交循环借款支用申请书。
(二)发放借款的前提条件。除乙方全部或部分放弃外,只有持续满足下列前提条件,乙方才有义务发放借款:
1.乙方已经收到甲方循环借款支用申请书,并已经审核同意。
2.本合同设有担保的,符合乙方要求的担保已生效且持续有效。
3.甲方没有发生本合同所约定的任一违约事项或本合同约定的任何可能危及乙方债权安全的情形。
4.法律、法规、规章或有权部门不禁止且不限制乙方发放本合同项下的借款。
5.其他条件:
(三)借款的支付
1.甲方应向乙方出具借款支用申请、相关交易资料,经乙方同意后,将借款资金发放至甲方账户。甲方在借款资金使用完毕15天内汇总向乙方报告借款资金支付情况,乙方有权通过账户分析、凭证查验或现场调查等方式核查借款资金是否符合约定用途。
2.在借款发放和支付过程中,借款人出现下列情形的,乙方有权要求甲方补充提款条件和支付条件,或变更借款支付方式、停止借款资金的发放和支付。
(1)信用状况下降;
(2)主营业务盈利能力不强;
(3)贷款资金使用出现异常。
第七条 还款
(一)还款原则。乙方有权将甲方的还款首先用于偿还本合同约定的应由甲方承担而由乙方垫付的各项费用以及乙方实现债权的费用,剩余款项按照先还息后还本、利随本清的原则偿还。但对于本金逾期超过九十天仍未收回的借款、利息逾期超过九十天仍未收回的借款或者法律、法规或规章另有规定的借款,甲方的还款在偿还上述费用后应按照先还本后还息的原则偿还。
(二)付息。甲方应在结息日向乙方支付到期利息。首次付息日为借款发放后的第一个结息日。最后一次还款时,利随本清。
(三)还本计划。甲方应按循环借款提款通知书所列的还本计划偿还借款本金。
(四)还款方式。甲方应于本合同约定的还款日前备足当期应付之款项并于本合同约定的还款日还款。
(五)提前还款。甲方提前还本时,须提前十个工作日向乙方提出书面申请,经乙方同意,可提前偿还部分或全部本金。
甲方提前还本应按照实际用款天数及本合同第五条确定的借款利率计算利息。
乙方同意甲方提前还本的,有权向甲方收取补偿金,补偿金金额按以下第 种标准确定:
补偿金金额=提前还本额提前还款月数 ,不足一个月的按一个月计算。
甲方分次还款的,如提前归还部分借款本金,应按还款计划相反顺序还款。提前还款后,尚未归还的借款仍按本合同约定的借款利率执行。
第八条 借款的担保
1.为保证本合同项下形成的债权能得到清偿,采取如下第 种担保方式:
(1)抵押人 与乙方签订编号为 的 《最高额抵押合同》。
(2)保证人 与乙方签订编号为 的 《最高额保证合同》。
(3)出质人 与乙方签订编号为 的《最高额权利质押合同》。
(4)其他方式担保: 。
2.甲、乙双方在签订本合同项下具体业务合同时,乙方有权要求甲方另行提供除本条之外的担保。
第九条 甲方的权利和义务
(一)甲方的权利
1.有权按本合同约定向乙方提出支用借款的申请。
2.有权按约定用途使用借款。
3.有权要求乙方对甲方提供的有关财务资料以及生产经营方面的商业秘密予以保密,但法律法规和规章另有规定、有权机关另有要求或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二)甲方的义务
1.按照本合同的约定提款并足额清偿借款本息,承担本合同约定的各项费用。
2.按照乙方的要求提供有关财务会计资料及生产经营状况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每季度第一个月的前十个工作日内向乙方提供上季度末的资产负债表、截止上季度末的损益表(事业单位为收入支出表),并于年度终了及时提供当年现金流量表,并且对所提供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有效性负责,不提供虚假材料或隐瞒重要经营财务事实。
3.甲方发生名称、法定代表人(负责人)、住所、经营范围、注册资本金或公司(企业)章程等工商登记事项变更的,应当在变更后五个工作日内书面通知乙方,并附变更后的相关材料。
4.甲方应按约定用途使用借款,不得从事非法、违规交易;应配合并接受乙方对其生产经营、财务活动及本合同项下借款使用情况的检查、监督;不得抽逃资金、转移资产或利用关联交易,以逃避对乙方的债务;不得利用与关联方之间的虚假合同,以无实际贸易背景的应收票据、应收账款等债权到银行贴现或质押,套取银行资金或授信。
5.在未还清乙方贷款本息之前,未征得乙方同意不得用本合同项下的贷款形成的资产向第三人提供担保。
第十条 乙方的权利和义务
(一)乙方有权要求甲方按期偿还借款本金、利息和费用,行使本合同约定的其他各项权利,要求甲方履行其在本合同项下的其他各项义务。
(二)按照本合同的约定支付借款,但因甲方原因或其他不可归咎于乙方的原因造成的迟延除外。
(三)对甲方提供的有关财务资料以及生产经营方面的商业秘密应予以保密,但法律法规和规章另有规定、有权机关另有要求或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四)不得有不诚信、损害甲方合法利益的行为。
(五)乙方权利的累加性。乙方在本合同项下的权利是累加的,并不影响和排除乙方根据法律和其他合同对甲方所可以享有的任何权利。除非乙方书面表示,乙方对其任何权利的不行使、部分行使和/或延迟行使,均不构成对该权利的放弃或部分放弃,也不影响、阻止和妨碍乙方对该权利的继续行使或对其任何其他权利的行使。
第十一条 违约责任及发生危及乙方债权情形的补救措施
(一)乙方违约情形及违约责任
1.如乙方无正当理由不按本合同约定发放贷款,甲方可要求乙方继续按本合同约定发放贷款。
2.如乙方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禁止性规定向甲方收取了不应收取的利息、费用,甲方有权要求乙方退还。
(二)甲方违约情形
1.甲方违反本合同任一约定或违反任何法定义务。
2.甲方明确表示或以其行为表明将不履行本合同项下的任一义务。
(三)可能危及乙方债权的情形
1.发生下列情形之一,乙方认为可能危及本合同项下债权安全的:甲方发生承包、托管(接管)、租赁、股份制改造、减少注册资本金、投资、联营、合并、兼并 、收购重组、分立、合资、(被)申请停业整顿、申请解散、被撤销、(被)申请破产、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变更或重大资产转让、停产、歇业、被有权机关施以高额罚款、被注销登记、被吊销营业执照、涉及重大法律纠纷、生产经营出现严重困难或财务状况恶化、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无法正常履行职责。
2.发生下列情形之一,乙方认为可能危及本合同项下债权安全的:甲方没有履行其他到期债务,低价、无偿转让财产,减免第三方债务,怠于行使债权或其他权利,或为第三方提供担保。
3.甲方的股东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或股东有限责任,逃避债务,乙方认为可能危及本合同项下债权安全的。
4.本合同约定的发放借款的任一前提条件没有持续满足。
5.保证人出现以下情形之一,乙方认为可能危及本合同项下债权安全的:
(1)违反保证合同任一约定或陈述与保证的事项存在任何虚假、错误、遗漏;
(2)发生承包、托管(接管)、租赁、股份制改造、减少注册资本金、投资、联营、合并、兼并 、收购重组、分立、合资、(被)申请停业整顿、申请解散、被撤销、(被)申请破产、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变更或重大资产转让、停产、歇业、被有权机关施以高额罚款、被注销登记、被吊销营业执照、涉及重大法律纠纷、生产经营出现严重困难或财务状况恶化、或者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无法正常履行职责,可能影响保证人承担保证的能力;
(3)丧失或可能丧失保证能力的其他情形。
6.抵押、质押出现以下情形之一,乙方认为可能危及本合同项下债权安全的:
(1)因第三人行为、国家征收、没收、征用、无偿收回、拆迁、市场行情变化或任何其他原因导致抵押财产或质押财产毁损、灭失、价值减少;
(2)抵押财产或质押财产被查封、扣押、冻结、扣划、留置、拍卖、行政机关监管,或者权属发生争议;
(3)抵押人或出质人违反抵押合同或质押合同的任一约定或陈述与保证的事项存在任何虚假、错误、遗漏;
(4)可能危及乙方抵押权或质权实现的其他情形。
7.担保不成立、未生效、无效、被撤销、被解除,担保人违约或者明确表示或以其行为表明将不履行其担保责任,或担保人部分或全部丧失担保能力、担保物价值减少等其他情形,乙方认为可能危及本合同项下债权安全的。
8.发生下列情形之一,乙方认为可能危及本合同项下债权安全的:未按约定用途使用贷款的;未按约定方式进行贷款资金支付的;未遵守承诺事项的;突破约定财务指标的。
9.乙方认为可能危及本合同项下债权安全的其他情形。
(四)乙方救济措施。出现本条第二款或第三款约定的任一情形,乙方有权行使下述一项或几项权利:
1.停止发放借款。
2.宣布借款立即到期,要求甲方立即偿还本合同项下所有到期及未到期债务的本金、利息、费用。
3.相应调整、取消或终止借款额度,或调整额度有效期间。
4.甲方未按本约定用途使用借款的,对甲方挪用的部分,自未按约定用途使用借款之日起至本息全部清偿之日止按罚息利率和本合同约定的结息方式计收利息、复利和罚息。
5.借款逾期的,对甲方未按时还清的借款本金和利息(包括被乙方宣布全部或部分提前到期的借款本金和利息),自逾期之日起至本息全部清偿之日止按罚息利率和本合同约定的结息方式计收利息和复利。借款逾期是指甲方未按期清偿或超过约定的分次还本计划期限归还借款的行为。
借款到期前,对甲方未按时还清的利息按本合同约定的贷款利率和结息方式计收复利。
6.其他救济措施,包括但不限于:
(1)要求甲方对本合同项下所有债务提供符合乙方要求的新的担保;
(2)解除本合同。
第十二条 其他条款
(一)费用的承担。本合同及与本合同项下担保有关的律师服务、保险、评估、登记、保管、鉴定、公证等费用,由甲方承担,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乙方为实现债权而实际发生的一切费用(包括但不限于诉讼费、仲裁费、财产保全费、差旅费、执行费、评估费、拍卖费、公证费、送达费、公告费、律师费等)均由甲方承担。
(二)公告催收。对甲方拖欠借款本息或发生其他违约情形,乙方有权向有关部门或单位予以通报,有权通过新闻媒体进行公告催收。
(三)权利保留。乙方在本合同项下的权利并不影响和排除其根据法律、法规和其它合同所享有的任何权利。任何对违约或延误行为施以任何宽容、宽限、优惠或延缓行使本合同项下的任何权利,均不能视为对本合同项下权利、权益的放弃或对任何违反本合同行为的许可或认可,也不限制、阻止和妨碍对该权利的继续行使或对其任何其它权利的行使,也不因此导致乙方对甲方承担义务和责任。
(四)甲方的通讯地址或联系方式如发生变动,应立即书面通知乙方,因未及时通知而造成的损失由甲方自行承担。
(五)本合同项下的循环借款支用申请书、循环借款提款通知书、各类凭证以及形成债权债务关系的其他法律性文件均为本合同的组成部分。
(六)争议解决方式。本合同在履行过程中发生争议,可以通过协商解决,协商不成向乙方住所地人民法院起诉。在诉讼期间,本合同不涉及争议部分的条款仍须履行。
(七)合同生效条件。
1.甲方为自然人的,本合同经甲方或授权人签字及乙方负责人或授权人签字并加盖公章或合同专用章后生效。
2.甲方为非自然人的,本合同经甲方法定代表人(负责人)或授权人签字并加盖公章及乙方法定代表人(负责人)或授权人签字并加盖公章或合同专用章后生效。
(八)本合同一式 份,甲方 份,乙方 份,有关部门留存 份。
(九)其他约定事项
1.借款人信誉下降,生产经营出现不良状况,乙方不再发放本合同项下未使用的借款额度。
2.担保人的担保物价值下降、毁损或被人民法院查封、扣押和保全的,乙方不再发放本合同项下未使用的借款额度。
3.保证人保证能力下降,乙方不再发放本合同项下未使用的借款额度。
(十)本合同未尽事宜,甲乙双方可另行达成书面协议,作为本合同附件;本合同的任何附件、修改或补充均构成本合同不可分割的一部份,与本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甲方(签章):
法定代表人(负责人)或授权人(签字):
乙方(公章或合同专用章):
法定代表人(负责人)或授权人(签字):
第一条为了规范工业企业财务行为,有利於企业公平竞争,加强财务管理和经济核算,根据《企业财务通则》,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於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各类工业企业(以下简称企业),包括:全民所有制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私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等各类经济性质的企业;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等各类组织形式的企业。
非工业系统独立核算的工业企业也适用本制度。
第三条企业应当在办理工商登记之日起30日内,向主管财政机关提交企业设立企业批准证书、营业执照、合同、章程等文件的复印件。企业发生迁移、合并、分立以及其他变更登记等主要事项,应当在依法办理变更登记之日起30日内,向主管财政机关提交变更文件的复印件。
第四条企业应当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完善内部经济责任制,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各项财务开支范围和标准,如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依法计算缴纳国家税收,并接受主管财政机关检查监督。
第五条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任务和方法是,做好各项财务收支的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工作,依法合理筹集资金,有效利用企业各项资产,努力提高经济效益。
第六条企业应当做好财务管理基础工作。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产量、质量、工时、设备利用,存货的消耗、收发、领退、转移以及各项财产物资的毁损等,都应当及时做好完整的原始记录。企业各项财产物资的进出消耗,都应当做到手续齐全,计量准确,并制定和修订原材料、能源等物资消耗定额和工时定额,定期或者不定期地进行财产清查。
第二章资金筹集
第七条企业筹集的资本金,分为国家资本金,法人资本金、个人资本金以及外商资本金等。
国家资本金为有权代表国家投资的政府部门或者机构以国有资产投入企业形成的资本金。
法人资本金为其他法人单位以其依法可以支配的资产投入企业形成的资本金。
个人资本金为社会个人或者本企业内部职工以个人合法财产投入企业形成的资本金。
外商资本金为外国投资者以及我国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投资者投入企业形成的资本金。
第八条企业应当按照法律、法规和合同、章程的规定,及时筹集资本金。资本金可以一次或者分期筹集。一次性筹集的,从营业执照签发之日起6个月内筹足。分期筹集的,最后一期出资应当在营业执照签发之日起3年内缴清,其中,第一次投资者出资不得低於15%,并且在营业执照签发之日起3个月内缴清。
投资者未按照投资合同、协议、章程的约定履行出资义务的,企业或者其他投资者可以依法追究其违约责任。
第九条企业在筹集资本金过程中,吸收的投资者的无形资产(不包括土地使用权)的出资不得超过企业注册资金的20%;因情况特殊,需要超过20%的,应当经有关部门审查批准,但是最高不得超过30%。法律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企业不得吸收投资者的已设立有担保物权及租赁资产的出资。
第十条企业筹集的资本金,必须聘请中国注册会计师验资并出具验资报告,由企业据以发给投资者出资证明书。
第十一条企业筹集的资本金,在生产经营期间内,投资者除依法转让外,不得以任何方式抽走。法律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投资者按照出资比例或者合同、章程的规定,分享企业利润和分担风险及亏损。
第十二条企业在筹集资本金活动中,投资者实际缴付的出资额超出其资本金的差额(包括股份有限公司发行股票的溢价净收入);接受捐赠的财产;资产评估确认价值或者合同、协议约定价值与原帐面净值的差额;以及资本汇率折算差额等计入资本公积金。
资本公积金按照法定程序,可以转增资本金。
第十三条企业的负债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
流动负债包括短期借款、应付及预收货款、应付票据、应付内部单位借款、应交税金、应付股利和其它应付款、应付短期债券、预提费用等。从成本、费用中提取的职工福利费等,作为流动负债。
长期负债包括长期借款、应付长期债券、应付引进设备款、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应付款等。
发行的长期债券按照债券面值计价,实际收到的价款超过或者低於债券面值的差额,在债券到期以前分期冲减或者增加利息支出。
第十四条企业应当按期偿还各种负债,如发生因债权人特殊原因确实无法支付的应付款项,计入营业外收入。
第十五条企业流动负债的应计利息支出,计入财务费用。企业长期负债的应计利息支出,筹建期间的,计入开办费;生产期间的,计入财务费用;清算期间的,计入清算损益。其中:与购建固定资产或者无形资产有关的,在资产尚未交付使用或者虽已交付使用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之前,计入购建资产的价值。
第三章流动资产
第十六条流动资产包括现金、各种存款、应收及预付款项、存货等。
第十七条企业应当建立健全现金及各种存款的内部控制制度。
第十八条企业应收及预付款项包括:应收票据、应收帐款、其他应收款、预付货款和待摊费用。
应收票据按照面值计价。贴现应收票据的实得款项与其面值的差额,计入财务费用。
第十九条企业可以於年度终了,按照年末应收帐款余额的3—5‰计提坏帐准备金,计入管理费用。
企业发生的坏帐损失,冲减坏帐准备金。收回已经核销的坏帐,增加坏帐准备金。
不计提坏帐准备金的企业,发生的坏帐损失,计入管理费用。收回已核销的坏帐,冲减管理费用。
第二十条存货包括各种原材料、燃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在产品、外购商品、协作件、自制半成品、产成品等。
第二十一条存货按照实际成本计价。
购入的,按照买价加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途中合理损耗,入库前的加工、整理及挑选费用以及缴纳的税金等计价。
自制的,按照制造过程中的各项实际支出计价。
委托外单位加工的,按照实际耗用的原材料或者半成品加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和加工费用等计价。
投资者投入的,按照评估确认或者合同、协议约定的价值计价。
盘盈的,按照同类存货的实际成本计价。
接受捐赠的,按照发票帐单所列金额加企业负担的运输费、保险费、缴纳的税金等计价;无发票帐单的,按照同类存货的市价计价。
按照计划成本核算存货的企业,对存货的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之间的差异,应当单独核算。
第二十二条企业领用或者发出的存货,按照实际成本核算的,可以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个别计价法、后进先出法等方法确定其实际成本;采用计划成本核算的,按期结转其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将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
第二十三条企业领用的低值易耗品、周转使用的包装物和材料,一次或者分期摊销。
第二十四条存货应当定期或者不定期盘点,年度终了前必须进行一次全面的盘点清查。对於盘盈、盘亏、毁损以及报废的存货,应当及时查明原因,分别情况及时处理。
盘盈的存货,冲减管理费用。盘亏、毁损和报废的存货,扣除过失人或者保险公司赔款和残料价值之后,计入管理费用。存货毁损属於非常损失的部分,扣除保险公司赔款和残料价值后,计入营业外支出。
第四章固定资产
第二十五条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限超过一年的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不属於生产经营主要设备的物品,单位价值在2000元以上的,并且使用期限超过两年的,也应当作为固定资产。
企业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固定资产目录。
第二十六条固定资产按照下列方式计价。
购入的,按照买价加上支付的运输费、保险费、包装费、安装成本和缴纳的税金等计价。
自行建造的,按照建筑过程中实际发生的全部支出计价。
投资者投入的,按照评估确认或者合同、协议约定的价值计价。
融资租入的,按照租赁协议或者合同确定的价款加运输费、保险费、安装调试费等计价。
接受捐赠的,按照发票帐单所列金额加上由企业负担的运输费、保险费、安装调试费等计价。无发票帐单的,按照同类设备市价计价。
在原有固定资产基础上进行改扩建的,按照固定资产的原价,加上改扩建发生的支出,减去改扩建过程中发生的固定资产变价收入后的余额计价。
盘盈的,按照同类固定资产的重置完全价值计价。
企业购建固定资产交纳的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耕地占用税,计入固定资产价值。
第二十七条企业的在建工程,包括施工前期准备、正在施工中和虽已完工但尚未交付使用的建筑工程和安装工程。在建工程按照下列方法计价:
自营工程,按照直接材料、直接工资、直接机械施工费以及所分摊的工程管理费等计价。
出包工程,按照应当支付的工程价款以及所分摊的工程管理费等计价。
设备安装工程,按照所安装设备的原价、工程安装费用、工程试运转支出以及所分摊的工程管理费等计价。
第二十八条在建工程发生报废或者毁损,按照扣除残料价值和过失人或者保险公司等赔款后的净损失,计入施工的工程成本。单项工程报废以及由於非常原因造成的报废或者毁损,其净损失,在筹建期间,计入开办费;在投入生产经营以后,计入营业外支出。
工程交付使用前因进行试运转发生的支出,计入工程成本。在试运转中形成产品且可以对外销售的,以实际销售收入或者预计售价扣除税金后,冲减在建工程成本。
第二十九条虽已交付使用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工程,自交付使用之日起,按照工程预算、造价或者工程成本等资料,估价转入固定资产,并计提折旧。竣工决算办理完毕以后,按照决算数调整原估价和已计提折旧。
第三十条企业下列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房屋和建筑物;在用的机器设备、仪器仪表、运输车辆、工具器具;季节性停用和修理停用的设备,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出的固定资产,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
下列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房屋、建筑物以外的未使用、不需用的固定资产,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
已提足折旧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按照规定提取维简费的固定资产,破产、关停企业的固定资产,以及以前已经估价单独入帐的土地等,也不计提折旧。
第三十一条企业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一般采用平均年限法。企业专业车队的客、货运汽车,大型设备,可以采用工作量法。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技术进步快的电子生产企业、船舶工业企业、生产"母机"的机械企业、飞机制造企业、汽车制造企业、化工生产企业和医药生产企业以及其他经财政部批准的特殊行业的企业,其机器设备可以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或者年数总和法。
企业固定资产折旧年限见附件一。实行工作量法的,其总行驶里程、总工作小时,由企业根据附件一中规定的同类固定资产折旧年限换算确定。
企业按照上述规定,有权选择具体的折旧方法和折旧年限,在开始实行年度前报主管财政机关备案。
第三十二条平均年限法的固定资产折旧率和折旧额的计算公式如下:
1━预计净残值率
年折旧率=━━━━━━━━━
折旧年限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月折旧率
净残值率按照固定资产原值的3━5%确定,净殖值率低於3%或者高於5%的,由企业自主确定,并报主管财政机关备案。
工作量法的固定资产折旧额计算公式如下:
(一)按照行驶里程计算折旧的公式:
原值×(1━预计净残值率)
单位里程折旧额=━━━━━━━━━━━━━
总行驶里程
(二)按照工作小时计算折旧的公式:
原值×(1━预计净残值率)
每工作小时折旧额=━━━━━━━━━━━━━
总工作小时
双倍余额递减法的固定资产折旧率和折旧额的计算公式如下:
2
年折旧率=━━━━━━×100%
折旧年限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帐面净值×月折旧率
实行双倍余额递减法的固定资产,应当在其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到期前两年内,将固定资产净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后的净额平均摊销。
年数总和法的固定资产折旧率和折旧额的计算公式如下:
折旧年限━已使用年数
年折旧率=━━━━━━━━━━━━━━━×100%
折旧年限×(折旧年限+1)÷2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月折旧率
折旧方法和折旧年限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需要变更的,须在变更年度以前,由企业提出申请,报主管财政机关批准。
第三十三条企业固定资产折旧,根据本制度第三十二条规定的有关计算公式,按月计提。月份内开始使用的固定资产,当月不计提折旧,从下月起计提折旧。月份内减少或者停用的固定资产,当月仍计提折旧,从下月起停止计提折旧。提足折旧的逾龄固定资产不再计提折旧。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其净损失计入企业营业外支出,不得补提折旧。
企业按照规定提取的固定资产折旧,计入成本、费用,不得冲减资本金。
第三十四条企业发生的固定资产修理支出,计入有关费用。修理费用发生不均衡、数额较大的,可以采用待摊或者预提的办法。采用预提办法的,实际发生的修理支出冲减预提费用,实际支出数大於预提费用的差额,计入有关费用;小於预提费用的差额冲减有关费用。
第三十五条固定资产有偿转让或者清理报废的变价净收入与其帐面净值的差额,计入营业外收入或者营业外支出。
固定资产变价净收入是指转让或者变卖固定资产所取得的价款减清理费用后净额。固定资产净值是指固定资产原值减累计折旧后的净额。
第三十六条企业应当定期或者不定期对固定资产盘点清查。年度终了前必须进行一次全面的盘点清查。
盘盈的固定资产,按照原价减估计折旧的差额计入营业外收入。盘亏及毁损的固定资产,按照原价扣除累计折旧、变价收入、过失人及保险公司赔款后的差额计入营业外支出。在企业工程施工中发生的固定资产清理净损益,计入有关工程成本。
筹建期间发生的与工程不直接有关的固定资产盘盈、盘亏和清理净损益,以及由於非常原因造成的固定资产清理净损失,计入开办费。
第五章无形资产、递延资产和其他资产
第三十七条无形资产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非专利技术、商誉等。
第三十八条无形资产按照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计价:
投资者作为资本金或者合作条件投入的,按照评估确认或者合同、协议约定的金额计价。
购入的,按照实际支付的价款计价。
自行开发并且依法申请取得的,按照开发过程中实际支出计价。
接受捐赠的,按照发票帐单所列金额或者同类无形资产市价计价。
除企业合并外,商誉不得作价入帐。
非专利技术和商誉的计价应当经法定评估机构评估确认。
第三十九条无形资产从开始使用之日起,在有效使用期限内平均摊入管理费用。无形资产的有效使用期限按照下列原则确定:
法律和合同或者企业申请书分别规定有法定有效期限和受益年限的,按照法定有效期限与合同或者企业申请书规定的受益年限孰短的原则确定。
法律没有规定有效期限,企业合同或者企业申请书中规定有受益年限的,按照合同或者企业申请书规定的受益年限确定。
法律和合同或者企业申请书均未规定法定有效期限或者受益年限的,按照不少於10年的期限确定。
第四十条企业转让无形资产取得的收入,除国家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计入其他销售收入。
第四十一条递延资产包括开办费、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改良支出等。
开办费是指企业在筹建期间发生的费用,包括筹建期间人员工资、办公费、培训费、差旅费、印刷费、注册登记费以及计入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购建成本的汇兑损益、利息等支出。
下列费用不包括在开办费内:应当由投资者负担的费用支出;为取得各项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所发生的支出;以及筹建期间应当计入资产价值的汇兑损益、利息支出等。
开办费从企业开始生产、经营月份的次月起,按照不短於5年期限分期摊入管理费用。
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改良支出,在租赁有效期限内分期摊入制造费用或者管理费用。
第四十二条其他资产包括特准储备物资、银行冻结存款、冻结物资、涉及诉讼中的财产等。
特准储备物资是指具有专门用途,但不是是参加生产经营的经国家批准储备的特种物资。
第六章对外投资
第四十三条企业根据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可以采用货币资金、实物、无形资产等方式向其他单位投资,包括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
企业不得以国家专项储备的物资以及国家规定不得用於对外投资的其他财产向其他单位投资。
第四十四条企业对外投资,按照下列原则确定:
以现金、存款等货币资金方式向其他单位投资的,按照实际支付的金额计价。
以实物、无形资产方式向其他单位投资的,按照评估确认或者合同、协议约定的价值计价。
企业认购的股票,按照实际支付款项计价,实际支付的款项中含有已宣告发放但尚未支付股利的,按照实际支付的款项扣除应收股利后的差额计价。
企业认购的债券,按照实际支付的价款计价。实际支付款项中含有应计利息的,按照扣除应计利息后的差额计价。
溢价或者折价购入的长期债券,其实际支付的款项(扣除应计利息)与债券面值的差额,在债券到期以前,分期计入投资收益。
第四十五条企业以实物、无形资产方式向其他单位投资的,其资产重估确认价值与其帐面净值的差额,计入资本公积金。
第四十六条企业以货币资金、实物、无形资产和股票进行长期投资,对被投资单位没有实际控制权的,应当采用成本法核算,并且不因被投资单位净资产的增加或者减少而变动;拥有实际控制权的,应当采用权益法核算,按照在被投资单位增加或者减少的净资产中所拥有或者分担的数额,作为企业的投资收益或者投资损失,同时增加或者减少企业的长期投资,并且在企业从被投资单位实际分得股利或
者利润时,相应减少企业的长期投资。
第四十七条企业对外投资分得的利润或者股利和利息,计入投资收益,按照国家规定缴纳或者补交所得税。
企业收回的对外投资与长期投资帐户的帐面价值的差额,计入投资收益或者投资损失。
第七章成本和费用
第四十八条企业生产过程中实际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工资、其他直接支出和制造费用,计入产品制造成本。
直接材料包括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实际消耗的原材料、辅助材料、备品配件、
外购半成品、燃料、动力、包装物以及其他直接材料。
直接工资包括企业直接从事产品生产人员的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
其他直接支出包括直接从事产品生产人员的职工福利费等。
制造费用包括企业各个生产单位(分厂、车间)为组织和管理生产所发生的生产单位管理人员工资,职工福利费,生产单位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等的折旧费,原油储量有偿使用费,油田维护费,矿山维简费,租赁费(不包括融资租赁费),修理费,机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取暖费,水电费,办公费,差旅费,运输费,保险费,设计制图费,试验检验费,劳动保护费,季节性、修理期间的停工损失以及其他制造费用。
差旅费标准由企业参照当地政府规定的标准,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自行确定,并报主管财政机关备案。
第四十九条管理费用是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管理和组织经营活动的各项费用,包括公司经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劳动保险费,待业保险费,董事会费,咨询费,审计费,诉讼费,排污费,绿化费,税金,土地使用费(海域使用费),土地损失补偿费,技术转让费,技术开发费,无形资产摊销,开办费摊销,业务招待费,坏帐损失,存货盘亏、毁损和报废(减盘盈)以及其他管理费用。
公司经费包括工厂总部管理人员工资、职工福利费、差旅费、办公费、折旧费、修理费、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摊销以及其他公司经费。
工会经费是指按照职工工资总额2%计提拨交工会的经费。
职工教育经费是指企业为职工学习先进技术和提高文化水平而支付的费用,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1.5%计提。
劳动保险费是指企业支付离退休职工的退休金(包括按照规定交纳的离退休统筹金)、价格补贴、医疗费(包括企业支付离退休人员参加医疗保险的费用),职工退职金,6个月以上病假人员工资,职工死亡丧葬补助费、抚恤费,按照规定支付给离休人员的各项经费。
待业保险费是指企业按照国家规定交纳的待业保险基金。
董事会费是指企业最高权力机构(如董事会)及其成员为执行职能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差旅费、会议费等。
咨询费是指企业向有关咨询机构进行科学技术经营管理咨询所支付的费用,包括聘请经济技术顾问、法律顾问等支付的费用。
审计费是指企业聘请中国注册会计师进行查帐验资以及进行资产评估等发生的各项费用。
诉讼费是指企业因或者应诉而发生的各项费用。
排污费是指企业按照规定交纳的排污费用。
绿化费是指企业对厂区、矿区进行绿化而发生的零星绿化费用。
税金是指企业按照规定支付的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等。
土地使用税(海域使用费)是指企业使用土地(海域)而支付的费用。
土地损失补偿费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破坏的国家不征用的土地所支付的土地损失补偿费。
技术转让费是指企业使用非专利技术而支付的费用。
技术开发费是指企业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所发生的新产品设计费,工艺规程制定费,设备调试费,原材料和半成品试验费,技术图书资料费,未纳入国家计划的中间试验费,研究人员的工资,研究设备的折旧,与新产品试制、技术研究有关的其他经费,委托其他单位进行的科研试制的费用以及试制失败损失。
无形资产摊销是指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非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的摊销。
业务招待费是指企业为业务经营的合理需要而支付的费用,在下列限额内据实列入管理费用:全年销售净额在1500万元(不含1500万元)以下的,不超过年销售净额的5‰;超过1500万元(含1500万元)但不足5000万元的,不超过该部分的3‰;超过5000万元(含5000万元)但不足一亿元的,不超过该部分的2‰;超过一亿元(含一亿元)的,不超过该部分的1‰。
第五十条财务费用是指企业为筹集资金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企业生产经营期间发生的利息支出(减利息收入)、汇兑净损失、调剂外汇手续费、金融机构手续费以及筹资发生的其他财务费用等。
第五十一条销售费用是指企业在销售产品、自制半成品和提供劳务等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以及专设销售机构的各项经费,包括应由企业负担的运输费、装卸费、包装费、保险费、委托代销手续费、广告费、展览费、租赁费(不含融资租赁费)和销售服务费用,销售部门人员工资、职工福利费、差旅费、办公费、折旧费、修理费、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摊销以及其他经费。
第五十二条职工福利费按照企业职工工资总额的14%提取。
职工福利费主要用於职工的医疗费(包括企业参加职工医疗保险交纳的医疗保险费),医护人员的工资、医务经费,职工因公负伤赴外地就医路费,职工生活困难补助,职工浴室、理发室、幼儿园、托儿所人员的工资,以及按照国家规定开支
的其他职工福利支出。
第五十三条企业一次支付、分期摊销的待摊费用,按照费用项目的受益期限确定分摊的数额。分摊期限一般不超过1年。
在费用尚未发生以前,需要从成本中预提的费用项目和标准,由企业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报主管财政机关备案。预提数与实际数发生差异时,应及时调整提取标准。多提数一般应在年终冲减成本、费用,年终财务决算时不留余额。需要保留余额的,在年度财务报告中予以说明。
第五十四条企业不得以计划成本、估计成本、定额成本代替实际成本。采用计划成本或者定额成本核算的,按照规定的成本计算期,及时调整为实际成本。
第五十五条企业的下列支出,不得列入成本、费用:为购置和建造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的支出;对外投资的支出;被没收的财物,支付的滞纳金、罚款、违约金、赔偿金,以及企业赞助、捐赠支出;国家法律、法规规定以外的各种付费;国家规定不得列入成本、费用的其他支出。
第八章销售收入、利润及其分配
第五十六条销售收入是指企业销售产品或者提供劳务等取得的收入。包括产品销售收入和其他销售收入。
产品销售收入包括销售产成品,自制半成品,提供工业性劳务等取得的收入。
其他销售收入包括材料销售,固定资产出租,包装物出租,外购商品销售,无形资产转让,提供非工业性劳务等取得的收入。
第五十七条企业一般於产品已经发出,劳务已经提供,同时收讫价款或者取得收取价款的凭据时,确认销售收入的实现。
发生的销售退回、折让或折扣,冲减销售收入。
第五十八条企业利润总额按照下列公式计算:
利润总额=销售利润+投资净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销售利润=产品销售利润+其他销售利润━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产品销售利润=产品销售净收入━产品销售成本━产品销售费用━产品销售税
金及附加
其他销售利润=其他销售收入━其他销售成本━其他销售税金及附加
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包括产品税、增值税、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
和教育费附加。企业收到出口产品退税以及减免税退回的税金,作为减少产品销售
税金处理。
第五十九条投资净收益是指投资收益扣除投资损失后的数额。
投资收益包括对外投资分得的利润、股利和债券利息,投资到期收回或者中途转让取得款项高於帐面价值的差额,以及按照权益法核算的股权投资在被投资单位增加的净资产中所拥有的数额等。
投资损失包括投资到期收回或者中途转让取得款项低於帐面价值的差额,以及按照权益法核算的股权投资在被投资单位减少的净资产中所分担的数额等。
第六十条企业的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是指与企业生产经营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收入和支出。
营业外收入包括:固定资产的盘盈和出售净收益,罚款收入,因债权人原因确实无法支付的应付款项,教育费附加返还款等。
营业外支出包括:固定资产盘亏、报废、毁损和出售的净损失,非季节性和非修理期间的停工损失,职工子弟学校经费和技工学校经费,非常损失,公益救济性捐赠,赔偿金,违约金等。
第六十一条企业发生的年度亏损,可以用下一年度的税前利润等弥补。下一年度利润不足弥补的,可以在5年内延续弥补。5年内不足弥补的,用税后利润等弥补。
第六十二条企业利润总额按照国家规定作相应调整后,依法缴纳所得税。
第六十三条企业缴纳所得税后的利润,除国家另有规定者外,按照下列顺序分配:
(一)被没收的财物损失,支付各项税收的滞纳金和罚款。
(二)弥补企业以前年度亏损。
(三)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法定盈余公积金按照税后利润扣除前两项后的10%提取,盈余公积金已达注册资金50%时不再提取。
(四)提取公益金。
(五)向投资者分配利润。企业以前年度未分配的利润,可以并入本年度向投资者分配。
第六十四条股份有限公司提取公益金以后,按照下列顺序分配:
(一)支付优先股股利。
(二)提取任意盈余公积金。任意盈余公积金按照公司章程或者股东会决议提取和使用。
(三)支付普通股股利。
当年无利润时,不得分配股利,但在用盈余公积金弥补亏损后,经股东会特别决议,可以按照不超过股票面值6%的比率用盈余公积金分配股利,在分配股利后,企业法定盈余公积金不得低於注册资金的25%。
第六十五条盈余公积金可用於弥补亏损或者用於转增资本金,但转增资本金后,企业的法定盈余公积金一般不得低於注册资本的25%。
第六十六条公益金主要用於企业的职工集体福利设施支出。
第九章外币业务
第六十七条企业的外币业务,是指以记帐本位币以外的货币进行的款项收付、往来结算和计价等业务。
第六十八条企业一般以人民币为记帐本位币。业务收支以外币为主的企业,也可以外币作为记帐本位币。
记帐本位币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如果需要变更,应当报主管财政机关批准,并在财务情况说明书中予以说明。
第六十九条企业发生外币业务时,应当将有关外币金额折合为记帐本位币金额。折合汇率采用外币业务发生时的国家外汇牌价(原则为中间价,下同),或者当月1日的国家外汇牌价。
第七十条月份终了,企业应当将外币现金、外币银行存款、债权、债务等各种外币帐户的余额(不包括按照调剂价单独记帐的外币项目),按照月末的国家外汇牌价折合为记帐本位币金额。按照月末国家外汇牌价折合的记帐本位币金额与帐
面记帐本位币金额之间的差额,作为汇兑损益。
第七十一条企业发生的汇兑损益,筹建期间发生的,如果为净损失,计入开办费,从企业开始生产、经营月份的次月起,按照不短於5年的期限平均摊销;如果为净收益,从企业开始生产、经营月份的次月起,按照不短於5年的期限平均转销,或者留待弥补企业生产经营期间发生的亏损,或者留待并入企业的清算收益。生产经营期间发生的,计入财务费用。清算期间发生的计入清算损益。其中与购建固定资产等直接有关的汇兑损益,在资产尚未交付使用或者虽已交付使用尚未办理竣工决算之前,计入资产的价值。
第七十二条企业收到投资者的出资额,如果需要折合为记帐本位币的,有关资产帐户按照当日国家外汇牌价或者当月1日的国家外汇牌价折合,实收资本帐户按照合同、协议中约定的国家外汇牌价折合;合同、协议未作约定的,按照企业收到出资额时的国家外汇牌价折合。
有关资产帐户与实收资本帐户采用的折合汇率不同产生的折合记帐本位币差额,作为资本公积金。
第七十三条企业发生外汇调剂业务时,按照下列原则处理:
企业按照买入外汇调剂价单独记帐的,支用时,按照买入时的帐面调剂价折合为记帐本位币金额记帐。帐面调剂价可以采用逐笔辨认法、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等方法确定。
企业调剂外汇不实行单独记帐的,买入的调剂外汇按照国家外汇牌价折合为记帐本位币金额,外汇调剂价与国家外汇牌价的差额,作为调剂外汇价差。在支用调剂外汇时,属於购买资产或者支付费用的,调剂外汇价差计入有关资产价值或者有关费用;属於偿还债务的,调剂外汇价差价计入财务费用。卖出调剂外汇时,实际取得款项与按国家外汇牌价折合的记帐本位币金额的差额,应当冲销调剂外汇价差,如有余额,作为汇兑损益处理;卖出其他外汇时,作为汇兑损益处理。
第十章企业清算
第七十四条企业宣布终止时,应当成立清算机构。清算机构在清算期间,负责制定清算方案,清理企业财产,编制资产负债表和财产清单;处理企业债权、债务;向投资者收取已认缴而未缴纳的出资;清结纳税事宜以及处置企业的剩余财产。
第七十五条清算企业的财产包括宣布清算时企业的全部财产以及清算期间取得的资产。
已经作为担保物的财产相当於担保债务的部分,不属於清算财产;担保物的价款超过所担保的债务数额的部分,属於清算财产。
清算期间,未经清算机构的同意,不得处置企业财产。
第七十六条清算财产的作价一般以帐面净值为依据,也可以重估价值或者变现收入等为依据。
第七十七条企业清算中发生的财产盘盈或者盘亏,财产变价净收入,因债权人原因确实无法归还的债务,确实无法收回的债权,以及清算期间的经营收益或损失等,计入清算收益或者清算损失。
第七十八条企业在宣布终止前6个月至终止之日的期间内,下列行为无效,清算机构有权追回其财产,作为清算财产入帐:
(一)隐匿私分或者无偿转让财产;
(二)非正常压价处理财产;
(三)对原来没有财产担保的债务提供财产担保;
(四)对未到期的债务提前清偿;
(五)放弃自己的债权。
第七十九条清算费用包括法定清算机构成员的工资、差旅费、办公费、公告费、诉讼费及清算过程中所必须的其他支出。清算费用从现有财产中优先支付。
第八十条企业财产拨付清算费用后,按照下列顺序清偿债务:
(一)应付未付的职工工资、劳动保险费等;
(二)应缴未缴国家的税金;
(三)尚未偿付的债务。
不足清偿同一顺序债务的,按照比例清偿。
第八十一条企业清算终了,清算收益大於清算损失、清算费用的部分,依法缴纳所得税。清算完毕后的剩余财产,除法律另有规定者外,按照下列原则处理:
有限责任公司,除公司章程另有规定者外,按照投资各方的出资比例分配。
股份有限公司,按照优先股股份面值对优先股股东分配。优先股股东分配后的剩余部分,按照普通股股东的股份比例进行分配。如果剩余财产不足全额偿还优先股股金时,按照各优先股股东所持比例分配。
第八十二条清算完毕,清算机构应当提出清算报告并造具清算期内收支报表,连同中国注册会计师查帐报告,一并报送主管财政机关。
第十一章财务报告与财务评价
第八十三条企业应当定期向主管财政机关等政府部门以及其他与企业有关的报表使用者提供财务报告。
分开发行股票的股份有限公司还应当向证券交易机构和证券监管会等提供年度有关财务报表。
第八十四条企业报送的年度财务报告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财务状况变动表和其他附表以及财务情况说明书。年度财务报告,於年度终了后在规定的时间内连同中国注册会计师的查帐报告一并报送主管财政机关。
企业按月、按季、按年编报资产负债表、损益表、财务状况变动表等财务报表。
第八十五条财务情况说明书,主要说明生产经营、利润实现和分配、资金增减和周转、财务收支、税金缴纳、各项财产物资变动等情况,对本期或者下期财务状况发生重大影响的事项,资产负债表日后至报出财务报告以前发生的对企业财务状况变动有重大影响的事项,以及需要说明的其他事项。
[关键词]官事诉讼调停和解完善
基于当事人对民商事纠纷本身享有自主解决的权利和对诉讼标的自由处分的权利,各国相等尊重当事人在官事诉讼中行使处分权所达到的和解,一般在官事诉讼法中都有对于诉讼和解的规定,诉讼和解在官事诉讼中的实用也是相等广泛而有效的。和此相对的,是本国官事诉讼中诉讼和解的缺位。本国现行《官事诉讼法》第51条规定“双方当事人象样自行和解”,这好似是赋予了诉讼当事人和解的权利。但是,当当事人想要行使这一权利时,却不得不面对一连串的题目:和解的环境、程序和效劳等必要的相干规范都无法从现行的《官事诉讼法》中找出,当事人行使这一权利缺乏妥当的保障。诉讼和解在我国变化了事实上的陈设,很多人甚至并不知道在法院调停之外还有和解这一说。本文拟就诉讼和解政策作一观察剖析,以期对树立和完善本国官事诉讼和解政策有所裨益。
一、诉讼和解的性质
(一)各国对于诉讼和解性质的学说
诉讼和解别称诉讼上的和解、裁判员上的和解,是指双方当事人把他们对诉讼恳求的觉得互相让步的原因在诉讼进步行一致陈述的行动。在国外,狭义上的诉讼和解既容纳在诉讼程序中进行的和解,也容纳诉讼提起前进行的“前的和解”。一般认为,诉讼和解是双方当事人间达到的合意。在外国传统的官事诉讼中,受公安积极学说理论反应,法官对当事人达到诉讼上的和解一般持观察积极的态度,重要是为当事人需要一种对话、协商的沟渠,而不是自动地向当事人建议和解或者积极地促成当事人间的和解。第二次全球大战以后,各国的诉讼数目不断增多,新的诉讼类型不断呈现。为了革命诉讼频率,各国在本国的官事诉讼程序改造中,开端重视诉讼和解,法官在诉讼和解中演出的角色也趋势积极。
对于诉讼和解的性质,学界存有很多争议。重要有以下几种角度:
1、公法行动说。这种学说认为诉讼和解是纯粹公法上的法律行动,在实质上和诉讼外和解雷同,通过诉讼和解达到的和解协议归于公法上的和解约据,确定了诉讼和解和公法上和解约据的间断性。德国的埃乌斯(Eccius)、柯勒(Kohle)、罗森贝克(Rosenberg)以和日本的河本喜和之等均持此说,指出诉讼和解之因为呈现诉讼法上的后果,即呈现结束诉讼的法律后果,是由于对于诉讼标的的争执已经开端,本案诉讼已缺乏诉讼的事物,故而赋予和解行动和规定审讯同样的法律后果。各国法律规定应将和解协议记叙于思路之中,就是为了对和解协议加以明证。美国官事诉讼法学界亦多此说,但和德日学者不同,他们不认为和解协议象样直接终结诉讼。
2、诉讼行动说。这种学说是超出一度简略的逻辑推理所得出的,即按照发生何种法律上的后果,行动即愿望具备何种法律规定的急件的理论,得出了既然和解发生诉讼法上的法律后果,则表明和解具备诉讼上的急件,无疑就是诉讼行动的建议。德国的保罗(Palu)、比洛夫(Biilow)和日本的雉本朗造等持此说,认为诉讼和解是按照诉讼法规范来评论诉讼行动,是双方当事人超出互让而使诉讼终结的合意,或者说是对于终结诉讼的合同诉讼行动。内中,前端别称合意说,后者别称合同诉讼行动说。
3、两行动并存说。这种学说认为诉讼和解一范畴发生实体法上的后果,另一范畴也发生诉讼法上的后果。那样,证据发生何种法律上的后果,就必需是何种法律性质的行动的逻辑反推,发生两种并存的法律后果的法律行动也特定是两种呼应的法律行动的并存。诉讼和解从表盘上看来只管只存在一度行动,但是在法律上,却存在着作为公法行动的和解和作为诉讼行动的终结诉讼的合意两个行动,并且,这两个行动是并存的。德国的赫尔维希(Hellwig)和日本的山田博士即持此说,觉得诉讼和解是公法上的和解约据和终结诉讼合意的诉讼行动两者的并存。在该学说内部,针对诉讼和解中的公法行动和诉讼行动间是不是存在联专业,又分成不同的集团。
4、两行动竞合说。这种学说认为诉讼和解不论从景象或是法律上看,均但是一度行动,但这一度行动却是一度具有双重属性的特别行动,既具有在当事人之间存在的公法上的和解约据的性质,又具备在当事人之间以和当事人和法院之间存在的诉讼合意的性质。并且,这一学说完整确定了在诉讼和解的公法性质和诉讼性质之间存在交流和沟通。德国的施勒克(Schnke)、尼克逊(Nikisch)、莱特(Lent)和日本的加藤正治等撑持此说,把诉讼和解看成是同一行动中含两种行动的属性。目前,这一学说是诉讼法学界的暗流角度。
(二)本国对诉讼和解性质的选择
公法行动说夸张诉讼和解乃是一种公法上的和解,诉讼和解达到的和解协议是公法约据。这一角度是树立在约据法的高度繁荣的房基上的,这也是公法行动说为英美法专业国度广泛采用而被陆地法专业国度弃如敝履的重要原因。本国的法律政策,晚唐师德、民国师日,新我国初期取法苏联,改造后又以德、日和本国台湾地域法律为力点剖析学习事物,而合同法在本国的发展亦不过是十数年。显然,公法行动说并不合适本国国情。
诉讼行动说只把诉讼和解当做当事人间达到的终结诉讼的合意,而没有看到,在这一合意达到进程中,当事人对自身实体权利的处分以和和解成立后和解约据对当事人的桎梏力。这样的性质理论明显不合适归纳诉讼和解这一法律行动的全貌。
两行动并存说内部,对于作为公法行动的和解和作为诉讼行动的合意这两者是不是有联专业存在着分歧。暗流角度认为这两者是离别独立存在并且各自独立的施展作用的,但也有部分学者认为两者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专业。前一种角度割裂了诉讼法和实体法之间的联专业,难以让人尊重;而后一角度固然保持了诉讼法和实体法之间的当然联专业,但在一度法律事实中存在两个交错不可分的法律行动,始终令人费解。
两行动竞合说和并存说的不同之处就取决,在诉讼和解公法范畴和诉讼法范畴的互通和交流这小半上,竞合说内部不存在有分歧,也就是说,竞合说保持认为,假如诉讼和解存在公法上无效的原因,那样,在诉讼法上也必定引起该行动无效。并且,竞合说所提出的一度行动两种性质的说法,令人更易于接收;恰如人同时具有当然属性和全球属性、货物亦有应用价值和价值之两重性。
事实上,不论何种学说,均不能很好地说明在各国的公安实践中呈现的对于诉讼和解效劳的争议,并且,虽然是在各个学说的内部也都存在着分歧。更值得留心的是,不论从何种学说出发,通过适当的修正,都象样导入雷同的建议。这样一来,对于诉讼和解性质的争辩象样说仅仅是一种试图将其合理论进步行介绍的技能性的论争。因此,在构建本国的诉讼和解政策时,不应太过拘泥于现部分对于诉讼和解性质的理论,更应当着想的是目前本国公安实践对于这种政策的愿望,即现实为什么愿望这一政策,现实愿望这一政策为何。毕竟,法律之因为被制定,就是为了满足人类的愿望。并且,在法律发展史上,各种成文的法律概念都是在对现实存在的法律政策进行提炼的房基上发生的;而全球又是不断发展的,现在我们所提和的法律术语的含义和其生育之初相比,固然已经被大大增加了,但是,面对增加的法律实践,法哲理论仍然经常心有余而力不足。千万,就纯粹的理论探究而言,作者更偏向于两种性质竞合说。
诉讼本身,就不是单纯的由诉讼法便象样完成的活动,事实上,诉讼即是实体法和诉讼法共同作用的“场”。张卫平教授已经谈到:诉讼法学在剖析上将诉讼作为自己的剖析事物时,在剖析方法上也有必要从实体法和诉讼法两者的互相干专业来把握诉讼景象。宣传实体法和诉讼法相对的二元观时,更要希望当然科学的剖析方法。在现代法治体专业中,形成了实体法和诉讼法两种不同的法律体专业,因此,虽然是一度阅历事实,也象样从实体法和诉讼法这两个不同的范畴作价值上的判定。具体就诉讼和解来说,正是官事诉讼法规定了当事人象样在官事诉讼中进行和解,和解是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之一;同时,官事诉讼法还以处分原则为基本原则之一,赋予当事人处分自己实体权利和诉讼权利的权利,和解才得以在诉讼中进行。因此,当诉讼和解客观完成之时,便当然地具备了诉讼行动的性质。而官事诉讼中的处分原则又是官事实体法范畴内公法自治实质在诉讼范畴的体现,且当事人在诉讼和解中彼此让步所处分的乃是自己的官事好处,和解协议内容的正当和否应当以实体法为审查根据,这又使诉讼和解具备了一种实体行动的性质。在某种意义上,诉讼和解相等于一度官事约据,当事人之间的和解协议表面上就是规定一度约据来解决当事人之间的争议;和一般官事约据不同的是,和解约据是在诉讼中达到的,并由法院见证人,是诉讼约据中的一种。
诉讼和解的效劳,即当事人之间的诉讼和解协议成立后会发生什么样的法律后果。这里的“和解协议成立”是指和解协议由当事人处处确定的、且通过了法定程序而生效。理论界对于诉讼和解效劳的争议重要取决,诉讼和解是不是具有既判力,即是不是具有和规定审讯雷同的效劳,而内核心题目又取决诉讼和解在实体法上的瑕疵是不是反应其诉讼上的后果。对于该题目标学说象样分成三种:
1、既判力确定说。这种学说认为,诉讼和解是审讯的轮换,则规定无疑地拥有既判力,除了诉讼和解中存在复审情由,才可依复审程序否定原和解的效劳;除此之外,当事人不得以和解存在实体法上的瑕疵为由提出觉得。以日本的兼子一为专人的学者持此说。
2、既判力否定说。这种学说认为,规定审讯具有既判力,即是说审讯未经规定,当事人就不得以已裁判员的诉讼标的再行或提出和审讯相相对的觉得,法院也不能再编成和之相相对的判定。因此,既判力表面上是一种国度权利,具有公权性质,而以诉讼和解确当事人之间公法上和解行动的性质而言,不可能性发生既判力。因此,当事人千万象样就诉讼和解实体法上的无效和撤销原因提出觉得。德国的罗森贝克(Rosenberg)、尼克逊(Nikisch)、赫尔维希(Hellwig)和日本的新堂幸司等学者确定此说。
3、限制的既判力说(调和说)。这种学说的重要角度取决,只要诉讼和解中不存在实体法上的无效和撤销原因,该和解就具有既判力;同时答应当事人就诉讼和解中实体法上的无效和撤销原因提出觉得。重要有日本的菊井维大等学者持此说。
在具体的公安实践中,陆地法专业国度和英美法专业国度对于诉讼和解效劳的规定多有不同。陆地法专业国度的诉讼和解政策大都规定,和解一旦成立,即具有和规定审讯同等的效劳。也就是说,诉讼和解成立后,诉讼终结,当事人间的权利任务得以规定、创设或转变;第一审达到的和解,当事人不得上告,上告审中达到和解协议的,原审审讯当然无用;并且,部分国度也赋予和解协议以可强迫履行力,在一方不履行和解协议的事情下,另一方象样据此向法院申请强迫履行。
英美法专业国度的政策则略有不同,正在进行的诉讼程序并不因当事人间达到的和解约据而人造终结,终结诉讼一般有两种方法:一是撤诉,撤诉后原告是不是能够再次来源于和解约据的商定;二是“合意审讯”,随即当事人间达到的和解环境记载于法院裁决以上,形成“合意审讯”,合意审讯和一般审讯一样发生开端诉讼的效劳,并且具有既判力和强迫履行力。
(二)本国对诉讼和解效劳的选择
既然诉讼和解兼具两种性质,那样其效劳千万也同时体现于诉讼法和实体法上。在诉讼和解的效劳题目上,我们赞成限制的既判力说。这一学说重要是从既判力作用的两个范畴进手的。一般认为,既判力的作用象样分成两个范畴,一范畴作用取决禁止当事人提出和审讯内容相相对的觉得,另一作用则是不答应当事人对审讯于意义和陈述上存在的实体法瑕疵进行斥责。在审讯的事情下,既判力的作用重要体现于前端,后者通常寓于前端之中。但是,在诉讼和解的事情下,由于关专业到当事人的意义和陈述,后一作用也浮出水面。在着想诉讼和解的既判力题目时,首先应当留心到,既然已经选择了两种性质竞合说作为本国诉讼和解政策的房基理论,那样,出于答应当事人对实体法上的瑕疵提出觉得的着想,着眼于既判力的后一作用,就应当否定诉讼和解的既判力;但是,在诉讼和解中,既判力前一范畴的作用仍然存在,假如完整否定了它的既判力,就无法禁止当事人就原诉讼标的再行,法院也不得不再次审理,这种事情不但不能减免法院和当事人的诉累,并且顺有利鼓励当事人进行诉讼和解,无疑是错误的。因为,对原告的这种再诉或者觉得必需予以遮断,即还应当对既判力的前一作用给予承认。简言之,就是在不存在实体法上无效和撤销原因的界线内,应当承认既判力。这样,诉讼和解一旦成立生效,便和规定审讯具有同等效劳,象样终结诉讼,并且禁止当事人就同一标的再行;同时也可周济存在有实体法上无效和撤销原因的诉讼和解。
限制的既判力说超出对既判力作用的不同侧面进行区分,使得诉讼和解确当事人象样因实体法上的瑕疵获得周济,和和解的性质理论相连接;又决不会引起当事人滥用权利,就原诉讼标的再行、增多法院压力,不失为本国官事诉讼和解政策构建合理论上的适当选择。由此引来的另一度题目是,当事人该如何就实体法上无效和撤销原因提出觉得?是另行还是进行旧诉讼?我们建议,本国在政策构建时选择进行旧诉讼,即由异议当事人向法院提出申请确认诉讼和解有效和否,和解有效则法院宣布诉讼终结;和解无效,则进行原部分诉讼程序。如此,该诉讼中原部分诉讼形状能够原封不动的进行进行,象样减少诉讼本钱;并且,原法官较之新案法官能更好地审查和解是不是无效。
三、诉讼和解政策的具体程序安装
(一)德国的尝试和解政策
1、诉讼和解的构成急件。重要容纳:(1)和解必需在这个德国法院前订立,重要是诉讼法院,也象样是任何其他的以竭力方法治理和解标的地普通法院。(2)应当是在已诉讼专业属程序中订立和解,但在其他合适程序(如独立的证据程序、同意诉讼费用救助的程序以和和解程序)也可进行。在程序开端呈现既判力以后不再可能性订立诉讼和解。(3)诉讼和解的订立人是诉讼的双方当事人,第三人也象样加进诉讼和解。(4)和解标的是本案诉讼标的的全部或部分,也象样连累和本诉讼没关于专业的争点。这使得从整体上混杂双方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专业变化可能性。(5)诉讼和解的内容特定是双方当事人互互让步的原因,虽然是相等小范畴内的让步。
2、诉讼和解满足诉讼行动有效急件的特别请求。它容纳:(1)和解的情势是在法院前的口头意味,在法院专业属的程序范畴内和其记载范畴内,后者为有效性所需。记叙了诉讼和解的诉讼记载必需向参和人宣读、出具或播放并由其允许,否则诉讼和解无效。(2)诉讼人有权订立和解。(3)法院对以和解方法开端的权利争议是不是有管辖权和法院职务任命是不是正当皆不反应诉讼和解的效劳。
3、诉讼和解合适实体法的有效急件。即:(1)假如实体法对和解内容规定了情势,则该情势被诉讼记载露面。(2)双方当事人必需具有和解才能,即必需有权对诉讼标的订立和解。(3)假如和解标的是一项处分,则作处分的和解当事人必需具有处分权限。
4、诉讼和解的效劳。诉讼和解首先是一度诉讼行动,它的效劳千万首先表示于诉讼范畴。在和解充分有效的事情下,权利争议开端,还没有呈现既判力的审讯也被消灭。假如和解存在可履行的内容,则具有强迫履行力;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对和解事例呈现表面既判力的确认,它但是审讯的露面。而诉讼和解在实体法上的效劳,通常除非在和解规定了双方当事人的实体法律关专业(有时也容纳第三人的实体法律关专业)时才呈现。
5、诉讼和解的无效。基于诉讼和解的双重性质,诉讼法上的原因和实体法的原因都可引起和解的无效。假如实体法范畴有自始无效的原因,则除实体法效劳外,和解的诉讼法效劳也被取消;假如诉讼法范畴有无效的原因,则和解的诉讼效劳不呈现(即不呈现诉讼终结),而实体范畴是不是无效,则归于少数事情,纯粹的实体法和解或可依《民法典》第779条保持。
7、诉讼和解的周济。对诉讼和解无效性的裁判员是在旧诉讼中进行的,即诉讼应当按照认为诉讼和解无效的一方当事人的申请而进行;若在进行的旧诉讼中可能性证明和解有效,则诉讼终结。此种事情类似于对诉之撤回的有效性有争议后又由法院在呼应的审查后确定其有效性的形状。假如法院认为和解无效,则可对之超出中间审讯或者在对诉编成的结局裁判员的理由中编成裁判员;假如法院认为和解有效,则应超出结局审讯(诉讼审讯)确认权利争议已经超出诉讼和解终结。
(二)美国的诉讼和解政策
美国的官事诉讼和德国同属当事人学说诉讼模式,但两者又有不同。在德国的官事诉讼中,法官在诉讼程序挺进范畴享有较大的自动权;美国的法官则深受公安积极学说理论反应,通常处于“超然”的裁判员者位置。因此,在相等长的历史时代内,美国法官对增进当事人和解抱持着一种积极态度。19百年中期,美国商事纠纷激增,为了缓解法院的职业压力,鼓励和解开端作为一种计划在实践中应用。20百年60时代,美国呈现了诉讼高峰,法院为了革命频率、节俭资源,尽可能性地在诉讼程序早期阶段促成当事人和解,不断在法院内部形成了以法官对事例进行积极治理为手腕的增进和解移动,还修正联邦官事诉讼规矩以增进和解。现在,美国官事诉讼事例中除非将近5%是终极进进审理程序。
在美国,“和解”一词被广泛应用,其涵义在事实上有狭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和解泛指通过各种轮换性纠纷解决机制(ADR)所达到的非正式审理的原因;而狭义的和解则是一种专门的诉讼和解政策。并且,虽然是狭义的诉讼和解政策,也具有多种情势。其重要内容有:
1、审理前会议。证据1983年对《联邦官事诉讼规矩》第16条所做的修正,初任何诉讼中,法院均可依职权命令双方当事人的辩护律师或未由辩护律师确当事人到庭从事审理前会议。该审理前会议重要基于以下目标履行:(1)增进事例的裁决;(2)尽早并且连续的克制事例进程以使事例不致因缺乏治理而被延误解决;(3)减少无心义的审前活动;(4)超出周到细密的准备革命事例审理的质量以和;(5)增进事例的和解。修正后的联邦官事诉讼规矩将增进和解作为审理前会议的一度公然目标,因此,也有学者将审理前会议称为诉讼和解会议。通常事情下,主持审理前会议的法官和从事庭审的法官是各自独立的,以防止对后续审理负面反应和干扰。部分法院还专门设有从事和解法官。
2、当事人建议审讯计划。《联邦官事诉讼规矩》第68条规定,在开庭审理前10日事先的任几时候,反对对手恳求确当事人象样向对手当事人提出一份包括答应法庭如此审讯内容的建议。假如该建议被对手当事人所接收,双方当事人即以容纳该建议和承诺命令在内的相干材料向法院申请审讯。假如被建议确当事人不接收建议中的审讯计划,则诉讼进行进行,但是,当通过开庭审理所取得的审讯金额和建议中审讯计划地金额等额或者不足其额时,拒尽建议确当事人愿望义务对手在提出建议后的费用,容纳对手当事人的辩护律师费。这一规定促使当事人在诉讼中苏醒正义地判定自己的诉讼前景、评估可能性呈现的原因,希望好处的最大化。
3、集团诉讼和解。美国《联邦官事诉讼规矩》规定,“一度集团诉讼除了通过法官允许不能被撤销或和解,并且集团和解协议必需以法官命令的方法将这种撤销或者和解的建议告诉集团的每一度成员”,并且给予集团每一度成员提出异议的机会。当事人自行和解,即一般官事诉讼诉讼专业属中的双方当事人自行协商,达到和解协议后,向法院书提出双方当事人签订的撤回诉讼的书面申请书,终了正在专业属中的诉讼程序。
4、诉讼和解的效劳。当事人之间达到和解后,并错误然终结诉讼程序,而是愿望当事人递交撤诉申请,或者恳求法院以和解约据的内容为内容编成审讯。前端仅被视为当事人之间的普通约据;后者由于由法院以审讯的方法编成,所以具有既判力和可强迫履行力。
(三)本国诉讼和解政策的具体程序安装构想
1、诉讼和解的构成急件:(1)在法院审讯前,不问诉讼进行到何阶段,诉讼和解都应被答应。上告审中同样象样达到和解,和解协议生效后,原审审讯当然无用。(2)诉讼和解的订立人是诉讼双方确当事人,第三人也可参和。(3)诉讼和解可就诉讼标的的全部或部分甚至和本案无关的争议达到,力求厘清当事人间的权利任务关专业。(4)和解应当在法院的主持下达到;当事人象样私下协商,但必需在法院对所达到的和解协议进行确认。
2、诉讼和解在程序上的特别请求:(1)主持和解的法官应当和负责审理的法官互相独立,并且不得就各自的职业进行交流。(2)法官主持和解的职权仅只限为当事人需要对话的沟渠和作为当事人达到和解的见证人,以和对和解协议进行情势上的审查。(3)诉讼人在获适当事人授权后象样订立和解。(4)当事人在法院达到和解后,应将和解协议记叙于庭审记载上,始生效劳;当事人私下和解的,象样恳求法院制作和解书,在双方当事人、法官和书记员签字后生效。
3、诉讼和解应当符合公法上对于合同的规定:(1)官事诉讼中的好处是当事人有权处分的。(2)和解协议中当事公民权利任务的分摊,没有违背法律的强迫性规定且不违背全球公共好处。至于当事人之间是不是必需要互相让步,只要和解协议上列明的权利任务分摊符合全球公共好处,双方当事人是不是互相让步在所不问。(3)当事人具备诉讼才能。
4、诉讼和解的效劳:(1)诉讼和解具有终结诉讼的诉讼法上效劳。诉讼和解成立后,呈现争议的官事法律关专业为新的官事法律关专业代替,原诉讼标的不再存在,诉讼无进行进行的必要。这时,应当明白诉讼和解有终结诉讼的效劳,以防止实践中当事人再行撤诉的麻烦以和因不和时撤诉造成的题目。(2)诉讼和解在双方当事人间发生了一度新的和,这个合同对当事人有实体上的桎梏力。但是,和解协议毕竟是当事分治理诉讼事项或诉讼权利的合意,不同于治理实体内容的合同,不能独立地变化诉讼的标的。因此,当事人不得就该和解协议提讼。(3)诉讼和解的目标是轮换性解决当事人之间的官事争议,减免当事人和法院的诉累,因此,应当具有和生效审讯同等的法律效劳。和解协议生效后,当事人不得就原诉讼标的再行。(4)有给付内容的诉讼和解具有强迫履行力,一方当事人不履行和解协议时,另一方当事人得恳求法院履行。
关键词:WTO;南非;轮胎业;反倾销
中图分类号:F75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6X(2009)04-0103-04
当前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贸易摩擦不断加剧。许多国家和地区为保护本国产业和市场,不断强化贸易救济措施。WTO规则许可的贸易救济措施――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愈加成为各国理想的贸易保护手段,其中反倾销则更是各国贸易保护的首选措施。关贸总协定第六条中对构成反倾销的三个条件作出了权威界定:第一,一国产品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进入另一国市场内,则该出口产品被视为倾销产品;第二,该倾销产品对进口国相似产品工业造成实质性损害或产生实质性威胁,或实质性地阻碍某一相似产品工业的建立;第三,倾销与损害有因果关系。如果一国进入另一国市场的产品符合以上三个条件,进口国为了抵销或者阻止倾销,可以对倾销产品征收不超过该产品倾销幅度的反倾销税。
据WTO统计,1995―2007年,中国是遭受他国反倾销最多的国家。本文以南非对华轮胎实施反倾销案为例,研究了近年来中国出口轮胎遭受反倾销的情况,分析了国外实施反倾销的动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反倾销应对措施。
一、中国轮胎行业出口现状与特点
据国家统计局有关数据,2007年中国全年轮胎产量已增至4.3亿条,仅次于世界产量第一的美国,其中有1/3的轮胎出口海外,主要出口地区遍及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然而,随着贸易额的不断增加,中国轮胎出口日益受到反倾销的威胁。
1.出口以低附加值轮胎为主,数量和金额迅速增长
中国出口的轮胎产品主要以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的斜交线轮胎(简称斜交胎)为主。而发达国家主要是生产高附加值、技术密集型的子午线轮胎(简称子午胎)。斜交线轮胎有很多局限性,如胎体易生热,加速轮胎的使用寿命,而子午线轮胎使用寿命长且节油性较好。轮胎的子午化率是衡量一国轮胎先进性的重要指标。斜交胎这种技术含量不高的传统轮胎,在发达国家已经停产或很少生产,这使我国轮胎出口有了较大空间。
2.出口轮胎数量和金额迅速增长
2004年以来,中国汽车行业的“井喷”式增长,直接导致我国轮胎业也呈持续增长态势。同时,在减免轮胎消费税、取消轮胎项目行政审批等优惠政策的支持下,市场规模达到约80亿美元,占国际轮胎市场份额的9%。2007年,我国出口轮胎数量达1.5亿条,同比增长11.4%,出口金额达29.3亿美元,同比增长31%。
2.频频遭受反倾销
近年来,中国轮胎出口增长的同时,也不断面临越来越多的反倾销贸易壁垒。入世以来,委内瑞拉、秘鲁、埃及、土耳其、南非等国都先后对中国轮胎提出过反倾销调查。自2005年底开始,墨西哥、印度和澳大利亚等国相继对中国出口轮胎发起了反倾销调查,2001―2007年中国轮胎行业已经遭受了10余起反倾销案件,已经成为国际贸易中遭受反倾销次数最多、频率最高的行业之一。其中以南非对华轮胎业反倾销最为典型。2005年南非国际贸易管理委员会公告,接受南非制造业联盟代表南非国内的轮胎生产商提交的申请书,对原产于中国的轮胎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南非国际贸易管理委员会认为,原产于中国的轮胎在南非国内市场上低价倾销,给南非国内相关产业造成实质性损害。涉案产品包括用于摩托车、卡车、公用汽车的新型充气轮胎。
二、中国轮胎出口遭受反倾销的原因剖析
通过对中国轮胎行业分析,结合南非对华轮胎反倾销这个具体案例及相关资料,可以得出中国轮胎遭遇反倾销的四个原因。
1.无序竞争导致低价竞销
中国出口的斜交胎在国际市场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但由于产能超速增长,产量严重过剩,过剩比重高达30%―40%,产需矛盾也由此被带到国际市场,导致轮胎出口价格下滑。许多轮胎企业低价竞销,严重扰乱了出口秩序。以主要出口产品型号9.00-20为例,在天然等原材料综合成本上涨1倍的情况下,出口轮胎价格却从2005年的90多美元/条降为2007的40多美元/条。中国出口轮胎价格远低于各国轮胎平均出口价格,其中乘用轮胎低26%、轻卡轮胎低21%、重卡轮胎低38%,成为国外进行反倾销的主要证据。
2004年中国修改《对外贸易法》后,放开轮胎企业外贸经营权,过多的企业加入轮胎行业,导致无序竞争,从而使出口产品价格,特别是斜交胎的价格越来越低。目前,国际市场上斜交胎的竞争主要是国内生产企业间的竞争,只不过由国内市场转向国际市场。为争订单,一些轮胎企业往往以比正常水平低10%―20%的价格为谈判筹码,更有甚者是为了尽快销售产品,不顾生产成本,使出口轮胎始终处于较低价位。
2.轮胎产品出口结构不合理
从出口的轮胎产品看,中国出口的轮胎多是劳动密集型的斜交胎,产品附加值较低,易给进口国造成以“低于正常价格”倾销的印象。轮胎产品的子午化是世界轮胎发展的主流,也是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整体发展及国家产业政策发展的一个目标。西方发达国家、包括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其轮胎的子午化率基本上达到100%。高性能的子午胎与我国主要生产的普通斜交胎相比具有高速行驶下的安全性,低滚动阻力,有利于节能和环保,乘坐合适,使用寿命长等优异性能。
但是,轮胎行业属于高投入低产出的行业,国内企业如果想发展子午胎就要形成规模效益。然而,目前中国的轮胎生产企业约有300家,其中大部分为年产量在50万条以下的小厂(约占70%)。这些小厂主要产品均为斜交胎,规模一般较小,生产设备相对落后。这就与世界轮胎子午化这个大趋势背道而驰。在南非案中,中国向南非大量出口工程车、摩托车、重型卡车和轻型卡车所用的斜交胎,对南非本国的轮胎生产厂家形成了强烈的冲击。这是南非对中国发起轮胎反倾销的一个重要原因。
3.世界轮胎巨头的操纵
从以往国外对中国发起轮胎反倾销案的具体情况来看,世界级的轮胎生产厂商与此密切相关。以南非案为例,名义上提起本案的是南非轮胎生产商协会,但实际操纵该协会的则是世界轮胎巨头普利司通、固特异、邓禄普、大陆这四家跨国巨头。事实上,近几年这些垄断国际市场近70%份额的跨国公司在中国频频建厂,通过各种营销手段挤占中国轮胎企业的国内市场,迫使中国企业只能加大开拓欧美、南美、亚洲和非洲的海外市场来弥补国内市场的损失。但中国企业刚刚大规模进入国际市场的同时,这些世界轮胎巨头又意识到中国轮胎有可能威胁其国际市场份额,于是通过发起反倾销来挤压中国企业的国际市场份额,这不但在与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并通过削弱中国企业的实力,达到其进一步占领中国市场的目的。
4.中国轮胎企业应对反倾销诉讼力度不足
中国企业普遍对倾销和反倾销认识不足。在遭遇反倾销调查之前,不积极采取措施避免立案,遇到反倾销调查时又不敢应诉。有的企业甚至怕出诉讼费而放弃应诉权利,使申诉方轻易得逞。涉案企业不积极应诉,其后果就是客观上助长了国外对中国产品反倾销的气焰。据统计,对华反倾销案中,中国至少有一半的企业不去应诉,直接导致了80%反倾销案件的败诉,即使有企业组织了应诉,也是力度不足,难以胜诉。
三、中国轮胎业应对国外反倾销的措施
2007年4月10日,南非国际贸易管理委员会(ITAC)对原产自中国的轿车轮胎、轻卡轮胎和重卡轮胎反倾销调查做出终裁,对出口南非的中国轮胎不征收任何反倾销税。此次反倾销应诉胜诉是中国轮胎行业近10年来遭受的10余起反倾销案件中的惟一一次完全胜诉,对中国轮胎行业影响巨大。由此,本文从企业、行业组织、政府层面提出应对反倾销案件的具体措施。
1.企业应对措施
首先,企业要规范自身的出口行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企业若实行低价出口,容易给进口国造成倾销印象。众多出口企业为争夺同一国际市场,不惜亏本出口,恶性竞争,严重扰乱了国内的出口市场秩序[1]。低价出口甚至低于成本价出口让企业尝到“以价取胜”甜头的同时,也饱尝国外反倾销的苦果。纯粹靠价格竞争占领市场是一种短期的经营行为,它可能会带来暂时的经济效益,但难于永久地占领市场。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市场上,发达国家已经不再采取价格策略,而转为采取融资、服务、质量、品牌、包装等非价格竞争策略。这样就可以规避进口国贸易当局的反倾销调查。因此,企业要清醒地意识到只有规范自身的经营行为,加强行业自律,调整出口战略,才能避免和预防国外的反倾销指控。同时,企业在国内市场上要尽量避免同行低价竞争,因为这种竞争方式既伤了自身,也容易招致国外同行的反倾销报复。
其次,走技术品牌之路,积极开拓多元化市场。中国产品的出口增长主要依靠价格竞争、数量扩张,这种“以价取胜”的经营模式已成为制约中国外贸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也成为企业遭遇国外反倾销调查的主要原因。因此,出口企业转变经营策略,调整出口商品结构,争取增加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出口已迫在眉睫。许多轮胎企业已意识到这一点,有的已经开始企业应积极跟踪、关注自身发展的前沿,掌握、获取相关专利技术、知识产权成果为己所用,提升自身产品的档次;提高研究开发能力,不断推出自有品牌,进一步提高出口效力,通过提高设计能力,创立国际知名品牌来提高出口产品的价值,树立名牌企业形象。
另外,出口企业面临出口市场高度集中的现象虽然在短期内难于出现根本性转变,但综合实力较强的一些出口企业已开始大力推进市场多元化战略。目前我国轮胎主要是出口给发展中国家。所以我们企业应当加大力度去开发欧盟、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市场。
最后,面对反倾销指控,企业要积极、主动地应诉。在轮胎行业,提起反倾销诉讼的实际上只有几大国际轮胎巨头,如南非轮胎生产商协会只有普利司通、固特异、邓禄普、大家会员,因此反倾销立案呈现出很强的连续性,一个国家立案后,另一个国家马上跟进。如果中国企业在一个市场不应诉,那么在另一个市场马上就会遭受更沉重的打击[2]。在这方面的教训是惨痛的。以南非案为例,企业可以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争取在反倾销案中处于有利的位置。(1)
利用进口国一切有利于反倾销抗辩的力量。南非案中,应诉企业运用WTO的《反倾销协议》和进口国反倾销条例提及的“公共利益”条款。中国轮胎企业在终裁做出之前,与南非进口商取得联系,成功劝导其中的多家进口商和下游用户积极参与本次反倾销调查,积极游说这些进口经销商和下游用户,指出如禁止中国轮胎向南非出口,将有可能会导致南非当地行业中仅有的4家外资轮胎企业垄断操纵南非轮胎市场,且中国轮胎无论是质量还是价格对南非消费者来说都极其有益,南非消费者需要质高价低的中国轮胎,采取反倾销措施最终伤害的是南非汽车企业和消费者。最终使南非进口经销商、下游企业用户和消费者出于自身利益考虑,提供对中方有利的证明材料或出庭作证。也正是这些进口商和下游用户的努力,使南非调查机关不得不慎重考虑各个产业和消费者的利益平衡,提高了中方的申诉和抗辩能力,赢得胜诉。因此,企业平时要与进口国经销商、下游企业用户和消费者做好沟通联系,做好调研,了解当地轮胎生产情况及价格变动,争取在申诉和抗辩中处于主动位置。(2)积极搜集产品销售价格和销售成本等证据。2005年11月25日,做出应诉的8家轮胎企业委托律师,开始准备南非调查机关要求提交的问卷。律师们通过深入南非国内的主要轮胎生产企业,进行调查取证,在当地搜集了大量销售价格和销售成本数据,以证明中国企业并没有进行低于成本销售。一份完美的倾销问卷和初步无损害和因果关系抗辩意见在截止日期之前交到了南非调查机关。由此可见,反倾销的应诉、抗辩需要进口市场大量的销售价格及销售成本数据,所以企业在应诉之后要积极地搜集这些证据。企业只有掌握充分的证据,才能保证赢得反倾销的国际官司。(3)主动向调查机关提供无损害及因果关系抗辩意见。本案中,在南非国际贸易管理委员会(ITAC)做出的终裁中,采纳了中方大部分无损害及因果关系抗辩意见,认为虽然南非申请人遭受到损害,但其基本不生产中国向南非出口的斜交胎,南非申请人在轮胎出口市场上虽然遭受了损失,但未构成轮胎进口的迅猛增长,也未挤占南非申请人的市场;南非申请人是南非最大的轮胎进口商,从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进口轮胎,况且其无法证明其汽车轮胎原配套市场和二级替换修理市场分别遭受过损害,中国出口的轮胎与申请人的损害不存在因果关系,决定终止本次反倾销调查,对所有中国轮胎不征收任何反倾销税。因此,企业要积极地与进口国的反倾销调查机关交涉,获取相关的调查信息,并主动地向调查机关提供有利证据,旨在应诉中取得先机。
2.商会和行业协会应对措施
2006年8月,商务部颁布的《出口产品反倾销案件应诉规定》指出,进出口商会等行业协会应负责反倾销案件应诉工作的行业协调,促进会员企业应诉国外反倾销案件。在反倾销应诉新规定中,行业组织在协调反倾销案件应诉工作中的职责得到了明确规定。在南非案中,中国五矿化工商会和轮胎分会对该案的完胜起了决定性作用。
首先,组织企业应诉,制定合理的应诉策略。
虽然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积极应诉反倾销案,但由于缺乏组织,策略不当,所以胜诉率非常低。这时行业协会就应自觉担当重任,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反倾销应诉。在应对反倾销中,许多数据和资料的提供都需要行业协会牵头来完成,帮助企业积极应诉。南非案发生后,中国五矿化工商会和轮胎分会立即组织了中国10余家向南非出口轮胎的企业开会商讨对策,经过多次研究,协会采纳了同时进行集体抗辩和单独抗辩的“两条腿走路”的应诉方式。即由成山公司、三角轮胎公司等8家中国轮胎出口轮胎授权轮胎分会,代表中国轮胎行业就本次反倾销调查提出集体抗辩。同时上述8家企业出口份额最大的成山公司等4家企业,又分别聘请律师,进行单独的倾销抗辩。因为一旦集体抗辩失败,企业还可以采取单独的倾销抗辩。且据以往经验,集体抗辩可以加大企业单独抗辩胜诉的几率[3]。事实证明,这种应诉方式非常有效,它降低了风险,加大了胜诉的几率。
其次,以全行业的利益为重,规范企业行为。为防止企业遭受反倾销,行业协会还可在业内企业中充分开展协调工作,规范企业行为,组织各个企业有序地进行出口,防范企业间的不良竞争,形成有序的出口局面。行业协会应以全行业的利益最大化为出发点,以全行业的胜诉为最终目标。2006年7月27日,ITAC公布了本次反倾销调查的初裁结果。成山公司等4家参加单独抗辩的企业取得零税率,但有关行业无损害和因果关系的抗辩失败。为此,轮胎分会及时组织未获零税率的另外4家企业商议下一步的应诉工作。在接下来的应诉过程中,五矿化工商会和轮胎分会联合商务部等有关部门,多次对应诉轮胎企业进行调研,为企业应诉及开拓其它国家市场规避反倾销风险提供了指导。
3.政府应对措施
首先,强化政府的外交职能。政府对反倾销应对的重视和参与,对整顿出口市场、增加企业最终取得反倾销胜诉几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政府可通过外交手段与对方国家的高层进行磋商或对其施加压力,阐明贸易纠纷可能给双方带来的贸易利益损失和外交关系的恶化,摆明厉害关系,争取反倾销案件能够引起对方政府的重视,让对方政府能够从公正、公平的角度出发,对中国产品的出口价格进行合理评估,以确定反倾销幅度。南非案初裁之后,轮胎协会的应诉人员了解到,南非国际贸易管理委员会的反倾销调查局局长要来中国与中国反倾销主管局长进行双边磋商。于是,相关工作人员直接找到商务部,向主管领导汇报了此案件。主管领导非常重视,就此与南非进行基于WTO规则下的磋商,并敦促南非方面公平、公正地处理此案。由此可见,通过政府与进口国当局的外交交涉,对企业应对反倾销案件的胜诉起了决定性作用。
其次,构建信息共享平台,完善预警机制。信息化建设一方面有利于提高政府的管理效率,促进我国商务工作的高效开展,另一方面满足公众对政府提供公共信息的要求,尤其是在中国成为世界反倾销最大涉案国的今天,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及时提供庞大的信息为企业随时了解国外市场情况提供了一个低成本、高效能的信息渠道。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相当部分的出口企业已运用电子商务对外进行交流、业务洽谈和签订合同等贸易环节。在国内与有关部门之间,也利用计算机和网络进行联系和业务往来。政府部门为做好政务公开,也不断推动信息化建设。各地政府和有关部门凭借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出口企业间构建信息共享平台,通过银行、海关、商检等部门的信息反馈,了解企业的出口动态、创汇情况以及经营状况等方面,从而了解整个行业的出口态势和出口市场分布,获得企业出口的第一手资料。与此同时,政府和有关部门还通过其他官方的和非官方的途径,把进口国有关外贸政策、国外产品信息、出口市场情况等资料传送给出口企业,指导出口企业调整出口商品结构、出口市场和出口价格等,预防和避免出口市场过于集中或出口价格过低引发国外的反倾销指控,同时也有利于出口企业在反倾销的应诉中随时获得国外有关产品和行业的资料,做好国外有关机构进行产业调查的准备,为应诉赢得搜集资料的时间。
作为频繁遭遇反倾销的中国轮胎行业,在未来也将面临其他国家的反倾销,所以制定防范预警措施势在必行。反倾销预警涉及的内容很多,主要包含出口国国内产品的生产和出口情况、进口国的进口基本情况、进口国同类厂商的生产情况,其中出口产品在进口国市场的销售情况及其对进口国市场和同类厂商的影响情况尤为重要。目前,我国反倾销预警操作主要表现为政府及有关部门利用信息渠道获得国外对我国某一出口商品的反倾销指控后,以最快的速度通知与产品出口有关的企业,一方面摸清涉案出口企业的产品出口情况,包括主要出口企业的数量、产品在反倾销调查期内的出口数量、出口成交价格、合同履行情况等,另一方面发挥行业协会、商会的组织和协调作用,协助出口企业准备应诉材料,制定应诉方案,在思想上和技术上做好应诉反倾销的准备。
最后,加强国内反倾销立法。鉴于我国绝大多数轮胎出口企业仍未从根本上改变“以价取胜”的出口经营模式的现实,国家有必要通过加强国内立法,打击变相压价的出口不公平竞争行为,规范出口市场秩序,推动国内出口市场稳定、有序地健康发展,保护依法经营的出口企业的权益,。由于我国在反倾销立法上起步较晚,致使法律法规对一系列扰乱国内市场的出口行为打击力度不够。近年来国外对我国实施反倾销“升温”现象与此不无关系。因此,加大国内立法是大势所趋。只有这样,才能从源头上减少国外反倾销调查的发生。
政府除了在国内加大立法以便在源头上杜绝反倾销的产生外,对涉案企业进行应诉的要求也应有相应的规章制度和行政规定,通过行政手段和其他手段对不参加应诉或应诉消极的出口企业,尤其是涉案金额大的出口企业加大惩罚力度,从根本上改变企业“被动”应诉的局面。同时,要对积极应诉、胜诉的企业通过相关行政规定给予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形成有效的应诉工作激励机制,推动越来越多的出口企业积极应诉。
参考文献:
[1] 宋永辉,马少凌.我国出口产品遭受反倾销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集团经济研究,2007,(1).
[2] 赵云.反倾销高频率使用的原因分析[J].当代经济,2007,(1).
[3] 谢辉.南非经济对华轮胎的反倾销调查[J].决策参考,2007,(8):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