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09 03:58:49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分行扶贫工作计划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从2013年开始,科左中旗扶贫办连续5年每年拿出1000万元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用于科左中旗“金融扶贫富民工程”贷款的补偿担保本金,选定有实力的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左中分行合作,将按担保补偿金总额10倍左右放大贷款额度。2013-2017年,科左中旗安排“金融扶贫富民工程”贷款平均每年不低于1亿元,以后逐年递增,主要用于贫困地区发展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
从2013年起把全旗现有的《省级领导干部联系贫困旗县扶贫开发(2013―2017年)》所选定的贫困嘎查村和自治区、通辽市批复的扶贫龙头企业作为重点,进行扶贫贷款专项投放。首先在旗委政府初步指定的36个贫困嘎查村,倾斜于养殖小区、养殖大户、曾经扶持建有棚舍户,同时在2014年“三到村三到户”项目嘎查村进行试点发放,启动实施“金融扶贫富民工程”,并逐步扩大辐射面。
一、贷款原则
一是有优势主导产业,带动作用强,有适合于贫困家庭为单元进行生产经营的短、平、快项目。二是坚持整村推进,不撒胡椒面,结合新农村建设,以曾经扶持但又缺乏后续发展资金的嘎查村及2014年开始实施“三到村三到户”项目嘎查村为重点。三是选择两委班子团结务实、工作积极主动、有较强工作能力,现具备棚舍窖池,有一定养殖基础的嘎查村。四是乡风民俗淳朴,村民有良好借贷信誉,资金放得出、收得回、转得开、效益好,所贷资金能够全部用在生产发展上。贷款额度主要根据客户提供抵押担保情况、生产经营状况、偿债能力、贷款真实需求、信用状况等因素确定。扶贫龙头企业最多可贷3000万元;养羊单户1―3万元;养牛单户3―5万元。根据贷款项目生产周期、销售周期和贷款对象综合还款能力等因素,合理确定,一般不超过3年,并可随借随还、周转使用。
二、贷款流程和担保方式
“富农贷”业务的基本流程为:一是农户自愿申请,村委会受理、推荐,乡镇核查、推荐;二是旗扶贫办审定、推荐、旗农行排查“征信”后,组建的工作队入户调查、确定贷款户名单;三是农行左中支行审查审批、发放贷款;四是扶贫办配合左中支行开展贷后管理,农行左中支行回收贷款;五是嘎查村的书记、村长、会计以自然人的身份与农行签订协议实施担保;六是嘎查村村长与农户签订反担保协议书,有效降低贷款风险;七是贷款户每3―5户自愿结成一个互助联保小组,每个互助组至少有一户特困户,管理和操作“金融扶贫富民工程”贷款的保证按期回收。
自2013年12月份至今,该旗已发放金融扶贫富民贷款11129万元,率先完成金融扶贫富民工程第一批贷款发放工作,投放总量全区排名第一。其中“富农贷”累计发放贷款7129万元,覆盖20个嘎查村、1764个农牧户;“强农贷”累计发放4000万元,支持企业2家,现已购进基础母牛超过3000头、基础母羊超过12000只。同时,该旗在100个“三到村三到户”项目嘎查村,启动第二批次金融扶贫贷款工程,目前,正在做前期准备。
三、采取的措施
(一)加强领导。为全力做好该旗金融扶贫富民工程,旗委旗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金融扶贫富民工程”工作,结合实际制定《科左中旗金融扶贫富民工程实施方案》,成立由旗长为组长、副书记、副旗长为副组长,扶贫、财政、金融等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全旗“金融扶贫富民工程”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具体负责“金融扶贫富民工程”协调与管理工作,对全旗“金融扶贫富民工程”实行专项推进。
(二)强化配合。旗扶贫办与旗农行积极协作,对金融扶贫项目嘎查村的干部和苏木乡镇分管扶贫工作的领导进行业务培训,为顺利开展此项工作打好基础。旗扶贫办考虑到项目嘎查村申请办理贷款时发生的旅差费,采取报销期间发生的油费措施,减轻项目嘎查村经费压力。并协调相关苏木镇,选派1―2名干部或村官,帮助旗农行办理贷款业务,从而加快贷款发放速度;为降低贷款风险,提示嘎查村贷款户要采取反担保、小组互联保和贷款户全体联保等担保形式,确保资金安全运行,真正发挥扶贫专项资金的“杠杆”和引导作用。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金融扶贫资金风险防控,规范金融扶贫风险补偿资金管理,根据《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脱贫攻坚金融服务工作联动机制的通知》《X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金融助推产业精准脱贫工作的意见》《X县金融扶贫工作实施意见》文件精神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金融扶贫贷款风险补偿金,是指县财政安排,用于对全县建档立卡贫困农户脱贫的扶贫产业项目和扶贫龙头企业、新型经营主体贷款风险进行适度补偿的专项资金。
扶贫贷款贴息资金是指县财政预算设立用于对贫困农户的贷款(以下简称到户贷款)和扶持扶贫龙头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以下简称项目贷款)等利息补贴的专项扶贫资金。
第三条
扶贫贷款风险补偿金和贷款贴息资金按照“政府主导、自愿申请、风险共担、严格审批、突出重点、精准扶贫”的原则管理。
第四条
风险补偿资金和贷款贴息资金存入我县发放扶贫贷款的金融机构,实行专户管理,封闭运行。利率为同档次存款基准利率。
第二章
补偿资金来源及补偿途径
第五条
金融扶贫小额信贷风险补偿资金资金规模为2000万元,其中上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安排400万元、县财政扶贫资金安排1600万元。贷款贴息资金实施动态配置,用当年财政扶贫资金足额安排。风险补偿金按年度核算,滚存使用。金融扶贫风险补偿金和贷款贴息资金的银行存款利息也纳入风险补偿资金。
第六条
县财政将安排的小额信贷贴息资金和风险补偿金下达县扶农办和三大(畜牧、蔬菜、果业)产业服务中心,再由县扶农办和三大(畜牧、蔬菜、果业)产业服务中心划拨合作金融机构。
第三章
合作金融机构
第七条
我县扶贫贷款合作金融机构由县信用联社、县邮政储蓄银行两家组成,与县扶农办和三大(畜牧、蔬菜、果业)产业服务中心签订合作协议。风险补偿金安排县信用联社1500万元、邮政储蓄分行500万元,合作金融机构力争年度获贷率、覆盖率进入全市前列。
第八条
合作金融机构必须按照《X县金融扶贫工作实施意见》要求,承担相应责任、义务,制定年度扶贫贷款计划,确定扶贫贷款规模,保证扶贫贷款工作正常开展。
第四章
扶贫贷款发放
第九条 扶贫贷款对象由各镇政府报县扶农办审核后提供给合作金融机构:
(一)自然人客户是“扶贫人口信息系统”中录入的建档立卡贫困农户(五保户除外),对存在不良征信记录但名下无存量不良贷款及年龄在65周岁以下的贫困户应全部纳入扶贫小额信用贷款的可贷范围;
(二)县扶农办审核法人客户带动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资料后,合作银行再按照其内部相关要求审核法人客户,确定信贷发放对象。
第十条
扶贫小额信贷严格执行“5321”政策。即“5万元以下,3年期以内,免担保、免抵押、基准利率放贷、财政贴息、县建风险补偿金”的扶贫小额信贷政策。法人客户实施“农村新型合作组织+贫困户”、“家庭农场+贫困户”、“能人大户+贫困户”“龙头企业+贫困户”模式,带动一户贫困户且签订协议后,即可享受该户的扶贫小额信贷
“5321”政策,实际额度以其带动贫困户户数而定。
第十一条
合作金融机构要本着保本微利,让利于农的原则,实行最优惠的扶贫贷款利率。县人行要执行扶贫再贷款利率在正常支农再贷款利率基础上,下调1个百分点的优惠政策。
第十二条 县扶农办、各镇政府与合作金融机构协商确定扶贫贷款规模,合理划分自然人客户和法人客户贷款规模比例。县信用联社负责贫困户星级评定工作,5星级客户占比年内达30%以上,3星级客户占比年内达50%以上,全面提升星级占比客户,各金融机构参照共享,推出符合X特色的金融产品。
第十三条 合作银行按照风险补偿金总量1:10的比例放贷,风险补偿金用于赔付合作银行贷款本息损失。承贷金融机构要鼓励借款人自愿购买自然灾害和人身意外伤害保险,降低贷款风险。
第五章
风险补偿金管理和使用
第十四条
成立县金融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各涉农县级金融机构成立金融扶贫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执行X县金融扶贫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主要职责为:
1.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审核、批准日常管理机构提出的金融产业扶贫风险补偿资金管理制度;对产业风险补偿资金补偿业务进行指导、考核、审计与监督;
2.审议、批准风险补偿资金补偿计划;
3.审议、批准弥补代偿损失方案;
4.审议、核销坏账和变更风险补偿资金规模等。
第十五条
风险补偿金由县金融扶贫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管理,县扶农办和三大(畜牧、蔬菜、果业)产业服务中心、县金融办共同组织实施,主要职责是:
(一)执行年度扶贫贷款投放工作计划;
(二)风险补偿金日常管理;
(三)扶贫贷款监督检查;
(四)风险补偿金使用绩效评价。
第十六条
县扶农办和三大(畜牧、蔬菜、果业)产业服务中心、县金融办要建立规范、高效的风险评价体系,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体系和快捷、便利的运行体系,严格、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完善对纳入风险补偿金对象的贷款人事前审核、事中监控、事后追偿与处置机制。
第十七条
风险补偿金由县金融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审批,程序如下:
(一)合作金融机构将拟发放扶贫贷款需要申请风险补偿金防范贷款风险的贷款人名单、金额、资金用途报县扶农办和三大(畜牧、蔬菜、果业)产业服务中心、县金融办;
(二)自然人客户由县扶农办和三大(畜牧、蔬菜、果业)产业服务中心、县金融办、县人民银行审核合作金融机构提供的扶贫贷款对象后批准;法人客户由县扶农办和三大(畜牧、蔬菜、果业)产业服务中心、县金融办审核后报县金融扶贫工作领导小组批准;
(三)经村、镇、县扶农办盖章后,合作金融机构才能发放贷款,并将获贷客户名单在贷款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报县扶农办、县金融办备案。
第十八条
按照“定向设立、促进发展、安全运行、规范管理”的原则,县金融办、县人民银行、县扶农办、县财政局、合作金融机构要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每季度召开例会,及时研究和解决扶贫贷款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合作金融机构应制定规范、有效的监控管理措施及办法,加强对风险补偿金贷款对象的监管,及时掌握经营状况和资金使用情况,认真做好贷款信息的收集、整理与分析工作,定期向联席会议通报情况。
第十九条
经过组织清收,不良贷款逾期90天仍未偿还的,进入贷款风险补偿程序。由合作金融机构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向县扶农办和三大(畜牧、蔬菜、果业)产业服务中心申请风险补偿金偿还贷款。
县扶农办和三大(畜牧、蔬菜、果业)产业服务中心收到承贷金融机构风险补偿金偿还贷款申请后,对贷款发放、监督管理和债务追索等进行认定。对符合风险补偿金补偿的贷款损失,及时办理支付审批手续。
第二十条
风险补偿金支付申报、审批程序:
(一)由合作金融机构逐户组织风险补偿申请材料,提交贷款坏账相关证明材料和追索情况;
(二)县扶农办将贷款人基本情况、经营情况、贷款损失原因等在贷款人经营所在地公示,公示期不少于7天;
(三)对公示无异议的贷款户,由县扶农办和三大(畜牧、蔬菜、果业)产业服务中心、县金融办会同县人民银行、合作金融机构审核确认,报县金融扶贫工作领导小组批准;
(四)批准的贷款损失,县扶农办和三大(畜牧、蔬菜、果业)产业服务中心依据批准文件从风险补偿金中拨付给承贷金融机构。
第二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县扶农办和三大(畜牧、蔬菜、果业)产业服务中心不予受理:
(一)合作金融机构未在追索期内向借款人催收的借款;
(二)合作金融机构未按本办法规定履行追索义务;
(三)合作金融机构确认借款人已发生危及贷款安全的重大事项未及时采取措施并告知县扶农办和三大(畜牧、蔬菜、果业)产业服务中心,造成贷款损失;
(四)合作金融机构未按县扶农办和三大(畜牧、蔬菜、果业)产业服务中心要求发放贷款,造成贷款损失。
第二十二条
风险补偿金仅限于弥补形成的呆坏账。批准的坏账损失,严格执行《X县金融扶贫工作实施意见》的规定,由风险补偿金支付70%,合作金融机构承担30%。参与小额贷款保证保险的,由保险机构与合作金融机构按照承保比例承担贷款本息损失风险。
第二十三条
用风险补偿金补偿的贷款本息,县扶农办和三大(畜牧、蔬菜、果业)产业服务中心保留追偿权,由合作金融机构继续依法追偿,追偿到位的资金按承担风险的比例归还。对贷款人恶意逃避债务的,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收回的资金归还风险补偿金专户。
第二十四条
镇扶贫工作站主要职责是对风险补偿资金补偿事项进行核准、签署意见,并协同合作金融机构上报县扶农办、三大(畜牧、蔬菜、果业)产业服务中心要求补偿。
第二十五条
建档立卡贫困户贷款因下列原因发生的损失,由金融产业扶贫风险补偿资金进行补偿:
1.借款人死亡、丧失劳动能力等原因丧失收入来源或收入不足清偿贷款的;
2.因重大自然灾害等不可抗拒因素,对借款人生产经营活动造成重大不利影响的;
3.县金融扶贫工作领导小组认为其它需要进行补偿的。
第二十六条
金融扶贫贷款由风险补偿金承担;对风险补偿资金超过年度存量风险补偿资金额度的,超过部分由县财政、县扶农办另行安排资金解决。
第六章
财政贴息资金管理和使用
第二十七条
扶贫贷款贴息建立“即报即审,即审即批”制度,结算方式为一月一结算。贴息率为:自然人按基准利率执行,法人客户按带动脱贫农户授信额度贷款基准利率执行。
对自然人客户,按照贫困户申请,金融机构代为申报,县人民银行核实,县扶农办和三大(畜牧、蔬菜、果业)产业服务中心审定,直接划转经办金融机构。未按期还贷的,从小额信贷资金到期之日起不予贴息。
对法人客户,按企业申报,县人民银行、县扶农办、三大(畜牧、蔬菜、果业)产业服务中心核实,划转经办金融机构的程序组织实施。
第二十八条
自然人客户需提供个人信息(身份证、贫困户信息表、银行账户复印件)、贷款使用信息(贷款凭证、计息凭证、还款凭证复印件)和申请贴息报告表等。
第二十九条
法人客户需向县扶农办提出扶贫贷款贴息立项申请,并提交以下资料:
(一)企业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税务登记证、银行开户许可证、银行贷款卡号、企业信用报告、贷款合同、贷款计息传票等复印件、企业法人代表身份证复印件(加盖公章)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能人大户根据实际情况提供相关证件。
(二)贷款银行、贷款金额、贷款利率、贷款起止期限;覆盖贫困村或带动贫困户数量、扶持增收方式和扶贫社会效果测算等。
(三)其他需要的材料。
第七章
监督检查
第三十条
县扶农办、三大(畜牧、蔬菜、果业)产业服务中心、县财政局要加强对风险补偿金、贴息资金的监督管理,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的问题,确保扶贫贷款风险补偿金和贴息资金政策真正落到实处;要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群众监督作用,建立公众举报监督制度,公布举报电话,接受社会监督。
第三十一条
县扶农办、三大(畜牧、蔬菜、果业)产业服务中心、县财政局要会同县金融办、县人民银行对风险补偿金和贴息资金管理及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审计部门要定期对风险补偿金和贴息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专项审计。
第三十二条
在风险补偿金和贴息资金支付申报、审批中有下列行为的,除追回已支付的风险补偿金和贴息资金外,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对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予以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一)对没有确凿证据证明债权损失或弄虚作假申报风险补偿金和贴息资金的;
(二)未经过损失认定而支付风险补偿金的;
深入走访排忧解难。通过走访,了解辖区内金融机构在信贷过程中的诉求,广泛听取金融机构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积极联系房管、法院、住建等部门,协调银行机构在信贷业务开展中遇到的问题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1金融工作计划,供大家参考。
金融工作计划1
20--年,全行个人金融业务的总体思路是:“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全力实施“经营客户”战略。坚持“一个中心,六个基本点”的基本策略,即以“经营客户”为“中心”,以客户、产品、渠道、服务、经营品质、执行力“六个基本点”作为“经营客户”战略的重要支点,继续强化“狠抓三条主线不动摇”为具体抓手。通过实施渠道管理精细化、客户经营精细化、服务管理精细化、操作风险管理精细化、产品销售精细化五个方面入手,全面提升个人金融精细化管理水平,推进经营管理上台阶、上水平。
一、20--年个人金融业务经营管理策略
(一)产品策略:继续坚持狠抓产品销售不动摇,以做全和做强产品为目标,在巩固传统强项产品优势地位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弱项产品的销售能力;优化产品销售结构,注重现有网点产能的挖掘,重点抓好点均线下网点的产能提升,力争通过现有网点产能的整体提升,最大限度的缩小与同业在规模上的差距;以交叉营销和联动营销为抓手,提高客户对产品的认知度和依赖性,通过产品的交叉覆盖和服务的完善改进,稳定和拓展客户基础,提升单一客户对建行的贡献度和忠诚度。
(二)客户策略:要充分依托理财中心,深化二代转型,围绕“一个中心,六个基本点”,坚定不移的落实“经营客户”战略;20--年经营客户的重点要在精细和固化上下功夫,要坚持客户拓展和产品销售互促共进,扩大规模和优化结构并举并重的经营原则,在竞争中要确保有足够大的大众客户,有足够多的好客户,强化客户营销维护能力,挖掘存量客户潜能。通过提高产品覆盖度来留住客户,培育客户向上迁移成长,促进客户格局和渠道格局的相互匹配和全面融合。
(三)渠道策略:20--年渠道建设重点要在解决渠道总量扩大、覆盖面提升、区域结构优化、功能扩充等紧迫性问题上下功夫。一是要稳步、快速扩大物理网点数量,要重点布放在中心城市行和“第二梯队”,以及经济快速发展的县域地区,形成和同业抗衡的主阵地;二是继续大力发展自助渠道建设,力争在三年之内使自助银行与物理网点数量达到3:1比例,延伸服务半径;三是着力建设客户经理和理财中心软渠道,按照专职、专业、专注要求,带出一支新队伍,开拓一片新天地,打造一个新阵地,形成物理网点、自助设备、理财中心和客户经理相互协同、相互唿应、相互补充的全新渠道格局。
(四)区域策略:持续推进中心城市地区、重点发展地区和发展地区三大区域发展策略,着重打造“第二个------”。20--年“三大梯队”的经营目标是:中心城市行个人存款新增和中间业务收入还要保持同业第一,坚守主阵地,作出更大贡献;继续打造“第二个------”,使其在同业形成绝对竞争力,提高贡献水平,瞄准第一梯队,实现突破跨越;“第三梯队”要实现快速崛起,通过加速发展,赶超同业,缩短差距,尽快向第二梯队跟进靠拢,提高对全行业务的贡献度。
二、20--年个人金融业务工作要点
(一)加强业务创新,做全、做强产品
1.狠抓一季度个人业务旺季营销工作,以“个人存款,实物金、个人客户”为核心,以基金、保险、借记卡,产品覆盖度和临界区间客户提升,自助设备开机率、账务性业务替代率及网点替代率为重点,做实旺季营销。
2.完善自上而下到网点的产品销售垂直作业模式,加大通报考核力度,营造良好的竞争氛围。
3.继续推进产品“扫零、达标、越级”
和“保险、基金、黄金攻坚战”,做全产品,弥补“短板”,提升网点均衡销售能力。
4.持续加大对理财产品的销售力度,加强总行“利得盈”、“大丰收”、“日新月异”等常规理财产品特别是开放型产品的销售工作,进一步巩固提升我行自行设计发起的“干元”系列理财产品当地品牌优势;
加大对信托公司信托计划产品的销售力度,逐步搭建我行理财产品和信托公司产品相互补充的销售模式。
5.进一步做大做强个人黄金业务,扩大品牌影响力,加强实物金业务成本控制,提升实物金经营管理水平;
加强对账户金的销售力度,与电子银行渠道联动,提高账户金产品覆盖度;加强账户金交易规范管理。
6.试点推出移动保管箱业务,建立从业务布局、申请开办到日常管理等一整套保管箱业务管理办法和操作规程,稳步推进保管箱业务的发展。
7.建立完善自上而下的基金产品销售信息传递链条,提高股票型基金、主代销基金、基金定投营销能力;
充分发挥个人客户经理队伍作用,提升各级销售人员的系统工具使用能力、数据挖掘能力、客户服务能力和精准营销水平,努力提高新老基金代销市场份额;加强与基金公司合作,做好基金从业资格考试;加强与电子银行渠道联动,进一步规范货币基金交易。
8.做好凭证国债、储蓄国债、记账式国债产品的销售工作,巩固提升地区同业优势地位;
加强记账式国债的风险管控,利用技术手段建立频繁、大额交易日常监控机制。
9.提高对保险产品的销售管理能力,建立完善寿险产品网点资源配置考核方案;
建立保险公司销售支持人员规范管理制度;加强与保险公司合作,加大对网点一线销售人员保险专业知识培训力度,做好保险从业资格考试工作,提高我行自身保险销售能力;做好客户风险评估,提高客服务水平。
10.加强理财卡、龙卡通借记卡、支付宝联名卡等发卡的工作力度,扩大借记卡存量市场份额,提高新发卡的质量;
持续开展折转卡及提升借记卡的动户率,加强对准贷记卡业务资产质量的管理,控制不良透支的攀升,降低不良率;按照总行部署,积极拓展推广借贷合一卡、陆港通、预付卡等新产品。
11.加大个人外汇业务宣传力度,加强队伍建设,加大制度梳理和对下培训力度;
试点开办并逐步推广外币代兑业务;选择重点地区、重点网点加大对个人国际速汇、个人外币汇款、个人结售汇等外汇产品的推广工作力度,打造全区个人外汇业务标杆网点,并发挥其带头作用。
12.稳步推出电话支付业务,建立电话支付业务管理制度和操作流程;
加强与中粮可乐公司合作,积极拓展中粮支付业务。
13.强化产品交叉销售,推广个人金融产品套餐服务,提升产品覆盖度。
14.调度内外部媒体资源,做好重点产品营销宣传和品牌推广,做好客户体验活动宣传,把好宣传材料关。
(三)完善队伍建设 强化客户服务
15.继续强化个人客户经理队伍建设,提高专职个人客户经理的覆盖度和充足率。
16.以理财中心为考核单元进一步加强对个人客户经理的考评管理,在二级分行层面推广典型考评办法。
17.量化个人客户经理考核指标,完善客户经理产品销售、客户新增等关键业绩的考核量化,突出个人客户经理销售主渠道的作用。
18.以产品销售为纽带,以顾问式客户关系管理为依托,建立并完善全新的客户关系管理体系。
19.通过多种手段持续巩固二代转型成果,全力做好20--年网点二代转型工作。
20.抓住客户增长、产品覆盖度、理财卡配卡、存量客户保有率、服务VIP客户时间占比、客户联系计划覆盖率等关键业绩指标,提升客户经理产品销售和服务能力。
21.固化100家理财中心VIP窗口柜员配置规范的基础上,向全辖网点理财中心覆盖推广,进一步解决理财中心空心化问题。
22.强化客户分层服务,加强理财中心客户引导分流,进一步提升理财中心客户服务功效。
23.在二级分行层面抓好经营客户系列提升措施、规定动作和个性动作的实施落实;
创新内容和形式,持续执行个人客户例会制度。
24.在持续开展标准化理财中心创建的基础上,着力实施创建精品理财中心活动,以点带面,形成理财中心成长发展的良好梯队。
25.持续做好客户经理三大工具的运用推广,优化客户经理营销作业考评系统,与产品推广紧密结合,提高系统工具的使用效能。
设计“理财规划与客户资产配置分析工具”,为客户经理进行产品销售和客户维护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26.持续常态推进临界区间客户拓展上移活动和客户四个必备金融工具的营销推广,提升产品覆盖度和联动营销能力,强化客户联系和产品推荐。
27.将客户信息质量维护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持续抓好分阶段客户信息质量提升。
28.全力实施客户经理营销能力素质提升打造项目。
29.开发系统平台,对个人客户经理基础信息和日常维护
实施系统化、工具化管理;在客户经理营销作业考评系统中搭建客户积分管理系统,按客户忠诚度和产品覆盖情况对客户进行分层和差别化服务。
30.组织全行个人客户经理专业技能考试,强化个人客户经理经营和管理水平
31.举办个人客户经理销售PK赛,增强个人客户经理实战能力
32.举办各类专题培训班,全面做好一线员工培训工作
33.抓好基金销售从业人员培训及考试工作。
34.加大个人黄金业务从业人员培训力度,研究通过外部权威机构考试认证方式。
35.做好保险从业资格考试工作,提高保险从业资格持证人员数量。
(三)加强渠道建设 提升服务水平
36.持续调整网点布局结构,在20---20--年布局规划指导下,结合西部大开发与十二五规划发展战略,适当增设我行在发达地区(包括县域)的营业网点。
37.持续推进网点购置、装修建设,加强中心城市行和重点区域的资源配置,切实提高中心城市行的网点自有率水平,使中心城市行网点自有率提高5-10个百分点;
重点调整低产网点和5年以上未标准化装修网点;继续优化营业网点视觉形象标准,符合总行VI标准网点比例达到98%以上;结合我行二代转型及打造100家标准化理财中心战略继续支持个人理财中心的优化改造工作;在赤峰建设1家保管箱业务项目;继续加大离行自助银行选址规划建设,使离行自助银行成为物理网点的有效补充。
38.全面提升渠道建设管理水平,落实集约化管理,制定全行网点建设工作流程和考核机制,进一步强化和完善网点建设责任机制。
39.试点推广网点建设后续跟踪评价工作,完善网点后评价体系,建立网点配置模型、网点选址模型,完善两大渠道建设管理模式,加大网点建设情况检查督导力度;
总结分析资本性支出对网点销售的支持提高程度。
40.进一步完善自助业务运营管理体制,深入推进自助设备集中专业化管理步伐,力争年底实现全行自助设备的集中管理工作,打造一支专业化和高效化的自助设备管理队伍。
41.进一步强化自助业务基础管理,继续加大自助设备“剁尾巴”考核力度;
加大宣传,提高设备分流率;积极拓展自助渠道的交易功能;进一步精细对设备服务厂商的管理和考核,切实提高设备运行和服务质量。
42.继续加大自助设备的经营管理考评力度。
要突出对重点行、重点地区的政策倾斜。打造--------的第一梯队,提高上述行的经营管理水平,使其在设备规模、运营指标、设备收入贡献、柜面替代率水平上切实起到引领全区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带动以唿伦贝尔、赤峰、通辽、锡盟、乌海为代表的第二梯队加快发展,有效提高设备交易量和收入贡献度。帐务性替代率要达到60%以上,同时要重点提高附行式设备的替代业务能力。
43.突出抓好离行式自助银行的建设。
将自助渠道的建设放在与网点同等重要的程度来建设。力争在未来三年内实现自助银行与网点数量比达到3:1。
44.调整设备布局结构,力争实现全行每个网点配备存款功能设备;
严格控制低产、低效设备的产生。力争将低产设备控制在5%以内。
45.继续做好自助业务风险的防控工作。
进一步规范自助业务操作流程;提高自助业务自查、抽查及普查工作质量,教育员工识别和自觉规避业务风险,提高自助业务风险防范能力和履岗能力。
46.利用行内外资源,采取多种渠道和方式来加强自助业务知识培训。
47.通过持续开展星级网点管理,固化和提升网点转型效果。
拟在原有五星级、四星级、三星级网点的基础上,把星级向下延伸,增加二星级网点的评选。
48.整体提升全行网点服务质量,重点体现网点服务的稳定性和服务的固化。
49.从破难点和顽疾点入手,贯穿全年开展“抓服务、固成果、上水平”服务提升攻坚活动,循序渐进,实现网点服务水平的有序提升。
50.按照每季度两次的频率对所有营业网点开展神秘人检查。
51.打造理财中心服务标准,提高理财中心服务质量,打造建设银行理财中心服务品牌。
52.完善网点服务考核机制,强化网点的服务考核,在规范统一服务流程的基础上,提高零售网点的营销服务质量和水平。
53.加强对网点和个人客户经理的培训力度。
在培训分工上,区分行侧重对员工能力提升的培养,二级分行则重点进行基础知识的.培训。
(四)强化基础管理,倡导合规经营
54.贯穿全年开展“破难点、整顽疾”风险管理提升攻坚活动,以进一步加强对私柜面操作风险管理,强化屡查屡犯问题的整改。
55.继续强力打击自办业务和柜员禁止性规定,彻底杜绝有章不循、违规操作,提高柜员风险防控和合规经营的意识。
56.提高发卡质量,对不动卡进行定期激活和清理,规范理财卡等产品收费,建立完善的客户升降级机制,实现按标准发卡,提高银行卡年费收缴率及商户回佣,优化准贷记卡功能,对打卡等事务性业务逐步进行全行性集中处理。
57.制定并下发《零售网点岗位绩效考核管理试行办法》,规范统一全行零售网点各岗位的绩效评价内容、过程和结果。
58.理顺理财产品销售规范,解决理财业务多头管理问题,加强对条线、分行特色理财业务的监督和指导,定期对分行销售合规性开展检查,规范操作。
59.加强全行网点资源配置的集中统一管理,全面清退外部保险机构驻点,做好代销保险产品销售组织
60.加强投资者教育,正确引导客户合理配置资产和稳健投资,帮助客户树立正确的投资理财理念。
61.继续抓好基础管理系列措施工作,将其作为常态化、制度化管理手段,实行动态考核,着力提高网点人员基本业务技能和风险防范意识,建立个人金融部位风险和案件防控的长效机制。
62.加强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做到事前预防。
对于各类审计、总行及区分行相关部门提供的内外部最新风险防控动态,及时跟踪、搜集和梳理整理,认真研究分析,发现风险点,做到事前预防。
63.强化整改工作。
将各类审计、内外部检查发现问题的整改工作纳入常态化管理机制,按照不同检查层面的发现问题,制定整改流程,明确整改责任,确保整改效果,对不及时、不认真落实整改工作的,要对二级分行相关责任人实行问责。
64.完善基础管理考核机制。
继续以个人金融业务基础管理考核系统为依托,对营业网点、二级分行基础管理水平综合评价,连续考核,进一步夯实全行个人金融业务基础管理水平;按月对委派柜员主管评价考核,组织开好柜员主管例会,加强柜员主管的履职能力。
65.抓好柜面操作风险管理,协调各级检查团队落实个人金融业务检查计划,对检查结果充分整改和利用,提高对柜面业务操作的垂直指导力度。
66.完善“5+1”考评体系的基础上,将理财中心考核纳入其中,形成条线“6+1”考评模式,配套实施谈话制度和二级分行经营管理评价制度,条线上下形成合力,确保各项政策措施的执行落地。
(六)加强系统建设 做好流程优化
67.继续强化对数据特别是产品与客户的分析和挖掘,进一步将管理做深、做细。
68.按照总行要求做好证券业务系统、理财产品综合支持系统、核心业务系统、PBCS等系统的版本上线推广,做好PBCS等系统使用情况的跟踪通报。
69.做好区分行个人金融业务综合管理平台等自行开发系统的优化需求的提交及功能的日常使用管理。
70.进一步发挥总行营销服务系统、分行客户经理作业系统、OCRM、ACRM等系统工具客户数据挖掘分析功能,提升精准营销能力。
71.推广网点业绩评价系统、网点销售门户系统、网点资源调度系统、网点排队和客户识别系统及新功能。
72.通过个人客户经理服务支持项目,开发客户经理业绩评价功能,建立全行客户经理服务VIP客户和产品销售业绩的统一评价标准。
73.依托“个人金融产品营销服务系统”,加强客户挖掘,提高商机处理率,加强商机统一管理,优化网银精准营销。
最后,启动包括客户经营、渠道管理、风险管理、服务管理、产品管理等在内的条线精细化管理提升一揽子计划,推进条线经营管理再上新台阶。
三、20--年个人金融业务通报体系
为进一步加大对全行个人金融条线业务的督导和通报力度,及时通报个人金融业务发展状况,搭建全区个人金融条线沟通交流的平台。20--年区分行将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个人金融业务通报考核体系。在通报频率上将按照日、周、旬、月、季度等;通报内容涵盖营销及综合、客户管理、产品、基础管理、自助服务及网点建设等方面;通报对象维度涉及全区个人金融条线各个层级。
金融工作计划220--年市金融办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树立“抓金融、促发展”理念,强化“大融资、大金融”意识,坚持以社会融资总量为中间目标,坚持充分发挥金融支撑功能和发展壮大金融业并重,坚持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并举,不断拓宽融资渠道,创新融资方式,千方百计扩大社会融资总量,进一步提升金融支撑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一、总体目标
实现社会融资总量300亿元,其中市内外银行信贷增幅超全省平均水平,力争1户企业上市成功过会,2户以上企业进入上市辅导阶段,10户以上企业进入重点培育阶段。新引进一家以上股份制银行进入筹建实质阶段。基本完成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改制。实现新开业小额贷款公司2家以上,新增贷款投放超25亿元。实现融资性担保公司累计贷款担保额突破100亿元。
二、重点任务
(一)努力扩大银行有效信贷投放
坚持“有扶有控”,增强执行货币政策的灵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充分发挥银行主渠道作用,努力扩大信贷规模,同时注重灵活运用新型融资工具,利用银行综合金融服务优势,持续加大有效信贷投放,力争20--年市内外银行新增贷款不低于上年,其中市内银行新增贷款不低于130亿元,贷款增速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1、全力争份额抢规模。
继续实行信贷投放目标管理,加大信贷考核力度。年初市金融办将会同市人行、银监局,将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年度信贷投放目标任务,分解到各行社,实行月考核月通报和季分析调度制度,并作为硬指标,列入年终对各金融机构信贷考核。进一步引导、激励各行社早投放、多投放。激励各金融机构及早谋划,积极向总分行争取政策和信贷倾斜支持,多跑省行跑总行,力求多争份额多抢规模,做大信贷资源“总盘子”,强化分析调度,加大与金融机构协调联动,采取形势分析会、“窗口指导”、项目对接调度、进展通报等形式,强化常态和动态对接,及时介绍最新金融政策和产业政策,通报全市重大项目进展、企业资金需求和信贷投放进度,提前谋划、及早对接、牢牢把握每一阶段信贷投放的主动权。
2、加大银企对接力度。
坚持早对接、密集对接,年初及早制定全年银政企对接一揽子活动计划和工作方案。围绕市委、市政府重大发展战略、重点工程、重大项目,全年组织4次以上大型银政企对接以及股份制银行滁州行等主题活动。注重突出特色,根据不同类型企业的融资需求,分层次组织系列“小规模、分专业、见实效”的专题对接活动。综合利用滁州金融网、人行征信、发改委项目和经委企业管理等系统,利用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平台,第一时间收集更新信息,畅通部门与银行、担保以及企业之间对接渠道,动态对接。进一步扩大对接范围,积极邀请各类证券、基金、保险、信托、租赁、担保、小贷等金融投资机构参与,进一步扩大融资合作面,以此促进业务合作,推动机构引进。
3、以项目为龙头,积极扩大信贷增长空间,会同市人行、银监局和发改委、经信委等经济主管部门密切配合,重点围绕美好新滁城建设、苏滁产业园、招商引资、产业结构调整、承接产业转移等重大项目以及企业资金需求情况,抓紧编制、储备、对接项目,抓紧启动新一轮与金融机构项目合作。
引导金融机构围绕市委、市政府发展主线确定投资主线和信贷切入点,以项目为抓手,按照银行信贷要求,完善前期手续。及时督查和通报项目对接进展,全力落实项目合作成果,突出重点,以重大项目争份额,努力扩大信贷空间。
4、大力拓展银行表外融资规模。
银行表外融资是当前形势下企业融资较为灵活简便和现实有效的方式。鼓励金融机构综合利用各类信贷替代工具,开发信贷替代产品,积极推进银行承兑汇票、信用证、保函、保理、理财产品、信托贷款、委托贷款、结构化融资等表外融资业务,加大对地方经济实际投放力度。将表外融资量作为软指标,列入年终对各金融机构信贷考核。
5、充分发挥综合金融工具融资功能。
鼓励各金融机构积极争取总行旗下的证券、信托、租赁、基金、保险等控股公司的多牌照金融资源支持,综合利用多种金融工具,发挥“投贷债租证”综合优势,采取“信贷+基金”、融资租赁、股权融资、贷投合作、直投等方式扩大融资规模。
6、加大与市外银行的合作力度。
进一步深化与国家开发银行的合作,采取更为灵活有效的合作模式,吸引其持续扩大对我市城市建设领域的信贷支持。推进与进出口银行的深度对接,重点推动外向型经济和进出口企业与进出口银行的融资合作力度,积极推进与市外各类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和外资银行的融资合作,利用其机制灵活、产品新颖、模式多样优势,重点加大对我市成长型、科技创新型企业和优势集群集聚产业上下游优质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力争20--年市外金融机构来滁投放超30亿元。
(二)大力推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
1、加快推动企业上市融资。
坚持“政府引导、企业自主、市场运作、政策扶持”的思路和“优选一批、培育一批、辅导一批、上市一批”的工作步骤,进一步健全企业上市推进机制,全力帮扶引导,持续保持我市企业上市的强劲势头,力求企业上市首发和再融资不断取得新突破。力争实现扬子木业上市过会。对已进入辅导期的拟上市企业,一企一策,全力推进,对具备条件、有上市意愿的各类企业,将尽快纳入市级后备资源库,重点筛选2-4家企业,政策倾斜,重点培育,力争有更多的企业进入省级资源库,享受省级优惠政策。不断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采取专家授课、机构辅导、舆论宣传等方式,加速后备企业上市进程,大力培植上市资源。
2、积极推进债券融资。
抓住国家加大企业债券发行力度、简化审批程序的有利进机,积极创造条件,以城建、交通、能源、高新技术等收益相对稳定、风险较小的行业为重点,鼓励和引导全市已上市公司、国有骨干企业和大企业发债。支持市开发区同创公司发行企业债券。
3、积极推进票据融资。
抓住国家扩大直接融资的机遇,市金融办将会同市人行、市经委和各金融机构,加大与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的对接沟通,充分利用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帮助企业到银行间市场融资,认真筛选直接债务融资目标培育企业,鼓励上市公司、大企业和重点骨干企业到银行间市场发行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集合票据等债务融资工具融资,并以此腾出信贷规模,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4、积极扩大信托融资。
市金融办将主动帮助企业加强与省内外信托公司的业务合作,设计适合不同企业和项目的相应信托产品,通过信托贷款、信托股权投资、其他权益类投资等方式引入信托资金,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对受贷款规模、准入条件等制约无法通过银行贷款融资的项目、工程和企业予以支持,不断扩大信托融资量。
5、大力发展租赁融资。
加强与租赁公司、融资租赁公司、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以及银行控股租赁公司的合作,支持租赁公司通过售后回租方式盘活在建项目的各类资产。鼓励企业通过直接租赁、转租赁、委托租赁等手段进行融资。
(三)完善多层次金融组织体系,增强金融支撑能力
1、加大金融机构引进力度。
以在皖设立分支机构的各类股份制银行、外资银行和城商行为重点,加大引进力度,推动签订引进战略合作协议,及时掌握其网络布点规划信息和国家金融监管政策导向,畅通引进绿色服务通道,强化引进工作领导组和推进协调组职能,明确任务,责任分解到人,全程跟踪推进。会同市银监局、市人行,积极跟进、主动服务,全力构建引进金融机构绿色服务通道。积极引进市外金融机构。全力推进股份制银行分支机构设立工作,力争再引进1家股份制商业银行。
2、鼓励村镇银行开设分支行。
支持优质小额贷款公司发展成为村镇银行,鼓励符合条件的村镇银行在乡镇设立分支机构,加大财政扶持力度,鼓励村镇银行与商业银行错位竞争,引导其立足县域和“三农”搞好金融服务。
3、全面深化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改革。
全力推动凤阳农村信用联社改制工作进入实质性阶段。完成来安联社改制为农商行工作。加快天长、明光、全椒农合行改制为农商行步伐。吸引优质社会资本参与到改制过程中,提升农商行的服务水平,支持绩优农商行上市,充分发挥服务“三农”主力军作用。
4、规范有序发展小额贷款公司。
认真落实省政府“控制数量,提升质量,合理布局,防范风险”的要求,坚持组建与规范并重,积极扩大试点成果,鼓励各类资本实力强的大企业发起设立,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同时积极向上争取,力争20--年再获批筹建开业2家以上小额贷款公司。加大监管力度,促进小贷公司规范经营、强化风险防控,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励和引导小贷公司不断提升管理水平,降低利率和成本,其进一步发挥好在缓解小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农户融资难中的积极作用,真正成为金融支持县域和“三农”的有益补充。
5、加快完善融资担保体系。
坚持融资性担保行业强化社会责任和实行可持续发展并举,逐步建立以国有资本为主体、社会资本为补充的市县两级担保体系,发挥政府主导融资性机构的主力军作用,坚持市场化运作。建立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法人治理结构,充实资本实力,立足服务中小企业,创新融资担保方式,充分利用和发挥好政府信用和财政性资金杠杆作用,不断提升融资担保能力,扩大担保融资量,为更多的中小企业担保融资发挥好服务作用。努力做好融资性担保公司风险防范工作。力争20--年累计贷款担保额超百亿元。
6、促进投融资平台快速健康发展。
进一步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支持和推动市城司做大做强,建立投融资平台与财政、土地联动,资金“借用还”良性循环的运作机制,通过整合资源、盘活存量、收储土地、出让金净收益全额返还等方式,不断充实资本金,壮大资产规模,优化资产结构,持续提供稳定的现金流,提升平台经营获益能力,走出一条“在融资中实现投资,以投资保障融资”的可持续发展新路子,更好地发挥政府投融资主力军作用。
7、积极吸引基金投资。
扶持和引导浚源基金加大投资力度,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和民间资本参与,发挥示范效应,以此带动更多投资机构对我市企业和项目开展投资。认真总结浚源基金设立经验,继续发挥好财政资金的杠杆效应,加大政策扶持和对接引进力度,积极承接资本转移,吸引更多的股权投资基金、风投、创投基金来我市开展风险投资,支持企业战略重组,壮大规模,提升实力,做大做强。
金融工作计划3一、加强与金融机构的联络、沟通、协作。
1.加强金融经济的信息互通。
区金融办依每月及时把锡山的经济发展及企业的动态信息情况以及我区年销售1亿以下的中小企业基本情况及时向银行传递,以供银行发展信贷业务作参考性的基础资料;同时积极为银企合作发展做好银行与企业的沟通工作,给予相关银行必要的支持与帮助,极大地改善和提升我区金融环境。
2.组织驻区行长联席会议。
为充分发挥每季的行长联席会议作用,做好银、政、企的合作对接,一是向各银行通报全区经济运行情况,并把有融资需求的企业以及我区拟上市改制的企业名单向各银行作了推荐介绍;二是共商《区20--年度金融工作要点》的主要工作。三是积极把我区投资项目及进展情况积极提供给各银行。
二、银政企合作机制有效加强。
1、银企对接活动取得实效。
今年以来,针对当前企业急需融资的问题,区金融办牵头建立企业融资联动机制,形成条块结合、快速反映、即时协调解决单个企业融资困难的绿色通道,建立了企业融资服务工作机制,搭建起“银政企”合作的新平台。积极组织开展了一系列金融推介授信活动,进一步促进银企合作,今年以来,分三批累计为37家企业落实新增授信13.762亿元:
第一批:为无锡圣贝尔机电有限公司等4户“三有一缺”(有市场、有效益、有信誉、缺资金)中小企业三月初解决落实新增授信1.1亿元。
第二批:三月份在了解到大东格雷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等13家急需融资的中小企业、重点企业(项目)后,区金融办通过多方沟通衔接,有效解决无锡东方国际轻纺集团市场经营管理有限公司等5户企业的资金需求,落实新增授信金额1.06亿元。
第三批:在前两次的基础上,再次对我区企业融资需求情况进行了认真的摸底调查,并向中国人民银行无锡市中心支行推介了40家“三有一缺”企业,经过市区14家金融机构的实地调查和信贷审查,其中,无锡力扬纤维有限公司等28家企业于九月底获得了银行11.602亿元的授信额度。
2、“银政农”共建活动深入推进。
为解决我区“三农”发展资金难题,提高金融支农的创新能力。根据驻区农业银行、锡州农商行及邮政储蓄银行推行小额、简便的涉农信贷特点,我区农办、发改局、农林局和上述三家银行积极推行“银政农”共建活动,把我区有融资需求的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殖户的名单进行了调查摸底。排查出我区有融资需求的农民专业合作社6家,农业企业5家,种养殖户53家,并向银行作了积极的推介。目前,共有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农业企业,家种养殖户与锡州农商行达成了贷款意向1411万元。其中:羊尖镇水产专业合作社50万、绿羊花卉苗木专业合作社500万、严家桥水产专业合作社100万、新峰苗木专业合作社100万、绿羊温泉农场500万、绿羊园林有限公司100万、羊尖花卉园艺场50万、虾蟹养殖专业户5万、水产养殖专业户3万、蔬菜养殖专业户3万。农业银行向东亭农户发放惠农卡5000余张,邮政储蓄银行发放农业贷款500万元。
三、企业信贷危机协调机制有效构建。
1、动态掌握我区授信企业的信贷综合情况。
为真实反映我区信贷企业的综合情况,区金融办加强与银行之间的信息沟通,每个季度对我区授信企业的信贷情况及时进行汇总,全面掌握情况。对我区部分经营状况不稳定的信贷企业加强预警,重点关注。
2、建立金融风险监测预警联络员周报制度。
为切实维护地区经济和金融稳定,建立了金融风险监测预警联络员周报制度,由开发区、各镇(街道)对辖区内可能或已经出现并引发区域金融运行不稳定的有关事项,包括企业信贷突发事件、企业逃废债、非法集资、集体退保、理财产品大额亏损引发群体性投诉等情况,密切监控并及时汇总上报,力求在第一时间掌握动态情况,积极采取措施。
3、做好区域内企业信贷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协调工作。
协调神羊集团贷款事宜。对神羊集团及下属贷款企业提出暂停付息的申请,我区加强与市金融办、银监会、人民银行以及债权银行的协调沟通,配合牵头银行组织神羊集团及其关联企业债权银行协调会议,充分商讨神羊集团目前面临的市场、资金和债务问题,为其他企业重组和恢复生产赢得时间,为下一阶段工作奠定基础。协调明
特化纤贷款担保事宜。我区自6月份接到华夏银行恳请锡山区人民政府协调“无锡市中亿化纤有限公司”银行贷款外部担保的函后,区金融办积极做好协调工作,加强与市银监局、相关镇政府、信贷企业、关联企业、担保企业等的沟通协调,取得了较为圆满的成效。同时,对双益纺织因受明特担保影响贷款被压缩,影响了企业正常生产,及时向市银监分局协调交流,由银监分局出面做好农业银行和中信银行的工作,使双益纺织的贷款维持现状而不受压缩。通过总结我区神羊集团、明特化纤集团财务危机经验,建立了企业信贷突发事件预警及应急处置机制,明确了处理信贷突发事件的责任主体、程序和措施等,为实现区域金融安全提供机制保障。
四、农村小额贷款试点工作进展顺利。
由我区红豆集团作为牵头股东组建的阿福小额贷款公司自4月份正式开业运营以来,已累计发放贷款1.61亿元,其中小企业贷款1.1亿元,农户及农业经济组织贷款4575万元。另外,根据省、市金融工作办公室根据小额贷款试点工作安排,我区雅迪科技有限公司顺利通过市农村小额贷款组织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严格评标,于九月份中标组建我区小额贷款公司的资格,经上报省农村小额贷款组织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通过,于十一月三日正式批复同意筹建无锡市锡山裕民农村小额贷款有限公司,经一个多月的筹备,12月份已通过省金融的开业验收,至此,我区农村小额贷款公司增至2家。另外,我区东方钢材城也通过评标,上报省金融办审核报批通过,正在筹建中。
五、加强对金融政策的推介宣传。
前期主要针对担保业务方面的有关政策、农村金融组织机构的组建(如小额贷款公司、财务公司、典当等)相关的组织优惠政策和业务上的税收优惠政策进行的收集归类,并加强与这些机构的对接。
同时,根据近期无锡市出台《关于帮助企业解决续贷过程中暂时性资金困难的意见》,以解决中小企业续贷过程中出现的“资金真空”难题,被称为“过桥资金”。以及无锡人行今年初动员各商业银行研究、制定并报请市政府出台相关规定,大幅降低相关收费标准,通过公推票选方式,确定16家企业房地产评估报告通用评估机构。今后这些通用评估机构所出具的评估报告,将被锡城所有银行认可的相关精神通过各种渠道向基层进行宣传。
金融工作计划4一、优化金融生态环境。
一是改善农村信用环境。推广克山县全国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试验区经验,推动县域和垦区建立涵盖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银行和非银行信用信息电子档案;对乡、村、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信用等级分类评定,评定结果作为信贷投放的重要参考依据。
二是打击恶意逃废金融债务行为。配合省银监局、省高院对全省400余件金融案件进行清理,对失信被执行人给予信用惩戒。
三是优化金融市场政策环境。协调省直有关部门,对金融机构办理各类抵(质)押登记业务给予便利,并制定全省统一规范的抵(质)押资产受理、办理的标准、条件和内容,简化抵(质)押程序。
四是开展区域金融生态环境评价。选择2个市(地)开展金融环境评价试点工作,将评价结果作为地方政府开展融资活动的依据,激励地方政府增强区域金融环境良性建设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五是建立完善政府服务平台。建立金融信息共享平台,及时企业融资需求类信息;完善金企对接平台,广泛吸纳银行、证券、保险等各类金融机构,围绕全省重点项目适时开展专业化的金企对接活动;搭建农村物权流转平台,实现农村各类物权的信息登记、政策咨询、合同鉴定、融资服务等功能;建立政策性融资担保平台,发挥政府增信优势,推进银担合作。
二、深化金融与实体经济融合。
一是协调金融机构继续加大对“三农”及小微企业的贷款投放力度,确保其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增量不低于上年同期水平;力争全省支农再贷款限额、支小再贷款累计投放额、再贴现累计发放额增幅不低于上年同期水平。二是扩大全省直接融资规模。鼓励省内企业在境内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和境外主板、创业板上市融资;鼓励省内企业在“新三板”挂牌;鼓励金融机构牵头运作发行区域集优集合票据、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小微企业增信集合债券等债务融资工具为中小企业融资;加快我省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建设工作。三是引导保险资金参与我省项目建设。引导保险资金在基础设施、棚户区改造、新型城镇化等重大项目建设中发挥作用,鼓励保险资金投资养老服务产业、设立医疗机构和参与公立医院改制等。四是金融支持我省企业“走出去”。放宽或取消对省内企业境外放款、境外融资及境外直接投资等方面的限制,依托外资银行的国际网络优势和差异化服务,帮助我省外向型企业、有跨境业务的企业及有海外融资需求的企业“走出去”。
三、优化和改善金融服务。
一是继续加大金融供给力度。协调驻省银行机构向总行争取信贷规模,增强信贷资金投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对重点产业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的信贷支持力度。二是切实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引导驻省银行机构向总行争取更多的贷款优惠利率政策,清理取消各种不合理收费,不断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三是继续创新金融产品。鼓励金融机构开展订单融资、应收账款质押融资、存货质押融资、保单融资、信贷保证保险、资产证券化等业务为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协调银行机构简化贷款手续和流程,缩短贷款审批时间;引导保险机构提供手续简便、价格低廉的保险产品。
四、完善金融市场组织体系。
一是吸引金融机构入驻我省。利用我省财政奖励政策,吸引金融机构总部入驻我省或设立分支机构,吸引各金融机构总部在我省设立呼叫中心、后援中心、电销中心、软件研发中心等金融后台服务基地。
二是发展壮大地方金融体系。引进战略投资者在我省组建政策性农业保险机构;引进战略投资者推进农村信用社改制组建农村商业银行;积极争取将我省纳入民营银行试点范围;鼓励银行机构发起设立村镇银行、消费金融公司等总部位于我省的金融机构。
三是推动建立股权投资基金。采取财政资金与金融资本匹配放大投入及市场化募集的方式,在我省设立产业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重点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十大重点产业”、现代农业产业及对俄经贸合作等重点产业转型升级;吸引有实力的各类股权基金来我省投资,促进我省企业发展潜力、科技成果与资本市场融合。四是规范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和融资担保公司。支持符合条件的小额贷款公司设立分公司和通过同业拆借、向法人股东定向借款等方式补充资本金;支持融资担保机构业务创新,构建银行融资、民间融资、直接融资担保并存的基本业务框架,力争20--年底前实现融资担保机构县域全覆盖。五是继续做好创新农村金融服务工作。按照省政府《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推进方案》部署,加快推进农村金融主体、金融产品和担保方式创新。
五、完善地方金融管理体制。
一是强化地方金融监管。贯彻《国务院关于界定中央和地方金融监管职责和风险处置责任的意见》,强化地方金融监管职能、力量和手段;建立地方金融监管联席会议制度,研究地方金融监管重大问题,依法严厉打击金融欺诈、非法集资、非法证券期货、非法保险业务等各类违法行为;加强对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各类交交易场所、典当行、融资租赁公司、商业保理公司、地方资产管理公司等机构的监管力度。二是防范和化解地方金融风险。建立中省直有关单位和市县政府横向联系、纵向沟通的地方金融发展与风险处置机制;指导下级政府金融工作部门做好所监管机构的风险监测、评估、预警和处置,加强对本地区跨市场、跨行业交叉性金融的监测分析和风险管理。三是继续做好对驻省金融机构的考评工作。完善现行金融机构考核奖励政策,对加大信贷投放规模、优化信贷结构、降低融资成本、创新金融产品等金融机构和高管人员给予重点奖励;建立金融机构综合考评机制,省政府对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金融机构给予通报表彰,并依据考评情况对财政性资源进行合理配置。
金融工作计划520--年,坚持以农村金融综合改革为中心,发展普惠金融为主线,以改革举措、政策落实为推动、以政银企合作机制为抓手,以直接融资为突破口,以防范风险为底线。继续深入推进金融组织创新、机制创新、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加强支付体系建设,构建多层次、广覆盖、低成本、可持续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显著提升“三农”、小微企业--县域经济的金融服务水平,力争20--年贷款余额达100亿元。重点做好以下八方面重点工作。
一是进一步发展普惠金融。持续优化县域金融机构布局,推动金融机构深耕基层向乡镇延伸;推动农村金融服务全覆盖,进一步加强农村支付基础设施建设,打通农村金融基础服务“最后一公里”,整合拓展提升农村金融服务站居民电费、通讯缴费及社保缴费、领取等功能,打造农村金融超市,实现金融服务“村村通”。
二是进一步优化金融体制机制。积极开展流程再造,充分发挥国有商业银行“三农事业部”、小企业中心支农、支企作用,落实系统内二级分行信贷审批权限,对风险特征类似客户开展集中授信;加强我县融资担保体系建设,推进国有担保公司增资扩股,与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开展风险分担试点,建立银行、担保公司、企业风险共担机制。
三是进一步创新金融产品。选择主要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农村经营主体,开发应用“信贷+担保”、“信贷+保险”、“公司+专业市场+农户”等贷款产品,大力创新符合“三农”、中小微企业实际的金融产品;组建农村综合产权交易平台,大力开展林权、土地承包经营权、财产权抵押担保贷款,积极探索农房、宅基地等抵押贷款试点,进一步扩大抵质押物范围。
四是进一步加大农村经济金融平台建设。探索设立村级担保基金,探索创新金融扶贫产品,积极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筹建大别山农产品交易中心,试点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合作,设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平台,用金融的手段支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五是进一步完善和应用农村征信体系。对现有的农户信用信息服务平台进行系统升级,简化项目,注重实用,动态管理,适时更新;引导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扩大信用贷款发放,督促涉农商业银行积极应用征信成果,发放信用贷款。
六是进一步拓展农村保险服务覆盖面。农业保险方面,继续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扩大特色农业保险覆盖面,将板栗、油茶、桑蚕、毛竹、中药材等特色农业纳入保险试点;开展责任保险和人身保险。
七是进一步健全财政金融政策支持体系。加大对金融机构下沉网点的奖补,完善金融机构考核办法,对金融机构实行分类分行考核,重点考核新增存款投放当地、存贷比、户均投放量等指标;积极争取银监部门落实金寨银行业金融机构差异化监管政策,人民银行提高对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支农再贷款限额,落实提高对金寨银行业金融机构涉农、小微企业不良贷款的容忍度。提高--县法人金融机构合意贷款规模,鼓励金融机构扩大投放等。
现将我县养牛产业发展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养牛产业基本情况
黄平县发展养牛产业二十余年,有较好的养牛基础,在“确保高质量、打好收官战”的关键时期,我县把发展养牛产业作为带动全县人民脱贫致富的重要抓手,科学布局规划、整合资源资金、创新发展思路、深挖黄牛产业“活黄金”,取得了较大成效。截止今年8月,全县牛存栏5.6411万头,出栏2.5583万头,销售收入达5亿元。现有年出栏10头以上专业养牛场97个,年出栏50头以上的养牛场33个,年出栏100头以上养牛场12个,龙头企业农博翔公司于2019年4月被评为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目前黄平肉牛生产规模化、产业化经营已初见成效,肉牛养殖产业正成为全县经济增长新的亮点和农民脱贫增收新的途径。
二、主要措施
(一)创新规划机制。一是精准产业定位。种草养牛是我县的“一县一业”,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依靠自然资源和区位优势,充分发挥养牛产业的带动效应,切实提高农民收入。二是精准产业布局。以旧州、新州、谷陇、野洞河、上塘、浪洞、纸房等乡镇为重点发展区域,辐射带动全县11个乡镇。按“种草养畜、以草定畜”原则和“农牧结合、饲草分离”模式,积极发展适度规模养殖户,实现量的增加,形成规模优势,为我县打造成为养牛强县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创新融资机制。农行黄平分行、县农商行、县村镇银行分别推出“牛保姆”、“旺牛贷”、“鑫奔奔”等为养牛产业发展量身打造的贷款产品,积极探索活牛等生物性抵押贷款和保单质押贷款的试点建设,争取金融扶贫贷款资金,采取特殊政策和措施寻找突破口,切实解决养牛产业发展中普遍存在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三)创新保障机制。一是技术有保障,充分利用国家和省科技项目对养牛产业的支持,加强科研院校与养牛产业领域的技术合作,以中国农业大学、贵州大学、贵州省农科院、贵州省草科所、省畜牧兽医研究所等单位作为技术依托单位,加快对关键领域、关键环节、关键技术形成系统化攻关和应用推广,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二是防疫有保障,充分发挥各级畜牧技术推广站在行业科技能力提升与技术服务指导的关键作用,切实加大优质杂交品种的选育、常见病防控、犊牛生产性能提升、牧草均衡供求模式等科技应用与推广力度。三是饲草有保障,利用“粮改饲”项目对养牛户种植青贮玉米进行补贴,今年已种植青贮玉米面积1.22万亩,全年种植优质牧草2.45万亩。四是风险有保障,利用肉牛养殖保险补贴政策,增强养殖户抗风险能力。
(四)创新发展模式。一是产业发展全链条推进。通过与贵州黄牛集体签订发展协议,共同成立SPV公司,加快养牛产业发展,落实以龙头企业为主体的社会责任,积极开展以农博翔公司为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充分利用公司的资金、技术等资源优势,积极探索能繁母牛代养模式,银行通过保单质押、活体抵押、企业担保等多种形式为养殖户解决融资难题。目前有48户农户申请1200头能繁母牛的代养意向,已发放112头,预计今年将发放能繁母牛500头。通过建立线上线下销售平台、打造“全牛宴”、加强肉牛交易市场建设等措施,促进肉牛及其产品市场流通,实现肉牛饲养、屠宰、加工、销售全产业链发展。二是产业发展全县整体推进。通过与贵州黄牛集团签订发展规划协议,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组织方式,按照“分户饲养、集中育肥、培育品牌、统一销售”的发展模式,建立养牛全产业链发展生态体系。全县11乡镇立足实际,选择性地创办2-3个标准化养牛示范点,年出栏达到100头以上。同时推行联户合作模式,龙头公司与养牛场、养殖大户、农户结成养牛同盟,在融资、引牛、饲养管理、销售等环节全程资源共享,大大降低了养殖成本和养殖风险。
三、存在问题
(一)产业发展不均衡。一是养殖结构不合理,基础母牛存栏量少,育肥牛存栏量大;二是品种差异大,养殖效益不明显;三是立足于自身发展弱,外地购牛现象普遍存在。
(二)生产方式落后。由于受地形地貌限制,机械化程度低,劳动力投入较大,增加了养殖成本,养殖效益低。
(二)企业少,规模小,带动能力不强。我县养牛企业少,个体规模小,生产不稳定,企业所应具备的引导生产的导向功能、加工增值的开发功能、扶持基地的服务功能、联结农户的带动功能均不强。同时,竞争不力,一出现市场不稳定,产品销路不畅,企业就面临着停产的风险。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调整养殖结构。加强能繁母牛代养模式的推广,扩大试点范围,通过3-5年的努力,力争实现自繁自养。
(二)延伸产业链条。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引进和培育加工销售龙头企业,融合一、二、三产带动养牛产业多元化发展,增加附加值,提高养牛效益。
(三)强化资金保障。要按照“一县一业”产业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统筹安排财政专项资金、整合财政涉农资金、引导企业社会资金,加大对种草养牛产业的投入力度,加快推进全产业链聚集发展。
一、紧紧围绕教学工作,开展岗位立功竞赛活动促进教育事业的振兴发展。
1、适时典型,以点带面,形成比学、赶、帮、超的竞争氛围。
在工作中,我们注意适时教学工作过硬,道德素质好,有说服力的典型人物,进行宣传学习,并做好年度"双先"评选工作和最佳教师的评选工作,切实做到充分民主、公开公正、高标准、严要求,重成绩。今年,我们选树的先进工作者、优秀教师都是大家按要求精心选拔的典型人物和集体,他们无论是在工作、学习等方面,还是在思想品德等方面,都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是广大教职工心目中的榜样,是值得信赖的人。因此,在这项活动开展中,能起到以点带面,启动全局的作用,形成了"学先进、比贡献"的良好风气。从而引导教职工转变思想,增强竞争意识和改革意识,正确对待学校存在的困难,以主人翁的姿态,在教育岗位上为教育事业的振兴发展做贡献。
2、落实考核,开展教学达标竞赛活动。
为了继续提高竞赛活动的标准,依据学校制定的《实验中学教师考核实施细则》,对教学工作进行考评,并以此为依据,进行教学能手、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的评选。还设立了各科成绩达标竞赛等奖励。这些活动的开展,激发了教师们你追我赶的竞争意识,他们不断充实自我,提高自己,不断地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3、积极进行新课教法学习,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为了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我们除了组织教师学习业务知识,提高业务水平外,还组织所有教师学习了新课程教法,举办了教师多媒体教学竞赛及其他各项技能竞赛,来提高教职工各方面的能力。校园公开课、达标课、多媒体教学、新课程教法学习及应用等一系列的活动,调动了广大教师的参与积极性和竞争意识,使一大批全能的教师脱颖而出,为我校素质教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有力地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贯彻执行《工会法》,保障职工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我们遇到重大决策,仍旧会把职工代表召集一起,进行研究讨论。广泛征求意见。学校领导班子制定了实施方案及细则,最后在学校职工代表的共同审议通过后实施。学校无论是工作计划还是活动安排,都要通过党政工联席会的形式共同制定。各季度的工作安排也是这样,真正维护了教职工的合法权益。
同时我们将校务公开纳入了党政工的主要工作日程,我们建
立了校务公开栏、意见箱等基础措施,制定了一套完整的校务公开方案和组织机构。彻底透明了学校的事务。
三、以提高教职工整体素质为目标,开展丰富多彩的师德教
育和文体活动。在日常工作中,我们注意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将爱
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特色理论教育纳入常规教育,要求利用业余时间组织学习政治,宣传国情、校情,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开展爱国奉献,爱校如家,爱岗敬业等系列教育。学习法律法规,并制定了学习计划,采用集中学习和自学相结合的方法,深刻领悟其中的精神,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开展的"树良好形象,办人民满意教育"活动中,通过学习提高,进一步促进了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依法执教的自觉性。同时我们还结合学校的实际开展了一些丰富多彩、形式多样,易于被教职工接受的有益活动。诸如,为了激发教职工爱岗敬业的精神,我们继续开展了教学竞赛活动,在女工中继续开展了"双学双比"活动,举办了教师教育讲座。为了陶冶情操,锻炼教职工的体魄和意志,使教职工能有一个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良好心态,我们举办了教职工春季篮球赛、演讲比赛、征文比赛,充分展现了实中教职工的良好精神面貌。
四、心系群众,广泛开展扶贫帮困、送温暖活动。我校工会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挂在心上,为教职工排忧解难,使他们没有后顾之忧,全身心地投入教学工作。我们坚持做好走访慰问工作,帮助困难职工和离退老职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遇到我校的教职工生病住院,校领导必前去看望,并送去营养品,这在学校已形成惯例。另外,我们还继续建立困难职工档案,制定领导干部帮扶困难户制度。今年春季,季撮龙老师因患胰腺瘤住院,全校领导和老师给予极大的关怀和帮助。学校领导还非常重视教师的保健工作,定期为教师做体检,同时组织全体教职工赴市一院体检,,使部分教师能及时发现病情,及时得到了治疗,从而保证了教师的身体健康,增强了女教工的自我保健意识,使他们能够无后顾之忧,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
想职工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千方百计地为教职工排忧解难,使教职工保持旺盛的参赛干劲和激情。
五、搞好工会的建设,努力提高整体水平。搞好工会自身建设,努力提高业务水平,是新形势对工会的要求,也是工会工作上新台阶的有力保障。
1、加强工会干部队伍的建设。为使我校工会工作更有活力,真正起到桥梁和纽带的作用,我们注意工会干部自身素质的提高,多次举办学习班,学习新《工会法》,以及工会业务知识,党的路线、方针、任务等基本知识。并号召他们向模范工会干部学习,干一行爱一行,通过学习,工会干部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他们能够做到钻研工会业务知识,深入职工群众,和职工打成一片,倾听大家的呼声,并积极做好教职工的思想工作,真心实意为群众说话办事,在职工群众中树立了良好的威信。
2、调动女教职工的积极性,发挥女职工的半边天的作用。女职工在我校教职工中所占的比例很大,发挥女职工的作用,对我校各项工作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我校工会非常注重女职工素质的提高,在女职工中广泛开展了"双学双比"立功竞赛活动和教学能手等竞赛活动。女教师们在工作中比思想品德,比知识水平,比教学能力,形成了学先进,比贡献的良好风气。她们无论在教学工作中,还是在学校举办的各项活动中,都发挥了主导的作用,为学校各项工作中开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去年,我们学校开展了女职工篮球赛、乒乓球赛,组织女教职工学习《妇女权益保障法》,不断提高女教职工的学法、学政治的意识。女工部还印发了保健报,宣传防病、治病、妇科病的知识,计划生育知识,增强教职工的自我保健意识,计划生育知识,增强教职工的自我保健意识。使他们能够无后顾之忧,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
六、开展教职工活动
1、开展全校性教职工乒乓球、排球比赛、拔河比赛,通过比赛不但活跃了气氛,同时,也
增强了锻炼意识,真正体现了“健康工作四十年”的精神,最重要的是使全体教职工更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事业中去。小陈老师工作室原创
2、积极组织教职工参加市教工运动会和市教工厨艺大赛,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排名13,这是全体运动员共同努力的结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虽然,为了这次运动会我们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和部分的财力,但大家都觉得意义非凡,希望以后多组织类似的活动。
3、开展中老年教职工象棋赛,活跃老年人生活,同时也丰富他们的
一、紧紧围绕教学工作,开展岗位立功竞赛活动促进教育事业的振兴发展。
1、适时典型,以点带面,形成比学、赶、帮、超的竞争氛围。
在工作中,我们注意适时教学工作过硬,道德素质好,有说服力的典型人物,进行宣传学习,并做好年度"双先"评选工作和最佳教师的评选工作,切实做到充分民主、公开公正、高标准、严要求,重成绩。今年,我们选树的先进工作者、优秀教师都是大家按要求精心选拔的典型人物和集体,他们无论是在工作、学习等方面,还是在思想品德等方面,都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是广大教职工心目中的榜样,是值得信赖的人。因此,在这项活动开展中,能起到以点带面,启动全局的作用,形成了"学先进、比贡献"的良好风气。从而引导教职工转变思想,增强竞争意识和改革意识,正确对待学校存在的困难,以主人翁的姿态,在教育岗位上为教育事业的振兴发展做贡献。
2、落实考核,开展教学达标竞赛活动。
为了继续提高竞赛活动的标准,依据学校制定的《实验中学教师考核实施细则》,对教学工作进行考评,并以此为依据,进行教学能手、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的评眩还设立了各科成绩达标竞赛等奖励。这些活动的开展,激发了教师们你追我赶的竞争意识,他们不断充实自我,提高自己,不断地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3、积极进行新课教法学习,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为了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我们除了组织教师学习业务知识,提高业务水平外,还组织所有教师学习了新课程教法,举办了教师多媒体教学竞赛及其他各项技能竞赛,来提高教职工各方面的能力。校园公开课、达标课、多媒体教学、新课程教法学习及应用等一系列的活动,调动了广大教师的参与积极性和竞争意识,使一大批全能的教师脱颖而出,为我校素质教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有力地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贯彻执行《工会法》,保障职工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我们遇到重大决策,仍旧会把职工代表召集一起,进行研究讨论。广泛征求意见。学校领导班子制定了实施方案及细则,最后在学校职工代表的共同审议通过后实施。学校无论是工作计划还是活动安排,都要通过党政工联席会的形式共同制定。各季度的工作安排也是这样,真正维护了教职工的合法权益。
同时我们将校务公开纳入了党政工的主要工作日程,我们建
立了校务公开栏、意见箱等基础措施,制定了一套完整的校务公开方案和组织机构。彻底透明了学校的事务。
三、以提高教职工整体素质为目标,开展丰富多彩的师德教
育和文体活动。在日常工作中,我们注意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将爱
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特色理论教育纳入常规教育,要求利用业余时间组织学习政治,宣传国情、校情,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开展爱国奉献,爱校如家,爱岗敬业等系列教育。学习法律法规,并制定了学习计划,采用集中学习和自学相结合的方法,深刻领悟其中的精神,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开展的"树良好形象,办人民满意教育"活动中,通过学习提高,进一步促进了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依法执教的自觉性。同时我们还结合学校的实际开展了一些丰富多彩、形式多样,易于被教职工接受的有益活动。诸如,为了激发教职工爱岗敬业的精神,我们继续开展了教学竞赛活动,在女工中继续开展了"双学双比"活动,举办了教师教育讲座。为了陶冶情操,锻炼教职工的体魄和意志,使教职工能有一个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良好心态,我们举办了教职工春季篮球赛、演讲比赛、征文比赛,充分展现了实中教职工的良好精神面貌。
四、心系群众,广泛开展扶贫帮困、送温暖活动。我校工会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挂在心上,为教职工排忧解难,使他们没有后顾之忧,全身心地
共2页,当前第1页1投入教学工作。我们坚持做好走访慰问工作,帮助困难职工和离退老职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遇到我校的教职工生病住院,校领导必前去看望,并送去营养品,这在学校已形成惯例。另外,我们还继续建立困难职工档案,制定领导干部帮扶困难户制度。今年春季,季撮龙老师因患胰腺瘤住院,全校领导和老师给予极大的关怀和帮助。学校领导还非常重视教师的保健工作,定期为教师做体检,同时组织全体教职工赴市一院体检,,使部分教师能及时发现病情,及时得到了治疗,从而保证了教师的身体健康,增强了女教工的自我保健意识,使他们能够无后顾之忧,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
想职工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千方百计地为教职工排忧解难,使教职工保持旺盛的参赛干劲和激情。
五、搞好工会的建设,努力提高整体水平。搞好工会自身建设,努力提高业务水平,是新形势对工会的要求,也是工会工作上新台阶的有力保障。
1、加强工会干部队伍的建设。为使我校工会工作更有活力,真正起到桥梁和纽带的作用,我们注意工会干部自身素质的提高,多次举办学习班,学习新《工会法》,以及工会业务知识,党的路线、方针、任务等基本知识。并号召他们向模范工会干部学习,干一行爱一行,通过学习,工会干部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他们能够做到钻研工会业务知识,深入职工群众,和职工打成一片,倾听大家的呼声,并积极做好教职工的思想工作,真心实意为群众说话办事,在职工群众中树立了良好的威信。
2、调动女教职工的积极性,发挥女职工的半边天的作用。女职工在我校教职工中所占的比例很大,发挥女职工的作用,对我校各项工作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我校工会非常注重女职工素质的提高,在女职工中广泛开展了"双学双比"立功竞赛活动和教学能手等竞赛活动。女教师们在工作中比思想品德,比知识水平,比教学能力,形成了学先进,比贡献的良好风气。她们无论在教学工作中,还是在学校举办的各项活动中,都发挥了主导的作用,为学校各项工作中开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去年,我们学校开展了女职工篮球赛、乒乓球赛,组织女教职工学习《妇女权益保障法》,不断提高女教职工的学法、学政治的意识。女工部还印发了保健报,宣传防并治并妇科病的知识,计划生育知识,增强教职工的自我保健意识,计划生育知识,增强教职工的自我保健意识。使他们能够无后顾之忧,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
六、开展教职工活动
1、开展全校性教职工乒乓球、排球比赛、拔河比赛,通过比赛不但活跃了气氛,同时,也
增强了锻炼意识,真正体现了“健康工作四十年”的精神,最重要的是使全体教职工更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事业中去。
2、积极组织教职工参加市教工运动会和市教工厨艺大赛,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排名13,这是全体运动员共同努力的结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虽然,为了这次运动会我们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和部分的财力,但大家都觉得意义非凡,希望以后多组织类似的活动。
3、开展中老年教职工象棋赛,活跃老年人生活,同时也丰富他们的
关键词:电网建设;协调;工程
一、主动沟通联系营造政企联动良好氛围
(1)积极主动向地方政府主要领导汇报电网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取得政府的支持和理解,将电网发展建设规划纳入地方整体发展规划,力争做到步调一致,形成“政府主导、政企联动、责任共担,多方共赢”的良好局面,明确职责分工,政府出台支持电网建设相关政策规定,加大项目统筹和推进力度,共同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同时,构建良好的协调机制需要在建设管理单位的带领下,同时和县电力公司、供电所以及政府主管部门共同协作,从而使得整个电网的建设有条不紊的进行。近年来的电网建设工程均列入浠水县的重点工程[1]。(2)加强与政府各级职能部门的衔接与沟通。工程开工前,我公司以文件形式向政府汇报工程进展情况,由政府部门牵头召集沿途涉及的乡镇、村组召开专题协调会,动员政府各级积极参与施工协调。为了确保散花工业园110KV输变电工程按期开工。从2016年5月底开始,我公司高度重视,积极向散花跨江合作示范区汇报工程建设的工期要求,需要协调解决变电站征地、站址内需拆迁的房屋、变电站进站道路引入的花莲路尚未成型等几个难点问题,得到了散花跨江合作示范区领导的高度关注,并落实散花跨江示区成立专班指定专人督办落实,确保了新开工项目的顺利开工[2]。(3)建立与业务职能部门建立沟通协调机制,尤其是与规划、国土等主管部门保持良好工作关系,加快工作进度,共同解决电网建设中涉及线路廊道、站址征地、土地权属办证等问题,改善电网建设外部环境,简化部分行政审批手续,提高了审批效率。和业务的职能部门构建良好的协调机制能够极大的保证协调工作的落实。对于类别各异的建设项目,要建立与之对应的协调办公室,同时要不定时的开展专题会议,从而更好为相应问题的解决提供方案。同时,与之前的业务职能部门的工作方式也得到了转变,由先前的口头协议改变为现今的对口协调,为属地化协调工作展开提供了进一步保障[3]。(4)切实履行“四个服务”宗旨,电网建设速度全面加快,助推地方经济的发展。形成“政府支持电网建设,电网企业服务地方发展”的良性互动,积极推进政企联动协调机制。对于属地政府诉求的一些杆线迁移或精准扶贫、异地搬迁等项目纳入农网改造升级计划中,以此取得属地政府对全县电网建设项目的支持,实现双赢[4]。(5)按照相关法规施行维护性工作。对于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野蛮阻工现象,要及时的联合各级政府部门商讨解决办法,对于维护性工作要做到不妥协,不让步。只有坚决的施行维护性工作,才能更好的为施工提供保障,从而保证施工进度不受影响[5]。
二、规范流程、落实责任确保协调工作顺利推进
(1)建立了公司领导亲自挂帅,发建部为工程协调归口管理部门,各属地供电所为成员的属地协调体系,负责工程总体协调工作,完善了工程协调组织机构。(2)对属地化协调工作进行细化分解,由发建部组织属地供电所及时完成协调任务,按照“区域化、责任化”的思路,充分发挥供电所内部人脉资源和综合业务优势,挖掘属地供电所协调潜力,实现政府、业主、建管单位之间的无缝沟通,更好完成建设过程协调工作。同时,依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制定工作计划,在每周开展的周协调会上及时的调整工作安排,划定每周的重点工作,合理有序的施行工作,保证工作在计划时间内完成。(3)各供电所根据协调任务与施工单位、属地乡镇政府一同召开协调会、定好赔偿标准,宣传政策,签订协议,提前将有争议的突出问题进行预控,并按要求定期汇报协调完成情况,确保工程实施的顺利进行。在进行协调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坚决遵守在相应的法律法规前提下开展工作。二是对于征地赔偿和房屋的拆迁工作,必须先和当地政府协商一致后再拟订合同报给项目部,项目部审核完成以后,再通过法系统流转。三是当相关合同签署完毕以后,与地方政府的转账支付必须通过当地政府制定的机构开户行进行转账支付,以此保障相关工作的合法性。对于资金的预算安排,支付管理以及法人的管理费管理工作也要依据法规开展,各种费用的使用要严格的依据电力公司规定进行使用,坚决禁止虚开发票、不规范票据、假合同报销、列支与本工程无关的费用以及套取工程建设资金建立“账外帐”“小金库”等。(4)对于过境工程我们采取无差别化管理。无论是市公司部门还是设计、施工单位等兄弟单位的要求,接到协调任务后,做到随叫随到,绝不推诿,尽最大的努力给予配合。
三、依法依规,确保工程建设协调工作合理合法
电网建设协调工作,必然涉及到经济赔偿问题。我们时刻保持清醒认识,切实做到每笔赔偿金有依有据,合同手续健全。对于极少数漫天要价行为,我们耐心解释政策,力争取得理解和配合,既确保了赔偿合理合法,又不影响工程施工。如白石110KV变电站前通信光纤入地迁改工作,涉及长途传输局、电信、联通三家单位,共12根通信电缆,与他们初次协调沟通,三家共报价三十余万元,远远超出了工程相关管理标准。为此,我们将三家单位有关人员请到公司,一方面讲解我们的政策规定,一方面请求他们三家合用入地通信管道,经过耐心细致工作,终于得到三家单位的认可,共用入地通信管道,赔偿费用不到原先的三分之一,并严格履行合同,确保了赔偿合理合法。经过这几年的实践,属地化协调工作流程清晰,责权明确,协调局面实现了突破,属地协调成效显著,施工受阻事件逐渐减少,逐步降低了外部协调对工程建设的影响,有效保障了电网建设的有序推进。以上这些做法,只是我们在属地协调工作中一点体会。电网建设属地协调工作永无止境,还需要我们进一步努力,提高认识,服务大局,给电网建设工程施工创造更好地外部条件。
四、结论
电网建设工程建设过程中除了保障流程规范、工程建设依法依规以及与政府保持良好的联动氛围以外,还应该积极寻求“一口对外”协调的机制创新。对此,结合当前的电网建设情况给出以下几点建议:(1)保持与政府高层的紧密联系,力争在县政府层面设立电网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同时每月固定日期集中解决电网建设出现的问题和不足,并且把电网的建设环境计算到绩效的考核当中。(2)应将公司的资源进行有机的整合,公司的发建、生产、营销属地供电所等各个部门紧密联系,凝结成一股力量。从而,保障电网的建设拥有良好的环境,使得电网建设工作有序的完成。(3)在进行电网的投资建设时,要认真的分析当地的电网建设环境。如果当地电网建设环境十分的优良,在政策上应该给与适当的倾斜;如果当地电网建设环境十分的恶劣,项目的建设可以适当的进行放缓。
【参考文献】
[1]杨志刚.电网建设项目属地化协调机制探索[J].大科技,2013,(33):15-19.
[2]袁晟.“六制措施”推进特高压工程属地化工作[J].上海电力学院学,2014,30(z1):139-141.
[3]张安琪,张健.属地协调攻坚克难捷报频传[J].华北电业,2015,(6):30-33.
[4]高春明.特高压挺进京津走廊“黄金”地--锡盟-山东特高压工程廊坊公司属地协调攻坚纪实[J].华北电业,2014,(5):6-9.
20__年,是“十一五”规划的第二年,市经济委员会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省、市工业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在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经济运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行业管理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工业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现将上半年的工作简要总结如下,并提出下半年工作要点。
一、上半年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今年以来,我市经济承接了去年的良好发展态势,经济运行健康正常,全市国民经济平稳增长,工业经济较快增长,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其主要特点在于:
──工业生产增幅逐渐回升。开年以来由于供电不足,部分企业开工不足、停产检修,全市工业生产形势低迷,2、3、4月工业生产增幅分别为3.97、0.6、3.2。5月份以来,全市工业生产进入了较快增长的轨道,1-5月实现全社会工业总产值42.9亿元,同比增长19.8。(绝对数为现价,增幅用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缩减法计算的工业增加值速度)。主要是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产值34.8亿元,增长20.4,带动全部工业增速比上月提高16.6个百分点,主要是烟草、化工、矿产品、建材业增幅较大。规模以下工业产值8.1亿元,增长16.6。
──轻重工业同步增长,重化工业发展亮点突出。规模以上轻工业实现产值17.5亿元,增长22。主要是烟草加工业实现工业产值14.9亿元,增长23.8,1-5月累计生产卷烟21万箱,同比增长17;印刷业实现产值1.47亿元,下降24。生产丝43吨,同比增长一倍多;中成药17吨,增长了7.5倍。
重工业实现产值17.3亿元,增长18.2。由于多数重工产品价格上涨,如不扣除价格因素,重工业高速增长30.2。主要是化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8.5亿元,同比增长14.8,其中云天化股份公司实现工业增加值4.2亿元,增长20.7。多数重工业产品增幅较大,电石7.2万吨,增长1.2倍;原煤258万吨,增长6.3;铁合金2837吨,增长1.2倍;铁矿石1.9万吨,增长72.4;硫铁矿增长1.5倍;水泥49.9万吨,增长19.9。
──规模工业经济效益有所改观。1-4月,规模以上80户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明显改善,向省签定的工业经济发展四项指标均超过目标进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8.48亿元,增长22.4;主营业务收入34.96亿元,增长28.8;利税总额14.1亿元,增长23.9,其中利润6.0亿元,增长26.1。分行业看,除煤炭、电力、供水、印刷、工艺品制造业利润同比下滑外,其它12个行业盈利水平都有所提升,利润总额大幅增长的有烟草、纺织、造纸、建材、有色行业,同比扭亏为盈的有农副食品加工、医药、塑料行业。
就我市上半年工业经济运行情况来看,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一是结构性矛盾突出。我市工业对少数大企业的依赖性过强,大企业的波动对全市工业影响突出。年初烟厂因假期调整和技术改造,致使全市工业增长幅度明显回落,到5月生产趋于正常,而去年同期因技改停产,使其对全市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37。侨通公司近年来生产经营较为困难,供电局实行省级核算,各项指标具有不可控因素,这些对我市工业经济增长都有较大影响。
二是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能源、交通等瓶颈约束十分突出。煤、电、油、运供需矛盾突出的问题在一定时期内难以缓解;多数原材料产品价格上升,对我市具有着双方面的影响,在有利于刺激重化工产业发展的同时,也助推了产品生产成本上升。
三是中小企业发展资金不足。“银行难贷款、企业贷款难”的现象依然明显存在,一方面是中小企业融资难,资金短缺问题突出,另一方面是银行缺乏好的贷款项目,市内金融机构存贷差已高达60多亿元。
二、上半年经委主要工作
半年来,全市经委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经济发展目标,抓住机遇,努力工作,重点在以下工作上取得了较好成绩:
(一)重调查研究,夯实各项工作基础
一是安排和部署好全年工作。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有关会议精神,安排部署好全年工作,3月中旬召开了全市工业经济工作会议,在总结20__年工作的基础上,认真分析了存在问题和面临的形势,安排部署了今年各项工作任务。
二是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做好技术改造项目工作。1-5月,全市重点工业项目预计完成投资3亿元左右,其中华新水泥已于5月投产,张窝水电站工业机组正进行安装调试,鲁甸2万吨电炉锌、6万吨电解锌、水富6万吨聚甲醛等项目即将投产,将成为我市新的经济增长点。今年共储备技术改造项目10个,上报省经委7个,其中重点做好省政府下达的两个安全生产示范改造煤矿的技改申报工作,涉及总投资4100万元,技改完成后将实现年销售收入558 0万元,年税金806万元。向省经委推荐全市“十一五”期间重大工业投资项目,涉及煤炭、化工、建材、矿冶、农特产品等行业,总投资137.89亿元,预期实现销售收入186.68亿元,利税36.53亿元,其中以昭阳褐煤化工开发项目为主的化工行业,总投资为107.2亿元,占重大工业投资项目的77.74。
三是在招商引资发展工业方面取得突破。日产4000吨水泥熟料的华新水泥有限公司已于五月正式点火投产;通过大量的调研考察,引进国内大型企业集团--西洋集团、三峡公司对褐煤资源进行开发利用的前期工作取得进展;在刚刚结束的昆交会上签订了投资总额55亿元的威信煤电联营项目二期工程建设项目,引资5.9亿元的绥江县10万吨制浆造纸迁建项目、昭阳区浓缩苹果汁加工厂建设、盐津县年产10万吨合成甲醇生产线和20万吨电石生产线、水富张滩电石厂二期建设、巧家县白鹤滩镇松梁村铅锌矿资源勘探开发、鲁甸和威信蚕桑加工产业等工业项目。
四是组织了经委系统项目申报培训会。为加大我市项目储备的力度,增加项目数量、提高质量,我委4月底举办了项目申报培训会,就中小企业、非公经济、乡镇企业、工业技术改造的项目申报工作对各县区经贸局及重点企业有关人员进行了培训。
(二)宏观经济调控得到加强
一是加强对工业经济增长情况的监测分析。坚持经济运行分析会商制度,定期召集相关负责人对经济运行情况集中进行研究分析,及时把握当前经济运行的特点,指出存在的问题和症结,并针对问题提出下一步工作的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强化重点工业企业动态监测体系建设,在去年对23家骨干工业企业实施动态监测的基础上,把监测范围扩大到50户企业。建立全市工业企业信息库的各项工作正在进行中。
二是加强经济运行的要素调控。对全市煤、电、油、运供需情况随时跟踪、监测、分析,针对突出情况及时采取措施。由于天干雨少,今年发电量仅4.2亿千瓦小时,同比下降36,但通过各方努力,向省争取指标,近期计划用电指标已经增加到了480万千瓦时/天,供电局累计售电量4.96亿千瓦时,增长48.5,对我市电力紧张的情况起到了缓解作用,使市内重点企业、重点工程的生产建设得以顺利进行。作为市政府春运工作协调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参与组织了春运协调工作。
三是成立了市工业经济联合会。今年3月,由市经委主管的市工业经济联合会正式成立,作为中介机构、行业自律机构,在加强全市工业经济的综合协调管理、加强市场化建设、促进新型工业化方面起到重要作用。目前,工经联的各项工作正有序推进,其重要作用正逐步显现,
(三)促进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发展工作迈上新台阶
认真贯彻落实省委5号文件和国发[20__]3号文件精神,推进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发展。在全市工业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了今年发展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的思路,并提出了发展的目标任务及措施,继续完善了非公经济发展目标责任制,确保全年目标的完成。截止20__年3月底,全市非公经济企业4.24万户,从业人员12.2万人,占考核目标的93.1,一季度上交税金1.09亿元,两项指标都超过省考核的目标进度。规模以上52户非公工业企业1-5月实现工业增加值3.87亿元,同比增长41,实现利润总额1.15亿元,增长43.2。储备非公经济项目31个,筛选、推荐6个上报省非公办争取资金扶持;推荐三艾有机魔芋发展有限公司和彝良农副产品加工厂参加了第四届APEC中小企业技术交流会;推荐天昭药业等一批重点骨干企业参加了云南省银行金融产品推荐洽谈会。
(四)园区建设进展顺利
为合理布局工业发展空间,构筑工业发展平台,加快了工业园区建设。集中力量指导和督促省级昭阳工业园区的规划工作,委托省工业经济联合会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和规划建设方案,现已得到省政府批准;水富省级工业园区总体规划和可研报告已通过评审。彝良矿冶加工基地建设已全面展开,鲁甸茨院工业园区已具雏形,正在边规划边建设中。盐津工业园区规划即将启动。
(五)企业改革工作取得新进展
通过认真的安排部署,在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采取了完善政策体系、签订改革目标责任制等措施,使改革工作取得新的进展,新一轮纳入市级改革考核的33户国有企业,已经完成16户,占考核目标的48。未完成改革的市建筑公司、市交通运输集团公司改制方案基本成熟正待审批,其余企业资产评估即将完成,改制方案已制定,可望在年内完成上报审批工作。城镇集体企业改革、股份合作制企业改革拉开了序幕,市轻工业供销公司(属城镇集体企业)、市锌品厂(属乡镇企业)的改革基本结束,市金属制品厂、水富盛通食品公司(股份合作制)的深化改革工作正有序展开。
(六)加快乡镇企业发展
认真贯彻落实全省乡镇企业工作会议精神,开展全市乡镇企业调查研究,做好项目申报、实施工作,组织各县区20__年项目申报工作并与市财政局共同研究筛选了17个项目推荐报送省乡镇企业局和省财政厅。按照省下达我市的目标任务对各县、区进行了分解。1-5月,全部乡镇企业完成增加值8.37亿元,同比增长31,其中工业增加值3.87亿元,增长38.2;实现利润总额2.87亿元,增长44;上交税金0.92亿元,增长48.3。
(七)认真抓好相关行业管理工作
抓好建材行业管理,推广散装水泥工作稳步发展;新办易制毒化学物品生产、经营、使用许可证8个,年检11户;对鲁甸县民爆仓库进行了检查验收;组织了全市盐政执法培训,参培人员128人,参加了3.15整顿和规范盐业市场秩序工作;对9户市内装饰企业进行了年检;做好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申报工作,共完成了4户企业初审认定。
三、下半年工作重点
(一)突出重点,强化工业经济宏观调控与监测
一是抓好煤电油运和重要原材料的综合协调,稳定全市工业生产。重点是加强电力调度协调,并根据实际情况搞好计划和节约用电,提前做好丰水期工业生产的各项准备工作,力争实现丰水期工业生产能力的全面释放,稳定全市工业生产。
二是认真组织落实工业发展年度目标任务。对照目标,寻找差距,做好工业经济发展四项责任目标考核,确保全年任务的完成。加快重点企业发展,进一步发挥重点企业在工业发展中的龙头和带动辐射作用,完善制度,继续对工业经济四项责任 指标、非公经济三项指标、乡镇企业四项指标进行责任制考核,确保“十一五”起步之年为后四年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三是健全重点企业监测制度,实时分析研究经济运行动态,提高运行调节、调控能力。继续加强对重点监测企业的日常监测和指导,完善对列入全市重点的50户企业的监测、监控和分析。并密切关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对我市工业经济发展的影响,及时做好工业经济运行监测分析。
四是加大行业管理力度。继续加大建材、墙改、电力、易制毒化学品、资源综合利用、民用爆破器材、盐务等行业管理的力度。
(二)促进企业技术进步与创新,推进结构调整
采取各种措施,完善生产力布局,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和创新,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做大做强我市工业。一是加大行业和资源的管理与整合力度,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二是加大技术改造项目的前期工作力度,争取上级的支持,扩大招商引资;四是进一步做好工业建设项目的跟踪监测,对各类项目搞好协调服务,监督好技术改造项目资金的使用,做好华新水泥等技改项目工程的验收工作。五是全面推行清洁生产,深入开展节约降耗,采取实行差别电价等措施,重点做好高耗能企业的节能工作;狠抓资源综合利用,提高工业“三废”的综合利用率;加快对发展循环经济的研究步伐,积极发展循环经济产业,切实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三)抓好各种规划的编制和实施
一是抓紧修改完善《市“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纲要》,争取尽快定稿,上报批准实施。二是组织好“十一五水泥工业规划”、开展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发展战略研究等工作。三是加强对工业园区的指导和协调工作,抓紧省级昭阳工业园区和水富特色工业园区的规划建设,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建立工业园区动态监测机制;同时促进彝良矿冶加工基地、鲁甸茨院工业园区和盐津工业园区建设,培育工业经济发展新亮点。
(四)营造环境,促进中小企业、非公经济和乡镇企业加快发展
进一步完善发展非公经济的政策措施,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加强对非公经济发展的宏观指导和政策协调,引导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升产业层次。搭建银政、银企沟通平台,启动运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为企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对乡镇企业发展要稳步推进“三项工程”,大力培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促进农民就业和增收。
(五)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指导、督促好乡镇集体企业改革,开展好股份合作制企业改革试点工作
一是继续以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以国有企业为重点,推进和引导城乡集体企业、乡镇企业改革,深化股份合作制企业的改革,力争通过一年的努力,基本完成国有、集体企业的改革。二是开展回访调查和跟踪问效活动,指导已改制的企业进行和完善内部三项制度改革,帮助企业协调好各方关系,促使企业进入正常的生产经营轨道,逐步做大做强。
(六)切实抓好挂钩扶贫工作
认真贯彻落实市直单位挂钩扶贫动员大会精神,站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把挂钩帮扶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要求,科学制定挂钩村的“十一五”扶贫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加大督促检查力度,确保工作落实,创新工作机制,细化办法措施,出实招、求实效,帮助贫困群众找致富路子,多为群众办实事,按照“把握一个原则,突出四个重点,建立五个机制,推动两个结合”的要求做好新一轮挂钩扶贫工作。
(七)加强队伍建设,提高行政效率
一、优化云浮市金融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
构建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筑巢引凤,资产良性循环,有利于促进金融业的发展,带动云浮市地区的经济和谐发展。反之,恶化的金融生态环境会导致当地企业缺乏竞争力,经济落后。因此,在当前经济发展阶段,优化云浮市金融生态环境对于促进云浮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有利于促进云浮经济和谐发展
金融是社会经济环境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云浮为欠发达地区,大型企业较少,中小型企业欠多,传统的计划经济和根深蒂固的经济观念严重影响云浮的经济发展,优化云浮金融发展无疑是促进云浮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通过有效措施改善地区金融发展,有助于招商引资,引进新的经营管理模式,优秀的经济发展模式,大大促进了云浮经济和谐发展,对建设和谐社会具有极大的推动和示范作用。
(二)有利于提高云浮金融业整体竞争力
金融市场的发育程度直接影响着资金的优化配置和使用效率,最终影响着储蓄向投资的转化程度。云浮金融市场不完善,导致金融对经济的支持力度不够。优化云浮金融生态环境,可以培育市场参与主体,促进主体行为的市场化和需求的多元化,增强市场主体的诚信意识和风险意识,提高市场透明度,从而增强金融对云浮经济的支持力度。
(三)有利于促进云浮内外企业强势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
市场经济条件下,良好的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反馈出当地企业发展的盛衰,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吸纳大量资金,资产良性循环,扶持中小企业,壮大大型企业,当地企业强势发展,为企业走向世界提供了坚强的后盾。
二、云浮市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现状
近年来,云浮市金融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中央、省有关经济金融工作的要求和部署,积极探索推进金融业改革发展,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强化金融服务效能,改善地方金融生态环境和发展金融产业,努力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促进了金融工作快速发展,为云浮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一) 云浮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
根据云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的数据:2011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492.09亿元,比上年增长14.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2.19亿元,增长5.8%,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10.2%;第二产业增加值218.52亿元,增长26.1%,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75.1%;第三产业增加值151.38亿元,增长6.3%,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14.7%。三次产业结构为24.8:44.4:30.8。在第三产业中,批发和零售业增长7.3%,住宿和餐饮业增长2.7%,金融业增长5.3%,房地产业增长6.1%。民营经济增加值317.75亿元,增长15.2%。
2010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为394.27,比上年增长13.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2.06亿元,增长5.8%;第二产业增加值159.3亿元,增长21.4%;第三产业增加值132.91亿元,增长10.1%。当年人均GPD达到16117元,比上年增长12.3%。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9.7%;第二产业贡献率为64.9%;第三产业贡献率为25.3%。
2010年、2011年云浮地区生产总值见表1所示:
表1 2011、2010年云浮地区生产总值
指 标 2011年(亿元) 2010年(亿元) 比上年增长(%)
地区生产总值 492.09 394.27 14.3
第一产业 122.19 102.06 5.8
第二产业 218.52 159.3 26.1
工业 195.42 141.0 27.3
建筑业 23.11 18.3 16.6
第三产业 151.38 132.91 6.3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11.07 9.77 4.9
批发和零售业 29.96 25.02 7.3
住宿和餐饮业 10.57 9.99 2.7
金融业 8.61 7.26 5.3
房地产业 20.42 19.31 6.1
营利业 32.42 30.79 5.0
非营利业 38.32 35.17 8.2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5.6%,高于上年2.4%。2010-2011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见表2所示:
表2 2010-2011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指 标 2010年(%) 2011年(%)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103.2 105.6
食 品 105.2 108.6
烟酒及用品 102.2 101.6
衣 着 94.5 94.0
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 101.8 103.8
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 103.2 103.0
交通和通信 100.8 101.1
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101.4 101.8
居 住 105.4 111.3
(二)云浮市金融发展状况
据云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的数据:2011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为581.65亿元,比年初增加94.73亿元,增长19.5%;其中,单位存款余额160.58亿元,比年初增加33.43亿元,增长26.3%;储蓄存款余额达396.41亿元,比年初增加52.5亿元,增长15.3%。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333.17亿元,比年初增加54.83亿元,增长19.7%。其中,短期贷款余额90.97亿元,比年初增加5.49亿元,增长6.4%;中长期贷款余额240.93亿元,比年初增加49.21亿元,增长25.7%。2010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达到486.93亿元,比“十一五”期末增加269.53亿元,年均增长18%。信贷支持力度加大,2010年末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达到278.34亿元,比“十一五”期末增加181.24亿元,年均增长23.5%。存贷比57.16%,比“十一五”期末提高12.49%。银行资产质量明显改善,2010年末不良贷款余额9.62亿元,不良贷款率3.46%,分别比“十五”期末减少17.05亿元和下降24.06%。
(三)云浮市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现状分析
1.银行业的存贷款增长迅速
从云浮市金融发展状况的上述数据进行分析,云浮市银行业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各项存款增长迅速。经营效益大幅提高,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始扭亏为盈,2010年实现利润6.75亿元,比“十一五”期末增加7.39亿元。银行业改革稳步推进,发展了新的银行机构,成立了邮政储蓄银行云浮分行和广东发展银行云浮支行;农村信用社改革取得重大进展,辖内5家联社成功兑付央行票据8.84亿元, 2010年末全市农信社股本总金额达到2.13亿元,比“十一五”期末增长85%。
2.政银企合作得到加强和巩固
(1)建立完善金融机构增加信贷投放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奖励机制,引导、鼓励和协调金融机构加大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力度。特别是2009年初与四大商业银行省分行、国家开发银行省分行签订5年内共授信566.8亿元的政银战略合作协议,至2010年末共落实签约信贷资金219.04亿元,占授信总额的39.4%,有效地缓解了全市经济建设尤其是重大项目建设资本金紧张的局面,为经济转型升级和加快发展提供了推动力。
(2)制定了一系列指导文件,通过建立项目、企业融资信息数据库,建立信贷支持绿色通道,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参与服务重点项目建设、五大百亿产业集群项目建设、产业转移园区建设和中小企业发展。
3.农村金融服务组织体系建设初步见成效
(1)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村金融机构。确定了东莞农商行为新兴县新城镇村镇银行主发起银行,并按广东省要求抓好筹建工作;新兴县、云城区小额贷款公司至2010年末贷款余额4786万元,其中涉农贷款余额共3317万元,累计发放小额贷款218笔,总金额8061万元,没有发生违规发放贷款事件。同时,结合实际,争取省金融办特批开设在双转移园区的小额贷款公司。
(2)设立以郁南县为农村金融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并取得阶段性成效,设立了全省首个县级综合性征信中心,解决金融机构与借款人信息不对称问题;设立政府性担保基金,实施金融扶贫;创新金融服务产品,满足农村发展多层次的资金需求。
4.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实力显着提高
成立了银行业协会和保险行业协会,加强银行业和保险业的行业管理;建立健全政府与人行云浮中支、银监分局等部门及辖内金融机构的工作协调机制和联席会议制度,依法打击各种逃废金融债务和金融违法犯罪活动,提高金融监管和处置能力,辖内金融秩序平稳正常,安全运作。继续做好历史遗留金融风险处置工作,全面完成3家城信社的退出市场工作,历史遗留金融风险已基本解除,金融生态环境得到不断优化,维护了金融“不添乱”的良好氛围。
三、云浮市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存在问题
近年来,云浮市对金融生态环境的建设和改善做了大量的工作,启动了社会信用建设工程,进一步促进了云浮金融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但还远未达到自我调节、自我优化的良性发展状态,与珠三角发达地区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已经严重了金融的健康发展,影响了金融支持经济发展作用的发挥。因此,云浮市生态环境仍旧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1.金融产业占GDP比重偏低,金融产业发展主要依靠规模扩张和金融资源投入,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地方金融机构实力不强,未能有效地使用金融资源,金融发展与云浮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不够充分。
2.区域金融市场发育不健全,金融资源在区域和城乡分布不均衡,个别县(市)存贷比偏低,直接融资比重有待进一步提高,仍存在中小企业和“三农”等金融服务不足的问题。
3.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提高法制环境和执法效率。一是地方保护主义在云浮市部分地区或多或少的依然存在。在对企业改制、重组的过程中, 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门过分强调局部和自身利益, 行政占主导地位, 偏离了依法行政的正确轨道, 银行基本上没有“话语权”, 只能被动接受企业改制、重组的结果, 严重侵害了金融企业的合法利益。二是金融执法环境欠佳。执行难和保全难问题困扰着银行债务的执行效果。法院的判决书仅仅停留于纸面上的效力, 银行得到的往往是一纸胜诉的判决书而不是债务人的现金, 银行胜诉率高, 最后执结率偏低, 造成很多债权案件“ 输了官司赔钱, 赢了官司也赔钱”, 这抑制了银行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的积极性。
4.金融产业发展方式转变 相对缓慢。金融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金融业务过度依赖信贷中介、证券经纪等传统业务,投资银行、融资租赁、信息咨询等现代金融业务发展不足,对人民群众财产性收入增长的贡献有待提高,服务社会发展的金融综合功能有待加强。
四、优化云浮市金融生态环境的建议
(一)积极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创新
1.以试点为基础,有序推进云浮市信用体系试点市建设。一方面,抓好试点的巩固和提升,重点加强征信中心服务平台建设,总结和推广“勿坦模式”信用村创建工作,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和信用环境;继续创新和推广金融扶贫模式,为贫困户发展生产解决资金不足问题。另一方面,抓好云浮市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市创建工作,大力推进信用云浮成长工程,基本建成覆盖市经济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社会信用体系的总体框架和运行机制。
2.抓好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示范点工作。通过探索以规范行政行为、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发展中介服务体系、维护金融债权、优化融资结构为主要手段,不断优化县域、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使金融安全得到保障,金融生态环境进一步好转,最终形成经济和金融良性互动协调发展为特征的县域金融生态环境。
3.抓好培育新型农村金融组织试点工作。一是加快村镇银行筹建工作步伐。二是继续扩大开展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使小额贷款公司基本覆盖各区域。同时,根据各区域实际,争取省金融办支持适当增加小额贷款公司名额,满足市场对小额信贷的需求;支持具备条件的小额贷款公司改制为村镇银行。支持符合条件的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以成本较低、风险可控的方式加入区域和全国支付系统、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
(二)完善地方金融市场体系
1.进一步推进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坚持市场化原则,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引导农村信用社转换经营机制,明晰产权关系,保持法人地位长期稳定。通过加强非现场监测、现场检查等方式,进一步加强农村信用社改革票据兑付后的检测,着重引导农村信用社加强对“三农”的服务力度。支持民间资本以入股方式参与农村信用社的改制,抓好农信社股权改造工作。进一步深化农信社产权改革,重点抓好农信社组建农村商业银行工作,其他农信社在条件成熟时逐步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或农村合作银行,更好发挥农村金融的主力军作用。配合省政府做好深化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改革,强化省联社云浮办事处行业服务职能,弱化行政管理职能,着力培养农村信用社自律管理能力。
2.建立发展地方担保体系。在整顿规范融资性担保机构的基础上,做好新融资性担保公司的发展工作。建立健全融资性担保机构监管制度,完成全市融资性担保机构市场监管工作;制定支持融资性担保机构发展政策;鼓励融资性担保机构增资扩股,提高融资担保能力。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拓展融资担保领域,开展银行承兑汇票、出口信用证押汇、小企业设备按揭贷款担保、诉讼财产保全担保及转贷服务等融资担保业务。探索建立新型农村贷款担保模式,推行农户联保、农户互保、合作组织担保等多种信用保证方式。
3.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一是按照培训一批、改制一批、辅导一批、报审一批、上市一批的工作计划进行梯度扶持,加大对上市后备企业的培育与指导力度,加快中小企业改制上市进程。二是继续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采取“分别负债、统一担保、集合发行”的方式,在银行间市场发行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和短期融资债券,满足企业融资需求。最后是推动银行机构合作开展银团贷款业务,探索推进支票授信业务试点,开展新型融资租赁业务和产品创新,有效增加对大型项目和重点产业的信贷投入。
4.推动城市间金融资源整合。继续推动城市间金融合的落实,实现粤西金融资源共享、联动发展,构建功能完善、协调发展的区域资金融通网络和金融服务体系。
(三)提升金融服务水平
1.继续引导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落实国家和省已出台的金融支持政策,进一步缓解重大项目建设资本金紧张的局面;不断推动融资平台公司做大做强,确保贷款资金有效进入重点工程建设实体,为政银合作夯实基础。
2.创新融资方式,强化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一是开展供应链金融模式创新,建立完善中小企业信贷担保体系和风险分散、补偿机制。二是鼓励金融机构探索建立创新中小企业信贷服务模式,创新金融产品和业务方式,进一步加强信贷投放,满足中小企业和农户的多元化资金需求,进一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三是探索财政税务政策引导下的利益激励机制,通过贷款贴息等方式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四是积极推进科技金融结合工程。引进风险投资资本,设立科技风险投资引导资金,鼓励支持符合条件的科技型企业在中小企业板、创业板上市融资。
3.加快农村金融发展,提高金融服务“三农”能力。一是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鼓励和引导各金融机构积极支持全市农村改革发展试验区建设,建立有效增加农村资金供给的信贷体制和融资机制,通过不断优化农村金融网点布局,增强网点服务和辐射功能,加大对偏远地区自助设备的投入和银行卡的推广力度,提高涉农信用卡授信率,促进农户小额贷款业务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二是引导建立完善县域内银行机构新吸收存款主要用于当地发放贷款且涉农贷款每年增幅不低于各项贷款增幅的考核和激励机制,有效增加县域信贷投放。三是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和小额贷款公司大力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创新信贷担保方式和增加担保品种,积极推广“公司+农户”、“公司+中介组织+农户”、“公司+专业市场+农户”等信贷模式。拓宽农业企业直接融资渠道,鼓励优质涉农中小企业发行银行间集合票据和债券。
4.营造、构建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1)大力推进信用云浮成长工程。在已建立征信中心的基础上,加快中心运营制度建设,突出信用披露、信用征集、信用使用、信用管理、个人隐私权保护等重点;规范政府部门行业之间的信用信息体系和信用体系,鼓励扩大信用产品使用范围,培育信用服务市场需求,促进社会信用体系和信用服务市场健康发展;全面推广“勿坦模式信用村”创建工作经验,进一步完善创评标准程序,健全诚实守信的激励机制、违约失信的约束机制;加大诚实守信的宣传教育力度,培育全社会的信用意识,树立良好的社会信用风尚,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环境,进一步夯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层治理基础,推进农村党建和农村经济发展,为金融构建一个安全、健康有序的生态环境。
(2)建立健全金融监管机制,维护金融安全稳定。一要不断完善“一行一局”(即人行、银监分局)的监管体 制,建立健全相互协调的工作机制,强化综合监管,形成良性互动,严控交叉性风险。二要坚持全面监管与重点监管相结合,强化金融监管手段,提高现场检查、非现场检查的效率,增强行业监管的系统性、连续性。三要继续完善金融风险预警指标和金融稳定监测指标体系,建立健全金融风险应急机制和防控预案,增强化解系统性风险和处理金融突发事件的能力。四要发挥各类金融机构防范金融风险的主体作用,加强内控管理,特别是建立地方中小金融机构主要负责人防范金融风险定期报告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有效防范各类信用风险、道德风险和操作风险。五要完善金融调控监管服务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建立“两局一行”(即金融工作局、银监分局、人行)新型地方金融稳定协调机制,建立健全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协调机制。六要发挥金融行业协会的规范自律作用,增强行业自律、规范执业行为,避免恶性竞争,维护行业秩序稳定。
(3)建立地方金融生态环境建设考核评价机制,发挥地方政府改善金融生态环境的主导作用,督促各政府采取有力措施改善金融生态环境。建立金融业对地方经济贡献的评价制度,制定相应的评价指标,综合评价各金融机构对支持本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贡献,继续实施金融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激励机制,推动金融产业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陈伟光、刘 姣,“广东省金融生态环境实证研究”,《广东财经职业学院学》,2009年第3期。
2. 蔡勇,“江门市金融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时代经贸》,2007年第85期。
3. 韩素国、王增春,“欠发达县域金融生态环境现状及优化———以赞皇县为例“,《经济管理》,2012年第5期。
4. 李宝岩、邱玉兴、徐 丽,“齐齐哈尔地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思考”,《 理论观察》,2007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