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优选九篇

时间:2022-05-07 01:57:24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

第1篇

关键词:数字化校园;信息化;规划与建设

1. 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意义

构建数字化应用管理环境,将有利于突破传统的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部门间和部门内的数据、资料、文件等的交互,可通过数字化校园环境准确、迅速的获取到,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也将减少教职工的工作量。以我校学工处、教务处为例、两部门之间并没有形成有效的关于学生信息的共享,导致信息滞后,或者采用原始的文件共享方式(采用QQ群共享信息)。

数字化校园建设是学校一项基础性、长期性和经常性的工作,是学校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水平是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学校形象和地位的重要标志,是学校改革与发展战略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必将为学校综合竞争力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2.我校信息化建设现状

从2000年开始,国内一些重点高校如清华、北大、复旦、南大等就开始有步骤地进行数字化校园建设,目前一般已建立了公共数据库平台、网上办公系统、网络教学系统、校园一卡通系统以及多个基于公共数据平台的管理信息系统。而大专院校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最近几年才刚刚起步,并且可以投入的经费数量、技术力量与这些本科院校都存在一定的差距。

2.1 应用系统现状

我校信息化起步较晚, 目前运行的信息系统比较少,主要有:数字图书馆系统、教师评测系统、网上选课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等。

2.2 基础设施现状

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基础是高带宽、高性能的校园计算机网络。目前,我校基本可以满足在校内的任何合法用户在任何时间使用任何一种计算机系统都可以进行互联网应用,这也为实现办公自动化和教学管理现代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规划设计原则与总体建设目标

3.1 规划设计原则

数字化校园建设规划的制定,涉及多个设计细节和执行环节,需要从学校整体的高度全盘考虑,并经历一个酝酿、启动、发展的过程。系统规划既要从时间上、发展上进行纵向的考虑,又要从全校各个部门以及其它校外机构的协调运作关系的横向关系上考虑;既要考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信息资源建设、应用支持平台建设、应用系统建设、运维体系建设等建设项目的实施步骤,又要考虑这些建设项目的协调发展。

因此,要全面的实现数字化校园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以目前我校的发展状况显然不适合这种全面的数字化建设。这里从我校的特点和需求出发,根据学校各个部门的需求和业务流程的特点,制定合理的分步实施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做到满足现有需求,并在5年之内不落后。

3.2 总体规划建设目标

从应用层面上看,数字化校园是一个集办公自动化系统、数字化图书馆系统、综合管理系统、网络教学系统等应用于一体的应用系统。为此,可以结合学校教学管理的实际需要,将应用系统建设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数字化校园总体框架结构设计如图1 所示。

图1  数字化校园总体框架

(1)办公自动化系统

办公自动化是一种组织网络办公、协同办公,从而提高组织内部协作效率、信息效率的软件。学校的办公自动化系统主要要完成以下功能:1)信息通讯:公告、通知的与管理并具有办公论坛和网络投票功能;2)公文流转:满足学校领导高效率处理日常事务的工作需要,提供邮件服务、会议组织、日程安排、公文发送等功能,有效协助学校领导顺利完成各项事务;3)归档处理:系统管理员或具有权限的用户可对已经处理完毕的公文进行归档操作,归档后相关用户可进行查询、借阅等操作。对己归档的文件可以定期进行销毁,放弃归档、删除等操作。

(2)综合管理系统

综合管理系统根据我校情况,按照管理职能的不同补充以下应用系统:

1)学生管理系统:建立一个完整的学生管理系统必须收集与维护在校学生的基本信息、学籍变动信息、奖惩信息等,使全校各管理部门共享学生信息;

2)教务管理系统:学校教务工作是在教务处等部门的统一协调下进行的,主要职责是制定教学工作计划,修订并完善教学规章制度,负责学生考试和教学管理,编制课表,落实教学任务,进行教学监督,教学事故的核实和处理;

3)人事管理系统:一个完整的人事管理系统必须收集与维护教职工的基本信息,以及职称、行政职务、绩效考核、科研学术、表彰奖励、学习培训、家庭信息等信息,使全校各教职工管理部门统一共享教职工信息 并提供教职工自身信息的查询服务;

4)资产管理系统:资产管理系统以固定资产的卡片管理为基本手段,建立固定资产的计算机管理网络,实现固定资产的动态管理, 保证固定资产的帐、卡、物相一致;

5)档案管理系统:负责全校各类档案的管理,尤其是对纸质档案的管理并负责档案的信息化处理。主要包括学生档案、教师业务档案、固定资产备案等。

(3)数字化图书馆系统

数字图书馆是面向校园、基于先进的信息技术,拥有海量的知识资源,强大的资源管理和个性化阅读管理的网络图书馆。它将资源管理、阅读管理、海量资源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图书文献数字化计划,为师生创建一个自主、轻松和高效的学习环境。

(4)网络教学系统。

网络教学系统定位于为学校创建一个统一的、标准化的网络教学空间,为教师消除利用网络开展教学所需面对的技术障碍。教师可以在平台上开设网络课程,学习者可以自主选择要学习的课程并自主进行课程内容学习。不同学习者之间以及教师和学习者之间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进行讨论交流。

3.3 系统总体框架设计

根据本校情况总体框架分成四个层次, 即系统基础设施层、统一应用支撑平台层、应用系统层和信息门户层。总体应用框架如图2所示。

图2  数字化校园总体应用框架

1) 系统基础设施层由数字化校园系统硬件平台( 网络、服务器等) 和系统软件平台( 操作系统、数据库等)组成。它们是数字化校园 的基础设施, 并提供数字化校园系统运行的基本环境。目前我校仅有一台接入网通公司的Windows Server 2003服务器正在使用。

2) 统一应用支撑平台层作为数字化校园应用系统的承载平台, 提供跨平台应用框架和底层通用服务, 并为各个应用系统的运行、开发与部署提供支撑作用。

3) 应用系统层利用应用支撑平台提供的环境与服务实现各种应用系统的业务逻辑处理和信息服务, 如提供办公自动化、数字化图书馆、综合管理、网络教学等业务功能与信息服务。

4) 信息门户层为各类用户提供统一的数字化校园系统信息访问入口, 获得与其身份相应的信息服务和应用访问权限。信息门户提供个性化信息呈现、应用表示集成、单点登录访问、信息授权访问以及负载均衡服务等功能。

4.实施计划及方案

按照“分期实施”的原则,在统筹考虑的基础上,先实施重点系统,再逐步深化推广。2011年首先完成我校办公自动化系统及综合管理系统的建设。搭建一个稳固、可扩展的标准体系和底层技术框架,构造能够满足我校数字化校园应用长期持续发展的应用平台框架。

4.1 实施思路

(1)分阶段实施:先实施重点子系统,再逐步深化推广。项目的实施统筹考虑,首先完成学校最急需、最重要的应用,根据学校现行业务运作周期的规律,确定实施的时间,同时考虑应用实施的各种内部、外部因素,制定分阶段实施计划加以实施。

(2) 技术部门和学院其他部门共同参与:项目由计算机教研室组织开发,由学院其他部门提供并确认需求,确保项目的实施结果能满足学校需要。

4.2 实施计划

具体实施计划(2011.03-2012.6)分项目立案、制定项目计划、项目执行、项目收尾四个阶段。项目实施的简要进程如表1所示。

表1  项目进程

序号项目阶段关键事项起始时间~完成时间阶段1项目立案,项目组成立项目组结构和成员组织结构,沟通方式工作机制,工作方法项目启动会阶段2制定项目计划同学校各部门沟通了解各部门现有流程了解项目实施流程分析各部门在项目实施中的分工及角色提出建议流程流程会审并建立文件确定数字化校园平台关键技术实现方案制作项目工作分解结构(WBS)基准计划制作项目交付物管理计划制作项目进度管理总计划制作项目质量管理总计划制作项目人员管理计划制作项目沟通管理计划确认学校各部门对项目计划的认可和配合阶段3项目执行阶段开发设计文档管理项目测试项目验收阶段4项目收尾阶段整理项目文档资料并保存项目组内部总结各部门反馈调查项目内部交接项目维护5. 预期实施效果

5.1 实施效果

按照“分期实施”的原则,在统筹考虑的基础上,先实施重点系统,再逐步深化推广。2011年首先完成我校办公自动化系统及综合管理系统的建设。搭建一个稳固、可扩展的标准体系和底层技术框架,构造能够满足我校数字化校园应用长期持续发展的应用平台框架。

第2篇

20xx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方案范文1一、数字化校园建设目标

通过数字化校园项目建设,构造能够满足数字化校园应用长期持续发展的应用框架,通过这一稳定、可扩展的应用框架为应用系统建设提供良好的支撑和服务。该应用框架将充分支持于学校的应用需求和未来发展,同时考虑到系统的总体拥有成本,必须采用先进的理念和思路,辅以成熟的、主流的、符合未来发展趋势的技术,运用现代系统工程和项目管理规范标准,科学合理的进行建设。

建成完整统一、技术先进,覆盖全面、应用深入,高效稳定、安全可靠的数字化校园,消除信息孤岛和应用孤岛,建立校级统一信息系统,实现部门间流程通畅,可平滑过渡到新一代技术,对校园的各项服务管理工作和广大教职工提供无所不在的一站式服务。具体目标就是实现“四个数字化”:

1、校园环境数字化

完善软硬件支撑平台,健全数字化校园环境建设,为我校数字化校园项目建设提供坚固的基石,为整个数字化校园项目保驾护航。实现信息管理标准体系(数据标准、技术标准、管理规范等);硬件网络环境平台中的网络环境和上网行为管理等;基础软件平台中的个人统一门户、统一身份认证及授权中心、数据共享中心、公共通讯集成平台和数据报送流程管理等方面建设。实现校园的学习环境数字化、教学环境数字化及校园的生活环境数字化。

2、教学资源数字化

在我校数字化校园统一的规划下,重点收(搜)集、整合与教学活动密切相关的各类教学资源库。将大量的电子备课资源、课件资源、题目资源、案例资源、科研成果资源、学生学习社区资源、教师学习资源、电子图书资料等收(搜)集、筛选、整理、优化,促进信息技术和学科的优化与整合,完善教学资源库,加强教学资源库建设,使其高效、安全地为教育教学服务,加强辅助教学力度。

3、教学数字化

以“数字化管理,无纸化办公”为核心思想,进一步加强教育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和应用,整合完善学校办公OA、一卡通、教师发展档案管理等管理系统,构建覆盖全校日常工作流程的、协同的管理信息体系,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强化信息技术在教育管理领域中的应用,通过管理信息的同步与共享,畅通我校的信息流,实现管理的科学化、自动化、精细化,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达到智能化管理的水平,提高管理效能,降低管理成本。

4、教学应用数字化

进一步提高教学数字化应用水平,发挥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数字化应用效益,构建智能先进实用的教学应用软件平台,推动信息化技术在基础教育中的有效使用,践行教育部 “面向学生,走进课堂,用于教学”的信息化要求,将信息化技术真正地服务教育,服务老师,服务学生!

通过建立网络资源与其他学习资源相互沟通的体制,整合、丰富数字化教学资源,提高数字化教学资源在学校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效益,为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提供技术支持服务。

实现教学过程,教学管理数字化,科研管理数字化等教学应用数字化,教学应用数字化覆盖学校科研、教学管理和师生与家长生活的各项需要,依托学校基础数据库与综合信息平台所建立的辅助决策系统为学校提高科学管理决策提供支持,在传统校园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以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提升传统校园的运行效率,扩展传统校园的业务功能,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从而达到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和效率的目的。

二、数字化建设总体宽架

学校信息化校园信息平台的框架包括如下方面:

1、基础设施层:是信息化校园软硬件支撑系统,包括网络资源、硬件服务器、存储、支撑软件等。

2、信息化校园应用系统基础平台:包括统一信息门户平台、统一身份认证平台、统一公共数据平台、公共通讯平台、数据填报流程管理平台等。

3、应用系统层:是面向学校各部处的各类信息管理系统和面向师生的各类信息服务系统,可以分为管理中心、资源中心、服务中心。

4、信息服务层:为各级领导、相关管理员、教师、学生提供各种个人业务操作服务、查询、报表、统计分析、决策等。

5、信息安全体系:信息化校园的安全管理,包括安全策略、安全组织、安全评估、安全技术等

6、信息标准/管理/保障体系:包括信息、技术标准、组织机构、管理制度、运维保障体系等。

三、数字化建设内容

学校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内容将包括如下内容:

1、建立数字化校园配套的体系建设,包括信息标准体系、安全体系、运维保障体系等建设;

2、建立起能够适应未来信息化发展的集成解决方案,以“创新、融合、开放、体验”为支点的信息化集成方案,包含统一信息门户平台、统一身份认证平台(Ucenter)、数据共享中心平台,公共通讯集成平台,数据流程管理等基础平台;

3、新建和升级满足各部门管理需要的各类应用系统,包括协同办公系统、教务管理系统、学工管理系统、科研管理平台、人事管理平台、财务管理平台、一卡通管理平台、资产管理平台、招生管理平台等应用系统;

4、完善软硬件支撑平台;

5、同时建立面向长期发展的技术队伍、建立规范化应用建设的技术模式,建立配套应用的安全和运行保障体系。

四、信息标准和规范体系建设

建设一套符合学校自身实际的信息化管理标准体系——《XX学校信息化管理标准》,包括信息标准、代码编码标准、技术标准、管理规范等,为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提供基础条件,保证信息在采集、交换、传输过程中有统一、科学、规范的分类和描述,确保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使用、管理、维护规范有序。

20xx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方案范文2一、建设基础

(1)基础与优势

学院已在20XX年完成了校园网第一期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已建成千兆到楼宇、百兆到桌面、技术相对先进、高速且稳定的校园网络。网络核心采用千兆路由核心交换机,现有9台专业服务器,安装了办公管理软件、教务管理软件、图书管理、财务管理等软件,实现了办公管理、教务管理、图书管理、财务资产管理等功能。互联网接入也升级到办公网100M电信接入加2M教育网接入、图书馆电子阅览室50M电信接入,校园网用户已达500多户(由于一个机房为一个用户,但通过该用户可以实现机房的所有电脑上网,因此实际上通过校园网上网的用户已超过500个)。学生宿舍已全部接入校园网(由运营商提供互联网接入),是校园网的一个组成部分,实现了高速访问校园网。

(2)存在的主要问题

1.校园网上的互联网应用系统有待增加。除学院门户网站、各部门二级网站、自行设计开发的一些小型互联网应用系统如“院长信箱”、“网上报修”、“等级考试网上报名”、“工资查询”、“学生收费”外,目前校园网上运行的大型商品化的互联网应用系统只有办公系统(武汉开思源公司产品)、正方现代教育管理信息系统-WEB服务管理子系统(杭州正方公司产品)、邮件系统(北京安宁公司产品)。当今校园信息化发展的趋势要求我们必须逐步实现学院各项教学工作与管理工作的网络化、数字化,因此我们要逐步建设一批互联网应用系统,一是购买一批大型商品化互联网应用系统,二是自主开发一些小型的校园网应用系统。

2.网络监控管理缺乏。目前还没有实施对校园网进行网络监控、流量监控,不能有效地对校园网用户使用互联网的情况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主要表现在不能按公安网监部门的要求提供校园网用户上网情况的日志备份,一些用户滥用迅雷下载、PPS网络电视等软件占用大量的带宽拖慢其他校园网用户网页浏览的速度。将要实施的校园网监控项目可解决这些问题。

3.校园网还未实现网络全覆盖。目前学院院内基本上实现了网络有线全覆盖,全院网络无线覆盖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二、建设目标

(1)总体目标

通过数字化校园网络基础建设和应用系统的功能开发,构建一个融教学、科研、管理、生活和服务为一体的数字化校园环境,提高学院的科学管理水平,营造学生的优良学习环境,创建职工工作生活的便利条件。完善校园网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技术先进、扩展性强、安全可靠、高速畅通、覆盖全校的校园网络环境。建立公共信息系统,提供先进数字化管理手段,提高管理效率;建立功能齐全的教学管理系统;配合“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建设内容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实现数据资源共享。通过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为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和服务社会搭建公共服务平台,推进教育信息化、管理信息化、服务信息化。

(2)具体目标

一是加快推进校园网络的升级改造,建立多层次可控出口网络体系,全面推进校园无线网络建设,实现全方位高速互联;二是实施校园网安全监控项目,保证校园网安全高速稳定的运行;三是建设一批应用广泛的互联网应用系统,全面地提升学院校园信息化建设水平;四是高标准的进行新校区网络基础、网络设施建设工作,包括楼宇有线、无线、专网系统规划建设。五是拓展校园一卡通功能,深入推进校园一卡通工程。

三、建设内容

(1)构建网络平台

1.网络基础建设

将所有学生公寓接入校园网,根据需要适时扩充校园网网络终端,将第二期校园建设工程中的全部楼宇接入校园网,实现学院校园网有线网络全覆盖。

建设无线网络,补充有线网络,满足用户在校园广场、会议中心等地点,实现任意时间、任意方式联机上网获取信息的需要,为用户的工作、学习、生活提供方便、快捷的校园网网络服务。

改善校园网与外网的互联互通,在现有校园网出口带宽150兆的基础上,增加200兆出口带宽,实现校园网多出口、多链路的负载均衡机制,建成稳定可靠的校园网。

2.网络安全体系建设

根据目前学院网络运行的实际情况,增购网络流量监测与分析系统,建立校园网络安全体系,构建校园网络安全屏障,实现用户分级管理、网络监控、上网行为控制、网络异常报警等功能,保证校园网络的安全,保证关键数据、关键应用、关键部门的安全,实现校园网络及其应用系统安全高效的运行。

3.服务器集群和存储系统建设

补充校园网络服务器及存储设备,配置服务器、磁盘阵列,为数据存储中心提供存储空间,保证存储容量达到15TB。

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多媒体教室建设与多媒体应用系统建设、远程信息交流平台建设、开放的虚拟实验实训中心建设、校园智能卡系统建设,根据学校的财力,分批投入,逐步建设。

20xx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方案范文3一、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目标及需求分析

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最终目标是建成“四网合一”的全数字校园网(即通过光纤与Internet连接的校园局域网、VOD校园视频点播网、全数字多媒体互动教学网、通过地面接受站与远程教育网连接的远程教育资源网)。最终拥有多媒体互动教室、计算机网络教室、多功能演播厅、电子备课室、信息中心等多媒体信息技术设备,并把校园网连接到所有校舍,将多个信息点分布在办公室、教室、多功能厅以及师生宿舍,实现师生工作和学习的全方位信息化。

校园网应具备的功能有:

1.电子邮件服务通过E-mail与同行交往。

2.文件传输FTP服务利用FTP服务实现校内各组室、班级或个人主页的上传以及从网上下载资料。

3.WWW浏览服务学校可以建立自己的主页,利用外部网页向社会宣传学校,提供各类咨询信息等;利用内部网页进行管理,例如通知、收集学生意见等。

4.资源共享建立电子图书馆形式的教育资源库,供师生检索、查询、利用。

5.网上教学通过视频会议系统或VOD视频点播实现实时或非实时方式的远程多媒体教学。

“一卡通”应用系统应具备的功能有:

1、门禁考勤管理系统

2、图书管理系统

3、售餐系统

4、机房计费和管理系统

5、自助消费管理系统

二、数字化校园建设之“硬件建设”

校园网数字化应用系统建设

1、教学及校务管理系统

采取购买与自行开发相结合的方式,在现有教务管理平台基础上,引进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教学数据统一管理,实现教学动态管理,教学管理信息数字化。建立完备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对期中期未及平时成绩考核,出勤考核都采取自动化办公模式,并对学生的档案进行电子永久保存。

2、数字化图书馆建设

加强电子图书、文献资源库建设,全面升级图书馆现有硬件设备。完备电子阅览室的使及管理;增加馆藏电子图书、电子期刊。举办各种文化艺术活动,形成校园电子图书文化。

3、公共资源服务平台建设

建立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建设重点专业优质核心课程教学资源库,将中央财政重点支持专业的优质核心课程的教学资源在网上公开,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建成学生自主学习环境,实现网上授课、网上辅导、网上答疑、网上批改作业功能,为“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在学院实施提供技术保证。对FTP服务器进行硬件升级改造,增大教学资源库容量,以便学生能更方便全面进行网上学习。形成了影视资源库;通过地面卫星接受站接受、收存储中国远程教育网、中国广播远程教育信息网、中国教育卫星宽带传输网等远教资源信息,形成了卫星教育资源库;通过光纤与Internet相连,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共享,形成了地面教育资源网;

4、多媒体应用平台建设

购置高性能计算机,建立功能强大的视频服务器、音频服务器、文件服务器等。建立一个校园网外能够访问并配置详实的信息资料介绍校园文化的网站,网站添加丰富的优秀教育教学资源,将电子图书馆融合进去。

5、公共实训平台数字化建设

按照“认知实习技能仿真实践操作”的流程,规划建设符合校园体系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的实训设备设施和现代化信息手段构成的现代化实训基地,充分利用现代数字化技术,培养学生认知实习和模拟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应用水平。

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技术支持

学校将建成主干千兆、百兆到桌面技术先进、高速、稳定、安全的校园网络。网络核心采用万兆路由核心交换机,设置多台专业服务器,并安装教务管理软件、学生管理软件、图书管理等软件等。

电子实验室建设

“一卡通”系统建设

1、门禁考勤管理系统

在两个校门处安装门禁控制器和读卡器,学生刷卡进入,自动记录考勤信息。如遇未授权的非法卡发出报警音。可在后台软件中规定多种考勤规则,对 IC 卡进行不同权限设置,多种条件的查询等等。

2、图书管理系统

配备激光扫描器识别条形码,具有完善的采编、流通、典藏、期刊管理、公共查询、资产清查、压缩备份等功能。

3、售餐系统

学生和教职员工只需预先充值在其IC卡中,就餐买菜时,在售饭机感应区的有效距离内出示其卡,由售货员在售饭机上预设或输入消费额,确认后便可完成本此交易。有详细的消费记录 , 并可设定消费限额。

4、机房计费和管理系统

依靠软件实现对学生机的监控和管理,学生持卡上机,学习上网,客户端上的读卡器按预先设定的卡型、费率、时段自动扣钱。

第3篇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是由湖北文理学院举办,经国家教育部批准,于2003年6月成立的独立学院,是一所面向全国招生的多科性普通本科院校。学校位于湖北省省域副中心城市襄阳市,由城市校区和隆中校区两个校区组成,在校生5600余人。学校拥有完善的教学、实验、办公、生活等基础设施,环境优雅,恬静宜人。

2 建设目标

尽量做到数字化校园,其主要建设目标:完善校园网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技术先进、扩展性强、安全可靠、高速畅通、覆盖全校的校园网络环境。建立公共信息系统基础平台,提供先进数字化管理手段,提高管理效率;建立功能齐全的教学管理平台;配合“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建设内容丰富的教学资源库,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提高全校师生信息素养,为培养高技能应用性人才和服务社会搭建公共服务平台。

3 建设内容

3.1 机房建设

3.1.1 施工内容

机房抗静电地板;机房墙面无尘乳胶漆处理;机房隔断;钢化玻璃门; UPS主机及4小时后备电池;舒适空调;精密空调,机房消防报警系统,机房环境监控系统,机房防雷工程,机房综合布线系统等。

3.1.2 设计目标

机房工程设计必须达到以下目标:

1)确保各种精密设备稳定可靠运行;

2)保障工作人员良好的工作环境;

3)各项功能完整配套,达到专业规范、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质量优良、管理方便的目的;

4)在经济适用的前提下,选择优质机房专用装修材料,达到最佳装修效果。

3.1.3 设计思路

为了使计算机系统得到最大的系统利用率,发挥最佳的工作效率,确保系统安全可靠的运行,充分考虑计算机房的位置、机房内设备的布置、电力供应和防护、通风、空调、采暖及灾害防护等。在不改变建筑结构的基础上,按照功能与美观兼具的原则,确保机房设计的先进性、实用性、扩展性、展示性。

总体设计包括机房设备、机房装修、机房监控等几部分:

1)机房设备

包括电力配电系统、UPS不间断电源、机房空调系统、接地防雷系统等,分别从设备的选型、设备的性能、设备的特点、设备的安装等几个方面进行说明。

2)机房装修

机房装修是机房建设的具体实现,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就天花、地板、墙板、隔断、机房接地等进行分项说明;再按照天花、地板、墙体柱面、门、边框、照明系统、动力布线等进行装修简述。

3)机房监控

它是现代化机房实现高度智能化管理的软件集成方案,是一个庞大的自动化监控程序。设计中提供了供配电、UPS、空调、消防等系统的综合监控。

3.1.4 机房布局设计

1)区间划分

根据学校网络中心机房业务及使用需要,我们将机房划分为机房主设备间、辅助设备间、操作间等若干区域,见机房布局平面规划图:

(1)主设备间

主设备间分为网络设备区、服务器及存储设备区。

网络设备区、服务器及存储设备区:该区系各种核心业务数据交换处理运行区域,是机房系统的心脏部分,其环境要求较高。

(2)辅助设备区

该区域系确保机房正常运行的UPS供电设备及空调系统安放区域。确保主机房有关温度、湿度和洁净度的要求;确保机房区域的电气线路运行正常及机房各区域供配电质量。

(3)办公监控区

主机房内所有设备的监视控制区域,用于监控及调试网络接入设备。硬件、网络管理人员及操作人员对计算机硬件及语音通信系统进行管理、操作、维修、存放资料的区域。

2)空间布置说明

(1)网络设备区目前计划放置一排机柜,机柜布置层“一”字排开。考虑到服务器、存储等设备的日常维护工作量较大,为了便于管理人员工作,将服务器设备区设计在靠近设备间入口的区域。

(2)辅助设备区设置在靠近机房一侧,放置UPS主机,市电及UPS配电箱、空调主机,空调主机放置在靠近机房中心的位置,便于冷气气流的循环。

(3)机房内设备摆放统一,正面对房间入口,沿走廊方向展开。机房内分排摆放机柜。

(4)机房内机柜的摆放主要考虑管理方面的需要,以功能来划分,同一个功能用途的设备尽可能放置在一起,便于管理。由于目前机房空间较大,在每一横排机柜中还留有部分空位,一方面便于管理人员来回走动,同时也为今后设备扩展留有空间。

(5)机房内净高2600mm,地板高度300mm,吊顶高度距梁下50mm。

3.2 校园网建设

通过与广大高教用户的深入沟通、互动,根据目前学校的建设现状的分析,以及出现的问题与需求,提出了“安全、稳定、高速、可运营可管理”的可定制化的高校校园网解决方案。

3.2.1 骨干网络高性能、高稳定可靠

1)高稳定可靠性

骨干网最重要的就是稳定可靠性。影响骨干网稳定可靠的因素有很多,但是最主要的有三个方面:设备本身、网络架构、安全保障。只有这三个方面都没问题了,才会形成稳固健壮的骨干网络。

2)骨干网架构设计

网络核心作为全网的心脏,向学校的教学办公以及各种应用系统(在线点播、电子邮件、WEB服务等)源源不断的提供安全稳定的信息血液,保证整个学校相关业务的可靠运行。因此,作为整个网络平台的神经中枢,网络核心层是全网数据传输的中心,不仅要保证7*24小时的稳定运行,各种应用服务器的数据能够被稳定可靠的传输,同时,还要协调全网的数据流量和访问策略,在提供信息服务的同时,保证网络中心自身的安全。

3.2.2 核心网络设备的冗余保证数据畅通

整网采用万兆多核心、万兆/千兆骨干、千兆/百兆到桌面的设计理念。高吞吐量,线速转发的核心路由器和三层交换机,所有关键器件的冗余,包括主控板、交换网板、电源等,支持板件的热插拔技术,保证了网络的高效运转。骨干设备双核心双链路,或者核心成环之后,相互之间互为容错备份,并在核心交换机中采用关键模块冗余设计(双电源冗余等)。核心和汇聚之间采用双链路连接,一旦数据传输的活动链路失效以后可以自动切换到另一条链路,保障数据的正常转发。这样,从全网架构上,核心层双链路交换系统不存在单点故障,是一种高级别交换完全冗余的容错方案,这样即使其中一条链路断线或一个主干交换机发生故障,都能在用户觉察不到的极短的时间内启用备份恢复数据传递,从而保证网络系统的高可靠性、稳定性的运行。

3.3 校园数据中心建设

3.3.1 存储系统设计

构建一个成功的存储区域网,第一步和最重要的一步是存储网络本身的设计。首先应该明确存储网络设计的目标。一个成功的存储区域网设计,应该保证在实施后能够满足校园网对存储设备性能和容量方面的要求,能够满足数据的高可用性和抗灾的要求,能够提供强大的数据管理功能,能够满足数据备份的要求,能够满足未来数据与业务增长的要求,还要具有较高的性价比。

3.3.2 数据分级存储

数据分级存储,是指数据客体存放在不同级别的存储设备(磁盘、磁盘阵列、光盘库、磁带库)中,通过分级存储管理软件实现数据客体在存储设备之间的自动迁移。数据迁移的规则是可以人为控制的--根据数据的访问频率、保留时间、容量、性能要求等因素确定的最佳存储策略。在分级数据存储结构中,磁带库等成本较低的存储资源用来存放访问频率较低的信息,而磁盘或磁盘阵列等成本高、速度快的设备,用来存储经常访问的重要信息。

数据分级存储的工作原理是基于数据访问的局部性。通过将不经常访问的数据自动移到存储层次中较低的层次,释放出较高成本的存储空间给更频繁访问的数据,可以获得更好的总体性价比。

3.3.3 基于FC SAN的网络集中存储

对于校园网的核心存储架构,我们建议采用以数据和存储为核心的集中存储系统结构。以数据和存储为中心可以极大地保护用户的投资,有效利用存储空间,降低用户管理费用,从而确保整体拥有成本最低。降低管理难度,维护数据管理的统一性。提高了电子化数据管理的可靠性。数据的集中化管理,能够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保证电子化数据的可靠性。

3.3.4 虚拟化建设

虚拟化是一种广义的术语,是一个为了简化管理,优化资源的解决方案。允许一个平台同时运行多个操作系统,并且应用程序都可以在相互独立的空间内运行而互不影响,从而显著提高计算机的工作效率,如同现在空旷、通透的写字楼,整个楼层几乎看不到墙壁,用户可以用同样的成本构建出更加自主适用的办公空间,进而节省成本,发挥空间最大利用率。这种把有限的固定的资源根据不同需求进行重新规划以达到最大利用率的思路,在IT领域就叫做虚拟化技术。在具体应用方面,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主机虚拟化、桌面虚拟化、存储虚拟化、网络虚拟化等。

3.3.5 高可用系统

第4篇

关键词:医院 数字化档案建设 困境 消解方法

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条件下,信息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诸多领域,尤其是在医院档案管理中的应用,通过建设医院数字化档案,使得档案管理水平有了显著的提升,所以医院数字化档案的建设为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与传统档案相比,数字化档案具有存储量大、便于检索等优势,因而各大医院都加强了数字化档案建设。但是,在医院数字化档案建设过程中,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数字化档案建设还存在很多问题,所以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医院数字化档案的建设,从而提升档案管理能力,为提高医院医疗服务水平发挥数字化档案的作用。

一、医院档案数字化的内涵

所谓医院数字化档案指的是将纸张、录像带和录音带等介质作为原始档案资料,将这些资料通过扫描、转化和压缩等手段转化成声音文件、图片文件等,转化成的文件都是数字化档案。在文字识别和存储管理技术的作用下,将图片和索引文段等存储于磁带库或者是光盘里,在存贮介质上实现对文件的管理。医院为了提高档案管理效率,通过数字化档案建设,使得对档案进行高效管理,医院运用诸多查询手段,迅速的检索相关档案资料,然后将数字化档案信息到医院的内部网、局域网和广域网中,在全新的档案管理技术作用下,采用数字化档案管理方式,对医院档案信息予以有效管理,为医疗和科研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总之,医院数字化档案以数据库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依托,打造新型档案信息形态,以电子存取服务方式,对医院档案加以管理、存储和数字化加工。现代信息技术在医院档案管理中的应用,将综合档案信息资源作为中心,然后对其进行处理,实现对医院档案信息的高效处理和管理。因此,数字化档案为医院各项工作的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医院数字化档案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电脑和网络安全性问题

在医院数字化档案建设过程中,由于电脑和网络的安全性问题,使得医院数字化档案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虽然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在不断进步,但对电脑和网络构成的威胁有很多,当电脑或者是网络中存在病毒时,将对医院网络系统造成影响,因而对医院数字化档案信息构成威胁。虽然医院数字化档案有空间小、传阅速度快等特点,与传统医院档案相比有很多优势,但在网络技术环境下,仍然存在着很多因素对医院数字化档案构成了威胁[1]。医院电子档案信息具有不稳定性,对电脑和相关硬件有很高的要求,如果硬件或者是软件不符合要求,不法分子恶意修改将导致整个医院网络系统出现崩溃现象,医院数字化档案信息的安全性下降,不利于医院数字化档案的建设。

(二)医院数字化档案建设资金投入不足

在医院数字化档案建设期间,医院必须投入大量的资金,才能保证数字化档案项目的顺利开展。在医院数字化档案建设时,医院需要投入一定资金用于硬件方面的购置和软件的开发,而且还包含对相关人员的培训。此外,医院数字化档案系统和数据库的维护也需要有充分的资金作为保障[2]。然而,医院财务预算不足,大部分资金用于提升医疗水平上,需投入较多的资金再购置先进医疗设备,并需要一部分资金用于医护人员培养,因而在医院数字化档案建设中的财务支出不充足。

(三)信息存储载体存在问题

在医院数字化档案建设过程中,档案信息都将存储在载体中,如果存储载体存在问题,将对医院数字化档案的建设造成严重的影响。当前,医院数字化档案一般存储在硬盘或者是光盘内,进而对医院数字化档案的存储。但是,在外界环境的影响下,存储载体容易受到影响,比如,存储载体受到灰尘污染、划伤影响,或者是受潮,都将使得存储载体受到伤害,存储载体中的数据信息损坏甚至丢失,有些数据信息难以修补[3]。总之,存储载体具有不稳定性,对医院数字化档案信息的完整性造成严重影响。

(四)纸质文件和电子文件共存

一些医院在数字化档案建设过程中,依然还存在着纸质文件和电子文件保存共存的现象,因而造成资源上的浪费,并且未能充分发挥数字化档案建设的作用。因此,医院必须转变档案管理的观念,对数字化档案管理予以全面认知,从而最大限度的发挥医院数字化档案建设的作用。

三、医院数字化档案建设面临的困境及消解方法

(一)加大医院数字化档案建设资金投入力度

医院在经营过程中,会形成不同类型的档案,而这些档案是医药医疗服务和科研工作开展的有利依据,所以医院对档案管理予以高度重视。随着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医院已经向数字化档案方向发展,在医院数字化档案建设期间,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为了确保医院数字化档案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医院应该加大在数字化档案建设资金投入力度,为医院数字化档案建设提供资金支持,通过将资金用于加强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建设,从而实现医院数字化档案的良好发展[4]。

(二)增强医院数字化档案信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医院在数字化档案建设过程中,应该不断增强医院数字化档案信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从而确保医院数字化档案建设取得良好效果。在提高医院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性和可靠性时,医院可以采取信息加密和防火墙等安全防护措施,对医院数字化档案信息予以保护。目前,对于网络安全管理手段而言,比较可靠的有防火墙和信息加密,这些信息防护手段对信息保护都能发挥巨大的作用[5]。因此,医院需要建立完善的网络防护体系,及时备份信息资料,避免数据库内的档案信息被损坏或者是不可修复。在信息加密和防火墙等安全防护措施的作用下,有利于医院做好数字化档案的备份工作,以免数据库内的信息被损坏,即使档案信息受到损坏也可以得到恢复,最大程度的提高医院数字化档案信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三)提升医院数字化档案建设人才的综合素质

医院为了促进数字化档案建设取得良好的效果,应该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通过提升医院数字化档案建设人才的综合素质,确保医院数字化档案建设更加符合规范,为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医院在数字化档案建设时,不仅要满足一定的软件和硬件条件,而且应当注重对人才的培养。

为了使得数字化档案管理效果得到提高,医院要建设高素质的专业数字化档案管理队伍,定期对数字化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使得医院字化档案管理人员能够熟练操作计算机系统,并掌握数字化档案管理理论,为医院数字化档案建设做好铺垫[6]。

(四)搭建数字化平台

当前,在数字化背景下,医院为了提高档案管理效率和质量,加大了数字化档案的建设力度,然而,实际上还面临着一些问题,导致数字化档案建设未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而且数字化在档案管理中没有得到有效应用[7]。因此,为了对医院数字化档案建设面临的困境进行消解,医院必须搭建数字化平台,通过营造良好的数字化环境,从而为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由于医院数字化档案建设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软件开发、档案管理和光盘备份等都是数字化档案建设中的重要组成内容,所以在搭建数字化平台过程中,医院需要加大档案管理软件开发和应硬件设施购置上,选择安全性和可靠性比较好的软件和硬件设施,创建安全的资料存储环境。

总之,在搭建数字化平台时,医院所采取的硬件组合和其他产品,一定是磁盘阵列方式的,而且是通过冗余设计而成的,那么,医院可以选择双口光纤硬盘和阵列控制器等。同时,磁盘阵列要有不同的RAID保护级别,支持热插拔功能,满足用户的需求。医院在医疗服务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数据信息,为了便于对文字和影像等档案的管理,医院在搭建数字化平台期间,还可以利用高速扫描仪和双服务器等将信息进行录入和保管,医院相关人员以触摸屏查询和文档网络传输方式就能够实现对资源的共享,确保在数学化下医院提高档案管理质量和效率[8]。

结束语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医院在档案管理过程中,应该将信息技术应用在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中。因此,医院需要加强数字化档案的建设,为医院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张明,李力佳.医院档案数字化的应用研究[J].中国美容医学,2011,20(2):285- 285.

[2]杨亦军,李晓琳.医院数字化档案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齐鲁医学杂志,2010,25(6):560,562.

[3]刘师岐.数字化档案在医院的应用[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4(1):520- 520.

[4]刘少德.档案数字化管理在医院档案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哈尔滨医药,2012,32(2):131.

[5]朱月恒.档案数字化管理在医院档案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9):988- 989.

[6]赵学武.浅谈医院数字化档案建设[J].中外健康文摘,2010,07(31):434- 435.

第5篇

论文摘要:文章阐述了数字化校园建设服务的重心与主要内容,指出了数字化校园建设中的认识误区,提出了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策略及可持续发展的步骤。

1数字化校园建设服务重心与主要内容

1.1数字化校园的概念

数字化校园的说法来源于“数字地球”.它是一个全新的事物。人们对数字化校园给予了不同的诠释,但目前还没有比较权威的定义。一般认为,数字化校园“是以数字化信息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系统为依托,支持学校教学和管理信息流,实现教育、教学、科研、管理、技术服务等校园信息的收集、处理、整合、存储、传输、应用,使教学资源得到充分优化利用的一种虚拟教育环境。”网络化无疑是其最重要的特征。

1.2数字化校园服务重心

学校的中心任务是教学,教学是学校的本质属性,是学校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它规定着数字化校园建设必须围绕着教学进行,一切技术与手段都应为“教学服务”而展开。据美国在l999年进行的一次“信息化校园计划”的研究成果表明.有39.0%的大学认为“科技与教学的有效结合是目前面临的一个最为重要的问题和挑战”。负责该项课题研究的凯尼斯·格林教授指出:“调查数据表明.越来越多的大学开始意识到,对于大学应用信息技术来说,最关键的问题实际上并不在于技术和产品,而在于人。换言之。是那些使用信息技术的教师和学生……经过多年的实践,我们逐渐认识到,在使用信息技术过程中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帮助师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和充分地使用这些设备。”这充分说明了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核心是为教学服务的。

1.3数字化校园建设主要内容

硬件建设:备课和示教设备(如备课用计算机、扫描仪、数码相机、摄像机、资源管理用计算机和多媒体教室等);学习设备(如计算机教室等);管理设备(如校务、教务、政工、财务、后勤等管理用计算机、打印机等);网络设备(如服务器、交换机、网卡、网线、光纤等)。软件建设:操作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办公软件,课件制作平台及工具软件,示教及学习软件。理论建设:教育理念建设.教育体制建设,教育模式建设,学习模式建设,教师角色形成机制建设,教育评价机制建设。

2数字化校园建设认识上的误区

2.1重硬件.轻软件,忽视理论建设

目前,数字化校园建设中重硬件、轻软件的现象严重。主要表现在投资少,维持基本教学必须的软件在数量、品种和质量上都严重不足,无法使硬件的功能得到发挥;忽视软件版权问题,使用盗版操作系统等软件,埋下了潜在的危机,一旦遇到严格的维权行动。就可能带来巨大的损失;没有形成权威的机构和配套的政策、制度来保证示教和学习软件的开发、升级、维护以及地方化,使师生能够及时方便地得到适用的教、学软件。而理论建设研究滞后,多是零散的、初级的,缺乏组织性和系统性,极大地制约了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进程和健康发展。

2.2用技术提供的可能性替代现实实施的可行性

软硬件企业出于赢利的动机。其设计的各种软硬件方案,从理论上讲,具有明显的先进性,但在实际上,往往了忽视了我国学校实施的可行性。(1)忽视了方案的经济可行性。中国是穷国办大教育,除少数发达地区外.全国大部分地区的教育经费一直十分紧张,根本不可能拿出大笔资金满足那些先进方案的开发建设。(2)淡化了方案的技术可行性。由于数字技术发展速度快,更新周期短,学校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又使得教师无法率先获得对先进的软、硬件进行学习和演练的机会,使得这些先进的方案常常难被学校师生全面掌握。(3)模糊了学校对方案功能需求的必要性。为增强产品竞争力和方案对学校的吸引力,企业常常在方案中应用新的技术,在宣传中也大量使用带宽、升级、扩展、浮点运算、网络拓朴、资源库等概念加大营销力度,而这些企业着力渲染的功能,多数是学校根本不需要或很少能使用到的。

2.3硬件建设中的本末倒置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备课和示教设备以及学习设备是与学校中心工作联系最紧密、对教育质量影响最直接、对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的改革促进最大的因素。备课和示教设备、学习设备是数字化教学必不可少的工具,管理设备是提高管理水平,营造良好教学环境的工具。而网络设备则是将前三类设备联系起来,实现资源共享、发挥系统功能的工具。如果没有足够的和合理利用的前三类设备,再好的网络设备也是无法发挥其作用的。

由于对数字化校园认识的局限性,许多学校忽视了我国教育所能提供的经费条件、人员素质等办学实力的现状,表现出一种浮躁的心态,在实施数字化校园建设中有技术上的一步到位和时间上的立马实现的思想,把数字化校园建设这样一件长期而又艰巨的工程简单化,把发达地区和重点高校的特化经验普通化,盲目应用到地方学校和中小学,使数字化校园建设失去了持续有序的发展动力。一些“校校通”工程建设也暴露出问题。2002年8月26日《中华工商时报》网络版有文章指出:教育全连接,80%没有充分利用。IT厂商们接下了一个又一个的校园网建设大单,花费学校大量经费,苦心建起的校园网却大部分闲置起来,成了聋子的耳朵——摆设。

3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建议

3.1加强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理论研究

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中.理论建设是相对于硬件设、软件建设更为薄弱、滞后的部分。而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决定了理论研究应该超前于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加强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理论研究已是迫在眉睫。(1)建立必要的组织机构,对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重大问题进行识别、分解.为研究的开展提供课题指南。(2)从企业、科研机构、高校、中小学、教育管理机构等部门遴选研究人员.建立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人才资源库,使研究人员结构合理。(3)以系列课题形式将已识别的问题分解到相关研究人员手中进行系统的理论研究。(4)对研究的结论进行有组织的验收、评估、实验、改进和推广应用。

3.2调整数字化校园建设核心和顺序

调整数字化校园建设核心和顺序,即调整现行“先建网——再开发资源——最后应用”的建设步骤,按照“先从教学应用着手——通过需求达到或超过供给的内在动力促进资源和网络建设”的技术路线进行。(1)以服务教学、实现教学数字化为建设核心。将投资重点和优先项目调整到目前已经成熟和稳定的对教学起直接作用的设备上来。(2)管理设备及管理软件的建设应注意数据、接口标准的统一,并围绕提高管理效率、优化教学环境的主题展开,为后期联网奠定基础.同时注意加强管理数据挖掘功能,让管理设备成为学校及各部门领导提高决策水平的得力助手。(3)学校网络建设应在教学设备和办公设备的建设与利用达到一定水平.对数据共享与交换需求较旺盛,网络技术标准趋于成熟时加大投入;应本着先内部网络、后因特网的原则进行规划,尤其是在中小学,不应过于强调互联互通和适时交互的功能,与因特网相连可以在专线、拔号等方式中灵活选择。  3.3推出符合实际的经济型解决方案

不同地区学校的经济环境和发展水平差异大.应采取不同的解决方案和建设进程。(1)高校和经济发达地区学校可从现行企业的大量解决方案中选取适合的方案进行快速开发。(2)各地中小学应根据自身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技术方案和建设步骤.建设中注意因陋就简.在保证基本功能的情况下.尽量采用经济的产品。(3)教育主管部门应根据不同级别、不同地区学校的实际情况提出多种建设目标、进程和评估方案.避免不发达地区和地方学校不顾自身能力与发达地区或重点高校盲目攀比现象.使建设持续有序地进行。

3-4开展教、学软件的开发模式研究及实施解决教育软件的版权问题、软件的开放性和适用性问题。可以采用以下策略:(1)加强选择软件平台的技术指导.把好软件学习、使用人门关。以政府批量采购的措施降低采购成本。以政府控制软件版权的策略解决教学软件的开放性问题。(2)充分利用教师队伍中科研能力强的群体自行开发实用的软件。也可与企业联合共同开发。

4持续搞好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步骤

4.1认识阶段

在各级各类学校只有少量的计算机单机运行时。师生员工通过各种学习资料、媒体和参观等形式对数字技术的用途开始形成理性认识并有意识地关注此领域的相关信息。学校领导开始关注兄弟单位建设情况。咨询数字化教学对本校的发展可能产生哪些影响.在不同层次、不同进程和使用程度上开始进行建设规划和经费、人员的安排和骨干人员的培训与人才储备。

4.2学习阶段

学校的计算机数量有了大量增加.主要的办公场所都有了配备.人们都可以从身边直接感受到计算机应用给教学带来的便利.只要愿意还可以有一定的上机学习时间。人们开始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学习操作一些比较有名的商业教学软件和由各种渠道交流、获得的软件。开始尝试制作自己的课件,参加各种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教学竞赛。开始尝试在自己的一些课堂上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管理人员也开始运用各种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日常工作的管理.提高管理的水平。学校与外部的数据交流大部分并不是通过专门的网络.而是以光盘等硬件存储传递。有时也通过调制解调器上网传递。

4.3使用阶段

学校计算机设备和数字化资源已经初具规模.基本能满足大部分正常教学的需要。大多数教师也具备了驾驭设备、运用资源开展数字化教学的素养.并能够根据学校教学实际进行资源的二次开发。计算机在学校Et常工作管理中的使用已经实现常规化.并能运用各种数学模型进行统计、分析.为学校的评估、规划、决策等提供一定的参考。数据的传输和交流可以通过少量的电话线上网来进行。

4-4网络化阶段

由于数字化教学已经常规化。对于数据的需求、传递、交互的要求越来越大、越来越频繁,建设校园网成了当务之急。通过校园网把已经运行的教学系统、教务管理系统、学校行政管理系统、后勤保障系统等构成一个统一体.形成了完整的学校管理信息系统。由此。学校内部各环节工作有机地协调起来,许多工作自动完成.不再需要人工的参与.学校管理和教学已经相当轻松,具有很明显的研究性质.管理人员和教师的精力主要放在数字化资源的改进与完善。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方面。在这一阶段。校园网已经通过宽带与Internet互连.对外数据交流的流量也渐渐增大。但总的来看。学校还是一个相对完整的整体。对系统外部的依赖性还不是很强。

4.5信息化阶段

第6篇

关键词:数字化校园建设策略阶段

1数字化校园建设服务重心与主要内容

1.1数字化校园的概念

数字化校园的说法来源于“数字地球”.它是一个全新的事物。人们对数字化校园给予了不同的诠释,但目前还没有比较权威的定义。一般认为,数字化校园“是以数字化信息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系统为依托,支持学校教学和管理信息流,实现教育、教学、科研、管理、技术服务等校园信息的收集、处理、整合、存储、传输、应用,使教学资源得到充分优化利用的一种虚拟教育环境。”网络化无疑是其最重要的特征。

1.2数字化校园服务重心

学校的中心任务是教学,教学是学校的本质属性,是学校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它规定着数字化校园建设必须围绕着教学进行,一切技术与手段都应为“教学服务”而展开。据美国在l999年进行的一次“信息化校园计划”的研究成果表明.有39.0%的大学认为“科技与教学的有效结合是目前面临的一个最为重要的问题和挑战”。负责该项课题研究的凯尼斯·格林教授指出:“调查数据表明.越来越多的大学开始意识到,对于大学应用信息技术来说,最关键的问题实际上并不在于技术和产品,而在于人。换言之。是那些使用信息技术的教师和学生……经过多年的实践,我们逐渐认识到,在使用信息技术过程中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帮助师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和充分地使用这些设备。”这充分说明了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核心是为教学服务的。

1.3数字化校园建设主要内容

硬件建设:备课和示教设备(如备课用计算机、扫描仪、数码相机、摄像机、资源管理用计算机和多媒体教室等);学习设备(如计算机教室等);管理设备(如校务、教务、政工、财务、后勤等管理用计算机、打印机等);网络设备(如服务器、交换机、网卡、网线、光纤等)。软件建设:操作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办公软件,课件制作平台及工具软件,示教及学习软件。理论建设:教育理念建设.教育体制建设,教育模式建设,学习模式建设,教师角色形成机制建设,教育评价机制建设。

2数字化校园建设认识上的误区

2.1重硬件.轻软件,忽视理论建设

目前,数字化校园建设中重硬件、轻软件的现象严重。主要表现在投资少,维持基本教学必须的软件在数量、品种和质量上都严重不足,无法使硬件的功能得到发挥;忽视软件版权问题,使用盗版操作系统等软件,埋下了潜在的危机,一旦遇到严格的维权行动。就可能带来巨大的损失;没有形成权威的机构和配套的政策、制度来保证示教和学习软件的开发、升级、维护以及地方化,使师生能够及时方便地得到适用的教、学软件。而理论建设研究滞后,多是零散的、初级的,缺乏组织性和系统性,极大地制约了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进程和健康发展。

2.2用技术提供的可能性替代现实实施的可行性

软硬件企业出于赢利的动机。其设计的各种软硬件方案,从理论上讲,具有明显的先进性,但在实际上,往往了忽视了我国学校实施的可行性。(1)忽视了方案的经济可行性。中国是穷国办大教育,除少数发达地区外.全国大部分地区的教育经费一直十分紧张,根本不可能拿出大笔资金满足那些先进方案的开发建设。(2)淡化了方案的技术可行性。由于数字技术发展速度快,更新周期短,学校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又使得教师无法率先获得对先进的软、硬件进行学习和演练的机会,使得这些先进的方案常常难被学校师生全面掌握。(3)模糊了学校对方案功能需求的必要性。为增强产品竞争力和方案对学校的吸引力,企业常常在方案中应用新的技术,在宣传中也大量使用带宽、升级、扩展、浮点运算、网络拓朴、资源库等概念加大营销力度,而这些企业着力渲染的功能,多数是学校根本不需要或很少能使用到的。

2.3硬件建设中的本末倒置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备课和示教设备以及学习设备是与学校中心工作联系最紧密、对教育质量影响最直接、对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的改革促进最大的因素。备课和示教设备、学习设备是数字化教学必不可少的工具,管理设备是提高管理水平,营造良好教学环境的工具。而网络设备则是将前三类设备联系起来,实现资源共享、发挥系统功能的工具。如果没有足够的和合理利用的前三类设备,再好的网络设备也是无法发挥其作用的。

由于对数字化校园认识的局限性,许多学校忽视了我国教育所能提供的经费条件、人员素质等办学实力的现状,表现出一种浮躁的心态,在实施数字化校园建设中有技术上的一步到位和时间上的立马实现的思想,把数字化校园建设这样一件长期而又艰巨的工程简单化,把发达地区和重点高校的特化经验普通化,盲目应用到地方学校和中小学,使数字化校园建设失去了持续有序的发展动力。一些“校校通”工程建设也暴露出问题。2002年8月26日《中华工商时报》网络版有文章指出:教育全连接,80%没有充分利用。IT厂商们接下了一个又一个的校园网建设大单,花费学校大量经费,苦心建起的校园网却大部分闲置起来,成了聋子的耳朵——摆设。

3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建议

3.1加强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理论研究

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中.理论建设是相对于硬件设、软件建设更为薄弱、滞后的部分。而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决定了理论研究应该超前于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加强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理论研究已是迫在眉睫。(1)建立必要的组织机构,对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重大问题进行识别、分解.为研究的开展提供课题指南。(2)从企业、科研机构、高校、中小学、教育管理机构等部门遴选研究人员.建立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人才资源库,使研究人员结构合理。(3)以系列课题形式将已识别的问题分解到相关研究人员手中进行系统的理论研究。(4)对研究的结论进行有组织的验收、评估、实验、改进和推广应用。

3.2调整数字化校园建设核心和顺序

调整数字化校园建设核心和顺序,即调整现行“先建网——再开发资源——最后应用”的建设步骤,按照“先从教学应用着手——通过需求达到或超过供给的内在动力促进资源和网络建设”的技术路线进行。(1)以服务教学、实现教学数字化为建设核心。将投资重点和优先项目调整到目前已经成熟和稳定的对教学起直接作用的设备上来。(2)管理设备及管理软件的建设应注意数据、接口标准的统一,并围绕提高管理效率、优化教学环境的主题展开,为后期联网奠定基础.同时注意加强管理数据挖掘功能,让管理设备成为学校及各部门领导提高决策水平的得力助手。(3)学校网络建设应在教学设备和办公设备的建设与利用达到一定水平.对数据共享与交换需求较旺盛,网络技术标准趋于成熟时加大投入;应本着先内部网络、后因特网的原则进行规划,尤其是在中小学,不应过于强调互联互通和适时交互的功能,与因特网相连可以在专线、拔号等方式中灵活选择。

3.3推出符合实际的经济型解决方案

不同地区学校的经济环境和发展水平差异大.应采取不同的解决方案和建设进程。(1)高校和经济发达地区学校可从现行企业的大量解决方案中选取适合的方案进行快速开发。(2)各地中小学应根据自身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技术方案和建设步骤.建设中注意因陋就简.在保证基本功能的情况下.尽量采用经济的产品。(3)教育主管部门应根据不同级别、不同地区学校的实际情况提出多种建设目标、进程和评估方案.避免不发达地区和地方学校不顾自身能力与发达地区或重点高校盲目攀比现象.使建设持续有序地进行。

3-4开展教、学软件的开发模式研究及实施解决教育软件的版权问题、软件的开放性和适用性问题。可以采用以下策略:(1)加强选择软件平台的技术指导.把好软件学习、使用人门关。以政府批量采购的措施降低采购成本。以政府控制软件版权的策略解决教学软件的开放性问题。(2)充分利用教师队伍中科研能力强的群体自行开发实用的软件。也可与企业联合共同开发。

4持续搞好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步骤

4.1认识阶段

在各级各类学校只有少量的计算机单机运行时。师生员工通过各种学习资料、媒体和参观等形式对数字技术的用途开始形成理性认识并有意识地关注此领域的相关信息。学校领导开始关注兄弟单位建设情况。咨询数字化教学对本校的发展可能产生哪些影响.在不同层次、不同进程和使用程度上开始进行建设规划和经费、人员的安排和骨干人员的培训与人才储备。

4.2学习阶段

学校的计算机数量有了大量增加.主要的办公场所都有了配备.人们都可以从身边直接感受到计算机应用给教学带来的便利.只要愿意还可以有一定的上机学习时间。人们开始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学习操作一些比较有名的商业教学软件和由各种渠道交流、获得的软件。开始尝试制作自己的课件,参加各种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教学竞赛。开始尝试在自己的一些课堂上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管理人员也开始运用各种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日常工作的管理.提高管理的水平。学校与外部的数据交流大部分并不是通过专门的网络.而是以光盘等硬件存储传递。有时也通过调制解调器上网传递。

4.3使用阶段

学校计算机设备和数字化资源已经初具规模.基本能满足大部分正常教学的需要。大多数教师也具备了驾驭设备、运用资源开展数字化教学的素养.并能够根据学校教学实际进行资源的二次开发。计算机在学校Et常工作管理中的使用已经实现常规化.并能运用各种数学模型进行统计、分析.为学校的评估、规划、决策等提供一定的参考。数据的传输和交流可以通过少量的电话线上网来进行。

4-4网络化阶段

由于数字化教学已经常规化。对于数据的需求、传递、交互的要求越来越大、越来越频繁,建设校园网成了当务之急。通过校园网把已经运行的教学系统、教务管理系统、学校行政管理系统、后勤保障系统等构成一个统一体.形成了完整的学校管理信息系统。由此。学校内部各环节工作有机地协调起来,许多工作自动完成.不再需要人工的参与.学校管理和教学已经相当轻松,具有很明显的研究性质.管理人员和教师的精力主要放在数字化资源的改进与完善。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方面。在这一阶段。校园网已经通过宽带与Internet互连.对外数据交流的流量也渐渐增大。但总的来看。学校还是一个相对完整的整体。对系统外部的依赖性还不是很强。

4.5信息化阶段

第7篇

关键词:数字化校园建设策略阶段

一、数字化校园建设服务重心与主要内容

1.1数字化校园的概念

数字化校园的说法来源于“数字地球”,它是一个全新的事物。人们对数字化校园给予了不同的诠释,但目前还没有比较权威的定义。一般认为,数字化校园“是以数字化信息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系统为依托,支持学校教学和管理信息流,实现教育、教学、科研、管理、技术服务等校园信息的收集、处理、整合、存储、传输、应用,使教学资源得到充分优化利用的一种虚拟教育环境。”网络化无疑是其最重要的特征。

1.2数字化校园服务重心

学校的中心任务是教学,教学是学校的本质属性,是学校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它规定着数字化校园建设必须围绕着教学进行,一切技术与手段都应为“教学服务”而展开。据美国在l999年进行的一次“信息化校园计划”的研究成果表明,有39,0%的大学认为“科技与教学的有效结合是目前面临的一个最为重要的问题和挑战”。负责该项课题研究的凯尼斯·格林教授指出:“调查数据表明,越来越多的大学开始意识到,对于大学应用信息技术来说,最关键的问题实际上并不在于技术和产品,而在于人。换言之。是那些使用信息技术的教师和学生……经过多年的实践,我们逐渐认识到,在使用信息技术过程中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帮助师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和充分地使用这些设备。”这充分说明了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核心是为教学服务的。

1.3数字化校园建设主要内容

硬件建设:备课和示教设备(如备课用计算机、扫描仪、数码相机、摄像机、资源管理用计算机和多媒体教室等);学习设备(如计算机教室等);管理设备(如校务、教务、政工、财务、后勤等管理用计算机、打印机等);网络设备(如服务器、交换机、网卡、网线、光纤等)。软件建设:操作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办公软件,课件制作平台及工具软件,示教及学习软件。理论建设:教育理念建设,教育体制建设,教育模式建设,学习模式建设,教师角色形成机制建设,教育评价机制建设。

二、数字化校园建设认识上的误区

2.1重硬件,轻软件,忽视理论建设

目前,数字化校园建设中重硬件、轻软件的现象严重。主要表现在投资少,维持基本教学必须的软件在数量、品种和质量上都严重不足,无法使硬件的功能得到发挥;忽视软件版权问题,使用盗版操作系统等软件,埋下了潜在的危机,一旦遇到严格的维权行动。就可能带来巨大的损失;没有形成权威的机构和配套的政策、制度来保证示教和学习软件的开发、升级、维护以及地方化,使师生能够及时方便地得到适用的教、学软件。而理论建设研究滞后,多是零散的、初级的,缺乏组织性和系统性,极大地制约了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进程和健康发展。

2.2用技术提供的可能性替代现实实施的可行性

软硬件企业出于赢利的动机。其设计的各种软硬件方案,从理论上讲,具有明显的先进性,但在实际上,往往了忽视了我国学校实施的可行性。(1)忽视了方案的经济可行性。中国是穷国办大教育,除少数发达地区外,全国大部分地区的教育经费一直十分紧张,根本不可能拿出大笔资金满足那些先进方案的开发建设。(2)淡化了方案的技术可行性。由于数字技术发展速度快,更新周期短,学校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又使得教师无法率先获得对先进的软、硬件进行学习和演练的机会,使得这些先进的方案常常难被学校师生全面掌握。(3)模糊了学校对方案功能需求的必要性。为增强产品竞争力和方案对学校的吸引力,企业常常在方案中应用新的技术,在宣传中也大量使用带宽、升级、扩展、浮点运算、网络拓朴、资源库等概念加大营销力度,而这些企业着力渲染的功能,多数是学校根本不需要或很少能使用到的。

2.3硬件建设中的本末倒置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备课和示教设备以及学习设备是与学校中心工作联系最紧密、对教育质量影响最直接、对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的改革促进最大的因素。备课和示教设备、学习设备是数字化教学必不可少的工具,管理设备是提高管理水平,营造良好教学环境的工具。而网络设备则是将前三类设备联系起来,实现资源共享、发挥系统功能的工具。如果没有足够的和合理利用的前三类设备,再好的网络设备也是无法发挥其作用的。

由于对数字化校园认识的局限性,许多学校忽视了我国教育所能提供的经费条件、人员素质等办学实力的现状,表现出一种浮躁的心态,在实施数字化校园建设中有技术上的一步到位和时间上的立马实现的思想,把数字化校园建设这样一件长期而又艰巨的工程简单化,把发达地区和重点高校的特化经验普通化,盲目应用到地方学校和中小学,使数字化校园建设失去了持续有序的发展动力。一些“校校通”工程建设也暴露出问题。2002年8月26日《中华工商时报》网络版有文章指出:教育全连接,80%没有充分利用。IT厂商们接下了一个又一个的校园网建设大单,花费学校大量经费,苦心建起的校园网却大部分闲置起来,成了聋子的耳朵——摆设。

三、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建议

3.1加强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理论研究

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中,理论建设是相对于硬件设、软件建设更为薄弱、滞后的部分。而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决定了理论研究应该超前于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加强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理论研究已是迫在眉睫。(1)建立必要的组织机构,对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重大问题进行识别、分解,为研究的开展提供课题指南。(2)从企业、科研机构、高校、中小学、教育管理机构等部门遴选研究人员,建立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人才资源库,使研究人员结构合理。(3)以系列课题形式将已识别的问题分解到相关研究人员手中进行系统的理论研究。(4)对研究的结论进行有组织的验收、评估、实验、改进和推广应用。

3.2调整数字化校园建设核心和顺序

调整数字化校园建设核心和顺序,即调整现行“先建网——再开发资源——最后应用”的建设步骤,按照“先从教学应用着手——通过需求达到或超过供给的内在动力促进资源和网络建设”的技术路线进行。(1)以服务教学、实现教学数字化为建设核心。将投资重点和优先项目调整到目前已经成熟和稳定的对教学起直接作用的设备上来。(2)

管理设备及管理软件的建设应注意数据、接口标准的统一,并围绕提高管理效率、优化教学环境的主题展开,为后期联网奠定基础,同时注意加强管理数据挖掘功能,让管理设备成为学校及各部门领导提高决策水平的得力助手。(3)学校网络建设应在教学设备和办公设备的建设与利用达到一定水平,对数据共享与交换需求较旺盛,网络技术标准趋于成熟时加大投入;应本着先内部网络、后因特网的原则进行规划,尤其是在中小学,不应过于强调互联互通和适时交互的功能,与因特网相连可以在专线、拔号等方式中灵活选择。

3.3推出符合实际的经济型解决方案

不同地区学校的经济环境和发展水平差异大,应采取不同的解决方案和建设进程。(1)高校和经济发达地区学校可从现行企业的大量解决方案中选取适合的方案进行快速开发。(2)各地中小学应根据自身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技术方案和建设步骤,建设中注意因陋就简,在保证基本功能的情况下,尽量采用经济的产品。(3)教育主管部门应根据不同级别、不同地区学校的实际情况提出多种建设目标、进程和评估方案,避免不发达地区和地方学校不顾自身能力与发达地区或重点高校盲目攀比现象,使建设持续有序地进行。

3-4开展教、学软件的开发模式研究及实施解决教育软件的版权问题、软件的开放性和适用性问题。可以采用以下策略:(1)加强选择软件平台的技术指导,把好软件学习、使用人门关。以政府批量采购的措施降低采购成本。以政府控制软件版权的策略解决教学软件的开放性问题。(2)充分利用教师队伍中科研能力强的群体自行开发实用的软件。也可与企业联合共同开发。

四、持续搞好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步骤

4.1认识阶段

在各级各类学校只有少量的计算机单机运行时。师生员工通过各种学习资料、媒体和参观等形式对数字技术的用途开始形成理性认识并有意识地关注此领域的相关信息。学校领导开始关注兄弟单位建设情况。咨询数字化教学对本校的发展可能产生哪些影响,在不同层次、不同进程和使用程度上开始进行建设规划和经费、人员的安排和骨干人员的培训与人才储备。

4.2学习阶段

学校的计算机数量有了大量增加,主要的办公场所都有了配备,人们都可以从身边直接感受到计算机应用给教学带来的便利,只要愿意还可以有一定的上机学习时间。人们开始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学习操作一些比较有名的商业教学软件和由各种渠道交流、获得的软件。开始尝试制作自己的课件,参加各种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教学竞赛。开始尝试在自己的一些课堂上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管理人员也开始运用各种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日常工作的管理,提高管理的水平。学校与外部的数据交流大部分并不是通过专门的网络,而是以光盘等硬件存储传递。有时也通过调制解调器上网传递。

4.3使用阶段

学校计算机设备和数字化资源已经初具规模,基本能满足大部分正常教学的需要。大多数教师也具备了驾驭设备、运用资源开展数字化教学的素养,并能够根据学校教学实际进行资源的二次开发。计算机在学校Et常工作管理中的使用已经实现常规化,并能运用各种数学模型进行统计、分析,为学校的评估、规划、决策等提供一定的参考。数据的传输和交流可以通过少量的电话线上网来进行。

4.4网络化阶段

由于数字化教学已经常规化。对于数据的需求、传递、交互的要求越来越大、越来越频繁,建设校园网成了当务之急。通过校园网把已经运行的教学系统、教务管理系统、学校行政管理系统、后勤保障系统等构成一个统一体,形成了完整的学校管理信息系统。由此。学校内部各环节工作有机地协调起来,许多工作自动完成,不再需要人工的参与,学校管理和教学已经相当轻松,具有很明显的研究性质,管理人员和教师的精力主要放在数字化资源的改进与完善。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方面。在这一阶段。校园网已经通过宽带与Internet互连,对外数据交流的流量也渐渐增大。但总的来看。学校还是一个相对完整的整体。对系统外部的依赖性还不是很强。

4.5信息化阶段

第8篇

关键词: 评标 决策 层次分析法AHP

数字化校园建设项目评标决策因素包含:产品价格、技术方案、财务状况、经营业绩、服务指标等因素构成,因此,使得供应商评选成为一项多准则决策,供应商的评估标准是由多种因素集合而成。高校数字化项目建设方,需要对每个供应商的各个评估因素进行比较来确定最优的供应商。

层次分析法AHP法非常适用于高校数字化校园项目供应商选择问题的解决,可用来决定准则权重的重要性与相关替代供应商(预中标)排序,且可达到下列功效:

(1)使建设方更容易将主观性评估量化。

(2)由于按步循序的方法量化,使供应商评选问题得以简化。

(3)虽然主观性不能避免,但可由评选替代方案降低主观性。

(4)供应商准则权重与排序的系统实现可由计算机运算得到。

1 AHP法的步骤

1973年,美国运筹学家T.L.Saaty 针对现代管理中存在的许多复杂、模糊不清的相关关系如何转化为定量分析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层次权重决策分析方法(AnalyticalHierarchyProcess),缩写为AHP。这种方法,是针对系统的特征,应用网络系统理论和多目标综合评价方法而发展起来的。

作为数字化校园建设项目的招标结果,我们希望得出最优的投标商,需要对几个投标商的评标因素进行评估。

层次分析法AHP一般分为以下五个步骤:

(1)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将有关因素按照属性自上而下地分解成若干层次:

同一层各因素从属于上一层因素,或对上层因素有影响,同时又支配下一层的因素或受到下层因素的影响。

最上层为目标层(一般只有一个因素),最下层为方案层或对象层/决策层,中间可以有1个或几个层次,通常为准则层或指标层。

当准则层元素过多(例如多于9个)时,应进一步分解出子准则层。

(2)构造成对比较矩阵,以层次结构模型的第2层开始,对于从属于(或影响及)上一层每个因素的同一层诸因素,用成对比较法和1~9比较尺度构造成对比较矩阵,直到最下层。

(3)计算(每个成对比较矩阵的)权向量并作一致性检验

对每一个成对比较矩阵计算最大特征根及对应的特征向量(和法、根法、幂法等)

利用一致性指标,随机一致性指标和一致性比率作一致性检验

若通过检验(即,或)则将上层出权向量归一化之后作为(到)的权向量(即单排序权向量)

若不成立,则需重新构造成对比较矩阵

(4)计算组合权向量并作组合一致性检验――即层次总排序

利用单层权向量的权值构组合权向量表:并计算出特征根,组合特征向量,一致性。

若通过一致性检验,则可按照组合权向量的表示结果进行决策(中中最大者的最优)。

若未能通过检验,则需重新考虑模型或重新构造那些一致性比率,较大的成对比较矩阵

2 评标系统层次分析法的建立

2.1 选择投标商的常规方法

问题的提出是以投标商:甲公司、乙公司、丙公司的设计方案为实现目标方案,以产品价格、技术方案、财务状况、经营业绩、服务指标、对招标文件的响应程度为评价准则,建立层次分析的数学模型,实现最优化选择。解决这样问题的方法很多,传统的常用的研究方法有:投标商评选方法计有线性规划法、考核项目比较法、成本比率法、矩阵点数法、决策树法、蒙他卡罗模拟法等。

线性规划法:在一定成本水之下,寻找品质分数最大的供应商;

项目比较法:列出所有项目,根据各供应商在各项目的表现,给予定性的评价;

矩阵点数法:不同绩因素,给予不同权数,寻找分数和最大的供应商。

蒙地卡罗模拟法:作法矩阵点数法相同,只是所有绩因素的权数,须观察变化后的结果,再决定适当的供应商。

2.2 AHP法选择投标商的分析

层次分析法实现多目标的决策(即决定最后采取的哪一家投标商),该模型结构由3层组成(见图2.1)。一般说来,此决策问题可按如下步骤进行:

(1)将决策解分解为三个层次,即:

目标层:求取最优化选择的中标商;

准则层:产品价格、技术方案、财务状况、经营业绩、服务指标、对招标文件的响应程度等准则;

方案层:甲公司、乙公司、丙公司的设计方案三个选择种类;并用直线连接各层次。

(2)互相比较各准则对目标的权重,各方案对每一个准则的权重,而这些权重在人的思维过程中常常是定性的。这种定性分析并不困难,对于投标方的经营业绩好,适应面宽,对于数字化校园项目来说,参与的投标方均有非常多的经营业绩,也就是说经营业绩不是问题。在看技术方案,如果设计的技术方案有先进性:会将产品性价比(即产品价格)好作为第一选择;如果产品性价比(即产品价格)好,则会考虑各项服务指标。

如果投标方的经营业绩一般或者在高校行业占有的比例不是最高,如果技术方案非常先进的话则优先考虑财务状况良好的投标方,也就是说技术方案准则是重要的。

(3)将方案后对准则层的权重,投标商的选择必影响准则层各项指标的权重,而准则层的权重又会决定目标层的选择,将各层权重进行综合,将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

(4)最终得出方案层对目标层的权重,即投标商的选择对最优化选择的中标商的影响力,从而作出决策。

在确定各层次各因素之间的权重时,如果只是定性的结果,则常常不容易被别人接受,因而Santy等人提出一致矩阵法[15]即:

不把所有因素放在一起比较,而是两两相互比较。

对此时采用相对尺度,以尽可能减少性质不同的诸因素相互比较的困难,提高准确度。

3 结语

本文提出了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研究思路,方法比较可靠,切实可行,易于操作并且工作量不大。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数字化校园建设项目评标决策的方法,为数字化校园各个建设方案选择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三通两平台;数字教学;资源共享;多媒体;一卡通

中图分类号:TP392、TP393.1 文献标识码:A

1 项目的概述与背景

当前数字化校园建设成为国家重点促进的领域,它实现教学方法和学习模式的创新,提升学习效果和教育投入效率,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积累和共享,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主流业务的融合,提高学校决策水平、降低学校内部管理成本、增加学校产出以及提高民众对学校教育质量的满意度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经过多年的实践摸索,国家确定了数字化校园的基本格式,那就是“三通两平台”。教育部提出未来三年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建设主线是“三通两平台”。“三通”就是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不仅通宽带,更要通资源,是基于学校宽带网络建设,优化各级各类学校网络条件下的教学与学习环境。加强优质数字资源建设,初步实现“教学资源班班通”,要基本形成丰富的各级各类优质教学资源。加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建设,大力推进“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逐步为学生和教师建立网上学习空间环境,大力开展跨区域网络协作教研,促进技术与教学实践的融合落实到每个教师和学生的日常教学、学习活动之中。两平台,一是加强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二是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平台建设[1],紧紧围绕各级各类教育质量水平的提升,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归根结底,教育信息化的实质在于教学模式的创新及变革,优质教育资源的建设和利用。

2 数字化校园的系统总体架构

数字化校园建设总体指导思想是在一个应用支撑平台的基础之上,以统一的业务和技术标准,建立服务于学校教学、管理、服务的业务框架。系统总体逻辑架构设计如图1所示。

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在国家和行业的标准规范体系、安全保障体系、运行维护体系的指导下进行,项目的建设分为五个层面,从底层向上分别为基础设施平台、应用支撑平台、信息集成交换平台、业务应用平台、校园统一接入门户。

(1)建设基础应用环境:包括基础设施平台、应用支撑平台、信息集成交换平台,建设基础网络环境,实现校园宽带网络全接入、全覆盖、同时配套建设支持保障系统及网络安全系统,为全社会教学资源的共享做好支撑。

(2)建设业务应用平台:包括数字教学系统、校务管理系统、资源共享平台、支持保障系统,通过四大业务应用系统的建设,将学校的教与学、校务的管理纳入到数字化的管理方式中,通过网络可以实现远程访问与教、学过程。同时在网络上为每个学生开辟空间,完成课程温习、课后作业的功能,即为每个学生配备电子书包。

(3)建设数字化校园统一的接入门户:统一信息门户是数字化校园信息系统各应用系统中各种应用构件整合和部署的平台,它把分立各个业务系统的不同功能有效地组织起来,为各类用户提供一个统一的信息服务入口。

3 具体建设方案

3.1 基础应用环境

(1)网络环境:基础应用环境的核心是校园网络、软硬件平台、支撑体系的搭建。随着宽带网络的飞速发展,校园网络的搭建宜采用光纤组网方式。建议采用核心层、汇聚层、接入层三层结构。需要跨越广域网的互联通过安全设备提供逻辑上的专用安全网络接入。

各类用户接入网络,访问各类资源通过统一的身份认证和应用支撑系统保障数据的安全。同时通过一系列的鉴权方式保障教学资源的版权。

(2)软硬件平台:数字化校园的应用系统的硬件平台宜采用集中部署模式,由于系统存储的数据类型以图片、视频为主,数据容量较大,宜采用大容量磁盘阵列,考虑到性价比的综合因素,建设阵列配置按照存储数据类型和重要级别分别采用SATA、SAS、SSD不同存储介质配置。同时电子书包、远程教育系统、电子图书馆等系统的开通将使学校的数据面向整个公众,这些系统的开通将对网络、平台的I/O、并发能力提出较高的要求,这样就要求在网络、平台建设之初做好充分的需求分析和预测。

3.2 数字化校园的业务应用系统

数字化校园的业务应用系统包括数字教学系统、校务管理系统、资源共享平台、支撑保障系统。其中核心是数字教学系统。

(1)数字教学系统:数字教学系统为学校创建了一个真正面向未来的、高度集成的、移动互联时代的数字化教学解决方案,包括电子教材、电子书包解决方案、“班班通”解决方案、区域资源共建共享解决方案、互联课堂解决方案等。

系统覆盖了与教学活动相关的所有角色和所有环节,基于角色和教学的定位应用,如图2所示。

整个方案整合了数字化教学工具、数字化学习工具、班级互动和在线答疑系统于一体。涵盖了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

(2)数字化教学系统应用模式:方案支持课堂内和课堂外的应用,涵盖了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的三大教学阶段,六大教学活动,并往复循环,教师和学生均有不同的应用方式,从而真正达到全环节的教育信息化效果。

(3)课堂内应用模式:在课堂内,老师可通过客户端进行如下应用:

a.老师为学生课堂测试题,及时查看每个学生针对每道题的作答情况,及时获得每个学生的作答和统计。

b.老师指导学生在电子课本上进行标示重点,笔记和阅读的功能。

c.老师通过教师端为学生进行授课,可通过电子课本模式或课件模式进行授课。

d.老师可在课堂内可组织学生进行物理和化学的仿真实验搭建。

(4)课堂外应用模式:在课堂外,老师和学生可通过客户端进行如下应用:

a.老师通过教师端为学生作业,学生作答后线上提交给老师批改;学生可及时查看到老师批改后的作业。

b.老师通过教师端给予学生端的电子课本和学习资料进行预习。

c.学生可在线给自己班级的老师提问;老师在线上班级回答学生的提问。

d.老师可在班级内班级公告。

e.老师可在班级内把学习资料给学生;学生之间也可共享学习资料。

f.学生可通过学生端下载各类学习资料,进行自主学习。

g.老师通过教师端制作个性化课件,上传自己制作的课件,分享给其他老师。

3.3 其他业务系统

其他业务系统包括校务管理系统、资源共享平台、支撑保障系统。

(1)校务管理系统:包括教务、财务、人事、后勤、协同办公等管理模块。主要指导全校教工的人员管理和工作安排。记录学校后勤日常工作信息。管理和记录财务信息,形成全体教工数字化协同办公体系,便于日常工作的开展。

(2)资源共享系统:配合数字化教学系统和校务管理系统,实现资源在校内和校外的共享。可以实现各个业务系统之间数据的自动传递和转换。提供安全、可靠、高效、支持多种通用标准的数据交换共享服务。形成共享的数据库体系。

(3)支撑保障系统:由多媒体教室、一卡通、安防系统、数字广播、家讯通等系统组成。通过建设用于校园教学、管理的软硬件支撑平台实现数字化校园的支撑环境。

通过多媒体教室系统的建设将教室的教学工作进行数字化,通过采用投影、数字白板、教学资源的实时采集和网络化集中存储实现教学手段的数字化、教师教学的智能化、教学空间的网络化、学生学习的个性化、资源应用的需求化、教学效果的可控化、教学评价的公正化、资源生成的优质化等。

家讯通系统是学校与家长交流的信息平台,面向家长开展网络家长学校,重点启动家长成为助教身份协作学校开展学生教育,侧重于素质教育和学习辅导。

安防监控系统是依托多媒体图像压缩处理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实现对校园的全天候监控和周界报警监控,进一步提高校园的安全管理水平。

一卡通、安防系统、数字广播作为数字化校园后勤管理的辅助手段体现出越来越突出的作用。

3.4 统一信息门户平台建设

统一信息门户把分立各个业务系统的不同功能有效地组织起来,为各类用户提供一个统一的信息服务入口[2]。

统一信息门户可以通过统一的门户平台,集成综合教务管理系统,协同OA系统、远程教育平台、邮件系统等业务,为日常学校校务管理,教务管理提供信息技术支撑。

3.5 基础数据库建设

数字化校园建设需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信息孤岛问题。伴随着各项业务管理系统的建设和应用,基础数据规范化需求是校园网资源共享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基本内容。基础数据库建设包括以下基本内容:

(1)统一数据平台:统一数据平台包括四个基本标准:数据元素标准、信息分类编码标准、用户视图标准和数据库标准[3]。通过一个统一的、抽象的数据服务层,确保为集成、聚集和转换数据工作的可复用性。

(2)教学资源库建设:教学资源库建设是一个需要长期建设与维护的系统工程。应更好更有效地建设教学资源库,使其在质量、效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有更强的保证,使媒体素材、题库、课件、案例等信息,做到充分共享。

教学资源建设可以有四个层次的含义:一是素材类教学资源建设;二是网络课程建设;三是资源建设的评价;四是教学资源管理系统的开发。

(3)管理数据库:各部门的学籍与成绩管理数据库、师资与教学情况数据库、学校设备与资产数据库、人事与劳资数据库、财务数据库、科研数据库、办公公文数据库等建设。

4 结论

综上所述,数字化校园全面地运用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使教学手段信息化、教学方式现代化,促进教育改革,从而适应正在到来的信息化社会提出的新要求,对深化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具有重大的意义,将进一步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为培养高素质优秀人才奠定基础,从而更好的适应社会对教育发展的新要求。

参考文献

[1] 国家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S].2011.53.

[2] 齐向明,赵宏霞,邵良杉.数字化校园资源建设与应用系统集成[D].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http://

[3] 蒋东兴.大学资源计划理论探讨与实践[D].教育信息化,2005(9):9-13.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