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水稻调查报告优选九篇

时间:2022-04-15 19:49:42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水稻调查报告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水稻调查报告

第1篇

农田没有抛荒

由于种粮比较效益低等原因,我国南方有的地方有的农田被抛荒,各界对此非常关注。通过田间现场调查并走访乡村干部和农户发现,××市并没有出现大家所担心的抛荒现象。××市有农田104万亩,其中一季农田10万亩,常年水稻播种面积200万亩。近年来全市稻谷年总产量一直稳定在16—16.5亿斤之间,单季平均亩产820斤左右。从目前情况看,××市的粮食生产形势比较稳定。在调研过程中,据山区乡镇的村组干部介绍,极少数灌溉条件差的零星田块两季被改种一季的情况偶有存在,但数量极少,还不到百分之一。尽管如此这种情况仍需引起重视。

两种人在种田

一是留守在家的中老年人和妇女在种田,这是当前水稻生产的主力。××市与其他中西部县市一样,田少人多,土地远远容纳不了现有劳力,农村青壮年大都外出务工经商,留在家里的都是老人、小孩和少量中年以上妇女。对大多数农户来说,务工经商收入是其主要经济来源,种粮收入只是农家经济的补充。张巷镇何家村乌桕组共有32户农户,劳力58人,目前常年在外打工经商的有51人,占劳力总数的88%,其中有3户全家在外,春节都未回家。该组共有水田118.5亩,其中101亩由留守老人、妇女自耕自种,占农田总面积的85.2%。乌桕村的情况在××市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即80%以上的劳力已经离开农田,近90%以上的农田仍为各家各户散耕散种。

二是种田大户即规模经营者在种田。按农业部门的统计口径,种田50亩以上为规模经营。照此标准,××市现有规模经营户650户。但××全市农业人口人均农田只有1亩左右,50亩相当于10个以上家庭的责任田总数,要求农村十分之九的家庭退出农田让位于规模经营,目前还不大现实。如果把规模经营的标准定为30亩以上,则××全市规模经营的农田面积已达10万亩,约占农田总面积的10%。种田大户又分两种情况。一是百亩以上的种田大户,如秀市镇一种田大户种了1700亩,荣塘镇一种田大户种了500亩,目前这种大户的数量还不多。二是百亩以下的种田大户,多为一对夫妇耕种三五十亩,不另雇工。百亩以下种田大户主要是一些村组干部、有种粮技术的中年农民和家庭情况特殊外出打工不便的农民。

先看售粮收入和种田成本。

1、2007年平均每亩农田的售粮收入:双季为1394元,单季为810元。其中早稻产量820斤,百斤价80元,计656元;晚稻产量820斤,百斤价90元,计738元,双季合计1394元。种单季的产量900斤,百斤价90元,售粮收入为810元。另有国家政策性补贴每亩79元,不管转租与否,此款一般归责任田承包者领取,承租者无此项收入。

2、2007年平均每亩农田的农资、种子、水费三项支出:双季为440元,单季为240元。其中早稻化肥100元,晚稻化肥100元,早稻农药40元,晚稻农药60元,早稻种子40元,晚稻种子40元,早稻水费20元,晚稻水费40元。

3、2007年平均每亩机耕、机播、机割三项支出:双季为280元,其中每季机耕费各50元、每季机割费各50元、每季机播(插)费各40元。种单季的一般不()用机械作业。

4、2007年劳动力平均日工价为50元,妇女、老年人可略作下调计算。

那么种田效益如何呢?

第2篇

作为基层的普通地税干部,在文化建设实践中,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了地税文化建设带来的办税环境、服务设施、服务标识、各项工作制度及行为规范等外在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的许多可喜变化,然而对深层次属于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的思想、言行、品德却几乎感受不到有大的、好的变化。有不少基层干部认为文化建设只不过是做做样子,搞形式主义,对什么是文化,有何目的、意义,如何来推进文化建设不知道,也不愿主动去学习,好象这些事都是领导的事、上级的事,与己无关,因而在文化建设中被动地按上级的考核要求办,工作停留在表面上。干部内心缺乏正确坚定的精神支柱,有的被社会上形形错误的思想价值观所左右,以至走上歧途;有的心中一片空虚与迷茫,整天得过且过,不犯大错,也不思进取,工作生活少有生机与希望。这无疑成了当前纳税服务文化建设乃至税收事业发展的重大阻碍。

如何消除这个阻碍,让我们每个人在内心真正认同、接受纳税服务文化的价值理念,并自觉地把它应用到日常的服务纳税人的工作以及家庭和社会生活中,成为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方式,正是我们当前纳税服务文化建设的关键所在。笔者以为,从我们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通过强化传统道德教育,来推进纳税服务文化建设实为一个很好的办法。理由有三:

其一,从方向上看,传统道德是自然之道,是我们为人处世的大根本;纳税服务文化只有建立在传统道德文化的基础上才能找准方向。传统道德的“道”,指的是自然万物存在和运行的关系、秩序、规律,“德”是指按照这个规律去做,也叫德行,“德”是“得”的通假字。所以说一个有道德的人也叫得道之人。不能以现在的道德观念来理解传统的道德观念。一个思想、言行能完全合符道的人,就叫圣人,依程度递减,依次叫贤人、善人;而不合符道的,就叫恶人,更严重的就是罪人;而有善有恶的人就是凡人。那么做人的这个道德的标准是什么呢?是性德,或者说本性,就如《三字经》所说“人之初,性本善”,即人的本性本善,它是自然之道,本来就是这样,不是谁发明的,也不是谁规定的。我们的老祖宗把性德归纳为“八德”,就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后人加了四个字“仁爱和平”。随顺性德就是善,违背性德就是恶。古人说“百善孝为先,万恶为首”。我们按照这个标准、这个方向去向善、行善,在家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在单位忠于领导、忠于职守,与纳税人交往讲诚信、懂礼节,做事合乎道义,而面对利益、诱惑时能知廉知耻,提高警惕,不为所动,不为所害。如果我们每个干部职工都能自觉地以这个根本的标准来检验自己的思想和言行,做一个合符道的人,我们的纳税服务文化建设就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也就不可能会偏离方向。

其二,从过程上看,传统道德是和谐之道,是我们身心和谐、家庭和谐、社会和谐的大根本;纳税服务文化只有运用传统道德的和谐之道才能建立真正的和谐团队、和谐征纳关系。我们中华五千年的传统文化以儒释道三家为代表,他们的共同特点都是讲人的和谐生存之道。儒家以“仁爱”为核心,侧重告诉我们如何与人相处,讲伦理道德;道家以“感应”为核心,侧重告诉我们如何与自然万物相处,讲天人合一;释也就是佛家以“慈悲”为核心,侧重告诉我们如何与自性相处,讲破迷开悟、明心见性。我们生活在今天以“竞争”为生存手段的社会里往往忽略了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以“仁爱”为出发点的和谐生存智慧,有的甚至简单地认为是迷信而不去理会,实在是太可惜了。事实告诉我们,以竞争为出发点,竞争提升就是斗争,斗争再提升就是战争,最后的结果就是世界末日;而以仁爱为出发点,仁就是想到自已,就想到别人,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样每个人都只会去关爱别人,每个人都会有人来关爱,最后就是世界大同。换言之,害人就是害己,利人就是利己。儒家告诉我们人与人的关系不外乎五种,所以也叫“五伦”,就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人与人的关系自自然然就应当是这样,否则就是乱了伦常,不可能和谐相处。儒家还告诉我们,人必须修身,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而修身就是要做到“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传统道德文化里面有太多太多的人生真理值得我们好好去学习实践。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不被个人欲望所控制,从利益众生的仁爱之心出发,在家做一个孝子(女)、做一个好父亲(母亲)、做一个好丈夫(妻子),在社会做一个好领导(下属)、好榜样,为社会、为国家尽心尽力,真正做到“聚财为国,执法为民”,何愁我们的征纳关系不和谐、事业不发展呢?

其三,从结果上看,传统道德是幸福之道,是我们人生趋吉避凶、幸福美满的大根本;在纳税服务文化建设中只有让我们每个人都自觉地提高自己的德行修养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孔子在《论语》中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我们学习古圣先贤的教诲,并把它落实到我们的工作、生活中,确实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因为我们能真正从中受益。什么是吉祥?相信有不少人和我一样对其中的含义并不了解。后来才知道,用通俗的话来说,吉祥就是你按照自然规律去做人做事,得到你应该得到的幸福。相反,一个人如果不遵守道德,得到不该得到的东西,那就不是吉祥,而是凶了。《易经》是古代一部蕴含了许多人生哲理的伟大著作,里面有一句话说“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厚德载物”还被清华大学作为校训。“厚德载物”是什么意思呢?简单地说,就是一个人要累积德行才能承载名誉、地位、财富等福报。相反,有一句古话说“德不配位,必有灾殃”,是说一个人如果他的德行不能与他所处的地位相配,他就一定会有灾祸。还有一句话说“伦常乖舛,立见消亡”,意思是说要按照伦理也就是自然的秩序、规律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万物的关系,如果违背了,就会有灾祸。所有这些,其实都是在告诉一个道理,我们要有良好的道德修养,也就是要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明白了这些道理,我们日常的纳税服务工作中,就知道以“征纳双方法律地位平等”的服务理念,以尊重、耐心、周到的服务态度,为纳税人提供规范、便捷、高效的办税服务和准确、及时、完整的咨询服务,是我们的职责所在,这样做是我们良好德行的表现,是在为自己积福,这才叫真正的快乐工作。

总而言之,可以说纳税服务文化实际上就是传统道德文化在税务行业的具体运用。

那么,如何在我们日常的税收工作中来强化传统道德教育,达到推进纳税服务文化的目的呢?笔者以为必须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第3篇

2009年8月17日,农业部批准了两种水稻、一种玉米的转基因生产应用安全证书。虽然颁布安全证书并不等于商业化,但转基因水稻的商业化种植却早在湖北、湖南等地悄悄进行。“绿色和平”2005年的调查报告显示,在中国湖北省的孝感、咸宁、江夏等地区已有大规模转基因水稻种植。

中国老百姓的主粮都是经由祖祖辈辈几千年检验过来的放心粮,而年仅二十岁的美国制造――“转基因”食品安全吗?

失灵的转基因

在印度的新德里,印度环境部长拉梅什(Jairam Ramesh)称,应该谨慎处理转基因作物技术。并宣布暂时冻结孟山都和Mayhco的BT brinjal茄子商业化种植,BT brinjal茄子是印度引入的第一个转基因食品作物。

事情源于在印度的古吉拉特地区四个地区(安雷利Amreli,包纳加尔Bhavnagar,朱纳格尔Junagarh和拉杰科特Rajkot)的Bt棉品种被发现吸引红铃虫,这是一种袭击棉田的主要害虫。

孟山都最终承认,因为害虫已经对抗虫蛋白产生抗体,该公司的Bt棉品种未能抑制古吉拉特4个地区的害虫。

转基因棉花的广泛种植使得主要的害虫棉铃虫销声匿迹,但是结果却导致另一种原本处于次要地位的害虫盲蝽蟓急剧增加。美国《科学》杂志5月13日也在线发表了中国农业科学院吴孔明等人对中国北方作物的一项为期10年的研究,研究发现Bt棉(即转Bt基因棉)种植地原本处于次要地位的害虫盲蝽蟓急剧增加,取代棉铃虫成为主要害虫。

在《科学》杂志的最新论文中,杜文、王翔、吴孔明等人措辞谨慎地指出,盲蝽蟓的暴发与Bt棉的广泛种植存在“相关_生”。而研究涉及的北方六省中,不单是棉花,大豆、玉米、花生、小麦也都遭受棉铃虫的严重危害。

2008年中国棉花盲蝽发生面积390万公顷,产量损失S万吨,分别是2000年的3.9倍和6.2倍,两者均创20年来的新高。盲蝽虫害的加重,直接导致了化学农药使用量的大幅度增加,2000年棉田防治盲蝽施药不足1次,而近年来上升到6~7次,严重地区达15~20次。

转基因或存利益链

2009年7月,投入资金约240亿元的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该项目与大飞机、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等项目一起,成为中国今后10~15年国家中长期重大科研项目。而在深圳电视台“22度观察”节目中,清华大学客座教授熊蕾曾表示,国家对转基因的专项投入为240亿元,对非转基因项目的投入仅为19亿元。熊蕾教授的说法得到支持转基因水稻的农业部首席科学家黎志康的承认。

对于农业科学家们对转基因研究的特别热情,在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举办的“当代科技与社会论坛”上,北京师范大学的田松教授曾提出如下质疑:

“这是一个巨大的利益链,我们怎么能够相信,科学家不会被巨大的利益冲昏头脑,欺骗公众?大家不妨自问一下,如果你有可能从中获得几千万的经费,你是否会夸大自己的研究意义和价值呢,是否会夸大对自己有利的证据,而掩饰对自己不利的证据?”

而作为国家转基因管理“智囊团”的安委会,也充盈着转基因的“热情”。负责发放转基因安全证书的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承担着在中国对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的重大职责。每一项转基因技术的农业推广,都必须经过实验研究、中间试验、环境释放、生产性试验和申请领取安全证书五个阶段,前两个阶段由安委会实行报告制管理,后三个阶段则必须报安委会审批,只有安委会一致通过,才能报农业部批复。

据“绿色和平”统计并被社会各界广泛引用的数据显示,在最初的安委会委员中,生物技术专家占61%,占据绝对多数。后来2006年的改选,大比例改变人员组成结构,增加了卫生与食品安全、宏观政策、经济贸易与科技管理领域、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疫、检测、标准化方面专家。但最新一次又恢复原有面目。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郑风田透露,在目前58名委员中,2/3是转基因科学家,里面涉及的多人是正在申请专利或申请通过者,环保和食品安全方面的成员则非常少。

是教授,还是商人?

华中农业大学“孟山都奖学金评定委员会”主任、华中农业大学转基因水稻主要研究者张启发教授是舆论关注的焦点。他曾在中国科协年会的开幕式上大声叫喊:“转基因食品是评价最透彻,管理最严格的食品”,又在今年6月高调宣布“转基因水稻最迟S年上中国人的餐桌”。张教授是转基因安委会成员,是转基因水稻研发者。而令张启发深陷舆论漩涡的还是2005年的“转基因大米非法流出事件”,当时媒体披露,张教授在擅自扩大制种的植物基因公司任CEO。

“根据种子公司和农民所提供的数据,我们综合估计湖北2004年最少有950~1200吨转基因大米已经流入市场。2005年,售出的种子达4.7万~5.8万斤,种植面积23500亩~29000亩,将产转基因大米11750吨~14500吨,这些转基因稻米已经从湖北流到广州、中山、顺德、珠海等城市。”

“绿色和平”2005年4月13日公布的调查报告――《非法转基因水稻污染中国大米》一石击起千层浪,对于13亿老百姓来说,焦点在于转基因水稻的安全性目前还无法保证却已在市场上流通。

转基因种子是哪里来的呢?源头被指向了华中农大,根据绿色和平组织当时调查,张启发研发出“抗虫汕优63”(也就是“Bt汕优63”)种子,并出任了一家名叫武汉科尼植物基因有限公司(下称“科尼公司”)的CEO,科尼公司委托湖北松滋种子公司(下称“松滋种子”)来进行制种,而华中农大也有一个公司卖“抗虫汕优63”种子。

转基因水稻提前进入商业化种植,最终被湖北省政府证实,并彻底铲除上万亩转基因水稻。2005年8月,湖北省农业厅宣布对三家擅自扩大制种的公司开出罚单,其中包括科尼公司、武汉禾盛种衣剂有限责任公司和华中农大新技术研发公司。2006年1月,该厅又向全省通知,禁止销售未经农业部批准的转基因作物种子。

在2005年的转基因大米非法流出事件中,张教授并没有受到任何影响,4年后,他成立了中国首个转基因水稻安全证书团队。

除了张启发教授外,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转基因水稻(抗白叶枯病转基因水稻)安全生产许可证书申请者贾世荣也兼有学者与商人的背景,贾教授是民营股份制企业深圳创世纪转基因技术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和董事。

第4篇

根据公司要求,为了掌握今年我库辖区粳稻谷和黄玉米的质量情况,做好收购工作,合理安排储粮,给上级领导和科学储粮提供信息。我库于10月8日至11日,由仓储主任亲自带队进行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1、粮食产量情况。××粮库位于××粮食主产区,辐射周边××乡、××乡、××乡及紧临的××部分乡镇,属粮食主产区,粮食种植面积较大,粮食产量较高。经调查,2018年辖区内粮食种植面积比去年有所增加,种植品种主要是玉米和水稻,预计粮食产量较去年也要有较大增长。玉米产量在10万吨左右,商品量在8万吨左右;水稻产量在2万吨左右,商品量1.5万吨。

2、质量情况。稻谷自然水份最高19.0%,最低15.0%,一般16.0-17.0%。出糙率最高80.7%,最低75.0%,一般77-79%。整精米率最高55-66%,最低50%,一般60%。不完善粒最高2.6%,最低2.3%,一般2.4%。杂质最高0.8%,最低0.5%,一般0.7%,同标准水分千粒重最高47g,一般43g,最低41g。

第5篇

转基因水稻早已在湖北规模种植,当地农民种植却拒吃;专家争议“是否安全”时,我们或许已经吃下不少转基因大米,一场没有硝烟的变革正在13亿中国人的餐桌之上进行。

2009年8月17日,农业部批准了两种水稻、一种玉米的转基因生产应用安全证书。虽然颁布安全证书并不等于商业化,但转基因水稻的商业化种植却实质上在湖北等地已经悄悄进行并形成一定规模。

转基因技术在农业中应用以来,一直存在着生态安全、食品安全、人类健康等诸多争论。而在这场争论中,作为主角的农业生产者和食物消费者,却一直没有发言的机会。

如果我们陷在转基因水稻是否安全的争议里,争论就永远没有完结。在这个纠结中真正重要的是,以水稻为主粮的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是否得到了尊重。

6年前就有人种植转基因水稻了

3月下旬的武汉,正是春种的好时候。要下秧的农民们都急着买稻种。江夏区土地堂镇建楼董村的村民董克江站在老水牛拉的犁耙上,在刚刚翻过的土地上打碎大的土坷垃。董克江在琢磨着,自己是去买抗虫的转基因稻种呢,还是去买普通稻种?

董克江犹豫的原因,是因为目前的转基因抗虫水稻并不合法。但董克江和他的邻居们,对这种“能抗虫的种子”或“不用打药的种子”,却一点也不陌生。

“村里种了好几年了,总有人能买到这种种子。”董克江说。五里界镇唐涂村村头的胡姓村民也说:“2004年,五里界就开始种植(这种不用打药的种子)了。”

今年3月2日,农业部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负责人,在就推进转基因技术研究与应用答记者问时表示,发放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并不等同于允许商业化生产。“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和《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等法律法规规定,首先要进行严格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达到标准的才可获得品种审定证书;之后,相关种子企业还要通过严格审核才可获得转基因作物种子生产许可证和经营许可证,方可进行种子生产经营。”也就是说,目前在市场上任何出售、种植转基因大米和种子的行为,并不合法。

曾流到珠三角多个城市

2005年前后,一种可以不用打药又高产的转基因稻种在湖北江夏、孝感、咸宁等地区出现,让当地的农民很兴奋。董克江说:“开始他们并不知道那就是转基因的水稻种子。”

“种子公司的人说这种子可以抗虫、增产,很多人就拿来试种了一下。”董克江说。这种Bt转基因水稻,是在水稻中引入一种特殊基因后,会产生Bt蛋白,这种蛋白会让食用了这种水稻的螟虫引起肠麻痹而死亡。正是这样特殊的抗虫功能,可以使水稻的农药使用量减少,进而达到增产的目的。

“开始是几家种,后来逐渐扩散,大家开始抢着种。”董克江所在的土地堂镇很多村民都种上了这种抗虫水稻。

种了转基因大米的农民,对吃这种大米都抱有很谨慎的态度。唐涂村的胡姓农民告诉记者,当时他家种的3亩稻谷,全部卖给了私人米厂,或卖给粮所,邻居家的这种大米卖剩下的,都拿来喂鸡了。而胡姓农民自己吃的,都是自家种的两亩早稻,是自己留种的传统大米。

“绿色和平”的调查报告显示,“湖北省的孝感、咸宁、江夏等地区都有大规模转基因水稻种植,湖北2004年最少有950~1200吨转基因大米已经流入市场。这些转基因稻米已流到广州、中山、顺德、珠海等城市。”2004、2005年湖北种植转基因水稻的种子流出源头,证据都指向了华中农业大学。江夏区五里界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的魏武就向记者证实:“刚开始种子是华农发的,今年华农没货,我们就没货。”

转基因稻种涉及多家种业公司

2004年,绿色和平组织曾在湖北展开了对转基因水稻种植的四次调查,并于2005年4月13日了调查报告。湖北省农业厅随即对已种植的上万亩转基因水稻进行铲除。

但是,一直以来,因为抗虫的转基因水稻种子具有省事(少打农药)、增产等功能,私底下一直在售卖并进行种植。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转基因专家还告诉笔者:“不只是湖北,在福建和江西都有转基因水稻的规模种植。”

作为唯一一家获得转基因水稻安全证书的单位,华中农业大学一直是舆论关注的焦点,也被认为是转基因水稻种子流出的源头。但是据笔者进一步调查,市场上有更多不同品种名称和包装的转基因水稻种子在销售,而且涉及多家种业公司,显示可能有更多的公司参与到转基因水稻种子的生产和销售之中。

转基因稻种其实并不难买到。今年3月中旬,笔者在江夏区的纸坊镇古驿道种子一条街的种子店,就买到了46元一包的、被店主称做“抗虫汕优63”的稻种。检测结果表明,这种稻种是Bt转基因品种。

转基因粮食背后的巨大利益

转基因水稻在湖北等地的规模种植,诱因是多方面的。其中,240多亿的转基因研究专项资金和巨大的转基因种子市场价值,无疑搅动了各方的利益神经。

“200多亿的资金,搁在哪个部门,就至少解决了未来十年的吃饭问题。而且转基因是‘金种子’,一旦市场化落地生根,对生物公司来说,简直就是滚滚财源。”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研究员、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首席研究员薛达元直言。

“中国搞转基因是匆忙上马的,现在与转基因沾点边的就能拿到项目,连市一级的农科所和种子公司都能拿到项目,全国的专家都被刺激起来搞转基因。”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首席研究员蒋高明说。

据资料显示,中国目前有100多种转基因稻种在各大实验室待命,等待批准。

数据显示,中国的种子市场价值已经从2001年200亿元增长到目前的500亿元左右,中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种业市场。作为全球第一大水稻生产和消费国、第二大玉米消费国,中国转基因作物市场犹如一座等待开掘的金矿,各个研究机构和公司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开始“跑马圈地”。

转基因的审批过程不明不白

2009年11月27日,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食品与农业项目主任方立峰发现了一份清单。这份清单表明,农业部批准了两种转基因水稻、一种转基因玉米的安全证书。

无数的中国消费者一夜之间突然发现,自己每天吃的主粮将要被改变。

中国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彭于发也是当前这届安委会成员之一,他对媒体公开表示,从1997年开始,转基因作物的生产应用安全证书的认定,一直遵循行政审批惯例,但确实从未对外公开。“我们承认在这类事情上,精英的知识和能力比公众要强,但我们第一,没把握他们是否足够强,强到肯定能做出正确的决策;第二,不清楚他们在多大程度上在为公众谋利益,多大程度上在为自己谋利益。”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周立如此表示,公众必须对转基因水稻享有充分的知情权与选择权。起决定作用的“安委会”成员是怎样产生的,我们也不知道

按照农业部的上述说明,“安全证书的颁发是依据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评价结果”作出的决定。那么,作为转基因作物生产安全证书发放前的最终环节,安委会的作用不容小视。但是,安委会的名单却一直没有公开。

第6篇

关键词耕层;土壤质量;调查评价;酸化;浙江丽水;莲都区

中图分类号S15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08-0285-01

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生产资料之一,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耕地的生产功能。目前,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我国的耕地面积逐年减少,耕地质量整体呈下降趋势。保护耕地资源迫在眉睫,对我国的可持续发展、现代农业建设、区域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1]。近年来,为了改善耕地质量,多个地区实施了测土配方施肥项目。丽水市莲都区各乡镇也开展了耕地质量调查,通过摸清全区土壤基本情况,可为科学、合理指导农民施肥提供理论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项目区基本情况

莲都区位于浙江省西南部瓯江中游,古为处州府治,今为丽水市人民政府驻地,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为浙南闽北交通枢纽。区境介于北纬28°06′~28°44′和东经119°38′~120°08′。东与青田县毗邻,南与云和县、景宁畲族自治县接壤,西与松阳县相连,西北与武义县交界,东北与缙云县连接。土地总面积15.02万hm2。地形属浙南中山区,以丘陵山地为主,间有小块河谷平原。地势具有盆地格局,四周高山环抱,峰峦连绵高峻,海拔1 000 m以上山峰有30余座。地形大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境内地形分为河谷平原、丘陵、山地3种。境内河流皆属瓯江水系,大溪干流在莲都境内长46 km,河道落差43 m,流域面积1 373.65 km2。气候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常年平均气温12~18 ℃,年平均降水量1 471.1 mm,无霜期255 d。

1.2土样采集

选择水阁街道、碧湖镇、联城镇、富岭乡、仙渡乡5个测土配方示范乡镇开展典型区域耕层质量调查。每个乡镇采集20个土样,共采集100个土样。每个土样取15个点混合制成,采样深度为0~20 cm,采用GPS定位,记录经纬度[2],取样时间是水稻收割后的10—11月。

1.3分析化验方法

土壤养分的化验分析方法参照浙江省土肥站编制的测土配方施肥管理与技术执行,土壤pH值采用玻璃电极法(NY/T 1121.2—2006),土壤有机质含量采用H2SO4-K2Cr2O7氧化容量法(NY/T 1121.6-2006),土壤容重采用环刀法(NY/T 1121.4-2006)[1]。

2结果与分析

2.1有效耕层厚度

调查表明,莲都区耕层土壤有效耕层厚度平均为18 cm,其中最小值14 cm,最大值26 cm。有效耕层厚度是土壤条件的基本特征,适合水稻生长的最低耕层深度在15 cm以上,莲都区农田有效耕层厚度能较好地满足水稻的生长条件[3]。

2.2 土壤容重

土壤容重反映土壤有机质含量的高低与结构的优劣,是土壤紧实程度的重要指标,水稻根系生长适宜的土壤容重范围为0.9~1.3 g/cm3。莲都区农田为种植多年的基本农田,熟化程度高,耕层土壤容重平均为1.19 g/cm3,最大1.39 g/cm3,最小1.02 g/cm3,可见当地土壤纳雨保墒保肥能力好。

2.3土壤pH值

土壤酸碱度是土壤形成过程中各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是土壤很多化学性质特别是盐基状况的综合反映,可影响土壤生物化学及营养物质的有效性、作物对营养元素的吸收、生长发育等。土壤pH值过高或过低,将直接影响土壤中营养元素及微量元素的有效性,使作物生长发育受到抑制。调查表明,莲都区耕层土壤pH值最低为4.4,最高为5.6,平均为4.9,属于强酸性土壤,会导致土壤贫瘠化,还会引起土壤中有毒重金属元素的活化,不仅会影响作物产量,而且会降低农产品品质[4]。

2.4土壤有机质

土壤有机质是衡量土壤肥力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是植物的养分来源和土壤微生物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机质积累和矿化是土壤与生态环境之间物质和能量循环的重要环节,与土壤的发生演变、肥力水平和许多属性密切相关。通过对莲都区5个乡镇100个水稻土耕层土样分析测定,水稻土有机质含量为7.1~80.0 g/kg,平均值为23.05 g/kg,属于中等水平,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3结论

根据此次调查结果,表明莲都区的农田大多属于种植多年的基本农田,熟化程度较高,有效耕层厚度较深,土壤容重适宜,土壤有机质属于中等状况,但土壤pH值偏低,酸化现象严重,对农作物的生长有不利的影响。

4参考文献

[1] 刘祥.定西市安定区耕地土壤质量调查报告[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0(1):32-33.

[2] 王华,黄宇,阳柏苏,等.中亚热带红壤地区稻-稻-草轮作系统稻田土壤质量评价[J].生态学报,2005,25(12):3271-3281.

第7篇

关键词 水稻纹枯病;发病症状;病原;侵染循环;发病原因;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 S435.111.4+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3-0140-01

水稻纹枯病是水稻主要病害之一,稻株个体受害后瘪粒增加,千粒重下降,谷粒色泽变暗,不能正常成熟。一般减产10%~30%,严重者达50%,甚至失收[1-2]。如不能及时有效施药防治将造成水稻大面积减产,损失无法估量。因此,做好水稻纹枯病预防和及时有效地施药防治十分重要。

1 发病症状

稻株体苗期至穗期都可发生纹枯病。分蘖期始见病斑,圆秆拔节期盛发,孕穗抽穗期危害强烈。危害叶鞘、茎秆、叶片,严重时危害穗颈和谷粒。稻瘟病初期感染叶鞘,在基部近水面处产生暗绿色水浸状边缘模糊小斑,后扩大呈椭圆形或云纹行,中部呈灰绿色或灰褐色,边缘暗褐色斑块,以后多个病斑相互重叠而成云纹状,导致叶片发黄,严重时叶鞘变褐腐烂,侵染茎秆,上位叶片枯死,植株冒穿死亡,或造成连片倒伏。

2 病原

水稻纹枯病菌为真菌,分无性阶段和有性阶段。无性阶段属半知菌亚门、丝孢纲。菌丝初为无色,后变淡褐色,有分枝。菌丝能在病组织内生长,也可蔓延到病部表面。在病组织表面的菌丝可集结成菌核,褐色、粗糙、扁圆或不规则形,上有少量菌丝与病组织相连,易脱落于土壤。有性阶段属担子菌亚门、层菌纲。在隐蔽、高湿条件下,病部表面产生白色粉末。

3 侵染循环特点

纹枯病菌可危害水稻、小麦、大麦、玉米、花生等植物,危害水稻的纹枯病菌在水稻收割前或收割时,大量菌核掉落田间,在土壤中越冬;也能以菌丝或菌核在病稻草或其他寄主上越冬,成为翌年初次侵染源。稻麦两熟田,在小麦收割后灭茬灌水时,大部分菌核漂浮在水面上或混杂于浪渣中,水稻栽插后一部分菌核附在稻株近水面叶鞘上。在高温高湿条件下菌核萌发菌丝,菌丝在叶鞘上延伸并从叶鞘内侧表皮的气孔或直接从表皮侵入,沉在水中的菌核萌发伸出的菌丝,侵染稻株基部淹水部分及水面上的叶鞘;菌丝侵入后一般3~5 d出现病斑,发病后形成的病斑在外部长出气生菌丝。气生菌丝在病组织附近继续扩展蔓延进行重复侵染,使病害扩大蔓延加重。

4 发病原因

纹枯病的发生和危害,依调查受栽培地菌源数量、气候条件、肥水管理、品种抗病性及群体生长发育状况等因素的影响。

4.1 菌源

育秧播种时使用有病稻草覆盖,幼苗及早接触病菌,或上季收割水稻菌核撒落秧田;插秧田越冬菌核残留量多少,插秧时是否打捞水中浪渣等与初期发病轻重有密切关系;新垦田块,上年发病轻田块,打捞浪渣彻底田块及水旱轮作田块,一般发病轻。反之,越冬菌核残留量大,初期发病则重。但病情的发展则受田间管理、稻株长势及气候条件的影响较大。

4.2 栽培管理

4.2.1 灌溉。长期灌深水,稻丛间湿度大,有利于病菌的繁殖和蔓延,特别是孕穗至灌浆期灌深水,则发病重;而浅水勤灌,干湿交替,适时适度烤田,田间保持半干半湿的湿润状态,稻丛间湿度较低,病菌气生菌丝的生长和蔓延受到抑制,发病则轻。

4.2.2 营养。土壤有机质缺乏,偏施氮肥造成营养生长过旺,叶片浓绿披垂,群体密度大,封行早,稻丛间荫蔽光照不足湿度大,空气交换不畅,形成稻体碳、氮比值小,纤维素、木质素减少,茎秆、叶片柔弱,抗病力下降,因而有利于病菌侵入、滋生、蔓延。发生倒伏的稻株病情会更加严重。

4.2.3 温湿度。纹枯病是高温高湿性病害。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是30 ℃左右,在10 ℃以下、38 ℃以上则停止生长。温度在22 ℃以上,相对湿度达90%以上即可发病,温度在25~31 ℃,相对湿度达97%以上时发病最重。因此,在适温范围内湿度对病情发展起着主要作用。

4.2.4 栽植密度。密度与纹枯病的发生关系也很密切。单位面积穴数、每穴苗数越多,其穴与穴间、株与株间愈荫蔽,湿度也愈大,适于病菌气生菌丝生长和蔓延。这是由于光照差,二氧化碳气体交换少,光合效能低,不利于稻株积累碳水化合物,造成抗病力下降利于侵染发病。

4.2.5 品种及生育期。水稻品种间的抗病性有一定差异,但至今还没有发现完全免疫的品种。不同生育时期其抗病性也有差异,一般分蘖盛期开始发病,孕穗至抽穗期蔓延最快,乳熟期后病势下降,黄熟期发病停止。

5 防治措施

防治原则:必须狠抓农业防治,控施氮肥,适时烤田,及时施药,防治结合。

5.1 选用抗病品种

睢宁地区可选择宁粳4号、连粳7号、徐稻3号、中粳1号等中熟中粳品种以及Ⅱ优7954、Ⅱ优084、Ⅱ优明86等中熟中籼杂交稻品种。

5.2 消灭菌源,打捞浪渣

育秧播种时,一是施用土壤灭菌剂;二是改稻草覆盖为防虫网或无纺布覆盖,减少幼苗感染纹枯病菌,移栽本田彻底打捞浪渣,减少菌源。浪渣带出田外集中晒干焚烧,铲除田边杂草,及时拔除田中稗草,防止有病稻草回田[3-4]。

5.3 合理密植,科学施肥灌水

要定穴、定苗、定量栽插;合理施肥,做到有机无机相结合。施足有机肥,氮、磷、钾协调配合,控施氮肥,增施磷、钾肥,补足钙、硅肥。把握基肥足,追肥早,基追肥比例恰当的原则;坚持浅水勤灌,干湿交替,湿润灌溉,适时烤田。要根据水稻生长发育状况和气候条件,定量灌水,促使水稻清秀老健。

5.4 加强药剂防治

老稻田发病早而重的,在分蘖末期当病穴率达10%~15%时即施药防治。第1次施药后隔7~10 d再施第2次药。发病一般的田块,在拔节至孕穗期当病穴率达20%时施药防治。若水稻已进入乳熟期或气温下降到25 ℃以下时,即使病穴率已达到或超过防治指标,也不必防治。药剂可选用井冈·嘧啶苷、苯甲·丙环唑、井冈·丙环唑、井·蜡芽等[5-6]按使用剂量喷药液750~1 125 L/hm2。

6 参考文献

[1] 刘淑环,李金琴.哲盟水稻病虫害发生种类调查报告[J].内蒙古农业科技,1993(4):32,41.

[2] 赵白鸽,刘嗣伟.沿黄水稻病虫害生物防治配套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1999(5):20-21.

[3] 夏松年.南陵县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J].种业导刊,2006(6):33-34.

[4] 石鸿文,丁文侠.水稻纹枯病的配套防治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2001(5):23.

第8篇

站在县委、县政府及农业局的正确领导下,上级业务部门的关心指导下,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把农业科技推广放在首位,以服务粮食生产和特色农业“果、药、菌”三大支柱产业为重点,以促进农业增效,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为核心,创新推广机制,大力发扬创业、敬业和团结精神,继续实施《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土壤有机质提升项目》等,认真开展农业新技术引进,一年来。试验,示范,推广和技术培训工作.做好技术服务。现将工作任务完成情况汇报如下:

1.2010年工作汇报

1.1粮食作物生产技术指导

一是根据农时季节开展培训;二是通过县电视台举办技术讲座、印发技术资料、组织农民推广员等多渠道培训;三是设立农业技术服务热线、田间进行技术指导、集中村、组群众召开技术培训会等多种形式培训。下乡进行生产技术调查18次,开展技术培训18000人次,发技术资料5万份,举办县电视台专题技术讲座12期,向市县业务主管部门上报小麦、水稻等作物生产技术意见,调查报告和技术总结等20多份。根据农时季节,下乡进行生产调查,研究技术方案,撰写调查报告,提出生产技术意见,做好超前技术服务。开展主体技术培训方面。

组织2名高级农艺师,科技下乡包村技术服务。站长带领下。7名农艺师,经常出车做好巡回指导,乡、村与包村干部、农业服务中心技术人员、村干部和科技示范户建立联系,进行麦田管理和中后期病虫害防治技术培训指导。县电视台做了跟踪报道。通过巡回指导麦田春季及中后期管理,使今年小麦在遇到冬春季寒潮频繁,低温寡照,造成小麦成熟期推迟10天左右;生育中期寒潮低温使穗粒数减少;后期多阴雨造成赤霉病等病虫害后发作等特殊气候条件下,减产幅度很小。据调查,小麦平均单产273.8公斤,较2009年减产20.8公斤,减7.06%配方施肥技术的推广,保证了小麦生长稳健。据在重阳镇半川村调查,偃展4110配方施肥麦田千粒重平均43.2g而习惯施肥麦田千粒重平均为37.3g最低只有33.3g玉米、水稻等主要秋粮作物上,全面落实了配方施肥、中耕、化学除草、病虫防治、适时收获等关键技术措施,使我县秋粮在今年生育期间阴雨寡照低温的不利天气条件下,没有发生大面积倒伏等灾害,压低了灾害损失。水稻生育中期病虫危害较多,水稻田间管理的各个环节,深入稻区田间调查,针对生产中存在问题,村、组召开培训会,指导稻农科学防治,合理用药,使田间管理的关键技术措施达到家喻户晓,落实到田间地头。

1.2试验示范推广及技术创新情况

进行试种观察,1.2.1食用菌试验研究:对袋料香菇9608进行提纯复壮选优工作。对我站保存的9608系列、8079399015栽培种。已经取得了第一手资料。今年继续进行“三明139黑木耳300袋品种及栽培观察试验,品种特性及袋式地栽试验;从鲁山县引进段木香菇进行分离制种试验。

1.2.2示范:

丹水、田关、回车等乡镇建设万亩高产高效示范区,粮食生产上。全面落实规范化生产技术措施,主攻单产,提高品质,节本增效。示范方内实行统一开展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统一选用优良品种,统一取土化验,统一供配方肥,统一播期播量,统一病虫草害防治。小麦示范方每个乡镇示范面积30005000亩,平均亩产320kg较2009年产量基础平均每亩增30kg农技站结合小麦测土配方施肥万亩示范区,回车镇建立示范区3880亩,其中吴岗村1350亩,王营村1300亩,大块地村1230亩。据收获前调查,平均亩穗数30.2万,穗粒数31.8粒,千粒重39.2g平均亩产320kg比未开发区平均亩穗数29.5万,穗粒数30.6粒,千粒重38.2g平均亩产293.1kg增产26.9kg增幅9.2%丹水、田关示范区平均亩穗数29.8万,穗粒数32.2粒,千粒重39.5g平均亩产322.2kg比未开发区平均亩穗数29.3万,穗粒数30.9粒,千粒重38.5g平均亩产296.3kg增产25.9kg增幅8.7%回车、五里桥等乡镇建立玉米测土配方施肥万亩示范区,2个千亩示范片,今年灾害天气条件下,示范区明显减轻了雨涝灾害,较未示范区增产2成以上。五里桥镇北堂村和五里桥村建立水稻万亩示范区,经收获前测产,平均亩成穗19.2万,穗粒数125.8粒,千粒重27.5g平均亩产564.6kg取得了好的效果。

丹水、五里桥猕猴桃基地开展万亩猕猴桃无公害栽培技术示范,通过测土配方施肥,特色农业上。无公害防治病虫害,果实套袋等技术措施,提高了果实产量和品质,增加了果农效益;农艺师王百强在丁河镇丰山村科技下乡,指导猕猴桃园套种小辣椒,取得了好的效果;桑坪、西坪等15个村香菇高产示范150万袋,推广免割袋栽本资.料来源于贵-州-学-习-网培花菇100万袋,开展技术培训15期,300余人次。推广规范化栽培技术,使污染袋减少5万袋,成品率提高15%,出菇率提高10%,增效达25%。

1.2.3新品种新技术推广

其中新麦19播种4万亩,豫麦70-36播种3万亩,两个品种占麦播面积的42.7%,平均亩产337kg,小麦:以新麦19和豫麦70为主导品种。总产2360万kg濮麦9号、10号播种3万亩,占麦播面积的18.3%,平均亩产320kg总产960万kg洛麦21播种2万亩,占麦播面积的12.2%,平均亩产326kg总产650万kg5品种较全县平均亩产273.8.0kg增684万kg配方施肥技术推广15.0万亩,按10%增幅,约增产小麦411万kg两项总增小麦1095万kg增值1971万元。

推广郑粳9707豫粳6号、新丰2号等优质粳稻品种,水稻:2.0万亩。结合配方施肥、盘育抛秧、合理用药,综合防治病虫草害,亩产达512.6kg约增产稻谷260万kg增加产值620万元。

以正大12安玉12农大221长城218等优良品种为主,玉米:15万亩。今年受到暴风雨渍涝灾害天气影响下,约增产玉米290万kg增值520余万元。

推广种植宁R97-52万亩,豫薯7号:1万亩。平均亩产鲜薯2500.0kg,红薯3.6万亩。总产鲜薯7500万kg较徐薯18增产28%两品种共增产鲜薯1640万kg增值980万元。

1.3农技推广方式方法创新

1.3.1新形势下的农技推广工作:

一是通过下乡开展生产调查、技术培训指导和新技术示范推广,做好跟踪服务;二是以农业技术推广协会为纽带,建立农技推广网络,为做好新形势下农技推广服务工作。扎实开展科技入户工作,联系农民技术推广员和科技示范户300余名,做好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如田关乡的推广员曹正涛,矢志钻研作物育种,站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已培育出了几个小麦新品种,有1个品种已参加了省级区试,还进行玉米杂交育种,已测试出了3个苗头品种;田关乡的李荣普、王彦丽,回车镇的任子敏,五里桥乡的杜顺哲、谢运华,丁河镇北峪村的庞天成,重阳镇半川村的陈光成、云台村的查振兴,军马河乡毛坪村的路仁敏等,承担我站的小麦、玉米、水稻、红薯、食用菌等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有效地解决了农村技术棚架。三是通过实施项目推广新技术。

技物结合,进行食用菌试验、示范、推广和技术指导,服务农民增收。每年推广优质食用菌种30万斤左右,提高农民种植效益,增加社会效益,站也收到较好的经济效益。食用菌技术推广:站为服务好县香菇为主的食用菌这一特色农业,组建了食用菌技术推广中心。以提供优质菌种服务为主导。

测土化验,配肥中心工作:进行小麦、水稻、花生、猕猴桃、山茱萸等作物施肥调研。研制各作物专用肥配方,配制专用配方肥,采用项目加基地,典型示范引导等多种形式,技物结合进行配方施肥推广服务。专用配方肥在猕猴桃和山茱萸等产业上施用已成习惯,但由于受价格等多种因素制约,粮食作物上推广面积仍偏小。

1.3.2农技站内部管理工作:

把全站工作分为业务、配肥、食用菌技术推广中心和高丰裕农资服务公司四个小组。领导班子合理分工,农技站内部管理上。各负其责,通过月、季、半年工作督察,年终总结,保障各项工作顺利完成。一是建立科学、严格的规章制度,年终考核,奖惩兑现。二是强化培训,提高素质。根据县域特色农业把“果、药、菌”作为支柱产业的特点,每周二下午组织政治及业务学习,建立学习签到和考核制度,请专家授课,不断提高职工的业务素质和工作效率。三是明确工作重点,全心全意为农民服务。通过以上管理使全站职工踏实工作,争创佳绩,顺利完成上级主管部门安排的各项工作目标任务。

1.4重大技术推广项目实施情况

1.4.1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工作。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其中包括100个个性化服务土样,填写农户施肥调查表600份,为100个农户开展了个性化测土服务。完成2009年2005个土样的检测分析任务,主要测试土壤样品全氮、有效磷、速效钾、缓效钾、有效硫、有机质、PH值7项常规项目,并将化验结果录入数据库。土样采集与化验分析:按照《县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实施方案》,完成土样采集任务600个。

其中小麦60个,植株测试:2009年120个植株粉碎样的分析任务。玉米60个,测试小麦和玉米的籽粒和茎秆全氮、全磷、全钾、水分。

丰缺指标试验4个,田间试验:完成小麦氮肥用量试验4个。三区示范试验10个;玉米氮肥用量试验4个,丰缺指标试验4个,三区示范试验10个,安排20102011年度小麦氮肥用量试验4个,丰缺指标试验3个,肥料利用率试验1个,三区示范试验10个。

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培训40期;对县乡农技人员、肥料生产经销企业有关人员、村组农民技术人员和示范农户的培训,技术指导服务和技术入户:结合高产创建。发放技术资料50000份,施肥建议卡50000份;利用广播电视宣传20次、报刊宣传12次、墙体广告、网络宣传、科技赶集等形式,广泛宣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按照养分丰缺指标、作物需肥规律和亩产标准,提出小麦肥料配方3个:N26P10K9N23P10K7N24P10K6夏玉米肥料配方2个:N28P9K8N26P8K6水稻肥料配方1个:N26P8K11,测土配方施肥物化指导:根据农户田块土样化验结果。猕猴桃肥料配方1个:N23P10K12农户可根据自己田块土壤养分含量,选择不同的氮磷钾含量复合肥、配方肥施用。如小麦,高肥地可选用45%26-10-9复合肥,缺氮素的可选择如40%24-10-6高氮复合肥,氮磷钾都低的可选择40%23-10-7复合肥,缺磷钾田块可选用硝酸磷+氯化钾或尿素+二铵+氯化钾。按照配方,生产供应不同区域配方肥,送肥到村,农户

覆盖了全县288个行政村、涉及8万农户。其中小麦15万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全年共推广测土配方肥施肥面积40万亩。亩增产小麦30.3公斤,增产率10.2%亩均减少合理用肥节肥(折纯)4.5kg亩均增收节支22.5元,总增效节支337.5万元。玉米测土配方施肥面积10.0万亩,亩均增产56.7kg增产率16.1%亩均节肥(折纯)1kg亩均增收1.6元,实现增效节支616万元。水稻2万亩,猕猴桃2万亩。配方肥施用面积完成15万亩,推广配方肥6300吨。全年共实现增收粮食1113.1万kg增收节支3239.94万元。

丹水、田关、回车、五里桥等乡镇建立了小麦、玉米、水稻测土配方施肥万亩示范区和千亩示范片,测土配方施肥示范区建设:结合高产创建活动。百亩示范方。

农民科学施肥水平得到提高,通过项目的实施。施肥习惯由过去的只注重氮、磷施用改为氮、磷、钾、微搭配施用,盲目施肥变为测土配方施肥,过去靠多施肥求高产转变为计算产出投入比例,施肥水平明显提高,有效地解决了施肥不合理问题,提高了肥料利用率,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土壤中氮、磷、钾和微量元素趋向平衡,减少了养分流失,初步达到土壤养分的均衡协调;减少化学肥料施用量,防止了化肥残留土壤、流失水域所造成的面源污染,抑制了盲目施肥对土壤的人为破坏,改善了项目区土壤环境质量,有利于生态平衡,促进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其中丹水镇1个村6000亩回车镇2个村8000亩,五里桥镇3个村8000亩,重阳镇4个村8000亩;涉及农户7000多户,1.4.2土壤有机质提升补贴项目试点工作:今年我继续在4个乡镇开展3万亩施用商品有机肥提升土壤有机质。共发放商品有机肥3000吨。项目区的回车、五里桥2个乡镇3个村建立了5个调查点,已经对8个点取土化验,开展土壤有机质补贴项目效果监测点5个与试验点3个,定点监测实施效果。

2存在问题及2011年工作计划

2.1存在问题

农技推广业务活动及公益性调查研究、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难以开展;二是专业技术人员存在缺位断层现象,一是农技推广经费缺乏。实施专业技术性强、工作量大的科技项目时,工作进度跟不上上级要求,材料整理不够及时。专业技术人员紧缺,工作忙不过来。

2.22010年工作计划

做好生产技术培训和指导服务,一是服务全县粮食生产。全年完成大型生产调查14次以上,提出作物生产技术意见,指导群众抗灾减灾,增产增收。

二是继续完成测土配方施肥国家补贴项目的工作目标任务。

搞好猕猴桃、食用菌等的示范及技术指导服务。三是服务全县特色农业.

第9篇

关键词小麦;灰飞虱;发生;防治

中图分类号S435.1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22-0188-01

灰飞虱是近年来淮安市楚州区小麦上的常见害虫,已同麦蚜虫一样成为麦田的常规害虫,灰飞虱对小麦的危害表现为3种[1-2]:一是直接刺吸危害,造成小麦千粒重下降,空秕粒增多,严重时造成“冒穿”倒伏,如2008、2009年小麦生长后期出现的成摊枯死现象,造成大面积减产;二是间接危害,通过灰飞虱传毒引起小麦病毒病,如小麦条纹叶枯病和小麦丛矮病,小麦丛矮病一般在冬前或早春开始发病,病株生长停滞,分蘖增多,叶色浓厚,最后逐步死亡,小麦条纹叶枯病症状同水稻条纹叶枯病症状相似,一般在抽穗以后表现症状,心叶发黄,叶脉出现黄绿相间的条纹,抽出的穗子颜色淡黄,无法灌浆;三是通过灰飞虱排泄蜜露造成煤污,俗称“煤黑穗”,小麦穗子发黑,品质下降,如2009年水稻后期灰飞虱大发生,许多麦穗发黑,表面有一层霉层即为飞虱危害形成。

多年来,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往往是结合防治其他病虫兼治麦田灰飞虱,防治药剂和时机大多不恰当,再加上“治虫控病”和“治麦田,保秧田”的策略,防治效果多不理想。近年来,由于气候及播种方式等因素的影响,麦田稻飞虱的发生逐年加重,对小麦生产构成直接威胁,如何最大限度地控制其种群密度和危害程度,已成为小麦生产上亟需解决的问题。

1麦田灰飞虱发生特点

灰飞虱在完整的稻桩上越冬,冬季和春季其数量平稳;4月下旬,越冬代灰飞虱羽化,大量繁殖,危害加剧;5月上旬,进入低龄若虫发生高峰期,达到最高虫量;5月下旬至6月上旬羽化成1代成虫,小麦黄熟前至收获完毕为其迁出期。

由于当地粳稻均为直播且生育期较长等,小麦播期也相对较迟,免耕麦和稻套麦面积较大,这类田块免少耕,越冬代灰飞虱的死亡率较低。据淮安市楚州区植保站的调查数据显示:2006―2011年1代灰飞虱的虫口密度分别为371.7、543.6、571.5、984.6、1 116.0、1 051.2头/m2,呈逐年上升趋势,个别灰飞虱发生严重田块虫口密度甚至达3 600~4 500头/m2。

2麦田灰飞虱的防治时机

越冬若虫往往在稻桩基部和土缝中栖息,位置隐蔽,4月下旬至5月上旬小麦抽穗扬花的“药肥混喷”时期,越冬代往往已羽化成成虫甚至进入产卵期,不是防治的最佳时机。5月上旬后期至5月中旬前期(1代灰飞虱低龄若虫高峰期),此时大部分卵已经孵化,栖息部位上升,接触药液的几率增加,虫龄结构以低龄为主,抗性最差,是麦田灰飞虱最为有利的防治适期。

3麦田灰飞虱的防治药剂与方法

根据综合使用效果、使用的简便程度来看,以往使用的吡虫啉、噻嗪酮及其复配剂、敌敌畏等都不是理想的药剂。2011年进行吡蚜酮防治麦田灰飞虱的试验,结果显示:在联盟村用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360 g/hm2,对水600 kg/hm2,防效达81.82%[3],若加有机硅15包/hm2,防效可达90.91%;在利民村用25%吡蚜酮悬浮剂360 g/hm2,加有机硅15包/hm2,于4月28日用药1次,药后6 d平均虫量仅为159.75头/m2,常规防治田的平均虫口密度达846.00头/m2,用药2次(间隔7 d)的田块最终平均虫量压低至60.03头/m2,而常规防治田的平均虫口密度高达2 007头/m2。

吡蚜酮因其毒理的特殊性,不仅对1代灰飞虱的防效较好,对成虫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同时还可起到保护天敌的作用,是防治麦田灰飞虱的有效药剂[4-5],所以应遵循“治麦田,保当代,控虫源”的策略,重点在1代灰飞虱低龄若虫高峰期大面积使用吡蚜酮加有机硅,但吡蚜酮用量不得低于300 g/hm2。也可使用10%唏啶虫胺乳油450 mL/hm2进行防治,可以大幅度压低麦田灰飞虱虫量,防治时注意加大用水量,以便让药液充分接触到虫体增加药效,控制麦田灰飞虱的种群数量,从而显著减轻1代灰飞虱对小麦的危害,进而减轻稻田和玉米田的防治压力[6-9]。

4参考文献

[1] 朱桂梅,潘以楼,何东兵,等.吡蚜酮种子处理对灰飞虱和水稻条纹叶枯病的防效[J].江西农业学报,2011(1):100-102.

[2] 朱桂梅,何东兵,杨敬辉,等.吡蚜酮对镇江地区小麦田灰飞虱种群的活性及防效[J].江苏农业科学,2011(1):153-154.

[3] 张守成,徐加健,潘宁,等.吡蚜酮等杀虫剂防治麦田灰飞虱效果简报[J].上海农业科技,2010(3):91,134.

[4] 刘宝法,冯长德,张维根,等.麦田灰飞虱发生与药剂防治调查报告[J].现代农业科技,2009(16):134.

[5] 郭吉山,周晓燕,朱训永,等.25%吡蚜酮粉剂对小麦田灰飞虱药效试验[J].湖北植保,2009(4):35-36.

[6] 沈静,吴文军,黄越.25%吡蚜酮对麦田灰飞虱防效探究[J].农业装备技术,2009(2):29-30.

[7] 化占勇,周君,方利民,等.复配制剂50%敌・仲EC对小麦灰飞虱的防效试验[J].上海农业科技,2011(3):131-132.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