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1-26 10:38:48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美学原理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多媒体教学也呈现出如下问题:
1.1学生笔记方面的困扰
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记录笔记的速度一般高于教师板书的速度,因而教师写完一段板书,学生即完成相应的笔记,两者基本同步。多媒体教学中,由于多媒体课件可以瞬间呈现大量信息,这种同步性被打破,课堂上经常出现教师对知识点的讲解已经完成,学生犹自奋笔疾书,赶记笔记的场面。此时,教师如果直接将课件更新到后续章节,学生就只能留下残缺的课堂笔记,如果等待学生抄完笔记,则会浪费较多时间,如果为了避免这种两难选择,将课件交付学生,学生又会对电子课件产生依赖,从而完全不记笔记。学生在课堂笔记方面过度的忙碌和闲暇,都不利于他们集中注意力听讲和思考,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
1.2教室布局带来的影响
南通大学的教室,按照黑板和多媒体投影屏幕的关系,可以分为以下三类:无多媒体、投影屏幕居中、投影屏幕居于一侧。在三种布局中,第一种以文字向学生传递信息的功能完全由板书承担。在第二种布局中,黑板通常是一整块,当投影屏幕放下后,投影屏幕居于正中位置,黑板未被遮蔽的剩余面积被分为两块,这两块残余的黑板面积偏小,承载板书的能力大大减弱,只能起少量辅助作用。第三种布局中,整个黑板通常是由分为两组的四块黑板组成,每组的两块黑板均可沿垂直导轨上下移动,居于黑板一侧的投影屏幕放下后,会遮蔽两组黑板中的一组;在这种布局中,未被遮蔽的一组黑板,即使用于传统教学形式下的板书承载,亦堪使用。第二和第三种布局条件下,都可以开展多媒体教学,但在使用多媒体课件的同时,板书的表达能力有较大差距,在目前的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在制作课件时,未将这方面的差异考虑进去,因而通常是制作一个课件,在所有多媒体教室中都使用这一课件。这种做法,只考虑到授课的内容,而对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较少顾及,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最佳教学效果的获得。
1.3多媒体教学时的照明环境影响
多媒体教学通常使用投影仪播放课件,投影的原理类似于电影播放,要求较为黯淡的光线环境。因此,在上课时,学生为了更好地观看投影屏幕,常常关闭教室内的大部分电灯,拉上前排或全部窗帘,营造出昏暗的教学环境,对于投影设备老化,投影效果较差的教室,尤其如此。这种昏暗的环境,固然有利于多媒体课件的播放,但却使教室环境变得如同电影院,与教学上对“窗明几净”的要求则大异其趣。黯淡的照明条件,不仅不利于学生精神的振奋和注意力的集中,同时使板书成为鸡肋。
1.4教学中存在“为多媒体而多媒体”的倾向
管理学原理课程中的某些授课内容,以传统的形式和多媒体的形式都可以很好地展现,但由于多媒体授课形式的普及,不少教师倾向于将全部授课内容都搬上多媒体课件,因而花费了大量时间进行课件制作。例如,决策树的绘制,以传统形式在黑板上当场画出决策树,其直观性和动态性并不逊于动画形式,绘制过程也并不繁琐,教师绘图所花的时间与学生记录基本同步,从各方面来看,效果都与多媒体形式旗鼓相当,而备课效率则更高。除备课效率外,“为多媒体而多媒体”的更大问题在于,当教师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将全部教学内容搬上多媒体课件之后,授课的内容和流程便趋于固化,随堂发挥的灵感受到限制。与板书可以依据灵感“随时为变”的特性不同,多媒体课件不大可能在教学现场临时更改,稍纵即逝的灵感可以带来内容风格迥异的板书,却难以撼动高度程式化的课件。对“大而全”的多媒体课件的路径依赖的形成,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完全弃用粉笔,转向键盘和鼠标。至此,课堂进程完全取决于事先的设计,成为数年不变的“固定套路”。这一趋势,对于教师改进其教学技巧是不利的。
2关于改进多媒体教学的对策与建议
2.1正确认识教学目的与教学手段的关系
在近年来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日益认识到,在《管理学原理》这门课程的教学中,多媒体教学形式与传统教学形式并非非此即彼的替代关系,而是可以共存与融合。实际上,无论多媒体教学形式还是传统教学形式,均为教学的可选手段,而非目标。《管理学原理》教学的目标在于使学生掌握管理学的基础理论、基本原理和常用方法,了解各种流派的源流、思想、观点和方法,并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设计解决方案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手段的选取应服务于这一目标,即何种手段能够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则选用之,否则,替换之。
2.2依据授课需要对课程内容的展示形式加以选择
在授课内容方面,可以大致分三类:第一类是需要以影音资料或动画、图片形式呈现的内容,第二类是涉及企业或事件背景的大篇幅文字内容,第三类是适合较为简短的文字加上口头讲述呈现的内容。第一类中的影音资料只可能以多媒体教学手段呈现,在这里,多媒体服务于教学目标的优越性最为明显,是当然的首选教学手段;动画和图片的展示方面,则应一分为二地看待,一方面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会消耗较多精力,如果其效果优于传统板书,则应采取,如效果相当,则可以考虑优先使用板书。对于第二类内容,多媒体传递信息的效率显著占优,理应成为首选,但鉴于学生笔记方面的困难,教师应事先向学生说明,课件上哪些内容是需要记录的,哪些内容是供当堂阅读的,对于那些对相关材料感兴趣的学生,则可以授以材料出处,供其课后详细了解。第三类内容可在多媒体或传统教学手段中任选,但在目前多媒体教学对课堂照明条件的要求尚未得到改进的前提下,可以考虑更多地选用传统教学形式,这不仅有利于课堂氛围的营造,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在授课进程中临时掺入稍纵即逝的灵感。
2.3按照实际情况灵活调节课时比例
在教学中,鼓励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使用并不等同于追求彻底的“多媒体化”。多媒体教学形式和传统教学形式之间的比例关系,不宜作简单的预设,无论是从教学管理的规制方面,还是教师本人对教学手段的选用方面,都是如此。高校教师的授课习惯、授课风格、计算机水平等方面都存在较大个体差异,其教学手段的选择偏好应得到尊重。就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的比例关系而言,至少存在以下影响因素:首先,个体之间的差异可能导致教授同一课程的两个教师之间,一个较多地选用多媒体形式,另一个则偏重传统形式,对于此类现象,应当视为正常,而不必强求一致。其次,同一教师,对多媒体技术的熟悉程度和应用能力,也存在着与时俱进的现象。大学教师由于其教学和科研方面的需要,常常会接触到各类工具软件,如SPSS、MATLAB、EXCEL、PHOTOSHOP、GIS等,在掌握和使用这些工具的过程中,其计算机操作水平渐趋熟练,对于多媒体设备的使用和多媒体课件的制作,都有明显促进作用。这种技能方面的进步,通常会导致其使用多媒体教学形式的课时比率上升,因此,长期来看,同一个教师在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形式的选用比例上,并非一成不变,对于这一变化,应该顺其自然,而非作出硬性规定。第三,在熟练掌握多媒体课件制作技术和多媒体设备使用技能的前提下,教师也有可能因其教学中的摸索,有意识地调整多媒体教学形式与传统教学形式的比例。这一自主调节,通常与多媒体技术掌握程度无关,而是出于优化教学效果的目的,对此应持欢迎态度。
2.4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改进及维护
如前文所述,教室的布局和多媒体设施的特性,对于多媒体教学形式的开展及教学效果的达成有较大影响,因此,为改进多媒体教学的效果,有必要对基础设施的建设、改进和维护加以关注,我们对此方面有如下建议:1)对于那些讲台和多媒体控制台相分离的多媒体教室加以改造,使之合一,以便消除因多媒体控制台偏居一隅而造成的师生交流障碍。2)投影屏幕和黑板的布局,以前文所述的第三种形式(即投影屏幕居于黑板一侧)为最佳,对传统教室进行多媒体改造时,应优先考虑使用这一形式;对于那些目前为第二种形式(即投影屏幕居于黑板中央)布局的教室,应逐步加以改造,使之成为第三种形式。3)今后建设新的多媒体教室或对现有多媒体教室投影设备进行更新时,可以考虑尝试以大屏幕平板彩电替代现有投影系统。以平板彩电作为课件的输出设备,可以在正常的照明条件下开展多媒体教学,从而消除多媒体教学形式对昏暗的照明条件的需求,使教室回复到窗明几净的教学氛围中。目前大屏幕平板彩电的价格略显昂贵;但是,由于彩电的使用寿命远高于投影仪,其长期使用成本则大致与投影仪相当。随着大屏幕平板彩电的普及,在未来若干年中,其价格应该会有较大幅度的下降,可以考虑逐步替换现有投影系统。
3总结与展望
1涵化理论分析:为什么需要媒介素养教育
上世纪20年代开始,电影对于社会与个人的不良影响,在社会各界引起了一定的关注,随着50年代电视媒体的迅速发展,电视媒介效果被广泛研究,并出现了许多有效的研究成果。其中,涵化理论就为早期的媒介素养教育奠定了强力的理论基础。在涵化理论出现前,有限效应理论与最大效应理论在媒介素养教育方面,具有较大的影响力。有限效应理论指出,媒体传播信息的效应是有限的,只会引起表层的改变。最大效应理论指出,媒体传播的信息效应是十分巨大的,能够在社会各界造成重大的变化。按照有限效应理论,媒体对于群众产生的影响是非常小的,那么就没有必要进行媒介素养教育。而按照最大效应理论,媒体对于群众产生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群众在媒体面前完全没有任何主动性,群众对于媒体的依赖,使得媒介素养教育很难发挥出较大的作用。而涵化理论与上面两种理论不同,这种理论指出,媒体会对人类的认知产生中长期的影响,这种影响具备潜移默化的特征,换句话说,媒体是人类行为、信仰、认知、观念塑造的重要力量,对于现实世界的构造是十分重要的,特别是长期接触媒体的群众,会将媒体传播的信息不知不觉地转化为认知结构的一部分,使得自身对社会的认识与媒体传播的信息更加相似。这样就能够得知,媒体信息是构成人类认知结构的主要来源,如果接触到较多的媒体信息,这些媒体信息很可能取代个人的认知与理念,从而影响群众对社会的真实看法,也就是所谓的涵化过程。葛伯纳在研究中发现,长时间观看暴力电视节目的人,会逐渐失去对暴力的受害者的同情性,甚至觉得只有暴力才能让生活更有乐趣,这些人最终会变得冷酷、自私,很难与其他人愉快相处。这说明,媒体传播的负面信息,可能导致人变得冷酷、麻木。涵化理论更加注重媒体对人类认知的长中期影响,这与认知心理学的理念有很大的相似性。媒介素养教育的关键,就是从小开始,在可塑性较强、心智未全面发展的儿童或少年时期,就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目前,媒体在独立学院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因而媒介素质教育对独立学院学生的认知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涵化理论的掌握,能够了解到媒体是如何影响独立学院学生的认知形成过程的,进而制定科学合理的策略,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2新媒体正在撞击独立学院学生
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出现了互联网、电视等多种新媒体形式。在这些新媒体出现的同时,也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与思维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独立学院学生处于复杂的信息时代,面临着新媒体前所未有的“轰炸”,新媒体不仅对他们所处的社会、家庭与学校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还改变了他们个人的生活习惯与兴趣爱好。在各种媒体中,独立学院学生接触最多的属于电视了。实际上,从儿童时代开始,他们就能够在电视上看懂一些低幼节目,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开始能够理解电视中播放的部分内容。在独立学院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会观看大量的电视节目。因此,电视已经逐渐取代父母,成为他们的学前启蒙教师与亲密伙伴。在独立学院学生的成长过程中,电视改变了他们掌握知识、获取信息、认识社会的方式,尤其在这个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的年代,孩子们一起玩耍的机会不断减少,电视逐渐成为了孩子们的伙伴,陪伴他们度过了漫长的假期。同时,电视还对他们的生活观念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使得他们在吃、穿、用上都追求时尚、流行,对于电视节目中行为的模仿也不在少数。根据一份对独立学院学生的调查报告,长时间观看电视节目可能导致他们的攻击上升65%,价值观下降42%,对“性”的兴趣上升58%。目前,独立学院学生与父母的接触机会越来越少,而在观看电视的时间却在不断增加,如何引导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是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话题。对于独立学院学生来说,互联网的流行是一把双刃剑,如果控制不当,很可能带来严重的负面效果。独立学院学生沉迷网络、为与网友见面离家出走、观看网上黄等多种现象已经十分普及,使得很多家长为之痛心。互联网除了这些明显的不利影响外,对于独立学院学生的成长还有其他的影响。互联网的普及,带动了新媒体多元化的进程,使得学生的价值判断标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互联网带来的消费方式变化,使得独立学院学生在消费上更加注重个性化,但是过于关注个性化可能降低自身的社会责任感。传统媒体由于层层严格把关,具备良好的社会维系能力,然而互联网媒体信息的自由化使其缺乏权威性,如果独立学院学生仅仅通过互联网形成对社会的认知,在他们心中就难以形成社会的权威性。这就会对独立学院学生价值判断与社会传承产生较大的不利影响。当前,新媒体的市场竞争十分激烈,新媒体过于迎合社会需求的变化,而带动社会需求的作用较弱,这种现象会使得独立学院学生获取的信息相对肤浅,形成缺乏逻辑性的知识结构。新媒体“傻瓜化”的特征,使得独立学院学生的行动更加缺乏思考。此外,新媒体过分注重专业化,而没有充分发挥出社会现实问题的传播效果,使得独立学院学生缺乏社会责任感,对社会的发展缺乏必要的关注。在这个信息技术发达的时代,传媒环境仍然不容乐观,既然无法为独立学院学生提供良好的传媒环境,也无法限制独立学院学生对媒体工具的使用,那么唯一能够做的,就是增强他们解读、分辨信息的能力,而只有通过媒介素养教育,不断提升独立学院学生的媒介素养,才能实现这一目标。
二、结语
关键词:云雷纹 天然美 神秘美 节奏美 适应性
云雷纹是传统装饰中最常见的纹样之一。尽管经过了数千年的演化,依然可以看出古人初创云雷纹时的匠心。“云雷”一词,最早见于北宋。云雷纹逐渐融入到日常的各种装饰中,且多以底纹的形式出现,以产生华美的效果。
云雷纹在保持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有多种变化,庄重而不失灵性,给装饰的器物带来了生命力。笔者试从现代美学的角度分析云雷纹的美学价值及其经久不衰的魅力。
一、云雷纹的节奏感
在包豪斯创立的现代构成理论中,节奏与韵律是产生美感的重要形式,而云雷纹恰恰有明确的节奏感。云雷纹的节奏虽不复杂,却有着返璞归真、大巧若拙的节奏感。起伏、转折、粗细体现了节奏感的真谛,给人美感的享受。云雷纹循环不息的渐变、旋转产生了一唱三叹的美妙效果,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中华民族传统审美观念“气韵生动”的审美追求,强调了行云流水的意境。
作为器物主要装饰的云雷纹,除了自身的节奏变化外,往往互相交织,产生一些新的图样,就像不同大小的编钟,在演奏中互相唱和。在节奏变化中,云雷纹的基本形态继续保持完整,这就体现了另一种现代美学的概念――重复。重复可以单调,但也可以庄严;重复可以无聊,但也可以丰富。云雷纹的重复,以一种独特的节奏,展示着它的庄重、丰富。
作为底纹存在的云雷纹,更像是其他纹饰的和声,具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与后来发展的各种纹饰相比,显得古朴而沉着。但越是朴实越展示出其独特节奏所带来的“和声效应”,恰恰是这种朴实与庄重,造就了整个画面的华美异常、高贵典雅。
云纹灵动,雷纹庄重,在相似的二方连续、四方连续中演绎其美丽庄重的节奏感。
除了形上的节奏感以外,因为出现的年代久远,云雷纹的颜色往往也很简单,最初出现在陶器上,后来出现在青铜等器物上,比较少的颜色,反而成了它的优势,成为独特节奏感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其朴素之美。
二、云雷纹的神秘感
云雷纹是出现最早的装饰纹样之一,早在石器时代就开始出现。在以后的久远年代中先后出现在陶器、青铜等器物上。在我国,对祖先、宗庙的尊敬与崇拜是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出现年代久远的云雷纹自然也增加了许多神秘感。
云雷纹的起源一般认为是古人对自然现象――云和雷的观察、想象与提炼。最初的宗教都是多神崇拜,我国古人对自然事物都充满了敬畏,所以象征力量的雷和变化莫测的云也是古人崇拜的对象,这种崇拜本身慢慢被移植到器物纹样上,与它所装饰的物品一起,成为庄重、神秘的象征。
云雷纹在商周时期,作为青铜器的主要装饰达到鼎盛。青铜器在商周时代具有特殊的社会地位,特别是用来祭祀的青铜器,如鼎、尊等都装饰以云雷纹,这就增加了它的神秘气息,从而成为一种神权象征。
久远的历史、神秘的出身,都为云雷纹增加了神秘色彩,成为其美感来源的组成部分。
三、云雷纹对不同器物、不同环境、不同历史阶段的适应性
早期的云雷纹主要是简化、抽象化的过程,这一变化也是古人适应器物形态而做的调整,体现的是美学的进步。而简化的过程发展到一定程度,再一次发生了变化。云雷纹形式还大量使用在商代的玉器上。云雷纹也称方形云纹,这是一种变形的云纹,在云纹拐角处呈方圆角,像古文字“雷”的象形一样。根据徐雯《中国云纹装饰》一书的说法,早期的云雷纹有内敛、发散、综合、延长四种形态。到了汉代,出现了“云气纹”,并引入“打散”的散漫格式。在打散格式出现后,云雷纹与其他纹理以及其他器物的配合就更加水到渠成,天衣无缝。云气纹与鸟兽、植物等形象相互嫁接,其形态亦此亦彼,难分孰是孰非,更显迷幻迷离。魏晋时期,对云雷纹的简化与打散都达到极致。
四、云雷纹的天然美感
云雷纹的产生,本身源于先人对于自然的敬畏之情。在现代设计中,我们常说“师法自然”,而云雷纹正是这种借鉴的经典之作。基于云雨对农业生产和社稷民生的利害关系,而雷乃云雨之兆,自然之气,以其弥天漫地、出入无形、交通自由的特性,被古人视作天地万物的生命之源。庄子谓“人之生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而“云”恰恰被古人视为“气”的重要表现。在阴阳平衡的理论之下,作为云雨之头的“雷”,则以刚性的形象与云纹配合出现。
云雷纹中循环的结构,体现了万事万物内部对立和统一的特性。云雷纹富有环绕感、延伸感、起伏感,是生命原则在审美感觉与审美心理上的深刻体现。云雷纹以流动飘逸的曲线和回转交错的结构,以合乎“生命节奏”的形式关系,表述着先民普遍具有的“生动”心理体验。这种体验不仅仅影响了装饰花纹,更影响了书法、绘画等诸多领域。
云雷纹源于自然,它行云流水的节奏,寄托着先人的审美理想,这些美学思想也同时贯穿到中华民族艺术的各个领域。认真学习和研究这些经验,对我们进行设计和创作,具有深刻而长远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徐雯.中国云纹装饰[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00.
[2]王家民.中国艺术设计概论[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6.
[3]华文图景收藏项目组编.古陶器收藏实用解析――华文图景收藏馆[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4]郑军,华慧.中国历代几何纹饰艺术[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
[5]橘中叟.中国玉器分类图典[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论文关键词:美国;文理学院;本科教学
我国文理学院存在教学水平不高、办学资金缺乏、学生素质不高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已经严重制约着它的进一步发展。而美国文理学院以其高水平的本科教学、资金充足、学生素质高著称。通过向其学习,对于我国办学历史较短、发展并不成熟的文理学院的健康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一、美国文理学院的特点
美国文理学院一直以来都受到美国社会的高度重视,有着较高的社会地位。它不仅为美国社会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人才,例如,美国现任总统奥巴马,美国国务卿希拉里,而且也为研究型大学的研究生院输送了不少优秀生源。著名的文理学院的毕业生攻读硕士研究生的比例甚至高于哈佛等研究型大学。也正因其良好的社会声誉,吸引了许多优秀学生到此继续深造。经过几百年的发展,文理学院已成为美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特点有以下三点。
1.高水平的本科教学
教学质量是高校的生命线,对于教学型高校的文理学院而言更是如此。它凭借其高水平的本科教学,在激烈的美国高等教育市场竞争中保持其优势。其主要采取了以下几大措施。
第一,聘用学历高和素质高的教师。在美国文理学院任教的教师大部分具有博士学历,基本是教授职称。在聘任教师时,特别注重考查其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并视其为聘任的首要标准。因此,经过这样筛选后录用的教师,一般都具有较高的教学水平,为文理学院保持高水平的本科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第二,实施小班制教学。通常每班有十几到二十名学生,有的甚至仅有几名学生。由于学生人数少,每个学生都能受到教师的关注,都有机会与教师交流,教师能够及时为学生解决课堂上的问题。学生也能够得到教师的及时反馈,有较高的学习积极性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而教师也因学生少,比较了解学生。因此,他们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得到相应层次的辅导,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从而有效地保证了教学质量。
第三,视教学为学校工作的中心。在美国各种类型的大学中,最重视教学的非文理学院莫属。它始终把教学视为中心工作。为了保障其教学的中心地位,它们主要采取以下几个措施。
(1)建立以教学为中心的评价导向机制。对教师的工作进行评价,侧重点放在教学上。有了这样的评价机制作导向,将有助于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工作上,从而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2)确立为教学服务的宗旨。无论是学校的教师,还是行政人员,甚至是校长,都树立为教学服务的思想。
(3)职称晋升以教学能力为主旨。在教师的职称晋升和评选终身教授中,其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都是考查的重点。
2.资金充足
在市场化的今天,如果高校没有一定的资金作支持是无法生存下去的。资金充足与否已经成为大学发展的关键性因素。然而,美国文理学院却一直都有充足的资金。其背后的成功经验是什么呢?是多渠道筹资。它依靠争取科研经费、政府的财政拨款、社会捐助和学生学费等渠道,为办学筹集了充足的资金。而社会捐助是其最重要的资金来源之一。它包括公司、私人、社会团体的捐助基金和私人惠赠等。其中校友捐赠的所占的比例最大。这是因为大部分文理学院是私立的,有不少校友来自社会中上层家庭,还有不少校友毕业后生活比较富裕,有能力支付大笔捐赠。学校还通过多种与校友联系的方式筹集资金。例如,定期召开校友会;校长亲自约见可能捐赠的校友。除此以外,学校也非常注重研究采用新方法和新策略开拓新的资金渠道。相对其他普通本科高校而言,文理学院可谓资金雄厚。
3.学生素质高
文理学院培养出来的学生一般素质较高,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因而其毕业生深受社会的欢迎。它主要通过以下措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一,实施通识教育。所谓通识教育,就是“大学生均应接受的有关共同内容的教育。通常分属若干学科领域,提供内容宽泛的教育,与专门教育有别。”它是一种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模式。文理学院把它视为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基础。
文理学院通过开设一系列的课程,开展通识教育。第一类是核心课程型。所有的学生必须修完主修专业40个学分的必修课。这些必修课程主要从五类或六类核心课程选出。这些核心课程涵盖人文、社会、艺术等领域。它们具有高度的综合性,有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培育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通过学习这些课程,学生至少能具备基本的素质。第二类是选修课程。选修课必须分布合理,均匀分布,保持各类选修课适当的分量,从而保证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得到提高,避免学生片面发展。第三类课程是新生强化课程。一种是训练学生写作能力的课程,另一种是专业课程的概论。开设这种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专业的方向,为以后选择专业作准备。也有助于学生了解专业基础知识,拓宽知识面,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二,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为了避免学生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相脱离,学校开展各式各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例如,学校联系校友,让学生到校友的工作场所实习、工作。这样学生不仅能通过参加各种实践活动提高工作的能力,而且有助于学生提高自身的素质,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第三,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文理学院通过“建设丰富的校园文化、组织多种学生社团和营造浓烈的艺术氛围”,创造了有助于熏陶学生综合素质的良好的生态环境。
二、美国文理学院对我国的启示
虽然我国文理学院经历近二十年的发展,办学水平已经得到一定的提高,但办学还很不成熟。通过向已有三百余年办学历史,办学比较成熟的美国文理学院学习,将有助于推进我国文理学院的健康发展。
1.提高本科教学水平
我国的文理学院整体教学水平不高,已经影响到作为教学型高校的文理学院的发展。因此,提高本科教学水平的问题成为了当务之急。
第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近年来,文理学院大力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并取得一定的成果。但是,目前我国文理学院的教师队伍还普遍存在学历较低(具有博士学历的教师较少)、教师队伍不稳定、高职称的教师少(具有教授职称的教师较少)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学校教学水平的提高。因此,采取有效措施,妥善解决好这些问题,成为提高文理学院教学水平的关键。
目前我国的文理学院很难招聘到具有博士学历的教师,往往只能招聘到具有硕士学历的教师,个别专业还得招聘仅有本科学历的教师。并且应聘到这里工作的多为刚毕业的青年教师,这些教师没有教学经验,没有职称,整体素质不高。要一下子改变现状是不可能的,需要较长的时间。不过,学校可采用这样的措施逐步改善:提高高职称、高学历教师的待遇,吸引他们到校任教(如提高工资、科研经费、岗位津贴、安家费、解决住房、配偶工作、子女上学等):建立教师继续教育中心,培训新教师,使新教师尽快成长;选派在校教师到大学进修,尽快提高学历层次。
而教师队伍不稳定,也是文理学院教师队伍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在我国,文理学院的社会地位不高,办学年限也不长,难以吸引优秀人才到此任教。即使来了也留不住。学校可以采取有效措施,努力稳住现有师资。方法有:建立科学的奖励制度,如给予留校任教达到一定年限且教学水平高的教师提供一定的奖励;建立客观公正的评价机制,如根据院校自身实际情况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并且及时把评价结果反馈给教师;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管理上尽量满足教师的合理需求,做到关心教师、尊重教师,从而增加教师的归属感。
第二,缩小班级规模。在我国,文理学院实行大班教学,上专业课的时候,通常每班有五六十人。上公共课的时候,每班学生竟达到一百多人。有关研究表明,保持五十人以上的班级规模,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有必要缩小其班级规模。至少缩小到五十人以下,以便保证学校的教学质量。
第三,以教学为中心。作为教学型大学的文理学院,有必要把教学视为其工作中心。这是因为教学型大学最大的优势在教学。
现在,有一部分文理学院并没有真正做到以教学为中心。这些学校虽然表明上主张“以教学为中心”,但实际上注重的只是那些装点门面的工作,教学水平难以提高。还有一部分文理学院眉毛胡子一把抓,结果什么都没搞好,教学质量也不高。我们国家的文理学院必须把教学视为学校工作的中心来抓。具体做法如下。
(1)建立重视教学的导向评价机制。很多学校对教师的评价不是把教学放在首位。因此,建立以教学为主的导向评价机制,有助于扭转这种情况的出现。这样才能使教师把精力放在教学工作上,以便教学质量能够得以保持。
(2)确立为教学服务的宗旨。教师、行政人员和校长应该树立这种思想,以便使他们能够为人才培养尽最大的努力。
(3)职称晋升以教学能力为主旨。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文理学院的教师的晋升主要以科研为评价标准,而教师的教学能力通常不作为主要的评价标准,因而导致许多教师把精力放在科研上。虽然这其中还包含一些比较喜欢教学的教师,他们因多次职称晋升失败,也会把更多的精力转到科研上。因此,必须改革这种评价制度。
2.多渠道筹资
我国文理学院办学经费主要来源是政府的财政拨款和学生学费,很少通过其他渠道获取资金,文理学院普遍存在资金不足的问题,已经影响到了当前文理学院的发展。为了解决资金的问题,可以通过社会捐助等方式筹集资金,具体做法如下。
(1)成立校友基金会。文理学院可以通过成立校友基金会,争取更多的校友捐助。通过定期召开校友会、座谈会,加强与校友的联系,发掘可能的捐助人和捐助机构。对捐助款项较大的校友应定期约见,以便增强其捐助的愿望。
(2)成立专门的筹资机构,负责学校的各项筹资工作,并把筹资的总任务分配到各个院系,这样有助于提高筹资的效率。
(3)各个学校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注意研究新方法和新策略筹集资金。例如,利用闲置资金进行投资;根据学校所在地的特点,开创具有地方特色的投资项目;院校各个专业根据自身优势,开创具有专业特色的投资项目。
3.培养高素质的学生
十几年来,我国的文理学院虽然为社会培养了不少人才,为国家经济建设作出一定的贡献。但是,从整体上看,学校所培养的学生素质并不高,他们难以在激烈的就业市场中占据有利地位。因此,文理学院有必要提高其学生的素质。
(1)实施通识教育。我国的文理学院当前实施的通识教育,不是从严格上来讲的通识教育,而是带着浓厚专业教育色彩的通识教育,接受这种“通识教育”的学生,往往综合素质难以提高。因而有必要转变其实施通识教育的方式。可采用美国文理学院的做法,开设具有高度综合性的核心课程,培养学生的道德观、价值观和理性,使学生掌握自然、社会和人文的广泛知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开设选修课(必须保持各类选修课适当的分量),使学生各方面的素质都得到提高,有助于学生各方面的素质的全面发展:开设写作课程,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开设一些概论课程,使学生对各种专业有所了解,提高其综合素质。
(2)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文理学院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因而更加需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文理学院学生实践能力普遍不强。学校可通过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如通过地方政府搭桥,到地方企业见习、实习等。
1.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英美文学教学现状调查报告
为进一步了解并反映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英语专业英美文学课程教学现状,提高我校英美文学教学质量和英语专业学生学习英美文学的兴趣,特对本校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2007届大三学生(第一学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总人数为40人,发放问卷40份,收回有效问卷40份。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首先对学生是否喜爱英美文学这门课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接受调查的学生中有30%不喜欢这门课,70%则比较喜欢。不喜欢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教材枯燥乏味、教学内容缺乏系统性、课堂气氛较沉闷。其次对学习英美文学的意义进行了调查。《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对文学课的目标有着明确的说明,即文学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阅读、欣赏、理解英语原著的能力,掌握文学批评的基本知识和方法;通过阅读和分析英美文学作品,促进学生语言基本功和人文素质的提高,增强学生对西方文学及文化的了解。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比较清楚学习英美文学的意义,但也有30%学生认为不清楚。对该门课学习难度大小的调查表明仅有10%学生认为学习难度不大,剩余大部分学生认为难度较大,并指出学后收获甚少。最后学生自答部分显示英美文学学习的最大难题是:学习内容多、内容整体缺乏系统性、主题分散、记忆困难;其次,教材枯燥乏味、课堂气氛较沉闷也是造成教学效果不够理想的原因。
调查结果提醒教师,如果学生体验不到英美文学学习带来的乐趣或体验得不够必将削减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必须尽快找到合理而有效的对策。近些年国内学者在英美文学教学改革上做了不懈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2.国内英美文学教学研究综述
目前国内学者主要从五大视角对高校英语专业英美文学教学现状或改革进行研究,分别为文学批评、教学法、实证研究、跨文化、计算机辅助教学视角。
文学批评理论与英美文学教学。闫玉敏提倡在文学课上将传统的批评方法、形式主义批评方法、心理学批评方法、神话与原型的批评方法等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学会如何去阅读作品32-36。然而,文章只是将文学批评方法作为文学课的教学内容而不是一种教学理念来提倡。随后出现了一些将文学批评理论作为课堂教学指导理念的文章,如有把读者反应理论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结合起来以增强学生与文学文本之间的互动沟通的,也有从女权主义角度指导英美文学教学以建立一个师生平等、互帮互学的教学模式的。然而这些研究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文学课授课内容庞杂、学生记忆困难的问题。
教学法与英美文学教学。“抛锚”式教学是建构主义教学的一部分,张冰将这一教学模式应用到英美文学教学过程,认为通过教师的“抛锚”,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消化作品,并在作品的情景中把握作者的意图,有利于教师和学生更好得完成教学和学习任务[2]。吕洪灵则注意到独白式教学方式在英美文学课堂中的重要性,提醒教师在强调学生“动”的同时也要看到“静”的重要性,着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不要一味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积极,也要给学生静下心来思考的时间[3]。
英美文学教学实证研究。2002年,在南京师范大学程爱民等学者的带领下,该课题组对我国高校英美文学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报告,分析总结了我国高校英美文学教学的现状以及在认识观念、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师资培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4]。但是该调查报告尚只发现问题,并未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法或策略。次年,鲁吉进一步佐证了我国高校英语专业英美文学类课程教学现状不容乐观的状况并得出五点看法,即英语专业学生中真正喜欢英美文学的为数不多、学生对学习英美文学的意义与作用认识不够清楚、学生感到这门课难学、学校对这门课的忽视和教师的教学手段太过单一[5]。
计算机辅助教学与英美文学教学。刘仪华总结了英美文学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四点优势:高效省时,有利于文学能力的培养;丰富的教学活动和乐于互助;逼真理想的语言环境;新增的语言“实用技能”[6]。张显平指出文学语料库的构建与利用是改进英美文学教学的有效途径之一,并提出构建文学语料库应注意文学性、对象性和反馈性三个基本原则[7]。然而,在我国语料库应用于英美文学教学尚处于初步研究阶段,以文学语言基本素材的专业语料库在文学教学中的意义与价值还需要广大外语教学工作者去判别和验证。
跨文化交流与英美文学教学。曾洪伟提出应该在英美文学教学中引入比较文学的理念和方法,打破“自闭症”走向开放,跳出英美文化的圈子,从第三者的立场考辨英美文化与其他民族和异质文化之间的文化交流与互动[8]。
转贴于
综上所述,英美文学教学发展趋势即是逐渐与其他学科相结合,不断朝跨文化、实证研究、与多媒体相结合的方向发展,越来越强调教学内容输入的多样性与系统性,也不断注重提高教学输出质量与学生的接收能力。本文针对调查报告突显的英美文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阐述、归纳弗莱神话原型批评理论及其主要特征,论证该理论对英美文学教学的指导与应用价值。
3.弗莱神话原型批评理论概述
诺思罗普•弗莱是加拿大著名的文学评论家和思想家,也是全球最有影响的文学评论家之一。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其著作《批评的解剖》的问世标志着神话原型批评作为重要的西方现代批评流派之一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弗莱认为文学是远古神话在现代文明社会的延续和发展,所有的文学作品都是对某个神话故事按不同的形式和模式进行描述,为了更好的理解文学作品,必须从理解神话入手。
“原型”是弗莱神话批评理论的核心概念。原型可以指在历史、文学、宗教或民间故事中反复出现的具有继承能力的象征、意象、母题或主题模式;记叙神祗故事的神话模式是文学作品中最普遍的模式类型。原型是普遍的象征,它们在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并且反复出现,具有一定的稳定性。然而在特定的文学作品中,原型并不容易被识别出来,因为文学作品是“移位的神话”。原始神话和宗教仪式在现代文学作品中按照各种模式移位到各具性格的神祗形象上。对弗莱而言,文学作品之间互相连贯的源泉是“那些在不同时期不同文化背景下却反复出现、经过不同程度‘移位’的特定原型[9]。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原型反复在文学作品中出现,因此对原型的每次不同 “移位”是由作者所处的历史时期、作者本身的写作天赋和个性所决定的。弗莱建议从两个不同的层次看待文学文本:叙事结构的直接表现形式,即表层结构和间接表现形式(原型),即深层结构[10]。表层结构可以复杂多变,但原型代表的深层结构却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文学中的原型人物数量也应该是固定、可数的。在文学创作中,人们利用数量相对固定的原型进行创作。
4. 弗莱神话原型批评理论对英美文学教学的指导作用
通过梳理、概括弗莱神话原型批评理论,笔者发现其有三大显著特征,而这三大特征恰好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英美文学课堂上出现的主要问题。
趣味性。调查还显示92.5%的学生希望教师通过讲故事的形式进行英美文学教学,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听课兴趣,也更方便学生记忆和理解。弗莱神话原型批评理论强调神话对理解文学作品的重要性,认为文学就是移位的神话。将英美文学与欧美神话、圣经故事、民间传说等联系起来进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全面了解西方文化习俗。
转贴于
互文性。弗莱认为原型是文学本身的再现,是传统文本与文本之间一种特定的再生现象。互文性从时间顺序即纵向联系的角度反映出文本与文本之间存在的某种程度的联系。由于文学作品反映人类生活和经验,一些人类共同关注的主题如爱情、生命、追寻等无论在哪个时代都会有所体现,作者不可能凭空创造出全新的文字或文学,历史文本对现代文本具有借鉴作用,现代文本总是在一定程度上继承、借用或改写历史文本,文本与文本之间交织成密集的网,没有孤立存在的文本存在。基于以上观点和调查数据显示的继以讲故事的方式之后将近55%的学生希望教师在课上采用对比和串联的方式进行英美文学教学,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有意从某一主题出发,寻找几个具有代表性的不同文本让学生进行发散性学习,对比同一主题下不同时代或相同时代不同作家创作手法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甚至对比同一作家相同主题下不同作品的特点,而不是孤立地学习某一个作家的某一部作品。根据神话原型批评理论的互文性特征进行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对某一特定主题有更为深刻的认识,在对比学习中领悟不同作家的创作风格,还有利于学生加强记忆。
系统性。弗莱理论最显著的特点是他仅仅用一个原型单位就建起了一个庞大的理论体系。原型纵横连接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让人不仅从纵向角度看到同一文明下不同文本间存在的互文性,还从不同文明、不同地域、不同国家的作品间找到相似与相异之处,即横向联系。例如,关于人类诞生的神话或传说,对比中国、印度、英美等国我们既可以找到不同点也可以找到相似点。教师在英美文学课堂上有意识地将英美文化与其他异质文化联系起来进行对比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避免英语专业学生把目光局限在英美文学上而忽视本国或其他国家的优秀作品。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人格特征;统计分析
一、问卷的描述性统计
(一)一般资料及方法。
高校辅导员是高校学生工作最基层的领导者、组织管理者和协调者,既是教与学双向交流的信息员,又是学生学习生活的服务员,肩负有将国家方针、政策和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及时传达给学生,引导学生发展完善、健康成长的重要职责。本文通过对苏州某大学315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得出了高校辅导员人格特征的基本数据,及其对大学生成长的14项思想道德的影响程度的基本统计结果。
其中高校辅导员人格特征问卷包括三个维度:情绪稳定性、内外向和神经质。反映高校辅导员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影响包括14个项目。
(二)大学辅导员人格特征调查问卷调查结果。
大学辅导员人格特征调查问卷共包含3个维度,20个项目,大学辅导员人格特征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影响调查问卷共有14个影响项目。大学辅导员人格特征调查问卷的题目得分的最大值为1,问卷平均得分是0.48,平均标准差是0.51,其中每个题目的平均数的最小值为第2题0.28,最大值为第16题0.84,平均标准差的最小值为第16题0.37,最大值为第3题0.56。其中,内外向维度中的第2个项目(当你向他(她)诉苦时,他(她)是否容易理解你的苦衷),得到了最低的分数(0.28),情绪稳定性中的第16个项目(在应付困境时,较少鲁莽冲动)得到了最高的分数(0.84)。大学辅导员人格特征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影响调查表得分的最大值为5,最小值为1,问卷平均得分是2.953,平均标准差是1.401,其中每个题目的平均数的最小值为第5题2.70,最大值为第16题3.24,平均标准差的最小值为第16题1.330,最大值为第3题1.450。
其中第5个项目(乐群合作)得到了最低的分数(2.70),第2个项目(自尊自爱)得到了最高的分数(3.24)。影响最大的前五个方面是第2项自尊自爱(3.24),第13项严谨自律(3.07),第12项自主自强(3.06),第3项清醒从容(3.05),第9项真诚守信(3.03)。
大学辅导员人格特征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影响方面从高到低依次排列为:自尊自爱(3.24);严谨自律(3.07);自主自强(3.06);清醒从容(3.05);真诚守信(3.03);知行统一(3.01);踏实谨慎(3.00);宽厚谦和(2.93);坚定执着(2.91);勇敢正直(2.86);敢于负责(2.83);果敢自信(2.83);开拓进取(2.82);乐群合作(2.70)。
二、对高校辅导员人格特征调查结果的差异性检验
大学生对高校辅导员人格特征的反映也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检验不同的因素对辅导员人格特征的反映是否有差异性并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为了分析这些影响因素,我们采用了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性别、专业和是否担任班干部这三个影响因素是否在高校辅导员人格特征的各维度上表现出显著性的差异。
(一)男女性别在对辅导员人格特征反映上的差异。本调查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检验高校辅导员人格特征在不同性别学生反映下的差异。结果表明,性别因素在高校学生对辅导员的人格特征反映的各个维度上都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即男生和女生对自己辅导员人格特征的反映基本趋于一致。
(二)专业因素在对辅导员人格特征反映上的差异。本次问卷调查共调查了苏南某大学的九个专业,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来检验高校学生对辅导员人格特征的反映在专业上是否存在显著差异,结果见表2。结果表明,专业因素在对辅导员人格特征反映的各个维度上都存在着显著差异(P<0.05)。即不同专业在对辅导员人格特征的反映上存在着比较显著的差异。
(三)是否班干部在对辅导员人格特征反映上的差异。本调查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检验是否班干部在对高校辅导员人格特征的反映上有没有差异,结果见表3。结果表明,是否班干部在高校学生对辅导员的人格特征反映的第二和第三个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即班干部在对其辅导员人格特征的情绪稳定性和神经质两个维度上的反映与其他同学存在着显著性的差异。
可知,辅导员在“内外向因子”、“情绪稳定性因子”和“神经质因子”三个维度上所组成的人格特征与对14项大学生思想道德方面的影响的相关系数均有显著性意义,其中内外向因子与辅导员影响大学生的这14项大学生思想道德方面程度的相关系数为最高,除在第三项“清醒从容”方面相关系数低于其余两个因子,在其余十三项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方面的影响相关系数均呈现出最高,其次是神经质因子与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方面的影响相关系数总体上仅低于内外向因子,情绪稳定性因子与辅导员对大学生十四项思想道德影响程度相关系数为三因子中最低的,但也呈现出了显著性水平。
三、调查结论
本次调查运用自编的高校辅导员人格特征生评问卷和辅导员对大学生思想道德影响问卷,得到基本数据,并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和方差检验,探究了不同的因素对高校辅导员人格特征的反映的差异情况,结果表明大学生对高校辅导员人格特征的反映在性别因素上没有显著差异(P>0.05),在专业因素上三个维度都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是否为班干部因素上在“情绪稳定性”和“神经质”两个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内外向”维度上没有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对反映的高校辅导员人格特征的三个维度和辅导员的人格特征对大学生思想道德影响的14个项目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高校辅导员人格特征的三个维度和辅导员的人格特征对大学生思想道德影响的14个项目呈现显著相关(P<0.01),其中“内外向”维度对相关系数最高,对大学生思想道德影响程度也为最高,其次是“情绪稳定性”维度,最后是“神经质”维度。
四、提高高校辅导员人格特征正面影响力的建议与对策
高校辅导员是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的人格要素对大学生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有学者调查过,在高校辅导员的胜任特征研究中,高校辅导员的人格要素所占比例最大,占到了45%。因此,鉴于高校辅导员的人格特征对大学生成长的重要影响,本文对高校辅导员提出以下几个建议:本调查研究发现,胜任高校辅导员岗位,需要具备的人格特征包括高度责任感、工作积极主动、热爱本职工作、胸怀宽广、公正无私、有亲和力、有耐心、有服务意识、尊重并爱护学生等。高校辅导员工作涉及到学生生活、学习和思想状况的各方面,全面而复杂,并且在短期内不易见到工作成效,因此要出色地完成工作,必须首先认识到工作的意义,发自内心地热爱这份工作,并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面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其次,在对待学生时,要表现出较强的亲和力,使学生愿意和你沟通交流。第三,在指导和帮助学生时,要有宽广的胸怀,能公正无私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并爱护他们,处处为学生着想,关心他们的生活,倾听他们的心声。
关键词:美术院校;中华传统文化; 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 G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10)06-0081-02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生息繁衍中创造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历史传统的精神成果的总和,它深远影响整个民族共同心理状态、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借鉴中华传统文化进行思政课教学,是创新美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有效之举。
一、美术院校中华传统文化的教、学现状
2008年,我们在艺术院校、普通院校中,进行了以文、史、哲、经、法、语言、审美等内容为主的《大学生人文素质修养现状》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在普通高校,学生回答问卷的正确率为63.27%,而在美术院校,正确率只为54.5%,两者相差8.77%。可见美术院校学生的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的储备有些偏低。
与此同时,在对美术院校学生的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愿望和教师运用中华传统文化进行教学的现状调查显示:美术院校的学生很希望老师运用中华传统文化进行思政课教学的占48.9%,近五成;不希望的占18.1%,无所谓的占33%。而美术院校教师能够经常运用中华传统文化进行教学的则只占29.1%,近三成;有时这样做的占43.8%,很少这样做的占27.1%。可见,在美术院校,学生对运用中华传统文化进行思政教学的学习期望与教师满足学生的学习期望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教师的教,不能满足学生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需求。事实上,在美术院校运用中华传统文化进行思政课教学,既有学生的内在需要,又有外在的有利时机。与普通高校学生相比,美术生虽具有文化基础相对偏低、个性较强、不愿接受僵化的理论说教的特点,但对中华传统文化却有着比较强烈的学习愿望。中华传统文化扎根于民族土壤,源渊流长,美术史与中华传统文化有很多相通的地方,国画本身就是中华传统文化领域中的奇葩之一,这也是美术生乐于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原因。中华传统文化还是美术创新的起点和背景,是美术设计的灵感和源泉,这也有助于他们形成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认同感。另外,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爱国恤民、爱人孝亲、重德修身、励志图强、崇节重信、“内圣外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等修身养性、为人之理方面的知识也有较大的兴趣。这些都是美术院校的学生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在需要。另一方面,随着近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热的兴起,高校中也兴起了一股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热潮,这也就为美术院校运用中华传统文化丰富思政课的教学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环境。
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创新美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做好“五个结合”
学校主导与组织学生结合。美术院校普遍不太重视以中华传统文化来丰富思政课教学。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学校必须要重视。学校重视,不仅是说说,更要落实到教书育人的各个具体环节,要有共识和具体措施。第一,要把运用中华传统文化丰富思政课教学的要求,体现到学校的育人目标、育人思路、课程设计、效果评价之中去。第二,领导要亲力亲为,如亲自在教学中带头实践和实现这一要求、亲自主持课题研究等。第三,培训师资。培训一支能够把中华传统文化与思政教学结合起来的师资队伍,抓好骨干,搞好普及。给教师从事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研究以经费支持。第四,开展活动、营造氛围,还可聘请校外专家来校进行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系列讲座等。另一方面,单靠学校主导显然还是不够的,还必须组织、引导学生广泛参与,积极配合。第一,要正面引导学生,讲清重视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与专业发展二者之间的紧密联系及其重要意义。第二,鼓励学生组织成立“中华传统文化学习协会”或“中华传统文化兴趣学习小组”等学生社团,委派教师,指导学生开展学习活动或竞赛活动。第三,给学生从事活动以经费支持。
课内教学与课外延伸结合。课内教学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授课模式,可在选修课甚至必修课中进行。如开展课前十分钟读经活动,如《论语》、《三字经》、《弟子规》等。同时,还可穿插视频教学,如“于丹《论语》心得”等。课外方面,要充分利用网络对课内教学进行补充。“长期以来高校教育比较侧重第一课堂教育,而对第二课堂教育重视不够。”[1]“随着数字化技术的高速发展,依托网络平台改进高校思政课教学成为了必然选择”。[2]要把教学的课件挂到网上,还可在网上开设读书栏目,指导学生有选择地精读国学经典,同时师生也可在网上互动交流,释疑解难。另外,还可充分利用学生采风写生机会较多、跟社会实践联系较多的有利条件,实地考察,充分利用社会第二课堂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文化及思政教育。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专业课教学结合。在美术院校的教学中,存在专业课教学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相分离的情况,专业教师只管专业教学,似乎与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无关,个别老师甚至排斥、挤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时间。其实,美术专业教学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做事与做人息息相关,没有艺德是难以成为艺术大师的,不会做人,又怎能做好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不仅仅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辅导员的责任,也是美术专业教师的责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专业课教学应互相结合、相互配合,教书和育人是美术专业教学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共同天职和使命。
必修课与选修课结合。首先,要运用中华传统文化丰富思政必修课的教学,如运用中国哲学丰富《基本原理概论》的教学、运用儒家伦理丰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教学,如此可以极大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吸引力。还须借助当前中华传统文化热,开设中华传统文化方面的选修课,以作为必要的补充和延伸。如开设《中国管理哲学》、《国学精选》等。
校内资源与校外资源结合。美术院校首先应立足本校实际,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同时要借助校外资源,可聘请校外名师来校进行中华传统文化或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学术讲座;也可与综合型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在中华传统文化教学方面实现资源共享;还可组织学生到综合型高校听名师国学讲座等。
三、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创新当前美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处理好四个关系
传统与现代的关系。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精华与糟粕并存,如三纲五常、愚忠愚孝等,这些观点在现代已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糟粕,不可取。但是,重德、修身、孝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观点在现代依然有相当的价值。既要反对食古不化、复古主义,又要反对全盘否定、。中华传统文化要面向现代化,其道德教育要面向今天的思政教育,这样才能“古为今用”。与此同时,当前的思政教育也必须扎根于中华传统文化土壤,否则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也存在一个借鉴中华传统文化中优秀的育人内容和方法的问题,既要传承,又要创新。为此,无论是美术专业教师,还是思政专业教师,都必须注重和探索艺术与中华传统文化、思政教育的结合,指导学生的生活与艺术实践,实现艺术、中华传统文化、思政教育的三结合。
艺与德的关系。在有的美术生中,往往重艺轻德,认为艺最高、艺最重,有艺即行。还有的学生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只对从政的人有用;而自己又不想从政,学起来没有什么用。事实上,只有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才有利于自身成就事业。美术生如果不重视艺德的学习,其发展必然会受到很大的限制。要使学生明白:德和才一样重要,职业生涯是否成功不单单取决于专业素质如何,有时更取决于道德素质如何;要抛弃对思政教学的偏见和反感,提高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积极性,使自己成为德艺双馨的人。
知与行的关系。运用中华传统文化进行思政课教学的成败,关键在于学生能否做到知行统一,能否把所学落实到现实的生活和学习之中。中国传统的知行观历来主张道德认知与道德践行的统一,尤其强调道德践行,反对说一套,做一套。美术院校的思政课教学绝不能仅停留在知和书本上的阶段,必须落实到行、落实到实践中去。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职院;煤炭行业;安全;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
2011年10日6时,云南省曲靖市师宗县私庄煤矿发生一起煤与瓦斯突出事故,造成35人死亡,8人生死不明。该事故是2011年以来全国煤矿发生的第一起特别重大事故,损失极为惨重,社会影响恶劣。在这个崇尚生命的时代,面对上述血腥的煤矿安全事故,不仅令社会中的人们毛骨悚然,也诱发了煤炭高等职业院校在校大学生和毕业生就业过程中产生了诸多的心理问题。如何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使他们摆脱就业过程中的心理问题,笔者欲对这些问题作些探讨。
一、煤炭高等职业院校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过程中凸现的心理问题
1.自卑心理。自卑心理是一种评价主体在自评过程中对心中的“我”与现实中的“我”进行不对称的评价,实质上就是自己瞧不起自己,它是一种消极的情感体验,属于性格的一种缺陷,表现为对自己的能力和品质评价过低,或者对自己所从事的某些活动进行有意识或无意识(潜意识)进行自我否定。或者因自身某些暂时的困难觉得低人一等而感慨。比如部分大学生由于出身贫寒,生活困难,与别的同学相比,觉得自己家庭经济条件实太差而感到自卑。煤炭高等职业院校大学生所产生的自卑心理,从对象上看,主要是采矿、通风、矿山机电、选矿等煤矿主体专业的学生(90%以上的学生来源于农村),从内容上看,他们觉得自己所从事的是生活单调、远离都市的脏、苦、累、险的工作,社会地位低,甚至连对象都难找,让人看不起。酗酒闹事、为争口所谓的“气”打“气架”,或者争风吃醋打“醋架”,因上述原因受处分的学生中,据统计,80%以上是这些专业的学生。
2.恐惧心理。恐惧心理是恐惧主体在真实或想象的危险中,个人或群体深刻感受到的一种强烈而压抑的情感状态。具体表现为:神经高度紧张,内心充满害怕,注意力无法集中,脑子里一片空白,不能正确判断或控制自己的举止,变得容易冲动混乱。煤炭高等职业院校大学生的恐惧心理,主要源于煤矿血腥的安全事故,如上述云南省曲靖市师宗县私庄煤矿事故。笔者对283名大学生进行调查,问题是:在这个崇尚生命的时代,你对曲靖市师宗县私庄煤矿事故有恐惧心理吗?结果表明:258人有强烈的恐惧心理,占91.16%,17人有一般的恐惧心理,占6%,8人没有什么感觉,占2.84%。在有强烈的恐惧心理的群体中,煤矿主体专业的学生居于绝对数量。
3.抑郁心理。忧郁心理有时也称徘徊心理,它是一种情绪低落、言行谨慎、遇事多虑甚至焦虑的心理现象。往往会使行为主体疑而不决、寸步难行、斗志衰退,丧失机遇,有时后果会不堪设想。煤炭高等职业院校大学生的就业范围主要是煤炭行业及一些艰苦行业,其内在的抑郁心理主要表现为担心自己的生命安全难有保障、今后的幸福指数不高等特点。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尽管煤炭行业大量需求人才,但相当数量的毕业生过分强调职业的功利价值,而不考虑国家与社会的需要,不愿意到条件比较艰苦的地区和行业去工作,在犹豫不决中丧失了良好的就业机会。同时,在忧郁心理的背后还隐藏着依赖心理,即期望或依靠父母和亲朋好友出面四处奔波,到处找关系、托人情找工作,当别人为自己找的工作不和心意时就大发脾气,抱怨父母或亲朋好友等。
4.逃避心理。逃避心理也称回避心理,即在现实生活中,自己与社会及他人发生矛盾及冲突时,不能自觉地解决矛盾、冲突,而躲避矛盾、冲突的心理现象。煤炭高等职业院校一些大学生(尤其是来自城镇、父母是政府公务员或事业单位的大学生)在职业规划和就业过程中的逃避心理主要表现为:职业生涯规划中有相当数量的学生不愿到煤炭行业中生存发展,这在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中得到佐证;在校内招聘会中,非煤炭行业单位热闹非凡,学生如潮涌动;一些学生甚至不参加校内招聘会,企图在校外招聘会中寻找就业机会等等,这都是内在逃避心理的外化,导致许多大学生错失就业机会。
5.无奈心理。无奈就是解决问题时没有办法所表现出来的心理态度。笔者曾对283名大学生(煤矿主体专业学生192人,非煤矿主体专业学生91人)进行抽样调查,问题1:毕业后,如果在其它行业能够顺利就业,在同等收入条件下,你愿意到煤炭行业工作吗?统计结果表明,有217人不愿到煤炭行业工作,占76.67%,有66人表示可以考虑到煤炭行业工作,占23.33%,这部分学生又以采矿、通风、选矿、煤化工专业居多,这是由所学专业就业领域所决定。问题1的调查结果说明,一方面,大学生向往美好的学习生活工作环境的心理需求是可以理解的,也符合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另一方面,也折射出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缺乏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创业精神。问题2:当在其它行业实在找不到工作时,而在煤炭行业容易就业,你愿意到煤炭行业工作吗?统计结果表明,有269人愿意到煤炭行业工作,占95.05%,只有14人不愿到煤炭行业工作,占4.95%。问题2的调查结果说明,大学生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表现出一种别无选择的无奈心理。
二、帮助煤炭高等职业院校大学生走出就业心理困境的心理教育和心理辅导思路
1.运用认知疗法,指导煤炭高等职业院校大学生走出自卑心理。认知疗法是根据认知过程,影响情感和行为的理论假设,通过认知和行为技术来改变患者的不良认知的一类心理治疗方法的总称。其基本观点是:认知过程及其导致的错误观念是行为和情感的中介,适应不良行为和情感与适应不良认知有关。认知疗法常采用认知重建、心理应付、问题解决等技术进行心理辅导和治疗,其中认知重建最为关键。心理学理论指出:具有自卑心理的人,总是过多地看重自己不利和消极的一面,而看不到有利、积极的一面,缺乏客观全面地分析事物的能力和信心。如前所述,煤炭高等职业院校大学生的自卑心理主要是觉得在脏、苦、累、险的煤炭行业工作,社会地位低,没面子,颇压抑。这是认知的误区。要帮助大学生努力提高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客观地分析对有利和不利的因素,对煤炭行业进行认知重建。(1)职业有类别之分,但无贵贱之分。(2)煤炭工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得到社会的充分肯定。据有关专家预测,到2015年,我国的煤炭需求量将达到15.8亿吨,到2050年,煤炭在我国的一次性能源中的比例仍将保持在50%以上。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各行各业的发展需要煤炭工业的大力支持。(3)要为做一名煤炭工业建设者感到欣慰。(4)要为当前煤炭行业人才紧缺,容易就业拥有知足心理。据教育部统计,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680万人,就业形势严峻。在许多大学生难于就业的背景下,煤炭高等职业院校大学生要为自己容易就业充满信心,而不是自卑。
2.运用放松疗法,指导煤炭高等职业院校大学生走出恐惧心理。放松疗法的基本原理是:一个人的心情反应包含“情绪”与“躯体”两部分,如果能改变“躯体”的反应,那么“情绪”也会随着改变。也就是经过人的意识可以直接把“随意肌肉”控制下来,再间接地把“情绪”松弛下来,建立轻松的心情状态。基于这一原理,放松疗法就是通过意识控制使肌肉放松,同时间接地松弛紧张情绪,克服恐惧心理,从而达到心理轻松的状态,有利于身心健康。
3.运用心理置换疗法,指导煤炭高等职业院校大学生走出抑郁心理和逃避心理。此方法是心理疏导者在直接对受挫者进行挫折疏导时所用的一种方法,其特点是,疏导者在对受挫者进行疏导时,要设法使双方在心理上调换一下位置,即疏导者要设身处地为受挫者着想,急其所急,难其所难,满腔热情地给予指导、帮助;同时受挫者也要能设身处地为疏导者着想,相互理解,顾全大局。比如,对于出现抑郁心理和逃避心理的大学生,心理教育工作者在心理上要和他们互换位置,以师生平等的地位为基础,耐心听取受挫者的言论,当忠实的听众,并从其心声中分析出哪些是正确的,那些是错误的,那些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同时,教师要帮助学生出主意,想办法,解决心理问题。这方面的工作做得好,学生就会对老师产生亲近感,信赖感。
4.运用心理暗示疗法,指导煤炭高等职业院校大学生走出无奈心理。心理暗示疗法在人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中有着广泛的作用。在大学心理教育中,暗示疗法就是有一定身份、地位、威望、学识的教师通过语言、眼神、情境或行为等方式,让大学生在“思想潜入心,润心细无声”的自然状态下接受暗示者的正确意见或观点,并以阳光的心态和积极的行为去付诸实践,最终取得良好的暗示效果。比如,就全国来讲,就业形势非常严峻,但煤炭行业目前对人才(力)资源的需求空间却比较大,而煤炭高等职业院校的大学生却因种种原因到该行业的积极性不高,甚至有大学生说:“到煤炭行业就业是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在讲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第六章第一节(职业活动中的道德与法律)、第二节(大学生的择业与创业)时做了精心的准备,课堂上进行了巧妙的讲授,即心理暗示教育。比如: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迈进大众化时代,基本上是素质教育,而不是过去的精英教育,也就是大学生基本上已成为一般的普通劳动者,社会看待大学生的思维更加理性,视觉也从“仰视”变为“平视”。其实静心而论,一朵“普通的鲜花”插在“牛粪”上,也许是其最聪明的选择。试想,一朵普通的“鲜花”若插在高贵的“牡丹花”丛中,谁又会认为你是“鲜花”呢?世界也真小世界又太大,观念一变天地宽,只要能生存、能发展、能实现才能和人的价值的地方都能去,三百六十行,行行出能人。
参考文献
[1]郭祖全等.金融危机时期要加强对大学生的哲学思维教育[J].管理学家,2009(07).
[2]Nelson--Jones,R.,The Theoryand Practice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London,Holt,Rinehart and Winston,1982.
[3]钱铭怡.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05.
[4]人民教育出版社师范教材中心.心理学(修订版)[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02.
基金项目:共青团云南省委课题《高职院大专生心理及行为“亚健康”问题研究》(云青办【2006】8号)。
作者简介:
龙勇(1978—),男,硕士研究生,讲师,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就业处处长。
1.引言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更为关注英语学习,而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阅读一些经典的英美文学作品,不仅能够帮助学习者深入了解英美国家的社会背景和文化习俗,同时也能够提高学习者本身的英语应用能力,因此,本文结合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从人们的智能角度出发,提出将多元智能理论应用到英美文学作品阅读之中,同时就阅读效果的评价提出了三种途径,为英美文学作品阅读的过程和结果环节做出了补充。
2.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由美国哈佛大学教育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博士1983年提出。该理论认为,智能是多方面的,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人体的智能主要可以分为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知智能和自我观察智能。[1]各种智能彼此相对独立,同时又可以互相组合,使个体体现出不同的智能差异和优势。该理论还认为,人的智能既具有普遍性和差异性,又具有可发展性,但是,智能的发展受到个体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影响,因此要想全面了解一个人的智能情况,必须充分考虑该个体所处的环境,多元化地对其进行评价。
3.多元智能理论的研究现状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阅读内容如果能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呈现,并对效果采用多元评价,那么,具备不同能力或特性的各种类型的阅读者,就会有更好的理解与表现。阅读的各个环节都应当将多元智能理论渗透其中,从多个领域展现阅读者的优势智能,以此来弥补其劣势智能,这样,才能够帮助阅读者本文由收集整理扬长避短,发挥潜力。近二十年来,与多元智能理论相关的研究和实践得到了较快发展,并有大量著作出版,美国和加拿大等国家的许多学校将这一理论付诸实践,在教育、管理等方面进行广泛应用,成立了多所多元智能学校。
自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引入我国以来,对我国的教育学者在心理学研究和课程教学研究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一理论视角独特,充实了传统智能观的缺陷,不仅帮助教育者更加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也有助于推动我国的教育教学改革进程。但纵观国内外研究现状, 可以看出虽然该理论在国外己经形成了一定的系统和规模, 取得明显成效, 但与国外的研究相比, 国内在研究深度和质量上还有距离, 研究也多集中在基础教育阶段。
4. 多元智能理论在英美文学作品阅读中的运用
4.1 通过多种手段达成阅读目标
多元智能理论应用于英美文学作品阅读有助于开发阅读者的多元能力,应注重发挥阅读者的优势智能,发展其劣势智能,发掘他们的潜势智能,帮助他们达成阅读目标。
在阅读者进行文学作品阅读的过程中,可以鼓励其采取多种手段来理解作品的基本内容和内涵。阅读者可以采取精读泛读相结合、目的性阅读和欣赏性阅读相结合、快速阅读和理解阅读相结合、跳跃式阅读和递进式阅读相结合等多种手段,帮助自己快速达到阅读目标。
4.2以多种方式呈现阅读内容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世界上没有两个人具有完全相同的智能组合,这就需要采用多种方法手段展示阅读材料,努力开发和利用多种阅读材料,让阅读者在一定程度上自主地选择阅读内容,以满足各自的不同需要。
在阅读文学作品前,可以鼓励阅读者通过多种方式客观认识自身的智能水平,尤其是语言智能水平,选取符合自身智力能力的英美文学的阅读材料,这样能够保证其在阅读过程中,不会由于语言水平不足而产生过多的阅读障碍。其次,可以根据阅读者的智能特点,设计一些能够重点锻炼阅读者智能的阅读方式。
4.3 站在多种角度设定阅读任务
多元智能理论提出了人的八种智能,这就便于我们能够站在多种角度帮助阅读者设定阅读任务。我们可以根据阅读者的不同智能水平,将选定的英美文学作品阅读材料划分为若干部分,将能够帮助阅读者在阅读过程中锻炼自身优势智能的部分筛选出来,并根据这一智能的基本特点制定阅读任务。
4.4 文学作品阅读效果评价的多元化评价
4.4.1对阅读过程进行形成性评价
在评价内容上,根据阅读者现有的英语水平,通过多种途径鉴别学生的智能优势,将人际交往、自我认知、视觉空间等智能融入语言教学,筛选出涉及不同智能的阅读材料并设计多种阅读任务,对阅读者的各种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全面评价,将其阅读前的预习情况、阅读过程中的参与情况、阅读后的任务完成情况以及在阅读活动中的表现纳入评价范围,对其阅读过程进行记录。
4.4.2 对阅读者的阅读能力进行分项目评价
在阅读者完成阅读任务后,根据实际的阅读任务对其进行阅读量、阅读速度等方面的评价,并根据不同阅读者的完成情况结合其自身的智能特点进行总结分析。
4.4.3 对阅读者的语言进步程度进行发展评价:
将阅读者每个阶段的阅读效果进行对比,认真记录阅读者在阅读前、阅读中期和阅读后期出现的问题和解决对策,并将这些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出阅读者的阅读能力及其语言智能水平的发展变化,从而达到对阅读效果进行发展性评价的目的。
5.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