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23 18:44:20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计算机操作员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论文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考核模式;改革
一、课程考核改革背景
根据教育部于2000年1月颁布了《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的文件(以下简称《意见》),指出要改革考试方法,除笔试外,还可以采取口试、答辩和现场测试、操作等多种考试形式,着重考核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改革教学方法和考试方法,促进学生个性与能力的全面发展。
以前,高职高专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考试主要以平时上级练习成绩、期末考试(笔试)和平时出勤情况来作为学生的考核成绩;考试方法简单,考试形式单一,考核内容仍重于理论;而笔试考试只考共性的、统一的知识技能,不能很好的体现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在当今这个“人才饱和”大学生就业困难的时代,为什么计算机专业人人员从事的工作确实跑业务,做销售员,或是跟计算机有一点搭边的文员,却不能胜任一个全职的办公自动化人员。因为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较弱,理论与实际没法结合。在操作方面文字输入速度慢,不熟悉机关公文规定格式的排版,不熟练办公软件的应用。
这一系列问题说明现行计算机专业课的考核机制存在一些不足:忽视了职业教育的“职业”特征,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差;把学生尽限于校园内,为考试而考试,例如,有学生平时表现非常好,上课认真,期末考试笔试卷面成绩相当不错,但是计算机一级考试却通不过,这说明了利用原先的考核方式不利于学生职业技能的提高;不能让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不能充分突出计算机专业的特色,脱离了现实工作环境,没能与市场很好地接轨,不利于学生就业。迫使我们不能不反思。中等职业教育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考核模式需要进行改革。
二、课程考核改革思路
为了更好适应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与进程,着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有效落实教学过程和增强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指导和监督,全面测评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成果,达到较高动手能力的计算机办公自动化应用性人才的目的。为此,将采用计算机一级考试和计算机操作员认证考试为考核目标。
通过考核既要检测学生对计算机办公自动化应用的基本理论的了解和基本操作的使用;又要检测学生对办公自动化运用程度,重点考核学生对OFFICE的实际操作能力。
结合课程的培养目标,突出“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特点。本次改革的基本思路是:
(一)教、学、评相互结合。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理论和上机实验是学生学习内容。课程教学大纲要求学生要合理调配学生计算机应用基础理论与完成实验的时间,掌握办公自动化软件的操作技能,最终达到学习目的。上机实验是以实际教学和计算机一级考试内容相结合,直接明了的从实践中理解理论知识,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联系,把学生的学与学生平时课堂练习和课外应用相对应。提高学生平时的动手能力,及学生对课程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二)强化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平时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根据开放教育学生的特点,进行合理地教学过程设计。我们采用平时的教材教学与等级考试、认证考试培训相结合的方式,甚至在平时实验联系中我们可以“一对一”的进行讲解,促使学生在平时学习时要不断地操作实践,对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的主动性,直到学生100%掌握为止。这样就强化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推进对学生职业化办公能力训练和提高,接近职业化教育的事实。
三、课程考核改革方案
根据历年来,学生对计算机办公自动化软件操作方面的能力逐渐在提高,尤其是职业技校、中专上来的学生在办公软件操作方面基础已相当不错,我们对这类学生最关键是在于办公软件实质操作的巩固和理论知识的强化,而普通高中上来的学生在办公软件操作方面虽然没有中专、技校的学生基础好,但高中阶段该课程也是必修课,对于这些学生我们的考核方式要进行改革。
(一)首先我们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的考核内容上要明确,学生应掌握的基本内容有:信心社会概念、计算机硬件的概念和组成、网络的相关概念,以及office软件的基础应用。
当然我们对这门课程在教学方式上也统一,要把原先先以教材为主的理论课堂教学,或是没有实际操作的虚拟黑板式教学方式,改为实质动手操作的多媒体演示教学,和学生机房实际操作的教学方式。这样可使学生更明确的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更能体现信息教育的特色。
(二)我们对学生要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要有一定的衡量标准,但在有一定基础的学生中我们的考核标准也要做适当的调整,以便学生在学习态度上能够有所改变,能真正学好《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以前我们采用平时实践训练、平时的考勤情况以及期末理论总结性笔试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这样一来我们的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没有压力,自己真正学到多少东西是模糊的,但近年了我们应该把学生是否能通过计算机一级考试,是否能获得计算机操作员认证来作为实质的考核标准,对学生来说是实质的学到了东西,能熟练的掌握和操作办公自动化软件,这样,既可以减少学生在总结性考核时临时发挥失误的影响,又可以加强对学生实践教学的过程管理,提高实践教学的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动手能力,与社会人才需求相符合,体现了职业化。
(三)我们鼓励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大一第一学期就报名参加计算机一级考试,一般情况下,学生的等级考试是在十一月中旬,在进行教学的同时参加考试,可以很清楚的了解自己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的掌握程度,但并不影响学生通过率,因为我们前面也提到了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对计算机办公自动化软件操作方面的能力逐渐在提高,在高中阶段已有一定基础,只是进行对办公软件实质操作的巩固和理论知识的强化。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我们把计算机一级考试放于大一的第二学期,也就是每年的四月中旬,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基础相对要比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差,在第一学期我们将于计算机专业学生的教学方式一致,只是放慢教学的速度,教学过程中会更加详细的去演示每个操作题,当然我们不可能保证每位学生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的掌握程度是满意的,所以在第二学期,我们开展计算机等级考试考前辅导,整个辅导原则是学生自愿参加,辅导内容以一级考试的内容为重点,80%的以上的教学时间是以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为主,机房为教学场地,不再以教师的教为主,以学生的练习,难题解答为主,教师起辅导作用。
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我们在大一的第二学期会鼓励学生参加计算机操作员认证考试(已经通过计算机一级考试的学生)。计算机操作员资格认证考试的内容主要有四大块分别为:计算机系统操作与使用、文字信息处理、图形图像处理、因特网操作。计算机操作员资格认证考试是符合现在社会需求进行培养人才,能完全充分体现职业化水平的职业资格认证。当然,我们照样也对学生进行培训,此类的培训是与实训教学相结合。每个班级的实训周里,我们会重点培训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基本操作与使用(微型计算机的使用操作方法、基本外部设备的使用与一般调整方法、微型计算机文件系统的操作与管理、常用软件的安装设置方法、计算机病毒的检查处理方法),而其他几点(文字信息处理、图形图像处理、因特网操作)与计算机一级考试相符由学生自己练习。在实训周里我们将进行实践考试,全部课程结束后组织理论考试。完全符合学校的教学方式,对学生来说计算机职业化能力水平又是一个很好的体现。
四、课程考核改革的实施效果/结束语
论文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全球信息化已成为人类发展的趋势。行政部门信息网络的互联,最大限度地实现了信息资源的共享和提高行政部门对企事业单位监管监察的工作效率。然而网络易受恶意软件、黑客等的非法攻击。如何保障计算机信息网络的安全,已成为备受关注的问题。
行政机关的计算机网络系统通常是跨区域的intranet网络,提供信息管理、资源共享、业务窗口等应用服务的平台,网络内部建立数据库,为各部门的业务应用提供资源、管理,实现数据的采集、信息、流程审批以及网络视频会议等应用,极大提高了日常工作效率,成为行政机关办公的重要工具,因此要求计算机网络具有很高的可操作性、安全性和保密性。
1、开放式网络互连及计算机网络存在的不安全要素
由于计算机网络中存在着众多的体系结构,体系结构的差异性,使得网络产品出现了严重的兼容性问题,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了开放系统互联(osi)模型,把网络通信分为7个层次,使得不同结构的网络体系在相应的层次上得到互联。下面就根据网络系统结构,对网络的不安全因素分层次讨论并构造网络安全策略。
(1)物理层的安全要素:这一层的安全要素包括通信线路、网络设备、网络环境设施的安全性等。包括网络传输线路、设备之间的联接是否尊从物理层协议标准,通信线路是否可靠,硬件和软件设施是否有抗干扰的能力,网络设备的运行环境(温度、湿度、空气清洁度等),电源的安全性(ups备用电源)等。
(2)网络层的安全要素:该层安全要素表现在网络传输的安全性。包括网络层的数据传输的保密性和完整性、资源访问控制机制、身份认证功能、层访问的安全性、路由系统的安全性、域名解析系统的安全性以及入侵检测应用的安全性和硬件设备防病毒能力等。
(3)系统层的安全要素:系统层是建立在硬件之上软环境,它的安全要素主要是体现在网络中各服务器、用户端操作系统的安全性,取决于操作系统自身的漏洞和不足以及用户身份认证,访问控制机制的安全性、操作系统的安全配置和来自于系统层的病毒攻击防范手段。
(4)应用层的安全要素:应用层的安全要素主要考虑网络数据库和信息应用软件的安全性,包括网络信息应用平台、网络信息系统、电子邮件系统、web服务器,以及来自于病毒软件的威胁。
(5)管理层的安全要素:网络安全管理包括网络设备的技术和安全管理、机构人员的安全组织培训、安全管理规范和制度等。
2、网络安全策略模型及多维的网络安全体系
行政机关的网络安全需要建立一个多维的安全策略模型,要从技术、管理和人员三位一体全方位综合考虑。
技术:是指当今现有使用的设备设施产品、服务支持和工具手段,是网络信息安全实现的基础。
管理:是组织、策略和流程。行政机关信息网络的安全建设关键取决于组织人员的判断、决策和执行力,是安全成败的必要措施。
人员:是信息网络安全建设的决定性因素,不论是安全技术还是安全管理,人员是最终的操作者。人员的知识结构、业务水平是安全行为执行的关键。
基于网络信息安全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进而响应改进的循环系统,我们构造网络安全策略模型为:防护-->检测-->响应-->恢复-->改善-->防护。
运用这个安全体系我们解决网络中的不安全要素,即在物理安全、网络安全、系统安全、应用安全和管理安全等多个层次利用技术、组织和人员策略对设备信息进行防护、检测、响应、恢复和改善。
(1)物理安全:采用环境隔离门禁系统、消防系统、温湿度控制系统、物理设备保护装置(防雷设备)等,设置监控中心、感应探测装置,设置自动响应装置,事故发生时,一方面防护装置自动响应,另一方面人员发现处理,修复或更换设备的软、硬件,必要时授权更新设备或设施。
(2)网络安全:采用防火墙、服务器、访问控制列表、扫描器、防病毒软件等进行安全保护,采用网络三层交换机通过划分vlan,把网络中不同的服务需求划分成网段,采用入侵检测系统(ids)对扫描、检测节点所在网段的主机及子网扫描,根据制定的安全策略分析并做出响应,通过修改策略的方式不断完善网络的安全。
(3)系统安全:采用性能稳定的多用户网络操作系统linux作为服务器的基础环境,使用身份认证、权限控制进行保护,用登陆控制、审计日志、文件签名等方式检测系统的安全性,进行接入控制审计响应,通过对系统升级、打补丁方式恢复系统的安全性,可以通过更新权限来改善用户对系统操作的安全性。
(4)应用安全:采用身份认证、权限控制、组件访问权限和加密的办法进行保护,用文件、程序的散列签名、应用程序日志等方式检测应用程序的安全性,通过事件响应通知用户,采用备份数据的办法恢复数据,通过更新权限完善应用系统的安全性。
(5)管理安全:通过建立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标准、安全组织和人力资源,对违规作业进行统计,制定紧急响应预案,进行安全流程的变更和组织调整,加强人员技能培训,修订安全制度。
3、行政机关人员安全的重要性
行政机关网络信息的安全,人员占据重要的地位,网络安全的各要素中都涉及人员的参与,因此对人员的安全管理是行政机关网络信息安全的重点。
首先组织领导要高度重视网络信息的安全性,建立周密的安全制度(包括网络机房安全制度、计算机操作员技术规范等),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和业务水平,防范人为因素造成的损失。
其次是组织员工进行信息安全培训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对专业技术人员做深入的安全管理和安全技术培训。
再次是网络技术人员要定期对设备巡检维护,及时修改和更新与实际相应的安全策略(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防病毒软件等)。
最后是安全管理人员定期检查员工的网络信息方面的安全问题。
4、结语
行政机关网络安全从其本质上讲就是保障网络上的信息安全,网络安全是一个全方位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不断地在实践和工作中发现问题和解决,仔细考虑系统的安全需求,将各种安全技术,人员安全意识级水平、安全管理等结合在一起,建立一个安全的信息网络系统为行政机关工作服务。
参考文献
[1]陈晓光.浅谈计算机网络教学[j].才智,2009,(08).
关键词 计算机应用基础 课程设计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1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特点
计算机应用作为新时代的一门技术,已应用到各项专业领域中,为了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需要,熟练操作和使用计算机是高职院校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高职院校必修的一门课程,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熟练使用操作系统以及office软件,要求学生具备计算机的操作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为今后的专业课程和计算机类课程学习打下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为高职院校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一门职业准备课,在教学计划中安排在第一学年,然而它却不同于其他公共基础和专业基础类课程,本课程的特点是教学内容更新快,教学对象的差异大,同时由于用人单位对于毕业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也是有增无减,课程要求能力目标不断加强。
2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现状
由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特殊性,传统的教学方法设计已不适应目前的教学需求,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在高职教育的现状存在诸多弊端,主要体现在:
在教学目标方面,课程成过于注重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操作技能训练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实践性教学明显偏低。
在课程体系方面,课程依然使用以知识点的层次递进的传统教学方式,没有基于工作过程开发设计,计算机基础教学与专业教学脱节,与实际应用脱节。
在教学内容方面,忽视实用性和趣味性,脱离了实际工作的需求,强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
针对以上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现状,高职院校必须对于本课程的体系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法等进行一系列的调整和设计。
3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设计
根据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的特点,利用“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模式”来进行课程设计更能充分体现“面向操作技能应用”的教学理念,工学结合,基于真实任务的工作过程进行教学内容的选取、组织,以专业为载体实施课程的整体设计,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拓宽就业平台,适应毕业后的工作岗位。下面就利用“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模式”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进行设计。
3.1教学目标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达到国家职业标准(计算机操作员)中级要求,并能顺利通过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MS-Office,通过一个基于工作过程的实际情景案例,使学生能完成相关专业生产任务中的各类技术文档的处理,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中的关键技术,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MS-Office办公软件中的Word 2010、Excel 2010和Powerpoint 2010工具使用,以及计算机网络基本知识和网络应用技术,使学生达到技能能力、素质能力和拓展能力目标。
技术能力方面学生要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Office办公能力,构建并使用局域网的能力以及日常维护、排除计算机故障的能力。素质能力方面学生应具备合格的政治素养、极强的合作精神,一定的英语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自助的学习能力,同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在拓展能力方面,学生应具备分析解决问题、思考探索的能力,同时具有勇于挑战困难,创新设计的能力。
3.2 课程设计
针对移动通信技术的专业特点,对本课程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情景案例设计,具体工作包括:员工招聘培训、工作文档制作、建设方案制作、设备使用、设备管理五个具体工作过程。从行动领域、学习领域和能力领域方面进行分析,行动领域中学生能用计算机实现各类基本软件的操作,能使用Office办公软件编辑文档、数据和文稿,能用网络进行工作技术文档的搜索下载。行动领域包含13个情景案例,案例内容为:岗前培训计算机基础操作、制作公司招聘启事、制作员工入职培训手册、制作员工旅游策划书、制作项目建设方案、制作设备使用培训文稿、制作设备操纵规程、统计设备维护费用、制作固定资产管理表、制作市场部绩效考核表、年度部门汇报业绩演示文稿、制作年终总结演示文稿、加快工作效率。通过行动领域中的情景练习,学生达到能力领域中的要求,能完成技术文档的制作,对毕业论文编撰和排版。
课程内容的选取依据符合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和学生的个体差异。情景案例中的文档主要从专业(技术文档);项目(技术)汇报;企业宣传海报制作;方案设计;产品销售情况统计;企业信息管理;职位竞聘演示文稿等中提取,与实际工作岗位紧密连接;教学内容选取同时考虑高职在校生学习基础、文化程度、学习意识、学习能力等不同;对计算机的认识、应用能力存在的差异,对职业岗位任职要求与学生个体差异分析的基础上,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序化,组织和安排教学内容。
论文摘要:电算化会计就是把以电子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化数据处理工具和数据库以及计算机网络等新兴技术应用于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中.是用计算机代替人工记账.以及部分替代人脑完成对会计信息的分析、预测、决策,内部控制制度是指在一个企业内部,为了保证生产经营活动的高效、有序进行,保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而制定并实施的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分为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 企业在建立了会计电算化系统后.企业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企业的内部控制带来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新问题.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如何加强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电算化会计系统内部控制环境的变化
企业实行会计电算化后.会计核算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着远程通讯技术的发展.使会计信息的网上实时处理成为可能。因此.要保证企业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对企业经济活动的正确反映.实现企业经营管理的目标.企业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必然应随着会计环境的改变而改变。
1.控制的程序和形式不同。手工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主要是会计不相容岗位分离的控制.对会计人员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工.使之相互监督和制约,按照规定取得和填制原始凭证.设计良好的凭证格式.对凭证进行连续编号.规定合理的凭证传递程序等等,在电算化会计中这些都转移到了计算机内.计算机会自动进行借贷平衡、余额平衡检查等。
因此电算化条件下.企业会计系统的控制由单一的制度控制转变为程序控制和制度控制并存,会计系统控制不但要控制原始数据的输入.还要对相关的计算机软、硬件维护及电算化程序的安全进行控制。
2.控制的内容不同。手工条件下的会计系统控制主要是针对经济事项本身的交易处理.即每项经济业务的处理都要经过有相应权限的人签章.多个业务岗位和多个责任人独立操作而形成明确的责任分工 在电算化条件下.原先应由会计人员按一定程序及授权处理的有关业务事项.现在可能由其他业务人员在终端机上一次完成:原先应由几个部门按预定的步骤完成的业务事项.现在可能集中在一个部门甚至一个人完成。业务人员可以利用特殊的授权进行多项业务的操作.甚至不经授权也可进行某项操作,会计电算化的应用。给会计工作增加了新内容.不仅要保存好相关的纸质数据文件,还要保存、保管好已存储在电子介质中的各种会计数据和计算机程序,会计系统控制也应增加新的内容,如计算机系统的使用、授权、病毒的防治等进行控制及软硬件、磁盘、软盘的安全控制。
由此可见.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与手工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相比较.控制范同更大、控制程序更复杂。它将职能控制与程序控制、人工控制和计算机控制相结合,是一种综合性多方位的控制。
二、电算化会计系统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1.相关人员的知识结构不合理。一方面电算化会计不仅要求从业人员掌握一定有会计专业知识.还要掌握相关的计算机、财务软件的操作方法以及相关设备的保养和维护知识。有些会计人员虽然在会计业务方面的经验丰富.但计算机专业知识却很匮乏.难以胜任用计算机处理会计业务工作.在计算机面前表现得束手无策.不能将丰富的专业知识在计算机中进行转化。另一方面计算机软件开发及维护人员对会计知识掌握的不够.因此软件设计不能满足会计系统内部控制的需求.或者是软件功能与会计功能相脱离.导致计算机技术不断升级.而会计功能徘徊不前的尴尬局面。
2.电算化软件的成本与应用效果不成比例,由于财务软件的开发未能实行统一的标准.再加上各单位使用的财务软件是向不同的软件开发商购买的.软件版本千差万别.就是同一公司的不同单位使用的软件也不尽相同.或是相同软件版本不同。导致了报表汇总、数据查询、数据传输的不方便,不能有效利用计算机的强大功能实现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浪费了资源,增加了核算成本。一些单位的领导对会计电算化T作还存在一些片面的认识.不舍得在软件后期的开发与维护、升级与培训方面进行必要的投入.造成电算化软件强大的控制功能不能被有效地开发利用,形成电算化软件的闲置与浪费。
3.电算化控制制度不完善 2008年 6月 .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了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基本规范对内部控制及期 目标、原则、要求等进行了明确.但是企业应如何应对,如何依据规范进行实务操作 .切实防范和规避经营风险 ,将是企业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财政部 1996年就了《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企业实现电算化后 .会计部门人员的结构、会计业务的处理方法、会计档案的保存介质和方法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企业与之相应的规章制度却不完善 .给计算机犯罪留下可乘之机。
4.企业经营风险加大 由于电算化软件本身的缺陷及制度方面的不足给利用计算机犯罪的不法之徒提供 了便利 .超越权 限或未经制授权 的人员可能通过计算机和 网络浏览全部数据文件 ,篡改 、复制、伪造、销毁重要的财务数据 ,达到犯罪的目的。据统计 .全世界利用计算机犯罪直接盗走 的资金达 200多亿 .我国金融领域发现的利用计算机作案的经济案件达 l00多起 .从 1986年深圳发现的第一起案件至今 .涉及计算机的犯罪从类型到发案率都在逐年上升犯罪方法和类型成倍增加 可见利用计算机犯罪数额更大 .手段更先进 .方法更隐蔽 ,因此给企业带来的经营风险更大 作为 内部控制 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会计系统控制要求企业严格执行会计制度 .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明确会计凭证 、会计账簿和会计报告的处理程序.保证会计资料 的真实完整。同时还要根据财政部的有相关制定出适合电算化特点的、能够有效防范经营风险的内部控制制度
三、如何加强 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
1.在 内控制度上要有新内容原有的内部控制制度主要是针对会计核算过程进行的控制.在电算化条件下.由于计算机的使用改变了原有会计凭证、会计数据的传递方法.原有的授权、审批程序发生了改变.这些变化要求在会计系统的控制制度中增加新的内容.以适应 电算化会计系统内部控制的要求 具体包括计算机的使用、数据管理、系统软件的安装、权限分配、密码设置与更改等规章制度等,通过这些新的规章制度保证电算化会计核算的全程受控 。
2.在风险控制上要有新举措 电算化会计使企业的会计核算百高效更准确及时.但也 给企业带来了更大的经营风险,利用计算机犯罪,手段更加隐蔽,篡改原始数据不易留下痕迹,企业必须根据电算化会计的特点 .制定严格的风险控制程序 .包括计算机系统内及磁盘内会计信息 的安全保护 :网络系统的安全控制 ;计算机操作员 、系统管理员 、系统维护员的岗位控制;数据备份控制 、凭证修改与删除权限控制,反记账与反结账权限控制.计算机接触控制等 ,只有控制措施得 当,才能降低经营风险 .减少企业的经济损失
3.在人员培训上要有新形式 在电算化条件下.会计机构由财务人员和计算机人员共 同组成 .改变了原来单一的组成形式 .因此在人员的培训上必须对这两方面的人员进行双向培训 .即对会计人员在原有会计专业知识培训的基础上增加计算机相关知识 的培训 .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电算化的操作和控制:同时对 电算化软件的开发人员和计算机的维护人员进行必要会计知识培训.这样会使软件的开发和编制更贴近会计核算T作的实际.更好地发挥企业会计系统内部控制的功能
4.在制度 的贯彻落实上要有新措施 会计系统的控制制度不但要与企业的发展同步 .更重要的是要保证已经制定的控制制度得到切实的贯彻落实 .不要让制度停 留在纸上 .而是落实在行动中 以甘肃电力公 司财务处处长顾慧娟贪污案为例.她能在短时间内贪污 1707万元 巨款不仅和她本人法制 观念淡薄有关 .也和一些会计人员违犯内控程序进行会计处理有关.试想如果每名财务人员都严格按会计系统控制程序处理会计业务 .那么从下属电厂汇往甘肃电力公司的资金就不可能汇到外地的一个股票账户上 .顾慧娟也达不到犯罪的 目的 所 以要在会计人员 当中进行经常性 的内控制度 的学习和贯彻 .使内部控制制度真正落到实处.使会计系统的控制真正发挥作用
另外一些人很早就发现了3D计算的价值,他们是图片工作站的用户。确实,在过去几年里,用3D设计飞机,考查石油储备和研制新药已经十分普遍。
在没有3D技术的时候,飞机机翼设计师要交给计算机操作员一捆打孔卡片,然后等上一个星期才能拿回写在复写纸上的数以千计的数字。今天这一切复杂的数据都由一幅机翼图来表现出来,以3D色彩展现着各种条件下的机翼流线。观众可以实时旋转图像。设计师可以改变参数以观察整体设计的效果。
在海面下,石油和天然气的钻孔机可以把地震波传递到几英里处,收集地震回波,从而推测出那里可能存在石油。各大石油公司所使用的程序如GeoProbe就能制作出海床下岩石结构的清晰的3D图像。这个软件几乎包办了一切,就差没有直接喊出“钻这里”了。
研究者可以用3D计算来模拟药物化合物的制作。这一技术能够快速排除那些无用的化合物,节省科学家的时间。
3D图像处理已经开始进入日常的商业应用。小的建筑商就能买得起用于对与工程问题进行评估的硬件和软件。室内设计师可以让他们的客户看到整幢房子的3D图像。房地产销售人员可以让客户在车内的笔记本电脑上从各个角度观看一个单位的内外状况,
但是,在某些商业用户和专业用户已经使用3D计算技术的时候,主流的商业用户大多还在老旧的硬件上使用着古老的软件。大多数商业使用的是简单的以字符为中心的程序和软件来处理文字和数字,而不是与3D计算有关的大型图片或视频文档。例如,虽然银行所面对的是各种数据堆积如山难以处理的世界,但是它们所使用的是自发研制的程序或CSC公司研发的商业软件。因为这些系统在设计的时候把安全放在第一位,所以它们倾向于大型机,雇佣较年长的建筑师。视频呈现可以帮助银行发现现金管理中出现的异常行为,以便进行干预。
几乎能够给每一个行业带来改变的应用软件三合一3D软件就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它的三重功能是:大规模数据集的视觉呈现、视频会议,和视频点播。
在3D医疗信息应用方面,IBM提供了一种类似的性能,称为医疗信息中心。这个软件在丹麦的一家医院试用。它把病人的情况在一个人体展示图上标记出来,这样,医生就可以点击身体的一个部分,来判断可能的联系,包括描述、已发表的论文,常见疾病,治疗方法,有时甚至还有病人的相关病史。
视频会议可以减少旅行,节约开支。但是真正好的高清晰度的视频会议仍然花费不菲。惠普公司的Halo软件和思科公司的网真软件提供了全方位的解决方案,需要花费几十万美元。宝洁、汇丰银行、美联银行、SAP和麦克森公司都是使用网真软件的公司。Halo的用户有梦工厂、AMD公司,和美国国际集团。随着宽带的全面提高,惠普、思科和其他公司降低了技术的成本和范围,这种现成的软件将越来越受欢迎。思科已经提供了网真软件的个性化版本。
视频点播指的是公司进行一般通讯使用的视频。例如,当某一个人浏览公司网站的时候,他点击某个链接,页面上冒出来的是一段视频,而不是一个文本文件。建立和视频所需要的真实、更方便使用的工具将带来帮助,不过,公司可以从这种融入了最新技术的程序入手。以亚特兰大为基地的多点传送,能够为用户提供完整的视频体系和主机服务。
关键词: 中职学校 计算机专业教学 教学改革
一、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21世纪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电脑普及的信息时代,计算机技术正日益受到新的科学技术的冲击,信息技术、生
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空间技术、海洋开发技术构成了前所未有的新科技群。计算机技术课也成为中职学校的必设课程和重点课程,但它的高速发展性、综合性成为制约学生学习和教师授课的难点。传统的计算机教学多采用理论和实操分开授课的形式,即先在教室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再到机房进行实操训练。这样使得理论和实操出现时间上的间断,学生操作技能很难达到企业用工的要求。面对目前金融危机环境下严峻的就业形势,学生必须具备真正的实操技能,教学必须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变化,改变传统的“以知识为本位”的教学目标,代之以“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目标。
二、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的研究内容
1.理论和实操实现一体化教学。
模拟企事业的实际工作环境,在原来教室的基础上添加相应的网络通信设备、多媒体设备、网络打印机、电脑等,就变成了“一体化”教室,做到教师和学生人手一台电脑。由师生双方共同在“一体化”教室中边教、边做、边学,把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模拟企事业的工作环境进行项目化教学,以提高学生技能水平,完成教学任务和目标,使学生一毕业就能适应企事业的工作环境,满足企业对技能的要求。
2.改革教学模式,改变教师观念。
教学模式包括教学思想、功能目标、操作要领等,它是组织、设计和调控教学活动的方法论体系。当代的一些教育理论家也认为:“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应是让学生在体验和创造的过程中学习。”计算机课程既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它要求学生不仅要很好地掌握理论知识,而且要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操作实践当中去,并在操作实践中不断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此对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具有很好的作用。在计算机这一现代化的学科中,在面临21世纪的挑战面前,从事计算机教育的工作者应该树立全新的教育观,树立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是终身教育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首先,明确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是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促进他们的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其次,明确素质教育的实施,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创新教育是旨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育,推行创新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再次,创新能力需要终身培养,创新动机需要终身激励,因而创新教育也是终身教育。
3.针对职教和专业特点,大胆进行课程整合。
两年制势必弱化学生的文化基础,但我们应当认识到,学生必须具备的文化基础已经在高中阶段形成,进入高等教育层次后,学生的文化基础更多表现为意志品质的培养,以及后续的学习能力。学校不可能教给学生终其一生的知识,只能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职业技术教育是合格教育,而不是优秀教育,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我们培养的是计算机操作员而不是计算机工程师,所以授课课程应以实用为目的,针对学生基础相对较薄弱的特点,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旨构建新的课程体系。
4.创新教育。
总书记曾经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大力进行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能力教育。这是全面推进我国现代化事业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保证。”换句话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1)在兴趣中树情感。计算机课程的教学环境,可以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人的认知需要的情绪表现,在学习过程中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要稳定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采用引人入胜的教学情景,由衷赞美学生的成果,采用交互性强的先进教学手段等,从而使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愿望,体验实验成功的喜悦,培养自主学习的情感。
(2)在自主中变观念。长期被动式的学习方法束缚着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发展,教学中学习观念的转变是培养其自主能力的首要问题。创新思维是学生在最佳心态得以发展时出现的。这就需要我们在课堂上营造宽松、民主、愉悦、新奇的气氛,为学生形成“最佳心态”创造条件。要做到这一点,笔者认为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在创造教育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课程教学设计上,而不是在课堂上控制学生。教师要做学生的朋友,尊重每一位学生,做到因材施教,教学相长;要为人师表,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不能仅满足于学生继承知识,而应使学生学会创造;要诚实正直、平等待人,善于与学生沟通。计算机教学是人机交互以技能操作为主的教学,我们要强调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学生是技能学习的真正主体,利用这个教学特点,我们应要求学生摒弃跟从式的学习方式,让他们意识到自己是今天学习的主人,实验结果来自于自己的努力,老师只是“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老师的演示操作仅仅起着指导作用。与学生的第一次接触,就应以此理念要求学生,并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让他们产生“断奶”的痛苦,从而去寻求学习的方向,使自主学习的观念渗透到其内心中。
(3)在实践中长能力。计算机课是一种实践课,这是由计算机本身的特殊性所决定的,而这些特殊性恰恰是阻碍学生学习的一道障碍。让学生在课堂上有一种近似人们在工作中使用计算机的情境,在这种情境中,他们会遇到很多问题,通过不断地解决问题,学生会一步一步地掌握有关计算机的知识,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计算机操作能力,开拓视野,打开思路,从而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潜力,适应现代社会的工作需要。
教学计划不能一成不变,应根据社会的需要而不断调整。专业教学计划随社会发展而发展,已毕业就业的学生也可以根据需要“回炉”――回学校进行新课程的短期学习,使知识及时更新。在进行计算机教学时教师应鼓励、指导学生大胆、灵活地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竞赛,进行自由辩论,互相交流方法,互相启发思路,以实现解决实际问题与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机统一。
参考文献:
[1]蔡妍.浅谈中职计算机专业方向定位与课程改革.职业教育研究,2009.3.
[2]邱凯.浅析中职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改革.西部开发报,2009.3.
[3]梁帆.论创新教育与职校计算机专业教学.中国论文下载中心,2008.11.17.
电子商务对传统会计假设的冲击
会计理论与实务是建立在一系列会计假设的基础之上的,会计假设的提出,对会计理论研究和会计实务都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电子商务对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这四项假设均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因此我们需要重新认识和理解,使之能够满足互联网上会计信息使用者决策的需要毕业论文。
会计主体假设从空间上界定了会计工作的具体核算范围,只有在这个假设基础上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等会计要素才有了空间归属。然而,随着电子商务发展而来的虚拟企业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企业组织,其"主体"是寿命与空间随时间而变化的松散联盟。对为一个持续时间较长的项目而组建的虚拟企业,其会计主体将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主体即相对稳定的联盟体;但对临时组建的寿命短暂的联盟,其会计主体并无多大实际意义。
持续经营假设是主体在今后可预见的一段时期不存在清算与破产的可能。企业资产价值以历史成本计价,而不是采用现行市价;收入与费用的确定采用权责发生制而不是收付实现制。对随时可能解散的虚拟企业而言,持续经营假设将面临挑战。一般而言,虚拟企业的收支在同一交易期间完成,收付实现制相对权责发生制更为合理。此外,对所有会计要素均来自各成员方的虚拟企业而言,采用现行市价法作为计价基础会更好地反映该联盟会计要素的现实质量状况,因而更具有现实意义。
由于电子商务基于高速网络,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虚拟企业就有可能解散,会计分期假设也面临挑战,因而以交易期间作为会计期间,更适合虚拟企业。电子商务对货币计量假设的要求相对传统要求也提高了,将传统意义上的货币计量发展成为电子货币计量,货币出现无纸化的趋势。此外,电子商务的应用给企业带来了应变能力、服务质量以及企业竞争能力等的提高,这些因素对信息社会的企业的生存至关重要却无法用货币计量,因而在计量方面,应附加非货币化的环境信息与报表的附加说明。
电子商务对会计组织的影响
电子商务在改变人们日常生活模式的同时,也带来了企业的管理与组织的变革。电子商务对会计理论的基本假设、基本原则、会计报告等带来的冲击归根到底对会计循环产生了冲击,由此带来了会计组织与工作方式以及会计人员职能的转变。
电子商务对会计组织的影响主要有如下四个方面:1提高工作效率。通过网上银行使资金结算工作效率大幅度提高,会计信息的交流更方便和直接,网上交易信息的及时获取提高了财会系统的应变能力。2改变工作方式和工作环境,地理上分布的财会职能不再受交通条件的制约。3工作任务的调整与合并。面向电子商务的信息技术的使用使许多由人完成的任务由机器自动完成,许多工作岗位将消失或合并。工作任务的改变是组织发生改变的基础。4新的环境产生了对职员的新的要求。电子商务信息的传递与处理均要通过对计算机的操作来完成,这就要求会计人员既是一名出色的计算机操作员,又是一名高水准的会计师并能熟练掌握多种软件。此外,internet上的公司多数是国际企业间的相互合作,涉及不同的语言、商务、会计处理方法和社会文化背景,这同样要求网络会计人员必须熟悉国际会计及商务惯例,并具有较为广博的国际社会文化背景知识。
电子商务呼唤网络财务
互联网技术对会计理论和实务的冲击,促使未来的会计软件必须适合未来会计复杂化、多样化以及网络化的需求。互联网是继PC之后,发生在全球IT领域的第二次产业浪潮,它带来了IT产业以及全球经济和社会的重大变革,使电子商务成为网络时代的商业方式和企业生存方式。WEB技术使"大企业变小,使小企业变大"。
网络财务软件,以整合实现企业电子商务为目标,能够提供互联网环境下财务管理模式、财会工作方式及其各项功能的财务管理软件系统,网络财务软件是电子商务软件的重要构成。为适应电子商务的要求,网络财务软件必须提供全新的特征。首先,从管理方式上,它必须实现业务协同、远程处理、在线管理、集中式管理等管理模式,在工作方式上必须支持在线办公、移动办公等方式,同时能够处理电子单据、电子货币、网页数据等新的介质。其次,从软件功能上,网络财务软件必须在现阶段财务软件的基础上提供如远程报表、远程查帐、网上支付、网上财务信息查询等功能,支持网上询价、网上采购、网上服务、网上银行等。第三,网络财务软件必须以网络技术为核心,采用互联网/电子商务应用系统的主流开发和运行平台开发和运行。
关键词:英语教学;多媒体技术;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9-014 英语广泛推广的六大转变之一就是“教学方法从纸质教材面授为主向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网络教学为主转变”。一方面,传统语言课堂教学模式的弊端日益明显;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缺的要素,为了适应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校英语教师倾向于在课堂中运用现代网络技术来辅助课堂教学。但在实际操作中,多媒体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据此,分析了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使大学英语多媒体教学达到预期的效果。
一、传统教学模式与多媒体教学模式的差异
传统条件下的大学英语教学,一般依赖于以下三种教学资源:一是当地、当时所具有的教学资源存储,即教师的学识造诣、语言水平、教学方法及语言观等,我们称之为智能资源;二是教学主管部门或学校所提供的教科书、辅导材料、读物等,我们称之为文体资源;三是一些与教学有关的教学设施,如语音室、录音机等实物,我们称之为实物类教学资源。教师在对学生们进行语言信息输入方面做出的努力,基本上只能局限在每周不过只有几个小时的课堂上,而不能突破时间和空间条件的限制。学生们在课余时间也只能面对书本学习英语,难以再有理想的语言环境。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网络技术的发展及多媒体在网上运行的实现已经不再是大家望尘莫及的事情,学生们几乎可以随时随地连接互联网,因此,通过设计良好的网上课程可以真正实现个性化教学,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还可以通过以网络支撑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课程教学时段组织协作式学习、个别式交流,从而培养学生实际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具有容量大、图文并茂的教学环境,便利的人机对话操作、加之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使教学能走出课堂。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在色彩、动画、声音及表现手段上都是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多媒体网络教学不仅适用于课堂,还可以供学生课外使用。学生可以在网络的任意终端与学校的教材库连接,以获取教师所提供的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练习材料、语音材料或视频影像。这样,大大地扩大了学生对语言感知的空间和时间,无疑会极大地丰富语言环境,也易使语言学习更富有连续性,比较不易受到母语的干扰。采用多媒体方式教学比传统的教学不仅会在语言信息输入的“量”上有较大的增加,而且也在输入的“质”上有较大的提高。
二、引进多媒体教学的必要性
(一)运用新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诸多的原因,我国的英语教学一向都是以粉笔式的教学手段为主,教师满堂滔滔不绝,学生听得昏昏欲睡,缺少场景,缺乏激情,没有兴趣,没有主动性。时间一长,学生感到英语枯燥、难学,不乐于学。而多媒体集图、文、声、像于一体,展示语言情景,把单调枯燥的单词、语法转化成形象有趣的动感画面,将充实、形象教学内容一一展现,通俗易懂,使学生置身于一个完全的英语世界中,不自觉地运用视、听、说等全部感官参与到学习氛围中。这种逼真的语言场景给予学生的是一种享受而不是枯燥的记忆,学生会感到身心轻松,有所吸引,沉浸在其中,乐在其中。事实上,形式新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
(二)改善英语教学条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目前,不少高等院校英语教学仍采用一些旧的教学模式,以汉语的方法教英语,课堂上乃至课余缺少真正运用英语交流的环境。要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英语教学就要培养学生能听能说的实用技能,而旧的教学模式根本不能适应这一需要。引进多媒体技术为英语教学提供了一个互动的、开放的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实实在在的语言交流平台。
(三)增加课堂内容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传统的英语教学,老师讲解太多,学生参与听、说实践的机会很少,导致教与学的效率十分低下。而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优化整个教学过程,最大限度地利用课堂时间,尽可能多地增加教学内容的信息量,扩大知识面,丰富授课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扩大了参与面,既减轻了教师的工作强度,又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为英语教学的改革与质量提高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互联网下载优秀的课件,也可以在网上与其他教师进行经验交流,讨论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学生也可以进入一些英语教学网站,向多位教师及专家提出问题,和同学探讨学习中的成败得失。这样,就实现了资源共享,丰富了学习内容,增加了学生语言学习实践的机会,给学生带来了学习兴趣,由以往的“要我学”变成了现在的“我要学”,自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大学英语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教师缺乏多媒体设备操作能力
这种欠缺一般表现为:一些英语教师对计算机本身比较陌生,在课堂上即使遇到一些简单的操作问题也束手无策;对多媒体课件制作过程和相关教学软件知之甚少,更不用说对现有多媒体课件的应用环境提出改进方案。传统的课堂没有多媒体手段,往往粉笔加黑板就能对付,是否具备计算机应用能力也就无关紧要了。
(二)教师过多依赖于多媒体课件
现在各种英语教科书大都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课件,课件内形式多样,讲解详细,图文并茂,操作性强,远比教师用书方便实用。因而,有的教师就此简化甚至省去了备课过程。从形式上讲,备课材料再详细,都不如课件的动画和图片更能吸引学生;从内容上讲,课件毕竟凝聚了众多编写者和制作者的心血,虽不能说完美,但要自己另起炉灶,找资料,做幻灯片,工作量太大,恐怕还达不到现有水平。于是,这种依赖性就表现为:在英语课堂上,教师潇洒地手握鼠标,逐一“演示”课件内容。教师从以前的知识传播者变成了现在的计算机操作员,毫无个性可言。
(三)多媒体教学课件和学生课本衔接不够
多媒体教学中,教师是根据课件的思路来上课的,学生在被课件丰富的形式吸引的同时,往往会忽略课本。一堂课下来,学生不清楚所教的知识和书本的内容有何联系。往往在课上看了很多,也读了很多,却不知究竟应该学什么,真正吸收的内容并不多。而在传统课堂里,教师围绕书本进行教学,针对性强,学生可在书上相应处做笔记,以便日后复习。
四、改进英语多媒体教学的方法
(一)切实提高教师的课件制作水平
一些高校英语教师尤其是中老年教师缺乏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把课件制作看成是简单的书面教案的打印,或者是多设计些花样,结果使得教学效果事与愿违。所以,英语教师必需接受新的挑战,要学会对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开发制作和灵活运用,加强现代技术尤其是计算机课程的培训,提高自己运用现代技术的水平,要不断学习充电,更新知识,制作出高质量的英语教学课件,创造出形式新、内容实、效果好的课堂教学模式,高效地开发学生创新性的学习潜力,促进英语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教师应科学地理解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
多媒体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在英语教学中只起辅助作用,老师应摆正其位置,充分认识多媒体的辅和教师的主导性。很多老师认为有了多媒体教学,自己就只当放映员,不用过多地讲、过多地写。其实这是一种认识误区,多媒体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并不是英语各类信息的展示传送,而是通过真实化和情景化的英语教学内容,增强学生参与听说技能操作的积极性、趣味性和互动性,从而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所以老师要科学理解多媒体技术,把它作为一种有效的手段,充分利用其优越性,多渠道地启发诱导学生,开动脑筋,主动交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实现常规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的融合
尽管多媒体英语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有很多优势,但是无论何时何地也不能完全代替常规的英语教学。常规教学中一些好的做法,如讲课中穿插着德育教育,特定情景下的师生情感交流,老师的动作演示,教学挂图等仍要保留,并有效地运用到多媒体教学中。把常规教学的可取之处和多媒体教学的先进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取长补短,相得益彰,就可使大学英语教学达到最佳效果,从而使英语教学质量再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 熊霄.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对外汉语教学模式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1.
[2] 莫锦国.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在多媒体课件设计中的应用[J].外语界,2003,(6):19.
论文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开设;平面版式设计;实践与思考
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经过对东莞市黄水职业中学及外校所开设专业课程的调研分析,认为中职学校各专业的基础课:计算机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子商务三个专业开设的“网站规划与网页设计”、计算机动画设计的“图形图像处理”;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汽车美容与装饰”,烹饪专业的“美术与设计”,服装设计专业的“设计基础”,电脑美术设计专业的“平面设计”等专业课程与平面版式设计这门课程内容都有紧密的联系。根据中职学校专业课程的培养目标及特点,笔者在这几年尝试性的开设了“平面版式设计”这门课程,作为对美术教学的改革和探讨。对文化课如何更好地与专业课结合,为专业课服务进行了有益探索,取得较好的成效。
一、平面版式设计的内涵与运用
平面版式设计又称编排设计、版面设计,是平面设计中的一大分支,主要指运用造型要素及形式原理,对版面内的文字字体、图像图形、线条、表格、色块等要素,按照一定的要求进行编排,并以视觉方式艺术地表达出来,并通过对这些要素的编排,使观看者直觉的感受到某些要传递的意思。表面上看它是关于编排的学问,而实际上,它不仅是一种技能,更是技术与艺术的高度统一。版式设计的范围可涉及到报纸、杂志、书籍、画册、网页等平面设计的领域。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翻阅报刊、浏览网页的时候,又或当我们漫步街头与各种林立的广告牌、指示牌、商标等相遇时,更有超市、商场中琳琅满目的商品包装、商品陈列的样式,现实生活中学习用的多媒体课件powerpoint的版面设计,为自己博文进行编辑装饰,DIY电子贺卡、生活影集这些都是经他人或自己精心设计展示出来的版式效果,我们也从中自觉不自觉地感知与品味版型设计。这说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需求不但每天都会接触到大量的版式设计作品.同时也衍生了许多新的专业,如网页制作与设计专业、动漫制作专业、多媒体技术专业等,而这些专业都与版式设计有着紧密的联系。
二、开设平面版式设计课的必要性
1.平面版式设计课有助于相关设计软件教学目标的完成。据调查了解,中职学校电脑美术专业、动漫制作专业都开设了平面设计这门课程,有专职教师任教。他们基本上都是既具备相当的设计素养,又拥有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而其它专业的必修课“多媒体技术”中的word、powerpoint,或计算机专业、网络设计专业的专业课及精品课程dreamweaver、photoshop、flash、coreldraw中有关文字的排版、色彩的搭配、图形的组合等有关编排设计方面的课,还是由信息技术课的老师讲授。由于信息技术与平面设计两个专业跨度较大,往往出现这样的现象,来自信息技术专业的教师的平面版式设计、美学知识缺乏,对版面排版、色彩搭配一般规律了解不够,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只能照本宣科,所举示例只注重了信息技知识的传授和堵养。学生虽然学习了很多的有关设计或文字排版的软件,却不会利用这些软件进行相关的创作;或者信息技术老师由于设计(美学)素养不够,往往不能很好利用平面设计的编排规律对设计元素进行组合排列,主要表现在对版式设计中的文字、图形、色彩及点、线、面等设计元素的编排能力较弱,从而直接造成有关设计课不能达到运用信息技术进行美术创作的教学目标。开设平面版式设计正好对辅助学生学习相关设计软件和信息技术达到教学目标。
2.平面版式设计课能激发学生学习设计软件主动性和积极性。如上所述的几个软件,如果只让学生学习软件操作的技术,没有了解学习这个软件的真正目的和意义,那么学生的学习就相当枯燥。由于学生没有版式设计的基础,要求他们运用这软件对文字、图形、色彩以合理、美观的形式表现出来时就显得相当困难,对字体的运用、图片的放置、色彩的搭配比较随意,版面杂乱无章,色彩花俏,毫无美感。而开设平面版式设计课,使他们懂得运用平面版式的编排规律,用这些软件制作出各类精美而具有艺术效果的版式作品,他们就有了成就感,并认识到平面版式设计在专业课中应用的广泛性.自然就增强学生学好这门课程的信心。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让他们欣赏到国内外大量的版式设计作品,开阔了视野。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自然就能激发出学生学习相关软件的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3.平面版式设计课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评价能力。美术也称造型艺术或视觉艺术,而平面版式设计是视觉艺术的一大分支,它与其它艺术一样在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力和提高对美的审美能力中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教育和享受。在生活中经常听到学生赞美某个设计作品或某本书籍中的图形图像多么美,但是不懂作品为何美,美在哪里,不能正确理解和评价作品,更加不会欣赏优秀的版式设计作品,或对作品的评价仅止于感官认识,至于作品的内涵、意境都不能领会。这就属于审美教育的范畴,需要老师在设计课中多引导学生分析、评价作品,从版式中的构图、点线面、黑白灰、空问、色彩等美术语言去分析作品,让学生审视美、领悟美、捕捉美。在“平面版式设计的原理”这一章中讲授的平面版式设计的视觉流程、平面版式设计形式与法则、平面版式设计的造型要素、平面版式设计中的网格体系及色彩象征,这些内容就很好的诠释了如何有效地将特定的信息准确地传递给目标受众,如何在版式设计中做到诉求理念和设计表现的个性化统一。实践证明.学生通过学习版设计原理和版式设计中的文字、图像和色彩组合构成法则后,审美评价能力和情趣也得到了一定提高。
4.平面版式设计课可以提高学生的设计创意理念。版式设计是指在规定的版式上将各种所需的视觉元素进行有机的排列组合,达到视觉生理学和视觉心理学的高度统一。版式设计尊重视觉美学的自身规律,达到视觉感官的完美结合。创造想象力是人类最伟大的能力。而平面设计就是表达想象力的平台。学生可以创造性地把个人见解、设计对象以及版式等设汁元素重新组构,来表现版式设计的个人风格。学生对不同色彩、肌理、块面、紧密、动势等进行编排,编排出给人或紧张或放松或兴奋刺激或夸张怪诞的视觉元素,这就是版式设计的创造性活动,它不但能使学生在编排中掌握排版能力,还可以有效的激发出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意理念。
5.平面版式设计课可以拓展就业范围及提升就业能力。2l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电脑的使用已经非常普及,在一些用人单位的招聘条件中我们可以看到熟练操作计算机办公软件的重要性.有些公司还提出要求有文字编辑能力、图形处理等方面的能力。现今最热门的职业是IT互联网等有关职业(智联招聘网排行榜),招聘此类人员大部分都要求具有网站整体页面的设计和布局观,有较强的文字、色彩、图形设计能力,能独立完成网页设计作品,有较好的创造性思维及较好的审美观。所以在中职学校普及开设平面版式设计这门课程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对图形、文字、色彩等设计元素的编排设计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就业机率,而且使他们在未来职业生涯中,发挥更大的潜力,实现从最初的图形图像处理人员到平面设计人员的晋升,平面版式设计基础使他们得以持续发展。
三、开设平面版设计课的可行性
1.平面版式设计课程的开设符合新课改的要求。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的文件要求,美术课在中职学校为必修课,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基本科学文化素养,为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职业技能的培养服务,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促进终身学习。文件要求美术课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应与培养目标相适应,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加强与专业和社会实践的紧密联系。所以,笔者认为在中职学校普及开设《平面版式设计》这门课程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具有可行性。它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艺术素养,还辅助学生学习好“多媒体技术与应用”中的有关课程,更重要的是服务于学生学习好相关专业精品课程,提升专业技能水平,为学生转岗就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2.学生对平面版式设计课程大多有学习兴趣。几年来,笔者在中职学校开展平面版式设计课的教学,丰富了美术课的内容,提高了学生的对文字、图形、色彩的编辑和平面设计能力,同时还激发了学生学习相关专业的兴趣。为了证实开设这门课程学生是否有兴趣学习和对所学专业课是否有辅助作用。笔者在每学年课程结束后就向学生做问卷调查(如图1和图2),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85%的人感到有兴趣,97%的人感到对自己所学专业课有辅助作用。当然还有15%认为学习平面设这门课无所谓或没有兴趣,还有3%人认为对自己所学专业有没有辅助作用,这说明教师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上还需要改正,还要帮助小部分学生转变学习观念,提高对版式设计的认识。
图1选项为:a.很感兴趣(22%)b.有兴趣(63%)C.无所谓(11%)d.没兴趣(4%);
图2选项为:a.很大(28%)b.较大(51%)c.不大(18%)d.没有(3%)
3.平面版式设计中的文字、图像、色彩元素的变革。在网络信息时代以前,一个设计师要设计有创意的图形或艺术字体,就要有深厚的绘画基础,对色彩的搭配有着深刻的认识。而现在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图形资源的共享,要取得一幅有创意图片是相当容易的,当前各种艺术字体的产生也为设计提供了素材。另外在各个软件中自带的色彩填色对话框里丰富而有序的色彩,很好的描述了色彩的分类,可帮助个人快速地选择正确的色彩而定出作品的色调。在以往的色彩教学过程中,学生通常要做大量的色彩练习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还要制作精细、工整,不允许有一点错误,不然可能就会导致返工。然而运用排版和绘画软件进行绘制、着色、编辑和修改等就很方便,只需要几个简单的步骤就可以做出手工制作难以表现的效果。
四、课程内容及能力目标的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