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建筑施工安全问题优选九篇

时间:2022-11-07 21:01:41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建筑施工安全问题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建筑施工安全问题

第1篇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

从保障施工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和健康,创造安全、卫生、舒适的工作环境,提高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水平出发,我们需要借鉴国外建设工程安全管理思路和理念,研究建筑施工领域安全生产中的规律,为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保障社会安全稳定创造条件。

一、我国建筑施工安全现状

在我国,建筑行业一直处于人员伤亡事故多发状态,事故发生率和人员伤亡人数长期位居我国生产性行业第二位。据统计,自 1990 年到 2007 年间,我国每年平均发生建筑施工伤亡事故 630 起,每年事故死亡人数 1500 余人。近年来,虽然总体施工伤亡事故和人数呈现下降趋势,但年均死亡人数仍然有千人左右。

1.我国建筑行业施工中伤亡事故多发

从我国伤亡事故统计资料分析,仅 2007年全国发生的建筑施工伤亡事故就有 170 余起,重伤 124 人,建筑死亡人数 259 人。所以从整体现状看,我国的建筑事故伤亡比例水平很高。保障广大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和健康,创造安全、卫生、舒适的工作环境,提高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水平,是我国现阶段施工生产中首要而又急迫的任务。

2 施工项目事故多发类别和部位

根据国家城乡建设部长期跟踪统计资料分析表明,建筑施工伤亡事故的主要类型可以基本划分为五大类别,它们分别是:高处坠落事故、施工坍塌事故、物体打击事故、触电事故和机具伤害事故。它们所造成的伤亡人数比例约为:42%~45%、15%~20%、12%~15%、10% 和 5%。

从事故易发部位来看,高处作业是事故产生的重要根源,临边洞口的建筑施工伤亡事故率明显较高。以 2007 年数据为例,在临边洞口处作业发生的事故死亡人数占到 19.20%;其他高处作业类型如脚手架上作业,占 12.66%,安装、拆除龙门架(井字架)物料提升机过程中产生事故,占 8.38%;在安装、拆除塔吊过程中产生事故的,占 10.06%。除此之外的其他事故易发部位还有:基坑部位,由于基坑挖掘事故导致的死亡人数比例为 6.96%;土石方施工部位,由于土石方坍塌事故导致的死亡人数比例为 4.44%;与施工机械和机具混合作业部位,由于施工机具造成的事故死亡人数比例为 4.95%;另外,还有因模板支撑失稳倒塌事故导致死亡人数比例为 7.38%;外电线路死亡人数比例为0.75%;现场临时用电线路死亡人数比例为 2.77%。

3.建筑施工事故发生的普遍性和规律性

建筑行业中存在的施工安全问题,不仅在我国很严峻,在发达国家,该问题依然严峻。以美国为例,通常只有采矿业和农业的工人死亡率会超过建筑业的工人死亡率。据美国 2003 年的统计数据,建筑业雇佣的劳动力相当于美国全国总劳动力的5%,但是却有 11% 的致残事故和 18% 的死亡事故发生于建筑业内。从事故发生类型和事故易发部位来看,两者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和一致性。根据美国 2003 年的统计资料,美国当年建筑业因公死亡人数 633 人。造成人员死亡的事故原因和比例分别为:物体打击 13%、高处坠落 40%、暴露于危险物质与环境(大部分为施工坍塌)21%、火灾与爆炸 4.6%,其他 0.5%。从发生事故的部位来看,高处作业依然是事故产生的重要根源。

二、 建筑施工安全事故多发的原因

1.安全生产管理体制问题

(1)工程建设各方主体的安全责任尚难落实,尤其是对个人安全生产责任的落实不好操作。工程建设涉及建设单位、勘察单位、施工企业、工程监理单位、设备租赁单位和拆装单位等众多主体,对这些主体的安全生产责任难以有效的贯彻落实。

(2)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的投入不足。一些建设单位和施工总包单位安全意识不强,为了节约成本挤扣安全生产费用的情况屡见不鲜。

(3)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制度尚未有效全面展开,安全生产信用体系尚待建立。安全生产监管方法仍过于单一化,欠缺行之有效的监督管理制度和措施。

(4)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制定和应急救援制度尚未健全。应急预案制定和应急救援制度实施在我国推行的时间不长,一些施工企业尚未制定好企业内部的应急预案,也未与城市应急管理体系产生联动,一旦发生应急事故,将得不到及时救助和处置,导致事故扩大。

(5)安全技术开发力度和安全资源配置不足。对事故隐患检测能力和一旦发生事故后的事故处置能力均显不足。

(6)安全文化教育欠缺。施工企业普遍存在安全文化缺失,职工安全知识缺乏,安全意识淡薄等问题。

2.施工项目自身特点导致危险源易于集中

从施工环境来看,以下几个方面导致危险源密集,施工危险性增大。

l)施工作业中露天作业量大,时间长,其间受气候条件影响大。据统计,建筑物施工作业中,露天作业量约占总量的 70%,且易受风、雨和雷电等恶劣自然环境的影响,从而导致施工危险性增大。

2)施工流动性大,施工环境变化频繁。由于环境变化频繁,导致施工作业人员容易在适应新环境的过程中,受到环境中的不利条件影响,使得危险概率增大。

从施工作业特点和作业现场条件来看,以下几个方面导致危险源密集,施工危险性增大。

l)施工项目工序多,变化大,环境影响因素突出。建筑施工项目从基础施工、主体工程到装修各阶段,工程内容迥异,工序和施工方法也各一不相同;同时,作业环境也随时改变,其中隐藏的危险源众多,原因各异,导致危险源的辨识困难,危险隐患增加。

2)施工项目高处作业多。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高处作业约占 90%,同时受到恶劣自然环境影响,在防护不当时,极易发生高处坠落等安全事故。

3)建筑施工过程中通常存在施工作业面狭窄,交叉作业多等危险隐患。由于进度需要和实际施工条件制约,经常需要多工种、多班组在同一作业面内展开施工作业,在有限的场地集中大量的工人、建筑材料、机械设备进行立体交叉作业,导致危险源在有限时空内高度集中,容易导致事故发生。

从施工作业人员条件来看,以下几个方面导致危险源密集,施工危险性增大。

1)施工作业者劳动强度高,手工劳动多,作业人员易产生工作疲劳、注意力分散,从而出现误操作和事故发生。

2)作业人员的操作过程复杂程度高。现代施工项目工艺繁多,施工条件复杂。作业人员在进行施工作业时,还需密切注意周围环境变化,随时进行施工协调,导致劳动复杂性程度增大,一旦发生疏忽容易造成事故。

第2篇

现在由于建筑市场准入门槛的降低,进入该市场的建筑企业也是鱼目混珠,良莠不齐。而随之出现的严重的地下非法承包交易就使建筑企业的资质大为缩水。由于建筑企业资质的降低,出现了企业所承接工程等级与该企业资质不符的现象,为事故发生埋下了隐患。有的企业只重视建设,不重视安全,对安全生产没有给以足够的投入,致使安全措施无法全部到位,从而出现了安全死角,使施工现场的安全防护标准无法达标。这就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埋下了严重的安全隐患。

2建筑施工安全问题的解决对策

2.1明确建筑工程的生产责任人,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把生产和安全有机结合起来,并建立相应的责任制,是杜绝和防范安全事故发生的有效措施。在具体施工过程中,项目经理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负责提出安全措施,并在施工中予以严格落实。同时,要明确施工安全的目标与承诺,编制详细的工程安全计划,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起由上至下的安全体系,把安全责任落实到各个岗位,落实到每个人,从而把安全措施落到实处。

2.2提高建筑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

人命关天。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把施工人员的安全当做头等重要的大事,切实强化安全意识,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减少和杜绝事故的发生。安全重在教育,要不拘一格地对建筑从业人员进行安全启蒙,通过举办培训班和现身说法等形式,让施工人员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做到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同时,要通过惨重的教训来进行实例教育,以警示人们不要跨越安全红线。

2.3做好事前、事中的安全管理工作

要寓安全管理工作于建筑施工过程的始终,坚持事前调查摸底,事中严格监管的安全思路,全面掌握安全管理的各个关键环节。在施工前,一定要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环境有清楚的了解,对其地物、地形和地貌进行记录、勘察,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并根据实地记录和设计文件,编制好安全技术措施。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要以“按图施工”为原则,不折不扣地采取安全技术措施,做好施工现场的安全防护。

2.4加强施工现场的控制和管理

施工现场是安全施工的主要客体。只有牢牢把握住施工现场的安全,通过对现场不安全因素的把控,才能减少和杜绝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要做到对施工现场的控制和管理,需要从以下几点做起。(1)在主体施工时,要注意按着施工方案对脚手架和外脚手架进行搭设,并认真做好模板安装工作。在浇筑混凝土中,要加强看护和监测,如果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停止作业,避免发生坍塌事故。(2)在对钢结构施工时,要按照有关工作流程,严格制定钢结构的吊装方案,保证吊装设备的完好无缺;同时,还应做好吊装过程的操纵和控制,确保吊装的安全性。(3)在外墙交叉施工过程中应做好作业层间的防护工作,对所用的脚手架和索具等辅设备和工具进行技术鉴定,经验收没有问题才可使用。对电气焊作业人员要严格把关,确保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并同时做到看护人员到位、防火措施到位,避免发生火灾。(4)要做好收尾工作。在具体工作中,要注意安全细节,不能因为建安工作接近尾声就忽视了安全工作,对脚手架等设施进行拆除的时候,要请具有专业资质的公司来完成拆除任务,借以保证不出现安全事故。

3结语

第3篇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安全;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A

一、建筑施工安全现状

1、大家重经营、轻安全的思想还较为普通的存在。安全防护设备不到位,安全设施投入不足。2、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人才缺失,且素质普遍较低,安全意识差。3、施工企业安全教育流于形式,安全教育的方式、内容、考核没有针对性。4、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施工方案的编制时为了应付检查,与实际施工脱节,不能起到技术指导的作用。5、施工企业工期的过程中,难免一些建筑施工安全问题出现。6、随着建设工程迅猛发展,高、大、难建筑物的出现及一些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的应用,安全管理人员技术知识更新慢,安全生产监督不力,监管失控。

二、安全隐患产生的原因

1、低价中标、垫资。垫资、拖欠工程款等现象越来越严重,施工单位为了压缩成本,减少安全措施费用的投入,对安全问题存在侥幸心理。施工单位不得不压缩成本,减少安全措施费的投入。对材料采购只求廉价不求质量,配备的安全、防护用品不符合国家标准,脚手架、安全网、模板支撑、防护设施等使用的材料低于标准要求或不符合安全技术规范标准,为安全生产埋下较大隐患。

2、施工单位没有摆正安全与生产的关系,只注重经济效益,把管理的重点放在进度、质量上,不注重安全管理,没有把安全与生产真正统一起来。管理层工作不到位,各种安全管理制度没有有效运行,仅限于表面的宣传和检查,靠粗放的“经验型”和“事后型”管理,造成安全管理工作松懈,全员的安全意识不能从深层次上提高。

3、施工企业整体素质有待提高。目前大部分的施工企业变成纯管理型的企业,虽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和水平,但每年承接几个亿的施工任务却没过硬的劳务合作队伍,施工现场大量作业人员与施工单位直接只是短期雇佣关系,作业人员素质普通较低,安全知识缺乏,对危险性认识不够,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既能,违章操作、违章指挥现象时有发生。而从施工企业看,由于员工培训支出需增加企业运营成本,在经济上和时间上都不舍得投入,对新进场或转换工种的农民工没有任何培训就上岗作业的现象比比皆是。另外,随着建设工程领域高、大、难建筑物的迅猛发展及一些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的应用,对施工企业管理人员的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而项目部的管理人员,有的是从基层提拔上来的,有的是刚从学校毕业的,有的是刚改行的,管理素质和水平参差不齐,对安全方面的知识也知之甚少,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施工方案与实际施工脱节,不能起到技术指导作用,不能及时地发现排除安全隐患,致使安全生产监督不力,监管失控,施工企业整体素质亟待提高。

三、建筑施工安全的解决措施

1、安全是一种理念,要有安全意识。构件良好的企业安全文化,营造安全氛围,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建设安全文化要重视安全宣传、现场安全布置及文明施工和教育培训,重视企业与工人之间协调合作的氛围,处处体现出人性化理念,把讲安全形成一种感人、科学的文化现象。运用各种宣传标语、报栏等多种方式,宣传安全生产;施工现场保持良好的施工环境和施工秩序,对促进现场安全文明施工很重要。施工现场实行文明管理、人性化管理,生活区、办公区与施工现场分区单独设置,要绿化美化环境,并设置图书室、活动室、淋浴室等,让工人住得舒适,工作得愉快;对现场机械设备,应根据不同的施工阶段、周围环境及季节、气候变化,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指定专职人员管理;职工的安全教育培训是一个长期性和系统性的工程,通过教育培训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增强安全生产知识,有效地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减少人为失误。通过培训,让职工了解掌握新工艺、新设备的基本施工工序和基本操作要点,安全教育培训结合各施工段安全防范的侧重点不同,全过程实施动态教育,“三级教育培训制度”必须落实,绝不能走过场。所有这些措施,对于营造安全氛围有着积极的意义,最终可以形成一种具有凝聚力的安全文化,使安全意识在职工思想里成为一种自觉行为。

2、明确责任,落实制度,确保企业安全管理工作良性发展。施工作业多为高处露天作业,交叉作业多,人员集中、工序繁杂,施工机械性能和施工人员的文化素质参差不齐,安全管理工作复杂,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明确安全责任,可以及时发现安全隐患与违章行为,并及时排除与纠正,有效降低安全事故。明确责任,就是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从施工企业主要负责人到每一个部门、每一个项目、每一个岗位的操作人员,都要明确安全生产责任。责任明确有助于大家真正意识到各自的安全生产责任,自觉履行安全职责,自己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落实制度,就是要严格执行各项管理制度,消除当前“严不起来,落实不下去”的现象,确保安全生产各项管理制度工作良性发展。

3、加大安全生产的投入,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是最经济、最可行的企业发展之路。施工企业要正确处理好经济效益与安全生产的关系,特别是领导层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安全管理的思想一定要改,不减少、不挪用安全防护专项资金,确保安全措施经费专款专用。安全生产搞得好的企业,不仅事故少而且经济效益也好;与此相反,忽略安全投入的企业即使一时收到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但绝不会长久,一旦发生事故轻则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重则毁掉一个企业。

第4篇

关键字:施工安全;类型;控制措施

1 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以及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视和投资规模的加大,我国的建筑业迎来了黄金发展期,但由于建筑施工的过程复杂,周期长,造成施工现场和整个是施工过程中存在诸多的安全隐患,同时各种不确定和不安定的因素也随时可能发生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分析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并有针对性采取控制措施是很有必要的。

2 建筑施工安全问题分析

2.1 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的类别分析

按照住建部公布的《全国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形势分析报告》统计数据分析,全国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的类别主要要五类:高处坠落、施工坍塌、物体打击、机具伤害和触电。根据2004到2008年的统计数据分析,高处坠落事故占在所有建筑施工发生类型里占45.73%,发生的主要位置在临边处、洞口处、各类脚手架、物料提升机以及塔吊处;工程施工坍塌、塌方等占总事故类型的18.73%,主要发生部位是土石方坍塌、模板支撑失稳;物体打击类占11.20%,主要是高空坠物;工程设备伤害、设备损伤等造成的事故占7.07%,主要部位在混凝土搅拌机、震动棒、切割机等,触电造成的施工占6.97%,主要部位是外电线路及现场临时用电线路等,对这些施工安全事故类型以及事故发生部位的分析,对建筑施工的安全性评价体系的建立以及施工安全研究和指导施工企业开展施工安全防护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2 建筑施工安全事故致因分析

建筑施工的综合性和复杂性决定了是施工安全事故的多样性和易发性,也给安全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因此,分析安全事故产生的原因,从源头切断安全隐患,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可有效降低事故率。综合分析各种建筑安全事故,不难发现,事故的原因取决于人、物、环境的影响和制约。人的原因主要是人员的技术水平、知识结构、身体素质以及按规矩办事的准则;物的原因主要是建筑施工材料、施工机械设备和其他辅助施工工具自身固有的安全隐患;环境主要是建筑本身的高空作业以及施工现场的协作、配合等。了解了主要的安全致因,就能对症下药,有针对性的发现企业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短板,加以预防和临时处置。

3 建筑施工主要安全事故类型原因分析

3.1高处坠落事故致因分析

在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类型中,高空坠物是发生率最高的,同时造成的伤害也是最大的,往往使人员受到较严重程度的伤害。高空坠落施工主要发生在脚手架、塔吊、外用电梯、井字架等位置或是洞口、临边作业处。高空坠落事故的特点是频率高、事故部位多、后果严重。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人员方面主要是因为安全制度不健全,施工人员违规、违章、违反劳动纪律,安全检查流于形式,无法落实到位,施工人员存在侥幸心理,操作存在失误,同时注意力不集中也是造成安全问题主要原因;在物的方面临边、洞口、电梯井、吊篮式人货电梯等未设置防护或是防护设备陈旧,脚手架不达标也会造成事故;在环境方面安全防护措施被腐蚀,强风、高温、高寒,雨雪天气,夜间作业等自然环境因素也是造成事故的原因。

3.2 坍塌事故的致因分析

坍塌事故主要分为基坑、模板、脚手架、拆除工程、建筑物以及构筑物的坍塌事故等。其中基坑坍塌和模板坍塌事故占坍塌事故总数的 75%以上。其中基坑坍塌是由坑壁和地表水处理不当造成的,模板坍塌是由于模板支撑的稳定性差,因支撑失稳而引起模板坍塌事故。坍塌事故的特点是事故发生波及的范围广,事故性质恶劣,对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威胁巨大,主要原因多是因为施工质量较差、材料不合格、管理不善或是赶工期、赶进度导致工程强度未达到设计标准造成的。

3.3 物体打击事故致因分析

物体打击施工的特点是事故引发原因多、突发性强、同时事故发生的部位广,具有立体性、造成的后果严重等。造成物体打击事故的原因主要有洞口防护有空隙、未设置严密的多层次的安全通道、人员未按规定佩戴安全帽、机械设备未做好防护、施工人员误操作、安检不仔细、场地狭窄采光不足、操作人员心理素质差等都会造成物体打击事故。

3.4触电事故致因分析

建筑施工触电事故的特点是季节性明显,在潮湿多雨的夏秋季触电事故多发,同时低压触电多于高压触电,触电事故发生的部位主要在联接部位、电线接头部位等。触电事故发生的原因主要有外电线路防护措施缺失或防护不到位,电线破皮、老化或无开关箱,或是各种电器施工设备因操作不当引起的触电事故。

4 建筑施工安全控制措施研究

在分析建筑施工安全的常见安全事故类型以及不同类型事故发生的频率、原因、特点的基础上,可采取以下措施,加强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保证工程项目安全顺利进行。

一、建立和完善项目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筑施工安全必须坚持谁管生产谁就是安全第一责任人的原则,在施工现场需要成立以最高负责人为安全领导小组的组织机构,明确安全生产职责,实现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严格奖惩制度,明确安全责任,对安全生产职责和管理落实到位的要给予行政和经济上的奖励,对不能很好履行安全生产职责的,要执行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在晋升、职称评比中强化安全考核,对造成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的必须严肃查处,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二、加强施工方案的优化和施工安全技术措施的落实。首先施工方案的合理设计是保证工期、保证工程按照一定的工序合理有序开展的前提。同时要根据施工现场复杂的环境、复杂的施工流程对施工方案进行合理的调整,保证工程不会出现现场混乱,不会因为工期拖延而人为的临时加快进度、三班倒等;其次,要认真落实施工安全技术措施,没安全就没有质量,就没有工程的工期和工程的整体效益,所以一定要将安全生产措施落到实处,严格按照规范设置安全设备。

三、认真组织安全检查。定期的安全检查有利于安全隐患的及时发现和消除,是促进和提高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的有效手段。施工安全检查一定要做到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定人和不定人相结合,定措施和不定措施相结合的方式,做到随时发现、随时检查、任何人都可以提出安全问题和安全措施,实现全时段、全员、全手段的安全检查工作,真正把施工现场的安全检查落到实处。

四、重视激励在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安全管理的主体和核心是人,所以要在施工现场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通过激励措施让安全管理人员认识到工作的意义和重要性,保持高昂的热情和以积极的态度投身于安全管理的工作当中,提高安全管理的绩效水平。

五、重视和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安全管理和教育重要分为两部分,首先是对安全管理者需要加强安全意识和安全管理技术手段的培训,让其在认识到安全工作重要性的同时,可以采取不同的手段和方式参与到安全管理工作当中;其次是对员工的培训,需要加强安全知识和技能培训,加强员工提升自我安全保护的能力。

5 结论

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工作是提高施工企业的市场信誉,提高工程质量,保证工程的整体效益的前提。安全大于天,只有搞好安全生产工作,才能保证工程按时、按期、按质量完成。本文在分析建筑施工现场常见的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和部位的前提下,提出加强安全生产的具体措施,其结果对建筑施工企业提高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姚小刚.关于建筑生产风险的系统研究.建筑安全,2001(3):16-18

第5篇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问题 监管体系安全意识资金投入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大多施工企业安全管理环节薄弱

一些企业的领导对建筑安合的认识不到位,不配备必须的劳保用品,管理理系不健全。经常让工人长时间工作,处理极度疲劳状态,这肯定会导致事故的发生。员工在安全意识方面也很淡薄,不按正规的安全培训行为走,自我保护能力差,经常性违章操作,引发安全事故。安全管理基础薄弱,会因一些人为的原因理不清速度、效益与安全的关系,造成企业或工地安全机构虚设,专职安全的员工配备不足,有按施工组织设计的指导作业,不提供安全用品,野蛮施工,侥幸心理严重。另外,施工队伍素质较低,安全管理人员文化素质较低,无法对施工队伍进行管理。违规建设导致隐患存在。

大多单位安全投入与建筑业快速发展不相适应

安全措施的保障要以经费投入为基础,而建筑业安全经费投入低于企业经济的增长,这就致使安全防护不到位,技术装备落后、设备老化,很多大机器设备带病运转,抗灾能力差,不能有效及时地预防事故灾害,使生产无安全保障。因为进行安全投资会增加企业的成本,使其在竞争中处于不利位置,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在制定安全投资决策时,决策者主观上往往都是坚持从经济利益最大化的角度,不愿为提高安全生产水平继续投入,忽视安全风险的存在。且由于安全投资的种类繁多、结构复杂、体系庞大,目前还没有一个行之有效的、计算简洁的安全投资结构分析方法。这就使得安全投资的方向决策难上加难。而这在企业安全投资严重匮乏的情况下无疑又减少了有限投资的使用效果。建筑安全经济统计指标体系尚不完善。涉及建筑安全经济统计内容的各专业缺乏协调合作与管理,使相关的统计内容未形成完整的统计信息体系。无论企业是否对安全进行投资,企业不会因此得到一些正效应或者负效应,即不会因为是否进行安全投资而相应的得到奖惩。

三、建筑安全生产监管体制还不完善,及需健全

安全管理的体制急需完善,但是由于安全生产的监督薄弱,被动依赖全监督部门对安全生产工作进行监管观念较重,而一些地方政府监管不到位,地方保护主义严重。有的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对安全生产不重视,工作不到位,对安全违法行为熟视无睹,疏于监管。工程参建单位各自对安全管理职责不明确。企业未成立工会或工会虚设未起到相应作用,没有体现出“群众参与监督、全社会广泛支持”的氛围。督管理社会激励机制尚未建立,社会和舆论监督受各种因素影响使监督手段受到限制。虽有法律依据,但在实施过程中,有的地方政府未能很好地认识到建筑施工安全监管的重要性,以致安全生产监管机构经费、人员配置等方面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在实际工作中,造成职责分工混乱、监管力度不到位等现象。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制是急需解决的问题。人是本单位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负全面责任。

四、建筑安全问题解决措施如下

首先,各大建筑企业要完善安全生产监管体制

建筑安全控制是一项系统工程,一定要有一套安全保障体系,所以我们要加快建筑安全监控保障体系的建设。我们要从三个方面去完善建筑业安全监管体系。(1)要完善工程参建单位的安全管理体系,明确各自安全管理职能及行使权限。(2)实现政府监管和行业管理职能的分离,明确建筑安全监督机构性质,当前我国安全生产管理体制的核心是企业负责,将建筑安全监督机构重心转到加强工程参建单位的行为监督,充分行使“监、帮、促”职能,使施工、监理企业自主行使管理职能。(3)企业与政府,是建筑安全管理措施推行过程中的两个行为主体,由于各自的利益趋向不同,二者之间存在矛盾,建筑安全管理很大程度上也是二者博弈的结果。

其次,各大建筑企业加强员工安全意识教育

安全第一,教育为本。安全教育由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按照综合体系的要求加大建筑安全法规宣传、教育和培训的投入,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使从业人员充分认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增强安全生产知识,有效地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减少人为失误。安全教育培训要形成制度,适时适地,内容丰富,方式多样,讲求实效。严防从业人员未经安全教育和培训就上岗作业

再次,各大企业要增大并科学安排利用安全投入资金

我们要大力发展经济,调整产业结构,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安全投入从经济上提供可能性。我们要建立建筑安全投入统计体系,完善建筑安全投入的资金来源保障,保证安全投入资金的足额到位。我们还要建立独立于社会保险之外的安全生产保障基金社会统筹制度。安全生产保障基金来源可由行政处罚收入、社会、政府财政、企业共同出资构成。最后要加大对安全投入结构的研究,要将有限的安全投入资金进行有效地运用,发挥其最大效益,就要科学地安排安全投入结构。

最后,各大建筑企业要建立健全建筑事故应急机制

为了避免或减少事故和灾害造成的损失应付紧急情况,建筑施工企业需进一步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提高应急事件的快速响应和处置能力。同时通过危险辨识、事故后果分析,采用技术和管理手段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且使可能发生的事故控制在局部,尽量减少生命财产损失和不良影响,防止事故的蔓延。

另外,必要时各大企业还可以通过建立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制度

每一期事故都会给给一个单位、一些家庭带来很多伤害,所以建立建筑施工现场职工意外伤害责任保险制度及设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非常必要。 只有建立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抵押、职工意外伤害责任保险投入及设立专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才能使潜在的损失降到最小,从而解决个人或单个企业难以解决的困难,有效降低事故风险,将事故风险进行分散,并减小企业和个人经济困难的有效途径。

综上所述,安全高于一切。要想使我国的建筑业持续健康地发展,一定要树立“安全高于一切”的理念,不断地分析问题,找出安全管理的薄弱环节,加大安全投计,完善安全生产的监管体系,加强员工的安全教育,科学安排安全投入资金,亦可以建立安全生产风险抵押制度。

参考文献

【1]黄盛仁.2O世纪九十年代我国企业安全生产的投入分析与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2.5.

【2】刘小车。强化建筑安全生产监管的对策建议。 建筑与发展,2010.04

[3]蔚小英.浅谈施工安全生产管理[J].山西建筑,2oo8(02).

第6篇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问题;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建筑行业的持续发展,建筑施工安全的隐患体现的越来越明显,建筑施工事故也不断出现,在我国政府的重视与干预下,建筑施工安全体制改革不断得到深化,大大缓解了施工事故频发的局面,使施工事故出现率不断下降,但总体形势不容乐观,各有关部门还应该深刻了解与学习安全施工的概念及相关的内容,施工单位自省自律,根据我国建筑施工的特点与现状,不断针对我国的建筑行业安全问题进行有效的整顿,更积极的寻找合理的安全管理措施。

一、施工安全的概念与意义

建筑施工安全在建设工程过程中以及维护工程过程中的安全问题,不仅包括基本的建筑人员的人身安全,还包括建筑本身的安全、财产的安全以及对施工环境安全的建设,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为方针,其目标是保证安全生产、确保重大伤亡事故出现几率为零,将轻伤出现几率控制在百分之二以下或者更低,在保证工程结构完整与财产安全下确保工程的质量。

确保施工安全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在施工人员和社会发展两个方面: 第一,保证施工安全,有利于提高施工人员积极性并提高建筑效率。21 世纪以前,我国的城市建设处于初步阶段,对施工安全的重视以及施工安全的意识普及力度欠缺,导致很多重大事故,这些原本可以避免的伤亡事件给施工人员的家庭造成毁灭性的打击。保证施工安全,让施工人员体会到对自身生命的重视与保护,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激发施工人员的劳动积极性,从而加强对施工技术的学习与掌握,对施工效率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保证施工安全,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和谐发展。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对建筑工程的顺利开展有消极的作用,同时给社会带来不好的影响,阻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积极进行建筑安全管理方面的改革,保证所有建筑资源的安全,同时维护了工程的完整性与优质的质量,不仅对社会建设起到推动作用,同时符合和谐社会的发展要求,对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建筑施工的安全问题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费用在施工总成本中的比重不断增加,加强安全生产的投入势必增加施工成本,使企业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在我国实际建筑施工中,安全生产管理费常常不能做到专款专用,大大增加了施工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

1、组织结构不健全

我国建筑施工单位对施工现场的管理制度不健全,对现场施工的组织结构配置不合理,技术人员比例偏低,没有系统的安全生产管理机制,特别是相关专业人才,人员组织结构不完整,权责不明晰,甚至出现身兼数职的现象;技术人员知识、技能等素质偏低,没有专职的施工现场安全员,致使施工现场管理混乱。

2、建筑业安全事故频发

建筑业由于本身的特点成为了安全事故发生最多的行业,其工作特点表现出高出作业工作量多,作业环境复杂多变,手工操作劳动强度大,事故主要表现为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触电、坍塌事故等形式,目前这五种形式的事故占建筑业安全事故的 80% ~ 90%,而从全国安全事故的整体来看,建筑施工引发的安全事故也仅次于矿质开采行业。

3、建筑单位的社会责任感不足以及自省自律的意识欠缺

建筑行业竞争激烈,但是同时也能够带来巨大的利润,这一特点使建筑单位过于重视缩小建筑成本而忽略了对建筑安全方面的重视。也有一部分建筑单位或个人被眼前的利益所诱导,对建筑材料和其他一些建筑资源的采购方面不负责任,同时在建筑行业中,存在“挂靠”建筑队伍,让欠缺施工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的建筑队伍进行直接的施工,给工程的施工过程以及后期质量安全都埋下了很大的隐患。建筑单位缺乏安全管理结构,对安全技术的投入过少,重视工程效益,忽略安全防护,违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是社会责任感不足的表现,也是单位和负责人个人缺乏自省自律意识的表现。

三、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对策

我国建筑行业得到快速发展,施工安全生产显得尤为重要,国家应积极建设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科学制订建筑、监理、施工单位的三位一体安全生产体系,积极实施国家建筑安全生产的相关规范政策,科学落实国家相关施工全过程质量控制、成本控制,施工合同制、招投标制和施工监理制度,确保建筑工程施工的安全、有序展开。

1、以人为本,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培训

积极开展施工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普及安全施工知识和技能,有效预防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施工安全培训包括:首先,对施工人员开展定期的安全法规、施工安全生产知识和施工安全操作技能培训,并严格考核,持证上岗;其次,以人为本,制订科学的奖惩制度,做到权责明晰,赏罚分明;再次,强化管理层的安全施工培训,加强安全法规的学习。

施工单位应根据单位实际情况,科学建立施工现场安全培训机制和以人为本的奖惩制度,开展针对性强的培训课程,既开展有针对性的安全施工培训,主要包括入职培训、上岗培训、年度培训,确保人员持证上岗,又结合区域、人员的综合素质的差异,开展综合施工安全培训,并进行严格的考核,强化施工技术人员的技能,特别是安全员的安全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并根据施工人员的作用开展奖励措施,鼓励员工再接再厉,确保建筑安全施工的有序进行。

2、政府有关部门完善法律法规,加大贯彻力度

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强对当前建筑施工现状的调查,根据表现出来的问题及时的在法律法规方面进行弥补,对违规建设给予大力打击、处罚,并加大宣传力度,对建筑施工安全引起足够的重视,让法律法规起到确实的震慑作用。同时加大资金的投入,对有关部门进行合理的整顿,使相应的法律法规条款得到贯彻和落实,建立严格的奖惩制度,对不能很好的履行监管职能的地区政府部门给予严厉批评教育。完善合理的评价机制,对工程的批准、检测以及验收做到认真负责,起到政府在建筑施工安全方面的引导作用。

3、建立安全施工长效机制,科学提高生产效率

国家应制订相关法律规范,将区域的建筑用地进行科学规划、分类,并依法纳入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中,严格审查施工单位的施工资质和安全生产综合能力。国家相关职能部门应进一步规范施工单位的资质,切实保证施工的安全和质量。科学搭建“四位一体”的施工安全管理机制,建立切实可行的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体系。

国家应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加强安全施工的管理和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的研发和推广。并不断提升施工技术管理水平,努力向技术密集型方向转变。并逐步实现安全施工机械化,最大程度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不安全施工的概率,不断提升劳动生产率。

结束语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不仅涉及到自然科学,还与社会科学领域密不可分,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建筑施工安全与管理以及相关安全技术问题涉及方方面面。因此“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施工生产中必须要坚持的方针,采取有针对性的安全管理措施,保证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

参考文献

[1] 王卫东.建筑施工安全问题与管理对策[J].建设科技,2012,(3).

[2] 杨锐.建筑施工过程中企业安全管理对策[J].企业导报,2011,(4).

[3] 王彤.论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J].河南建材,2011,(2).

第7篇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安全;施工管理;问题

近年来,为了满足我国人民的日益增长的生产生活需求,我国兴建了大量高层住宅和其他民用建筑等各类高层建筑物。高层建筑给我国人民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但由于高层建筑具有层数较高和施工周期较长等特点,且我国高层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水平普遍较低、相关从业人员构成复杂且流动性较大、安全生产与安全教育相对滞后等现状,从而导致在高层建筑施工的过程中也现了建筑火灾和安全事故等许多安全问题,对人民的生命安全及国家的稳定都带来了严重影响。因此,加大对我国高层建筑施工安全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良好的高层建筑施工安全工作是确保我国建筑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有效控制并减少高层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高层建筑的施工安全,已成为我国的高层建筑施工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

1 高层建筑及其施工特点

与传统的低层和多层建筑相比,高层建筑的高度更高且具有较多楼层,但高层建筑并不仅是前二者的简单叠加,它在建筑的使用功能以及结构等方面有了较大改善与突破。高层建筑施工具有多层建筑施工的大部分特点,还具有自身的施工特点:施工机械化程度较高,立体交叉作业较多;具有较高的结构防水质量要求,且技术复杂;高空作业较多,垂直运输作业量较大;基础较深,地基处理与基坑支护相对复杂;施工准备工作量大;施工工序较多,相互配合复杂;层数较多,安全防护要求严格等。由于高层建筑层高较高、规模较大,高处坠落等安全事故更易发生,从而导致高层建筑施工的人员伤亡明显多于多层建筑施工,我国的高层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任务十分严峻。

2 我国高层建筑施工的安全问题

影响高层建筑施工安全的因素较多且十分复杂, 目前,我国高层建筑施工安全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 高层建筑及其施工的特点决定了高层建筑施工中会存在较多安全问题。

高层建筑的施工工序较多、交叉作业多、施工工艺复杂,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不同楼层、工种和工序等的同时施工作业,大大提高施工效率。但不同楼层同时作业,不同楼层间、施工工序间的相互影响作用较大,从而发生伤亡事故等安全问题的几率大大增加。一般,高层建筑物高度较大,所以,高层建筑施工作业多在高空进行,在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楼面预留孔和电梯井坠人致死的情况时有发生,而高空坠物伤人事故也大量存在,由于高度过高,造成作业和物料上下运输都比较困难。

2.2 高层建筑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普遍较低,建筑企业对施工队伍的专业技能培训重视不够,从而导致高层建筑施工队伍的业务能力不强,整体素质普遍不高,安全意识淡薄。依据相关规定,新进工人要接受安全生产三级教育,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岗。建筑工人多是建筑企业临时招进的农民工,他们没有经过专业技能培训,自我防护能力较差,严重缺乏安全生产科学知识,缺乏安全意识与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理能力,这都易引发高层建筑施工安全问题。

2.3 高层建筑施工安全管理落后,相关管理机制不健全,建筑安全立法滞后于高层建筑市场的发展。目前我国部分地区的工程项目施工缺少专门的安全管理专职人员与机构,施工安全工作无人监督管理、无人负责的现象时有发生,高层建筑安全管理机构没发挥效力,形同虚设。目前我国高层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体制并不健全,多数承包商考虑到成本因素,会减少安全防护措施和对现场工人的安全培训。作为项目的投资方,业主通常会较多关注工程进度,而对生产过程的安全性和合理性重视不够。建筑安全立法相对滞后于我国建筑市场的发展,从而导致无证施工、漏报及瞒报安全伤亡事故的现象大量存在。

2.4 建筑市场混乱,各级安全管理人员对高层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不重视,安全管理经费投入较少。部分领导对建筑安全生产政策及相关法律法规认识不足,当进度、质量与安全发生冲突时,常采取安全让步的方式,以获得预期的效益,从而促使了一些安全问题的出现,并带来了严重的后果。由于缺乏严格的监控措施,建筑市场存在大量越级发包、非法转包等现象,这给施工带来了不安全因素。充足的资金支持是做好高层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前提,然而在我国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安全生产设施购买和安全生产管理等方面的经费投入严重不足,这会直接影响到高层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防护标准,从而引发一系列的施工安全问题。

3 保证我国高层建筑施工安全的主要对策

加大对高层建筑施工安全问题和管理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了提高我国高层建筑施工安全水平,具体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3.1 强化安全检查审核制度,提高高层建筑施工企业各级领导的安全意识,加大安全教育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整体素质。使安全管理规范化和程序化,并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方法和制度,并建立切实有效的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加强安全生产的宣传与教育,通过开展安全生产知识竞赛和安全生产讨论等活动,提高全员对施工安全的认识。通过组织相关领导参观学习诸多安全事故现场,让其意识到建筑安全事故给人们造成的巨大伤害,从而使其提高认识,主动重视建筑施工安全。加大对现场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与培训,由于施工人员文化水平普遍不高,为了增加教育培训效果,可适当采用宣传画、图片和安全警示标语等方式。

3.2 建立健全高层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制度及岗位责任制度,加大相关部门的施工安全监管力度,严格落实安全责任,政府要加大对高层建筑施工安全的政策引导和财政扶持力度,从而确保我国高层建筑施工能够安全、高效的进行。政府及相关主管部门要针对性地引导建筑施工企业在施工安全方面的投入,制定并实施强制性的施工安全规定。完善安全机制,建立安全责任制度,实行项目经理和各专业管理人员的负责制,建立权、责、利相结合地责任安全管理体系,落实项目各级人员安全责任与奖罚办法,制定奖罚分明的激励制度,完善考核制度,明确考核指标,充分调动广大员工参与进来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依法落实相关部门的监管责任,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许可条例,加大会施工安全的监管力度,杜绝因高层建筑施工的安全生产检查较复杂,而使施工安全检查流于形式的现象。

3.3 抓好施工前和施工中的安全管理,对施工现场的地貌、地形等进行勘查,及时发现或消除各种安全隐患,并做好各项施工安全技术的交底工作。注重施工中的事前预控与过程控制,坚持“安全生产、预防为主”的施工方针,严格依据相关高层建筑施工规范与标准进行施工。严格控制施工人员的准入制度,新进场人员要通过安全考核,考核不合格者禁止进场。建立施工现场安全生产领导组织机构,并编制相应的安全管理网络,不断丰富和完善高层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体系。

4 结 语

高层建筑是我国现代城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高层建筑的施工安全工作对我国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是确保我国高层建筑施工质量的重要基础与前提。因此,加大对我国高层建筑施工安全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我国高层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和专业素质,从而为减少高层建筑施工安全事故贡献一份力量,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牧峥,郭洋.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安全管理[J].四川建材,2011,37(5):246-247.

[2]骆成,谭龙.浅议高层建筑施工技术与控制[J].建材发展导向,2011,9(13):246- 247.

[3]罗跃香.多层及高层建筑施工的重点控制措施[J].建筑科技与管理,2011,(7):37- 38.

第8篇

关键词:建筑施工事故;安全问题;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建筑施工的存在的安全问题及分析

(一)没有针对建筑施工的健全的安全管理机构。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及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配备办法》中明确规定了配备建筑施工企业与项目专职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标准。在施工现场,施工单位一般能根据要求配备相对应的安全员,但仍有许多施工企业配备的安全员数量不够,或是安全员未经过系统同的安全管理知识培训,无证上岗。由于管理人员匮乏,神的安全员甚至身兼数职,工作缺少积极性与能动性,无法全面履行职责,对待施工项目上的安全管理任务总是敷衍了事,致使事故隐患长期无法解决。

(二)建筑施工人员素质普遍不高。

我国的建筑施工人员整体职业素质不高,这是长久以来影响建筑施工安全事故频繁发生的重要原因。目前从事各类建筑施工的基本上都是农民工,安全生产意识低,自我防范意识淡薄,未接受过完整、正规的教育与培训,缺乏安全操作知识,施工中时常因贪图方便、快捷而违背操作规程。并且,他们自身没有维权意识与维权能力,一般是包工头强制要求违章作业,即便安全防护不到位也要硬上,最后发生事故遭受了伤害也难以得到公正的对待,获得合理的赔偿。随着高层与超高层建筑大量开发,建筑的结构也愈发复杂,现场施工的难度不断升级,施工机具开始丰富多样,愈发难以操作,施工现场的施工安全问题愈发显得严峻。

(三)安全硬件的投入不足。

由于投资主体的经济性质日益多元化,市场竞争日益加剧,施工单位承包工程开始变得越来越难,时常在市场当中处于被动地位,导致许多建设项目是施工企业垫资施工的,安全经费无法得到保障。部分地区的建筑市场存在过度竞争的情况,投标企业相互之间恶性压价,把安全生产投入也作为竞争压价空间,导致部分工程安全生产投入先天不足。一些项目的管理人员迫于生产成本的压力,存在着通过减少投入安全经费来增加项目的经营效益的错误想法,造成施工现场的安全施工投入不够。主要表现有:安全网、安全带破旧未及时替换,临边洞口的保护能省就省,开挖基坑或是不支护或是降低支护标准。

(四)建筑施工的日常安全检查与安全交流走形式主义。

日常安检是企业开展安全管理、排查并处理施工安全问题的重要手段。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部分施工项目还存在日常安检不到位的情况,检查的内容不够全面详细,甚至对施工易发点与危险部位的检查都不够不到位,有时候即便查出了问题都无法及时彻底的解决,使现场隐患长久存在。

针对建筑施工安全问题的管理对策

(一)加强教育和交底工作的安全

施工单位要加强宣传“安全教育”的力度,让施工人员从心里明白安全意识从而树立“人身安全才是最重要的”观念。在此之外,施工企业要切实履行安全交底的程序,要明确并且规范交底的内容,要结合整个工程的特点,针对施工的重点安全部位以及施工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当天施工作业的环境、安全的防护措施等问题都要进行详细并对某个问题有针对性的交底,使交底工作能够在有效的指导施工人员作业中得到切实的保证。在施工一些重大而危险的工程前,一定要组织施工人员对其施工环境中进行针对性的安全教育宣传。安全交底时必须要进行有效的书面记录工作和双方人员的签字。

(二)加强施工过程中得安全检查

安全隐患是滋生事故的源泉,隐患不彻底消除,事故就无法断绝。因此,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危险源需要及时而全面并准确的辨识。生产过程中得危险因素要定性定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其严重程度个发生的概率要进行全面的评价,然后要针对不同的问题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以保证施工安全。施工现场的第一负责人也就是项目经理要对施工安全以及安全生产严格把关,做好行之有效的制度建设,预期目标的实现,施工过程中的控制等方面的工作。要切实落实各个工作岗位的安全责任制度,加强监督和领导施工现场的相关人员是否有效履行其职责。对发现施工过程中的事故隐患要严格按照相关的规章制度加以整改。对已经存在严重问题的工程要勒令停工整顿。要严格执行复查的程序,等事故隐患整改后并确认验收合格方可重新动工。

(三)监理单位要充分发挥作用

在《工程建设监理规定》中明确指出,监理单位或监理工程师应当按照相应的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的强制性标准对进行的工程实施监理,并对工程建设的安全承担自己身为监理的相应责任。特别是在安全监理的概念提出后,建设监理目标由原来的“三控”改为现在的“四控”从基础上更加明确了安全控制的重要性和价值的体现。在工程建设中安全监理已经成为监理的一项很重要的标准和任务。

“安全监理”这种制度的实施,在整个建设工程里对安全生产实施的全部过程有效的保证了动态监督管理的落实,规范了工程建设的参与和对甲乙双方安全的生产行为,最大限度的避免了由于不当的安全生产而引发的工程事故。在施工现场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安全监理制度,不仅加强了安全管理,还减少了工程中的事故发生。监理单位或监理工程师在职期间一定要严格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要确保建筑工程在安全的状态下施工。

(四)加大安全投入

在市场经济中,企业已经是安全投资最有效和最直接的投资方。施工单位或施工企业已成为自主的经济实体。把实现利润最大化作为追求目标,充分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增加安全投资,把安全作为前提条件,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二是工程预算中的对于建筑施工的安全投资费用。其经济来源是建设单位。为保证安全投资在建设预算中的费用,我国建设部在《建设工程的的安全防护以及文明施工的措施费用和使用中的管理规定》中明确规定:“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应该在施工合同中提出明确的安全防护和文明施工的总的费用,例如,费用预付和支付计划以及使用要求和调整的方式等项目。”施工单位和建设单位在合同签订中就要列出关于安全施工措施的费用的相关事宜,确保安全经费要及时到位。之外,施工单位在施工前要对安全经费的使用和筹备做出明确的安排,建立专门的经济账目,并记录在项目目标的管理方案中。

施工过程中发生施工事故的原因虽然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只要参与的甲乙双方或是第三方主题,高度重视“一切都是为了安全”的思想,并在行动中严格要求自己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实施,认真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并做好早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就可以有效的从根本上减少发生安全事故的几率,施工安全的生产目标才会顺利的实现。

参考文献:

[1]王卫东.建筑施工安全问题与管理对策[J].建设科技,2012(3)

第9篇

加强安全管理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项目管理 安全意识 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 TU714 文献标识码: A

近年来,建筑工程领域对工程的要求由原来的三“控”(质量,工期,成本)变成“四控”(质量,工期,成本,安全),特别增加了对安全的控制,可见安全越来越成为建筑业一个不可忽视的要素。“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之所以说它永恒,是因为不论各行各业,不论远古未来都涉及到安全。用一句简单的话概括:“只要有人类活动的场所就有安全,保证了人类生命不受伤害就保证了安全”。那么要如何才能真正地实现安全呢?根据安全原理我们知道,在事故预防过程中,要涉及事故系统和安全系统这两个对象。事故系统包含人(人因)、机(机器)、环(环境)、管(管理)四要素;而安全系统则由人、物(设备安全性)、能量(能量的有效控制)、信息(管理效能的发挥)四要素构成。从这两个系统的要求中可以看出,要搞好安全生产、预防安全事故,人是最直接、最重要的决定因素。通过这几年频发的建筑安全事故我们不难看出:人的安全意识的薄弱正是导致这些事故发生的最主要原因。

1.安全意识的薄弱性主要表现

(1)领导重视不够,片面追求眼前经济利益。在市场经济中,政企分开,企业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模式,在大大小小会议上讨论最多的往往是经营、效益和利润,安全管理搁置一旁,无形中被放松了,更不考虑安全管理。

(2)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形同虚设,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

有些企业在经营机制转换过程中,片面追求机构精简、人员压缩,出现兼并甚至撤销安全管理机构、裁减或取消专职安全员的现象,从而削弱了安全管理及监督检查力量。而且,绝大部分企业安全管理人员素质偏低,专业技术人员寥寥无几,甚至为了照顾关系安排做安全管理工作,导致安全管理严重滑坡。

(3)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不到位,措施不完善。

勿庸置疑,大部分企业都制定了安全生产责任制,并且有的企业与下面各项目部都签订了安全生产责任状,明确了具体指标。可是在具体落实过程中,却出现了“真空”段。

(4)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基础管理工作薄弱。

这主要是指中小型企业及个别国有企业。大家都知道,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现场检查与教育、场地与设施管理和安全技术管理。有的企业及项目部连最起码的安全检查与安全教育制度都没有,怎能搞好安全生产?

(5)安全资金投入不足。

在安全经济学上,预防性的“投入产出比”高于事故整改的“产出比”。研究成果显示,安全保障措施的预防性投入效果与事后整改效果的关系是l:5关系。这一安全经济的基本定量规律是指导安全经济活动的重要基础

(6)职工的安全素质、自我防护意识较差。

安全管理归根结底是对人的管理,搞好对人的管理关键是提高全员的安全素质。由于行业的特点,施工现场职工的流动性很大,有的企业和项目部大量招收农民工,施工安全知识相当缺乏。

(7)安全信息系统运行滞后。

信息是激活因素和发展动力,企业决策层通过及时了解的安全信息有助于出台相关的正确决策,有利提高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因而企业内部应成立安全组织,建立一个专管成线、群管成网的安全信息系统,形成“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格局,以便及时发现隐患,解决问题。

(8)企业内部专项治理不彻底,形式主义和并存。

就拿施工现场临时用电、脚手架搭设、深基坑支护、模板支撑系统、塔吊装拆来说都需要有专门的施工方案,可是有的企业和项目部本身就存在着缺乏专业技术人员这一先天性不足,如何有能力和人力来编制这些方案?于是就脱离实际、东拼西凑、应付检查。

安全管理的对策:安全意识容不得半点侥幸心理。安全意识,首先体现在预防意识上,预防就体现在发现安全隐患、排除安伞隐患的意识上。对安全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没有及时想办法研究解决,从而也间接地埋下了事故隐患。

2.加强安全管理的几点建议

(1)安全生产的检查与奖罚。

安全生产“五同时”(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产工作的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安全工作)是安全工作的一般程序。在安全生产布置的同时,制定相应的检查计划。检查形式是多样的,施工企业安全检查一般分为常规性安全检查、特殊性安全大检查、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施工场区生产环境复杂,工作面多、工序繁杂、施工机械的性能和施工人员的技术等级、文化素质参差不齐,因此施工活动场所内常规性安伞检奄成为做好安全工作的基础环节。常规性同时也反映了长期性,安全作业人员对那些带有安全隐患的工作场所长期地进行监督检查,督促、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

(2)安全教育与培训。

随着国家对安全工作的重视,很多企业也加大了资金投入,逐步完善安全防护设备以减少事故的发生。诚然,加大投入、完善安全防护设备对确保生产安全是必须的,但设备只是实现本质安全的条件,人才是实现本质安全的决定因素,再先进的设备也要受人控制,对安伞生产来说,人比设备更重要。因此企业更要注重员工的安全培训。

(3)安全的保证在于好的管理。

安全管理是施工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综合性系统科学,安全管理的对象是生产中的一切人、物、环境的状态管理与控制,因此是一种动态的管理。安全管理的水平高低与成败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社会信誉和经济效益,关系到国家和集体财产以及职工生命的安全。认真研究,积极探索,加强管理不断创新,最终实现企业安全管理的宏伟目标。“安全生产”是施工企业和施工项目在进行生

产经营活动中的一项必不可少的蕈要工作内容。安全工作的成败决定企业的前途和命运,良好的安全环境,可以给企业带来社会信誉和经济效益,国家和集体财产免遭损失,职工生命安全得到保障。否则就会反之。

(4)安全组织机构与规章制度。

安全组织机构在企业安全生产的管理中是一项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工作。一个正规的企业就必须按照国家的规定,在企业内部设立安全部门。负责日常安全生产工作管理监督和落实。安全组织机构的设置应体现高效精干,既有较强的责任心又有一定的吃苦精神;既有较丰富的理论知识、法律意识又有丰富的现场实际经验;既有一定的组织分析能力又有良好的道德修养。也就是说安全机构不能是框架,不能是迫于形式要求的一个设置机构。组织机构要对国家法律、法规知识了解掌握;并贯穿到基层中去;负责修订和不断完善企业的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负责组织学习、培训企业在职人员安全管理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负责监督、检查、指导企业的安全生产执行情况;负责奁处企业安全生产中违章、违规行为;负责对事故进行调查分析及相应处理。在组织机构建立完善的同时,层层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责任制要具体落实到单位、部门和岗位。安全规章制度是安全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5)安全的实现在于事故之前就发现隐患。

发现安全隐患并不斟难,只要按照安全生产规范,勤于检查、督察,一定能够及时发现问题。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