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14 11:36:18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清明节的绘画作品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主持人乙:亲爱的同学们!
合:大家中午好!你们的好朋友——红领巾广播台又来到了你们身边。本期红领巾广播台由我们四0二班为大家播音,欢迎大家收听!
主持人甲:我是四0二班播音员××*。
主持人乙:我是四0二班播音员××*。
合:本次播音我们为大家安排的栏目有校园快讯、“
清明节——我们的节日”专题、佳作欣赏、营养快线等。
崔:首先请听校园快讯:
孙:上周我校开展了以“法在心中,健康成长”为主题的校园学法童谣和格言警句的征集活动。各班同学纷纷投稿。下面请听我班同学的撰稿。
崔:黄柳写的童谣:题目:遵纪守法大家唱
好孩子,听仔细,争创“四好”要牢记。
上下楼梯靠右行,自觉文明守纪律。
脚步轻轻学小兔,大型活动有秩序。
课堂之上专心听,合作探究敢创新。
果皮纸屑不乱扔,爱护环境好习性。
过马路,左右看。宁等三分不抢行。
红灯停,绿灯行,交通法规谨记心。
学法懂法你我他,争做合格小公民。
孙:陆宇轩写的童谣:题目:校园文明拍手歌
你拍一,我拍一,课间文明做游戏,
你拍二,我拍二,同伴友爱记心儿,
你拍三,我拍三,互相谦让风格尚,
你拍四,我拍四,勤俭节约好品质,
你拍五,我拍五,克服困难不怕苦,
你拍六,我拍六,比学赶超争上游,
你拍七,我拍七,崇尚科学要谨记,
你拍八,我拍八,安全礼貌人人夸,
你拍九,我拍九,爱护公物记心头,
你拍十,我拍十,遵纪守法好孩子。
崔:孙泽锴写的格言警句:交通法规记心胸,平安握在您手中……
孙:崔小敏写的格言警句:学法守法从娃起,利国利民又利己。
崔:下面是关于举办2010年××县中小学生绘画书法作品比赛的通知:本次活动以“家乡?校园”为主题,作品要体现时代特征、校园特色、学生特点,内网容要贴近少年儿童的生活,健康向上,格调高雅,注重时代感、艺术性和创新性。本次活动共分四组,分别为小学一组(1-3年级)、小学二组(4-6年级)、初中组、普高组。作品长、宽不得超过80cm×80cm。作品背面请用铅笔注明作者姓名、学校、年级、年龄、辅导老师。书法作品以软笔书法为主,绘画作品形式不限。
孙:学校举办第二届读书节的有关通知:(音乐起)
崔:接下来是“清明节——我们的节日”专题。
孙: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崔: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孙:是啊,下周一就是清明节了。你知道清明节的由来吗?
崔:你算问对人了,通过查阅资料,我知道了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了。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孙:还有吗?
崔: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网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的习俗。
孙: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踏青、植树,还有哪些活动呢?
崔:清明节还有荡秋千、插柳,放风筝等一系列活动。
插柳:清明节,民间人人都要戴柳,家家户户门口插柳枝,意为避免虫疫。
荡秋千: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通过荡秋千来增进健康,培养勇敢的精神。
放风筝:表示对天下太平的祝福,也给自己带来好运。
孙:你懂得的可真多!
崔:在今天我们过清明节,主要是为了纪念那些为了革命事业献身的先烈们。清明祭祖扫墓,是中华民族行孝品德的具体表现。自古以来,清明扫墓不光是纪念自己的祖先,对历史上为人民立过功,做过好事的人物,人民都会纪念他。清明节祭扫烈士墓和革命先烈纪念碑,已成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形式。
孙:无数革命先烈,他们为了保卫我们的祖国,捍卫祖国的尊严,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的生命!没有烈士们的英勇牺牲,怎么会有我们今天的幸福时光?苍天在上,英魂永存。我们不会忘记先烈,忘记历史!我们要做什么!我们要做的就是:好好读书!振兴祖国!
合:同学们,让我们继承先烈的遗志,为家乡的建设、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共创美好明天!(音乐起)
孙:下面是佳作欣赏:陆宇轩的数学小论文。
崔:最后让我们共同走进《营养快线》专栏。
孙:我的话题是“学生要重视早餐”。
俗话说一天之计在于晨,学生的重要课程都安排在上午,早餐就成为上午学习的能量保证。前一天晚餐到第二天清晨,已经过去7-8小时,前一天晚餐的食物早已从胃中排空,小肠已
将其消化吸收,血糖也降到了最低水平,这时血糖水平已不能为上午紧张的学习提供充足的热能,也不能保证大脑对糖的需求。人会出现精神不振、全身无力,从而使学习效率低、思维迟钝、记忆力下降。有人觉得已习惯不吃早饭,并未影响学习效率,这是一种假象。为了同学们的身体健康,为了提高学习效率,请重视早餐,吃饱吃好很重要!
崔:我说的是春季饮食小常识:春季气温由寒转暖,阳气上升。人应适应季节,调养生气,使机体与外界协调统一。春季饮食上要注意清温平淡。1、主食要多选用大米、小米、小豆等。2、牛肉、羊肉、鸡肉等副食品不宜过多食用。春季蔬菜品种较多,应多选择各种绿叶蔬菜,如小白菜、油麦菜、苋菜、包菜、汤菜、萝卜等。3、应少吃高脂肪类的食物及刺激性强的辛辣食物等。
合:祝同学们健康活泼,快乐成长!(音乐起)
崔:时间过得真快,又到说再见的时候了。
神农镇团东小学位于神农镇团东村中心,1970年3月建校,有近50年的办学历史。学校占地面积5886平方米,建筑面积4200平方米。学校设有录播室、图书室、阅览室、仪器室、实验室、微机室、美术教室、音乐教室等,各类教学设施齐全。
我校现有教学班12个,学生493名,教职工41名,其中山西省教学能手1名,晋城市教学能手2名,高平市教学能手3名。
多年来,我校本着“特色立校育人为本面向未来创新为魂”的办学理念,形成了“活泼 主动 创新 崇真 感恩 尚美”的校风,“德优 艺精 爱心 责任”的教风,“乐学 善思 合作 探究”的学风。学校先后荣获“山西省养成教育示范学校”“晋城市和谐校园”“高平市教育教学先进单位”等称号。因教育教学成绩突出,学校连续多年被评为“神农镇教育教学先进单位”。
我校为创建文明校园,主要做法如下;
1.精心打造校园文化
我校非常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在不同的楼层设计了不同的教育主题。一楼是以“感恩教育”为主题,教育学生学会感恩祖国、感恩社会、感恩父母、感恩他人;二楼以“我的家乡美如画”为主题,教育学生热爱学校、热爱家乡;三楼以“立志成才报国家”为主题,旨在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立志报效祖国。东西两侧的楼道以《弟子规》《三字经》为主要内容,中间楼道是中国古代的传统美德故事,提高自身素养和思想品质。每个教室外面的墙上设置的是“学生作品栏”,上面张贴的是学生的绘画作品、以及手抄报等,既锻炼了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审美情趣。我校尽力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
2.开展精彩纷呈的校园文化活动
2019年1月21日,我校开展了以“迎新春、敬炎帝、制灯笼”为主题的灯笼制作比赛。学生制作了独具匠心的花灯,表达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每年的3月5日为“学雷锋活动日”,我校开展了“学雷锋见行动”活动,组织四五年级近40名小志愿者们前往我镇敬老院献爱心。清明节,我校开展“缅先祖诵功德”清明祭祖活动,前往炎帝陵寻根拜祖。5月8日,在高平校园艺术节比赛活动中,我校舞蹈《快乐狗娃》获得了比赛二等奖。儿童节举行了“争当新时代好队员”主题入队仪式,并进行了国旗、党旗、团旗、队旗“红色传递”活动;举办了“七彩阳光”广播体操比赛及文体表演。2020年10月,我们举行了 “向英雄致敬为祖国自豪”的诗歌朗诵比赛,表达了对祖国母亲的深深祝福和对振兴中华的坚定信念!2020年6月,我校郜畦雨、暴禾婧同学在高平市教育局举办的第二十七届“辉煌七十年奋进新时代”青少年读书教育活动中荣获小学组作文比赛优秀奖;9月,我校闫宇博同学在山西省教育厅举办的“共抗疫情爱国力行”软笔、硬笔书法比赛中分别荣获一等奖。
3.加强教改教研
我校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先进教学理念指导下,形成了“三三五”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在此教学模式的指导下,积极投身课改。马群娟老师荣获高平市首届课堂教学团体赛数学学科个人一等奖,孙芳丽老师、朱彩琴老师分别荣获高平市第二届课堂教学团体赛英语组、品社组三等奖,李晓老师荣获高平市第四届课堂教学团体赛数学组评课二等奖,张晋娟老师荣获高平市第五届课堂教学团体赛数学组讲课一等奖。我校每学期末开展教案作业展评活动。评选出规范的教案和作业进行展览。
团东小学简介:
神农镇团东小学位于神农镇团东村中心,1970年3月建校,有近50年的办学历史。学校占地面积5886平方米,建筑面积4200平方米。学校设有录播室、图书室、阅览室、仪器室、实验室、微机室、美术教室、音乐教室等,各类教学设施齐全。
我校现有教学班12个,学生493名,教职工41名,其中山西省教学能手1名,晋城市教学能手2名,高平市教学能手3名。
多年来,我校本着“特色立校育人为本面向未来创新为魂”的办学理念,形成了“活泼 主动 创新 崇真 感恩 尚美”的校风,“德优 艺精 爱心 责任”的教风,“乐学 善思 合作 探究”的学风。学校先后荣获“山西省养成教育示范学校”“晋城市和谐校园”“高平市教育教学先进单位”等称号。因教育教学成绩突出,学校连续多年被评为“神农镇教育教学先进单位”。
我校为创建文明校园,主要做法如下;
1.精心打造校园文化
我校非常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在不同的楼层设计了不同的教育主题。一楼是以“感恩教育”为主题,教育学生学会感恩祖国、感恩社会、感恩父母、感恩他人;二楼以“我的家乡美如画”为主题,教育学生热爱学校、热爱家乡;三楼以“立志成才报国家”为主题,旨在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立志报效祖国。东西两侧的楼道以《弟子规》《三字经》为主要内容,中间楼道是中国古代的传统美德故事,提高自身素养和思想品质。每个教室外面的墙上设置的是“学生作品栏”,上面张贴的是学生的绘画作品、以及手抄报等,既锻炼了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审美情趣。我校尽力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
2.开展精彩纷呈的校园文化活动
2019年1月21日,我校开展了以“迎新春、敬炎帝、制灯笼”为主题的灯笼制作比赛。学生制作了独具匠心的花灯,表达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每年的3月5日为“学雷锋活动日”,我校开展了“学雷锋见行动”活动,组织四五年级近40名小志愿者们前往我镇敬老院献爱心。清明节,我校开展“缅先祖诵功德”清明祭祖活动,前往炎帝陵寻根拜祖。5月8日,在高平校园艺术节比赛活动中,我校舞蹈《快乐狗娃》获得了比赛二等奖。儿童节举行了“争当新时代好队员”主题入队仪式,并进行了国旗、党旗、团旗、队旗“红色传递”活动;举办了“七彩阳光”广播体操比赛及文体表演。2020年10月,我们举行了 “向英雄致敬为祖国自豪”的诗歌朗诵比赛,表达了对祖国母亲的深深祝福和对振兴中华的坚定信念!2020年6月,我校郜畦雨、暴禾婧同学在高平市教育局举办的第二十七届“辉煌七十年奋进新时代”青少年读书教育活动中荣获小学组作文比赛优秀奖;9月,我校闫宇博同学在山西省教育厅举办的“共抗疫情爱国力行”软笔、硬笔书法比赛中分别荣获一等奖。
宋代不仅是中国文化发展的高峰,也是中国古代绘画艺术向人文化发展的兴盛时期。[1](P245)它所反映的广泛的现实生活内容,在古代绘画史上是极为突出的。以至于影响到元明清及以后绘画的风格样式及理论,表现了中国古代绘画的成熟与高度繁荣。由于宋代举国重视文人,社会关注文化,印刷术的进一步改进和广泛使用,区别于官学的书院机构大增,使平民百姓受教育的权利大增,文化构成了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文化发达相对应的是商品社会的高度繁荣,宋朝打破了唐朝以后城市的政治区域与平民区域划分严格的格局,将平民的工商业的经营扩大到全城各个角落,还打破经营时间的统一。特别是坐落在贯通南北的大运河沿岸的汴梁和临安都是人口超过百万的大城市。宋朝人口超过20万的有6个城市,10万户以上的城市由唐代的10多个增加到46个。这些城市的繁荣为都市商业圈和市井文化形成、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土壤。
市井文化是区别主流文化的,它是属于无序化的自然文化,产生于街头巷尾、带有浓重商业倾向、通俗而纷乱的市民文化,直接反映着市民的日常生活和心态。虽产生于城市,但价值核心仍然摆脱不了小农社会的自然经济的社会心态。这种具有平民精神的变革性表现在宗教的势微与世俗精神的来临。
一、市井文化的政治功利性决定着市井审美的价值趋向
(一)市井文化对宫廷文化的审美观念投怀送抱
市井文化既然本质上是一种典型商业性的文化,它的政治性价值观必然是功利的。宋代是宫廷画院最昌盛的时期,在当朝皇帝的主持下,画风富贵辉煌,“翰林图画院”为赞美天下昌隆而尽粉饰太平之能。“黄家富贵”就是指以画家黄荃为代表的画院绘画的主流。宫廷艺术的审美趣味直接影响着市井文化,社会的崇皇心态也反映在混杂市井的画家身上。由于宫廷画院对社会的重要影响力,晋身画院成为宫廷画家是民间市井画家的晋身之举,所以,他们的绘画风格是既效仿名家,又独辟蹊径,以迎合宫廷主流艺术的审美趣味。①
(二)市井文化影响下的绘画题材满足了统治阶级的审美需求
在宋代,商品流通日益增强,随着物质生活的繁荣昌盛,各行各业蓬勃发展,从唐朝170行发展到400多行,[2]可谓五花八门、三教九流。椐《梦梁录》“清明节”条载:“杭城风俗,侈靡相尚,大抵如此。”类似的记载在同书“五月”“七夕”“中秋”等条中亦可以轻易找到。朱熹也感叹:今衣服无章,上下混淆。表明民间衣着方面的水平提高。由此可证杭城奢侈之风极盛,消费意识极强,这种奢侈之风在当时非常浓郁。宋代政府对这种奢侈之风想禁也禁不住,反而顺水推舟。围绕城市生活的民间绘画行业,特别是造纸业、装裱业等文房制造业的进一步发达,直接刺激了以毛笔为主要创作工具的绘画艺术。甚至还出现了可以套3~5色版的木版插图印刷品。[3]
“宋代不只是在平民的商店、茶楼、酒肆和居室中有‘装堂遮壁’的绘画,以山水、花鸟等悦人心目的作品吸引主顾,象征高雅和装饰环境,就是连皇帝宫廷和上流社会也受此风影响,以至那些充满道释意味的宗教画或阐说人伦教化的箴规画也渐次衰替。”[4]反映在绘画领域方面产生了道释门、人物门、宫室门、番族门、龙鱼门、山水门、畜兽门、花鸟门、墨竹门、蔬果门等绘画门类,扩大了中国绘画的题材和门类,这样受市井文化影响的民间绘画艺术与宫廷绘画艺术一起完成了中国绘画审美风格由壮美到优美的转变。
二、带有商业标签的市井文化直接刺激了绘画艺术的人文表达
(一)读书人范围的扩大,直接刺激了民间绘画创作队伍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教育高峰时期,由于雕版印刷的流行,活字印刷的发明,教育成本大大降低,使平民受教育的程度大为提高。其中除一部分因科举成功而走向仕途,另外大多投身于市井商贾,并由他们的文化所为最终促进了独特的市井文化。和前朝的情况大为不同的是宋代画家的出身可谓千差万别,除有出身于皇家贵戚、豪门贵族的,大多出身于民间。除了由皇上亲自把持的宫廷画院创作队伍外,民间市井出现了很多的像范宽、翟院深等由民间到画院的艺术家。据《圣朝名画录》记载,许道宁成名前在开封端门前卖药,时时戏笔而做寒林平远之图,以聚观者,有买药者,必画树石相送,无不称其精妙。由此有名声,遂游公卿之门,多以礼待。因为宫廷画院的很多画家都来自民间市井,所以,随着蒙在“丹青之术”的具有宗教神秘外衣淡去,把绘画作为统治阶级向来“传教化、助人伦”的职业属性渐渐改为“图愉悦、重功用”的大众实用职业。这种来自平民化倾向、突出表达创作个体意识的创作潮流和绘画行业的重新属性,以及从业者出身的变异,必然引起社会的对绘画的通俗性、广泛性的时尚要求,也必然扩大了绘画行业的创作队伍。
(二)绘画可以以一种普通的商品形式流通于文化消费的链条中
商业经济发展不仅在理论上促进了宋代文化的自由发展,而且使之专业化、商品化。宋代文化市场包括绘画、印刷、诗词演唱、说诨话、合生、杂剧、南戏、音乐等。商业经济市场体系中,“交子”为主要钱币,支票、汇票等作为商业票据出现,与今天银行类似的换铺为市场交易的稳定提供了可能。与之相应,城市制度最大的变化就是坊市制的彻底崩溃。它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坊市制彻底崩溃对城市居民生活的直接影响,就是使得人们的生活越来越随意、越来越自由。宋代的城市消费与前代有一个最大的差别,就在于个人消费的行为有很多是在经由市场这一重要环节之后才最终完成的。可以说,宋代城市的个人消费较前生了一定量的质变。绘画作品一反过去那种高雅的姿态,成为街肆买卖的商品。如相国寺庙会日,“殿后资圣门前,皆书籍、玩好、图画及诸路罢任官员土物、香药之类。”有的画家因擅长绘婴儿而被称为“杜孩儿”。擅画“照盆孩儿”的刘宗道,每次创稿都画几百本后一次抛售,以防他人摹仿夺利。[5]又如前面提到的潘家楼的“鬼市”上也有“衣物、图画、药环、领抹之类”的物品出售。北宋著名画家燕文贵初入东京开封时,曾在天门道上出售自己的山水、人物画。绘画作为一种商品流通形式并不产生于宋代,但是在宋代已经达到成熟。绘画艺术的普及使过去满足庙堂的奢侈品变成平民消费的文化产品。
(三)绘画艺术的进步体现在受市井文化影响的人性解放
尽管其消费活动有着高档和低档、高价和低价的差别,但仅就花钱消费而言,就包含了人人平等的因素。它反映出在商品经济的影响下,政治强权基础的松动和普通民众社会地位的上升,是原始的人本主义的萌芽,这其中包括没有政治身份的市井绘画投资人。“京城资产百万者至多,十万而上,比比皆是”。尽管商贾阶层对有名画家的作品青睐有加,有投资获利的因素,也不能排除附庸风雅的因素。毕竟整个社会对文化的重视是超出以前任何一朝的。商业活动依附于文化体现商业价值,文化又依附商业活动体现文化价值是当时的大势所趋。绘画活动相应投其所好也是必然,由前朝的政治画、宗教画转向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也注重生活情趣,反映世俗生活。《罗汉洗衣图》一反宗教画的神秘,把6位罗汉画成身边寻常的人,或洗衣服或挤干衣服或挽袖在水中刷洗,有的起身晾晒,这种把神仙当凡人的描画,突出反映了当时人本主义的思想。难怪有日本学者认为当时是“东方的文艺复兴时代”。[6]
三、市井文化影响下的绘画艺术游离在高雅与庸俗之间
(一)士人阶层是引领市井文化的先锋
宋代文人在文化市场的主导地位,离不开他们所具有的优越的社会地位与经济处境。纵观整个中国封建时代,宋代文人所受到的优厚待遇几乎是绝无仅有的。因此成为市井文化市场必须迎合的消费群体。文化艺术的商品化,对当时或后世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和影响。读书人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因此而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中国古人在思想意识中形成了一种十分顽固的价值观念:“学而优则仕”、“学成文武艺,卖与帝王家”。因此,他们为了博取功名、踏上仕途而不得不寒窗苦读,甚至不惜皓首穷经。到了宋代,随着商品意识的兴起和文化艺术的商品化,传统的官本位意识开始发生动摇。文人的创作才华能够被商业市场赏识,能够获得直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文人的艺术价值能够在创作中获得实现并为社会所承认。因此,有不少士子在科举场上失败之后,不再醉心于此,而是投身到文学艺术创作中来,通过创作之路去实现自己的艺术价值。文人画在此时的兴盛说明文人画在宋代的繁荣是有深厚土壤的。文人画并不注重形象的精细刻画,具有一定的随机偶然性,以突出表达创作者的思想感情为主要特征的,它融儒释道于一体,体现“天人合一”的境界,至今仍是中国绘画的灵魂。对于崇尚时尚性、娱乐性、追求感官享受民间绘画来说,文人画的诞生标志着为他们树立了新的精神目标、寄托了他们的情感家园。后来文人画逐步从院体画和民间绘画中分离出来,为民间绘画的走向确立了其进程的航标。
(二)市井文化的通俗性决定了低俗绘画现象的泛滥
【关键词】德育工作 和谐发展
德育是教育者根据社会和受教育者的一定需要,遵循品德形成规律,采用言教、身教等有效手段,通过内化和外化,使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几个方面素质综合发展的系统过程。作为一名德育工作者,我们必须创新德育工作方式,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环境,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一、以德育活动为主体,注重体验感悟
“教会学生做人”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根据青少年的身心特点,以德育实践为主体,将德育工作寓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让学生在活动和实践中体验感悟,从而提高道德素质和人文素养。
1.充分利用节日、纪念日进行主题教育活动。我们利用各种节日、纪念日进行主题教育活动,效果显著。比如:母亲节、教师节时组织征文比赛、演讲比赛,清明节祭扫烈士墓,六?一儿童节、国庆节时组织爱国主题文艺演出等。这些活动都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2.加强礼仪常规教育。从认知和行为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强文明意识。开展了争做文明学生和合格小公民的教育活动,从学习和生活的细节做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充分利用每周的升旗仪式进行常规教育。为了更好地发挥每周升旗仪式的教育作用,升旗手由各班自主申报品学兼优的学生,树立榜样。这样的升旗仪式更贴近学生实际,激发学生强烈的荣誉感,增强了教育效果。同时,我们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独立生活能力。为了让学生贴近生活,体会劳动人们的辛苦,树立劳动创造一切的观念,我校每年组织高年级学生到彰武县劳动实践基地开展了生产劳动实践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使一批批学生在那里学到了在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锻练了本领,磨练了意志。
二、以学科教学为主阵地,重视课堂渗透
学科教学中蕴藏着丰富的德育资源。我们将德育资源的挖掘和体现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在学科教学中,把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审美观教育放在首要地位,同时有意识的发掘家乡悠久的人文传统和丰厚的文化积淀,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学校的美好情感,从而更深刻的了解人生、认识社会、感受现实。
1.根据学生特点进行思想教育。教师在传授科学知识、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注重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良好习惯,端正学习态度,根据学生特点,发挥学科优势,让学生在探索中获得真知,在实践中品味成功,为他们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使学生在提高科学素养的同时获得人文素养、道德素养的提升。
2.通过校外活动培养学生品质。开发活动课程,在丰富的文体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意识和坚韧的意志。校外课堂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到烈士陵园、敬老院、生产实践基地等单位参观体验,让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接受道德教育。
三、以优化的德育环境为依托,注重濡染熏陶
学生的德育工作还要注重凸显校园环境的德育功能,充分发挥环境的熏陶作用。充分利用板报、宣传栏、红领巾广播站等宣传阵地,根据学生年龄特点选取相应德育内容,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把教学楼走廊设为“文化艺术长廊”。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各层长廊内容各具特色。一楼长廊设有校歌、校徽、校风、校训、交通安全等栏目;二楼以舞蹈艺术为主,记录了学校舞蹈队的辉煌历史,收集了舞蹈队的演员们参加省、市、县及国家各级各类比赛和演出时的精彩瞬间,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三楼以绘画艺术为主,用四块版面展出不同年段学生的绘画作品,定期更换内容,记录了小画家们的成长过程;四楼以班队报为主,为学生提供了展示才华的平台。
谢琅樵 (2522一2564)原名颖苏,初字采山,二十岁以后改为管樵,三十岁以后改署馆樵,号馆城樵者、北溪钓隐、北溪渔隐、懒樵、懒甫、懒云山人、埔云山人、懒翁等。嘉庆十六年生于福建漳州府诏安县。谢馆樵幼承家学,擅长书画、解音律、甚至工技击,酷爱丹青,弱冠即噪画名。“笋庄”正门额有“武举”两字,盖其先人为武举出身,故谢馆樵少时不仅习诗文绘事,且能拳击,非书生手无缚鸡之力者比。年青时曾参加科考,但未中试,后来放弃功名,游历各地,宣泄胸中抑郁之气。游踪多在闽、粤、浙,最远至北京,也曾渡海来台湾。同治三年(1864)佐幕提督林文察,事件殉难,卒于漳州万松关瑞香亭。[1着有《笋庄吟、》、《谈画偶录》(《北溪剩稿》)、《笔记》、《馆樵真篆》等。有关谢馆樵的家世,各家所记有些差异或部分缺失,根据同时代的文献考证较详实可靠者,首先,是从谢馆樵的父亲梅宾先生的遗稿,经同乡诏安人沈聚堂编辑《雪溪诗钞》并有序言:雪溪公三子一女,长维裕字坦叔,次颖苏字馆樵,季颖锋,而女则吾师。锋善隶书。坦叔先生生性谦朴,读父书,补弟子员,授举子业,藏有诗集未刻……若馆樵先生,生负灵异,九岁善画,十岁能诗书,篆刻无不精妙,少有大志,常谓:“丈夫生逢乱世,当立功疆场,何局促于书生,博领青衫哉?”冲龄不讲业,壮岁行军……甲子之秋由闽省归,将庆母寿……尝曰:侯霞漳发逆之削书,假归故里水阁,坐笋庄,检故筐,将选先人遗稿及兄姊诗歌文词,一一刊行,始了毕生之愿,亦得聊慰吾父于九原。[2〕另外同乡的(清)沈景唐也为《雪溪诗钞》撰序简介谢馆樵:吾邑谢君馆樵,名士也。少承家学,工诗、词、古文,而善画……同治甲子之岁……摩身报国,死绥甚烈,女兄芸史欲表章之,以家传属余,未有以应。[3当谢洗湘过世十几年后,邱炜差(1874一1941)于光绪二十二年(1896)来到诏安过年时,听闻了诏安才女的轶事,颇有触发,决定为她作传,同时也了解其弟谢馆樵的才华与生平经历,也在文章内容加入关于谢馆樵的记事,并有深刻的论述。他在《五百石洞天挥鹰》书中说:拙着《赘谈》辑芸史《咏雪斋诗》颇伙,而未及其遇。丙申,居诏安城东草堂度岁,辄从谢家子弟得芸史轶事。思欲传之,今为草具于此……有弟馆樵颖苏,绝类其姊,乃使分,读父书,携成童,部能卒业。及体满归,复使互易,而课亦然。馆樵旁涉艺事,能书能画能篆刻,未冠,名出里间,大人先生争罗致之,不恒家食。芸史久依膝下,诗文专业所造独精,常寄和弟作梅花诗,郎今传诵之积雪满天。馆樵自叹不及,数贻书索姊近稿,遇淋漓写生时出以补白。「4〕连横《台湾诗乘.卷四》(1921年)云:“馆樵名颖苏,号懒云,漳之诏安人;父声鹤亦能诗。少负奇气,工技击,精书画,尤善水墨兰竹。”连横在《台湾通史.卷三十三.列传五.林文察》(1921年)内文中记载了谢馆樵:“颖苏,兴化人,字馆樵,善画兰竹,书亦秀逸,久游台湾,慷慨有烈士风;士论壮之。”然而,连横却将谢馆樵误为兴化人。另在《雅堂文集.卷一序跋.题谢馆樵墨竹卷子》:“诏安谢琅樵先生颖苏,号懒云山人,又号书画禅。少负奇才,喜谈兵,精技击……琅樵善书画,工水墨兰竹,间作山水、花卉,亦有潇洒不群之概。……”「5〕连横根据谢馆樵在台作品中常有此铃印,而认为珍樵又号“书画禅”,实为谢馆樵的闲章。
(二)谢馆樵的交游
谢馆樵交游的对象颇广,上至名公巨卿,下至市井小民。谢馆樵游历大江南北,结识的人甚多,从史料文献及其字画作品款识与印谱得知部份人士。游历之地以诏安、福州、厦门等居多,乃至渡海来台流寓数年。名公巨卿有颜伯煮、林则徐、徐继舍、徐宗干、鹿泽长、杨承泽、邵连科、林文察等,文人士绅则有杨庆深、陈偕灿、朱兰诧、张用禧、洪范、林树梅、吴尚沾、杨浚等。其中,徐继舍、鹿泽长、邵连科、杨庆深、陈偕灿、朱兰诧、张用禧、洪范、林树梅等人,是之前研究台湾书画的学者专家未关注的交游对象。道光九年,时年十九岁的谢馆樵在福州期间见过林则徐,《谈画偶录》曾记其事云:小西湖蓄洪桥之水,以灌林田,中巫少穆居里时,鸿工浚之,重修湖上开化寺、宛在堂、为游宴之所,寺中多荔子树,每岁夏,少穆仿姑苏画舫以迎客,时余与口口常作汗漫之游,少穆出寿山巨默试饮,余曾尽十二献,俨然负大户名。距今口载,同游诸君皆化异物,聚散之感,不堪回首矣。[6〕咸丰七年三月,时在台湾的谢馆樵作《拟林则徐七言联》行书八言联:最养百华惟资晓露,能生万物无过春风。上款:咸丰丁巳清明节后,书于台阳静远山庄。下款:馆樵颖苏。可见谢馆樵与林则徐交游关系,纵使林则徐过世七年,谢馆樵忆写林则徐任云贵总督(1847.7一1849.10)所题的《最养能生》七言联:“最养百花惟晓露,能生万物是春风”。杨庆深于道光十二年春,为周凯观察延聘至鹭门玉屏主讲,吕世宜、叶化成受教于他。道光二十九年(1849)在福州的谢馆樵与杨庆深交游,谢培樵写《篱菊图》并题诗赠给杨庆深,隔日,谢馆樵又作《卧渔图》,杨庆深则为他作《题谢馆樵卧渔图》诗:拍拍飞亮小小舟,荻花枫叶答篷秋。此中自称高眠稳,一枕华晋到十洲。芦汀竹屿事幽寻,九十九湾烟水深。令我披图先意夺,羡君翻有拓君心。宦海归来又七年,好山好水每流连。何时同泛深溪模,君为持纶我扣舷。赚篱曾写菊精神,诗笔元晖绝点尘(昨承写《篱菊图》题诗惠赠)。似此遥情酣逸趣,可知人影即花身。「7〕林树梅与吕世宜、叶化成乃同窗的学友,如同谢馆樵一样文武兼修、投笔从戎的爱国诗人、英雄好汉。道光二十六年二月十五日前,谢琅樵与林树梅重逢于厦门,拿出其姊《咏雪斋诗草》给林树梅赏读题跋,林树梅跋后归还给即将北上的谢馆樵(前往建宁幕府),并吟诗为谢馆樵送行道别,其诗《喜晤谢管樵,即送之建宁幕府(君善书法,画竹尤妙,着有《笋庄吟‘》)》:神交十载最相知,再晤欣看鬓未丝。狂草笔端云并涌,瘦吟胸次笋争奇。倾尊共订游山约,启隙教评咏雪诗(出其女兄皖湘《咏雪集》索序)。郑重去筹康济策,不须惆怅话临歧。由诗中得知,当时谢馆樵与林树梅相交已十年的知己朋友。清季流寓台湾一年多的大诗人杨浚,与谢馆樵交游,同治二年秋天,谢馆樵所作的《墨兰》,后来由苏元(号笑三)收藏,杨浚于光绪六年(1880)十月客游厦门访苏元时,见到已逝的友人谢馆樵之画,油然而生诗情题跋:“竟夕西风一忍饥,娟娟颜色是耶非。美人迟暮都如此,独抱瑶琴月满衣。光绪庚辰十月,客游鹭江,行有日矣。笑三词友出亡友馆樵《墨兰》索题,倚装书此,即请邹政,雪沧弟杨浚”。谢馆樵后来追随台湾雾峰林家的林文察来到漳州万松关,于事件中,不幸双双阵亡。谢馆樵在万松关的瑞香亭军中作《军中题画竹句》行书:十载从军百险经,浮云世态事难平。凭将满腹牢骚气,尽付毫端作雨声。架戟如林甲帐开,妖氛未靖岂甘回。枕边静听萧萧竹,犹是冲锋破敌来。何须抑郁自摧残,胜负兵家亦等闲。喜气写兰怒写竹,且留书画在人间。从诗句中可见谢馆樵历经冶桑,却依然豪气壮志,将满腹牢骚之气渲泄在纸笔,快乐时画兰,气愤时写竹,将内心真实的感情藉由笔墨淋漓尽致展现出来,留下可贵的书画作品于世上。
二、谢馆樵的绘画师承及丰富学养
(一)谢馆樵的绘画师承与诏安画派
1.谢馆樵的绘画师承
关于谢馆樵的师承,吴名世说其和沈古松(1809一1864)童年时均曾向诏安画派启蒙期画家沈锦洲问津,拜师学艺。在《诏安县志》则记载谢琅樵与沈瑶池少时拜沈锦洲为师:沈锦洲,仕渡人,初习工笔画,以牡丹、凤着称,然过守矩镬,不为鉴赏家所重视。中年以后改习半工写,一祛局踏涂泽之病,而出以凝练浑朴之长,学者翁然宗之。谢颖苏、沈瑶池少时皆执赞其门焉。[s]然而,谢馆樵不局限师承本地画家,还拜外来的画家方琴、郑崇礼(羽中)和益伶等为师,扩展自己的视野。
2.诏安画派
诏安画派最早提出的是吴鲁(1845一1912)跋谢馆樵的画时所言,并评论诏安画派画家的特点与缺点,他说:“诏安诸家放笔为直干,苍松翠柏,尺幅中具有千寻的气势,视江浙诸家,直驾其上,惟每流于粗犷,所以难得和其齐名。”稍晚的邱炜夔在《五百石洞天挥座》(1899)书中说(《续修四库全书》第一七O八册,页217):同治时,吾漳诏安谢馆樵贰尹颖苏,画擅兰竹,书学颜米,行间笔下,雅具一种不凡之致。喜与名宿骚士游处,一时俗派,都无所染,诏安虽多画家,同时若沈古松瑶池、许禹涯钓龙、吴织云天章、胡汉搓悼章、沈雪湖祖文,举望尘不及,此外之摹稿填粉全昧门径者,更无论已。今日谈诏派画,端推君为第一流。邱炜菱指出诏安画派重要成员有沈瑶池、许钓龙、吴天章、胡悼章、沈祖文、谢馆樵等人,他特别推崇谢馆樵为诏安画派第一流画家。在吴名世《诏安画派之源流》文中将诏安画派分为四个时期,说明较具代表性画家及其源流关系:一、开山的刘国玺;二、启蒙期的沈锦洲,谢馆樵、沈古松童年均向其问津;三、发达期的谢沈吴许;四、旁流支派之畅衍。谢馆樵和沈瑶池、吴天章、许钓龙并列为诏安画派发达期之代表画家;旁流支派之畅衍,则包括方拱辰、锤元音、胡悼章(《诏》文误植为桌章)、马兆麟、沈瑞图。诏安画派的特色,以山水画而言,主疏淡,学米元章烟云缥缈,兼有沈石田、倪云林及清初四王画风,笔意趋于简淡;花鸟学半工写,笔简而神肖;人物以写意行之,线条劲练,以点睛取神,亦有写真画,神形毕肖。「9〕
(二)谢馆樵的学养源自家学及古代书画家。
谢珍樵生长在书香世家,父亲谢声鹤,字梅宾,又字羽仙,号雪溪,是一位研究经学者亦是词家,能画工诗,是邑中着名诗人,着有《雪溪诗钞》九卷。叔父谢廷熔(字迹山)是儒士亦善书,流传的《草书》作品,笔气融贯,卓然自成一家。因此,谢馆樵从小即受父亲与叔父耳濡目染的熏陶,潜移默化的影响。姊洗湘(2801一1871)字芸史,小字仙,以诗名,有《咏雪斋诗钞》传世。兄维裕(?一1865)字坦叔,亦善诗文,生性谦朴,读父书,补弟子员,授举子业,藏有诗集未刻。弟颖锋善隶书。有位才华洋溢的女诗人姊姊,谢馆樵不仅常会收到其姊芸史的诗,拜读领略的同时亦提升自己的文学修养,除了将其姊的诗句题在他的画作上,诗画相得益彰,而他个人亦常自作诗词题于画上,加上一手好字,使得谢馆樵具有“诗书画三绝”之誉。谢馆樵从小就以古代大家及前人为师,聪颖过人,据他的《谈画偶录》云:余幼喜绘事,以口口大家为师,务脱近时诸画家习气,壮年纵游四方,所见既广,各体兼备……囊于三山市镇,见新罗山人所画山雀小帧,虽用墨不多,极有山篱野径之趣,小鸟噪起,披图如闻其声。是日颇有画兴,检出挂屏间,奈笔与心违,莫能得简淡之致为自叹耳。[10〕
可见谢馆樵对华虽的花鸟画深为折服、赞叹不已!临仿之却不得其门而入,后来才逐渐摸索体验得道也。谢琅樵绘画作品中题识临、仿、樵历代名家,如五代的董源、徐熙,元代的吴镇、管道升、高克恭,明代的夏爬、沈周、唐寅、吕纪、董其昌、陈淳、徐渭,清代的石涛、王翠、蒋廷锡、郑燮、李障、华虽、张敌、(释)可韵……等等,可谓遍临古人、博采众长。
三、谢馆樵的书画艺术成就
(一)课程开发中的特色与优势
1.融合纳西文化,展现民族特色。
(1)动静交替的纳西文化融合。
纳西族打跳是流传于当地的一种舞蹈,尤其是在婚嫁、丧事、起房盖屋或欢庆丰收节日时进行。白马幼儿园将这一在本地盛行的民族舞蹈与幼儿园晨间操结合并创编了一套具有纳西民族风格的“纳西操”。幼儿在欢快的纳西乐曲中,尽情感受着动态的纳西文化;纳西族文化中的东巴象形文字虽然只有1400多个单字,但能表达细腻的情感,也能记叙复杂的事物、写作诗篇。白马幼儿园利用墙壁、活动室门的固定空间来绘制主题性的东巴文字。通过生动形象的东巴文字,启发幼儿想象、感受象形文字的功能,同时感受静态的纳西文化。例如幼儿园在东巴文中无直接的翻译,但依据已有的东巴文和幼儿园的特征,将幼儿园的东巴文译为“培育花朵的花园”———幼儿园是“花园”,幼儿是“花朵”,教师是“园丁”。
(2)专门的纳西语教材。
白马幼儿园根据玉龙县母语传承项目编制的《纳西童谣》教材,为幼儿组织专门的纳西语教学活动。这套《纳西童谣》依据年龄段分为小、中、大班三册,收集了丽江地区民间普遍流传的纳西族儿歌、童谣作品。作品充满了童真童趣,反映了纳西族人民的生活和智慧,并且内容和风格都符合学前儿童的学习特点。
2.整合地方特色,发挥资源优势。
(1)人才资源优势。
白马幼儿园专门邀请纳西文化名人作为外聘教师进园,让幼儿得到更加纯正、地道的纳西文化熏陶。外聘教师每周一次到园,开展纳西东巴象形文字、纳西童谣、勒巴舞、东巴画等纳西文化主题的活动。幼儿在充满新鲜感的“纳西阿公”带领下感受地道的纳西文化,也从文字、语言、舞蹈、绘画各个角度深入地了解纳西文化的精髓。
(2)物质资源优势。
白马幼儿园周边物质资源丰富,民俗风情纯真,乡村气息浓郁。近年来,通过开展以“赏田园风光景、吃纳西农家饭、住纳西农家院、做纳西农家活”为主要内容的纳西乡村民俗旅游。白马幼儿园也借此机会,开展得天独厚的园外实践活动。经常带幼儿实地参观纳西民居建筑、纳西服饰制作、纳西风味小吃“纳西粑粑”和“鸡豆凉粉”的制作以及周边的田园风光。符合了《纲要》中“亲近大自然,关心周围生活环境”的要求,培养幼儿热爱生活和家乡的情感。
3.立足农村地域,展现节日风俗。
(1)顺应幼儿天性的发展。
白马幼儿园园外是田园村落,园内是绿草土地和具有纳西民居风格的木质房舍。与城区幼儿园的钢筋水泥、塑胶地板以及教师的限制自由相比,这里的幼儿在草地树木间穿梭嬉戏、自由奔跑、无拘无束,更能释放出孩子的天性,享受游戏的。
(2)开展节日主题活动。
纳西族传统的节日中最隆重的当属三朵节,也有许多与汉族相同的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但活动内容却与汉族不同,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白马幼儿园在节日来临之际,根据不同的节日,开展丰富而具有民族特色的主题活动。节日当天教师和幼儿身着纳西传统服饰,根据节日的礼仪风俗,在幼儿园内营造浓郁的节日氛围,让幼儿对纳西族的节庆、风俗、礼仪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二)课程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课程开发能力有待提升。
该园所有专职教师均为小学转岗教师,所以在幼儿教师专业性方面有所欠缺,尤其是教育观念的更新,对幼儿园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意识比较淡薄。长期以来,教师们按部就班的教学模式,失去了对课程教学的探索和创新,忽略了身边的珍贵资源,甚至对开发的特色资源利用不得当。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教师课程开发能力的缺失阻碍了幼儿园园本课程的开发以及课程系统性的形成。
2.纳西族课程系统性不强、衔接性不紧密。
在现有的纳西族文化课程中,展现的是带有纳西族文化标签的单个活动,活动与活动之间是断裂的。以某个纳西文化现象为基点,但没有拓展这个基点带来的影响和新主题,缺乏活动内容的延伸性和生成性。存在形式外在统一、内在缺乏联系的情况。
3.现用教材与当地实际情况有差距。
幼儿园使用的教材除了纳西语是专门教材外,其余都是统一规划的教材。材是普遍适用的内容,但对于纳西族聚居地、纳西族幼儿为主的幼儿园而言,与幼儿的生活实际存在差距,需要考虑教材的特殊性。所以,开发具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的园本教材,既是地方文化传承的需要,也是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发展的需要。
二、对策与建议
(一)以改善师资为基础
1.教师是课程开发的关键。
教师要根据《纲要》,从本地、本园条件出发,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并灵活地执行。虞永平在关于园本课程开发的问题上强调,教师是园本课程建设的主体,只有教师才是真正促成并衡量课程是否适合幼儿和班级的关键人员。教师的专业水平,关系到教师的课程开发水平;教师的课程开发水平,与幼儿的发展、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是紧密结合的。所以,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改善师资的知识结构,更新师资队伍的教育观念、课程理念,是课程开发过程中的基础。
2.民族文化课程培训。
邀请纳西文化名人担任纳西文化课程的实施者,虽然是白马幼儿园的特色,但同时也存在外聘教师不了解幼儿身心特点、内容难易程度欠考虑等问题。而本园的教师是最了解幼儿情况的,如果对教师们进行系统、全面的民族文化培训并深入掌握纳西文化的全貌,那么幼儿园民族文化课程的开发者会更加的专业,教学方法将更加科学、有效。并且幼儿对民族文化的学习与了解,可以打破每周一次的固定时间,有更多的灵活性。
(二)以系统开发的园本课程为核心
1.科学合理的课程目标。
从宏观上把握国家政策的精神,根据丽江教育政策和文件的特别要求,从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制定总体计划;再结合幼儿园自身情况,制定年级计划,制定具体的单个活动计划。从“国家”、“地方”、“幼儿园”再到“幼儿园”、“各年龄班”、“具体活动”的横纵联结,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地制定幼儿园的园本课程体系。从微观上,从单个活动出发,目标的设定以幼儿的身心特点为原则,在此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活动内容及幼儿感兴趣的活动方式。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多个方面综合衡量纳西文化对幼儿发展的价值,使民族文化的教育真正达到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目的。
2.生活化的课程资源。
民族节庆、礼仪、艺术、建筑、服饰、文学、游戏等与生活紧密联系的民族文化,都可以作为幼儿园民族文化课程开发利用的资源。而这些内容恰恰是纳西族地区幼儿生活的一部分,也是最为熟悉的内容。选择纳西文化资源中适合幼儿学习的部分,摒弃成人化、晦涩难懂的内容,有针对性地挑选、整理,并重新编排和整合,并将纳西文化资源渗透到幼儿园五大领域中去。
3.主题活动式的课程结构。
主题活动的特点是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将各种学习内容围绕一个“中心”有机连接起来。教师首先确定活动的主题,依据课程目标选编活动的内容;其次根据活动内容的容量及难易程度,划分活动的进度;最后,形成主题活动网络,根据网络的进度、目标确定具体实施方案。这样围绕一个主题,开展与之有关的发散活动,不仅体现了课程体系的逻辑性,还突出了活动间的承前启后,帮助幼儿建立有联系的知识结构。
4.操作性强的课程模式。
操作性强的活动,能够调动幼儿的各个感官,让其关注、参与、体验活动。虞永平认为,对幼儿而言民间艺术就是动手动身和动脑的艺术,幼儿园课程实施中提供操作和创造的材料比呈现民间艺术成品更重要。所以,教师在活动过程中,应重在启发、引导,让幼儿在亲自实践中感受和体验民族文化的魅力。
5.做好课程的评价与反思。
课程评价可以检查审视在课程开发实施过程中的可行性、有效性,并对其中的价值做出判断。课程评价能够为课程改革提供决策,是课程开发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使幼儿园在一个边实践边审视的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挖掘新资源。积累收集资料的同时进行不断的反思,构建更加科学、合理和健全的幼儿园园本课程体系。
(三)以发挥隐性课程的作用为助力
作为中国特有的文化,传统孝文化是提高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力量。而大学生作为实现民族复兴的重要力量,则更应该对孝文化有着深入的认识。但就目前来看,当代大学生普遍缺乏孝意识,继而导致了一系列的思想教育问题的出现。所以,对于各高校来讲,有必要在思想教育中融入传统孝文化,以便使学校的思想教育水平得到提高。
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教育问题
就目前来看,当代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有着良好的家庭,并且普遍接受了高等教育。但是,受到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当代大学生更加崇尚西方的生活,在性格上大多呈现出叛逆、自私、冷漠和脆弱的特点。在面对生活打击时,一些学生一味选择逃避事实,甚至会产生放纵自己和结束生命的念头。在拜金主义思想盛行的今天,也有一些学生不顾家庭经济困难,在生活中盲目攀比。总之,在诱惑和欲望的引导下,很多大学生抛弃了传统的道德观念,也忘记了父母养育之情和社会的培育之恩[1]。因此,在面对这样一批学生时,思想教育工作的开展将面临较大的困难。
二、在大学生思想教育中融入传统孝文化的意义
(一)发挥道德教育的基础作用
作为道德的根本,孝是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关怀和爱的体现。而对这样的爱进行培养,才能使人将爱传递给他人,并从他人处获得爱。所以,在思想教育工作中,传统孝文化可以发挥道德教育的基础作用,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和社会观。作为伦理道德思想丰富的文化,中国传统孝文化注重推行孝敬父母、尊老爱幼和关爱他人的观念,与社会主义道德教育有着共通之处。将孝文化当做是思想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可以使大学思想教育学科得到发展和完善。同时,以孝文化为切入点,也可以使思想教育的方法得到创新,继而更好地发挥传统孝文化的价值。
(二)培养学生的爱国观念
在全球化时代,大学生偏爱西方文化的现象变得越来越严重。就目前来看,圣诞节、情人节在国内流行开来,甚至有取代中国传统节日的发展趋势。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大学生对民族的情感在逐渐削弱,继而导致了中国民族凝聚力的降低。而自古以来,孝文化就是使民族力量得到凝结的重要途径。无论是在世界各地的华人,只要一回到祖国,就会追寻自己的根源。而无论是否相同,大多数中国人都会称自己为炎黄子孙[2]。所以,宣扬传统孝文化,可以使学生的爱国精神得到激发。因此,在开展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时,就可以通过讲解传统孝文化来使学生的爱国观念得到培养,继而达成思想教育的目的。
(三)使学生养成珍爱生命的意识
近几年来,大学生自杀事件屡屡发生,继而使人们对大学的思想教育工作产生了质疑。而对于大多数独生子女家庭来讲,这种不重视自己生命的行为,不仅将导致家庭承受巨大的伤害,同时也将导致一些父母老无所依。而在传统孝文化中,则强调了“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的观念。这也就是说,人的生命来自于父母,要孝顺父母,首先就要珍爱自己的生命。所以,在思想教育中融入传统孝文化,将使学生认识到父母的生育之恩和养育之恩,继而更加爱惜自己的身体和生命。因此,传统孝文化的融入,可以使学生养成珍爱生命的意识,继而达成一定的教育成效。
(四)营造和谐人际关系
在大学思想教育中融入传统孝文化,可以使学生养成敬老爱老和尊老敬亲的概念,继而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同时,懂得对父母感恩,也会使学生懂得对老师、朋友、社会和祖国感恩,继而愿意帮助他人和给予他人关爱。而在这种情况下,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将更加和谐[3]。所以,在思想教育中融入传统孝文化,可以完成对师生、生生之间的情感的培养,继而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而在构造和谐社会方面,发扬传统孝文化将有利于提高人的素质,以便使社会更加稳定。
三、在大学生思想教育中融入传统孝文化的对策
(一)充分利用思政课堂
为了较好地在大学生思想教育中融入传统孝文化,需要充分利用思政课堂完成孝文化的宣传。首先,在公共政治的思政课堂上,要使孝文化内容成为重点讲解内容,继而使学生更多地接触孝文化。其次,结合教材内容,教师要对学生感兴趣的孝文化问题展开探讨,以便有计划地使孝文化融入到思政教育中。在学生比较关注的情况下,教师则可以组织学生展开讨论,以便使学生对孝文化有着更为深入的了解[4]。再者,在融合孝文化内涵的情况下,教师还可以开展感恩教育和生命安全教育,以便使思想教育与孝文化更好地融合。此外,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讲述一些有关孝子的故事,继而使教学内容与孝文化很好地结合的同时,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形象。
(二)开展孝文化实践活动
除了利用课堂教学,学校还可以通过开展孝文化实践活动加强思想教育与孝文化的联系。一方面,学校通过组织社团活动,可以使全校师生参与到孝文化活动中。比如,在清明节和重阳节等节日,学校就可以举办感恩活动。同时,在校园内,学校也可以举办评选“孝子”的活动,继而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另一方面,民间有关孝文化的书卷藏贴有很多,并且其中还包含着丰富的民俗文化。所以,学校可以带领学生到校外参观孝文化遗产,并开展传统习俗文化活动,以便使学生更好地吸收传统孝文化。此外,各地的名胜古迹中也包含着大量的传统孝文化信息,而这些都是开展思想教育的良好素材。所以,学校可以利用这些旅游资源完成学生的思想教育,继而更好地传递孝文化。
(三)利用新途径完成文化传播
在孝文化的传播上,学校应该采取新的传播途径,以便达成更好的传播效果。就目前来看,当代大学生更愿意接受网络文化的熏陶,所以学校应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完成孝文化的宣传,从而使学校的思想教育水平得到提高。而为了达成这一目的,学校则应该针对孝文化建立相应的校园网站,以便为孝文化的传播提供平台。在网站内容的设置方面,学校要较好地完成对网络资源的利用,以便完成对多种多样的孝文化教育内容的收集[5]。同时,学校还需要制作有关的视频和音频,以便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此外,该网站还要完成对学校孝文化实践活动的宣传,并及时更新活动的最新动态,以便使孝文化的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
(四)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为了使传统孝文化与思想教育结合起来,学校要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因为,校园文化具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可以帮助传统孝文化得到更好的发扬。为了达成这一目的,学校的话剧社、读书协会和艺术报社都要在教师的指导下举办孝文化宣传活动,以便使学生更好地融入到孝文化氛围中。此外,学校也可以建设一些体现孝文化的学校景点,并在图书馆和各楼廊墙壁上标识出有关孝文化的句子和绘画作品,继而使孝文化渗透到学生的生活中。而随时随地地受到孝文化的熏陶,则将使学生的道德素养得到有效提高。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