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联生活周刊》文风活泼轻松,语言简明易懂,屡屡时政新闻界领军作用的重头文章,给人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三联生活周刊》主编说:忙碌的生活让人疲惫不堪,没有时间顾及生活中另外的精彩,拿起一本《三联生活周刊》感受用心、用精力和时间编采的好杂志,排解你的压力,原来生活的精彩就在你的身边。
“从《下降的形象》(1980)组诗起,格丽克开始将自传性材料写入她凄凉的口语抒情诗里。”《哥伦比亚美国诗歌史》中这样写道。反复出现的死亡主题、极少会呈现幸福样貌的爱情、对爱与性的犹疑、诸多的恐惧⋯⋯难免让读诗的人想对她的生活进行探究,但诗人自己其实并不愿诗作充当传记的角色,她努力地在诗以外抹去自己的蛛丝马迹,除了1995年出版的早期4部诗集的合订本时写过一个简短的“作者说明”外,她的诗集中都只有诗。
她说:“把我的诗当成自传来读,我为此受到无尽的烦扰。我利用我的生活给予我的素材,但让我感兴趣的并不是它们发生在我身上,让我感兴趣的是,它们似乎是⋯⋯范式。”后期的创作中,格丽克开始更多地将个人体验、个人生活写作成一种“范式”,生活的碎片在诗作中逐渐抽象化,一直到《草场》《新生》《七个时期》和《阿弗尔诺》都是如此。
她找到了自己的书写方式,用希腊罗马神话、《圣经》作为创作的基本面。比如诗集《野鸢尾》就几乎完全是一个园丁与神的对话,是可以被看作以《圣经•创世记》为基础的组诗。“《草场》展露的是她的婚姻破裂,但也展露了珀涅罗珀和奥德修斯之间的类似问题,似乎将神话的庄严借给了琐碎的怨恨和床上的冷脚。
《新生》使用神话只是来嘲弄诗人的这种想法:书写她在婚姻幻灭之后走上一条通向更好生活的道路。”美国《新共和》杂志的文学编辑亚当•普朗克特这样说道。“格丽克是一位现代诗人,她借用《圣经》里的相关素材,而非演绎、传达《圣经》。她在诗歌创作中对希腊神话的偏爱和借重,也与此类似。”
柳向阳强调说,“她这些诗作经常加入现代社会元素,或是将人物变形为现代社会的普通男女,将神话世界和现代社会融合在一起。”以题为《塞壬》的诗为例,诗人写道:“当我坠入爱,我就犯了罪。/以前我是个女招待。/我不想和你一起去芝加哥。/我想和你结婚,我想/让你的妻子受折磨。”再比如,在《传奇》一诗中,将“我父亲的父亲/从迪路瓦来到纽约”形容成“他像是约瑟在埃及”。
借用《圣经》和神话元素构建诗篇其实并不少见,格丽克和其他诗人的区别在哪儿?柳向阳说,是诗集的结构。从《阿勒山》开始,她将每一本诗集看作一个整体,结构于所采用的素材之上,选用哪些诗以及每首诗在诗集中的位置都有自己的用意,这大概也是格丽克坚持不出诗选的原因之一。
1、杂志为预订预售型商品,如需调整(提前或延后)下单后请联系客服。
2、正品杂志可开具发票国税机打,但需要另支付税费,下单填写抬头,首次配送附上。
3、订单配送时间以起刊时间为准,如需修改起刊时间请务必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