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定期刊
支付定金
确认完成服务
支付尾款
《环境资源与能源法评论》注重性、学术性,努力做到风格清新、雅俗共赏。创刊于2016年,创刊以来一直是各种教育信息交流的重要平台。已成为环境法学领域的重要刊物之一,得到了学界的高度认可。它不仅是学者们展示研究成果的重要窗口,也是教育工作者教学的重要参考资料。此外,杂志还积极举办各类研讨会和论坛,促进了学术界与实务界的互动交流,增强了社会各界对于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
它旨在为国内外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提供一个交流平台,促进对环境保护、自然资源管理和能源政策法律框架的研究与发展。聚焦于如何确保所有人群公平享有清洁环境的权利,特别是弱势群体的权益保护。关注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及其带来的法律挑战。该杂志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鼓励跨学科研究,以全面探讨应对全球环境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的法律策略。无论是从事法律研究的专业人员,还是关心环保事业的社会各界人士,环境资源与能源法评论都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深刻的见解。
第一篇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 第二篇 应对气候变化 第三篇 热点研辩
[1]著录的参考文献应准确无误,其内容及顺序是:专著——序号、著(译)者、书名、卷次、出版社、出版年;期刊一一序号、作者、篇名、刊名、年份、卷期;报纸——序号、作者、篇名、报纸名、年月日、版页。
[2]注释请置于正文内(加圆括号);参考文献请按本刊格式要求进行标注,不要采取脚注、尾注形式,直接按序列于文末即可。
[3]摘要应能客观地反映论文主要内容的信息,具有自明性、独立性和完整性,一般不分段,形成一篇完整的短文。包括研究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一般不超过200字。
[4]引言:是正文前面的一段短文。引言是论文的开场白,目的是向读者说明本研究的目的、背景,不宜过多介绍研究成果,字数要求200~250字。
[5]文稿应主题鲜明、论点突出、论据充分、论证严密,语言宜严谨、简洁,文献资料引用准确、规范。本刊有权对来稿做文字表述及其他技术性修改。
[6]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籍贯、性别、职称、职务、学位、专业研究方向、联系电话、邮箱及论文属项目、资金来源(应注明项目的名称和项目编号)。
[7]基金项目:指文章产出的资金背景。如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等。获得基金项目的文章应注明其名称,并在圆括号内注明其项目编号。
[8]请尊重学术规范,勿一稿二投。本刊实行匿名评审和三审定稿制度,审稿周期大约1个月,作者可随时致电咨询。
[9]数字用法:执行GB/T15835—1995《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凡公元纪年、年代、年、月、日、时刻、各种记数与计量等均采用阿拉伯数字。
[10]文题:力求简明准确地反映文章主题,一般不超过20个字,一般不使用缩略语和标点符号。
该期刊创刊于2016年,出版地方是北京,先后获得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等荣誉,是一本有一定影响力的学术期刊。
该期刊。相关信息可以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网站上查询。如果您还有疑问,可以联系客服,了解更多详情。
影响因子现已成为国际上通用的期刊评价指标,它不仅是一种测度期刊有用性和显示度的指标,而且也是测度期刊的学术水平,乃至论文质量的重要指标。该期刊。
根据出版周期的不同,期刊通常可分为月刊、双月刊、季刊、半年刊、年刊、双年刊等。该杂志的发行周期为年刊。发行周期会影响到文章的排期,如果您有需要,请尽早与我们联系。
本站合法持有《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仅销售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的合法期刊,不是任何杂志官网,不涉及出版事务。本站仅提供有限咨询服务,需要用户自己向出版商投稿且没有绿色通道,是否录用一切以出版商通知为准。提及的第三方名称或商标,其知识产权均属于相应的出版商或期刊,本站与上述机构无从属关系,所有引用均出于解释服务内容的考量,符合商标法规范。本页信息均由法务团队进行把关,若期刊信息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我们会认真核实处理。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北京鼓楼西大街甲158号,邮编:10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