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31 23:34:13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工矿自动化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期刊建设;学术论坛;科技论文;学生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34-7927-02
2003年中央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领导小组成立[1],这标志着我国文化体制改革进入破冰期;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部署文化体制改革,经过10年的发展,我国的文化体制改革已从破冰期进入深水区,文化体制改革的力度在逐步加大,政府职能发生了很大转变,由办文化转变为管文化,作为文化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科技期刊的改革也在进行,但由于科技期刊具有专业性强、规模小、编制上隶属于事业单位或国有企业等特点,科技期刊的改革不如公共文化体制改进进展迅速,但改革已然开始,作为科技期刊的一名编辑,我们要拿出改革的勇气去开展工作,让科技期刊的运营更加适应市场经济的特点,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在没有隶属单位庇护的前提下,能更好地生存。
如何在市场经济中更好生存,不被淘汰,转制改革后的科技期刊有很多工作要做。科技期刊跟公共文化期刊相比,最大的特点就是其学术性,把学术性发展好,是科技期刊建设的关键所在。学术论坛是大学生尤其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途径[2],而研究生是科技期刊作者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是未来科技期刊作者的主力军,因此,如能将学术论坛与科技期刊联系起来,将对科技期刊的建设产生重要影响。
1 科技期刊的特点
《科学技术期刊管理办法》对科技期刊的定义为:具有固定刊名、刊期、年卷或年月顺序编号,印刷成册、以报道科学技术为主要内容的连续出版物[3]。
1.1 科技期刊的固有特点
1) 技术性和专业性。科技期刊是为某一学科或某一专业服务的技术性、专业性刊物,这种特征与科研人员的专业性阅读需求相适应,比较容易吸引相关专业的读者和作者。
2) 开放性。大部分科技期刊的投稿和阅读对所有相关专业的科研人员均开放,而非只对某一个单位内部或部分科研人员开放。例如,《工矿自动化》是由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主管、中国煤炭科工集团常州自动化研究院主办的国内唯一一份集中报道我国煤矿电气化、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等领域国内外新技术、新成果、新工艺及新动向的专业性技术期刊,属于开放性的科技期刊,超过80%的稿件来源于各科研院所、科技创新企业和全国高校。
3) 读者群具有专业性和稳定性。科技期刊的读者多为相关专业科研院所的研究人员、相关企业的研发人员和相关专业的高校教授、研究生,这些读者具有浓厚的专业背景,一旦对期刊认可,将会表现出兴趣的持久性和阅读的稳定性。
1.2 科技期刊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特点
1) 兼顾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市场经济在本质上是一种竞争型的经济[4]。竞争就会存在优胜劣汰,就需要优先考虑经济效益,没有效益就无法生存。但科技期刊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一个重要阵地,是展现我国科技发展的一个重要舞台,担负的社会责任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科技期刊的建设既要注重经济效益,也要注重社会效益。
2) 提高质量是期刊优先发展方向。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科技期刊必须逐渐提高期刊质量才能保证生存。科技期刊必须具有足够的专业性、更高层次的技术性和广泛的读者群,才能在市场经济中良好经营。
3) 经营模式发生重大改变。传统的科技期刊多是挂靠在事业单位或科研院所,随着事业单位和科研院所的改制,科技期刊编辑部的管理和经营也发生了重大改变,编辑部拥有了更多的自主经营权。在经营模式上,编辑部已不能单单依靠挂靠单位的支助,更多需要自主创收,而创收的前提是期刊要有鲜明的特点和广泛的认可度。
4) 编辑自动化。办公自动化已广泛地应用于各行各业,Office工具及各种企业通讯管理系统已被办公室员工所熟知。科技期刊的编辑自动化还不仅限于办公自动化,更多的网络投稿系统、专家审稿系统、编辑办公系统在科技期刊中被应用。以《工矿自动化》 网络编辑系统为例,网络采编系统自动登记稿件信息, 无需编辑再人工登记稿件、填写作者信息、分配稿件编号等,减轻了编辑的工作量。初审稿件可通过网络直接传给专家或主编进行进一步处理,终审结果也可直接通知作者,且稿件的审稿情况可自动记录,一目了然, 便于日后查询。责任编辑可对录用稿件进行在线编辑加工,且该过程中可与作者进行互动交流。另外,系统还与知网版不端文献检测系统进行了功能整合,提供不端文献在线检测功能,点击相关按钮可直接查看稿件的不端文献检测情况。采用该系统后,只要能够上网,编辑即可随时随地办公,突破了办公时间和场所的限制[5]。
2 学术论坛在学生培养中的作用
当前在高校有多种多样的研究生学术论坛,这些论坛在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被师生广泛接受。学术论坛为在校学生提供了一个碰撞思想火花、启迪科研灵感、开拓研究视野、探讨技术问题的交流平台,也为科研专家和研究机构展现技术实力、推广学术思想提供了一个展示平台。学术论坛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 促进知识交流。无论在深度还是广度上,每个人的知识水平都是有限的,只有通过学习和交流,才能使知识不断扩展。知识的扩展不仅仅是量的增加,更注重对知识的理解深度。加强交流是加深对知识理解的有效途径。当两种不同的观点相互碰撞并产生新的思考时,对相关知识的理解的才能更深一步。
2) 启迪创新思维。创新是一个研究型人才必须具备的品质,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学生培养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创新需要思考、试验与实践,同样需要学术讨论与争论,学术论坛就是学术讨论的一个重要平台。学术论坛中,所有参与者都可以畅谈自己的观点,相互交流、辩论,碰撞思想火花,启迪创新思维。
由此可见,学术论坛在学生培养中起着重要作用,如果科技期刊能定期组织相关专业的学术论坛,不仅会受到高校师生的积极响应,同时可以大大提高科技期刊在相关专业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中的知名度。
3 科技期刊举办学术论坛的举措
3.1 选定参加人员和地点
1) 科技期刊的报道内容和服务范围决定了学术论坛的参加人员应是期刊所报道相关专业的高校师生、科研院所的研究人员和高科技企业的研发人员,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虽然专业相近,但站的角度不一样,对同一技术成果的观点则不尽相同,组织这些人员在一起讨论交流,对他们各自的技术发展都有益处,必然得到参加者的积极响应。以《工矿自动化》期刊为例,该刊集中报道我国煤矿电气化、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等领域国内外新技术、新成果、新工艺及新动向,就可以组织相关专业的高校、研究院所和企业参加学术论坛,高校主要有煤矿类专业院校、信息工程类相关院校、自动化类相关院校,研究院所主要有中科院的相关研究所、煤科院的相关研究所和相关专业的地方研究所,企业主要是指在煤矿信息化、自动化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市场认可度较高的高新技术企业。
2) 学术论坛地址的选择同样重要,好的地点可以更好烘托学术氛围、增加参加者兴趣、提高学术论坛效果。本着重点针对在校学生的原则,学术论坛地点优先选择高校,既有利于师生参加,也可以借助高校的各个平台宣传科技期刊,如高校图书馆、学校社团等。为了更好地提高科技期刊的知名度,学术论坛的地点也可以选在科技期刊编辑部所在地,这更有利于论坛的组织,同时可以邀请参加者参观编辑部的工作环境,让参加者更好地了解期刊的发展历史,让编辑与作者更好地交流科技论文的写作心得,促进编辑与作者、读者的关系和谐发展,提高科技期刊的市场认可度。
3.2 学术论坛内容的选择
学术论坛内容的选择需要注意以下两个要点。
1) 主题切合本期刊报道的范围。
学术论坛的主题必须切合本期刊报道的范围,这是一个基本点,否则,对本期刊的建设没有作用。主题可大可小,大的主题可以是一个行业或者一项技术的总体发展趋势,可以请相关专家进行讲解,小的主题可以是一个小的技术突破,可以请相关技术尖端人才进行讲解。科技期刊举办学术论坛最根本的目的是促进期刊的建设,让更多的相关专业的专家、人才、学生了解本期刊,扩大期刊的知名度,举办学术论坛的一切工作都要围绕这个根本目的展开。
2) 选定本期刊发表过的高水平论文。
高水平论文是最能代表一个科技期刊整体水平的,如果一个科技期刊没有几篇可以代表本行业最高水平的论文,那科技期刊是没有含金量的。邀请高水平论文的作者作为学术论坛的特邀嘉宾,既可以提高学术论坛的质量,也可以扩大科技期刊的影响力。高水平论文在讨论的过程中会逐渐得到参加者的认可,同时也是对期刊质量的认可,随着论坛的持续开展,要让参加者逐步养成阅读期刊、向期刊投稿、引用期刊论文的习惯。学术论坛对于科技期刊建设的作用是需要时间积累的,不可能一蹴而就,坚持的时间越长,效果会越好。
4 结束语
在当前文化体制深入改革的环境下,该文深入分析了科技期刊的固有特点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特殊性,借鉴学术论坛在学生培养中的作用,阐述了通过举办学术论坛促进科技期刊建设的具体举措。学术论坛是高校和学术界经常举行的活动,涉及面广,影响深刻,将其引入科技期刊建设,必将极大推动科技期刊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霍步刚,傅才武.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理论分期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策略问题[J].中国软科学,2007(8):23-34.
[2] 李昌新,李雪芹,卢玲,刘国瑜. 学术论坛: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J].高等农业教育,2012(2):75-77.
[3] 张欣,刘亚萍,王吉晶,李娟,史谦.高校专业性科技期刊的特点及其品牌创建[J].学报编辑论丛,2007:12-15.
中图分类号:TD98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738(2012)03-0327-01
摘要:煤矿企业生产环节复杂,占用人员多,安全性低,推广自动化尤为必要。翟镇煤矿近年来生产系统装备大幅度提高,调度、通讯、信息、生产系统逐步实现自动化监控,减少了下井人员。
关键词:自动化;改造;煤矿;生产
一、生产调度、通讯综合信息平台建设
翟镇煤矿生产调度、工业电视、通讯综合信息平台包括生产检测、工业电视系统、程控交换机和井下无线通讯、井下人员定位系统。
1.生产检测及工业电视系统。
矿调度指挥中心设有KJ70生产监测系统主机,调度台正前方设有监测系统的大屏显示器,井下各地点设有监控分站和开停传感器,通过大屏显示器随时显示实时生产情况。工业电视由井上指挥中心16部监视器和井下16部摄像仪组成,通过光缆传输视频信号,在重要岗位安装生产检测传感器和摄像仪24小时监测监控,利用程控电话或无线通讯进行调度安排。
2.程控交换机及井下无线通讯系统。
矿调度指挥中心设有第六代新型数字交换机,触摸屏显示,具有会议、急呼、录音查询等功能。调度指挥中心四部直通电话与井下电话联系,各要害生产场所及岗位均设防爆电话,确保井下各地点能够及时将出现的事故反映到调度指挥中心,调度指挥中心将指令下达到各采区、地点,将事故控制在最小范围。
井下无线通讯系统在井下设有一个基站控制器和26个基站发射器,通过光缆与井上无线通讯主机连接,无线通讯主机与地面程控交换机联网,实现井上下直接通话,无需转接。全矿无线通讯信号覆盖井下90%范围,满足井下通讯要求。
3.人员定位系统。
人员定位系统主机设在调度指挥中心。井下在各采区大巷和各工作岗位、采掘工作面安设分站天线,下井人员随身携带人员定位收发机,人员通过时分站天线自动记录收发机的信号,传送到主机和终端实现人员定位的目的,随时查看人员在井下的位置。当井下发生紧急情况时,指挥中心值班调度员下达撤离命令,向井下收发机发出报警命令,收发机收到报警命令后,提示人员沿避灾路线撤离。井下出现紧急情况时人员按求助按钮向调度指挥中心发出求救信号,值班调度员及时调度人员前往救援。
通过生产调度、工业电视、通讯综合信息平台可有效掌握井下生产情况,实现高效调度,矿井一旦发生事故,及时掌握事故时间、地点、类型、人员伤亡等情况,便于值班调度员在第一时间发出撤离人员或救助等指令,将事故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二、安全生产综合管理三维可视化信息系统
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了矿井生产信息化进程,但其矿井生产信息主要以表格与平面图形信息,在三维可视化方面并没有完全实现,建立安全生产综合管理三维可视化信息系统,建成三维数字化矿山,把安全监测监控数据与井巷工程平面图结合起来,可直观了解安全监测地点及其监测结果。主要功能是在常规CAD软件功能基础上增加图例库、线型库及元件库,具有智能制图功能,该系统通过三维立体图将工程、生产、安全、地质等多方面信息直观综合地反映出来,在一个视图上较全面地了解矿井安全与生产状态,为安全生产管理、调度指挥、抢险救灾提供综合信息支持。
三、井下运输大巷控制网络综合信息平台建设
针对原信集闭dos系统易出现调度错误的实际情况,对信集闭系统进行升级改造,通过大巷运输测速传感器,监测大巷电机车运输速度,实现与信集闭控制相结合,保证大巷运输不超速;把大巷架线停送电装置与信集闭结合起来,实现远距离控制。针对信集闭、泄漏通讯系统调度指挥机车运行不直观情况,安装视频监控系统,井下运输现状直观的传输到地面。
大巷运输监控实现了信集闭、视频监控、泄漏通迅相结合的控制方式,通过视觉、听觉、感觉相结合,提高了大巷运输控制监控效果及大巷运输效率。
四、生产系统设备自动化控制改造
翟镇煤矿建成了井上下设备视频监视、集中控制于一体的生产系统设备监控系统,通过光缆的反馈信号实现对设备的远程控制,把原煤生产系统、压风系统、高压供电系统、井下排水系统、采区运输系统等系统的运行状况显现出来,在地面通过工控主机对现场设备进行远距离集中控制。当设备出现异常情况时,集控室人员通过语音报警或显示器判断故障,迅速采取措施,实现了现场无人值守、减员提效。
1.原煤运输自动化控制系统。
实施原煤运输系统自动化改造,在地面可直观监视地面胶带运输机、井下采区胶带运输机和给煤机运行情况,通过监控电脑指令进行单台启停或连锁启停。连锁启车时设备按逆煤流顺序自动启动,连锁停车时胶带按顺煤流顺序停车,降低岗位人员操作不安全因素,减少人员投入,充分发挥了机控的功能。
2.高压供电自动化控制系统。
翟镇煤矿原配电系统采用电磁式继电保护,手动分合闸送电,准确率低,无功补偿采用电容补偿,功率因数低。对其进行自动化控制改造,将高低压配电设备运行状态进行总体监控,采用永磁式真空断路器,二次系统采用以CSR系列微机保护测控装置为主的综合自动化系统,改造后实现井下供配电系统电气监测、信号监视、开关分合控制操作、定值设定等,实现变电所无人值守。
3.排水自动化控制系统。
排水系统进行自动化改造,地面值班人员可直观监视井下泵房内排水泵运行情况,通过监控电脑指令进行单台启停或按程序启停各台排水泵。当设置为自动开泵时,根据水位控制原则,自动实现水泵的轮换运行,延长了水泵寿命,监控装置根据水仓水位及电网负荷信息,以“移峰填谷”原则确定开停水泵时间,泵房实现无人值守。
4.压风自动化控制系统。
压风机房使用的单螺杆压风机,在集控室上位机可显示压风机压风量、出口压力、温度,电机电流及电压等参数,根据需要随时修改参数,可设定使用气压情况自动开停,高效节能,可靠性高,实现无人值守。
5.采区运输自动化控制系统。
采区运输系统由胶带机和给煤机组成,均采用就地控制,安设岗位多,控制难度大,电费浪费,设备损耗大。按照“井上集中监控为主,井下多点监测为辅”原则,在采区皮带机头安装可编程控制器,采集实时数据上传到调度控制中心,地面工作人员远程控制,可实时掌握各皮带和给煤机的运行状况,实现无人值守,避免了由于人为操作造成的失误,实现自动化控制。
五、应用效果
1.可在地面实时获取系统各种运行参数,实现设备动态管理,为安全生产、调度指挥、抢险救灾提供综合信息支持。
2.矿井自动化改造后,固定岗位实现了无人值守,运输系统取消了岗位工,减少下井人员68人,达到了减人提效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杨奇逊;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发展趋势[J];电力系统自动化;1995年10期。
[2]单文飞;煤矿斜巷运输安全设施的技术改造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08年12期。
【关键词】胶带输送机,打滑故障,原因分析,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TD52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胶带输送机工作时,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胶带打滑故障如不能及时排除或预防,将会造成比较严重的后果。轻则损坏驱动滚筒上的包胶,重则引起断带、断钢丝绳、损坏张力传感器、“飞”机头、产生大量烟雾、引起火灾等一系列恶性事故。
二、胶带打滑原因分析
引起胶带打滑是由于胶带运输机主滚筒传递牵引力F小于胶带运行阻力W 即F
1、驱动滚筒分离点张力sl的降低。胶带张力的减小可使胶带在驱动滚筒分离点的张力sl降低, 运行中的胶带输送机经一段时间后胶带会由于塑性变形而伸长,如不及时进行调整会引起张紧力的减小, 从而分离点张力Sl降低,另外, 如果胶带的张紧装置失灵(如张紧钢丝绳被拉断等)也会产生上述现象。
2、摩擦系数的减小。当胶带与滚筒的接触面渗入水、泥、煤尘时, 摩擦系数将急剧下降。
3、包角问题。对于给定的胶带机为定值, 它不受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对现场而言不是影响胶带的主要因素。
4、胶带运行阻力Wz的增加。引起阻力w z增加的因素很多, 常见的有, 过负荷、托辊或滚筒不灵活甚至不转, 胶带与底板或浮煤(矸石)严重摩擦, 胶带机后尾滚筒被卡死,胶带因严重跑偏而卡死或由于堆机头而噎死等均可引起Wz的大幅度增加。
三、胶带输送机打滑故障的措施探讨
如前述可知,要避免胶带打滑事故的发生, 必须加强对胶带机的运行管理,杜绝胶带打滑条件的出现。但是,由于煤矿井下的特殊环境,在现阶段要从根本上消灭胶带打滑现象还很难做到。鉴于这种情况,在一旦打滑发生后尚未造成危害时即能自动停车的装置是非常必要的。下面介绍我局使用的几种不同类型的胶带防滑保护装置。
1.胶带机过载引起的打滑及解决方法
胶带机过载可分为外承载过大和内阻力过大,可造成可间歇性打滑和严重打滑。其原因及解决办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装载货物过满过多,超过其额定运行能力:几个装载点同时上货时,易出此况,打滑也是间歇性的。胶带机的其它参数都正常,只是实际运行功率超过其额定功率。建议合理调配上煤。如大柳塔煤矿采取错开两个综采面的检修时间、限制试采面的煤量;榆家梁煤矿利用PLC控制变频器,变频控制采煤机来控制该矿的煤量,都是很成功的方法。
(二)损坏,杂物缠绕,污泥埋压等原因引起大量托辊不转:据测定,不转的托辊是转动托辊阻力的几倍到几十倍,这使胶带机的空载功率明显上升。为此,应选用质量较好的托辊并及时更换已损坏的托辊。
(三)中部底带跑偏磨损 H架的原因。
在胶带输送机的调试过程中是必然发生的现象,它比托辊不转还要严重。这种情况会使胶带机的空载功率明显增大,调试中的空载运行也超过其额定功率 ,并有胶带撕边、H架磨损磨透现象。为此 ,特别注意:安装胶带机时应使中心线符合允许范围;胶带机的H架需左右平、前后顺 ;胶带的接头需正、左右伸长率一致。如果底带还跑偏 ,可再利用底托辊调整措施 。
(四)机尾滚筒、储带仓滚筒卷进煤块和杂物,堆煤、上带跑偏,导致的机尾卡死需加强堆煤保护与联锁保护;如果是ACE胶带机机尾卡死,可将机头的底带夹住,然后松绞车,将滚筒上的煤屑退出来。若效果不好,则利用机尾储带油缸把机尾滚筒往出推,再用高压水枪将煤屑清除,此方法非必要不应采用。胶带跑偏产生的破坏性毛边或其它异物卷进机尾滚筒或储带仓滚筒,引起的严重打滑可在机尾底带上加两道“一字型”扫煤器,前一道扫煤,后一道专扫块煤和异物。大柳塔煤矿顺槽胶带机,再未发生类似故障;哈拉沟煤矿的上仓、主井、顺槽胶带机采用此方法后,效果很好。
2.胶带与驱动滚筒摩擦系数减小引起的打滑
(一)驱动滚筒包胶磨损、剥落是胶带运输的大忌。包胶磨损、剥落后,胶带与驱动滚筒的摩擦系数降低,使得摩擦牵引力大大降低 ,进而导致更严重的打滑。要解决此问题 ,必须固定胶带输送机 ,及时更换驱动滚筒 ,在顺槽胶带输送机搬家时,及时更换驱动滚筒 。
(二)采面来水 ,巷道积水 、致水 、稀 泥上运 输 系统。为此,应加强综合治水;适当调高张力,增强扫煤器的清扫效果 ;在起车过程中适 当撒一些干沙,增加摩擦系数 ;采用陶瓷包胶驱动滚筒,能适应井下水大的工作面 ,但造价有些高。
(三)冬天在地面停机检修后,滚筒及胶带上结冰。为此,应注意机器保暖;在起车过程中撒一些干沙 。
(四)在井下,刚安装好的胶带在未运转之前 ,因巷道通风不良、潮湿,胶带上生成一层光滑的,由水、尘、泥、霉菌等组成的粘着物。此况时,应加强 清扫工作,起车时适当撒一些于沙,运转一两圈后,其粘着物就可除掉 了。
3.围包角欠大引起的打滑
这类故障很少见,如何增大围包角是个重要的课题。澳大利亚 ACE胶带机在这方面做得较好,为引进设备国产化提供了很好的依据。
4. CST、可控液力耦合器、普通液力耦合器功率不平衡引起的打滑故障
现代化的采煤设备逐渐走向机电一体化。神东公司选用的美国 DODCE公 司 CST和德国菲易特公司的可控液力耦合器,虽是当前机电一体化的杰作,但它的液压、电气控制环节稍有问题就可能导致功率不平衡,从而引起打滑或其它故障,对它的机械性、液压性、电气自动化控制,需要熟练掌握。
5. 张紧系统故障引起的打滑
(一)伸长率引起张力变化的问题。无论是钢丝绳芯胶带,还是 PVC强力胶带,其伸长率均随着胶带的使用长度 、使用时间、承载货量而发生变化,进而使其张力也发生变化。为此,可采用自动张紧系统;可利用配重张紧方式,合理选取配重。
(二)张紧泵站系统压力的设定问题。张紧泵站的系统压力设定,若不符合实际运行要求,会导致运行不稳定。为此,应按实际运行情况仔细观察,调整系统压力,达到最佳运行状态。
(三)张力传感器的问题。张力传感器工作不稳定,误动作,导致打滑,造成停车故障。此况要求检修人员熟悉传感器原理,加强电气日常维护工作。
(四)煤泥引起的打滑。煤泥将张紧小车卡住,并将张紧重锤托起。此况一般发生在工作面水大,导致水上系统、胶带输送机的清扫装置不能及时将煤泥清除。对此应加强日常文明生产。
(五)张紧系统动作迟缓引起的打滑。顺槽胶带机尾在推进过程中张紧系统反应慢,引起打滑,这种故障一般发生在工作面与顺槽胶带机头距离较短时。可在 PLC控制的程序里适当调高张力下限或者缩短张力下限张紧绞车的动作时间。
四、结束语
在胶带输送机调试与运行中排除打滑故障,也就是尽最大可能提高胶带输送机的牵引摩擦力,选取合适的张紧力,尽可能增大摩擦系数与围包角。对任何一种故障,应进行系统、综合地分析处理。
参考文献:
[1]陈大庆,赵林风,胶带输送机打滑、跑偏原因分析及其自动停车保护装置[会议论文] 2006 - 第十六届全国煤矿自动化学术年会暨中国煤炭学会自动化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
关键词是能反映论文主旨最关键的词句,一般3-5个。
目录。既是论文的提纲,也是论文组成部分的小标题,应标注相应页码。
引言(或序言)。内容应包括本研究领域的国内外现状,本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及这项研究工作在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理论意义与实用价值。
正文。是毕业论文的主体。
结论。论文结论要求明确、精炼、完整,应阐明自己的创造性成果或新见解,以及在本领域的意义。
参考文献和注释。按论文中所引用文献或注释编号的顺序列在论文正文之后,参考文献之前。图表或数据必须注明来源和出处。
高等职业院校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
摘要:为了响应《中国制造2025》纲领的号召,及时了解并适应市场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合理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对扬州地区电气类相关企业进行了人才需求情况调研。通过调研,找准了高等职业院校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的定位,总结了企业对于专业人才培养的意见建议,为后续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定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和保障。
关键词:中国制造2025高职教育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结合了多个学科和技术,专业口径较宽,适用范围广泛,就业方向灵活。为了明确企业对于电气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培养需求情况,找准定位,确定目标,真正体现就业导向、能力本位的办学方针,因地制宜与时俱进地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需要有针对性的对江苏扬州及周边地区企业进行调研,了解企业对本专业人才培养的意见和建议。
1专业人才培养的社会背景
《中国制造2025》为我国制定了走向制造强国的行动纲领,而人才培养是实现建设制造强国的根本前提,《中国制造2025》中明确提出了“人才为本”的基本方针,要求要加快培育制造业发展急需的专业技术技能人才,这就给高等职业教育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与此同时,《中国制造2025》也提出要坚持市场的主导地位,因此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制定也应当坚持以企业、市场、社会乃至国家的需求为标杆。只有以《中国制造2025》为纲领,以岗位、企业和社会的需求为准绳,进一步推动改革,深化落实,全方位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整,才能培养出企业需要、社会认可、国家满意的具有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背景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2专业人才培养的区域与行业背景
随着扬州市经济和社会的飞速发展,目前已建成了半导体照明、绿色新能源、智能电网、数控金属板材加工设备、汽车及零部件共5个国家特色产业基地。总投资80亿元产能为30万辆的上海大众汽车第三大生产基地落户扬州仪征,潍柴集团亚星客车有限公司、扬州江淮汽车公司、大洋造船等大型国企民企也纷纷抢滩扬州沿江区域。与此同时,扩大至整个江浙地区,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计算机、电子通信和交通设备制造业等均为该两省的支柱产业。《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电力装备,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等共十大领域,其中大部分领域均涉及到了各种电气类装备制造。由此可知,扬州地区乃至整个江浙地区的支柱产业与《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重点发展领域是高度统一的。因此,未来几十年内,在扬州乃至整个江浙地区,企业、市场和社会对电气类人才需求量将与日俱增且有增无减。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毕业生可就业于各类工矿企业,如制造、石油、化工、电力、纺织、制药、食品、轻工等行业,从事电气自动化系统及设备的操作监控、安装调试、运行维护、技术升级改造、故障抢修等工作,或从事工厂供配电设备管理、维护、操作等工作,或在技术服务型公司,从事技术合作项目的安装、调试和后期技术服务工作,也可在中央控制室、自动化产品营销等部门工作。
由此可见,具有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背景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具有广阔的就业空间和良好的发展前景。
3企业对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建议
我们对江苏扬农化工集团、江苏牧羊集团、扬州新大通科技有限公司、江苏纵横苏天网络发展公司、南京擎天科技有限公司等扬州及周边城市的30家企业进行走访调研,调研结果表明,企业对具有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背景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巨大,但同时,企业还对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几点意见和建议。
3.1人才培养模式有待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必须与行业的实际保持紧密联系,以及时满足市场、企业和社会的需求。培养模式必须形成有机的、统一的整体,让学生抱着浓厚的兴趣,实现学中做、做中学,最大程度提高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让学生可以将所学到的基础理论知识转化为熟练的实践动手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还应当大力开展各类校企合作项目,推进联合办学,进一步与企业维持一种持久深入且具有系统性的共赢合作,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课堂上所学习到的知识和技能,主动发现,仔细分析,准确解决未来实际工作岗位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只有这样才可以真正做到实现知识技能的融会贯通,将内化的知识应用于实践,造福企业乃至社会。
3.2专业课程设置有待改进电气自动化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新的概念和体系已经基本形成。自动控制技术、电子信息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等多门学科高度融合和交叉,企业对具备以上综合知识技能的复合型的人才需求很大。课程设置要进一步拓宽,要有一定的计算机网络技术、通信技术、设备制造与加工、机械与电力传动及的基础知识,并且尽可能多的介绍各类控制对象和控制方法。与此同时,还应当让学生了解最前沿的电气自动化新技术,以此达到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创新意识的目的。
3.3非智力因素培养有待加强企业所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除了掌握必备的专业文化知识和技术技能外,还应当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和敬业精神,拥有服务社会的意识、协作共赢的团队意识和经济安全环保的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具备较强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并能够及时快速的适应新环境、接收新知识、掌握新技术,并具有良好的文字表达、沟通协作的能力。因此,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除了传授科学知识和锻炼专业技能,还不能忽略非智力因素的教育。
4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策略和实践措施
4.1以行业为标杆,改进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机制应当以企业需求为准绳,以实用为根本,以就业为目标。该专业定期组织教师和专家深入相关企业,进行岗位需求与知识、能力等其他素质方面要求的相关调研,根据企业的具体岗位需求和相关基本素质要求,有针对性地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动态地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从而保证以此为依据培养出的学生符合行业要求和企业需求。
该专业创新性的提出并实践了“1+1+1专业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该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发挥专任教师的导学、导能和导业的作用,积极与企业进行沟通交流与合作,为每一位同学配备一个专业背景的班级导师和企业导师,企业导师定期进课堂、办讲座,既传授了基本的科学理论知识,又锻炼了企业实际需要的动手实践的操作能力,从而为其毕业后的顺利就业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和依据。借此人才培养模式,将专业教师的传授和企业导师的指点充分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能够及时有效的根据企业的动态需求实时进行调整和改革,充分发挥行业需求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引领作用。
4.2以实践为宗旨,调整课程体系建设本专业以企业岗位素质要求为标准,以培养专业技能为主要目的,以实际工程项目为中心,以具体教学情境为载体,进一步完善和改进课程体系,加强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的相互渗透和彼此融合。因此本专业在课程设置上,重点选择具有较强实践性和实用性的课程。
4.3以项目为导向,大力推进理实一体为了满足国家对于高等职业教育工学结合的要求,有针对性的进行实践教育教学改革,优化教学方法,加大再造力度,该专业教师基于多年的实践教学经验,结合来自相关合作企业的反馈和建议,与企业工程师合作,从高职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特点出发,以企业实际生产过程案例为载体,以具体实践项目为依托,针对主干课程编写了相应的项目化教材。截至目前为止,该专业教师已主编与参编了《生产过程控制系统的设计与运行维护》、《先进组态控制技术及应用》、《传感器检测与应用》、《PLC应用技术图解项目化教程》等共18部适用于高职高专教学的项目化教材。科学知识的学习与实践操作能力的提高紧密融合贯穿于每个具有实际背景的典型案例之中,逐步突破重点难点,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通过实际动手操作巩固对理论知识的认识理解并锻炼其实践操作的能力。有利于毕业生更快的适应具体岗位的实际工作,锻炼培养了其利用学校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去发现、分析并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的能力。
4.4以素质为终极,加强非智力因素培养《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以创新为驱动,要提高国家制造业的创新能力,这就为该专业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指明了方向,即要大力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本专业成立若干导师工作室,根据学生的兴趣以及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合理搭配并分组,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与创新积极性,让学生在专任教师的引导和带领下,基于理论知识基础和熟练的实践动手能力,自主设计研发,制作专业创新作品,参加创新创业大赛,申请创新发明专利。通过组建学生科技创新社团和创新创业中心,鼓励学生基于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和所掌握的专业技能,勇于创新,自主创业,借此加强学生对新技术新产品的敏感度和开发新市场的敏锐度,为其未来的发展开辟科技创新和自主创业的新领域。
5结论
在《中国制造2025》的社会背景下,根据企业与社会的要求,相应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改革和完善已成为势不可挡的趋势。总结企业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建议后,应当采取相应的改革措施,应当以行业为标杆,改进人才培养模式,以实践为宗旨,调整课程体系建设,以项目为导向,大力推进理实一体,以素质为终极,加强非智力因素培养。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只有始终坚持以《中国制造2025》为纲领,以满足企业需求为目标,动态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进人才培养改革,积极采取应对的实践措施,才能培养出基本知识功底扎实,实践动手技能高超,同时具有卓越的科技创新思维和突出的职业能力素质,广受企业的好评并深受社会的认可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陶涛,花良浩,高宁.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需求分析[J].科教导刊,2015(12).
[2]李俊秀,马应魁,王瑾.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11).
[3]周奎,成建生,高文忠.“双主体”视角下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3(17).
[4]陈亚娜.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4(6).
关键词:系统设计;PLC;称重给料控制系统;模拟调节器
中图分类号:TP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04-0027-03
在生产领域中,产品的质量以及生产过程的稳定性与原料的配比精度有着最为直接的关系,而PLC的称重给料控制系统的设计,不仅可满足其精度要求,而且有利于生产效率的提高和产品质量的提高,从根本上实现企业的效益。因此,对PLC的称重给料控制系统的设计进行探讨有其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1 系统的设计原理
基于PLC的称重给料控制系统,其所用到的方法和原理相对简单,而且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在设计时,其主要通过模拟调节器来进行,结合相关的数字运算,确定其相关的给定值,具体的计算方法如下:
式中:PVnf为当前滤波输入值;Dn为微分运算值;EVn为当前偏差;EVn-1为前一次偏差;KP为比例常数;Dn-1为上一次微分运算值;SV为设定值;PVn为当前采样值;α为输入滤波常数。
根据以上的程序设定,当系统发出指令时,若是输入值PVnf比设定值大时,那么就要通过正作用执行PID算法,反之,则通过反作用执行PID算法。
2 系统设计
基于PLC的称重给料控制系统是一种用于工农业(如水泥、钢铁、玻璃、煤矿、制药、饲料等行业)自动化称重配料设备的控制系统,通常是由带有自动配料算法软件的计算机(微机)组成,该系统的应用,既可以节省大量的劳动力,提高企业生产效率,而且可以为企业的生产带来巨大的效益。另外,在实际生产与应用中,还可以根据不同物料的配料,定制和设计相应的控制系统,为企业发展提供完善的解决方案,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具体的设计如图1所示:
图1 系统设计图
2.1 系统操作程序
在工矿企业中经常遇到这样的原料入库配料系统,工艺流程图如图1所示,系统中所用原料分别是粉矿岩、铁粉、石灰石,它们均来自各自的原料堆场;混合料来自预配料系统,混合料实际上是石灰石和粉砂岩按一定比例混合得到的。在实际运行中,粉砂岩、石灰石、铁粉三种原料均由皮带输送机1从各自的堆场送到分叉溜子2,再由可逆皮带机3将物料分别送至4、7、10号料仓中。可逆皮带机正转(向右),且分叉溜子2在右边下料,则石灰石物料送入料仓10中,若可逆皮带机反转(向左),且分叉溜子在左边下料,则粉砂岩或铁粉进入料仓4或7中。混合料单独由皮带机21直接送入混合料仓22中。料仓下设备5、8、23为出料皮带机,该皮带机的转速可调,从而调节入库的喂料量,即调节物料的下料量。
出料皮带机下设备6、9、12、24为称重喂料机,称重喂料机的称重信号经质量自动控制系统来调节出料皮带机的转速,从而自动调节入库喂料量及几种喂料量之间的比例。称重喂料机下为入库皮带机25,经过可逆皮带机31,再经回转阀32,物料喂入粉库内。可逆皮带机25正转(向右),使物料喂入粉库,可逆皮带机反转(向左),物料流入装料汽车。正常情况下,喂料输送系统运行时,混合喂料装置21、23、24及铁粉喂料设备1、3、8、9工作。下料皮带机23与称重皮带机24组成闭环系统,保持混合料下料恒定。下料皮带机8与称重皮带机9组成闭环系统,保持铁粉下料恒定。
物料在分库内混合时,其成分为细度和化学成分合格的生料粉。对生料粉取样化验,若符合要求,则系统稳定运行。若化学成分不满足要求,系统必须调整,偏差较小时,可改变混合料或铁粉的下料量,偏差较大时,可增加一定数量的石灰石或粉砂岩,此时,石灰石或粉砂岩系统投入运行,使出库生粉达到规定值。
2.2 监测系统
在设计监测系统时,需要结合以下控制要求来完成:
2.2.1 物料流程要求:各个设备之间联锁,起动顺序逆着物料流向,各设备的起动有一定的时间间隔。停止顺序顺物料流向,相互之间也有一定的时间间隔,停车时,前后两个设备的时间间隔由一个设备的运行速度及设备长度决定。总之,在正常停车后,希望各设备上的物料全部输送完毕。
2.2.2 正常运行时,入库物料为混合料及铁粉,此时设备21-25、1-3、8-9、31-32运行,分叉溜子打开左边,皮带机3反转。
2.2.3 当需要调整物料配料时,若设备5、6运行,粉砂岩原料入料,设备11、12运行,高品位石灰石原料入库。
2.2.4 粉砂岩、铁粉、石灰石是否需要,根据选择开关而定,可逆皮带机31的运行方向也需选择而定。
另外,在具体的设计时,第一,要根据控制要求,进行原料入库系统的PLC控制系统设计,
I/O连线图以及PLC硬件配置电路;第二,要根据控制要求,编制原料入库系统PLC控制应用程序;第三,编写设计说明书,内容包括:设计过程和有关说明;基于PLC的原料入库系统的I/O连线图;PLC控制程序(梯形图和指令表),并调试直至符合要求;另外,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例如操作说明书、程序的调试过程、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对本次设计的认识和建议等。5、8、11、23――下料皮带机;6、9、12、24――称重喂料机;1、21、3――入料仓皮带机;25――入库皮带机;31――可逆皮带机;33、34――喂料皮带机;35――密封风机;2――分叉溜子;36――库分传动;32――回转阀。
2.3 电气控制系统
初始状态:初始状态各阀门关闭,传感器H.I.L为OFF启动操作:按下启动按钮SB1定时器开始计时,同时阀门X1打开,3s后液体到达液面L,低液面显示L1亮(传感器L=ON),3s后液体到达液面I,中液面显示L2亮(传感器L=ON),控制阀门X1关闭,阀门X2打开注入液体B,在经过3s后,到达液面H,高液面显示L3亮(传感器H=ON),控制阀门X2关闭,搅拌机开始工作,显示灯L5闪烁3s后,搅拌结束,控制阀门X3打开,液面下降,7s后液体放空,控制阀门X3关闭,一周工作结束,控制阀门X1打开继续循环工作。停止操作:按下停止按钮SB2后,在当前的混合液操作处理完毕后才停止操作。
3 优化系统设计
3.1 优化程序设置
由于PLC的运行主要通过程序来实现,并且与各种传感器结合,全面完成整个系统的监控,一旦系统出现故障时,需要仔细确定输入点和正常时的区别与不同,或者使用编程软件进行监视,以此确定不能配料,PLC正常运行,上位机对数据可以读/写,PLC输出点有输出。
3.2 优化系统模块
首先,系统重量检测模块的设计需要采用压力传感器来检测,要求其主要的输出电压范围在0~21.6mV之间,采用A/D变换模式,将输出电阻控制在351,并且通过AD623芯片,将系统所需要的信号放大50倍。其次,数据转换功能模块的设计要通过变频器将PLC计算得到的数据进行转换,使其成为模拟信号,控制下料电机的转速。最后,参数检测模块在电机运行时经过485接口,将相关的功率、电流以及效率等数据进行转换,并且传送给上位机以及PLC。
4 结语
总而言之,基于PLC的称重给料控制系统主要是以PLC为控制中心,配置相关的操作程序,保证系统的自动运行,实现系统的自动监测。一般而言,整体系统属于一个闭环控制,利用编程方法,结合功能扩展,优化流程设计与接口设计。
参考文献
[1] 董军豪,杨孝虎,刘彦滔,马光,赵晨.可编程控制器在煤矿应用的安全性研究[A].煤矿自动化与信息化――第21届全国煤矿自动化与信息化学术会议暨第3届中国煤矿信息化与自动化高层论坛论文集(下册)[C].2011.
[2] 李克俭,侯鸿佳,蔡启仲,李丹丹.PLC装置用户基本指令编码与测试[A].中南六省(区)自动化学会第二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
[3] 倪文兴.在电工实习课中引入PLC教学[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34).
关键词:煤矿行业;浮选机;维护;自动化设计
中图分类号:TD374 文献标识码:A
当前科技的日益快速发展和矿山业中采煤机械化程度的提高,诸多采煤或选煤厂的原煤煤泥含量也越来越高,这就直接降低了矿石资源的回收利用率,同时也大大降低了选煤企业或选煤厂的经济效益。而煤矿浮选机作为煤泥分选的主要选矿设备工艺之一,在提高煤泥分选率占据着关键性的作用。基于此,本文结合笔者实际工作,对我国煤矿浮选机的维护及应用做一阐述,目的是为提高我国煤矿行业的经济利润和选煤企业等的经济效益。
1煤矿浮选机的作用及构造
目前,我国的煤矿浮选机一般适用于煤炭、矿石加工,金属制造等相关行业。比如说铜、金、铅、镍,除此之外还可用于非金属方面的选别上;也用于对一些不同矿石的分离选别,比如对煤莹石和滑石的分离选别。
一般地浮选机的工作是由电动机三角代传动带动叶轮旋转,产生离心作用形成负压,另一方面吸入充足的空气与矿浆混合,一方面搅拌矿浆与药物混合,同时细化泡沫,使矿物粘合泡沫之上,浮到矿浆面再形成矿化泡沫。
提及煤矿浮选机的结构装置,从左图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它是由承浆槽、充气装置、搅拌装置、电动机、排出矿化泡装置等几部分组成。下面我们分别对其构造做进一步的解释说明。
第一部分,承浆槽。从图中我们看到它有进浆口,以及调节矿浆面的闸门装置,它主要由用钢板焊成的槽体和钢板与圆钢焊成的闸门组成。
第二部分,充气装置。一般地它是由导管进气管组成,当工作中的叶轮旋转时,叶轮腔中产生负压,将空气通过中空的泵管吸入,并弥散在矿浆中形成气泡群,这种带有大量气泡的矿浆由叶轮的旋转力而被很快的抛向定子,进一步使矿浆中的气泡细化,及消除浮选槽中矿浆流的旋转运动,造成大量垂直上升的微泡,为浮选过程提供必要的条件。
第三部分,搅拌装置。它的作用主要是防止矿砂在槽体沉淀,它主要由皮带轮、叶轮、垂直轴等组成,叶轮是由耐磨橡胶制成的。
2使用煤矿浮选机的注意事项
煤矿浮选机在我国的选煤作业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所以它在选矿中不容忽视。笔者结合实际对使用煤矿浮选机的注意事项做一简单概述,仅供参考。一般来说,当浮选机启动工作后我们的工作人员就不要用手等触摸旋转部分;在平时的维护保养中要做到对浮选机定期进行一次仔细的检查;另外要根据实际情况对那些易损件的使用日期和储备量,在仓库内经常储备全套易损件,以便及时更换易损零件,以缩短停机时间。
同时,在浮洗机使用之前,要做好充分准备,要把准备浮洗的矿石和金属进过多级粉磨,达到浮洗要求的浓度和细度才行。我们的工作人员还要有技术指导或培训方面的内容加以巩固,目的是为了熟练操作。
3煤矿浮选机的工作原理
图2是煤矿浮选机简单地工作原理示意图。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当煤矿浮选机工作时,在药剂和矿粉充分的混合后,才能送入浮选机第一室的槽底,这个时候煤矿浮选机的电动机再启动,带动三角带运动,然后使叶轮旋转,产生负压,使进气管吸收足够的空气和矿浆、药物均匀的混合。这个时候,在叶轮产生离心力作用下,矿浆被充分混合后进入矿化区,在此出现了大量可利用泡沫,把矿粉进一步细化,让矿粉附着在泡沫上,最后在矿浆面形成矿化泡沫,经过紊流板的作用,使矿化气泡出现在槽体截面,并不断向上运动,到达分离区,然后形成泡沫层,适当的调节液面高度,使刮板把有用泡沫刮出。出现在槽底还没有被矿化的矿粉,就会经过循环孔和上吸口进一步混合,矿化并分离。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出现在槽底还没有被吸收的矿浆,会被送入第二室的槽底,重复进行第一室的流程之后,进入到第三室,如此进行周期性的浮选过程,矿浆最终经过最后一室浮选之后,从尾矿箱排除。
4煤矿浮选机的设计原则
笔者认为,一般地在实际选矿中浮选机要实现高效、节能的效果,就必须符合浮选机的设计原则,现在笔者在实际操作中总结了几方面的原则,供参考:第一方面浮选机的叶轮要能在较低压头的条件下产生大的矿浆流量,保证矿浆循环畅通,矿粒能充分悬浮促使槽底无沉砂。第二方面浮选机的定子应有利于叶轮产生的旋转矿流变成径向矿流,形成细微的空气泡,稳定液面,这样会防止翻花现象的发生降低耗能。
第三方面要保证浮选机浮选槽内能冲入足量的空气,保证槽内有足够的气-液分选界面,增加矿粒与气泡碰撞,接触和粘附的机会。
笔者建议,还要注意运输区的高度,在把矿粒带到槽内更高区域的同时,提供矿粒和气泡的上升高度,以增加浮选精度。
5浮选机自动化控制装置设计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国选煤行业中所用的机械搅拌式浮选机工艺已经成为一个时代的过去,但是随着工矿业的快速发展,我国煤炭分选系统的机械设备、工艺技术等的提高已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需要,这就促使着开发新的浮选工艺。在这方面笔者也尝试性地开发了浮选机自动化控制装置方面的设计,具体如下。
在浮选过程自动化中,首先要把握好药用含量。笔者认为,浮选中加药量作为一个重要指标,必须有一个明确的比例和数值范围加多了既浪费浮选药剂又降低精煤质量,相反会降低精煤产率。
其次,要控制好浮选机液高度。浮选机可以装置液位测量仪表,它可以准确地测出液位高度的微小变化量,另外,笔者认为自动控制浮选机的放料装置,能始终保持液位的最高位置,保证液位停留在安全范围内。
第三,自动加药装置。这个装置是浮选自动化中的主要应用方向。它的工作原理是浮选设备上的计算机智能装备根据数字测量模型进行计算得出的药剂添加数量;这个时候再利用药剂流量测量表测出实际加药量,计算机智能自动控制加药装置再根据测出的实际加药量进行加药。
笔者认为,现在浮选机的自动化装置主要用于对浮选槽液位的自动调节、充气量的自动控制和甘油的自动添加等方面上,大型浮选机的控制系统使用高可靠性、高性价比的小型PLC控制系统,同时控制柜上设计有紧急启动、停止按钮,这个主要是在自动运行发生故障的情况下使用。现场控制器可以与控制室PLC通讯,以实现集中监控的目的。不管怎么说浮选机自动化主要是通过对浮选参数的自动控制,达到提高浮选效果,节省浮选药剂,提高浮选精煤产率,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
结语
煤矿浮选机的未来发展前景广阔,无论是生产水泥的企业、生产煤矿的企业,还是石英砂等行业。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外矿山和煤矿浮选机水平高的国家主要有美国、德国等。而德国的煤矿浮选机在设计、制造及技术性能等方面则居于领先地位。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的浮选机也会出现生机勃勃的局面。
参考文献
[1]沈政昌,陈建华,著.浮选机流场模拟及其应用[D].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2]潘德强,倪日亮,郭天纲.新型双叶轮自泵矿浆式浮选机关键参数的计算与分析[J].矿山机械,2011(07).
[3]林荷秀.浮选机空气流量自动控制实践应用[J].铜业工程,2011(04).
[4]刘广龙.浮选机开发特点与研究设计方向[A].2004年全国选矿新技术及其发展方向学术研讨与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
[5]刘卫东,李宜喜.选煤厂丹佛浮选机液位自动控制浅析[A].第十二届全国煤矿自动化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2.
[6]卢清华;运用铝土矿选矿尾矿制备功能性颜填料及其应用性能[D].长沙:中南大学,2011.
关键词 应用技术型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创新实践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5.10.032
Exploration on Application Technology Undergraduate Engineering
Students' Practice and Innovation Training Mode
JIA Jianping, ZUO Xiaoqiong, LEI Juan, CHEN Yinping, WU Hongxia
(College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Wuhan Donghu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212)
Abstract The applied talents are cultivated in the application technology colleges,and its training objectives are the social needs.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 specialty is one of the most ancient disciplines in the field of engineering, and it is the typical representative of the application technology personnel training.The research on the practice and innovation training mode of students in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 specialty and the effective methods and ways of cultivating students' ability in the course of the teaching of specialized courses are very practical to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raining mode of the students in other application technology engineering students.This paper describes a series of teaching reform measures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 specialty in Wuhan Donghu University, which is the needs of innovative training mode.
Key words application technology;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 innovation practice; teaching reform measures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才需求多样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如何构建具有实践创新能力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成为众多本科院校教学改革的研究重点。区别于研究型大学,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以社会需求为目标,将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相结合,突出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技术密集型产业的高级应用人才。①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工学领域历史最为久远的学科专业之一,培养电气工程相关领域工作的宽口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因而,针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实践创新培养模式的研究,探索其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对其他应用技术型工程类学生培养模式的构建极具实际参考价值。
本文以武汉东湖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在转型为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后专业改革为例,探讨如何构建应用技术型本科工程类学生实践创新培养模式。
1 专业基础介绍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隶属于武汉东湖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本专业于 2005年开始招生,专业内涵丰富,涉及领域广泛,在新材料、新技术广泛应用和学科交叉融合的背景之下,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发展机遇。为实现面向电力行业、工矿企业培养适合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基层综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设置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与电力电子控制技术两个专业方向,既满足湖北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发展定位的人才需求,又符合武汉东湖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内部与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自动化及机电一体化等各个专业相互支撑、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的学科融合、互动和提高办学效益的宗旨。在学校学科规划中已有计算机、电子信息领域的学科专业与电气工程专业相互配合和支撑。
2 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改革
现有人才培养方案更侧重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环节相对偏低,而本专业的定位为应用技术型本科教学,更应侧重于实践环节的培养,因而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改革,增加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比例。在教学内容上,优先选择符合我校学生特点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及适应行业企业、职业岗位能力发展的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深度融合。培养方案涵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课内教学和课外实践,设置集中实践教学环节,课程教学学时数合理分配,整体优化课程结构体系,适应应用技术型专业培养的要求。
根据专业特点在结构上注重层次性,知识与能力上注重系统性和完备性。为加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专业技能的应用、技术能力培养和创新精神的形成,把课程实验、课程设计、认知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有机结合起来,让专业讲座、微课程等活动贯穿整个学习过程,形成相互联系、互相渗透的实践教学体系。
3 课程大纲和教材建设改革方案
依据新的培养方案,进一步完善适合本专业学生的教学大纲。现有教学大纲在电路、电机学、电气工程基础等专业课程设置的实验项目,多以知识点为核心,主要用于加深对所学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极少涉及各门专业课程之间整体的联系,极大影响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而改革后的教学大纲,增加了专业方向综合实验和设计性实验的比例,加强各课程之间的联系,以适应人才培养的教学需求。
在教材选用上,优先选用适合应用技术型本科教学要求的优秀出版教材,鼓励教师编写符合专业培养目标的特色教材(包括配套教学指导书和教学参考书),特别是注重实践动手能力培养指导教材。
4 实践教学的改革
良好的硬件设施和条件是形成工学专业教育应用技术型特色人才培养的物质基础。②目前本专业已建有17个校内实验室、1个校内实训中心、11个校外实训基地,基本满足专业实践环节的教学任务。
在加强现有实践教学硬件体系的同时,大力发展“软件”建设,适应应用技术型院校转型的要求。首先,依据专业培养目标修订和完善实践教学大纲,开展配套实践教材的编写工作。其次,优化实践教学内容,合理设置基础性实验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项目比例及教学目标。第三,开展多种实验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
创新与专利课程的开设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科技创新积极性的提高,在学生专利申请方面发挥了突出的指导性作用。
5 学生考核评价方式的改革
改革“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创新”的考核模式,注重学生创新思维,制定多样化考核机制。③(1)专业理论课程:可以综合考虑学生平时考勤、作业、课堂表现等因素,采用传统试卷考核,也可创新其他方式进行考核。(2)实践类课程:可以采用实践操作、设计作品、综合答辩以及实际操作与日常表现相结合等多种方式。(3)考查课:可以采用试卷、结课报告、答辩、实验报告等与日常表现相结合等考核方式。(4)选修课:可以采用试卷、结课报告、答辩、作品等与日常表现相结合的考核方式。(5)实习和毕业设计:可以采用实习报告、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答辩等与日常表现相结合的考核方式。也可根据本专业特点进行其他方式的改革试点。
6 教师队伍建设方案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构建高素质的“复合型”教师队伍。④在开展专职教师“双师型”建设的同时,从企业聘请技术专家开展微课程建设,构成校企结合专兼互补的教师团队,使“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100%。
实施“名师工程”建设,大力培养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和教科研活动,制定并落实专业教师轮流下企业“挂职”培养,加强校企联系,把握专业发展方向,适应人才培养需求。
7 鼓励学生参加科研竞赛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1)在本专业学生中建立电气兴趣小组,将专业学习和实践活动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创新实践意识。(2)组织学生开展省级及校级创新创业活动,为学生创新实践活动提供展示的平台和经费支持。(3)组织学生开展学科竞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新性,利用学科竞赛的示范性和导向性效应引导更多的学生参与创新实践活动。(4)组织学生参与教师科研课题,拓展学生的专业知识面,接触前沿的专业知识,促进学生对专业知识理解和动手能力的提高。(5)开展创新与专利课程及讲座等活动,指导学生开展专利申请活动,引导学生将专业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6)启动实验示范中心建设项目,组织开展开放性实验活动中心,为各专业学生创新实践活动提供交流空间。
以上为本专业在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后的专业改革探索,在实施过程中根据专业发展现状不断做出调整,以适应实践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需求。
注释
① 蒲明.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研究[J].成人教育,2012(5):42-43.
② 卢承领.应用型本科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特色专业建设探索[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7):154-155.
剖析了我国煤矿产业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概述煤矿生产调度管理系统的构建以及对煤矿生产调度管理系统的构成、功能、应用实例的介绍,对通信技术在我国煤矿生产调度管理系统中的运用前景进行了探析。
关键词:
通信技术;煤矿生产;系统;运用
煤炭在我国国民生产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提高煤炭的生产调度技术管理的水准,成为保障煤炭产业发展的基石。虽然通信技术已经在我国的煤矿生产过程中得到了比较好的应用,但是在整个生产调度管理系统上仍然存在分散性、不连贯、不系统等缺点,不能通过运用通信技术获取相关生产信息,从根本上解决煤矿生产过程中所衍生的各项问题。因此,目前亟需将通信技术运用于我国煤炭生产调度管理系统中去。
1通信技术在我国煤矿生产调度管理系统中的运用前景探析
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数据显示,2014年煤矿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状况进一步好转,煤矿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16.3%和14.3%,重特大事故同比分别下降12.5%和10.5%,连续21个多月没有发生特别重大事故。说明目前我国煤炭安全生产的形式呈现逐年好转趋势,但是,当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煤炭主产国相比较,我国仍有10倍的差距。深究其原因,一方面,我国煤炭地下开采量占比高达95%之多,小煤矿占比多,灾害频发,另一方面,煤矿生产调度管理系统信息化程度不够完善[1]。因此,我国亟需利用通信技术实现这一目标。随着通信技术领域的快速发展,我国社会生产的各个领域都受益良多,我国煤矿生产调度管理中的运用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在煤矿的安全生产中,煤矿生产调度是核心工作。传统管理模式中,电话是获取各种生产动态的主要途径,日常各资料统计汇总工作是以手工记录为主,存在着工作琐碎、信息传递不及时、误差大、记录方式不统一、不规范等缺点。基于通信技术构建一个煤炭生产调度管理平台则可以从根本上杜绝以上问题。
1.1煤炭生产调度管理系统利用VPN构建一个煤炭企业的内部加密网络,厂矿领导通过对整个VPN网络的控制来实现整个内部网络的有效运行[1]。在内部网络中,各生产部门或者科室是相互连接,相互监督的关系。在煤矿生产过程中,计划科、安监科、通风调度、综采队、掘进队和其他有关部门通过内部网络有机地连接起来,实现信息共享,完成生产调度信息的各部门采集,获取产量、掘进进尺、外运、瓦斯抽采、煤炭洗选、安全情况通报等信息。其通信连接方式如下页图1所示[2]。
1.2系统功能简介
1.2.1实现数据的分布式上传在保障煤矿日常安全生产、作业人员自身安全上,煤矿重大灾害预警技术的研发与推广具有重要意义[3]。普遍应用于各煤矿安全生产中的瓦斯实时监测、报警与断电系统等,在预警方面不能及时预警,不能满足煤矿在生产过程中对安全性的保障。因此,提高煤矿生产的安全性非常迫切。而基于通信技术构建的生产调度系统平台可以通过检测,掌握各项安全信息,并汇总上报,以备管理人员及时作出反应。各班次的生产开采情况由采煤队和掘进队通过系统本队组上报数据;生产计划由生产计划科组织信息上传;矿井安全动态、通风情况、瓦斯情况由安监科统计上传。
1.2.2优化数据统计分析方式按照一定的时间段如日、周、旬、月、年生成煤炭产量、掘进进尺、安全情况等数据,使各生产管理部门及时地掌握各项生产信息,对已经存在的生产问题进行改善,同时也可以根据已有数据,及时对煤矿生产过程进行不断完善。
1.2.3合理分配各项资源煤矿生产调度管理系统可对作业劳动力,设备、雷管、炸药的使用进行合理调配,既保障了供应,也实现了节约生产,同时可保障煤矿生产作业的安全性。
1.3煤矿生产调度信息的生成系统平台可以根据各个单位填报的调度信息日报表,全面系统地显示出全矿的生产情况,相比传统的记录方式而言,查找方便,错误率也大大降低[4]。各项数据清晰明了,对于有关部门和领导及时掌握相关的生产信息非常有意义,极大减少了信息处理者的工作量,也有助于对数据的分析和上报。
2利用通信技术构建煤炭生产调度管理系统的应用实例解析
2.1生产管理调度系统中全矿井安全生产信息调用目前,通信技术在全矿井安全生产调度、避险和应急救援中得到较好的运用。如,基于矿井无限传输衰减大、发射功率受限制、设备体积小、抗干扰能力强、防护性能好、电气防爆、电源电压波动适应能力强等特点,提出多基站矿井移动通信系统网络结构,矿井移动通信与应急通信系统性能要求和方法,研制成功了基于WIFI的矿井移动通信系统等。这种技术的应用,提高了井下人员与地面沟通联系,及时解决生产等相关问题。该信息可由安监科进行报送,保障矿井安全信息的及时通报、共享。
2.2生产管理调度系统中井下人员位置的监测通信技术在全矿井安全生产调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可以防止工作人员靠近危险区域,对事故采取应急救援,而且可以考察作业人员的出勤率等,为煤矿的安全生产调度提供了保障。基于GPS信号无法覆盖全矿井,以及无线传输在矿井巷道的传输过程中衰减大等,通信技术已经在煤矿井下人员位置探测系统中得到运用。其技术要求体现在:识别卡与分站之间的无线传输距离应大于10m;识别卡位移速度要大于5m/s;识别卡并发数量要大于80个;系统漏读率要小于10-4;识别卡数量要大于8000个等等。其装备要求体现在:将分站安置于每个人员出入井口、开采重点区域出入口,以及以下盲巷等限制区域;为了准确监测持卡人员的移动情况,需设置2台以上的分站或者天线,并且在巷道分支处设置分站或者天线。这种技术的应用可以保障矿井的安全生产,利用生产管理部门和厂矿领导及时跟进人员位置信息,做到人员监管实时监测,心中有数。
2.3通信技术在煤炭安全生产远程监控系统中的运用目前,在煤矿生产过程中被使用的煤矿供电、排水检测系统,胶轮车运输监控系统,轨道运输监控系统等,充分保障了井下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有效减少和避免了安全事故的发生,在减少事故发生率、生产工人死亡率、百万吨死亡率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各项信息的及时报送提高了生产效率,有助于相关管理人员根据实时信息进行合理判断和决策,保障厂矿生产的安全进行。
参考文献
[1]党文刚.通信技术在煤矿生产调度管理系统中的应用[J].管理观察,2014(12):9-40.
[2]夏智.煤矿生产调度管理软件的开发与应用[C]//第21届全国煤矿自动化与信息化学术会议暨第3届中国煤矿信息化与自动化高层论坛论文集(下册).北京:中国煤炭学会,2011:672-676.
[3]周艳平,王科鹏.DMIS系统调度自动化运行管理模块应用[J].云南电力技术,2012(6):35-37.
关键词:变电站;微机;综合自动化;应用
中图分类号: TM63文献标识码:A
引言:
经济全球化、科技一体化正在以它惊人的速度实现着它对这个时代的改变。而计算机也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对于电力企业而言,它们接受了微控(微机控制)时代的来临。在微控时代下,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己经正在被应用,实现对于传统保护系统的一种替换。在电力系统中,一批老化的设备对变电站的安全运行构成很大的威胁,虽然每年都需要投进大量资金、人力和物力进行维护和整治,但效果很不理想。目前对于老设备我们每年都在改造,每年都有新题目的出现,但还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不如进行全面彻底的改造,建成能实现综合自动化的无人值班变电站,这样不但进步了设备装备水平,而且实现了无人值班,达到减人增效的目的。
1.发展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重要性
保证变电站之间的电能传输、分配监测以及分配控制等任务是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作用的重要发挥主要表现。变电站自动化作为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保证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实现以下要求:
第一,确保综合自动化系统可以实现当地紧急控制。
第二,综合自动化系统要能够实现通信要求。
第三,通过对变电站运行信息的实时采集来实现对变电站监控。
第四,综合自动化系统要能够检测电网故障,然后尽快隔离故障部分。
第五,综合自动化系统要能够进行一次设备状态的采集从而用于参考。
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工业技术也得到了长足发展,这时对于电网的可靠用电也就提出了更高一层的要求;除此之外市场经济形势下对于电网建设的要求也提出了很多新的想法和要求,而实现这些要求的最终目的都是应对社会环保的新趋势;最后电网规模壮大的今天,电网结构更加复杂。对于各岗位的信息掌控量以及掌控精确率都是一个更高要求的提出。针对以上三方面的主要情况,如果仍沿用传统的控制保护系统显然是不行的,对于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应用是现形势下的必然趋势。综上所述,发展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必要性。
2.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概念
就目前的具体状况而言,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在国内尚未实现全面的普及,但已被越来越多的国内用户所接受。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以其简单可靠、可扩展性强、兼容性好等特点逐步为国内用户所接受,并在一些大型变电站监控项目中获得成功的应用。对于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概述笔者主要从系统概念以及系统的功能两个方面进行论析。
2.1. 对于系统功能的认识进行探析
综合自动化系统应用程每一项功能可以随着变电站的运行以及变电站的扩建进行必要的修改和扩充,还可以按需要改编。基本上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基本配置是依据系统配置状况、报警表以及遥控修改继电器整定值等各方面来进行的。
2.2. 对于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系统设计思想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都是由计算机系统来进行全程操作,除了一些紧急手动实施的几个环节以外。它主要表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综合自动化系统的集中式设计。该系统采用的是集中式立柜结构。各控制保护功能以及信号都要在控制保护柜进行实施。
第二,综合自动化系统可扩展性强并且它的兼容性更好。对于综合自动化系统它的系统设计对考虑到用户今后的变电站规模以及变电站今后扩充的要求。
第三,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分布式设计。该系统主要是采用分布式开放结构,控制保护单元对各控制保护功能实施控制。所有单元都是单独的进行信号处理最后进行计算机传输。
第四,该系统主要组成部分就是软件和硬件,并且配有必要的接口。用户在使用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进行临时的控制。
第五,综合自动化系统更加可靠和简单。多功能继电器的出现减少二次接线。而对于集中式设计和分布式设计它们的接线方式也更加简单也更加可靠。
3.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功能要求
为了实现变电站更高层次的自动化,在对变电站微机化改造的过程中,提出了分布式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即在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的基础上,实现变电站运行,管理和远动的功能。
我们一般是从测控功能要,保护及自动装置的要求和系统功能要求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论述,对于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功能要求。
3.1. 测控功能要求
测控功能主要有远信量、丈量功能、和远控三个方面:
远信量:能将保护单元中瞬动状态可靠的采集并远传,能有效的滤除远信误发的现象。
丈量功能:应有独立的变流电压和电流输进回路,能按照电力系统约定的潮流方向采集各断路器的功率,丈量精度为电流电压 0.2 级,功率0.5 级,具有滤除数据波动和跃变,抑制零漂的功能。
远控:远方控制操纵要做到选点、返校、执行操纵三步骤,在执行操纵命令时应能随时响应撤消命令。
3.2. 对保护及自动装置的要求
保护及自动化装置采用保护测控功能合二为一的装置,要求有独立的变流电流、电压输进回路,即保护功能独立,各种开关量输进应不经自动化系统及其通讯网,而直接接进装置,保护测控装置不与监控设备联网时应能独立地运行,并且各种保护功能(速断、过流、重合闸、低周减载等)均可单独投退。
3.3. 系统功能要求
系统数据的采集和处理是通过测控装置进行实现的,直流丈量,所用电丈量,10kV- 110kV母线电压丈量采用综合测控单元。监控系统通过以上数据采集,产生各种实时数据,供数据库更新。
系统应同时具备以下功能:治理功能,画面显示和打印功能;事件顺序记录和事故追亿功能;事故报警和预告报警功能;系统自诊断和自恢复功能断路器、有载调压开关、主变中性点刀闸的控制功能等。
4.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在工业项目中的应用
4.1.国产化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运用现状
国产化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在有些变电站运用不多,其主要原因如下:
第一,由于当前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操作要求较高,而这一部分操作人员确相对缺乏。人员的缺乏直接会影响到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发展和普及应用。
第二,由于甲方、设计院对传统的继电器控制保护系统有长期的运行、设计和维护经验,故一般认为老系统的可靠性高。
第三,对于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引入国内,它提供的便利是巨大的,但是价格也相对昂贵许多,所以现在对于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而言只限于对技术水平要求较高的电企或者供电部门。
4.2.微机保护系统与传统保护系统的比较
传统的保护系统与微机保护装置系统的主要区别,在于用微机控制的多功能继电器替代了传统的电磁式继电器,并取消了传统的信号屏等装置,相应的信号都输入至计算机在微机保护系统和传统保护系统两者之间,传统的保护系统选用的是电磁式继电器,而微机保护系统则选用的是多功能继电器,此外微机保护系统不再沿用传统保护系统的信号屏等装置。微机保护系统主要是由微机保护屏、微机采集屏、交直流屏和监控系统组成。屏柜的数量较传统的设计方式大量减少。由于各种微机装置均采用网络通讯方式与当地的监控系统进行通讯而不是传统的接点输出到信号控制屏,因此二次接线大量减少。外与传统保护系统相比要运用的监控系统和系统具体操作都增加了微机保护系统自身的安全性和便捷性。
4.3.微机保护的系统配置及监控系统
具体的系统装置是微机的系统保护的保障。比如主变保护装置、线路保护装置、备用电源自投装置和综合保护装置等等很多方面。而对于微机保护的监控系统的主要功能,不外科对控制系统的操作、对数据的采集以及对具体事故的处理。
5、结束语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在我国尚属一门新兴技术。经过广大电力科研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已在此技术领域积累了不少宝贵的经验。随着我国经济技术的迅速发展,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必将日趋成熟和完善。
参考文献:
[1]邬佐民.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探讨[J].现代企业教育.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