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18 04:57:43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创新教育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创新教育一直以来都是国家发展进步的一个口号和追求。创新教育在社会的发展进步中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社会的激烈竞争与创新教育的发展密切相关,要想在竞争中取得胜利,离不开优秀的自身素质和团队素质。这些都是来源于良好的教育,教育的作用至关重大,创新教育的理念一直存在着,也是十分必要的。事实上,创新教育也给社会的发展进步起到了很重大的作用,在促进企事业的发展、创新、进步中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创新教育的理念要想得到贯彻实施和发展,首先就是要发展和创新教育其本身,创新教育的基础就是要教育创新,创新教育呼唤教育创新。
一、创新教育的必要和现状
长期以来中国都是应试教育模式,这种教育的模式导致学生基本上只会做题、考试。学生学习的目的变成了考试、升学,也因此出现了许多厌学的现象,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创新教育的念头呼之欲出,也是当务之急。只会一味的刷题,来应付考试的教育模式不再适用。创新教育要从教育创新开始,教学中需要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传统的课堂教育模式已经渐渐地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应当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现代科学技术高速发展,许多新的信息技术也应用到了教学方面来。在学校教学中,合理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于教学信息的获取和教学视野的开拓以及教学信息的有效传达都是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的。还可以适当结合MOOC的教学模式,冲破原有的教育模式,改变传统的课堂教育,对学生的学习进步也是有很大帮助的。
二、教育创新的途径和效果
1.教育模式改革
新教育要慕逃创新开始,教学中需要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传统的课堂教育模式已经渐渐地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必须要加强改革。以中小学生为例,学校传统的教学模式课时一般都时间比较长,一般每节课四十五分钟左右,而且平均每天同样的课不止一节。学生每天需要花很多的时间来听这样的课程,而往往由于课堂时间比较长的缘故而坚持不下来,听着听着就走神开小差了。中小学生大多还未成年,自制力比较弱,在长时间的课程上很容易分心,使得听课效率不佳。而且更为关键的是,传统课堂的知识点不够集中,比较分散,学生难以抓住重点而感到迷茫。诸如此类的问题还有很多,因此,务必改革教育模式,才能促进教育创新。
2.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
现代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各种信息技术也可以应用在教学方面。以英语为例,各种教学视频、主题讲座等形式可以用来拓展学生的视野,让情景教学的方式得到拓展,激发学生的灵感,方便学生们多元化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可以通过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来观看英语语言的现场环境,让学生明白语言的具体应用场景,吸引学生的兴趣,老师还可以通过制作主题PPT来讲解知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还原知识的具体情景,这种新鲜的讲课方式更能吸引学生容易分散的注意力,同时能够高效地让学生理解知识点,对于学生知识的巩固有很大的帮助。信息技术的运用对学生各方面的素质都有很大的提高,也是适应现代人才全面发展的需要,对我国人才的全面化培养有不可小觑的基础性作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地扩展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改变了我国传统教学方式的局限性,可以最大化的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学生们不再仅仅是只会考试,更多的是学会了去感受知识的魅力和神奇。总的来说,合理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于我国教育的发展是具有转折性的巨大影响的,未来教育的发展也因此也变得更加生机勃勃。
三、以教育创新来实现创新教育
1.调整教育目标
创新教育的目标最基本的就是要提高个人的素质,然而现实的教育目的是提高个人的知识技能。二者是有很大区别的。诚然,一个人的知识技能在其社会发展中是有很大作用的,但是,如果不具备基本的素养,是不可能在社会中长远立足的。因此,教育创新的目标要转变,提高的不仅是个人的知识技能,个人素质、修养的培养也相当重要,要提高各方面的综合能力。教育创新要调整好教育目的,从全方位来培养人才,真正体现教育的目的。
2.改善教育环境
教育环境又分为具体的环境设施和人文社会环境,好的教育环境对学生的身心发展都是有很好的促进作用的。学生在学习时,一个优良的教室、校园环境给学生带来舒适的学习氛围,让人愉快的学习、体验。更重要的是大的人文社会环境了,营造一个公平、公正的教育环境对于教育整体的提高、进步是有不可想象的巨大作用的。因此,教育创新的基础是要创造一个好的教育环境,在一个公平、温馨的教育环境下才能培养出良好的学习氛围,才能真正实现教育创新,从而达到创新教育的目的。
3.改革培养模式
在传统课堂的教学中,由于学生人数实在是太多,老师无法一一去了解学生的情况,因此,不能针对性地去解决每个学生的问题去。然而,通过MOOC在线学习的方法,学生可以及时地在线反馈自己的情况信息给老师,可以把自己的疑惑和不懂的问题提交给老师,老师可以及时地进行解答,或者是在接下来的传统课堂里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点的讲解。学生在结束传统课堂的学习之后,可以通过MOOC对知识进行巩固复习。学有余力的学生还可以在课后进行知识拓展,利用MOOC的广阔资源进行探索学习,将自己的学习能力发挥到极致,只要有时间,都能应用多媒体在线课程来切实学习,接收到最新的科学知识,让自己的视野更开阔。
四、总结
创新教育的基本理念就是要发展和创新教育其本身,教育创新要从改革创新教育体制其本身开始,加以现代技术的使用,创新课堂模式和改革传统的师生关系,给课堂教学带来新的生机,最大化地提高教育效率和教学效果。任何创新的基础都离不开教育,良好的教育才能给予创新力量。教育在社会的发展进步中起着重大作用,创新教育是历史和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选择。创新教育的基础必然是要改变其本身,审视教育自身存在的问题,才能从根本上得到发展和进步,简而言之,创新教育的基础就是要教育创新。通过实施教育创新来达到创新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曹伟国.融创新意识于学生的血液之中是学校科技教育的目标[J].文理导航(中旬).2016(04)
[2]鞠全勇,高素美,牟福元,司海飞.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研究[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4(02)
[3]梁小军,扶健华.运用“多维系统反馈”法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实证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5(08)
[4]祝焱.积极推动研究性教学培养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A].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A卷)――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文集[C].2008
关键词: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数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3-047-01
纵观中国教育的发展,我们发现创新在教学领域里已经不是一个新的名词,经过一代又一代教育工作者不懈的尝试、总结和努力,我们的教学方式与水平也随着创新理念的不断深入而逐步的提升。通过近三十年的数学教育工作,并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的剖析,我在这里将从高职学生的专业技能与数学素质的关系、创新能力与数学素质的关系及新形势下自我素质的完善等三个方面谈谈我对创新理念下的数学教学的理解,希望通过不断地总结,进而不断地提升我们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为社会输送更多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
一、新的教学理念对培养学生数学素质的作用
长期以来,我国的数学教育的长处是学生有扎实的双基,短处是学生普遍缺乏创新意识。教育的宗旨本来是传道、授业、解惑。数学教育则应该在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抽象思维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尤其是高职校的学生。但是,在过去不恰当的教学理念影响下,有些学生对数学教育比较抵触,加之数学本来就比较枯燥,所以学生容易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 “大众数学”的思想体系极为重要。它作为一种数学教育思想不仅在国外流行,而且得到了国内数学界的认同,其基本内涵是数学大众化,为大众所掌握和利用,是大众必需的数学修养,是一个适龄儿童都能掌握的数学。 “大众数学的目标是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人人学好数学,人人学更多的数学;其特点是它要求在教学中要更突出具有共性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它要求教学要重过程,重推理,重应用,以解决问题为出发点和归宿,它要求教学是发展的,动态的,这有利于学生能力发展的要求。因此,要实施数学素质的教育,就必须以大众数学为指导思想,以此来进行教育实践活动。我在这里提出的教学文化的概念,其灵感来自企业管理文化,在企业文化中,管理文化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根据我个人的理解,我认为管理原理和我们教学原理有很多共同之处,我们可以运用比较成熟的管理方式,来优化我们的教学,不断丰富管理文化的内涵,以此使我们的学生受到更大的益处。这里的教学文化包含教与学两方面的内容,以一个教师的角度阐释自己对学生和对职业的理解。
二、教学文化的内涵
所谓“教学”者,乃“教”与“学”也。教学是教授者和学习者这两个主体的共同完成的一个过程,因此,教学文化也就相应涉及我们的学生和我们教师自身这两个不同的方面。
对于学生而言,他们的所得直接体现着我们教学的成果,我们要做的所有工作都是要围绕着怎么才能使学生得到更好更全面的发展来进行的,所以,我们要培养他们以下四种能力:
1、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自学,与其说是一种能力,它更应该是一种精神,一种面对未知事物或者是遇到问题,都能通过自主的思考、探索、实践、总结,进而寻找出解决问题的精神。要培养学生这种能力,教师的引导很重要,我们应该逐渐完成从知识的传授者到探索知识的引导者这一角色的转换,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多向学生提出问题,并引导他们去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并加以适当的鼓励,从而让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寻求知识。在潜移默化中便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力
创新从来都是一个很广泛的概念,我们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定位决定了这种能力的养成与否,如果我们一味认为创新能力就是发明创造的话,那对于学生的要求也就太高了,我们况且不敢说有发明创造的能力,显然,用这种标准要求我们的学生那就更不合理了。我认为我们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该着重在他们对于遇到各种各样问题时的思考方式,是思维上的创新的培养,鼓励他们对待同一问题寻求不同的方法,抛弃标准答案,探索能更好解决问题的途径。创新的目的不是创造新事物,而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发展更优化的事物,从而得到更好的效果,这是创新的本质。
3、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我们的学生是要直接面对社会的学生,如何让他们具备更快融入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十分实际的课题,要想适应社会,就必须要明白社会优胜劣汰的不变法则,所以,我们应该给他们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尝试用不同的方法,给他们相互比较的机会,让他们心存危机意识和竞争意识,明确的知道自己的不足和社会的现实,再加之过硬的专业技术,对于他们步入社会、适应社会来说,应该是大有帮助的。
4、培养学生自我完善的能力。除了以上几种能力之外,我们的学生还需要不断地完善自己,也就是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听起来有点老套,但是绝对的真理,是他们在未来人际交往中的关键。对于我们教师而言,我们是教学工作的组织者,我们水平的高低也就决定了教学水平的高低。随着创新理念在教学中的不断深化,我们的职责早已不仅是昔日知识的灌输者,时代对于我们的要求随着时代的进步而提高,当今的教育工作者应该更多的考虑学生的全方面的发展,而我们的教学理念也正处于一个转型的过渡时期,因此,我们应该自觉地提升自己,实现自我的培养。
【关键词】创新 两个第一 开启 学生 智慧之窗
Brief talk about “innovation education”
Han Hefeng
【Abstract】In the recent years, education reform is being developed vigorously. How to innovate education is the problem that needs to be discussed by each of our teaching staff. To achieve innovation education, what we should do first is to change the old education idea from our mind, based on which, to change the style of education.
【Keywords】Innovation Two “first” Initiation Student Window of wisdom
近期的报纸上有着这样一则报道:几年之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对11个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基础教育进行了调查评价。调查侧重在两个方面:一是文化基础知识;二是学习中创造性品格所占的比例。调查结果出来了,在文化基础知识的评比中,中国排名第一位,确实很令中国人骄傲。可是在第二个方面,即在学习中创造性品格比例的评比中,中国排名第十一位,也可以说是倒数第一位。两个“第一”都属于中国。这样的一则报道使我想到了我国的教育改革。教育改革已在我国提倡了多年,而创新教育则是教育改革中的一朵奇葩。这则报道像一声钟鸣,引起了我对创新教育的思考。
要实现创新教育,教师首先要在心理上为自己找一个正确的定位,要摆脱原有旧的保守教育观念的束缚,树立全新的、先进的教育观念。教师应该认识到学生并不是学习的机器,而是学习的主体。知识并不是粮食,用填鸭的方法怎能输入学生的大脑?教师应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乐于去“吃”。教师要认识到教育不只是教学生“1+1=2”,让学生记住就可以了。真正的教育是让学生记住“1+1=2”后,自己能开动脑筋探索,使知识面扩大到“1+2=3”、“1+3=4”……
有了正确的教育思想的引导,教师应勤动脑筋,改进教育方法。教师应改变千百年以来形成的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的教育模式,逐步探讨,看怎样的教学模式才会有利于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要把课堂当做教师一言堂,应打破课堂上沉闷的气氛,让学生去放飞自己的思维,大胆地思考,提出质疑,说出学生内心存在的真实想法。有这样一道老少皆知的智力测验题:树上有十只鸟,用枪打下一只来,树上还有几只鸟?你若问成年人,十有八九他会告诉你说树上没有鸟了。想一想,的确也是,打死的那只肯定掉下来了,而另外九只鸟也不是呆鸟,听到枪声当然会跑了,那么树上自然没有鸟了。但是,同样的问题拿到幼儿园里,孩子们的回答会使你大开眼界:“阿姨,阿姨,我知道,树上还有一只鸟,那只打死的鸟挂在树上了。”“不对,不对,你说得不对。树上还有九只鸟,那个猎人是用无声枪打的。”“阿姨,我爸爸告诉我,不许打鸟,鸟是人类的朋友。”当老师听了孩子这些天真烂漫的答案后,告诉孩子们说:“你们的答案都不对,正确的答案是树上没有鸟了。记住,答案是树上没有鸟了。”于是,孩子们齐刷刷地说:“树上没有鸟了。”看似很成功的教育,但是老师们是否想过,我们在自以为是地传授给学生正确经验的同时,正是这样的教育方式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教师不应当让学生的思维固定在教师早已设定好的框架之中,而是应当想方设法地去开启学生的智慧之窗,打开创新的研究之路。
一、借鉴前人科学研究,找寻创新思维方法
伽利略的斜面实验被称为十大最美实验之一,不只是它揭示了一条物理规律,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探索物理规律的正确思想方法和科学研究方法。因为物理学家探索物理领域的过程与学生学习物理的过程,在本质上同属于人对自然界的认识过程。所以从物理学家的科学研究中去寻找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创新思维方法,也是一条有效的途径,以笔者的粗浅理解在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科学研究中蕴藏着三种创新思维方法:
(一)逆向思维方法
所谓逆向思维方法,就是逆着原来的物理过程去分析思考和解决物理问题的一种创造性思维方法。说通俗一点,就是倒过来想。逆向思维方法的特点是依据结论找已知条件,或由结果找原因,也可看成将某一物理过程的初态和末态互换后使问题更简单,计算更方便。伽利略就是用逆向思维方法否定了亚里士多德关于“重物比轻物落得快”的错误观点,从而建立了自由落体定律,他的思维过程是:假定“重物落得快而轻物落得慢”的观点是正确的,若取两个物块ml和m2,使ml>m2,把ml和m2用细绳连接在一起后自由释放,那么连接体的速度v必然介于ml和m2单独下落到同一高度时的速度vl和v2之间,即v2m1),这样就从同一命题下得出不能自圆其说的矛盾,因此,伽利略就可以肯定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是错误的。
这是一种反证法,反证法本身就是一种典型的逆向思维方法,它在物理教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利用反证法可以证明:P-V图中任意两条等温线不相交;电场中任意两条电场线不相交;匀强电场中电场线是间距相等的一组平行线,电场线与等势面处处垂直等等,用正向思维方法解决问题如果非常困难的话,我们就可以试用逆向思维方法,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甚至把无法解答的问题变得非常简捷,如光学中的光路可逆问题,电学中的“黑盒”题,都是逆向思维方法的典型例证。
任何物理规律都有一定的因果关系,只有结果而没有原因的事情是不存在的,只要某一物理现象或过程的可逆性存在,运用逆向思维方法就可能取得创造性的成果.如德布罗意受爱因斯坦光电效应启发,大胆进行逆向思维,提出了著名的德布罗意物质波概念。逆向思维方法在创新教育中是不可少的。
(二)直觉思维方法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指出“直觉思维、预感的训练,是正式的学术科学和日常生活中创造性思维的很易被忽视而又最重要的特征”直觉是一种富有意义的思维方式,但不同的人,直觉思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其特点是整体的、跳跃的、猜测的,不经过详尽的逻辑推理,不经过分析的演绎步骤:伽利略就是运用直觉思维方法,通过观测,认识到物体在自由下落过程中的主要特征――越来越快,然后借助猜测提出假设――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并提出加速度的概念:a=v/t,运用数学推理得到s=at2/2。伽利略是用直觉顿悟的思考方法,对自由落体运动规律作出了重要发现。一些著名的物理学家都曾肯定和强调过直觉的作用。爱因斯坦指出“我相信灵感和直觉”、玻尔强调“实验物理的全部伟大发现都是来源于一些人的直觉”。在物理教学中,要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直觉思维能力就不可忽视。要善于运用直觉顿悟思考方法,必须要有丰富的有关专业知识和经验。具有与所思考问题有关的知识和经验乃是直觉顿悟的依据和基础,这就是说,在物理教学中,我们首先要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完善知识结构,力求整体的掌握和本质的理解。还要充分利用新教材所要求必做的探究实验,引导学生对物理现象和过程所预期的结论进行“科学猜想”,用直觉顿悟的思考方法在经验的基础上得出新的结论,长期坚持这样做,就可教会学生直觉思维方法,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形象思维方法
用直觉顿悟的思考方法所得到的结论是否正确,还必须设计实验进行检验和论证。伽利略运用直觉顿悟的创新思维方法得出s=at2/2的结论后,又用形象思维方法设计理想斜面实验进行检验,多次实验的结果表明:小球在斜面上的运动是匀加速运动(即s∝t2)。然后又合理外推,当斜面的倾角θ90°。时,小球仍然做匀加速运动,从而证明了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这一结论是正确的。至此,自由落体运动规律才可以表述为h=gt2/2。伽利略用同样的思维方法提出了“动者恒动、静者恒静”的物理规律,为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所谓形象思维,就是用形象作为思维的元素和手段来分析思考问题的一种创造性思维方法,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都以感性认识作为基础,形象思维虽然具有形象性,具有感性直观的外壳,实质上却是反映着事物本身的属于理性认识阶段的思维活动。物理学中的理想实验、理想模型都是形象思维的产物,电场线、磁感线甚至光线都是这种形象思维的杰作。作为幸运的物理教师,应充分结合物理教学的具体内容,努力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对学生的成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依据创新思维方法,归纳教学基本方法
一谈起教学方法,总容易使人把传统教学上写的讲解、讨论、谈话、提问、作业及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之类搬出来,误以为这就是物理教学的基本方法。其实它们只不过是一些教学活动的表现形式,单纯靠这些表现形式无法完成物理教学的目的和任务,无法培养创新能力,无法教会学生怎样去学习。盲目引进和机械照搬教育课本中的各种教学活动的表现形式不是研究创新教育的有效途径。从物理学家的科学研究中去探索创新教育、归纳总结物理教学方法不失为一条有效途径。我们分析伽利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全过程,不难看出,伽利略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就是抽象思维、数学推导和科学实验相结合的方法,这一方法就是我们从事物理教学的基本方法,只有这一方法才能完成物理教学的目的和任务,教会学生怎样去学习,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教好是为了学好”的目的。爱因斯坦对伽利略的研究方法给予极高的评价:“伽利略的发现以及他所应用的科学方法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而且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纵观物理学发展史,任何物理规律的建立都离不开伽利略的这一研究方法,物理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这些物理规律,并同时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那就必须用伽利略的研究方法。所以说,抽象思维、数学推导和科学实验相结合的方法才是物理教学的基本方法,教会学生科学思维方法比教会学生物理知识更为重要。
“中国目前处于重要转型阶段,从原来引进和追赶先进技术,转变为培育自己发展的动力。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已经成为我们必须关心的问题。”在近期举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6年会”之“高等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分论坛上,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汇丰商学院院长海闻作如上表述。
出席该分论坛的还有包括耶鲁大学校长苏必德、厦门大学校长朱崇实、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院长盖睿特、哥伦比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院长梅丽特・杰诺在内的诸多国内外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 国内创新教育差距大
“我们要重视人文教育对于创新人才的重要性。”苏必德观点明确,“教育必须要有社会的担当。创新不仅在于颠覆,更在于创造更多人类共同福利。”
相较于纯粹的商人,苏必德更希望培养出具有团队意识的企业家。他们工作的目的不只是为了物质收益,而是打造一支能创新的团队。这就需要发挥人文教育的力量,它会让学生从规律性的角度去思考和总结创新,从而指导具体实践。这种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所进行的创新,将不仅仅是对某个狭义问题提供一个解决方案,而是可以连续推出多个创新产品,主动发现新的问题,并用新办法去解决新问题。
“当前,中国教育体系必须进行创新,首先要改革的就是课堂文化。中国的课堂文化是尊重老师,被动地听课、做作业。而未来的课堂应该是交互型的,而不是被动的单向知识传递的课堂,是一个平台,是一个由各种问题讨论组成的课堂。”苏必德表示。
在高校工作了近40年的朱崇实有更深的体会:“创新型人才是国家、社会发展最宝贵的资源,但是中国高等教育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上还存在诸多不足。与世界一流大学相比,无论是从教育观念、方法,还是从教师队伍来说,中国大学的创新型人才培养都有很大差距。”
朱崇实指出,中国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要从自身的改革做起。要真正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大学的追求,做到把人才培养当作第一要务。他还呼吁,要给大学更多自,让大学真正依法办学;政府和高校都要加大教学经费投入;全社会应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还要彻底改革高考制度,特别是研究生的选拔制度。不要让18岁、22岁、25岁的年轻人都在为考试消耗自己的时光,至少研究生的选拔不应该以考试为主。 教会学生创新精神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盖睿特和梅丽特・杰诺分别介绍了自己所在高校在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的经验。
盖睿特强调,沃顿商学院首先教会学生的是创新精神,“因为这将使他们终身受益”。学院建立了一个创新实验室和IT自由区,在这两个区域,学生可以自由创新,无所顾忌。
同样,沃顿商学院也创新了教学方式和方法。盖睿特透露:“沃顿的MOOC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课程,共有300万人参与过。其中65000人接受了付费教育。”
盖睿特认为,通过大学教育,使学生在思想上富于创新精神,将使学生终身受益。高等教育在未来5年至10年最大的增长点不是学历教育,而是终身教育。在线教育或在职培训应成为大学未来的重要工作。
梅丽特・杰诺提出了更为具体的建议:“要想推进更高层次的研究、促进创新,关键在于做好科研成果、投入收益比、教职员工和学生素质的评估。此外,还要把最好的研究人员和学者安排到教学一线;发展好每一个学科,积极进行跨学科交流;联系不同背景的专家学者,建立全球的交流网络等。”
促进中外高校教育合作,也是提升中国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能力的重要途径。梅丽特介绍,以哥伦比亚大学为例,尽管目前交流已经颇具规模,但今后还将进一步加强合作力度,如探索联合学位方面的合作、教职人员的交流等等。 创新教育不能急功近利
[论文关键词]职业教育;创新教育;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
职教创新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为在生产一线工作岗位上进行技术改造、生产工艺改进等打下坚实基础的教育。
当前,技术工人专业文化基础知识水平较低,特别是现代化技术知识匮乏,创新能力有限。这种状况极大地阻碍了我国企业的技术改造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因此,在职业教育中推行并加强创新教育,为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培养大批的熟练掌握现代技术知识和技能的创新型人才,是职业教育特点和现状的客观要求。下面就职业院校如何搞好创新教育做如下探讨。
一、营造创新教育氛围。提供创新平台
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使师生双方思维活跃、灵感进发,也能使教师和学生处于最佳心理状态、促使师生潜能的充分发挥。因此,教师要善于调控课堂教学活动,为学生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相互尊重的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探讨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只有课堂气氛活跃,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才能为学生提供一个锻炼创新能力的舞台。应当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通过组织兴趣小组来开展小发明、小制作以及创意设计大赛等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不断萌发一些新思想、新观点、新工艺、新方法。学校可定期开展创新作品展评会,开展各种层次的职业教育创新作品巡回展,在教室内设立创新作品橱窗,为学生提供创新展示的舞台。
二、训练创新思维。培养创新精神
培养创新能力职业院校应该开设创新类课程,启发学生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源于常规的思维过程,又高于常规的思维。因此,创造思维是创新能力的催化剂。提问是开发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有效手段,提问能激发学生尝试新知的欲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提出各种问题,采用导人性提问、多角度提问、开放式提问、迁移性提问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来解决问题。另外,通过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来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爱因斯坦曾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丰富的想象力能“撞击”出新的“火花”,使思维活动起质的飞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启发学生的想象力。通过施以教育和影响,使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能够善于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思想、新事物、新方法,掌握其中蕴含的基本规律,并具备相应的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全面的素质基础。关键是使他们具有求新的意识和相应的能力,而不是要他们时时处处搞发明创造。培养创新型人才要从培养创新精神人手,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主要在于后天的培养和教育。这就要求一要解放思想,使学生敢想。许多发明创造都是从“想”开始的,牛顿从苹果落地想到了万有引力,从而揭开了宇宙的奥秘。二是要解放束缚,使学生敢问。敢问是学生创造性学习的一种表现。三要解放双手,使学生敢做、会做。
三、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学理念的转变
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提高素质,适应创新教育的需要。首先,教师应有较强学习能力。特别是提高自学能力,同时,教师知识结构必须合理。职业学校教师除了必需具有广博的基础文化知识、扎实的专业知识以及教育科学、心理科学方面的知识之外,还要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才能适应现展的需要。
其次,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是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方面,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明确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地位和作用,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另外,在教学方法上也要变传统的注入式为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处理所获取的信息,使新旧知识融合贯通,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满足心理上的需求,体现自我价值,从而激发他们内在的学习动机,增加创新意识。
四、做好教学组织,触发创新灵感
创新教育的教学组织强调教学的开放性。这种开放性包括空间的灵活性、内容的综合性、学习活动的选择性、组织形式的多样性等,还强调教学的互动性。要由“一言堂”改为“群言堂”,克服课堂沉闷的现象,要求学生大胆讨论,要摒弃死记硬背,提倡质疑,鼓励标新立异,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创新精神。在现代社会,教师要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最新信息的能力。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新技术、新成果的不断涌现。只有不断地获取并储备新信息,掌握科学发展的方向,社会变革的趋势,才能对事物具有敏锐的洞察力,产生创新的灵感。否则,创新将成为无水之源、无土之木。因此,耍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获取新信息,为创新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才能使创新能力结出丰硕的成果。
创新,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不竭动力,是一个民族振兴与进步的灵魂。教育承载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的时代课题和任务。创新教育对个人良好素质和人格的形成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在即将到来的知识经济时代,文化知识、科技以及经济发展瞬息万变,竞争激烈,思考问题的方式与以往社会大有不同。人们不仅要适应原来社会的生活规律,更需要改造和创造新的生活条件,不断完善自我,这就需要强调创新精神、创新观念和创新行为,人们也只有接受创新的教育,进行创新的学习,才能在知识经济社会中敏捷地接受新知识,创造世界,创新生活。可以说,创新性才能是一个人最具有价值的一种能力,通过创新才会使人形成自己独有的特色,使人更快地做出与众不同的成绩,并能在原有基础上,突破自我,获得更高层次的发展。在会计教学中,创新教育是通过创新的教育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实现新的发现、新的思想和理念、新的学说与技术以及新的方法的教育。创新教育是根据创新原理,以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以及创新的个性为主要目标的教育理论和方法,使学生一方面牢固、系统地掌握学科知识,同时,发展他们的创新能力。
一、自主学习,激发创新意识。
职专会计教学的主要内容是会计核算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志趣爱好、性格特点、认知水平和潜能的不同,分组让学生来当老师进行试讲,通过试讲,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在试讲过程中,注意发现和总结学生在试讲中存在的问题,纠正学生把握不准确的知识点,补充遗漏的知识点。在第二次任教《基础会计》时,因为有了第一次教该课程的经验,所以对于每一知识点学生的掌握情况基本上能估计出来。所以在挑内容让学生试讲时,老师必须在前一节对同类型的新知识讲授一次,起到引导的作用,这样,学生就不会感觉到束手无策,而且试讲前还要注意检查试讲方案的可行性、科学性,并随时接受学生的提问和求助。所以在我讲授第四章第三节销售过程的核算时,让学生试讲。这样,学生会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参与试讲,试讲前学生能利用课余时间,相互讨论、相互学习、相互启发,积极地去翻书、找资料或请教老师。试讲中由于角色发生了转变,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体,学生自然做得十分认真,仔细。试讲完了,大家一起评议试讲的效果,试讲达到了什么层次:自己理解了吗?重点把握了吗?同学听懂了、理解了吗?同学好记吗?成功了,喜悦的心情无法形容;失败了,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研究,对问题进行归纳总结,虚心讨教,争取下次成功。
这虽然只是创新的萌芽,但只要经常得到老师的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一定会逐渐激发出来。
二、自主探究,训练创新思维。
叶圣陶先生说:“教师的任务,就是用切实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下水,练成游泳的本领。”在会计教学过程中,在学生了解会计核算方法后,实施以应用为目的的专业模拟实例教学,让学生直接参与各种会计模拟活动,进行以实际应用为目的的整体训练,让学生自己摸着石头过河。在第五章会计凭证和会计账簿的教学中,就是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操中。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一般不由老师讲,而是让学生分组完成学习,6人一小组,对不同的经济业务进行讨论,如何把现实发生的经济业务填制在会计凭证和帐簿上去,学生通过翻书,遇到问题先在组内解决,组长负责把所有的组员都弄明白,这样既可以减少了老师工作量,也可以充分发挥组内每个人的力量,体现团结合作的精神。学生这时候把课堂上学到的,分散的零乱的知识,通过亲自参与,经过系统的、全面的综合和分析,有机地结合起来,而且学生还可以针对某些会计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从而对会计这一职业领域有了深入的了解,进而享受会计这一职业带来的快乐和满足。全面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和综合能力。
通过这种训练,学生对会计这一管理活动的理解更深刻了,创新思维也同时得到了培养。
三、自我调控,强化创新情感。
教学是通过外在的科学、合理、严格的要求,逐渐内化为学生认知的需要和实际行动。学生的主体性只有在良好的环境,严格的科学管理体制下才能充分体现。职专学生,特别是一些学习后进生缺乏认知需要,缺乏内在动力,对学习不感兴趣,没有享受到学习的快乐,为了寻找心理平衡,他们往往以违反课堂纪律而宣告自己的存在。他们存在一系列心理矛盾,自高而自卑,坚毅而脆弱,野蛮而懦弱,独立而依附,进取而自弃。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尊重他们的独立个性,爱护他们脆弱的自尊心,真诚地关心,耐心地疏导和热情地帮助,清除他们的对立情绪和对学习的困惑,同时要有一套严格合理的措施。正确把握严管与疏导的力度,帮助学生树立信心,逐渐形成坚强的意志和性格,引导他们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皮格马利翁效应表明教师积极的期待,会促进学生的民展,教师应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鼓励者,热情的加油者,教师能用宽容的心态去对待学生的每一个过失,用期待的心态去等待每一个学生的进步,用欣赏的目光去关注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用喜悦的心情去赞许学生的每一次成功。教师在教学上要分层次,分层设计课堂提问和阶段性检测试题,让分们都有展示自我,获得成功的机会。让学生体验到自己的能力和潜力,有助于他们重新获得学习专业课的信心和勇气,从而在最大程度上,把学生的创新情感激发出来。
四、自我教育,培养创新想象。
[关键词]高等教育;创新教育;着力点
一、明确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人文素质
高校创新教育就是要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开拓受教育者的智力存储和思维潜能,培养受教育者的创新能力和人文精神,使受教育者不仅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知识素质和人文素质,而且善于在实践中将这些素质以高度综合的形式加以升华和应用,并转化为生气勃勃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
从知识发展的角度看,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我国高等教育未来发展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一种能够长期起作用的、对人的持续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品质和能力[1]。高校办学的目的决不是要使学生成为“书厨”,成为知识的“匣子”,成为只会沿着线性思维单纯寻找因果关系的模仿沿袭者,而是要应用、要创新、要不断地形成新的观念,产生新的东西,实现新的飞跃。因此,高校创新教育要围绕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展开,充分开发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潜力,使学生获得扎实而灵活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学习知识、运用知识和进行知识创新的能力,使培养的人才具有广博而合理的知识结构,敏锐而准确的观察力,严谨而科学的思维能力,丰富甚至是奇异的想象力,也就是要有高度的灵性,能充分运用大脑智慧,凭借多元的知识和能力结构立足于科技前沿[2],不断开拓创新。
人文素质是一种深层次的内在结构,一种积淀,它是创新教育的内在动力。科学与人文是共生、互动、互通的,李岚清在北京大学百年校庆的一次会议上,告诫中国的大学师生不要只“精于科学,荒于人文”。科学是“立世之基”,人文是“为人之本”,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已是时代潮流与历史的必然要求。因此,高校创新教育的另一个任务是在赋予学生创新能力的智力因素的同时,更注重培养学生优秀的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培养对大学生今后的事业发展具有至关重要作用的人文素质,这些素质包括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生态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尚实精神、崇真精神、探索精神、团队精神以及创新精神等等,由此使他们成为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人生态度,具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和人格魅力,对国家、民族和社会具有高度责任感,有益于社会和人民的人才。
二、抓住关键——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高校创新教育要突出以人为本,既切实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这是高校创新教育实施的关键。具体来说,在创新教育中,不仅要在理念上而且要在教育实践中真正做到把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定位于引导和被引导的关系,把教师的角色从以“教”为主逐渐转化为以“导”为主,把学生的角色从被动的以“听”为主转变为主动的以“取”为主。实现创新教育,取决于教师的创新素质和主导作用,要求教师激励自己努力追求新知,从“人的发展”的角度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从“为考试而教”转变到“为创新而教”;要求教师通晓创新的方法和方式,教会学生主动学习的原则,即“要学”比“学好”更重要,“会学”比“学会”更重要;要求教师将教学和科研融合在一起,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学科前沿的知识,学到科学研究的方法。
实现创新教育还取决于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得到保证。在大学阶段,大学生思维的独立性、深刻性、批判性都有了较大的发展,原始的创造精神使他们对探求未知、寻求真理有着较强烈的兴趣和追求,这正是需要大学创新教育者去呵护、开掘和发展的。因此,高校进行创新教育,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即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不把学生看作消极的管理对象,不把学生当作灌输知识的“容器”,而是把每一个学生都看作是具有创造潜能的主体,具有丰富个性的主体,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学习主动性,最大限度地扩展学生具有张力的思维空间。同时,还要重视学生的个性教育和个性发展,鼓励和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和发掘自我优势和潜能,满足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
三、强固基础——重视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贯穿大学教育的全过程,就培养模式的主体而言,一部分是课堂教学,另一部分是实践教学,二者互为补充,互相渗透却不能互相取代。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主要是靠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来完成。
课堂教学是筑牢学生创新能力根基的最重要的环节,抓好这一环节,关键又在于创新课堂教学、活化教学过程。因此,课堂教学必须突破传统的强调系统性、完整性的宜道式讲授法,引人体现知识的发现、发生、发展过程的“发现式”教学方法,寓创新教育于知识教育之中;必须营造积极自由的课堂氛围,留出“时间空白”,在课堂教学中不把学生紧紧束缚在过去和现在之中,不用现实去锁定学生的思维,不以“告诉”的方式让学生“占有”人类已有的知识经验,不把学生看成消极被动地被塑造的客体,而是使教育过程成为学生不断地认识、追求、探索、发现和完善自身、形成个性特质的过程,这样的课堂教学才能体现创新教育的真谛。
要创新就必须重视实践。实践不仅可以训练学生相关的创新技能,而且能培养学生通过亲身的观察、体验来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在现在的大学教育中,最为重要的仍是书本理论,而将实践教学看成是课堂教学的附属环节,以验证理论为主,对实践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1]。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而言,实践教学可能比课堂教学更重要。因此,大学的教学模式应该是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科学研究三者并重,大学的实践教学要像课堂教学一样,有一个较为完整的体系,有相应的条件和实施方案[1],使学生学以致用,在实践中得到启迪,产生智慧,进发创新的灵感。
四、构筑平台——加强创新教育的软环境和硬环境建设
创新教育的软环境包括校园精神、学术环境和管理环境等,应该体现出宽松和谐、民主自由、开放进取等特点。从校园精神来说,必须具有倡导创新、鼓励创新、追求创新的办学理念,建设推崇创新的校园文化,从而形成创新教育的合力效应;从学术环境来说,应该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搭建多学科相互融汇、各种学术思想交流的平台,形成促进创新思想火花进发的氛围;从管理环境来说,关键在于尊重人的主体性,即“教学以学生为本,办学以教师为本”,形成有利于调动师生创新积极性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
创新教育硬环境的建设是创新教育的物质基础,是师生创新活动的有力保障,主要体现在基础条件和教育资源的建设上。近年来硬环境建设在高校创新教育中得到较为充分的重视,关键在于如何充分发挥其效益,力求让学校的物质资源充满着创新的智慧和功能。
创新教育既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又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目标,面对这项涉及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理念、培养模式和培养环境各个方面的系统工程,必须找准改革的着力点,努力实现传统型教育向创新教育的转变,从而更好地担负起为国家、民族培养创新人才的重任。
[参考文献]
一、 激发创新教育欲望
养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是实现教与学的一个理想的教学保证。学生只有在无忧无虑、活泼、愉快的学习情景中畅所欲言,融洽地讨论并传递学习方面的种种信息,采取学生拥有多训练机会,才能学得活、学得深、学得透,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才能得到有效体现,而不至于受到拘谨、枯燥、死板、生硬、紧张的局面影响,妨碍其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譬如“回答得正确”“你真棒”“你真了不起”这些话语,在学生看来,就好像一首诗或一首美妙动听的歌曲,激发起他们的学习热情,让心灵得到一种愉快的享受。教师的情感、表情,特别是微笑的表情,更能带给学生一种亲切的感受。学生在教师的教学中,思想或性格都得到潜移默化,创新精神也将在这美好的教学氛围中放射光芒。
(一)注重品德教育,克服重智轻德的倾向,学校要坚持把德育工作摆在创新教育的首要位置,树立育人为本的思想,把德育教育落实到教育工作的各个环节。一个人在知识方面的不足,影响了他的一生而在做人方面的不足就会影响人一生。我们在教学中要对学生经常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根据教材的某些典故讲国情史,讲科学家的发现史和发明史,讲现代科学的发展,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引导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讲道德,有爱心,诚实守信,奋发向上的人。
(二)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如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呢?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在于课堂的教育和灌输,实践能力在于实验和社会大课堂。在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要使学生具有科学的学习态度。在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教学活动中,学校要想方设法开展各项教学活动,讲究活动质量,不能走马观花,实验课和科技活动要坚持做到经常化、实效化。班级活动要有声有色,培养学生的愉快心理的良好创新心理。
二、 创新教育的开始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当一个学生对某种事物感兴趣时,他总是积极自觉地心情愉快地去主动参与,并不觉得活动是一种负担,甚至会为攻克某一难关而废寝忘食。可见,兴趣是一个人主动参与某种活动的动力机制。教学中, 我们应该通过创设问题的情景,激发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兴趣;通过运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 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设计形式的练习,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竞赛活动,在竞赛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知识产生渴求欲望,从而能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
(二)让学生体验成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然而,学生的这些倾向或心理素质, 最初只具有潜在的而非真实的动机性质, 还没有注定的内容和方向。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尽量创造让学生“成功”的机会,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积极探索、主动参与的意识。
三、思维是创新教育的关键
创造性思维不仅能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内在联系, 而且可以产生新颖独特的想法,至少能提出创造性的见解。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创新教育的关键。首先,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的多种思维训练。在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要运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加强多种思维的训练,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其次,教师自身要具有创造性。小学实施创新教育,教师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只有创新型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才能的学生。创新型教师是指善于吸收最新教育教学成果, 将其创造性地运用于教育教学之中, 并能充分体现自己的个性特色,有独到的见解,教学中能够发现并较好地使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的教师。作为创新型教师,应具有以下基本素质:要拥有新的教育观念和掌握先进的教育理论与方法; 要有真挚的教育情感;要具有创新精神和机智的应变才能;具有开放的人格和丰富的内心世界; 要具有民主的组织管理艺术, 善于启发学生的创造活动,鼓励和喜欢学生的求异、创新等。
四、创新教育的目标。
学生都得到发展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创新教育发展的目标。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民主化。教育的外部民主主要体现在教育的普及,教育的内部民主主要表现让学生都得到发展。每一个学生都有独特的个性和能力,每一个学生都有权利要求接受适合个性和特点的教育,实现个人的价值观。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点,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机会、资源。
五、创新源于心理安全
(一)一个人的创新精神只有在他感觉到心里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所谓“心理安全”是指,不需要任何戒备心,不担心别人会指责、批评自己,有一种安全感,即使回答错了,教师也不会批评,学生也不会嘲笑,这样才能无所顾忌的发挥,充分展现一个人的聪明才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