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定期刊
支付定金
确认完成服务
支付尾款
《中国传统文化研究》注重性、学术性,努力做到风格清新、雅俗共赏。创刊于2020年,创刊以来一直是各种教育信息交流的重要平台。杂志内容广泛,覆盖了从古代到现代不同时期的文化现象,鼓励学者们运用多学科的方法进行综合研究,以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多样性与复杂性。每期都会设置专题讨论,针对某一特定主题或时期展开深入探讨,比如儒家思想在现代社会的应用、唐宋诗词的艺术价值、丝绸之路对中西文化交流的影响等。此外,还会定期介绍国内外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新成果、新动态,为学术交流搭建平台。
对于研究人员来说,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不仅是发布研究成果的重要渠道,也是获取最新学术资讯、了解同行研究进展的有效途径。它面向的读者群体不仅限于专业学者,还包括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广大读者群,如高校学生、教师及文化爱好者等。因此,在保持学术严谨性的同时,也注重文章的可读性和普及性,力求让更多人能够领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作为连接过去与现在、东方与西方文化的桥梁,致力于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承与发展,增进不同文化背景之间人们的相互理解和尊重。
小说戏曲研究 文本与图像研究 诗文研究 经学研究 思想史研究 海外中国文化研究 医疗与文学研究 硕博论坛
[1]语言要求:来稿应使用中文写作,语言通顺流畅,表达准确无误。同时,应注重文字的简练和准确性,避免使用生僻词汇或过于专业的术语。
[2]注释一律采用脚注,注码用“①②③……”,“每页重新编号”方式。注释码置于句 号、逗号、引号之后,不出现在顿号后,句中不出注。
[3]摘要及关键词:文中必须附中文摘要,内容包括目的、方法、结果(应给出主要数据)及结论4个部分内容,要求以第3人称撰写200-300字为宜,并附3-8个关键词。有条件者,可将文题、作者、单位、摘要及关键词译成英文。
[4]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等)及基金项目(基金项目名称、编号)标注于稿件首页页脚。
[5]学术道德:来稿应遵守学术道德规范,不得抄袭、剽窃他人成果,不得捏造数据或事实,不得一稿多投等。如有违反,将取消作者在本刊的投稿资格。
[6]文章标题须简洁、具体、鲜明,原则上不要加副标题(原则上不录用加副标题的论文),原则上不超过25个字。
[7]论文所涉及的课题如取得国家或部、省级以上基金或攻关项目,应脚注于文题页左下方,如“基金项目:基金资助(编号)”,并附基金证书及复印件。
[8]排版要求:来稿应按照本刊的排版要求进行排版,包括字体、字号、行距、页边距等。同时,应注重版面的美观和清晰度,方便读者阅读和使用。
[9]摘要应排除本学科领域中常识性内容,引言中出现的内容不宜写入摘要;不对论文的内容作自我评价;不要简单重复题目中已有的信息;不出现数学公式、化学结构式、插图和表格,不引入参考文献序号。
[10]外文文献在前,中文文献在后。同一作者不同时期的文献按出版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外文书名以斜体书写,实词首字母大写;外文论文篇名以正体书写,仅篇名首字母大写。每条顶格写,回行时空两格。
该期刊创刊于2020年,出版地方是山东,先后获得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等荣誉,是一本有一定影响力的学术期刊。
该期刊。相关信息可以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网站上查询。如果您还有疑问,可以联系客服,了解更多详情。
影响因子现已成为国际上通用的期刊评价指标,它不仅是一种测度期刊有用性和显示度的指标,而且也是测度期刊的学术水平,乃至论文质量的重要指标。该期刊。
根据出版周期的不同,期刊通常可分为月刊、双月刊、季刊、半年刊、年刊、双年刊等。该杂志的发行周期为半年刊。发行周期会影响到文章的排期,如果您有需要,请尽早与我们联系。
本站合法持有《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仅销售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的合法期刊,不是任何杂志官网,不涉及出版事务。本站仅提供有限咨询服务,需要用户自己向出版商投稿且没有绿色通道,是否录用一切以出版商通知为准。提及的第三方名称或商标,其知识产权均属于相应的出版商或期刊,本站与上述机构无从属关系,所有引用均出于解释服务内容的考量,符合商标法规范。本页信息均由法务团队进行把关,若期刊信息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我们会认真核实处理。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青岛市香港东路23号,邮编:266071。本站仅做历史信息展示,不提供任何服务。