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10 18:11:25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思想品德教学计划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拟写人:王 璨
一、工作回顾
本学期我担任张家坝小学四年级语文、英语、品德与社会、书法等科目教学。我班有学生44人,其中男生24人,女生20人。还担任二年级的音乐教学,在教学工作中有苦也有乐,上四年级的课时感觉没劲,因为提前安排的任务同学们都很懒不去做,课堂上一问三不知,不积极配合老师的教学,回答问题也总是平常的那几位同学,学生和教师都没有积极性。但是不管怎样作为教师的我抓住语文富有时代气息和文化内涵的特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生活教育、道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与习惯。在班级管理上,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努力营造一种轻松、和谐、活泼、向上的班级氛围,让学生乐学、好学。思想品德课他们更是觉得枯燥乏味,教师上课时他们只是勉强应付罢了。
磕磕碰碰地走过了半个学期的路程,细细回味其中的得与失,酸甜苦辣俱全,以下便是我的工作总结。
二、教学工作:
在各科教学上,我尽量做到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针对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再结合各科的教学内容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法,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我班学生学困生较多,上课时我多采用分步前进法,使学生时时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同时采用激励法、比赛法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竟争意识,使学生在激烈的竟争、愉快的合作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对于学困生的辅导,我则耐心细致,循循善诱。利用课外活动、中午的时间给他们“开小灶”。在我的悉心帮助下、宋一凡、李春梅等慢慢地进步了,特别是唐健豪在第七单元的考试中,语文取得了比以往较理想的成绩。英语教学方面,我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喜欢英语,爱学英语。但是在书写方面还得加强训练。在品德与社会的教学上,我着重抓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养成习惯教育,让他们知道必须做一个讲文明、讲礼貌、守纪律的好学生。书法教学我则是把这门课程设置在语文教学的书写生字、词语这一块上,随时提醒书写要求和坐姿,再作基本笔画的指导。二年级的音乐教学上,我则是采用现代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下载音乐酷狗播放器,利用网络链接的方式进行教学。
三、存在的问题:
由于本学期才新接到的班级,老师和学生都显得是那么的陌生,没有良好的师生感情作为铺垫,所以在教学工作上教师有些吃力。上课时感觉没劲,因为提前安排的任务同学们都很懒不去做,课堂上一问三不知,不积极配合老师的教学,回答问题也总是平常的那几位同学,学生和教师都没有积极性。甚至有的同学有时不交作业或试卷。但是种种情况的存在都源于教师没有花较多的精力去管教他们。
四、下一步的打算。
1、教师应采用现代教育科技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师和学生之间应该进行交流和沟通,全面了解每一个学生。
3、在教学中要尊敬学生的认知特点,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4、可以灵活调整学生的座位。
全校学生对思想品德学科的目的不明确,一部分学生误认为主科语、数、外就是兴趣,中考要考的高分科目就是兴趣。兴趣对一些基础不好的学生来说尚无定型,随着年级升高、任课老师变化而变化。中考压力越大,对主要学科兴趣越高,对一般学科兴趣越低,并呈现兴趣的多样性。喜欢某老师,则某老师所任的学科就是最大的兴趣。兴趣的变化不稳定,反映出学生在兴趣上的不确定性,没有形成自己的独特兴趣,学习目的不明确。
(二)学生学法上的不恰当。
通过上学期未统考来看,学生会读图、识图、漫画分析的只有三分之二。还有近六分之一的学生不能独立完成作业。学生考“抄书本”的要占36.%。鉴于以上情况,许多学生还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他们停留在“上课记笔记,考试考笔记,抄书本,考后不理解”的应试教育的一套。还是不会“注意观察”、“思考理解”、“识记联想”、“应用迁移”。停留在“搀着走”,甚至“牵着走”或“推着走”的水平上,碰到不懂的问题,任其自然。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自己不会查找材料,不能分析资料、运用资料独立完成布置的学习任务,要靠老师、家长指导才能完成。造成考试成绩很低。
九年级学生即将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学业,面临着人生的一次重大选择。每位同学都能够很好地把握自己的人生航标,对成才和择业之路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因而在学习上有一定的学习兴趣,学习比较认真刻苦,经过两年多的学习积累了丰富的学习经验,有了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做到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自主学习,不仅能对简单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分析而且还能对一些较为复杂的问题进行分析综合。在学习过程中主要适应探究性学习,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材分析
九年级思想品德教材主要有四个单元组成,第一单元、第二单元、第三单元上学期已经学完,本学期的主要内容是:第四单元:立志成才报效祖国、民族政策常识、时事政治、总复习四部分内容。教科书所设的四个单元的内容是有内在联系的:它将引导学生正确认清国性、理解国策;深刻领会我们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个目标的现实需要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加强建设。
教科书的呈现方式继承了前四课的优点,每课内容主要有“探究园”、“国性导读”、“实践与评价|”、“阅读与感悟”四个既有功能区别又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板块组成。这是对教科书的再创造,是“用教科书的”的体现,也是这册教科书的特色所在。
教材重点难点及突破重点难点的措施和方法
1、什么是民族政策
2、我国民族关系的原则
3、如何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
4、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
5、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6、三个代表
7、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8、科技创新
9、我国面临着严重的人口、资源、环境形势;
10、为什么要把计划生育作为我国的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11、如何理解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12、如何实现共同富裕;
13、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
14、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作中心环节;
15、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体。
针对上述教学重点和难点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应该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打造教学平台,让学生通过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获取知识,在讨论、辩论中培养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帮困扶优的措施
通过“你喜欢吗?”“你会吗?”“你能行吗?”“我棒吗?”“你认为如何?”“请你谈谈看法”等问卷形式,了解学生对思想品德的兴趣、参与度、重视程度及对学生的学法、并进行了统计与分析。
课堂是教与学共同活动的场所。在组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教师应将主要任务放在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习习惯、学习能力上,培养良好的学习素养与探究能力。
1.教会学生学习技能。这是学法辅导中的主要任务。教师需向学生讲授学会学习思想品德的方法。首先要学会读图、识图、填图的本领。通过课文中“阅读材料”、“活动内容”、“表格填写”、“问题回答”要求能自己独立完成,并有提出质疑问题的能力。在课堂上对学生活动做具体指导,组织有效的教学。教师多使用谈话法,开展“谈”、“议”、“讲”、“练”、“填”相结合的方法,并利用多媒体教学,不断给学生以新鲜感。充分调动学生的注意力、思维力、创造力。要指出学生不良学习心理的弊端。引导学生自己去查寻材料,或者同学之间开展相互讨论和帮助等方法来解决,促进他们智力的发展。
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
要对学生进行思想上和学法上两个方面的指导,进行心理品质教育和思想教育,要求学生正确对待升学和就业,创设合适的教学环境。
1.要求学生正确对待升学和就业,增强学习的内动力。
现代社会科学急需大量的懂信息知识的人才,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思想课的求知欲,激励学生学好政治课的兴趣。
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学习环境。
3.教会学生学习技能。这是学法辅导中的主要任务。教师需向学生讲授学会学习地理的方法。首先要学会读图、识图、填图的本领。通过课文中“阅读材料”、“活动内容”、“表格填写”、“问题回答”要求能自己独立完成,并有提出质疑问题的能力。时事政治会、新闻会,对学生进行时事政治教育。
4.加强双边活动、完善反馈机制。为了确保思想政治教学任务的全面完成,使各类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体验到成功带给他们的满足和愉快。有了这种体验,学生就不再表现出种种情绪上的干扰,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政治的自信心和探究能力。
确立的教学研究专题
对初三政治“综合实践课”的思考
活动课作为一种新的表现模式,在新修订的《课程标准》中应运而生。九年级新教材在每节后都出现了喜闻乐见的“活动课”。怎么能使“活动课”上得生动而有意义?下面,我就对此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教师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视
新修订的《课程标准》明确规定,用于开展学生课堂活和相关实践活动的时间不少于课堂总数的百分之二十。因此活动课是必修课,绝不是可有可无的,也不是可以相互替代的。
二、教师对活动要进行适度指导
三、教师要注意“活动”面向全体
“活动课”不是课外活动,它是面向全体,让每一个学生都要参加的课。教师要根据活动的内容,学生的具体情况作出具体的部署。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参与活动的全过程。只有这样,才能使每个学生都有受重视的感觉,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信,才能使学生获取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从而享受参与的快乐,还能使学生学会分享与合作。培养收集、分析、利用信息材料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按照学校的教学工作计划要求,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契机,以现代教育理念为依据,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适应现代教育发展要求,从根本上转变教学观念,学习邱学华老师的尝试教学法,以“先让学生试一试”为指导,以“先练后讲”为操作模式,培养学生的尝试精神、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全面落实自主学习方案,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坚持德育教研,以心理健康教育为重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 二、基本情况分析:
1、学生情况:
本学期我担任八年级的思想品德教学工作,学生大部分基础比较差,理解能力有待加强,上课时都有表达的勇气,但是表达不到重点是一个很大的问题。特别是做题时主观题的回答总是回答不到重点,但是作为一个负责的老师,不只是把好学生教得更好,而是更应把潜能生给教好,好学生谁都会教。我大致列出基本目标是:使全体同学都能树立明确的学习目的,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
2、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相亲相爱一家人》本单元分为两课内容,分别是《爱在屋檐下》和《我与父母交朋友》,其中的知识点有:了解家庭关系的确立、现代家庭的主要类型,懂得子女与父母的关系不可选择,抚养和教育子女是父母的道德和义务,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孝敬父母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一单元的设立主要教育学生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应该尽自己所能孝敬父母。学会与父母沟通,正确认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教育,客服逆反心理,与父母做朋友,做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第二单元:《师友结伴同行》的内容有:《同侪携手共进》和《老师伴我成长》,处在青春期的青少年,至少面临三方面的压力和挑战,其身体正在急剧发育,他们需要大量能量,容易过度兴奋;学习上的任务重,面对激烈的竞争,他们的心理压力比较大;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渴望对外面的社会有更多的了解,人际关系逐渐增多,各种各样的信息也纷至沓来。这就需要青少年学会处理人际关系,好的人际关系可以促进学生知识技能的增长,可以提高心理健康的水平,还能促进个人的成长。本单元就以此为主题,立足学生的主要交往领域------学校的人际交往,比较全面的分析了中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以便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情感发展、道德发展和交往意识与能力的提升。
第三单元:《我们的朋友遍天下》有两课内容,分别是《多元文化“地球村”》和《网络交往新空间》,本单元引领学生从家庭、学校交往扩展到社会交往,随着对外开放的日益扩大、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交通和通讯工具的日益先进,我们的交往对象和就交往空间不断扩大,如何领略不同国家、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享受健康文明、积极有益的网络交往,成为学生面对的课题。本单元的学习,对于培养学生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开阔视野与友好交往,具有重要意义,并培养学生的历史眼光、时代眼光、世界眼光。 第四单元:《交往艺术新思维》内容比较多,有《友好交往礼为先》《合作竞争求双赢》《心有他人天地宽》和《诚信做人到永远》,本单元所讲的各种道德,是人的宝贵精神财富,即与人们认识自己、战胜挫折、变得坚强、加强修养密切相关,又与人们约束自己自觉遵守法律、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做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学生的社会化过程中,学会与人交往是必不可缺的一项内容,其中形成良好的品德是根本。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理解和把握如何懂礼貌、讲礼貌,如何与人合作、勇于合作,如何平等待人、心系他人,如何诚信做人等内容。
三、教学目标
1、思想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突出“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学习”的育人要求,根据对课程标准的整体把握,确定以“尊重、关爱、责任”为整个初中阶段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价值目标。
2、知识目标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以及综合性学习创设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激发多角度的去思考问题。
3、成绩目标:争取期中检测时学生能全部合格。
四、方法措施:
1、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2、认真钻研教材,备好,上好每一节课,向45分钟要质量。
3、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 教学 优化
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实施,教师要不断加强对传统思想政治理论和时事的熟练掌握,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时代的发展特点,从而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优化初中思想品德教学。
一、设计课堂问题,让学生主动思考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问题设置的好坏直接影响互动的过程和结果。开放式问题和发散式问题有很大的包容性和可选择性,它可让学生对解决问题作策略的选择、材料的选择、思路的选择,而不仅仅是对某一具体操作方法或知识点的选择;可让学生对解决问题的设计作多种假设与猜测,而不仅仅是按既定程序作一蹴而就的验证。这些问题常以“你认为……”“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办”等方式呈现,而不是以“对不对”“是不是”出现。有意识地留出“空白”区域,让学生去“虚中求实”,激发学生去“填补”和“完善”。这些问题的设计会引起学生迫不及待地探究的兴趣,从而成为推动人们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重要动机。
二、创设活动情境,丰富教学形式
有学者指出:“科学世界是我们进修理性的‘营地’,我们建在异乡的家园;生活世界是我们故乡的家园,我们最根本意义上的家,我们生命的根。”生活即教育,课堂教学生活化,生活世界蕴藏着丰富价值和意义。人的思想品德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当今的中学生在生活中已对生活、人生、社会形成了一定的体验和看法,我们的教育需要借助其原有的生活经验,才能容易被他们接受,变成他们的知识。当然,教学内容既要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又要构建学生的可能生活,从而提升学生的生命价值。课堂上教师除了准备丰富的材料、设计丰富的环境外,还要引导学生收集各种信息资料,并带到课堂上来,使课堂中每个人都作为信息源,在充斥信息的环境中接受多方刺激、发生互动。例如,关于爱父母的教育,尽管许多学生都知道爱父母是做人的基本道德准则,但是由于对父母抚养儿女的艰辛缺乏相应的情感体验,因此他们的爱父母常常仅停留在口头和书本上。如何让他们理解和感悟这些知识的价值与意义,并将之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呢?教学中我设计了一节“悠悠寸草心”的活动课:学生自己分成四个组,第一组搜集父母爱孩子的故事;第二组搜集歌颂父母的诗或歌曲;第三组搜集孩子孝敬父母的故事;第四组调查孩子在家里的表现情况。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学生、家长和老师一起参加了活动汇报课。在朗诵了《游子吟》和小品表演后,调查组的报告发人深省:100%的家长知道孩子的生日,并且有98%的家长给孩子庆祝生日;孩子知道父母生日的占被调查人数的50%,但仅仅有12%的同学在父母过生日时送件小礼物或说句祝福的话……紧接着,我引导学生以“如何孝敬父母”为题进行讨论。最后全班同学宣读了“给家长的一封信”。
这样的课充分考虑了学生的情感发展、生活境遇、人生体验的实际,把课本上的理论和现实生活有机结合起来。
三、及时捕捉课堂信息,生成动态课堂
教学过程中,仍普遍存在着教师为实施自己的“教案”,为完成教学任务而漠视学生课堂表现的现象。往往在教师的不经意间,学生产生了一个典型的疑问,生出了一朵创新思维的火花,掠过一丝情感的变化,如果老师善于把这些细微之处流露出来的信息捕捉到,加以重组整合,就是一种很好的教学资源,可能会引发一场激烈的讨论,引起深刻的认同、广泛的共鸣,给课堂带来一份精彩。那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捕捉并重组课堂信息呢?例如,在进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学时,我提出问题:吸收外来文化需要吸收它的哪一方面?同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在哪些方面还有差距?要说出理由。有的学生认为应吸收外来文化中积极向上的东西;有的认为应该吸收企业管理方面的经验;有的认为要学习外国的科学技术,因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时,突然有个同学提出,外国的社会制度也是需要学习的。此话一出,教室里响起了一阵喧哗。“哦?说说你的理由?”教师说。“因为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中国那么穷,而资本主义国家那么富裕。”有同学起来反驳:“中国底子薄,起步晚,所以才这样的。”(一片掌声)另一位同学说:“我国现在的发展速度要比资本主义国家快得多。”还有位同学说:“我们只是经济发展的基数小而已,但速度还是很快的。”争论告一段落,学生们都等教师发表意见。教师说:“我想,从刚才的争论中,同学们已明确了我国经济之所以落后的客观原因。可以说,造成我国相对落后的因素很多,有历史的、有现实的,但是在众多因素中,我们只有找到根本原因,才能找到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在这里,老师只给大家留一个问题让同学们课后去思考:我国贫穷和落后的根本原因是不是社会制度?是不是所有的资本主义国家都比社会主义国家富有?”这堂与教学计划有较大出入的课结束后还让许多学生思绪万千,可以说这是一堂成功的课,关注了课堂的动态生成。
总之,多途径优化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对于品德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有着显著的作用。我们老师在今后应不断探索,在教学中创造出更多的手段和方法进行教学优化。
参考文献:
[1]韩金萍.浅谈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5(9).
[2]曹红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激励方法[J].思想政治课研究.2000(2).
[3]毛建明.运用媒体促进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优化的实践与思考[J].思想政治课研究.2000(2).
[4]徐世贵.素质教育与优化课堂设计[M].大连:大连出版社,1998.
关键词:初中 思想品德课 活动教学 问题 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6.140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学模式比较单一,老师教,学生听,缺乏两者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教学活动比较单调,缺乏一定的实效性,这就使得学生课堂上变得比较被动。而初中思想品德课活动教学的开展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传统教学方式的改革,在活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正确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主动分析社会实践和自我成长中的问题。开展活动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学会合作探究和分析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扩展自己的经验,从而实现自我成长。
1 初中思想品德课活动教学中的问题
1.1 活动教学资源比较匮乏
在新课程理念的正确指导下,老师已经认识到活动教学的重要性,但是让很多老师感到为难的是,目前可以直接利用的教学资源比较匮乏。老师只有教科书,其它的资料大都需要自己搜集,这样就会花费老师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同时也成了沉重的负担。老师还要备课、做课件,多媒体成为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此外还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来设计不同的教学方式,这些都会占据老师很多的时间和精力。
1.2 没有明确的活动教学目标
在实际的活动教学中,有的活动课不切实际地追求课堂气氛。我们不可否认,活跃课堂气氛是很重要,但活跃课堂气氛的原因与目的,大部分学生是不清楚的,学生只是得到头脑中的快乐体验,而没有真正把握比较实质的内容。活动目标不明确,也就是对活动中的重点和难点把握不准确,这都有可能违背活动教学的目标。不根据活动目标以及教学的重点、难点设计活动都是无效的活动,同时过分的追求活跃气氛,也是非常不可取的。
1.3 活动教学的内容比较陈旧,缺少新意
活动教学是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的重要教学方式之一,已经逐渐被初中思想品德老师所接受。在选取活动内容时,应该根据活动目标,对教材进行生活化的分析与处理。老师把教材内容和实际生活相联系,对活动内容进行创意的开发和利用,而不是完全依照教材来组织活动。现在很多老师的活动内容发大多是几年前的材料与内容,缺乏一定的时代感和说服力。
1.4 活动教学形式比较单一,缺乏多样性
教学活动是一门艺术,它需要老师运用自己的激情来点燃学生的激情,运用智慧来启发学生的智慧,运用人格来塑造学生的人格。但是单一的活动形式容易致使学生厌倦、疲劳以及笨拙,从而失去学习思想品德课程的兴趣。
2 初中思想品德课的优化策略
2.1 优化活动教学资源
老师应该将不同类型的活动资源进行整合。活动教学资源主要包括实物、文本、音像以及人力资源等。老师在进行活动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教学任务、目标、内容以及重难点的需要,灵活选择不同的活动资源,从而最大程度的提高活动教学的有效性。同时,初中思想品德课是一门比较综合性的课程,它涉及很多学科的知识和内容。所以,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应该包括相应的领域。
2.2 优化活动教学的实施过程
在进行活动教学之前,不仅要准备需要的教学活动资源,还要明确本堂课的教学重难点、教学内容、活动设计与教学形式等。在把握活动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还要明确教学的重难点,在有限的教学单位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是十分重要的。还要创造性地利用教材,对教材进行生活化的处理。此外,还要根据中学生的性格特点和不同个性,来制定明确的活动教学形式。衡量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标志就是看其是否可以实现教学目标,这就需要精心设计活动教学才可以得到保证,同时还要制定比较详细的活动教学计划。
2.3 优化活动教学成果展示的策略
不管是课堂活动教学还是课后活动教学,展示学生活动成果对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具有很大的积极作用,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此外,也有助于加强学生和社会之间的联系,提升他们参与社会实践生活的意识。在具体的实践中,可以运用以下几种策略来展示学生的活动教学成果:引导学生参加创新素质的实践性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比赛;在学生展览墙上设置展板,不定期地展示学生的作品;将活动教学成果有效渗透在德育工作中。
3 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思想品德课活动的教学要求是以学生的社会生活实践经验为基础,和学生一同体验成长的过程,关注成长的美好和问题,同时,为学生正确处理与同学、与他人、与社会、与集体之间的关系,提供一定的支持和帮助。让学生在现实的生活情境中体会、感知思想品德教育所要传达的观点,从而实现情、意、知的统一。老师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中,要创设真实、丰富的社会生活情景,使学生参与其中,从而扩展学生的知识技能,提升情感态度的价值观,进而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与良好的道德品质。
参考文献:
[1]王馨丹,何一成.初中思想品德课活动教学主题的设定[J].文史博览(理论),2012,(11).
[2]吴平安.初中思想品德课活动教学的策略[J].成功(教育),2012,(7).
[3]付加健.略谈如何提高民族地区初中思想品德课活动教学效果[J].新课程(教研版),2010,(1).
[4]周晓娅.初中思想品德课活动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09,(4).
[5]朱强.论初中思想品德课活动教学教案的设计[J].科教文汇,2008,(36).
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和科教兴国的战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本学期八年级政治历史教学要发挥教育功能,努力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以认真完成学校工作任务为己任。
二、八年级学生特点
总体上讲,学生学习积极性比较好,普遍都有自觉性。但是课堂气氛有待改善,学生思维灵活性不够强,部分学生学习缺乏兴趣,目的不明确。
三、教材分析
八年级教材可读性强,教育功能突出,理论联系实际,文体通俗易懂,可以调动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积极性。突出了重点、热点、思想点。这是教材特点。教材重点、难点。重点在于增强学生法制观念,教理导行。难点在于提高学生认识和学生的践行指导。
四、教学措施
(一)、做好教学常规工作
1. 认真钻研教材、教纲。熟悉教材及其指导思想,认真备课,上好每一节课。做到授课胸有“书”。认真细致的批发学生作业,全收全改,及时收发。严格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及时检测。
2. 虚心学习,本期听课要不少于20节,多听与政治历史科相关教师的课。
3. 认真及时写好计划和总结,按计划实施教学工作。
(二) 积极参加教研活动,提高业务水平
1、 积极参加科组、市的教研活动,承担学校安排的本期政治的一节公开课,提高教研能力积极撰写教学论文或教学设计。
2、 努力学习,提高专业理论水平。平时注重再学习,浏览百科,摄取与政治学历史科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当代社会新科技发展信息,渗透到教学中去,使教学更有说服力。
(三)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成绩
1、化课堂教学。教学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参与学习,采用讨论、演讲、阅读、自学、练习等形式,活跃课堂气氛,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
2生积极灵活学习同时辅助差生。做好差生个别思想工作,利用课余时间辅导,提高了差生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自信心。
3、 开展“一帮一”活动,鼓励优生带差生;把每个班分成若干学习小组,落实责任和要求,组长监督学习,检查复习、预习及练习,及时反馈,提高整体教学效果。
4、双边活动,严抓课堂纪律。了解学生,配合班主任做好工作,了解学生学习及思想状况,及时做好工作,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学好习。严格要求学生,一视同仁。
五、强德育功能,开展课堂活动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学设计
回归生活,关注儿童现实生活,要求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要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学习背景,依据活动、体验、内化的逻辑规律,从儿童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生成教学活动主题。通过生活化的活动和实践,引领学生用心去经历生命的美好艰辛,用心去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用心去感受人生的奋斗与幸福,从而丰富他们的情感世界,提升他们的思想境界,让儿童的心灵变得敏感起来,细腻起来。具体而言,小学思想品德课的生活化教学,就是以目标为导向,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相关的道德问题;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以内化为目的,让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促进学生道德认识的内化和升华。
一、回归生活:切入点在哪里
学生个性的形成过程,是作为主体的“自我”的人的社会化过程,需要外部的灌输和行为的塑造来完成,更需要依靠自己的体验、经验来发现的“自我”发展和完善的过程。生活化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引领儿童从书本世界走向日常的现实生活,把教育的触角伸向儿童的真实内心,在儿童的心灵深处产生触动和影响。
学生通过学习活动体验的道德认识,能否得到现实生活的认同,是儿童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实践的冲突所在,这就是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设计的根本依据和切入点。从这一点切入,通过展开生活化教学,引发儿童在生活实践中思考:我应该怎么做?人们会有什么评价?使之逐渐在生活中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和善恶观念,自主建构起个性特色的内心道德标准。
二、回归生活:学生的主体地位如何具体体现?
(一)形式和内容的趣味性设计,评价方法的多元构建:让孩子在过程中感悟、体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教学目标,既有明确的显性目标,又有模糊的隐性目标,而儿童又具有喜欢新、奇、怪和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的心理特点,这就需要依据不同教学内容的特点,灵活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如编儿歌,趣说公益广告用语,编童谣,师生共同表演,做游戏,画卡通画,讲童话故事和科幻故事等方法,通过自由、主动、生动地参与活动,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明理,在活动中导行,在活动中发展个性特长。
(二)学科之间有机渗透:实现综合性体验
小学思想品德课是一门生活化、活动化、综合化的综合性学科,客观上需要结合相关学科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进行生活化教学,实现综合性体验。通过思考练习,即使学生懂得同学之间要一起游戏,一起做好事,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又巩固了数学知识,从而使学生从积极评价中、自己的愉悦情感体验中获得正确的认识。
(三)在生活化的片断、情景中提炼主题:在体验中思辩,在思辩中内化
依据特定的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设计片断式的话题、范例、情景,引导学生思辩和提炼其中的主题,深化学生对教学主题的认识和理解。
三、回归生活:如何艺术化地运用教学方法?
(一)教学内容设计:具体、简洁、实际
把教材内容由大变小、化繁为简、变虚为实地进行处理,将抽象的道理用浅显通俗的形式使之更形象化,引导学生从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
(二)教学目标设计:激发兴趣、涵养情感、激发求知欲和参与意识
把情感作为贯穿课堂的基本线索,具体地变换信息刺激的内容、形式和强度。如在导入新课时,可创设与主题相对应的游戏活动、实物演示、智力竞赛、猜谜语等趣味性活动,从相关的直观情景导入,让学生在愉快的情绪感染下进入课文意境;在明理阶段,可利用幻灯、实验、图画、故事、游戏、语言等教学形式,精心设计出趣味横生的情境,让学生从多种感官参与感知,激活学生的想象力,感悟新观点的内涵。
(三)教学情景设计:拉近时空距离,提炼真实主题
引入学生听得到、摸得到的生活热点问题或社会热点问题,并从中提炼出学生能够真实感受的主题,不能让学生产生虚幻、飘浮的感觉。
(四)教师角色设计:学生学习活动的合作者、欣赏者
用学生的语言、情感合成和演绎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尽情展示自己的情感世界,心灵上产生触动,情绪上受到感染,情感上形成体验。
(五)教学过程设计:情景再现――体验领悟――内化升华
教学向学生的生活领域拓展、延伸,让学生在现实生活的特定环境中进行探索,自主地运用所学知识推理、判断,尝试独立地解决自己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进而生成为一种自我意识,形成主体的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能力。
(六)课外实践活动设计:注重情境训练
关键词:思想品德 策略 提高
课堂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它需要讲究策略。那么,如何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优化课堂教学策略,促进学生自主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
一、教师要改变教的策略
1.转变传统教学观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我认为教师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应做到“四个转化”——即由以教师的教为中心转化为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由单一传授知识转化为发展思维、培养能力、提升情感和价值观;由全班划一的教学目标转化为保底不封顶的分层教学目标;由纯理论性练习为主转化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探究性练习。
2.优化课堂教学目标,注重学生全面发展。教学目标既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又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具有导向、调控、激励、评价等诸多功能,归限着课堂教学的运作,并且教学内容的处理、方法的选择、步骤和环节的设计都要围绕目标展开。因此,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从学生实际出发,制定出科学的、合理的、切实可行的课堂教学目标。
3.教学手段多样化。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更应合理的采用新技术,使教学手段多样化和现代化。如采用各种电教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既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实现教学的立体目标,又能让学生更多接触社会,扩大知识面。
二、教师要改变学生学的策略
1.激励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意识。在素质教育下,教师要确立“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教育的目的要落实在学生身上。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尽量创设问题情境,不断地向学生提出合适的教学目标,并激励学生通过动口、动手、动脑,自始至终参与教学的全过程,由接受性的静态学习提高到参与性的动态探知,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2.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教育改革的目标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发展的人。为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努力营造一个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发扬民主,鼓励探讨,诱导质疑,使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特点制定合理的学习策略,选择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独立地、策略地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3.培养学生的竞争与合作意识。21世纪的中国,竞争与合作更加激烈,为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充分利用竞争的激励作用,鼓励学生之间展开竞争,以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同时,还要强调合作竞争,增强学生的整体意识与协作精神。
4.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素质教育很重要的一项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此,教师要努力创造条件,把教学中的问题放手让学生去探究,质疑问题,寻求结论,并鼓励学生通过合作的方法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同时鼓励学生积极思维,相互启发,相互补充,让结论在补充、启发中不断得到完善和发展。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而且培养了学生独立思维、积极探究,善于质疑解疑的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优化评价策略
课堂教学评价应该体现素质教育的价值取向,教师应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不断优化课堂教学评价策略,使课堂教学目标真正落到实处。
1.充分运用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注意的不只是学生学习的结果,而且是学生认知形成的全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及时测评,跟踪学生的认知过程,这样不仅能及时了解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情况,暴露存在的疑难点、模糊点和错漏处,而且可以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果。
2.开展学生的自我性评价。由于自我性评价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因而在教学中,开展自我性评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且在自我性评价过程中能形成自我反馈机制,正确得到强化,错误的及时加以纠正。改变了那种单纯依靠他人评价的状况,拓宽了反馈渠道。
关键词:活动化教学;基本程式;反思
一、活动化教学提出的背景
1.活动化教学是德育理念创新的需要 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杜威认为 :知识与活动不可分离 ,知行统一 ,欲知必行。主张通过学生充分自主的活动丰富经验 ,通过经验促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不在于对道德知识的死记硬背,而在于体验和实践,社会规范也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才能内化。思想品德教育离开了学生真实的体验,仅仅停留在书本上和课堂上的道德律令无异于纸上谈兵。当代德育教育的重点逐渐由“道德教育”转向“道德学习”,即强调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自主的学习,引导学生自己认识、自己体验、自己践行。学生是道德学习者,德性的成长发展靠自己学习和感悟,别人的帮助、引导、促进是必要的,但不能代替学生自己的学习,基于这样的德育观,思想品德课必须运用活动化教学,通过开展讨论、辩论、角色扮演、创设情境等形式把理解的空间、选择的权利、锻炼的机会留给学生,通过他们的直接体验,升华为新知识、能力和情感;在活动中,学生有了实践道德知识的机会,通过践行既有利于掌握知识,陶冶情感,还有利于发展能力,提高觉悟。
2.活动化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新课程理念的创新推动了教材改革。在《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的指导下,人教版《思想品德》教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根据课程标准,新教材不再以学科知识为系统,而是按学生生活中的问题、成长中的矛盾,把心理、道德、法律、国情四方面的学习内容有机整合为统一的整体。新教材内容呈现方法更加新颖、活泼,主要采用问题(基于生活)、情境(基于案例)、体验(基于活动)等形式。新教材中处处有活动,时时有活动,这些活动不是远离学生生活的“空中楼阁”,而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各种情景,学生能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找到自己的“影子”,真正体现了“内容活动化,活动内容化”。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选取的典型事例,最容易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课堂的活动不等于具体事例的简单罗列,不是就事论事,而是引发学生思考,从具体事例中引出道理,从个别中得出一般,在体验中升华感情;它不是可有可无的摆设,而是帮助学生走向生活的平台,激发学生问题意识、探究意识的关键,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合作能力的重要环节。因此,教学中,我们不能把这些活动当做一种“点缀品”,当做活跃气氛的一种手段;而应该“吃透”、领悟这些活动并充分利用这些活动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得到体验,在体验中明理,通过明理达到践行。
二、活动化教学的基本模式
1.创设情境──导入 一节好课源于教学的第一环节――课文导入,作为课堂教学开篇点题部分的导入新课,主要是为学生即将进行的新课学习做好心理准备,为新课的学习选准切入点。导入部分,可以创设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的情景、充满激情的导语或是提出学生感兴趣而又一下子难以解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情感,提起学生的兴趣,引起共鸣、引发思考,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还可以从新旧课的联系入手,从复习旧知中过渡到新课,为学生学习新课奠定基础等等。无论哪种形式,都把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为新课的学习做好积极的准备。如在“孝敬父母”教学前,播放歌曲《常回家看看》,要求学生看书思考为什么这首歌会深深打动千万人的心,或者让学生准备一段以孝敬父母为主题的系列剧等等。
2.合作探究──体验 这是活动化教学的中心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参考教材内容精心组织学生活动,即以实现教学内容为目标,以活动为载体,将内容的呈现与展开活动融为一体,真正实现“内容活动化,活动内容化”。因而在此环节可采用讨论、辩论、角色扮演、创设情境等形式,使课堂成为学生体验生活的实践场、探究知识的实验室,让学生在“问题情境”、“角色扮演”中,开展积极思考和讨论,使学生在充分的思维碰撞中,在愉快的合作沟通中,在切身的体验探究中,掌握知识、陶冶情感、发展能力、提高觉悟。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慎用“正确”答案、“规范”形式去限制学生,而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亮点”、灵活解开学生的“盲点”和“误区”,去引导、激活学生的思维,促使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如“孝敬父母”教学时,在主持人的主持下同学们同学们三人一组,四人一伙地走上讲台表演了“让父母高兴”(上学出门向父母告别、放学回家主动向家长问好、吃饭时给爷爷奶奶夹菜、放学回家自觉做功课,外出时主动说明去向)等系列剧,从中,同学们认识到孝敬、爱戴父母要从小事做起,并且懂得了自己该做哪些事才算是尊敬、孝敬父母的。这样既理解了课本知识,又加深了对有关道德规范的情感认同,为实现从道德认知向道德实践的转化准备了一定的条件。
3.小结梳理──明理 此环节是对教材的回归,即概括所学知识,总结行为要求,明确着力方向。对师生互动、生生合作的活动中产生的知识进行梳理,帮助学生理清重点要点,更有效的掌握课堂知识。“明理”环节紧承“体验”环节,在教学中相互融合、互相推进。新教材没有枯燥的理论,知识体系也不甚明显,但每个活动后面都以情景交融的对话,用人性化的语言,阐述了一定的观念。这些观念来自于学生的体验,但又高于学生的体验。文本的观点与学生的体验相结合,可以提升学生的体验,帮学生建构知识、形成观念、提高行为动机。小结梳理的形式,同样要注意师生互动,变化多样。在一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小结梳理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小结可以用课堂小结的方式,让学生轮流承担这一任务。可以讲收获、谈疑惑、说体会、表见解,其他同学则可作点评、纠偏差、补不足。小结也可以采用情境训练的方式,根据教学进程布置少量情境作I题,让学生按所设情境谈认识、说感受。当然,作为常规形式的课堂练习也可以运用,口头训练和书面训练,只要运用恰当,都可以起到很好的总结效果。
4.迁移拓展──践行 新课程增强了德育功能,重视促进正确道德观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学生在活动中学习的道德知识,最终要落实到实践中,接受实践的检验。在以上环节的基础上,“践行”环节要进一步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可创设问题情景,抑或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进行;给予学生再次体验的机会,使学生学习的道德知识、情感真正内化,上升为道德行为。
三、对活动化教学模式的反思
1.教师要学会创造性地处理教材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与学的文本,是教与学的主要依据。教学是教学内容的生成过程,是教材的再创造。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提高解读教材、分析教材、整合教材、驾驭教材的能力,根据教学需要合理、有效地选择和使用教材;既要充分使用教材,发挥教材的功能,又不能简单地重复教材,而要发挥自己的创造性,超越教材。新教材每一框内容活动不少,设计的问题很多,很容易触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体验、引导学生学习,但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我们的学生,有时我们可以找到更适合学生的活动情境,因此,对于教材中活动要精选巧用,选准切入点,灵活处理这些活动,切忌“照本宣科”,真正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2.教学过程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活动化教学就是为了更加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因为各种原因,剥夺了学生体验的权利,而应该把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学生足够的活动时间和机会,由学生自己去体验、思索、探讨,学生自己能做的一律让学生自己去做,学生自己能想的一律让学生自己去想。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教师无事可做,当“甩手掌柜”,而是要求教师将舞台还给学生;当学生学习活动的对话者、合作者、促进者。教师的主导地位并没有削弱,反而更重要。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会因为教师对教学活动的精心选择、对学生疑惑的指导,获得成功的激励和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
3.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在新课程下,教师不是知识的权威和课堂的主宰,而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对话者、合作者、促进者、“平等中的首席”。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摒弃“师道尊严”,充分地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在教学中更应不断摸索、创造具有自身特色的为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形式,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创建民主的氛围和平等的师生关系,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去,亲切地与学生交流、探讨、沟通。“亲其师,信其道”,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励他们主动学习、主动思考,帮助他们提高道德判断、道德选择、道德践行的能力。
思想品德教学活动化教学模式,能有效提高课堂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让学生感受到课堂是成长的乐园,使师生更好地建立起平等、民主、教学相长的关系 ,有效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学会搜集、分析、归纳、整理资料 ,有效的处理反馈信息。并使学生能够在具体情景和活动中获得道德认知 ,明白做人的道理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