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大学生实践培训优选九篇

时间:2022-03-10 01:03:20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大学生实践培训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大学生实践培训

第1篇

作为一名在校学生,能在大一期间参加社会实习,是一次难得的机遇,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报告:少儿培训班做美术老师。使我们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后,迅速的加以实践运用。巩固学习成果。这是学业上的优势。更为可贵的是,我们在实习中成长的更加成熟,无论是思想还是心理上。由于我们习惯生活在校园中,时刻有老师、家长和同学关爱,生活得无忧无虑,很少接触社会,也很少吃苦。在实习中,困难时刻严峻的考验着我们。

同时,也想通过社会实践更多的了解社会,在实践中拓宽自己的视野,增长自己的见识,锻炼自己的才干,培养自己的耐力,使自己在独立自主和为人处事的能力上得到更大的提升;更重要的是想检验一下自己所学的东西能否被社会所用,自己的能力能否得到社会的认可,能否在社会中实现自己应有的价值。

以我个人暑期时间的安排来讲,我自我感觉是很充实的,从大一下学期开始,我和另一们同学就在专业老师的推荐下当上了一名少儿培训班的美术老师,开始了我们的第一份工作,开始以一位老师的身份来面对我们将要教授知识的那一群小朋友们,他们纯真的笑容打动着我们,那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技体语言深深吸引着我们的双眸。尽管我所学的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但当一名人们教师是我小时候的一个理想,现在正在努力的实现着。

在与老师、家长和孩子们的交谈中,锻炼和增强了我们的交际、沟通能力。

从生活、学习、心理三方面着眼,以家长、老师、学生本人三个角度出发,通过与学生家长进行电话回访,老师每天的详细记录,学生心态动向,了解孩子家长在供子女上学、培养儿女成才方面的思想状况,和学生在家中的反映情况,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与家长做最及时的沟通。

与家长知学生的接触过程中更加体会到父母的良苦用心,那望子成龙的心切和期盼,记得有次突然感悟很多,打了个电话回家,跟父母说了句:“爸妈,我终于知道你们是怎样把我扶养长大的!”,然爸妈只是会心的微笑了下,也许在想,这天终于来了,孩子终于明白了我们的用心啊!提升了对亲情的认可,那一幅幅跃显生气的画面,体现着每个孩子的不同心绪。

站在学生们努力付出汗水和泪水的画展前面,心感到十分的欣慰,那是付出后的一种回报啊。学生们努力的在装饰着自己的梦想蓝图,要山尽是山,要水尽是水,快乐自由的在海洋世界里流淌。

那次的成果展不仅锻炼了我们自身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沟通能力,提高了自身素质;增强了和工作伙伴的团体协作精神和团队意识,积累了丰富的活动策划和实践经验。从中我明白了一个基本的道理,一份真心,加一份耐心,加一份专心,加一份动力,再加上自己对美术的热爱是一个好的老师必备的东西。

心得体会:

在此次实践活动中,从前期的计划、准备,到后期的总结、处理,都充分的考验了我们的策划和实践能力,这是我们在学校中无法学到的。每一项内容都要由我们自己去布置,力求做得思路清晰、有条理,这也增强了自我的动手、动脑能力。在学校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我们这方面的能力锻炼的太少,以致在实践活动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如意的地方,但总体来说还是蛮有成效的。我从另一个侧面也检验了自己的各方面的情况,培养了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与人交往的能力,同时也发现一些自己的不足,特别是自己在专业知识上的欠缺与不足,以及自己在专业上需要不足的地方,这也使我在以后的学习中仍需不断的弥补和提高。这次的社会实践让我受益匪浅,学到了很多,也了解了很多。

将所学内容融入目前和以后工作中 :

大学是一个教育我、培养我、磨练我的圣地,我已我能在此生活而倍感荣幸。在做众多社会事务的同时,我将用所学内容搞好班级、校内事务,为同学们的利益、幸福奉献我所得,贡献我所能。

实践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运用所学知识实践自我的最好途径。亲身实践,而不是闭门造车。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的飞跃。增强了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步入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还需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用知识武装自己,用书本充实自己,为以后服务社会打下更坚固的基础!

第2篇

1.1 赛事目标

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又称为中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后面简称竞赛),是中国数学会面向本科生举办的一项全国性高水平学科竞赛,旨在发现和选拔数学创新人才,促进高等学校数学课程的改革和建设,增加大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青年学子提供一个展示基础知识和思维能力的舞台。

1.2 竞赛内容

赛事包括预赛和决赛两部分,按专业性质又分为数学专业和非数学专业两类。参赛对象均为大学本科二年级及以上的在校大学生。其中数学专业类考查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三门课程,而非数学专业类是面向工科类专业学生设置的,预赛考查的主要内容是高等数学,决赛从第五届开始增加了线性代数部分。

1.3 赛事现状

自2009年开始,每年一届,一般安排在10月份的最后一??周六举行。竞赛由中国数学会普及工作委员会举办,不同高校承办。截止2016年,该赛事已成功举办了8届,来自全国几百所本科院校的数十万学生参加了该项竞赛,成为影响力最大、参赛人数最多的高校学科竞赛之一。

1.4 赛事作用

竞赛试题一般都具有综合性、技巧性、探究性、开放性等特点,通常需要采用非常规的解题方法,答案可能也并不唯一。因此,竞赛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尝试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思考,推动思维创新。学生在参赛的过程中,会系统的梳理所学的数学知识与解题技巧,加深对数学概念、定理的本质的理解和认识,逻辑思维、抽象思维、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都会有一定地提高,有利于学生良好数学素养的形成。

2 赛事组织

2.1 寻求政策支持

学校政策支持是竞赛培训工作长期开展的重要保障。我校非常重视包括学科竞赛在内的第二课堂建设,将第二课堂活动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第二课堂活动学分管理办法及指导教师奖励办法等措施。在学校第二课堂专项活动经费的支持下,各系积极组织师资力量,培训学生参加各类学科专业竞赛。包括大学生数学竞赛、数学建模竞赛在内的数学学科竞赛培训工作也得到了全面开展。

2.2 建设辅导团队

辅导教师团队是竞赛培训工作顺利实施的前提条件。大学生数学竞赛培训不仅需要辅导教师具有高等数学相关课程的教学经验,还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查阅课外参考书、各省市及其他国家的数学竞赛试题等,进行试题分析和教法研究。此外,由于竞赛培训必须在学生的课余时间进行,一般都安排在晚上、周末或者假期,需要辅导教师牺牲大量休息时间,具有奉献精神。我校数理系于2010年成立了数学竞赛辅导团队,目前共有6位辅导教师。

2.3 建设交流平台

由于非数学专业类的参赛学生都是来自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年级,因此在宣传动员、联系沟通、组织管理的难度上比数学专业类的学生要困难很多。为此,我们在系部网站首页、我校大学数学创新平台首页都设置了竞赛天地版块,对大学数学竞赛的参赛获奖情况进行宣传报道。此外,我们还专门建立了合肥学院数学竞赛交流群,供有兴趣或参赛意向的同学在线讨论交流,教师负责引导答疑。截止目前,该群已有成员近400人,日常交流活跃。

2.4 选拔参赛学生

为了在各专业中选拔优秀学生参赛,我校每年6月份,在大一新生高等数学课程结束后举行一次校级数学竞赛暨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选拔赛。除了海报等常规宣传外,我们积极动员所有高等数学课程的授课教师,在授课班级内进行校赛的宣传与动员工作,鼓励学有余力的同学参赛。实践证明,举办校赛能够很好的激励大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热情。除校赛选拔外,我们还欢迎高等数学授课教师以个人推荐的方式推荐优秀的学生参加竞赛培训。

3 培训实践

3.1 时间安排

由于我校大二年级的学生暑期要全部离校开展认知实习活动,所以暑期没有安排竞赛培训活动。校赛获奖名单确定后,我们会向获奖学生推荐部分竞赛辅导书及历年全国竞赛真题,要求其暑期自主学习。9月初,根据学习情况正式确定参赛名单并开始竞赛培训。培训时间一般是8周,每周3-4次课,一般安排在晚上和周末。据了解,很多学校数学竞赛实行暑期集中培训,可能更有利于提高竞赛成绩,但这涉及到暑期学生的住宿及安全管理问题,需要学校的政策支持。

3.2 培训方式

集中上课培训是常见的竞赛辅导方式。由于参赛学生来自不同的年级,数学基础差别较大,集中授课容易导致部分基础较弱的学生很难消化、被动接受,得不到有效的思维训练,学习积极性受阻;而一些基础较好的学生又觉得“吃不饱”,学习效率难以提高。为此,我校采取如下方式分层培训:

3.3 培训内容

对于初次参赛的大二学生,培训内容的难度应该由浅入深,分阶段逐步推进。我校集中培训环节安排如下:首先,对高等数学上下册的知识点进行复习巩固、融会贯通,让学生对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有更深刻的认识;其次,讲解近十年考研数学一中的部分较难试题,既强化数学基础,也为有意向考研的同学提前复习准备;再次,详细讲解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预赛与决赛的部分真题,归纳总结历届考点的范围及难易程度;最后,精选各省市的一些其他竞赛真题或模拟题,让学生了解知识点的不同命题方式。

对于有参赛经历或正在准备考研的高年级学生,集中上课培训对竞赛成绩提升的效果并不明显。不仅如此,集中上课需要占用学生较多的课余时间,一些准备考研的优秀学生可能会放弃参赛。由于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这部分学生,建议成立讨论小组,利用在线交流平台开展讨论、交流,让同学们自主分析试题、试卷特点,围绕考点和一些典型试题,探索一题多解和变形推广,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鼓励学生理论创新。

要想取得理想的竞赛成绩,培训课后适当的试题训练是必不可少的。除了推荐复习参考书,让学生自主学习外,我们还挑选部分试题,组成若干套竞赛辅导试卷,供学生分阶段练习,检验学习成效。赛前,我们还鼓励学生将自己复习过程中遇到的比较新颖的试题上传分享,引导大家在线交流发表自己的思路,既加深了学生对试题的理解,又培养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4 培训成果

通过竞赛培训,我校在非数学专业类竞赛中取得了比较明显的进步,成绩逐年提高,近5年竞赛获奖人数如图2所示。

2016年,我校共39人参赛,20人获奖,获奖比例超过50%。截止目前,我校非数学专业类共有77人次获奖,其中一等奖18人,二等奖25人,三等奖34人,遍及化工、电子、机械、计算机等工科专业,获奖比例在省属高校中名列前茅。

4 存在问题

4.1 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受学业任务重、数学基础较弱、学习兴趣不足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校工科类专业学生起初参加校级数学竞赛的积极性并不高。我们尝试从多方面对学生的参赛积极性进行激励,包括通过高等数学授课老师动员和鼓励,提高获奖人数的比例,增设《高等数学选讲》选修课,认定第二课堂学分,提供考研内容辅导等方式。经过几年的努力,学生的参赛积极性有了较大的改善,参赛人数及优质生源增多,这也是参赛成绩逐年提高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4.2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众所周知,最优秀的学生往往并不是老师‘教’出来的。要想在竞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学生还必须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在当前高校扩招的大形势下,普通本科院校招到已具备良好自主学习能力的优秀生源的比例很低,需要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不断的引导和强化。近年来,我校大力推行模块化教学改革,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和自主学习能力,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明显提升,自主学习能力逐步加强。

5 结语

第3篇

数学竞赛按专业性质分为数学专业与非数学专业两类。数学专业预赛与决赛内容主要包括:《数学分析》,《高等代数》与《解析几何》三门课程中的内容。非数学专业预赛内容则主要是:《工科高等数学》中的内容。但从第五届开始,初赛内容不变,决赛内容将有所增加。

参加第四届大学生数学竞赛的预报名人数达到46708人,其中非数学专业35502人,数学专业11206人。目前已成为影响范围较广、参加人数较多的国家级学科竞赛。笔者相信在未来的几年中,预报名人数还会持续增长,这门学科竞赛的影响力也会越来越大,在全国本科院校中得以普及。

本文所要阐述的是如何在普通高校本科生中建立一个长效机制来开展大学生数学竞赛。包括如何稳固参加预赛的人数、制定合理有效的培训内容、师资队伍的建设以及经费来源等。

1普通高校开展数学竞赛培训的必要与可行性分析

在高科技产品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笔者认为:数学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必备技术工具,是各门学科发展的基础和升华。因此数学教育在现化教育中所占据地位举足轻重。数学竞赛的举办和发展为数学教育增添了新的活力,提供了新的契机,发掘了新的人才。从微观角度来说,为了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发散性思维,在数学竞赛前进行培训显得尤为重要。从宏观角度来说,赛前培训对推进教学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有着多方而的积极意义。应与课堂教学相互配合,相互渗透,但又有着课堂教学所无法代替的重要作用。

首先,数学竞赛培训能够巩固学生在课内所学的知识、扩大学生的视野、拓宽解题思路、增强逻辑推理能力以及解题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次,数学竞赛培训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促使大学数学教学更好地进行;再次,数学竞赛培训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进思维能力发展,增强探索精神和创新才能皆有促进作用;最后,数学竞赛在发现和发挥大学生的特长,选拔和培养具有数学天赋的学生等方而也有着积极的意义。 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除了上述的必要条件之外,还需具备四个充分条件:如何稳固参加预赛的人数、制定合理有效的培训内容、师资队伍的建设以及经费来源等。首先,如何有效地组织大学生参加竞赛,可谓是四个条件中最重要的一项,也是下一节笔者所研究的重点;另外,作为数学竞赛的主要内容:《高等数学》是工科类学生必修的基础理论课,《数学分析》, 《高等代数》,《解析几何》等课程是数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这些是数学竞赛得以顺利开展的基础。第三,调动部分高校专仟的数学教师组成竞赛培训团队也是一项重要的环节,笔者将会在第三节做详细的研究。最后是竞赛活动经费,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而获得:第一方而,每所高校都会有专项的创新活经费,可以从此项经费中申请一部分;第二方而,各赛区的主办方会拔给每个学校一些经费;第三方而,适当地向参加培训的学生收取(或变相地收取)一部分。这些经费主要用于:参加竞赛的学生报名费、培训教师的课时费和学生竞赛时的考试相关费用等。

基于上述分析,在普通高校开展数学竞赛培训以及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是完全可行的并具有实际意义的。

2普通高校学生现状分析

为了吸引、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数学竞赛活动,必须先了解现在普通高校本科生的生源现状及其学习状态。不得不承认,全国高校自扩招以来,普通高校大学生的质量普遍下降。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大学的教育已由精英式转为大众式;二是随着扩招的进行,大多数优质生源进入了985或211这样的重点高校,这样就导致普通高校中的优质生源比例相对减少。

限于优质生源比例小的问题,再加上数学理论繁杂与深奥,学习起来困难重重,多数学生在学习数学时会产生为难情绪从而心生畏惧。还有小部分的学生在进校时数学基础就比较差,(或由此产生的)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很低。还有一部分学生认为数学无实际用途,从主观上学习数学的兴趣消极。基于以上几点原因加上一些来自普通高校教学条件的限制,很多大学生的实际数学水平较低,所引发的直接结果就是学习成绩下降、考试分数偏低、补考人数增多,更有甚者一些学生因为数学不及格而无法毕业。

现阶段普通高校多数强调实践,所以在大学一、二年级基础阶段会大量调减理论课时,特别是有关数学的理论课程。这样就导致了教师在上课时会对课程进行调整,例如内容增加、进度加快等等。数学课中部分核心内容由于难以理解,权衡之下只好放弃。因课时问题,数学习题课早已名存实亡。关于这一点在文中笔者会有详尽的论述。一些普通高校强调少讲精讲,但数学本身就是一门高深抽象的学科,没有理论基础实践就无从说起。一些内容略讲或是不讲,都有可能在学生在今后的实际应用中造成影响。但即使知道删减理论会有诸多的弊病,许多普通高校还是在课程中减少了很多的数学内容。

多数普通高校的本科学生所学的数学内容少,而且掌握的不扎实不牢固。这一点与数学竞赛产生了严重的予盾。那么哪些学生适合参加数学竞赛呢?笔者认为有两类学生比较合适一类是自主学习能力强,数学基础扎实,对数学非常感兴趣的学生;另一类就是考研的学生。这两部分学生对数学的求知欲望非常强烈,因此成为是参加数学竞赛的主力军。

3稳固参赛学生群体策略

据调查显示,有的普通高校因为这个问题而放弃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即便参加人数也少的可怜,以我校为例,我校于2011年第一次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当时仅有一个非数学专业的学生参加了竞赛,其余29名数学专业的学生也是被志愿的。为了保障全国性的数学竞赛活动在我校顺利开展,我校实行了以利益驱动的办法。使学生有两方而的既得利益:选修学分和考研辅导。

为了稳固参赛学生的群体,我校主要从以下三方而开展了工作。

3. 1有效宣传

根据经验,通过学生(或辅导员)在学生中进行数学竞赛宣传以及在学生中发放宣传小册子的方法收效甚微。为了能够在学生中得到有效的宣传,我院在大一的第二学期末,由《高等数学》任课教师负责向自己的任课班级做大量宣传,向学生讲清楚参加数学竞赛所能获得的利益,通过自愿报名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3. 2设立选修课

为能够顺利进行数学竞赛辅导培训,我们开设两门40学时的选修课《高等数学选修》与《数学基础研修》(这两门课程的学分均为2学分,他们的本质是数学竞赛辅导课程)。这样我们就解决了培训的时间与教室的安排问题(当然,我们可以给教务部门一些时间安排上的建议)。由于大学生在大学期间要修满一定的选修学分,所以这两门课程的开设对学生是有一定吸引力的。另外,培训内容要尽可能让学生理解。如果内容难度过大,就会造成多数学生在课堂的注意力不集中,甚至来上课仅仅是为了走形式。这样就达不到吸引学生参加竞赛的目的。总的来说,就是用选修课的学分来吸引学生参加数学竞赛培训,在学生能够接受的基础之上对其加以培训,并弱化对选修课的考核。提高学生对学习数学信心,自主自愿报名参加数学竞赛。

考虑到普通高校的教学内容(无论是专业的还是非专业的)无法满足竞赛的要求,而且还有一小部分竞赛内容不在工科教学大纲的范围内。我校选择了开设《高等数学选修》、《基础数学研修》两门选修课《高等数学选修》是为参加数学竞赛预赛的工科类学生准备的《基础数学研修》是为专业类的本科学生而开设的。这两门选修课的授课内容严格遵从《中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大纲》的要求。对提高学生数学素养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3. 3考研辅导

数学竞赛的难度大大超过了考研数学的难度,为了吸引更多考研的学生,我们的辅导以考研数学的难度为基础的。让学生在参赛的同时得到专业教师的考研辅导,加大学生对竞赛的兴趣。竞赛辅导的基础目标是考研数学辅导,重要目标是数学竞赛辅导。我们的辅导内容遵从竞赛大纲、以历年考研真题结合历年的竞赛真题的解题技巧制定讲授内容。这样既能得学分,又能得到考研数学的辅导,在帮助考研学生的同时也达到了稳定参加数学竞赛人数的目的。

笔者认为上述条件能够吸引很大一批学生选修《高等数学选修》与《基础数学研修》。快速扩大数学竞赛在学生中的影响。一方而学生会因为选修学分易得而在学生群体广泛宣传;另一方而学生会因为能满足自己的求知欲望而踊跃报名,还有一些学生会因能得到免费的考研数学辅导而进行宣传。在参加竞赛培训的人数得以保障的情况想,在参加培训的学生中选择一些较好的参加竞赛,这样就能够提高获奖率,也可以减少一些费用(比如报名费、考务费等)。

另外,我校的学生在数学竞赛中获得的奖项,在物质上是没有任何奖励的。不过,按获得的奖项的等级不同会奖励不同的创新学分,创新学分可作为选修学分。比如,在初赛中获得国家一等奖,会得5个创新学分;二等奖,4个创新学分,依次类推。在决赛中获得奖项,在我校还从未有过,但笔者相信通过我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在不远的将来一定会实现这个梦想。

4建立一支德能兼备的培训团队

为了能够更好地让学生适应竞赛试题题型,组建一支具有奉献精神和敬业精神的培训教师团队是关键。组建这样的队伍需要两个条件。首先,培训教师虽然不计报酬但不能没有报酬,否则会使培训的教师缺乏教学兴趣。由于我校的数学竞赛培训是以选修课的形式进行教学的,故大部分的报酬是由学校以课时费的形式来支付的。但是与培训教师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试题和教法的研究相比,他们所得的课时费与付出是无法成正比的。其次,大学生的数学竞赛培训可以看作我们日常教学的有益补充。培训教师必须有较好的数学素养,教学方法,在解题能力和表达能力有较高的水平。同时,还要求培训教师广泛地查阅课外参考书、新近的考研参考书和各省市及国家的数学竞赛试卷等。可以说培训团队业务水平及敬业精神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数学竞赛成绩的好坏。

以我校为例数学专业的培训团队有五人,非数学专业的团队有四人。他们每人分别负责一部分内容。大家的同感是:任何一门课程的全部培训内容由一人完成几乎是不可能的,竞赛培训备课所需的时间与精力不是正常课程备课所能比拟的。甚至,有时我们在一学时的时间里只能讲解一道例题,不是我们的培训教师没有能力,而是我们在将知识教授给学生们的同时还要保证学生能顺利消化,扎实的掌握解题技巧。

据笔者调查,各普通高校很少有专门的数学教师来辅导将要考研学生的数学知识。由于数学竞赛的难易程度在考研数学的难度之上,故数学竞赛的培训教师完全胜任考研数学辅导。这样一个专门的考研辅导团队是学校领导和所有将要考研的学生非常期待的。所以将考研团队与数学竞赛培训团队融为一体,从各个角度上看都是可以实现的,也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5 结语

第4篇

关键词: 责任、团队合作、耐心

前 言

实践时间:暑假期间

实践地点:xx小精灵幼儿园

实践人员:xx

实践内容:教小朋友画画

实践方式:教画画

参考文献:

正 文

大一暑假才刚开始,就有同学到处忙碌起来了,关注通告,招聘,为的只是不想浪费这黄金般的二个月,充实的安排好这大学期间的第一个暑假,想合理利用,磨练自我!

作为一名在校学生,能在大一期间参加社会实习,是一次难得的机遇。使我们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后,迅速的加以实践运用。巩固学习成果。这是学业上的优势。更为可贵的是,我们在实习中成长的更加成熟,无论是思想还是心理上。由于我们习惯生活在校园中,时刻有老师、家长和同学关爱,生活得无忧无虑,很少接触社会,也很少吃苦。在实习中,困难时刻严峻的考验着我们。

同时,也想通过社会实践更多的了解社会,在实践中拓宽自己的视野,增长自己的见识,锻炼自己的才干,培养自己的耐力,使自己在独立自主和为人处事的能力上得到更大的提升;更重要的是想检验一下自己所学的东西能否被社会所用,自己的能力能否得到社会的认可,能否在社会中实现自己应有的价值。

以我个人暑期时间的安排来讲,我自我感觉是很充实的,从大一下学期开始,我和另一们同学就在专业老师的推荐下当上了一名少儿培训班的美术老师,开始了我们的第一份工作,开始以一位老师的身份来面对我们将要教授知识的那一群小朋友们,他们纯真的笑容打动着我们,那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技体语言深深吸引着我们的双眸。尽管我所学的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但当一名人们教师是我小时候的一个理想,现在正在努力的实现着。

在与老师、家长和孩子们的交谈中,锻炼和增强了我们的交际、沟通能力。从生活、学习、心理三方面着眼,以家长、老师、学生本人三个角度出发,通过与学生家长进行电话回访,老师每天的详细记录,学生心态动向,了解孩子家长在供子女上学、培养儿女成才方面的思想状况,和学生在家中的反映情况,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与家长做最及时的沟通。

与家长知学生的接触过程中更加体会到父母的良苦用心,那望子成龙的心切和期盼,记得有次突然感悟很多,打了个电话回家,跟父母说了句:“爸妈,我终于知道你们是怎样把我扶养长大的!”,然爸妈只是会心的微笑了下,也许在想,这天终于来了,孩子终于明白了我们的用心啊!提升了对亲情的认可,那一幅幅跃显生气的画面,体现着每个孩子的不同心绪。站在学生们努力付出汗水和泪水的画展前面,心感到十分的欣慰,那是付出后的一种回报啊。学生们努力的在装饰着自己的梦想蓝图,要山尽是山,要水尽是水,快乐自由的在海洋世界里流淌。那次的成果展不仅锻炼了我们自身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沟通能力,提高了对美术的热爱是一个好的老师必备的东西。

心得体会:

在此次实践活动中,从前期的计划、准备,到后期的总结、处理,都充分的考验了我们的策划和实践能力,这是我们在学校中无法学到的。每一项内容都要由我们自己去布置,力求做得思路清晰、有条理,这也增强了自我的动手、动脑能力。在学校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我们这方面的能力锻炼的太少,以致在实践活动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如意的地方,但总体来说还是蛮有成效的。我从另一个侧面也检验了自己的各方面的情况,培养了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与人交往的能力,同时也发现一些自己的不足,特别是自己在专业知识上的欠缺与不足,以及自己在专业上需要不足的地方,这也使我在以后的学习中仍需不断的弥补和提高。这次的社会实践让我受益匪浅,学到了很多,也了解了很多。将所学内容融入目前和以后工作中 。

第5篇

在去的前一天也许是由于紧张的吧,整个晚上都没有睡好觉,毕竟这是我早就想尝试的一次实践吧,结果居然在这个寒假实现了,又紧张又兴奋,虽然人数不多,时间也不长,但这是我得来的第一份美术工作,所以我一定要好好珍惜这次难得的机会,做起来很用心,自然也有颇多的心得体会,所以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

我们的课程安排主要是上午水粉为主,下午是速写都是我比较擅长的,由于是开学的第一天,所以老板很重视,反复的查课,第一天我没有给他们改画,只是给他们讲解了一下水分方面的有关知识,我想看看他们的水平到底怎么样,结果和我们当初一样,画的一塌糊涂,我整整站了一天,结果晚上回去累的直接倒到了床上,这时才发现,原来以为老师这职业很简单,当真正的体验了之后才发现当老师也没有那么简单。随着课程的开展和实践,我却发现给他们传授知识并不是想象中那么简单,绘画真的是一个要很用心去做的工作,如果不分青红皂白的对对象描摹是取不到良好效果也很难提高的,同时也发现我的语言组织能力的不足,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就是虽然我懂是怎么画,但是表达不出来,但是现在关键是我无法让他们主动去想并合理的去解决绘画中的问题。也许当初我们学美术的时候,老师也是我这种想法吧,我在他们绘画的时候不停的告诫他们绘画时要多动脑筋想,要用心,多动脑,而且还要大胆,由于他们刚刚开始接触,所以都很小心,放不来,这是画画最忌讳的,可是这么持续了几天也没见有大的效果,后来在一次改画过程中,看到一个学生很机械的摆笔以及其生硬的作品时,我又一次单独提到关于绘画中多思考的观点,可是出人意料的,学生的反应是不知道该想的是什么 ,还有就是不知道什么是好的,还没有完全的理解我说的含义,这时候我恍然大悟,致使他们起色不明显的原因原来是这个。一个理论在未得到有效的印证之前是很难于别人有说服力的,我们有过比他们多的训练,我们自己脑中的经验是在不断训练中提炼出来的,对我们自己来说成为一种惯性,是一种必然。但是在他们看来,却未必凑效。所以后来我认为问题的关键不是一味的叫他们去想,而是让他们了解自己的问题,多画,多理解,只有量的积累,才能产生质的改变,以及让他们知道绘画时应该想的是什么!所以,和有经验老师商量之后,加强了他们的动手的时间。而且每天晚上回家后给他们留了家庭作业,虽然他们都很不情愿,但是想让他们快速的理解以及掌握,只有这一种办法,也许现在他们会怨我对他们太严格了,但是以后他们会明白我们的苦心的,而且我也真正的理解了,当出老师们对我们那么严格的道理,同时,在下课的时候,我也会想当初我们老师那样,哥他们讲大学的生活,让他们产生对大学的美好憧憬,以至于努力的学习。有是也会和他们做游戏,寓教于乐,融入到他们中去,毕竟我也比他们大不了几岁。期间还给他们做了几张范画看了几次水粉绘画教学。

在各类学习中,老师仅仅起引导作用,关键还是自己的领悟,之所以社会上流传名师未必出高徒也确实有其道理的。我们教的目的只是让学生知道自己去体会和掌握学习过程中的关键问题。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后面的学习中,我很注重对他们的侧面引导,在起稿时,在拉大关系时和深入刻画时分别教导他们应该怎么去想,怎么去理解各个环节的重要性与正确的观察方法,并辅之以改画或者示范很快,其中一些人的作画方法有了很大的改善:从自始至终的局部作画到树立整体观念;从对一幅作品浮躁的虎头蛇尾到后来的善始善终;从一开始对我的观点的怀疑到最后的确信很多人取得了不小的收获。当然,限于学习绘画的时间短和新方法的适应期问题,还是有几个人几乎没有任何起色,但最关键的是我帮助其中很多人学会了学习间思考的重要性,切不可盲目的作画。我想,不论是绘画还是其他的学习,都是要侧重勤思考的,学习中要的不仅仅是努力,还有技巧问题,思考能使我们少走弯路,思考能使我们明确目标。

第6篇

调查目的:通过这次调查,及时掌握大学生技能培训需求状况,以指导大学生有的放矢结合社会需求提高自己,为将来毕业后的严峻的就业形势做好准备。

调查地点:学院宿舍.学院自习室.图书馆

调查对象:不同年级在校男女大学生

调查方法:实地访问调查.随机问卷调查.最后记录汇总并进行相关的统计分析

调查过程:在学院宿舍,自习室以及图书馆随机寻找符合调查条件的男女大学生,通过简单的交流了解他们最为迫切希望提升的技能,然后邀请他们认真填写事先准备好的调查问卷(见附录),最后将调查结果进行汇总分析,得出最终调研报告,并找出相关的问题。

结果讨论:①实际动手操作技能成为大学生最为迫切提升的一项技能。在我调查的100名不同年级的大学生中,有平均大约76%的大学生认为大学生实际动手操作技能太差,而这一比例又以理工学院的最为明显,达到91%。实际动手操作技能所占比例如此之高,一方面反映出当代我国大学生中存在的普遍问题,那就是只重视知识的记忆与理解而忽视了这种知识与实践实际的联系;另一方面也暴露出我国高校教育致命的一个弱点:学校培养出的大部分是一个一个“抽象的理论家”,那些“具体的实践家”少之又少。大学生亟待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

第7篇

[关键词]就业培训 现存问题 联合培训 构建模式

大学生就业培训是教育者根据学生个人特征和社会需要,帮助学生计划职业发展,培养职业能力,选择适宜性职业,以促进学生个人和社会的和谐发展而实施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实践活动。探寻构建我国大学生就业培训模式,实现在政府宏观管理和调控下,高校、中介机构和企业建立联动机制,整体优化, 以期实现大学生充分就业的目标。

一、高校、政府、中介机构与企业在大学生就业培训上的现存问题

当前高校大学生就业培训分两步骤进行:毕业生离校前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由省教育厅负责;毕业生离校后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由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负责。这些措施在促进大学生就业培训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也收获了很多成功的经验。但是,由于我国目前对大学生的就业培训工作尚处于起步和摸索阶段,就业培训的方式和水平还亟待提高。

1.高校大学生就业培训的体系不健全,缺乏与社会力量的优势合作

高校在就业指导工作中都成立或配备了相关的机构、设备及经费等,但就业培训体系不健全,缺乏专门的职业规划服务机构;大学生就业培训人员很少接受就业专业技能的培训,学校就业指导教师仍以兼职教师构成,结构上还不能专门化、专业化;课程形式多样但是缺乏实践操作性,缺乏与政府、中介机构与企业培训人才的优势合作。

2.企业与高校缺少日常的有效联系,优势不能互补

大学生只有在毕业前一年学院安排的教学实习时才能在企业实践半年(医学院有些专业可以实习一年)的时间,在此阶段企业才参与到大学生的就业培训中,企业与高校缺少日常的有效联系,高校具有丰富全面以及最新的相关理论知识,但在人才培训方面带有较强的理论特点,培训出的人才难以满足市场需求;企业培训的优势在大学的学生培训中并没有得到有机结合,企业与学院缺乏应有的资源整合。

3.中介机构与大学以及用人机构的联系不直接造成信息缺乏

我国目前绝大多数劳动力市场的中介机构,只是简单的档案和一般的信息,缺少专门为大学生服务的中介机构,因此,不能深入校园,参与大学生就业培训的任务,不能充分了解学生的个人情况,不能提供有效的单位招聘需求信息,诸多因素制约中介组织对大学生就业促进作用的发挥。

4.大学生毕业实习与政府安排的就业见习缺乏融通

大学生毕业实习的时间安排都集中在大四期间,而见习期多数安排在大学生毕业之后。学生不了解见习基地的相关信息和政策,造成一部分学生盲目实习与见习。高校应该多举行类似见面活动或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这样才能比较全面地了解见习基地和岗位的情况,从而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实习岗位。

5.普惠制的培训内容不能满足大学生需求问题

普惠制的培训内容多集中在初、中级理论与应用上,与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关联度较高的专业还很缺乏,不能满足大学生的需求。这种情况的产生与大学生就业理念虽然相关,但是普惠制培训项目应该多与大学生的知识程度相适应。

二、政府、高校、中介机构和企业建立联动机制,探索和构建大学生就业培训的模式

在政府宏观管理和调控下,高校充分发挥教育培训机构的优势,会同有关政府部门、企业、中介机构开展就业指导培训活动等,解决大学生就业方面的深层次问题。

1.政府、企业、中介培训进校园,组成专兼职结合、校内教师与校外专家配合的就业指导专家队伍

政府进入校园带来高水平的政策信息和丰富的人事管理经验;中介进入校园便于发现人才,建设人才资源库;尤其是企业应当把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转移到高校,在高校直接培养、发掘并储备人才,从而减少对新进员工岗位培训所造成的人力、财力浪费,降低企业运营成本。聘请较高指导水平和较强实践能力、专兼结合、校内教师与校外专家配合的就业指导专家队伍才能做到优势互补,丰富大学生就业培训。

2.丰富大学生就业以及创业指导内容体系

(1)建立大学生就业培训职业规划服务机构,设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模式

高校要建立职业规划服务机构,培训专职就业与创业指导课教师,设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指导大学生进行职业兴趣、职业倾向、职业素质、职业能力等方面的测评,量身定做个人职业生涯规划。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全过程碰到的问题和需要的指导,设计推出系统、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强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和模式;会同有关部门,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培训和自主创业辅导,组织高校毕业生到企业见习基地进行职业见习。

(2)实施大学生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提升职业能力

高校要积极实施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各高校通过校企合作、根据人才需求状况,开展职业技能训练和“订单式培养”,组织专业技能不适应社会需求的毕业生,如文、法、史、哲等专业的学生到各类职业院校、职业技能培训机构进行相关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就业能力,使相关专业的应届高校毕业生通过职业技能鉴定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提高就业能力。

3.高校要与企业建立联动机制,优化学科设置,建立定单培养人才的模式

高校要根据自身传统和办学条件,办出学校特色,拓展学校生存空间。

(1)高校要注重产、学、研结合,实施科技兴校,学生直接参与锻炼

高校实行产、学、研结合,实施科技兴校的办学模式,探索未来高校发展的新路。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不仅可以作为教师的助手参与科研,还可以在产供销领域得到实践的机会。

(2)企业与学校可以通过专业项目合作,建立分院或专业,共同研发、培养人才

企业和学校联合调整课程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在专业设置、课程安排、师资建设、实习实训、就业创业等方面充分发挥校企合作优势,使专业设置企业化、市场化、灵活化、高效化,使高校真正实施因材施教,实现课程设置与学生就业岗位的无缝对接。企业也可借鉴学院的专业实力,委托学校作研究项目,同时委托培养人才。

4.高校通过与政府、中介以及企业的合作,发展校外实习基地,建立长效的供需机制

高校应本着双向受益的原则,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建立稳定和多元化的实习基地,给学生提供寒暑假短期实习以及毕业实习。

(1)建立严格的实习企业资格审查制度和网上实习联络机制

学校应派专人对拟合作企业进行实地考察,全面了解情况,坚持挑选业内先进、管理规范、有发展前景的企业作为合作伙伴,并签订正式的合作协议。建立“大学生实习”网站,该网站接受大学生的实习报名,接受企业成立实习基地的申请,无论对企业还是对高校都是双赢的合作。

(2)调整毕业招聘的时间,解决实习与就业的矛盾

目前从每年11月份开始到第二年7月份的毕业生求职期,时间拖得太长, 招聘活动最好集中后移到下半年的七、八、九月份,所有就业协议毕业后签定,招聘时间与大学生毕业时间一致起来,有利于稳定毕业实习阶段学生心绪。上半年以招聘信息为主,尽量减少各类招聘会对毕业实习的冲击,最好规定一个统一的时间段,并限制在20天以下,其他时间留给学生安心实习。

(3)政府应设立专项经费,鼓励企业提供实习岗位

政府应设立专项经费,建设若干大型的公共实习平台,为大学生提供在实践中提高的机会。有关部门应研究出台有关政策和措施,对接受高校毕业生实习的企业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和资金奖励。政府可以根据每年接纳的实习生人数,减免一定比例的税额,使企业在积极参与“大学生实习基地”计划回报社会的同时,得到一定的实惠。

5.政府提供给中介机构相应的政策,鼓励设立专业化大学生服务中介

政府可以通过惩恶扬善的办法评选诚信介绍毕业生有突出贡献的中介机构;鼓励设立专业化大学生服务中介,充分发挥这些中介机构在学生就业培训中的作用,鼓励他们提供一些对大学生的免费培训,也为中介机构做好人才的储备。政府、企业可以按照中介机构对大学生进行免费培训和职业介绍拨去经费,建立长效的合作机制,以帮助求职者顺利实现就业。让中介机构在承担责任的同时也获得相应的利润,这样中介机构才有动力持久地发挥作用,实现中介机构和政府的双赢。

6.政府加大调控力度,加强对高校大学生毕业后培训工作的指导和服务

近几年,“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机制很好地调节了毕业生就业市场的供需矛盾。

(1)建立和完善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实现实习与见习的对接

政府要确定一批条件合适并有积极性的企事业单位作为见习基地,有计划地组织回到原籍尚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参加为期3至6个月的就业见习,同时协调好配套服务;把高校的实习基地纳入政府的见习基地建设中来,也就是大学生在毕业前的一个学期(包括寒假),如果在校大学生已经完成论文撰写和修改,可以由学校出具证明函,参加青年职业见习计划。学校将对学生的教育监管权暂时转移给劳动部门,劳动部门将学生安排在合适的见习岗位,原则上见习期不超过3个月。此外如果企业最终录用这名学生,将不再需要试用期。

(2)打破地区限制、设立针对大学生的普惠制培训项目

政府根据职业技能培训的发展需要,不断增加针对大学生的普惠制培训项目技能实训、鉴定等新功能,由初、中级培训向中、高级培训全面推进,培养高技能人才。 各省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培训职能部门要积极引导、为大学生可以在全省乃至于全国选取普惠制培训的项目做好就业服务部门和普惠制就业培训领导小组间的沟通、衔接工作,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7.以政府为主导,各方努力构建高校毕业生招聘求职平台,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推荐工作

第8篇

关键词:工程训练基地 工程实践能力

0 引言

众所周知,1999年教育部实施了世界银行贷款“高等教育发展”项目,第一批资助的学校有清华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11所。在这些学校带动下,经过近几年的发展,目前几乎所有的工科院校和综合性大学都建立了工程训练基地,开设了工程训练课程,为学生“学习工艺知识,增强工程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搭建了训练平台。

1 工程训练基地建设背景

我校人才培养模式已经定位于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应用型人才的就业主要面向生产、管理、服务一线,主要致力于社会现实问题和生产实践问题的研究与探讨,主要从事将高新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从而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总体特征就是在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上应体现“较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一定的专业知识面,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并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科技运用、推广与转换能力”。应用型人才培养必须树立“学以致用”的人才培养理念;应用型人才与研究型人才培养模式上的最大差异在于其必须高度重视实践性教学在人才培养上的关键性作用,着力于采取多层次系列训练方案,形成由单一到综合、由相对独立到学科(专业)融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真正体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用特色。

建设规范的、稳定的、条件优良的工程训练基地,是实践性教学活动的基本前提和保证,它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以及对专业知识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有着不可取代的特殊作用。

2 工程训练基地建设目标及原则

2.1 工程训练基地建设目标 工程训练基地是我校在“大德育、大工程、大实践”的教育理念下,为适应大工程背景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而建立的一个面向全校所有专业学生,实施工程专业技能训练和综合创新能力的实践性教学基地,也是校内最大的实践教学基地,是我校整个实践性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各专业工程素质培养中具有重要地位。

工程训练基地的建设目标是建成达标的师资队伍和教学条件,具有达标的教学水平,能取得一定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成果的工程训练基地,它将成为全面落实我校“一、二、三、四”的办学方略和“大德育、大工程、大实践”的教育理念的实践与创新教育的重要基地,是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校内工程实践教学基地。

2.2 工程训练基地建设原则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确立了基地建设原则:①实用性原则:工程训练基地符合我校“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满足学校党委明确的“六大职能”的需要,同时考虑了今后的发展可能产生的需求。②经济性原则:不追求大而全,盲目多投资。以高等教育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充分调研论证、进行经费预算,并充分利用原有的场地和设备,节省投资成本。③整体性原则:充分利用场地空间,合理布局设备。无论是硬件建设还是软件建设,都遵循我校“大德育、大工程、大实践”的办学理念。④可创新原则:无论软件还是硬件,都给师生提供较大的自主创新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3 我校工程训练基地建设情况

3.1 硬件建设 工程训练基地主要仪器设备总数量达347台套,总价值3081万元,教学使用总面积8000平方米。工程训练系列课程每年完成本科学生13000人次的教学,工作量达75万人时。

3.2 软件建设 工程训练基地采用四段式教学模式:

第一阶段为工程教育,即工程认知阶段,是面向全校所有专业大一学生开设的必修课。

通过电气工程、机械工程、计算机及信息等内容的专题讲座、录像教学、现场演示教学,实物、模型、展板参观等方式对相关领域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使学生受到科学与人文精神的熏陶。

第二阶段是学生实训的初级阶段,称为工程训练。它是我校所有专业大二学生学习机械制造和电气工程的基本知识和相关的基本工艺方法,增强工程素质、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实践性必修课程。训练内容有车工、钳工、铣刨磨、焊接、铸热、锻压、特种加工、数控车、数控铣以及电气工程训练等21个训练项目。

第三阶段是学生实训的中级阶段,称为专业技能训练,我们工程训练基地只承担了机械类专业的部分技能训练任务,是面向机械类大三学生开设的必修课。在工程训练的基础上,机械类专业的技能训练要求学生进行典型机械的拆卸、测绘和装配,强化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是提高学生综合工程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其中,部分学生可以自己选择设计、制作一些创新作品。工程技术操作以实践为主,学生必须进行独立拆卸、测绘、装配和调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第四阶段是学生训练的高级阶段,称为综合创新训练。一是面向全校所有专业高年级学生开设选修课;二是支持科技创新活动,主要面向与机电密切相关的专业,以及计算机、资源、安全、建工等学院理工科专业对机电感兴趣的学生。

围绕我校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完善了工程训练课程体系,并已经融入学校人才培养体系之中,内容如下:①机械工程训练A,时间为4周(即160学时),4学分;面向机械、材料类专业开设,包括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与控制、金属材料工程和无机非金属专业等。②机械工程训练B,时间为3周(即120学时),3学分,面向近机械类专业,包括工业设计、工业工程和工程力学专业等。③机械工程训练C,时间为2周(即80学时),2学分,面向其他工科专业,包括采矿工程、安全工程、环境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等专业。④机械工程训练D,时间为1周(即40学时),1学分,面向经济类、管理类、理科类、文学类和法学类等专业开设。⑤工程技术实践,时间为2~6周(120学时),3学分,面向机械类专业高年级开设。⑥电气工程训练A或B,时间为1周(即40学时),1学分,面向非电类专业开设。⑦综合创新训练,结合各种竞赛,开设选修课。

3.3 师资队伍建设 工程训练基地现有教学人员77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3人,讲师4人、助教6人;高工5人,工程师2人,助工25人;技师19人,高级工3人,中级工1人,初级工6人。师资队伍中“三师型”教师有4人。工程训练基地全体教师爱岗敬业,在本职岗位上勤奋工作、勇于进取,甘于奉献,为学校的发展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为了提高工程训练的教学质量,积极引进“三师型”教师充实工程训练指导教师队伍,目前已成功引进4名。他们既讲授各训练模块的概论课,又参与实训指导工作,对现行工程训练项目也进行研究论证并设计新的项目,提出保证工程训练教学质量的办法和措施,取得了预期效果。

随着工程训练基地规模的扩大,师资队伍建设工作显得更加重要突出。工程训练基地有科学的规划,对新教师和年轻教师,相关训练室组织教师在本训练室内部进行试讲评议,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使他们能尽快转换角色,熟悉并胜任本职工作;对新到工程训练基地的工作人员,首先进行培训,并指定有经验,责任心强的老教师传帮带,实行导师制,使新教师和年轻教师提高责任心,真正理解工作的内涵,明确责任,传承好的作风、好的传统,严把教学关。

4 结束语

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形成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是一个循环渐进的过程,是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地积累,并通过有意识、有计划地培养逐步形成、逐步实现的。实践证明,我校通过开展工程训练系列课程,大学生的工程意识明显提高,工程实践能力明显增强,创新素质明显提升。因此,要因地制宜地建设规范的、稳定的、条件优良的工程训练基地,不断完善工程训练课程体系,培养学生劳动观点、创新精神和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作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和增强工程实践能力的目的,把实践教学开展的更好,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更多更好更有用的高素质人才,为国家的兴盛和社会的繁荣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系列课程(金工系列课程)指导性文件[Z].2006.06.

[2]李文双,李海越.构建工程训练实践体系,培养大学生的工程素质[J].黑龙江教育.2008.(12).

第9篇

一、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培训的重要性

数学建模竞赛作为教育部四大学科竞赛之首,规模最大,影响最大。因此,数学建模竞赛培训显得尤为重要。它有利于让学生尽早了解并掌握建模的基础理论知识及相关应用软件;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队员间尽早磨合,相互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发散思维;有利于训练学生快速获取有用信息和资料的能力;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写作技能和排版技术等。

通过参加数学建模竞赛,受到了一次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初步具备了科学研究的能力,提高了自身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了刻苦钻研问题的精神以及与他人友好合作的团队精神,培养了敢于战胜困难的坚强意志和创新能力,这些能力和精神为各自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因为参与数学建模比赛,许多学生收获了知识,取得了荣誉,参赛队员的共同体会是:一次参赛,终生受益。

二、培训中创新方法--案例模板式教学

数学建模培训一般是通过给学生讲解数学建模的基本知识与理论,相关的数学软件及软件包,辅以讲座,上机,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对数学建模的基本方法及相关数学软件的使用有一定的了解,对数学建模的基本思想有基本把握。

在培训中,通过对以往竞赛试题的分析,将近几年的数学建模竞赛分为两大类:固定式问题和开放式问题,采用案例模板式教学对参加建模竞赛的同学进行辅导。其中,固定式问题指让学生对固定的有一定物理背景的问题进行数学建模求解;开放式问题指让学生准确把握题意后能充分根据自己的喜好,选取不同方向或方法进行建模求解。例如:

2013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A题《车道被占用对城市道路通行能力的影响》为典型的固定式题目,要求学生对已给的视频数据确定通行能力的数学模型,并且求出排队长度。而2010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B题《2010年上海世博会影响力的定量评估》为典型的开放式题目,让学生选取感兴趣的某个侧面,利用互联网数据,建立数学模型,使学生在准确把握题意后能充分根据自己的喜好,选取不同方向进行建模求解,相对于固定问题开放性较强。

因此,要求教师在数学建模培训中,既要突出固定式的求解思路,又要注意培养学生开放式的发散思维。具体表现为:在固定求解思路上,要包括深刻理解题意,挖掘问题内部的区别,结合已有的数学建模基础、数学建模基本方法、数学建模特殊方法,通过对具体竞赛题的分析,总结出相关类型问题的数学求解方法;在开放性问题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查阅相关资料后,进行讨论交流,各抒己见,从各个层面,多角度的找出可行性强的数学建模方法。求解思路如下图1和图2所示。

三、结束语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