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高校纪检工作意见优选九篇

时间:2022-11-09 07:19:05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高校纪检工作意见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高校纪检工作意见

第1篇

我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战略部署和年度安全生产工作目标责任,认真组织实施绩效管理工作,着力抓好“安全生产年”、“责任落实年”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全市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好转。年安全管理类绩效指标全面控制在年初下达的控制范围。为进一步完善2012年我市安全管理的绩效工作机制,建议如下:

一、强化责任落实、明确部门分工。

各类安全生产事故指标包括工伤事故死亡率、火灾事故死亡率、道路交通事故死亡率、农业机械事故死亡率和渔业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五大类。市安监局牵头负责全市绩效管理社会安全类目标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督查工作,以及市本级政府指标考核的十万人工伤事故死亡率数据;市消防支队负责控制十万人火灾事故死亡率数据采集;市交巡警支队负责控制十万人道路交通事故死亡率数据采集;市农业局负责控制农业机械事故死亡率数据采集;市海洋和渔业局负责控制渔业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数据采集。因此,建议在由市安监局作为数据采集责任单位基础上,增加安全管理类数据采集的配合单位如下:市交巡警支队、市消防支队、市海洋和渔业局、市农业局等市直单位。

二、关于2012年绩效管理指标的设置。

因为年省政府考核市政府的安全管理指标是:十万人事故死亡率和亿元GDP生产事故安全死亡率。目前我们考核县(市)区绩效管理采用的道路交通、消防火灾、工伤事故十万人死亡率,并且指标分解到县(市)区的单项指标可能是零指标,例如消防指标,不利于全面考核基层的绩效管理工作。建议2012年参照省政府的做法设置安全生产绩效指标为:十万人事故死亡率和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

第2篇

关键词高校档案管理工作问题技巧

高校档案有其重要的作用,它可以真实地反映出该学校在不同时期的工作面貌,并且它对整个学校的教学科研、行政管理方面及维护学校或者师生的切身利益、编史修志等多个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那些各个历史时期所收集的珍贵史学材料及科学技术领域的高新尖端成果档案,它们对我国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都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一、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首先,高校档案内容主要包括了该学校的招生、科研、教学、管理等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材料,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对整个高校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起到了重大的促进作用,它也是保持高校管理与建设工作连续性的一个重要前提,并且它还可以为高校党政管理工作提供相关的信息查考凭证,为高校教学体制改革和多学科科学研究提供了许多参考依据,为教学评估工作提供了很多基础数据,为宣传我国教育的发展提供许多生动的教学素材,为编史修志提供了珍贵的材料资源。

其次,高校的档案馆或者档案室主要用于收集、鉴定和整理该学校在招生、科研、教学及管理工作中的档案材料,使之成为一个有序的档案信息资源,并对其进行科学保管、提供利用的专门机构。通过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分散的、单一的、孤立的文件材料,转化为集中的、统一的、系统的档案资料,再通过科学地编辑研究,将其蕴含的信息提取出来,组成丰富的档案信息资源体,为高校管理、建设、科研、评估等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信息储备。

二、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实践技巧

(一)健全档案管理制度,实现规范化管理

档案管理工作主要是将档案作为管理对象的一种专业性很强的管理工作,高校档案规范化管理现已成为学校整体规范化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该管理方法要求学校行政机构的各个层级、各个部门以及专职或者兼职的档案管理人员,从每个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直到档案信息的开发及利用服务等多个环节均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执行,从而确保档案能够完整收集、规范整理、安全保管并可利用快捷方式得到检索。与此同时,该规范化管理方法也可对科研、教学等多个部门的管理规范化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应当按照各大高校档案管理的相关法规和制度,并且结合各大高校的实际档案管理工作情况,制订一套适合该单位内部使用的统一的工作制度及办法,这可以实现档案工作的规范化管理,并且可以确保归档资料的完整性。

(二)加强高校档案管理队伍建设,提高工作人员自身素质

首先需要说的是,高校档案工作人员需要有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具备很强的责任感和大局观念。高校档案工作人员可与学校重要机密档案进行直接接触,因此他们应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且完全忠于党的事业及人民的利益。再者,高校档案工作人员应当有很高的专业素质。为了进一步提高各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各高校应当广泛的引进高层次档案管理人才,并且需要制定一些引进人才的优惠政策,积极引进那些政治素质高、专业素质强、学历层次高并且具备现代化专业知识及相关技能的档案管理专业人员,最终逐渐建立起一支结构合理、专业素质高、年轻化、高学历化的复合型档案管理队伍。最后,要加大对高校档案工作人员的培训,通过各种各样的培训班或者交流会,可以使这些工作人员与国内外一些先进的档案管理工作方法相接触,从而逐步改变他们现有的档案管理观念,也为他们接受新的现代化档案管理方法打下基础,并且通过培训,可以不断地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可以全面掌握高校档案管理的相关专业知识,最终业务水平及工作能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三)加大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宣传,明确管理职责,落实责任

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作为一项基础性、长期性的管理工作,需要不断加大对其的宣传力度,这样才可以使更多的人对该工作的具体内容、管理性质以及档案管理本身所能才生的效用有较深的认识,最终提高对档案工作形成一个全局的认识。按照我国颁布的《档案法》的具体规定,各高校的档案应当实行统一的集中管理。在档案的管理工作过程当中需要不断加强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并且该工作需要得到各级领导的充分重视,将档案管理工作纳入到学校整体的发展规划当中。需要不断加强专职和兼职档案管理队伍的建设。

(四)加大现代技术手段的投入,实施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

目前,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广泛应用,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化和数字化飞速发展的时期。我国的各个部门的日常管理工作需要紧密地与之进行结合。为了提高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需要加大现代技术手段的投入,这样高新技术可以得到很好的应用,并且可以令其服务与高校的档案管理工作,从而保证档案管理工作可以为高校体制的改革及发展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

参考文献:

[1]谭巧燕.加强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的思考[J].兰台世界,2007.

第3篇

面对市场经济令人振奋的优胜劣汰,面对三本学生强烈的自强不息,我们应充分利用社会实践探索市场经济对人才质量的要求,强化专业知识在市场中的应用,以此提高自身适应市场发展变化的能力,提升个人在人才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经研究决定,全院学生利用寒假进行为期十天的社会实践。具体安排如下:

1形式及时间

xx级单独进行或自发组队完成实践过程;时间自行安排。

xx级和xx级以组队的形式(每队至少3人),在地级市及以上城市完成实践过程;时间为xx年x月x日—x月x日;班主任电话检查。

2 主题

xx级:追忆祖国发展历程,探索成功人生,规划大学征程;

xx级:深入生产一线,加强专业训练,强化应用能力;

xx级:突出专业能力,增强综合训练,实战就业过程。

3 要求

3.1 xx级

3.1.1 回顾建国x年祖国发展的光辉历程,深入学习改革开放全面进步的伟大成就;

3.1.2 访谈5至10位成功人士,了解成功历程中的努力、艰辛和收获,从中领悟社会在知识结构、道德修养、社交能力、专业能力等方面对自身的要求,从中汲取经验教训,进而规划自己大学征程。

3.2 xx级和xx级

3.2.1 专业实践共同要求如下:

⑴实践单位的性质、历史、现状、文化;

⑵实践单位的机构设置,岗位责任制,主要的规章制度,办事规则;

⑶实践单位的经济状况、固定资产状况;

⑷实践单位的主要产品或主要业务;

⑸主要产品的生产工艺规程或业务流程,市场状况。

3.2.2 xx级

⑴经管类专业及工业工程专业:结合会计模块专业知识,深入到企业、商业、会计事务所等单位,实地完成从审核原始凭证、编制记账、登记账薄、成本核算、结账,到编辑会计报表整个会计作业流程以及会计电算化的实践过程;

⑵信工类专业:结合本学期学习的相关课程,深入工厂生产车间,实地完成工厂的供配电系统、电气控制、计算机控制与应用的实践过程;

⑶服装专业:结合本学期学习的服装专业相关知识,深入到与服装生产有关的企事业单位,实地完成从服装的制板、剪裁、样衣、面料的选择、制作、熨烫到打包等服装的整个工艺流程的实践过程,绘制出工厂的厂房规划图;

(4)英语专业:结合三学期所学英语专业知识,对外资公司、中资公司涉外工作流程、技术资料、管理制度进行全面的学习和实践,以提高适应未来全方位竞争的需要。

3.2.3 xx级

⑴ 经管类专业及工业工程专业:结合本学期学习的相关课程,了解企业物流第一方物流、第二方物流及第三方物流的基本流程;掌握流通领域供应链管理全过程,熟悉某一节点企业的业务流程操作,并对相应业务流程进行优化,提出可行性方案;熟悉流通包装的设计原则及流程,分析各种现代交通运输方式,为所在企业设计最优运输方案;熟悉仓储管理的作业流程;灵活掌握企业活动中所涉及的各个物流环节。回顾会计模块、市场营销模块等专业知识,全面了解企业“人、财、物”现状,结合行业特点,分析其综合竞争力;

(2)信工类专业:结合本学期学习的相关课程,深入到工厂生产车间,熟悉单片机的工作原理,指令系统,并进行调试,同时画出相关流程图;熟悉工业自动化控制的原理与工作方式;独立完成计算机的组装工作,能够利用所学习的计算机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结合前两学期学习的专业知识,回顾配电系统,电气控制与可编程逻辑控制技术以及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

(3)服装专业:结合本学期学习服装材料学、服装工艺学、服装纸样设计等专业课,熟悉市场中各种畅销的面料,以自身号型制作一套衣服(包含上装和下装),并按1:1比例制作版样;

(4) xx级全体:每人制作求职简历一份,择机参加2场以上招聘会,切身体会求职的困难,了解市场对自己所学专业毕业生的能力要求。此项可单独择机进行。

4 任务

4.1 实践日志、原始记录及考核登记表

在实践过程中,应进行现场笔记记录、声像记录,每天实践结束后,应及时整理当天实践的内容,分析调查的结果,采用手写方式完成不少于1000字的实践日志。并完成进入个人档案的《实践考核登记表》(在学院网站通知公告栏中下载),入学第一天上交。

4.2实践报告

依据实践过程的记录、体会,完成以实践主题为中心的实践报告一份,并制作powerpoint幻灯片,要求报告不少于6000字、中英文摘要各300字,开学后进行交流。

5 考核评定内容

5.1社会实践的态度与综合表现;

5.2实践日志的即时性、真实性;

5.3实践报告的分析深度和广度;

5.4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字数、自主撰写的程度;

5.5声像记录的真实性;

5.6报告的框架结构、文字表述以及格式;

5.7幻灯制作与报告在汇报中的结合程度。

6 社会实践学分设定及检查评比

社会实践按百分制评分,记录学分并记入学生的学籍档案,每位学生不得以任何理由缺席。

6.1 学分设定:3学分

6.2 检查评比:

6.2.1 资格性检查:

(1) xx级和xx级

在社会实践开始前,未和班主任联系,或班主任检查过程中,联系不到本人者,取消社会实践评比资格;

(2) xx级

经初步检查,认为未参加实践者,取消社会实践评比资格。

6.2.2 实践考核评比:

第4篇

关键词:阅读推广读者服务高校图书馆

分类号:G252

大学阶段的学习更强调自主性,并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习的兴趣和方法。而广泛的阅读,可以帮助学生在不同领域的知识之间建立联系并整合。这不仅对培养学习兴趣具有积极影响,而且有利于学生多元思考,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高校图书馆是大学生读书学习的第二课堂,在大学生中鼓励和推广阅读是其重要职责之一。图书馆可以依托丰富的馆藏资源,组织开展阅读推广活动,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陶冶性情的同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灵感,拓宽视野,从而支持自主学习活动的有效开展。

与此同时,我们也不容忽视一个事实:大学生的阅读、学习活动正受到教育功利化以及资源数字化变革所带来的挑战。目前许多大学生的阅读呈现出了阅读方式随意、内容选择盲目,以及互联网依赖,阅读资源数字化、碎片化等特点。在当今社会应试教育机制下,大学生们的阅读现状令人担忧,“浅阅读”、“浅思考”的现象比比皆是。针对这种情况,近年来全国很多高校馆都相继举办了各类阅读推广活动,以期培养大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引导其从“浅阅读”走向“深阅读”,并培养其整合资源的能力,最终实现综合素质的提升。

1.阅读推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近年来许多高校图书馆开展了形式多样的阅读推广活动,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似乎与预期效果存在着较大差距,大学生的阅读状况总体不容乐观。

目前,只有少部分重点高校比较重视阅读推广活动的开展,而绝大部分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活动呈现明显的阶段性特点。阅读推广活动往往是以 “读书月”等形式集中在某个时间段开展。还有很多高校图书馆把阅读推广活动的开展与行政业绩、年终考核挂钩,这就使得阅读推广活动的开展增添了被动性的色彩,形式化现象严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阅读推广活动的效果。

此外,阅读推广活动读者参与度整体不高。这一方面由于阅读推广活动的宣传力度不到位,另一方面由于读者对推广活动内容的兴趣不大,阅读推广活动效果不佳。比如:在新生入学培训中,只对数字图书馆的使用做浅显的介绍,起不到较好的阅读推广效果;或者将做好的电子教案直接上传共享网络,供读者下载使用……一系列被动的推广方式,不容易引起读者的注意,起不到推广的效果。

2.阅读推广工作的几点建议

阅读推广更多的应该是以主动的形式向读者推送信息,将丰富多彩的知识条理化的送至读者面前,调动读者的积极性,引导读者由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再结合自己的知识结构合理整合信息,这才是阅读推广的目的。结合阅读推广活动的现状和问题,笔者提几点建议与同行们探讨。

2.1优化馆藏资源,奠定坚实基础

图书馆的馆藏质量关系着大学生的阅读质量,唯有从源头上为学生提供优质的阅读资源,才能为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

在目前高校图书馆普遍经费短缺的条件下,图书馆更应严把图书资源的建设关。高校图书馆首先要保证经典图书资源的品种和复本。其次,对畅销书,要针对在校学生的需求特点进行甄别。要了解大学生的阅读心理和阅读需求,以便在图书购买时做到有的放矢;主动与系部联系,结合校方专业动态尤其是重点专业的建设与资源需求,使馆藏文献相对科学合理;对于鱼龙混杂的图书出版销售市场以及所谓的畅销书等,图书馆更应从学术性、专业性、思想性等角度着眼,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确保高质量的图书进入馆内。

2.2加强组织建设,建立健全推广组织机构

2.2.1高校应以图书馆为基础建立阅读推广活动的管理机构,设置工作人员作为阅读推广活动策划者和组织者。

阅读推广的机构应首先根据学校的教科研需要制定远景规划;为确保持续有效的开展活动,建立和完善相应制度体系,将阅读推广制度化和规范化,并纳入高校图书馆年度工作安排,从制度层面保证阅读推广工作的规范性和连续性;再次,要注重与校内其他机关部门的合作,将更多的团体、个体内化到活动的组织者中来。图书馆是大学校园文化和阅读推广的重要但并不唯一的力量,要加强与其他相关部门的互动,与教务、各院系等部门通力合作、各尽其能,以形成广泛的校园影响力,促进大学生阅读活动全面开展。

2.2.2注重大学生社团的带动作用。

图书馆开展读书活动有利于营造一种良好的阅读氛围,这种氛围可以为学生提供主人翁性质的学习、管理和发展的空间,能够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是营造良好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与学生的交流更具直接性、亲和性的学生社团,不但能辅助教师完成日常的工作,还能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符合学生口味的社团活动。高校图书馆在开展阅读推广活动时,应充分借助学生社团的力量,加强学生与图书馆之间的沟通与联系,调动学生走进图书馆、走近图书馆。

2.3 加强宣传力度,促进文化建设,塑造文化品牌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它的阅读水平,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作为教育重要的辅助部门,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更不应该只是短效活动,而应该成为常规活动、长效活动,这就更离不开塑造文化品牌。

图书馆自身的资源、服务、人力优势,可以建设独具特色的文化活动,可在同行业的活动中形成差别优势,这种优势所塑造的品牌会激发读者的参与度,对培养良好的读者群体,建设书香校园具有积极意义。同时可提升图书馆的形象,提高图书馆的被认同度、美誉度。

2.4 重视人才培养,打造高素质队伍

在阅读推广中,培养高素质、稳定的阅读推广队伍往往能够使阅读推广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人员选聘上必须把好关。阅读推广人员要吃苦耐劳、乐于奉献,有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协调沟通能力,团队精神强;其次,阅读推广人员要热爱阅读,不仅能够以身作则,而且能够在阅读内容和阅读方法上起到指导作用;第三,加强对阅读推广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和工作能力。

大学图书馆应从图书馆工作人员自身抓起, 提高馆员对阅读推广工作的认识、认可。只有馆员自身充分重视,才会尽全力推动活动的开展。全心全意的人力资源队伍是开展阅读推广活动的助推器, 图书馆应培养面对各类型读者的专业性强的阅读推广人才, 针对性强的指导并服务学生读者, 使读者能够有针对性、 快捷地获得阅读信息, 由此培养读者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5完善图书馆数字化优势,丰富阅读推广活动

目前,数字资源是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活动的重要基础。高校图书馆要结合自身特点及其读者的阅读倾向,建立合理的数字资源建设方案,保证数字资源馆藏能够充分、合理的满足读者需求。同时,网络是数字图书馆的硬件基础,是读者访问数字图书馆的唯一通道,只有将网络设施建设完善,才能谈及让数字图书馆走近读者,推动阅读。

数字化的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工作,先进的传媒手段也显得更为重要:微信、微博、QQ等在大学生群体中相当普及,这些网络媒体具有良好共享性、参与性和互动性。图书馆要重视和利用好这些网络媒体,丰富阅读推广活动的形式,使其变成网上阅读推广活动的阵地。

阅读推广服务是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必然选择。在大学生阅读和自主学习等问题层出不穷的状况下,高校图书馆更应通过多种途径开展阅读推广,提供温馨的阅读场所,营造阅读氛围,倡导读者运用各种阅读方法,践行合理整合信息的行为,最终使图书馆真正成为大学生的第二课堂。

参考文献:

[1]宗霞.以有效阅读为中心优化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措施[J]中国科技信息,2011(24)

[2]刘亚玲.高校图书馆开展经典阅读指导工作之研究[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1(1)

[3]谢蓉,张丽.阅读2.0:新一代的图书馆阅读推广[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9(6)

第5篇

关键词:高层建筑;逆作法;施工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起。为了节约用地,不断有高层建筑出现在建筑密集地带。建设场区狭小,给工程施工留有的空间很小,且大量深基础工程集中在市区,工期紧,施工场地狭小,施工条件复杂,在基坑开挖时,对周围建筑物的影响就必须给予更加充分的考虑。逆作法由于具有缩短工程总工期,节约施工成本、对环境影响小等优点,作为一种十分有效的深基坑支护技术在高层建筑地下室中应用广泛。

一、工艺原理

逆作法是相对于建筑物传统的施工顺序而言的,传统的施工多层地下室,一般是先用支护结构围护后垂直开挖基坑,直至挖到设计标高后,采用钢筋混凝土浇筑底板,然后再逐层向上施工基坑开挖所需的支护,最后才进行地上结构施工。与此同时可自上而下进行进行上部结构的施工(工艺原理如图1所示)。简而言之,逆作法施工是一种以地面为起始点,向上、向下同时进行施工,直至工程完工新的施工方法。一般来说,逆作法施工可分为:全逆作法、半逆作法、部分逆作法、分层逆作法。根据地面层底面的梁板结构敞开或封闭的不同情况,又可分为开敞式逆作法和封闭式逆作法。

图1“逆作法”施工工艺原理

二、施工工艺特点

(1)可使建筑物上部结构的施工和地下基础结构施工平行立体作业,在建筑规模大、上下层次多时,大约可节省三分之一工时。

(2)受力良好合理,围护结构变形量小,因而对邻近建筑的影响也小。

(3)最大限度利用地下空间,扩大地下室建筑面积。

(4)施工可少受风雨影响,且土方开挖可较少或基本不占总工期。

(5)由于开挖和施工的交错进行,逆作结构的自身荷载由立柱直接承担并传递至地基,减少了大开挖时卸载对持力层的影响,降低了基坑内地基回弹量。

(6)一层结构平面可作为工作平台,不必另外架设开挖工作平台与内撑,这样大幅度削减了支撑和工作平台等大型临时设施,减少了施工费用。

(7)逆作法存在的不足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逆作法支撑位置受地下室层高的限制,无法调整高度,如遇较大层高的地下室,有时需另设临时水平支撑或加大围护墙的断面及配筋。由于挖土是在顶部封闭状态下进行,基坑中还分布有一定数量的中间支承柱和降水用井点管,目前尚缺乏小型、灵活、高效的小型挖土机械,使挖土的难度增大。但这些技术问题相信很快会得到解决。

三、工艺流程

地下连续墙、支护桩、工程桩(含钢管柱)的施工开挖负一层土方至给定标高首层楼板施工开挖负二层土方至给定标高负一层楼面结构施工(含部分衬墙)开挖地下室剩余土方垫层浇筑底板防水层施工底板结构施工负三层防水及衬墙施工负二层楼面结构施工负二层防水及衬墙施工。

四、工程实例

(一)工程概况

某建筑,地上28层,地下3层,建筑总面积为25400m2,同工期为14个月。该工程的工期紧,施工场地狭小,为了争取时间,最大限度缩短工期,因此在设计初期便确定了地下室采用逆作法施工的工艺,地下室结构和±0.00以上将从首层楼面开始,地下室结构和±0.00以上同时施工,从而达到节省工期,提早进行售楼的目的。

(二)施工准备

进场施工前,首先要组建项目经理部,落实材料和人员,合理安排人材物,与甲方及监理保持密切协作。专人负责进料,工程师核定,确保井壁管、过滤管、黏土等材料的质量。

(三)续墙中梁盒的预埋

由于考虑到基坑将采用首层、负1层及负2层框架梁作为水平支撑体系,因此在地下连续墙施工阶段,就必须在墙体上准确预留出框架梁的接口。本工程采用了预留梁盒的方法,即通过准确的计算和安装时的控制,事先在连续墙墙体钢筋笼上放置梁盒,日后待土方开挖后将梁盒内的填充物清理干净即可进行框架梁的安装,简单又快捷,而且还节省工期和成本。

(四)续墙、冲孔桩的施工

根据工期计划及设计图纸要求,本工程的地下室采用逆作法施工,基坑土方开挖前必须先完成连续墙和冲孔桩的施工,再进行桩承台基础与钢管柱的接头节点的施工。连续墙和冲孔桩将按照常规的施工工艺进行。

(五)桩承台、结构钢管柱施工

(1)当工程桩浇筑完成且达到一定强度后,应先用泥浆泵将桩孔内的部分泥浆抽出(以孔壁不坍塌为准),然后再往孔内抛入袋装的碎石,直至有足够的高度和密实的工作面能站立作业人员(碎石粒径1cm~3cm为宜)。

(2)为了满足人员井下进行钢管柱定位器安装的空间要求,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经验,人工挖孔成井的内半径必须比桩承台半径大0.5m。挖柱井孔前,要定出轴线及柱井位,放出柱井孔位中心线和柱井孔径。

(3)进行开挖时,孔井的开挖方式类似人工挖桩的开挖,采用钢筋混凝土护壁作为支护,并严格监控井下的空气、水位情况以及开挖深度。

(4)在施工桩井完成后挖桩井孔达到要求的标高时,并通过鉴定和验收,符合要求后便可进行桩头浮浆打凿以及桩承台垫层的浇筑。

(5)在承台垫层及防水层施工完成后,便可以按照设计要求预留出承台的竖向钢筋及进行钢管桩埋件的安装,然后在浇筑桩顶及部分承台混凝土,将钢管柱脚的预埋件固定,待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以后再将钢管柱吊装至井内,将其与预埋件焊接安装牢固,最后再进行钢管柱内混凝土浇筑,并在井孔回填前安装好地下室各层的节点环梁。

(六)土方开挖

由于土方施工与结构施工交叉进行,因而土方施工变得相对困难,土方开挖直接影响到结构施工,对工期影响较大,合理科学地组织好土方施工是逆作法施工的首要问题。本工程按水平支撑的分部分五次挖土,除第一次采用正作法外,其余几次均采用逆作法,施工流程如下:

(1)第一次基坑大开挖土方到满足安装首层框架梁板支项施工,完成首层框架梁、板浇筑施工并留置出土口;

(2)第二次基坑土方大开挖至满足负1层框架梁支项施工,并进行负1层框架支撑梁(不浇楼板)及核心筒剪力墙的施工。

(七)地下室核心筒的施工和基坑土方开挖的完成在基坑核心筒部位的土方开挖完成后,首先进行核心筒承台的施工,以确保核心筒剪力墙能在上盖结构施工到18层楼时能够全部完成。核心筒承台和地下室的剪力墙采用顺作法施工,从底板一直做到伏1层剪力墙,从而完成核心筒剪力墙的结构施工。核心筒完成后,上盖结构可以继续向上施工直至封顶,而地下室再将核心筒以外的剩余土方挖运出去,至此整个基坑土方开挖工作全部完成。

第6篇

一、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高校随着国家的改革开放发展速度前所未有,学科增多、地域扩大,人员倍增。这必然带来部分人员权力的膨胀欲、资源的控制欲和财富的占有欲。控制和预防腐败,推进纪检监察工作创新尤为重要。首先,推进纪检监察工作创新是服务高校建设和发展的需要。30多年来的改革开放,为高校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但高校间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仍然突出,学科之间、部门之间矛盾显著,制约学校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较多,这种矛盾和问题的存在必然产生腐败。高校的任务是为国家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建设者和生力军,这就要求纪检监察工作必须积极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的要求,与时俱进,改革创新。通过创新纪检监察工作的内容和方法,使教育方针得以真正落到实处;通过创新作风建设,促进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通过创新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促进反腐倡廉建设落实到高校建设的各个环节。其次,推进纪检监察工作创新是提高科学化水平的需要。再次,推进纪检监察工作创新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的最有效途径。总书记在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指出: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坚定的态度、更加有力的举措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坚定不移把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这就要求我们及时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化解新矛盾,切实改变不适应、不科学的理念思路、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不断提高科学防治腐败的能力和水平,使高校反腐倡廉工作提升到一个新台阶。

二、创新在于更新观念

高校纪检监察工作者常出现精神懈怠、小进则满、前怕狼后怕虎、不思进取的精神状态,这种状态来源于现实环境的深刻影响。很难想像在这种状态下惩治和预防腐败工作能有所进步。在惩治和预防腐败这关系到党生死攸关的重大问题上,我们要敢于创新,更新观念。更新观念首先要解放思想。解放思想就是对传统的理念、传统的习惯、传统的方式方法、传统的思维模式、传统的教育思想等进行革新,从党的生死存亡、国家的兴衰成败、人民的幸福安康出发,树立新的理念、培养新的习惯、寻找新的方式方法、探索新的模式,使纪检监察工作者具有高昂的斗志、进取的热情、必胜的信念。其次要强化教育观念。要加强反腐倡廉教育,丰富教育内容、改进教育方式、扩大教育覆盖面,增强反腐倡廉教育的针对性、时效性和说服力、感染力。再次是创新反腐倡廉预防机制观念。通过查找岗位思想道德、工作职责、业务流程、制度机制、内外部环境等风险,建立健全监督检查、考察评估和整改纠错机制,构建前期预防、中期监控、后期管理“三道”防线。四是要树立“四结合”思想。即把对权力的科学配置与对干部的有效监督相结合;把事前、事中、事后监督相结合;把把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相结合,从而加大力度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的产生。

三、创新的着力点在为民

深化改革、完善制度,是反腐倡廉建设的治本之策。坚持走群众路线,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是改革和制度建设顺利推进、取得实效的重要保障。当前我们党正面临长期执政的考验、改革开放的考验、市场经济的考验。它的复杂性、严峻性、长期性对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正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因为我们面临着主观上,客观上一薄弱环节,正如指出的那样:“一些地方和单位管理失这于软、失这于宽,教育不够扎实,制度不够健全,监督不够得力,预防不够有效,应该严厉惩处的没有严厉惩处,好人主义盛行,有的甚至包庇腐败和犯罪”。虽然随着改革的深入,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趋多样化,矛盾和问题不断,可能因就业问题,分配问题,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成为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而一个最重要不稳定因素就是党内腐败。所谓党内腐败是指国家公务人员借职务之便获取个人利益,从而使国家政治生活发生病态变化的过程。它既危及和破坏法律的权威性、公正性,又危及和破坏我国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动摇着我国社会的政治基础。党内腐败问题不仅在人民群众中产生了极坏的影响,对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公信力提出了挑战,更是对党,对国家、对社会构成了潜在的威胁。因此,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就必须坚持以反腐倡廉为价值导向,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整体推进,突出重点,确保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

第7篇

关键词:高校 定密 机制

定密作为源头性、基础性工作直接影响着保密的整体效能和水平。长期以来,定密主体宽泛、定密责任不明确、定密程序不规范等问题较为突出,不仅损害了保密工作的严肃性,而且加大了保密管理成本。2010年10月1日,《保密法》的修订实施对定密制度作了较大修改,要求各级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和保密工作机构加大定密改革的力度,明确国家秘密事项具体范围、强化定密责任人制度、建立科学的定密程序、推进解密工作、并定期开展定密检查。

近年来,高校承担了大量的国防技术和高新科技研究,培养并源源不断的向社会输送创新人才和技术骨干,逐步成为国家科学技术和军事发展的中坚力量,同时也成为国内外情报机构和间谍机关的主要目标。如何从定密源头出发,锁定保密范围,确保国家秘密在高校这一环节的安全,是当前高校保密工作机构的重要课题。

1.高校定密工作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校积极适应形势任务需要,开展定密工作改革,在推进科学定密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但是仍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亟待解决。

1.1保密事项范围目录内容笼统、密点不清晰

保密事项范围是国家安全和利益的具体化,是确定、变更和解除国家秘密事项的法定依据。目前,多数高校保密事项范围目录的内容较为笼统,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强,定密范围界限较为模糊,调整不及时。因此,定密主体难以据此准确判断某事项是否属于国家秘密以及何种密级,往往会选择“宁高勿低”的原则,造成高校资料偏多、密级偏高的现状。

1.2定密主体宽泛、定密责任不明确

尽管新《保密法》对于定密责任人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但是目前有些高校仍然部分沿用之前的做法,将定密主体的规定停留于机关、单位而不是落实到人;或者在定密责任人确定密级的同时附加机关、单位的审核,导致定密工作中的职、权、责未尽统一,定密责任人的作用被削弱。

1.3密点标注不规范,知悉范围未有效控制

高校大量的定密工作属于派生定密,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来源单位提供的科研合同和行政文件,往往没有密点标注,这样会给派生定密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和复杂性。首先,当项目进行对外合作的时候,由于没有密点标注,对分解出去的工作应当属于何种密级存有争议;其次,由项目产生的对外交流的论文、技术报告或申报材料,种类和数量较多,一一确定是否定密或定何种密级也存在一定的难度;最后,对于研究生参与课题的研究,在进行任务分解、密级分解的时候,缺乏原始的密点标注会影响密级分解的准确度。

1.4解密制度不健全、未有效落实

定密之后无人解密是目前高校定密工作中一个长期得不到解决的问题,造成了保密管理资源的浪费。此外很多学校管理的外来国家秘密事项没有标明保密期限和解密条件。根据保密法的规定,提前解密或者延长保密期限的,由原定密机关、单位决定。由于缺乏有效可行的解密申请制度,对于没有标明保密期限和解密条件的外来国家秘密事项,原定密单位鲜有提前告知解密的现象,目前学校只能根据其最长保密期限,到期自行解密。由于解密形式较为单一、解密周期较长,使得一些国家秘密事项长期压滞、解密不及时,增加了保密工作的管理成本。

1.5定密监督制度不完善

如果说“重定密、轻解密”是现行定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那么定密监督制度的缺失则是造成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缺乏监督,定密权就可能会被滥用,那么定密是否准确、解密是否及时、定密程序是否规范就没有一个明确标准,使得定密工作往往变得流于形式。

2.改善高校定密工作的建议

认真贯彻落实保密法,着力研究解决目前存在的定密随意、解密不及时等问题,探索建立权责明晰、程序规范、解密及时、监督有力的定密机制是当前高校的首要任务之一。 只有建立科学的定密机制,提高定密的规范性和准确性,才能贯彻落实“突出重点”、“精准化管理”的方针和原则,提高保密工作的整体效能。

2.1严格保密事项范围目录的制定

根据“精准化原则”,要做到定密精准,首先要严格保密事项范围目录的制定,做到格式规范、内容具体、易于操作。保密事项范围目录规定了国家秘密事项的名称、密级、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围,是定密的直接依据。一个事项被写入保密事项范围目录,就具备了确定为国家秘密的资格。保密事项范围的科学性、准确性,直接决定了定密的科学性、准确性。

a) 依据中央和国家机关的国家秘密范围,结合高校实际工作领域,由校定密工作小组负责组织拟订《XX大学国家秘密范围目录》,由学校保密委员会负责审议通过。

b) 学校各机关部处、学院、直属单位(以下统称单位)根据《XX大学国家秘密范围目录》,结合本单位实际工作情况,拟定本单位的《保密事项一览表》,报学校定密工作小组备案,学校定密工作小组汇总各单位的《保密事项一览表》,形成《XX大学保密事项一览表》。

c) 保密事项范围应当及时适应形势和工作的变化,定期评估,不断加以修订和完善。

这样既保证了学校保密事项范围的统一性,从整体的高度上给出了定密依据;同时又兼顾各单位的实际情况,将具体产生或拟产生的保密事项细化,列入《保密事项一览表》中,增强了保密事项范围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值得一提的是,保密事项范围目录的“精准化”也为密点标注的大力推广和有效实施提供了理论凭据。科研合同、报告等文件将不再是“全篇皆密”,而是精确到某一密点,这样无论是在对外交流、密级分解还是在日常保密管理中都可以做到“有的放矢”,控制知悉范围最小化,并极大的降低了保密管理成本。

2.2严格定密责任人制度的落实

要有效提高定密质量,实现精准定密,必须管好定密责任人,通过“管人”来有效“管密”。严格定密责任人的选拔、培训和任用则是实现“管人”的基础。学校教学、科研中产生和管理的国家秘密事项具有范围广泛、专业性强的特点,因些在选用定密责任人的时候应当对资格条件、职责权限、指定程序及管理培训进行严格的界定和落实,确保由各领域权威的学术带头人、熟悉其领域保密范围并具备专业保密知识技能的人员担任定密责任人。

针对高校的定密工作绝大部分是派生定密,自己产生的国家秘密事项十分有限,而大量的派生定密工作如果完全由为数较少的定密责任人来完成会降低定密工作的效率,所以,建议可实行定密审核责任人制度。

a) 定密管理制度规定中应当明确定密责任人的基本条件,要求其接收定密培训,熟悉保密事项范围和定密工作规则,掌握定密程序和方法,规定定密责任人在定密权限范围内的具体职责,登记备案并持证上岗。

b) 学校法定代表人授权各单位定密工作小组组长、定密责任人以及保密事项负责人等为定密审核责任人,负责本单位日常保密事项的审核工作。定密审核责任人根据学校《国家秘密事项范围目录》、本单位《保密事项一览表》等,具体负责对本单位产生和管理的国家秘密事项在对外交流过程中需要审核的材料进行审核。如此,定密审核责任人分担了定密责任人的部分基础性工作,为定密责任人最终定密提供了专业性参考依据,提高了定密工作的准确度和效率。

2.3严格定密组织机构的建立和健全

虽然修订后的《保密法》将定密主体从之前的机关、单位具体到了定密责任人,但并不意味着定密责任人是孤军奋战的,建立健全完整的定密组织机构可以为定密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持,进一步规范定密工作程序。

根据高校行政纵向管理的特点以及学校产生和管理的国家秘密事项类型,定密组织机构分为二维层次管理:

a) 从横向类型来看,学校科研项目活动中产生和管理的国家秘密事项由科学技术研究院负责定密并归口管理,学校党政类文件中产生和管理的国家秘密事项则由党政办负责定密并归口管理。

b) 从纵向结构来看,学校设立定密工作小组,在学校保密委员会领导下,负责组织学校产生和管理的国家秘密事项的定密工作;学校各单位成立本单位定密工作小组,在学校定密工作小组领导下,负责完成学校定密工作小组安排的有关工作。

基于高校定密事项大多为科研项目类型,故学校定密工作小组办公室可设在科学技术研究院,负责定密工作小组日常事务工作。通过建立二维层次管理的结构,为规范定密工作程序铺垫了十分清晰且坚实的组织机构。

2.4严格解密审查的执行

解密工作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在美国,解密被上升到发展美国民主和确保国家安全的高度来认识,确保可能危害国家安全的信息得到持续的保护。建立健全解密审查申请机制,加强解密审查的执行力度,是定密工作全过程动态管理的重要环节。

a) 定密管理制度中须明确定密责任人对国家秘密是否变更、解密进行审查的职责,明确解密申请的条件和程序,明确学校可及时变更国家秘密的密级及保密期限的几种情况。

b) 实行国家秘密年度审核制度,各单位定密工作小组应当每年年底对所确定的国家秘密(包括已移交档案馆的尚在保密期限内的国家秘密)进行审核。对符合解密条件的,应当及时解密;对需要变更密级或保密期限的,应及时变更;对需要延长保密期限的,应当在保密期限届满前两个月做出决定。

高校须结合学校的整体部署开展解密教育培训,进一步强调并健全自行解密和审查解密制度,落实解密工作责任,做好解密统计工作。

2.5严格定密监督机制的落实

定密监督是提高定密准确性、规范性的重要保证。要依法建立多层次的定密监督机制,及时发现和纠正不正当定密行为,提高定密水平。一方面要积极配合上级单位的监督检查,另一方面要切实加强学校内部的监督力度,严格定密监督机制的落实。

a) 学校保密处应根据国家保密局等上级机关和学校保密委员会及其领导的部署,对各单位的定密工作进行定期专项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督促落实整改措施。

b) 各单位应结合国家秘密年度审核和学校部署的保密自查,每年定期对定密责任人履行职责情况和定密工作制度落实情况进行检查,防止定密权滥用,及时发现和纠正定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c) 国家秘密事项实行年报制度。各单位定密工作小组应当在每年年底对本单位定密情况进行统计,报学校定密工作小组,定密工作小组在次年二月底前汇总定密统计情况报上级机关备案。

总之,定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专门工作,具有很强的政策性、行业性、专业性。高校在定密工作中应当围绕“依法定密、科学定密、规范定密”的中心思想,遵循“精准化、规范化、动态化”管理的标准,权衡保护国家秘密和对外交流合作的关系,努力实现确保国家秘密安全与促进信息资源合理利用的有机统一。

参考文献:

第8篇

随着高校办学越来越融入国际化和社会化,大学的任务早已不止单纯地进行学术研究。特别是当前西方国家和敌对势力的渗透、多种文化和思潮的交融交织交锋、国际形势的复杂多变、国内改革的矛盾和利益冲突、网络和新媒体的迅猛发展等,都使得高校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着不少问题和挑战:一方面,高校需要采取更加有效、更加多元的形式加强意识形态的教育引导;另一方面,也需要积极调动各方力量参与,增强意识形态工作的张力与合力。为此,高校可构建“防、管、控、导”四位一体的意识形态工作机制,确保意识形态建设的主动权、话语权、知情权和主导权,以提高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一、防――争取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权

高校的青年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和逐步成熟的重要阶段,对涉世未深的青年来说,好奇心的驱使会让他们极易受到各种诱惑的影响。特别是大学校园的开放特征,会让学生接触到形形的各类人员。同时,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人类已经步入了信息传播极其迅速的信息时代,网络和新媒体的运用变得越来越广泛,学生接收到的各类信息五花八门、良莠不齐。因此,大学生所接触的环境,无论是现实环境还是虚拟环境,都需要进行过滤和净化,就像保护未成年人的“净网”行动一样,要尽可能筑造一道思想上的防护屏障,不能等出了问题再来解决,必须争取主动,预防在前,做好防范工作。

(一)注重防范意识培养

当前,部分高校对意识形态建设的安全防范认识还不到位,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或者重视只停留在表面和口头上,没有层层落实在行动上。学校要加强全校师生思想上的安全防范教育,针对学生,要把意识形态安全防范纳入新生始业教育,让学生刚进校门就树立风险意识和防范意识,对西方错误思潮、极端民族主义、宗教和敌对势力的思想渗透等提高警惕;结合时事形势,经常开展专题性的意识形态安全防范知识讲座,使学生对传播错误观点和思想文化的人和事增强判断力和鉴别力;通过课堂、网络、移动通信等多种途径进行提醒,通过互加微信朋友圈转发警示案例,防止学生卷入社会矛盾或被错误思想利诱参与非法活动;建立与家长互动沟通的渠道,了解学生的思想,对倾向性、苗头性的不良思想问题及时采取措施。针对教职工,要加强新教师入职培训,将意识形态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纳入培训内容,使新教师掌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方法和途径;将意识形态教育作为教研活动的一项研讨内容,针对存在的问题共同研究对策;将意识形态安全防范纳入工作职责或考核内容,增强教职工主动承担意识形态工作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二)注重防范外来人员

大学校园中,外来人员进出校门的情况往往较多,意图不轨人员混入其中往往带有隐蔽性,难以识别,给不法分子带来可乘之机。虽然高校一般都设有门卫,一些高校也实行外来车辆、外来人员入校登记制度,但仍有漏洞。学校要注意防范,一方面可加强保卫人员的培训,强化校园进出物品的检查,并邀请国安、公安人员传授经验和技巧,提高对不法分子的辨别能力,对高校中曾发生的不法分子散布信息、组织活动等影响意识形态工作的案例进行梳理,摸清其特点和规律,使保卫人员和学生安全员对类似情况提高警惕;另一方面,也可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根据本校实际安装多功能门禁系统和识别系统,减少人工管理的漏洞。同时加强校园巡逻,及时发现和制止不法活动,增强防卫针对性。

(三)注重讲学内容审核

高校崇尚学术自由,一些人认为学术报告对思想政治工作和意识形态建设的影响不大,往往对报告、讲座等疏于管理,缺少审核,对报告人的讲课内容未进行严格把关。学校可组织各类报告、讲座,请在学生当中威信较高的主讲人作为学术知名专家,其言行将直接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影响,不经意的几句话可能就会影响学生的一生。学术研究可以有批判,但对一些所谓的“学术专家”打着学术研究旗号极不负责的言行必须遏制,对于这些情形,教师也要正确引导学生,以免被这些思想影响。为此,要拉紧意识形态安全这根弦,一方面,要对校内举行的各类论坛、讲座、报告等进行严格把关,建立政治审查制度,并安排政治立场坚定的师生参与监督,发现问题及时介入;另一方面,高校之间可建立联盟,建立讲座、报告“白名单”和“黑名单”信息库,建立信息共享和通报制度,防止因讲座、报告在意识形态领域产生不良影响。

(四)注重网络信息防护

网络和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虽然给高校的电子办公、管理服务等提供了便利,但各种有害信息的泛滥,也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4]。由于高校一般都建有校园网,网络端口是校内网与校外网互联的大门,高校要通过技术防护手段,严把网络传播信息的入口关。如可加强校园网信息的安全监控,对于以互联网为主要途径且必须经过校园网络端口传播的一些明显带有抨击、肢解、遮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信息,学校可通过设置关键字、链接举报和自动记录等方式,对此类不良信息开启自动过滤功能,并定期通过一定的关键字扫描网络信息,及时发现和消除不良信息,净化学生所接触到的校园网络,尽可能保护学生的思想,使其远离不良信息的侵蚀和蛊惑。

二、管――提升高校意识形态阵地的话语权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决定行动。对于意识形态领域的摩擦和碰撞,不能听之任之,不仅需要引导,也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管理。

(一)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高校教师是教育教学的核心力量,不仅承担着为全社会培养专门人才的职责,更要为学生启迪智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坚定的信念和高尚的品德。因此,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也是人格的影响者,更是思想的启迪者和示范者。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教师职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然要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必须有为师者应有的形象,要在道德上、思想上有更高的标准和要求。我国高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教师的根本目标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所倡导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发展目标是一名教师最基本的素质。为此,高校应将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情况作为衡量师德师风的首要条件,将思想政治工作纳入教师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形成规矩写入大学章程和师德规范,对教师中出现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相违背的情况实行一票否决制。

(二)加强学术规范管理

高校倡导学术自由,但并不意味着可以借学术研究的途径传播错误思想。特别是对一些有争议观点或是明显带有误读、曲解观点的研究,应慎重对待,防止大面积传播,在批判基础上加以引导,并尽可能减少其影响。要遵循“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的原则,保持政治敏感性,禁止将尚未定论、正在研究中的涉及政治敏感问题的学术课题作为教学内容,防止学生参与政治敏感问题的课题研究,保护学生不受偏离社会主义思想的影响。同时,要加强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建设,严厉惩处学术不端行为,营造良好的学术风气,引导学生在良好的学风下成长。

(三)加强重点人群跟踪

意识形态领域的错误思想观点,往往是从少数人开始发端,如果不引起重视,任其传播不及时制止,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高校应在苗头信息刚出现在少数人身上时就要给予特别关注,要在平时工作中多途径了解教职工中有无偏激思想和言论,发现问题时要有针对性地及时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特别是对师生当中经常出现不良情绪、心理健康呈现不良趋势、负面思想和表现突出的人员进行重点关注和跟踪,通过多种形式给予关怀,让他们感受到组织的温暖,出现苗头性问题及时介入;对学习困难、生活困难的学生,采取结对帮扶等措施助其进步,避免引发其他负面的思想问题、心理问题和情绪;对思维活跃、思想成熟度处于上升期的青年教师,特别是精神压力和生活压力较大的教师给予更多关心,多提供针对青年教师成长的平台和空间,使青年教师引导学生感受更多正能量,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生活环境和氛围。

(四)加强媒体阵地建设

当今社会,信息传播途径的多元化使得传统媒体的作用逐渐削弱,取而代之的是网络和新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变得越来越强大。当前大学生已成为一支数量庞大的“网络力量”,他们更乐于通过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发表意见,大学里处处可见“低头族”。于是新媒体必然会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的手段和工具。为此,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者需要通过多种形式探索更有效的方式,使新媒体为我所用。[3] 当前高校已经开始重视网站、微博、微信等媒体建设,并将新媒体平台作为意识形态的传播工具,但吸引力还不够。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高校对传统媒体阵地要继续坚守,继续抓好校刊、校报、宣传栏、广播、电视台和其他校园自媒体的建设;另一方面,要积极向互联网和新媒体等舆论阵地延伸。如加强各类媒体特别是新媒体的统筹管理,进行网站建设整体规划,建立统一管理的校内网站群系统和微博、微信官方平台;加强网站和新媒体的内容审核和建站审批,丰富正面引导的传播内容,通过网站、QQ群等传递正能量;积极开发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和中国梦教育的新媒体应用,开发在线微课教育,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针对性和吸引力,在网络信息时代努力提升互联网和新媒体阵地的话语权。

三、控――把握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知情权

及时掌握校园动态,对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意识形态建设来说非常重要。如果不及时掌握动态信息或是问题处理不及时,某些事态极可能扩大影响,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因此,高校必须主动及时掌握各类信息,把控意识形态的动态和变化,监控和及时处理不良事态的发展,保持校园的稳定。

(一)全面研判思想动态

全面了解师生的思想动态可以让高校领导者更好地把控工作的全局。学校一方面要加强与师生面对面的交流,可定期安排管理者去教室、寝室和其他学生学习生活场所调研,定期安排管理者和管理部门与师生面谈的接待日活动,也可召开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师生座谈会,通过交流及时了解和掌握师生的所思所想,知道师生真正关心的事,在哪些问题上存在不满,及时处理一些矛盾和问题,避免不良情绪积聚而引发更严重的后果。另一方面,可进行层层发动,逐级落实责任,在各个层面经常性开展思想动态研判活动,通过讨论会等方式多方听取意见,多渠道了解师生思想实际,以前瞻性的角度对当前的状况和下一步的趋势进行科学预判,增强工作的主动性。

(二)全面监控舆情动态

在当前互联网和新媒体信息传递极其迅速的情况下,特别是一些虚假信息真假难辨,广泛传播会带来严重危害,因此非常有必要对网络和媒体舆情进行监控,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减少信息传播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如可通过校园官方网站、官方微博、官方微信公众号和新闻发言人及时师生所关心事件的权威信息,杜绝影响稳定的各种猜测流言的传播和蔓延;可广泛发动党员和学生干部,留意校园网、外部互联网和新媒体当中的舆论动态,织密舆情监控网,及时在各个层面沟通汇报,掌握最新情况;可组建网络评论员队伍,邀请专家对他们加强舆论引导能力的针对性培训,在突发舆情危机时参与讨论,发表评论,进行正面引导,尽可能消减负面信息的影响,避免事态扩大。

(三)全面延伸信息员队伍

意识形态工作除了要加强网络舆情监控外,也要关注发生在师生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的其他情况,这类信息往往需要通过各个层面的信息员来收集。一些不稳定因素往往从小事开始发生,小问题不引起重视,往往会由小变大,扩大影响。为此,需要全面延伸信息获取的覆盖面,可在各个专业、各个班级、各个寝室、各个学生组织和社团组织当中,广布“眼线”,建立纵横交错的信息员队伍,协助意识形态安全工作,通过信息员及时掌握和了解师生当中涉及政治安全、人身安全、心理安全等方面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及时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工作,有效发现和处置隐患问题和突发事件。

四、导――发挥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主导权

(一)增强思政课改革的灵活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仍然是当前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两课”教师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育的主力军。在课堂上传递及其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引导大学生确立基本思想及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最直接的途径。但理论教学往往枯燥乏味,加之部分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陈旧,缺乏创新,没有将理论结合实际,也没有从身边的事物切入谈自己的心得体会,对学生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不够重视,不能启发学生思考,“满堂灌”式的课堂教学缺乏吸引力。高校需要进一步加强思政课改革,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领思想政治工作,加强思政课教师的业务培训,提升教学能力,推行课堂教学创新,将大班授课与小班讨论、网上自学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采取更有吸引力的教学方式方法,借助新媒体平台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开设一些结合时势的讲座、专题报告,帮助大学生及时了解和解读当今热点时事,引导大学生用与时俱进的眼光对形势发展和焦点问题进行审视和判断;改革思政课考评方式,突出形成性考核,并优化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式,构建以行为养成为核心的学习生涯考评体系;将中国梦教育纳入思政课内容,组织多形式、接地气、符合学生接受特点的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根据不同专业(群)特点定制思政课学习辅导书,结合专业改革教学内容,提高思想政治课堂教育的针对性。

(二)增强社会实践的实效性

理论来源于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大学生认识现实社会、培养优秀品格、增强自身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高校结合社会实践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增强学生的社会体验感,相比理论教育更贴近生活,更具吸引力。但目前高校组织的社会实践形式往往较为单一,对经费的支持也比较有限,常常会让人觉得“为实践而实践”,而没有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开展社会实践的真正意义。同时,实践活动的安排有较大的随意性,实践过程也缺乏监督考核机制,社会实践真正起到教育人的效果仍然不够理想。为此,高校应积极拓展普适性的思政实践教学基地,将课堂实践与校内外实践相结合,根据目的意义设置学生社会实践体验需要完成的主要指标,增强社会实践考核的针对性。鼓励学生参与社会体验,感悟生活,通过社区服务、社团活动、创业活动、企业调研、职业规划、热点讨论、体会分享、演讲赛、辩论赛等多种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丰富教育途径,增强社会实践的实效性。

(三)增强自我教育的生动性

在校大学生大多都已是成年人,应当充分发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目前高校学生的自我教育通常以树典型的正面教育为主,形式单一,激励作用和影响范围有限。此外,高校通过学生组织进行自治,通常在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方面做得多,自我教育方面做得少,学生自我教育的载体仍有所欠缺。因此,高校需要创新形式载体,使学生的自我教育更有效地开展。如可组建“学生讲师团”,通过一定的方式选拔学生骨干,组建宣讲队伍,通过思政课教师的引导和省市讲师团专家的培训,使学生成为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中国梦教育的主人翁和践行者,扩大“学生讲师团”巡回宣讲的覆盖面,用学生自己的所见所闻、亲身经历、感想体会等来教育同龄人,增强思想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产生自我教育的共鸣效果。

第9篇

关键词:企业 绩效考核 建议

一、煤炭企业员工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

目前煤炭企业在绩效管理中仍沿用传统的、以经验判断为主体的绩效考核手段,员工的收入与其贡献大小不成比例,不同程度地存在平均主义,从而使企业的激励体系缺乏针对性、公平性和导向性,不能有效地促进员工个人目标与企业战略目标的协调统一。我国煤炭企业员工绩效考核体系主要存在如下缺陷:

1.理论浅薄,缺乏系统性。多数煤炭国企计划经济时代的影响仍未彻底根除,不仅没有建立完整的绩效管理体系,在绩效考核层面,也还是停留在作为一项普通管理行为的认识上。未能从人力资源管理的宏观角度,全面学习了解绩效考核以及绩效管理体系的概念,自然也不能与企业整体发展战略及人力资源开发管理工作实现有效“链接”。

2.指标设计不合理,考核方法粗糙。多数煤炭企业在考核指标设计上重定性、轻定量,指标、权重体系设计不科学。实施过程简单粗糙,主要以定性考核方法为主,受主观因素影响很大。存在指标分解不到位和权重设计上的“大锅饭”问题,考核结果的客观性差。

3.考核结果运用单一。目前煤炭企业在考核结果的运用上,通常仅将绩效考核结果与薪酬挂钩,而很少与晋升、人员培训等方面结合起来。因此,造成各级人员只关注考核结果,而轻视过程控制的重要性,从而失去了绩效考核在整个绩效管理中所发挥的作用,为考核而考核,反过来抑制了考核工作有效开展的动力。

二、对策和建议

1.开展针对性的培训,提高理论基础。加强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对绩效管理体系的原理和方法的培训,更好地理解绩效考核的概念、作用,理解企业的战略目标与个人、部门绩效目标间的关系,是目前提高企业绩效考核水平的当务之急,也是整个绩效管理体系能够发挥作用的重要步骤之一。在对基本原理掌握的基础上,还应着重进行以下两个方面的培训:一是了解考核可能存在的误区。即通过培训,告诉考核者在考核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的误差都有哪些,目的在于防止这些误差的发生。特别是在考核中经常会出现很多心理偏差,如晕轮效应、第一印象误差、近因效应、对比效应、过宽或过严倾向、趋中效应等。在进行培训时必须努力纠正考核者可能产生的各种心理偏差,才可能将考核顺利实施下去。二是了解考核的指标和标准。即通过培训,让考核者熟悉在考核过程中将使用的各个绩效指标,了解它们的真正含义。向考核者提供考核时的比较标准或参考的框架。

2.明确绩效考核应遵循的原则。一是公开民主的原则。即考核制度(包括指标、权重、考核方法与程序、考核结果等)必须公开,指标制定要尽可能吸取员工的意见和建议,也要给被考核员工解释和申诉的机会和权利,让考核的结果得到及时的反馈。二是客观公正的原则。即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设计要以行为导向为原则,有清晰的方向性,明确地告诉员工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绩效考核标准的制定必须以岗位分析所明确规定的工作内容和职务规范为基础,以客观事实为依据,要考虑岗位的类别、级别而有所侧重。三是立体考核的原则。即对员工的绩效做多层次、多角度的评价,把上级评定、同级评定、下级评定和员工自我评定都结合起来,在听取各方面意见之后再对员工进行绩效评定,以尽量减少由于不同考核者的个人好恶所产生的偏差,保证考核的客观和公正。四是结果挂钩的原则。即强调考核结果应用的目的性,坚决将考核的结果与薪酬、职务升降和培训挂钩,以达到激励员工、提升人力资源管理的效果。五是指标设计可操作性的原则。即考核标准应当可以直接操作和量化,尽量避免一般性的评价,而考核的等级之间应当有鲜明的差别界限,针对不同的考核评语,在薪酬、晋升等方面应体现明显差别,以保证考核结果能够得到很好的应用。

3.扎实做好基础工作。岗位分析是人力资源管理最基础的工作,也是科学、有效开展绩效考核等工作的重要前提。如果企业岗位设置不清,用人没有标准和规范,因人设岗、人浮于事,要进行有效的绩效考核无异于缘木求鱼。因此,岗位分析及配套的岗位评价,是一项不可逾越的基础工作。通过对工作岗位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并按照一定的客观标准,对岗位的工作任务、繁简难易程度、责任大小、所需资格条件等方面进行系统评比与估价,形成一套完整的岗位评价说明书。在此基础上,才有可能设计出科学的绩效考核标准。

参考文献:

[1]胡勇军.绩效考核与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2]赵焕臣,许树柏,和金生.层次分析法——一种简单的新决策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6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